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彗星来临的那一夜语录 正文

彗星来临的那一夜语录

时间:2024-11-14 20:34:01

你的名字观后感1

《你的名字》将会毫无悬念成为今年的日影票房冠军。仅仅在首映前两周内的票房增长速度,已超过了过往十年所有的动画作品。包括宫崎骏的《起风了》《悬崖上的金鱼》和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剧场版等等。而到现在为止,总票房已达到100亿日元。这也意味着,这是第一部进入百亿票房冠军排名的非吉卜力动画。不仅仅在票房上取得惊人成绩,在影评界也带来了不小的轰动。《电影旬报》特意为此刊出了最新的动画特辑。连颇具学术范的《尤里卡》杂志也用整期的篇幅,讨论着这部话题十足的作品。

可以说,继宫崎骏的收官之作《起风了》三年以来,不曾有过一部作品像《你的名字》一样如此受人关注。如果无法摆脱宫崎骏影响的《追逐繁星的孩子》(2011)是一部失败的仿作。那么《你的名字》则是结合了新海诚自身作品元素的一次高度自我重构。不仅如此,曾易被人诟病的叙事无条理、人物造型力欠缺等问题,在本片中也全然不见,达到了新海诚作品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一,身体的互换

《你的名字》虽然登场人物极少,主要不过男女主人公二人。但复杂而又精巧的结构,让本片显露出大片的气质。岐阜县系守町的高中生三叶(上白石萌音 声配),希望早日摆脱单调的生活,和作为长女不得不继承古老神社仪式的烦恼。“下辈子把我变成东京的帅哥”三叶朝着远方呼喊。就在彗星即将造访地球前的某天早上,三叶竟然美梦成真/一语成谶,在梦中和东京的高中生泷(神木隆之介 声配)相互交换了各自的身体。三叶进入了泷的身体并穿越到了东京,而泷则换成了三叶的身体来到了系守町。但周围的人们却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身体互换后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尴尬和窘态,通过周围人的诧异反应得到了侧面烘托。就好像,三叶进入泷的身体之后,因为突然增加的女子力而获得了泷一直暗恋着的前辈(长泽雅美 声配)的好感。并帮助泷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次约会。互换之后第二天,两人又会重新回到各自正常生活。而事后,两人才羞愧得意识到对方用自己得身体做过得种种荒唐之事,不禁更加滑稽可爱。正是在这样一种互换和对比的交替运动之下,新海诚将前半部分的喜剧性和荒诞感铺陈得可谓极好。

从叙事结构来说,本片分别由三叶和泷的两条平行线同时进行。但两条线之间看似平等,但是无论是视点的分配,还是画面所占比重,都显示出主线和辅线的区别来。在未互换身体之前,三叶的日常和校园生活被着重描写,以突出她对东京都市生活的憧憬。而三叶进入泷的身体,也比泷进入三叶的身体之后,所发生的种种生活插曲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三叶的视角主导着本片的前半部分的节奏。这也许是出于拥有女子力的泷的人物设定更充满戏剧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为后半部分,以泷的主视角的反转做对比。与此同时,也不再只是空间的互换,并导入了时间的维度。

二,万物都是结

无论是剧中男女主角,还是作为观众的我们,都以为两人的身体互换只不过发生在不同空间,也就是东京和崎玉县之间。直到当三叶穿着浴衣看到彗星陨落的同时,画面切换到泷再也联系不到三叶的场景(作为超越空间的时间小道具——手机的失联暗示着两人已不在同一时间维度当中。将手机的时间纬度问题无限放大的则是处女作《星之声》(2002))以此为分界点,两人身体的互换开始停止,泷走向了寻找三叶的旅途,这意味着两条平行线终于开始走向交汇。

泷凭借记忆,找到了梦中所见的系守町的诹访湖。但令人难以相信的是,早在三年以前,因为彗星陨落这里已化为废墟一片。但泷仍不顾同伴反对,第二天独自走进了神社的洞穴,喝下了曾经三叶在仪式时喝过的口噛み酒(一种将米、谷物等放入口中咀嚼,然后吐出发酵的古老造酒方式)。喝的互换动作也发生在,此前奶奶(扮演着预言家的身份,也是唯一识破三叶身体被互换的人)带着三叶姐妹去森山拜祭神灵时,用喝水的列子说明了結び(结)的意义。“绳结的连接是结,人和人的关系是结,时间的流逝也是结,都是同一个词,都是神的力量”。世间万物都是结,都在流转不息中相接相连。也就是在这里,泷在准备起身时不小心滑倒,新海诚用一个长长的慢镜头完整展现了泷悬空时眼前看到的景象。陨落的彗星、传输中的脑神经、散落的绳结、甚至三叶母亲分娩后剪断的脐带。这些同样作为“结”的红色线条,在空中飞舞,扭转缠绕,时而回到原样尔后又重新相连(动漫作为线条的艺术美可以说在这一瞬间达到了极致)。泷因为喝下了口噛み酒,获得神灵的力量再次重新穿越,与三叶达成了身体互换。虽然泷来到三叶所在的系守町,他们已经处在了同一个空间之下,但他们却仍隔着三年的光阴。站在圆形的诹访湖来回奔跑,寻找对方的泷和三叶,却只能隐约感知到对方的存在。而就在太阳即将西落的瞬间,他们终于见到了彼此。“昼夜之间的黄昏时候,世界的轮廓变得模糊,人有可能遭遇幽灵”,万叶集课上老师说的话早已为这一瞬间作出了铺垫。穿越三年的时空的梦中情人终于相见,但却短暂到只有一瞬。黄昏过后,三叶突然从眼前消失,只剩下泷一个人呆站在原地。

男女之间的情感的小主题,无媒介的直接与世界危机,即彗星陨落城镇毁灭的大主题相连,是作为类型片世界系的主要特征。但和以往新海诚世界系作品不同之处在于,本片侧重于男女之间情感,结尾也归结到了个体的命运。就好像,无数次的擦肩而过以后,泷终于在东京遇见了三叶。而作为他们相遇场所的楼梯,所带来的纵深和现实感,与此前诹访湖的圆环平面下时空的暧昧感形成鲜明对比。似乎提醒着我们,这不再是穿越时空的相遇,而是一次实实在在发生在当下的重逢。

三,作为风景的脸部

动画不同于电影,只需要将摄影机放在被拍摄体前面就可以即刻成像。动画作品里每一笔一画都需要创作者自己从头开始亲手创作。所以一般动画的创作时间成本要远高于电影。时间成本上的消耗,往往通过人物造型所产生的周边产品进行二次利润收回。(试想,龙猫的人物造型给吉卜力带来多么长远的利益!)所以在人物造型被重视的潮流之下,新海诚作为擅长风景的创作者可以说算是少数而又异数。而新海诚的反其道而行之,恰恰以一种非常写实、细致、唯美的画风征服了许多观众。《秒速五厘米》(2007)里散落的樱花雨、沉沉静静被白雪覆盖的城市。《言叶之庭》(2013)中雨水打在池面树叶上的清新感、雨过晴天后浮动的白云等等都是最好不过的壁纸。

但是另一方面,新海诚笔下的人物却常被指出让人感觉缺乏运动感和生命力,有时候甚至只是寥寥几笔如同符号般突兀。确实,纵观新海城过往的所有作品,关于人物脸部的描写(早期作品当中)几乎没有。这也许是为了回避自己所不擅长的,但其实对动画而言,如何表现人物的脸部其实并非易事。像德莱叶《圣女贞德蒙难记》(1928)一般,仅用圣女贞德的特写来表现所有的电影,动画中根本无法实现。因为无论多么灵巧的手,也无法勾勒出人类面部表情那丰富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新海诚将人物放置在大量的中远景的风景镜头当中。但新海诚的风景却不单是,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或者反应季节变化时间推移的符号。而也连动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情动,直接作用到了叙事的层面上。比如,《秒速五厘米》第一部分当中,男女主人公在列车关门分离时,用鸟从树枝上飞走—白雪中的空椅—闪烁的红绿灯等几个空镜头转场,来表现离别时的惆怅感。

但如果说,新海诚完全依赖于风景变化表达人物情感,而无视人物表情也绝非事实。恰恰在《你的名字》中,以一种解构的方式使人物和风景之间达到了完美融合。三叶在目睹彗星陨落的场景,摄影机首先从背后以低角180度旋转到前方,然后切换到三叶身体、并逐渐接近脸部、最后成为瞳孔的大特写。我们通过三叶的瞳孔看到倒映其中的风景,即两颗闪亮的彗星划破夜空,相继陨落与分离。直到瞳孔和瞳孔里的风景渐渐的铺满整个画面。从始至终,三叶的表情和身体并没有任何变化,但摄影机的运动,以及瞳孔中风景的流逝,用以静制动的方式,表现了三叶目睹世界末日般时的震撼。与此同时,以往作品中的人物和风景的二元对立也完全被消解了。在瞳孔的大特写之下,我们已分不清这到底是脸部还是风景。风景成为了脸部的同时,脸部也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我们看到是一个作为风景和人物的整体。这是一般电影难以实现,动画所独有的,也是以往的新海诚作品中所不曾有过的表现方式。

本片能在短短两年之内完成,很大程度上归于后新海诚背后的强大制作团队。包括参与过宫崎骏、今敏作品制作的安藤雅司。擅长人物设计的田中将贺,以及东宝制片厂的设计人员等等。正是在如此合力的作用之下,叙事结构和人物的风景化处理上才得到了过往作品中不曾有过的创新。宫崎骏吉卜力之后,我们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新”的梦幻世界的到来。

你的名字观后感2

事实上,新海诚一直都不是我个人所喜欢的动画电影导演。他的动画总是充满绚烂多彩的画面,给人一种非常梦幻而不真实的感觉,唯美而忧伤,莫名其妙的哀愁。不过画面的美丽也算得上是新海诚的重要优势之一,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其在故事脚本上的弱势一直为人所诟病。

对于一部分影迷,包括我自己而言,一部电影的故事的重要程度要远超于其画面的美丽或者其他一切艺术手法。而新海诚导演的几部动画电影都有着同样的问题,过分重视画面的质感,而忽视了电影的故事性。比如《秒速5厘米》中漫天随风落下的樱花,《言叶之庭》中细腻真实的雨水。美则美矣,但故事总是让人接受无力。

不过这一问题被其最新作品《你的名字》所改变了。这部电影不仅仅有着新海诚标志性的美不胜收的画面,而且还在故事脚本上有了质的突破。画面与故事的尽善尽美,一起成就了这部电影。最终电影在日本上映两天拿下超过7亿日元的票房,被新海诚自称为他的最高杰作。

据新海诚自己介绍说,电影的故事来源于一首著名的日本和歌,歌词大意为:“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回。”新海诚把这个梦中相见的故事更进一步地改编成为了一个两个人在梦中交换身体生活的故事,并加上了一个千年一遇的彗星重返地球的“末日背景”,这让整个故事变得有趣而吸引人了。

女主角三叶是一个生活在深山之中的乡村女孩,母亲早逝,父亲忙于竞选,自己与外婆和妹妹一起生活。小镇生活平淡无聊,三叶早已厌倦这里的一切,希望去往大城市东京生活;而男主角泷则是东京的一名高中生,与父亲生活,经常去餐厅打工,同样平淡而无聊的生活。

一切都从他们的梦中开始改变。

梦中的三叶进入了泷的身体,过上了她一直想要的东京生活;而梦中的泷则进入三叶的`身体,变成了一个帅气的女生,勇敢地面对所有流言蜚语。就这样,他们不定期地在梦中交换身体,并给对方留下当天的

电影中的这一部分非常有趣,同一个身体却是两个不同的人格,三叶变得时而内向胆怯时而勇敢帅气,泷也变得时而神经大条时而温柔体贴,这对他们各自的生活都产生了非常有趣的影响,更是让他们的朋友感到困惑。

在新海诚以往的电影中,男女主角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与世隔绝般地孤独、思考、独自生活。而在这部《你的名字》中,男女主角终于一反常态,进入了像所有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他们也被赋予了朋友、家人、同事这样的社会关系网,让这一切都变得更广阔和大众,不再是孤芳自赏般的个人情绪的展现。

少年与少女在时空之间不断地穿越,互相交流也互相影响,但他们始终没能相遇。

这一设定已经足够吸引人了,但新海诚在此基础上还加入了彗星来临的“末日情绪”,更是让人大吃一惊。虽然电影的前半段,彗星的来临一直被作为是一种美丽的自然天象来展示的,直到最后才突然意识到彗星即将毁灭小镇的事实,这让整部电影的故事性更上一层,变得更加精彩了。

随着彗星的接近,故事不断发展,少年泷突然意识到好像在某一次之后再也没有类似的梦境了。他开始怀疑一切,怀疑这梦中的故事究竟是梦还是事实,梦中的那个少女到底存不存在。为此,他踏上了寻找那个梦中小镇的道路。

然而他所发现的事实不仅让他大吃一惊,更是让观众也同样惊讶。原来梦中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穿越,还是一个时间的穿越。少女三叶是三年前的少女,而少年泷是现在的少年,他们共同做的这个梦的终极意义是试图拯救整个小镇的居民。

故事的最后,他们共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拯救了小镇。少女三叶终于在灾难之中活了下来,来到东京生活;少年泷也同样一直在东京继续生活。但是他们却互相遗忘了梦中的故事,忘记了那个不能忘,也不想忘的名字,只是隐隐记得一直在追寻的那个人。

要是以新海诚以往的调性,或许故事会就此结束,留下淡淡忧伤的结局,甚至会更催泪的让男女主角在人海中插肩而过却无法相识。但在这部电影中,新海诚竟然给出了一个Happy Ending,反而更加催泪更加动人。

冬去春来,地铁上的偶然一瞥,惊人的似曾相似的感觉,让他们互相寻找对方。可是见面之后,却又没有勇气说话,强忍着冲动,默默低头插肩而过,直教所有观众为他们着急。

直到少年泷一低头,一咬牙,大喊一声:请问,我在哪里见过你吗?

少女泪如雨下,微笑着说:我也是。

感动在这一瞬间达到极致,这种纯粹美好的爱情让人无比羡慕,中二病和少女心在这一刻都值得原谅,真是抵挡不住的美好。

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复,即使没有真正的遇见过彼此,但或许是在梦中。毕竟梦这种东西,醒来之后就会消失的。

享受梦境吧,或者珍惜每一个相遇的人,或者告诉我你的名字吧。

你的名字观后感3

一、新海诚与他的动画之路

熟悉新海诚的观众或许都知道,新海诚并非美术专业出身。大学以前的他一直生活在长野县一个叫小海町的地方,进入大学后开始尝试儿童绘本创作,毕业后就职于一家游戏公司。最初他并没有成为动画导演的打算,只是想运用所学技术做出一部完整的、属于自己的作品。他一面工作一面创作,耗时两个月完成了一部五分钟左右的动画——1999年的《她和她的猫》。这部作品对新海诚而言意义非凡,是他踏上动画制作的起点。

2002年上映的《星之声》则是新海诚的正式出道作。在前作基础上,他将黑白画面改为彩色,视角从动物变成人,主人公成了俩,此外也添加了故事性,拉长了时长。得益于网络的普及与传播效果,本作为新海诚取得了不错的上座率与口碑,此后他离开游戏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2004年的《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是新海诚第一次挑战长篇动画的成果,延续了前作的世界系物语(注:世界系物语,指2000年代初兴盛于日本ACG及轻小说等亚文化界中的一种故事类型。内容围绕主人公“我”和女主角展开,并与拯救世界等庞大概念相交织。)主题,外界对其褒贬不一。

2007年上映的《秒速五厘米》是新海诚至今为止最受欢迎的作品,将日本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日常生活细节和细腻情感进行了放大,主题和风格没有太大改变。作品虽获得成功,但考虑到海外观众的理解程度,新海诚决定改变叙述方式,做一部无关文化背景、适合所有人观看的电影。

这就是2011年上映的《追逐繁星的孩子》。本片与前作设定略有不同,加入了对生死的讨论,意在强调逝者对生者的意义。在制作上体现了东映动画、《世界名作剧场》(日本动画公司系列作品,内容多取材于世界各地的儿童文学)、吉卜力一脉的影响。这部作品展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新海诚,趋近东映一脉,模糊了他自己的风格。

到了2013年的《言叶之庭》,前作中萦绕不去的“世界系”概念几乎消失,故事不再只有虚无的宇宙世界观,而是在空间上回归社会(学校),在文化上走向传统(古典文学)。女主人公终于敞开真心的告白可以看做新海诚脱离世界系概念、脱离“错失”、“无法传递”等主题的一次尝试,但叙事上的缺陷仍然没能得到改善。

二、《你的名字。》——焕然一新的视听体验

在此之前,新海诚的作品始终萦绕着一种没有来由的、唯美而哀伤的丧失感,故事零碎、结构松散等弱点也一直存在。而2016年上映的《你的名字。》无论在节奏控制还是情节推进上都可圈可点。

从内容上看,本片一扫前作中的忧伤与阴霾,走上了轻松愉快、活泼有趣的大众路线,令人捧腹的同时又有感动,男女主人公不再埋头于自我世界,而是像普通人一样周旋于家人、朋友与社会的关系网中,男女主角之间曾经无法传达的思念也终于有了明确的落脚点。彗星灾难的设定则反映着经历311大地震后的生死无常观,此外,影片添加了不少日本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延续了《言叶之庭》中对日语语言文字本身的溯源(爱与孤悲),更在此之上有所发展;这种对传统的回归使作品有了真正的底蕴和原色。

从制作上看,本片的成功除了新海诚对叙事手法的驾驭日臻成熟,也要归功于此次制作团队的强大(吉卜力出身的安藤雅司担任作画监督、田中将贺担任人物设定等)和制作设备的更新(购入Story Board Pro软件)。在选择配音人员的时候除了角色匹配度,也考虑到了话题性、观众接受度等,确定插入歌曲时选择了在年轻世代中颇受欢迎的RADWIMPS。

各方面的优化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标志着新海诚在动画创作上的新突破。他的作品不再只是靠优美的风景画面获得好评,而是通过流利的节奏、丰满的人物与故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打动人心。

三、从「むすび」(musubi)说起

故事分两条支线并行,地点分别在高二女生宫水三叶生活的小镇「糸守町」和高二男生立花瀧生活的大都市东京,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很容易便能读取。设定虽有男女双主角,剧情走向上却更依托于女主角三叶一方。

宫水三叶是飛騨市糸守町宫水神社神主宫水一叶的长外孙女。宫水家作为神社守护者,神主之位代代世袭。三叶的母亲二叶在世时,父亲以「婿入り」的方式(即入赘)进入宫水家,母亲去世后,深爱她的父亲难以接受现实,他拒绝继承神社,被外祖母赶出家门。父亲后来成了糸守町的町长,不再理会神社事务。三叶和四叶在外祖母的抚养下慢慢长大,作为神社的巫女主持当地祭祀活动。故事的核心概念便要从「糸守町」的名字说起。

「糸守町」是新海诚的创作,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飛騨市确有其地,位于飛騨山脉西侧,在岐阜县管辖范围之内。飛騨自古以来林业发达,孕育了大批木工匠人,明治时期在殖产兴业的国策趋势下,该地作为缫丝业的主要劳动输出地,向诹访湖一带输送了大批妇女。而位于长野县内的诹访湖,据日本网友考证,便是电影中「糸守湖」的原型。长野县是新海诚的家乡,将诹访湖和编织工艺的元素纳入故事中,想必也是一种怀乡情感的体现。

宫水三叶的外祖母带着灵魂调换后的三叶和四叶到神体供奉神灵的途中问她俩是否知道「むすび」,说土地氏神的名字也读作むすび。老人说,这个古老的名称同时象征着几种深刻意义:

「将线绕在一起是一种むすび,把人和人联系在一起也是一种むすび,时间流逝是一种むすび,这些都可以用同一个词语来表达。它和神灵的名字相同,因此也拥有着神灵的力量。我们代代相传的编绳工艺「組み紐」也是一种带有神力的技艺,它反映着时间流逝的状态。」

「聚拢成形,扭转缠绕,时而回转,彼此中断,接着又相连。这是编绳,也是时间的象征,这就是むすび。」

「水也好,大米也好,酒也好,只要进入了人体内,就是一种むすび。进入体内的东西会转化为能量和灵魂相连接。」

此处的「むすび」也写作「結び」,源于日本神道中的一种观念。天地万物的生成、发展、完成都是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得以进行,老人口中的むすび即是一种“连结”,连结人与万物、人与时间空间。既然むすび如此关键,那么作为むすび的载体,「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糸」即线,在影片中最直接的表现便是三叶用来绑头发的红线。红线松开,长发变短,时间倒流,或前进至未来;线的形状改变,化作一声遥远的呼唤缠绕手腕,是寻找,也是期盼。我猜想「糸守町」中「糸守」的意义大概可做此解:守护彼此之间相连的红线,守护时间与空间,同时也是守护这座小镇,守护那些在过去罹难的人。

在进入神界时,老人所说的「隠り世」便是日本人观念中的「あの世」,又称「常世」,是黄泉之国,死者之国,与「现世」相对应。日本人认为人死后或早或晚都会化作神灵,因而隐世也可以看作是神的国度。片中凹状山谷里围绕神体(古树)的环状水带可以视为境界线,要到达它需要穿山越岭,心怀诚敬。境界线的存在是为了隔开人界与神界,如果说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设置的长隧道让人在毫无察觉间进入异世,本片中靠近神体的环状水带则可以看作一条巨大的「注連縄」(神道中用于隔离圣俗两界、祛凶避厄的绳状物),示明他界的存在,以隔离的方式彰显其神圣不可侵。

普通人进入神域是被禁止的,老人说,一旦进入神的领域,要回到现世就必须用最珍贵的东西交换,而这个东西也成了后来两人改变命运轨迹的关键道具之一。

新海诚曾在中表示,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之一是小野小町的和歌:「思ひつつ寝ればや人の見えつらむ 夢と知りせばさめざらましを」。

大意是说,怀着对你的思念入眠就一定会在梦里见到你吧,可如果知道那是梦,我情愿一梦不醒。本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便是在梦一般的情境中互换了身份,代替对方度过一天又一天的人生。

四、日本文化中的原风景

“原风景”的概念兴盛于1970年代的日本,以奥野健男的著作《文学中的原风景》为起始,从文学扩大到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环境教育、建筑造景等多个领域。个人意义上的原风景多形成于故乡与童年的原体验,广义上的原风景则涉及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等方面。《你的名字》中展现的神灵信仰、诹访湖的风景与宫水神社中延续的古老习俗、编织工艺等意象便可看作对日本文化原风景的一种体现,它唤起人的乡愁,给人以无限怀旧之感。

原风景在当代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它承载着我们对自身根源的探寻,对文化深处的凝望。在这个意义上,本片也可谓是新海诚回归传统文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它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过去与现在、梦境与现实、人类居住的现世与灵魂栖息的隐世通通编织在一起,如同编绳工艺般时而交叉扭转、时而中断、回到原点。男女主角的命运在彗星撞地球的那一夜被改变,二人的初次相认也只能是在境界线消失、人与非人之物共现于天地之间的逢魔时分(たそかれ、かたわれ)。

五、结语

与宫崎骏、细田守、庵野秀明等观众熟知的导演不同,新海诚的创作根基建立于游戏制作,他在早期曾为游戏制作OP动画,也为各种美少女游戏周边制作封面。此外,《云之彼端,约定的场所》以前,他的作品也始终是一人负责整个制作过程。从1999年的第一部短片到2016年大受好评的《你的名字。》,新海诚始终没有停止探索与创新,其作品的变化也反映着这种努力。

新海诚曾说,希望动画对观众而言是像创可贴一般的存在;受伤时可以用它加速伤口愈合,复原后便撕下它、无需留恋。

最后,附上新海诚导演在电影宣传小册子上写的一段话:“这是一部献给所有正值青春期的年轻人和内心仍旧怀抱青春期残片的大人们的电影。我赌上了自己的全部来完成它的制作,希望大家能乐在其中。”

你的名字观后感4

《你的名字》票房累积达到194.9亿日元,超越宫崎骏的《幽灵公主》,排在日本本土电影票房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196亿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以及神一般的《千与千寻》(308亿)。

如果票房不能证明电影好看,那么《你的名字》同名小说拿下了年度文库销量榜冠军,售出119.7万册,也足以证明这个故事有多受欢迎。

高中生恋爱的故事,不仅让二次元少男少女迷之感动,更让无数中年大叔为之泪流满面。

新海诚终于从“二次元”火到了麻鸡世界。

一位迷妹在导演见面会上问:“导演,你高中的时候谈过什么样的恋爱,才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啊?”导演愣了一下,回答说:“正是因为我高中的时候没谈过恋爱,所以才能构思出这样的电影啊。”

新海诚大叔,年芳43,动画界奇才,以唯美的画风享誉世界。画面有多美?人人都说,随便截个图就可以当桌面。

新海诚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关于学生恋情的。为什么他对高中女生如此痴迷呢?是因为高中时期留下的遗憾,亦或者干脆就是一种痴汉行为?不得而知。

但或许我们能从大叔们的共鸣中找到答案。据说不少直男在电影院里哭得死去活来,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则社会新闻:日本调布市的一位女高中生被一个穿棒球服的陌生男子搭讪,对着女生说了一句,我好像认识你。随后对方报警。

你根本想象不到,高中没谈过恋爱的大叔心底有多单纯啊,如同新海诚,还有那位看完电影就找姑娘搭讪的痴汉一样。

可以想象,新海诚在高中时期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平凡着,孤独着,暗自喜欢某个姑娘,却抵不过心底里的自卑,于是一切只能靠想象,那个姑娘是不是也喜欢着我啊?

遗憾的是,来不及多看一眼,就在茫茫人海中晕开不见。全都是遗憾,终生遗憾,即使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无数次擦肩而过,也没办法再说一句,我喜欢你。

你瞧,新海诚的故事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从《秒速五厘米》到《你的名字》,情绪和套路都差不多。最初最单纯的感情总是让人在慢慢长大之后回味到一丝酸楚。

电影的结尾处,男女主角终于在街头偶遇,虽然记不得彼此的名字,但那张有故事的脸却印在心里,一句“你的名字”?让所有孤独着、寻觅着的灵魂得到了温暖的慰藉。何时能在千万人中找到你,是多少单身大叔魂牵梦绕的心结。

新海诚的几部长片,有一点一直被人诟病——故事讲的零散琐碎,唯美的画面背后其实是一片无尽的空虚。

其实,新海诚真的不会讲故事吗?也不是,他的电影就是情绪多过于叙事。情绪这种东西是一把双刃剑,感受到了就是感同深受,感受不到就是格格不入。

新海诚的电影,无论是美轮美奂的画面,还是好听到要死的BGM,全都是为了把观众带到某种特定的情绪当中去,情绪一旦到位,故事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就像是你的初恋,回味一下,是心酸还是甜蜜,是会心一笑还是痛哭流涕,全都是情绪。琐碎的细节你可能早都忘了,但那感觉似乎还近在咫尺。

新海诚的作品就是为了让你重新回味某种情绪,回忆、孤独、遗憾、落寞、依依不舍。打动你的未必是特定的事件,反而是突然涌起的某种情绪。

只不过,情绪电影特别容易失控,太过于沉浸就显得自怜自哀、矫情做作,一旦情绪传递失败,整部作品就会不知所云。《言叶之庭》就是最好的例证,一味的烘托情绪,但却忽略了观众对于故事走向的期待,以至于显得有那么一丝乏味和无趣。

观众们不想一味

《你的名字》其实也在一直不断地烘托无法相见的急迫情绪,和《秒速五厘米》如出一辙,就连结尾处在大街上寻寻觅觅的戏码都一样。但为什么这次的电影更加打动人心,以至于痴汉大叔信以为真呢?

因为《你的名字》不光只注重情绪,它在故事层面上,更贴近了人民群众,而不是一味的情绪导向。新海诚把情绪和叙事做到了完美融合。虽然有点俗套,但讲故事这码子事儿只能靠套路啊,不按套路出牌就等于砸了老祖宗的招牌,与观众为敌。

《你的名字》相比较新海诚以前的作品来说,复杂的有点儿烧脑。平行世界、时空穿越、人与人的情感连接、男女身体互换的桥段、尤其是身体互换之后的情节,为故事增加了许多欢乐逗趣的氛围。

依然是高中生的恋爱,但又不仅限于此。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才是这个世界运行着的唯一动力,一旦人与人失联,那么整个世界都将毁于一旦。连接是人生、是时间,更是存在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必然。

也许我会忘记你的名字,没关系,我一定会找到你,亲口告诉你我的名字。

用爱意拯救世界,成为了电影宏大的主题,在这一主题的基础上,依然是高中生懵懂的情感。遗憾和酸楚到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团圆结局,观众一旦被带入到那个情境当中去,不哭死你才怪。

有人说正是因为没有办法超越吉卜力,所以新海诚干脆下决心去做一部中学生、高中生甚至笨蛋都能看懂的电影。现在好了,他成功了,笨蛋们不仅看哭了,还学着电影里的人到街上找人搭讪,《你的名字》就是这样一部给笨蛋们看的电影。

《科洛弗悖论》观后感(一):看不懂科洛弗?那是制片人想搞大新闻!

这部片子要说导演、编剧都不太重要

最重要的其实是制片人:J·J·艾布拉姆斯

三部《科洛弗》系列电影,导演编剧演员一直都有更换,只有制片人JJ是没有更换的,所以说连“科洛弗”宇宙的想法应该是由他提出来的

美剧《迷失》、《危机边缘》、《疑犯追踪》以及电影《星际迷航:暗黑无界》、《星战8》都是他的作品,他比较擅长于科幻、悬疑类型的内容

本作的设定之一,平行宇宙的两个地球相互渗透、相互碰撞,其实就是美剧《危机边缘》里的核心设定,可以算是炒冷饭....(了解危机边缘的设定,也能解决不少电影里的问题)

JJ有个特点,他的脑洞特别大,擅长挖坑,但是填坑的质量层次不齐

而《科洛弗悖论》应该说就是填坑不成功的(好像就没想填坑吧.....)

下面我整理了我对剧情的几点理解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1. 俄罗斯人体内的虫子和装置是怎么回事?

虫子是空间站里的人养的,在电影06:46左右出演员名单的时候有亮相

比较关键的信息是在电影34:05,在粒子加速器对撞发生事故之后,有交代虫子不见了

但此处字幕组翻译有错,翻译成了“女人(woman)不见了”

但其实是“虫子(worm)不见了”

因为worm读音和woman有点类似,所以字幕组搞混了

而虫子和装置的奇怪位移,其实是粒子对撞带来的结果

2.维修员的手,为什么会被吸走?而出现的那一只手是谁在控制?他为什么会知道装置在俄罗斯人肚子里呢?

两个空间碰撞,会有一些空间脆弱点,在这些点上会出现奇怪的物理现象

(包括彗星来的那一夜,也与这一理论类似)

而维修员刚好在空间脆弱点上进行维修

但为什么他要吸走维修员的手呢?

因为平行宇宙的维修员(下面简称维修员B)

维修员B,因为粒子加速器的原因,进入了四维空间并被困在里面

就在维修员在修东西时,出现了空间脆弱点,被困在四维空间的维修员B,马上就伸出手来想回到正常的三维空间来

但根据质量守恒原则,空间之间必须保持质量平衡,所以维修员的手被吸走了..

而凭空出现的手,是维修员B的

维修员B身处在四维空间,他看三维空间时,是一览无余没有秘密的,就像是我们看一只地上爬的蚂蚁(三维看二维),因此他控制手打开门放出了德国人,并且写字告诉三维空间的主角们装置在俄国人的肚子里

(以上的科幻设定,都在《危机边缘》里有类似地出现)

另外,我也有两点疑问

1. 俄罗斯人为什么突然变了?

俄罗斯人的眼睛出现状况后,对着镜子有一段戏,好像在与人对话,然后就像被控制了一样去造枪杀人,这是什么原因?

难道是平行宇宙的人,进入了四维空间控制他?那就有点太厉害了吧....

2.怪兽从何而来?

可能JJ并没有想解释吧....

最后,再聊几点个人认为电影不足的地方

A.前因后果交代不清晰

这其实在第一部《科洛弗档案》也有体现,但在第一部里隐去前因后果是体现真实感的一种方式,而且还给出了其他网站、视频来解释交代,但这一部电影里并没有《科洛弗档案》的“新闻报道”

B.情感铺垫不足

黑人船长的牺牲,女主对家人的爱,都是一笔带过的,动机显得很薄弱

C.地球上的故事感觉比较多余

多次切换到地球视角,剧情和主线故事也多少关联,而且也没多大意思,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下面这图...

总的来说,就是野心太大,但是能力不足

影片里给的交代太少,很多内容都在电影之外

不过这也有可能是JJ的故意为之,让观众自己去脑补研究,让他们从中找到乐趣

(但个人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

《科洛弗悖论》观后感(二):影评

故弄玄虚,不断挖坑,一切靠观众联想,

弄个平行空间,就是科幻了,弄点机械怪兽就是科幻了

两个空间互相叠加影响,就巧合到 虫子进了皮肤,陀螺仪到了肚子,胳膊刚好吸走到另一个空间,另一个空间的自己的还刚好知道这边需要陀螺仪,还知道在肚子里,那就意味着,这边的陀螺仪和虫子叠加那边掉到那边俄罗斯人的肚子里了,他们刚找到呗,但是他们那边的太空站不是掉海里了吗,那就是还叠加了另一个平行空间, 不止一个平行空间了呗,然后莫名其妙的进水,莫名其妙的磁场变化,而且还刚好巧合到把一个人整死, 这个叠加空间还有盖亚意识是吗,香蕉皮理论,想回到过去改变世界的,想去平行空间改变世界的,就会被路上的香蕉皮摔死,和死神来了一样,本来该死的没死,就被空间排斥,搞死了,总之,很扯, 感觉像看中国鬼片的套路,全都是没有鬼的,前面不管多么无法解释,难以置信的,到最后结局不是精神分裂,就是原来是故事啊,或者是,哦, 原来是梦啊,这个电影就是 省去了最后, 原来是梦啊, 精神分裂啊, , 这个说明, 懒得给你解释, 你自己去想吧,想通了就是,哇塞,看吧,我的伏笔多深,我的情节多棒,还不来看第四部,想不通就是,哇塞,这个你都看不懂,那你没看过1~2 部吧,看过还想不通,没事,快来看第四部吧,

我想你的父亲的母亲个腿

《科洛弗悖论》观后感(三):我无法用任何类型来定义它

《科洛弗悖论》(又名:上帝粒子)看完了。我没有看过这个系列前面两部,它独立成片,并无关系。 一直关注着,是因为章子怡参演了。 在这部电影当中,章子怡并非主角,但的确是主要角色,甚至在剧情的推动上来说,是关键角色。 在这里就不剧透了。 说几个跟剧情没太大关系的信息点吧。

第一,总共7个宇航员,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象征意味很浓烈。 第二,章子怡饰演的中国宇航员,谭,在这个项目中,是直接负责这个加速器项目的工程师(总算看到一个正面积极、不打酱油的中国人角色了)谭这个角色,在片中代表睿智、冷静、勇气、担当等种种元素,未免剧透,不一一说明了,总而言之,这个角色是一次正面的中国人形象,反而,其中俄罗斯人又被黑了一把。 第三,章子怡全程使用普通话对白,而所有外籍演员在片中都能理解她的普通话,也能用普通话做回应,在一部英语片中,实属难见,毕竟,主要角色都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唯一使用本国语言与其他角色自然交流的角色只有谭,这个意义难得。 第四,片子应该根本没有往中国来上映的打算(也许会来上映也未可知)比起其他好莱坞电影中为了开拓中国市场而刻意放一个几分钟的中国人角色这种做法,《科洛弗悖论》从一开始用的就是多国宇航员为了拯救世界一起进行一项太空任务,谭这个角色在里面并不突兀,而且,戏份有份量。这个份量指的不是多,是这个角色之于整部电影的贡献。你们去看就知道了,这次不是美国人带着全世界人民拯救地球了。 第五,很喜欢女主角,那位英国女演员。 第六,这不是一部以角色为中心的电影,有一丁点惊悚元素,但并不是作为惊悚部分出现,没有任何画面和配乐的渲染,连我这种看《京城八十一号》都会吓得全程三分之二闭眼的都完全可以接受。不要抱着任何标签去看这部电影。毕竟,一开始我以为它是灾难片,看到二十分钟我以为它是悬疑片,再看到一个小时我以为它是科幻片,再看到最后***的竟然变成了一个怪兽片。 第七,类型并没有约束它,它讲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而在这个完整的故事之外,有很多可以去延伸的东西。 第八,我是非常推荐这部电影的。

《科洛弗悖论》观后感(四):喜欢这个系列

非常喜欢这个系列。从第一视角拍摄的怪兽灾难题材:科洛弗档案—纽约毁灭;到密室逃脱题材:科洛弗道;再到量子事件致穿越平行宇宙的科洛弗悖论。三部片子各有特点,最后一部又把全系情节窜联起来,脑洞开得很大!当然,回过头说第三部,脑洞的确够大,但科学性较差,我对量子力学有一点点了解,诸如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导致量子纠缠态坍缩,创造平行宇宙的理论的确存在,事实上宇宙中的量子纠缠态坍缩可能随时都在上演,平行宇宙随时都在产生,无数个随机事件导致的结果在无数个平行宇宙中发生,但第一,你绝不可能进入另一个平行世界,第二,平行宇宙发生于量子事件以后,量子事件以前的世界是同一个世界,因此不可能出现女主进入另一平行世界后发现子女没死的情况,因为过去无法改变。有人可能会问,不是说存在无数个平行宇宙吗?我只能说这不是该片的前提假设,该片只存在两个平行宇宙,且产生于一次量子纠缠态坍缩,如果允许存在无数平行宇宙(即平行宇宙不仅仅产生于这一次实验的量子事件),坦白说,女主很可能进入没有人类存在的宇宙,那样的概率大得多,怎么可能会恰巧遇上一个近似度如此之高的宇宙?再说说片中出现的迷之事件,如无中生有的怪兽、墙里的美女、有意识的手,体内的虫等等,逻辑性就更差了。其实量子的微观世界的确存在任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在宇宙的任何角落突然出现一只茶壶,这让人很难想象,但量子力学的确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只不过受到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约束,这只茶壶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根本无法计量,因此你绝不能感知到,这种随机出现的事物可以是任何东西,不论是你可以认知或根本无法认知的。有人会问,茶壶不是人类的制造物吗?其实茶壶只是一堆微观粒子的组合,因为庞大的随机事件基数,碰巧出现的这种微观粒子的组合方式而已,只是这种组合正好符合你的认知。以此情况,说回本片,那些无厘头的随机事件就显得苍白牵强了,因为即使发生了这些随机事件,也不可能让人感知到。

《科洛弗悖论》观后感(五):章子怡的《科洛弗悖论》真的好悖论

这个系列叫“科洛弗”宇宙系列,该系列已经拍了三部,但大聪觉得这是最没关联的电影宇宙系列。

此话怎讲——

那得先回到10年前的`第一部《科洛弗档案》,影片一开始并不是类似“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这种老套的文字,而是出现“机密文件”等字眼,接下来整部电影都是手持dc记录视角,搞得跟真的一样。

影片讲述着一群不明真相的群演,开着party,喝着小酒调着情,一不小心就被奇怪的巨型怪兽入侵了。

整部电影观众和里面倒霉的民众一样,不明真相,躲哪算哪。在街上都能邂逅到自由女神的头,因为被怪物打下来了。

就算好不容易到了军用直升机,还是让怪物给打飞机了。

也正因为这台dv机,记录了怪物袭击这座城市的前前后后,所以才有了珍贵的《科洛弗档案》。

至此,“科洛弗”这IP,凭借一部小成本伪纪录科幻片,得以立足。当然,这部《科洛弗档案》即使你看了十遍一百遍,你还是不能解密影片中的谜团。

比如巨型怪物打哪来,要往哪去?

这dv摄像师的拍摄水平咋就这么好?影片所处的年代到底是何年等?

这些谜题,《科洛弗档案》一律不解释,以其说吊观众胃口,不如说编剧还没想好。

这不,到了2016年的《科洛弗道10号》,影片故事变本加厉,不解释上一部《科洛弗档案》的谜团也就算了,影片还继续埋坑,地雷重重。

《科洛弗道10号》以一个全新角色开场,一名年轻女子和男友吵架,二半夜奔驰在公路上遭遇车祸,醒来就发现自己被囚禁在一个密封的地下室里。

地下室的蜀黍还告知她,世界已经变成世界末日了,外面的空气不适合人类居住,我这里才是最安全的,是我救了你的命,快报答我吧。

换作是你,你特么信么?!

于是女主角三番五次想要逃出这个地下室,最终她还是成功逃出了变态蜀黍的地下室,逃出去之后,影片剧情才和《科洛弗档案》沾了一点边。

我们也终于看到了外星生物,虽然和《科洛弗档案》的怪物很不一样,但起码还是能感觉同属一个宇宙了。

女主逃出地下室后,面对外星怪物,机智girl瞬间升级为智勇girl,凭个人实力(主角光环)打败了怪物。

如果单说《科洛弗道10号》的故事,在气氛营造和创新程度上,是ok的,但放在“科洛弗”宇宙上,是黑人问号脸的。

比如地下室的怪蜀黍,他提到他是前海军服役过的,还在海底探勘队待过,回来就提前修建了这个地下室,但影片也不打算解释他发现了什么?

另外片尾的怪物,和上一部的怪物造型十分不一样,这两种怪物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

这些谜团,《科洛弗道10号》依然藏着掖着,让人看完直跺脚。

终于,我们聊到了最近上映的《科洛弗悖论》,“科洛弗”IP的第三部电影(希望大家还没关掉文章,重点都在后面)。

这一次《科洛弗悖论》带观众上了外太空,影片也终于解释了前两部的一些谜团...吧。

在影片的背景设定中,人口已经达到了80亿,能源危机应声而来,人类存亡危在旦夕。

此时在外太空有一个特牛*的粒子对撞机——谢帕特,只要对撞成功,能源问题就能解决,so easy,哪里不行撞哪里。

当然,两年的对撞都以失败告终,该科研团队集结了当时各国精英代表,其中包括咱们中国的——章娘娘。

而且章娘娘全程用普通话对白,俨然普通话在当时已经成为第二国际语言,看到这里时心里自豪感油然而生,不转不是中国人!

遗憾的是大聪只能听懂章娘娘的普通话,别国说的普通话,除了“xx”一句都听不懂。

但他们跃过了沟通障碍,通过团队的努力,终于在一次实验中对撞成功,但乐呵不过三秒,对撞机就显示过载,机舱被震得天翻地覆,机组人员也人仰马翻。

恢复平静之后,让他们懵圈的是地球母亲不见了,不见了,见了,了...

他们此时首要目的不是实验无限能源了,而是回到地球母亲身边。但他们发现供应对撞能量的陀螺也不翼而飞。

之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女人出现在机器电路板内。

而且这个女人,除了章娘娘谁都认识。

俄罗斯代表眼睛长斜了,开始自言自语,还3d打印了一把枪,要杀死德国代表。

但他最后自己从嘴里爆蛆而死,还好蛆不是破胸而出,不然《异形》要说你们抄袭了呢。

之后怪事还在继续,爱尔兰代表修理船舱的时候,手毫无违和感的融入了钢板中,解救出来的时候一只手臂没了,而且他自己没有任何疼痛,仿佛他天生只有一只手臂一样。

爱尔兰代表的另一个手臂,拥有自主意识,告诉他们陀螺的下落,让他们重新燃起回到地球母亲身边的希望。

他们也渐渐开始明白,这是因为他们开启了谢帕特的结果,导致了时空产生悖论,让平行宇宙彼此交错,从而导致了各种奇怪的事情发生。

那么问题来了,《科洛弗悖论》如何关联起前两部呢?

《科洛弗悖论》开始不久,其实有一处新闻采访也提到,一名学者担忧粒子对撞机会让多维时空错乱,从而导致一些怪物入侵地球。

一句不起眼的采访画面,似乎解释了正是因为他们的粒子对撞实验,打开了一个时空门,让怪物入侵了地球。

而地球里借着女主老公的视角看到的爆炸,应该就是《科洛弗档案》的首次大爆炸。

在《科洛弗档案》的结尾,dv无意间拍到的不明物体坠落,似乎就是《科洛弗悖论》里飞船坠落的残骸。

所以同理得证,《科洛弗档案》的世界,是神秘女人米娜的地球,不是章娘娘的地球。

很多人说那个被拍到的坠落物体,应该是《科洛弗悖论》的救生舱,但如果是这样,影片结尾那只突破天际的怪物的河东狮吼,应该地球人都听到看到了吧,为何《科洛弗档案》的人还有闲情在摩天轮拍dv呢。

或许这就是《科洛弗悖论》悖论的原因吧,不过以其说剧情和前两部有很多逻辑上的悖论,不如说“科洛弗”宇宙懒得解释了。

这不得不提到“科洛弗”三部曲的同一制片人:J.J.艾布拉姆斯,他除了在电影中喜欢用他的JJ光,最重要的他是挖坑老字号,而且这些坑从来都是只挖不填,好气哦!

让人看了脑子不断响起《小龙人》的主题曲:“我有许多小秘密,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不小心暴露了年龄)。

所以大聪也只能自己开脑洞,来粗糙的理一理“科洛弗”宇宙,这是个人观点,如果有说错,请记住用“悖论”来合理解释大聪的推理。

首先是地球人口剧增,能源匮乏,因此开发了谢帕特,之后对撞实验导致了时空膜撕裂,平行宇宙彼此交集,导致错乱。

但为何两个平行宇宙的人和事会有不一样?这就要介入科学的“混沌理论”和“蝴蝶效应”来解释了。

简单来说,就是虽然两个平行宇宙时空发生的走向大体一致,但是稍微一个动作,就能导致故事的发展完全改变。

比如影片中一个世界的工程师是章娘娘,另一个则是米娜。

于是,章娘娘的世界对撞后,把两个平行世界也对撞了,顺便把怪物世界的时空门也打开了,而且怪物闯进的是2个平行世界的地球。

而飞船本身则是被这次对撞导致错乱最严重的载体,于是他们的集体照本来是有章娘娘,被换成了米娜。

操作记录数据中,也被替换成另一个世界的德国间谍的数据,害得另一个世界里乖巧的德国代表好冤枉。

按照这个角度去理解,俄国代表斜眼珠子,和自己对话,有可能是2个俄国代表的意识进入了同一个身体,从而导致误解了德国代表是间谍。

爱尔兰代表的另一只手,显然也是另一个平时世界的爱尔兰人操作的,而且在对撞时候进入过更高纬度的时空,知道了陀螺在哪。

另外为何俄罗斯代表的体内为何有蛆,为何有陀螺,应该是对撞时候造成的物体移位,不小心全移到俄罗斯代表那(心疼他1秒钟...)。

而第二部《科洛弗道10号》的怪蜀黍,在飞船残骸坠海的时候,正好他还在海上作业,所以他先知道了太空粒子对撞失败,也同时发现了残骸有很多很蹊跷的事情。

这时候的他肯定能预料到之后会有一场大规模的世界大战,不管躲避战争也好躲避怪物也罢,他马上回家建起了地下室,于是就有了《科洛弗道10号》的故事。

同理得证,《科洛弗档案》和《科洛弗道10号》的故事背景,都是米娜所在的地球,而《科洛弗悖论》则发生在这两部之前的另一个平行世界,这些船员也是另一个平行宇宙的人物。

当然了,就算你把三部反复看,依然还是有很多不符合逻辑的bug,这也是《科洛弗悖论》被吐槽的原因,不解释也就算了,还耍科幻老梗搞起了平行宇宙。

《科洛弗悖论》只用了平行宇宙的虚头,而并没有真正想要为观众理清前因后果,前两部的谜团不好好解释,到了第三部依然专注挖坑,因此大家普遍给差评不是没有原因的。

听说“科洛弗”第四部的剧本都已经出炉了,时间背景追溯到二战时期,人们发现了超自然现象。

大聪想说,那还不如和现在大热的《环太平洋》捆绑一下:因为地球出现了不明怪物,于是人类开始研发机器战士,对抗怪物。

完美~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科洛弗悖论》观后感(六):挂着《科洛佛档案(苜蓿地)》之名,拍出来这么个玩意儿,好失望……

害我期待了这么久,明明说是科幻片,结果玄幻情节实在太多了,也根本没做任何解释,而且这帮船员完全能够接受这些设定,完全不在意发生的这些玄幻现象,完全没有去调查是什么原因……

章子怡怕是得罪了化妆师,一脸的雀斑!演技也是相当捉鸡,基本上全程尬演,就这片子都足够让任何一个上过《演员的诞生》的人都能黑她十年了;而且她说中文极其违和,大家都是不同国籍的人,大家都说英文,就章子怡一个人强行说中文,而且全程棒读、毫无感情,但居然还能和其他人无障碍交流;还有几次让其他角色秀了下中文,我都听哭了,连秦皇岛地面接收站都说得一口西洋汉语,真是蜜汁设定……估计是网飞刻意为了讨好中国观众的设置,但达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啊,更关键的是,网飞在中国都没上线啊喂!!你讨好中国观众对你们的收视流量也没有半天提高效果啊!!

看到章子怡挂掉我终于松了口气了——他们终于能好好说话了……

《科洛弗悖论》观后感(七):不惊悚,则不科学。

世界上有很多尺子,有人用利益的尺子衡量道德,也有人用善良的尺子衡量战火。在电影界,该用哪种尺子衡量《科洛弗悖论》这部科幻片呢?

注意,我说《科洛弗悖论》是一部科幻片,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部科幻片。反过来为什么不可以说它是一部含有科幻成分的惊悚片呢?一根根电缆交错着横穿人体,眼珠自旋,口吐蠕虫,断臂有自我意识,极尽惊悚之感。

那么,是一部科幻片?或是一部惊悚片?都不是。我觉得它更是一部披着科幻外壳的家庭剧情片:女主角伊娃为了拯救人类与爱人分离,与同伴经历一系列“同伴不死难道主角死吗”的险境,凭借坚定的意志与希望化险为夷,最终完成任务回到地球。

人们不太喜欢某些老套的东西,流行音乐,小鲜肉,八卦新闻,iPhone手机,等等。这部影片讨来骂声一片也不难理解,老套的东西不见得一无是处,只是太多,太多了,只要能赚得盆满钵溢,管他剧情老不老套,小孩子看了会不会有暴力倾向,只要能赚得个盆满钵溢。导演是聪明人,不已人性为基础,怎能叫座然而,死磕“人性”这个话题只是被原始基因控制的抱残守缺。对于影视作品,我窃以为只有纪录片才能唤起人们对历史和未来(战争与和平)的理性思考。

真希望哪一天电影院里上映的全是纪录片。

《科洛弗悖论》观后感(八):麻烦不要再吊我们胃口了

今早起来发现科洛弗档案第三部续集《科洛弗悖论》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地在超级碗放出了第一个预告,还同时宣布该片将在Netflix同日首播。从《科洛弗道10号》挖下的天坑到今天为止,无数人对JJ艾布拉姆斯创造的"科洛弗宇宙"充满了好奇,从初代横扫曼哈顿的巨型怪兽,到续作毁灭人类的机械与生物混合的神秘外星种族,科洛弗宇宙的世界观越发庞大和令人好奇。然而最不爽的一点,也是JJ本人在拍摄《迷失》时就犯下的错误,那就是不停的扩展世界观,却从来没有尝试去填坑。第一作的怪物究竟哪来?是如同当时片尾那样从天而降,还是如同续作以及衍生漫画所言,早就被虎视眈眈的外星人埋在海床,为他们后来的入侵铺路?贯穿三部曲的神秘日本饮料Slusho是什么来头?其中来自海底"让人沉迷"的物质,究竟和初篇那只怪物有多大的联系?第二部里曾在海军服役的变态Howard(约翰古德曼的演技太棒)在追踪苏联卫星时究竟发现了什么,让他如此执着地修建地下掩体,而他和Slusho饮料的母公司"Tagruato"又是什么联系,使得他成为病毒营销里公司网站的"月度最佳员工"?其实,观看科洛弗系列的魅力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挖掘种种之前两部电影埋下的伏笔去构建一个充满着怪物,外星生命和阴谋论的世界观的过程更加有趣。

然而,正如我所说,坑挖了就得去填,用后续的故事去完善自己世界观的设定,才是科洛弗宇宙现在最急切需要去做的。《科洛弗悖论》早在一年前就以《上帝粒子》的代号泄露了出来,讲述宇宙中粒子对撞机实验发生事故和平行宇宙的故事。如此宏大的设定自然让我对本片极其期待,怪物是否来自于平行宇宙?外星人是否借着对撞机事故来到了地球?满怀信心的我点开了电影,却未曾想到,本来一个如此好的补全世界观的机会,却被这样糟蹋了。或许是我只看了一遍,还未找到片中隐藏的伏笔,亦或是粒子加速器和怪兽苏醒,外星人入侵之间的关系。但全篇我没有发现曼哈顿的怪物和空间站事故有任何明显的因果关联,就仅仅是空间站出事了,然后纽约开始遭殃了,这都是什么鬼!而片中最大的卖点,也就是平行空间重叠,更是完全没有任何升华剧情,营造气氛的作用,在片中除了描写一些时空重叠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外,对这个题材的利用也就戛然而止,完全没有《彗星来临那一夜》的那种时空身份错位所营造的戏剧张力和剧情深度。至于剧情,整部片子我都不需要剧透,就跟《地心引力》以及众多的太空逃生片一个道理:空间站出事,大家逃生,中途不断以牺牲为代价化解各种问题,再夹杂点儿女情长,人物冲突,最后来个人反水一波营造危机感,然后被主角化解,逃出生天。完全没有一丝新意的剧情,更是因为没有对科洛弗宇宙的世界观有明显的推进和补全,让这部电影看下来真的特别失望。

当然,痛定思痛,回顾以前的作品不难发现JJ现在拓展科洛弗系列的思(套)路:找到一个和科洛弗世界观有间接联系的剧本甚至是正在制作的电影,而且JJ找的剧本必然是那些想法很好,但没有突出特点(第二部的密室逃脱,第三部的太空逃生),在同类型片里无法出类拔萃(如果去掉两部续作里关于科洛弗宇宙的内容,你自己就知道剧情会有多平庸),JJ找到这些二流剧本,插入科洛弗宇宙的东西,然后就以续作的名义堂而皇之的扔给我们来收货一流的票房和口碑,如同在讨来的剩饭里加黑鱼子酱,然后就变成一道高贵菜品一样,JJ作为一个商人我佩服他的头脑,但作为一个影迷,尤其是关注一个经过10年了的系列(第一部2008年上映)但到今天都还没有得到答案,麻烦不要再吊我们胃口了,是时候该坐下来好好的讲讲怪物,外星人的故事了,JJ现在这吃相,真的恶心。

当然,现在这个趋势已经是成型了,在我看电影的时候就得知第四部续作已经在后期制作了,讲述诺曼底登陆期间盟军遭遇的神秘现象,还有可能讲到Slusho母公司Tagruato的发家史。虽然一看就是又找到哪个二战剧本然后强行塞内容的套路,但请下次不说讲好故事,麻烦讲一个和这个世界观有关系的故事,作为一个喜欢深挖Cult电影背后有趣世界观的影迷,我是真的快熬不住了,那么好的底子,不要砸了招牌,期待后续有没有病毒营销继续补充世界观)

(对科洛弗宇宙设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Cloverpedia,或者10 Cloverfield lane的病毒营销全过程,相当精彩的互动,对剧情补充也很重要)

最后说一下全片的担当,她的演技嘛。。。反正看到便当脸的时候,我笑了

《科洛弗悖论》观后感(九):杀吧,杀吧,杀了你就开心了!

去年出现了多部外太空封闭环境的科幻片,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契约》、杰克·吉伦哈尔和瑞恩·雷诺兹主演的《异星觉醒》、星爵和大表姐主演的《太空旅行》; 而说到《科洛弗悖论》之前有一部恐怖片叫《科洛弗档案》,本片是它的前传。 本片的豆瓣评分已经在今天新鲜出炉:5.8分可以归论到烂片里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了章子怡我们到底要不要看这部片子呢?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喜欢科幻片又对cult情节有很大的接受度也想寻求点小刺激,最重要的一点是看过去年的那部《异星觉醒》而且不对结尾反感的话,那么这部渣片你当看无妨。

本片的故事百分之九十发生在外太空,导演贴心的只给主角艾娃开了一条家庭的副线,想看汪峰的朋友们就别想了。 于是我们跟随主角的家庭线知道了一群人要上太空,也因为片头的大段介绍知道了地球疾患能源危机。而只有这群人上到天上的空间站开启一台叫施伯德的粒子对撞机,它产生的光束能够为地球提供免费且大量的能源。 这个任务听起来就不是那么好完成的,上到太空里的宇航员来自各个国家有美国有俄罗斯有中国有德国等等,罕见的没有日本人。他们上到太空的六百多天里多次开启了施博德但是没有一次成功的,眼见空间站的能源还能支持他们最后五次开启。而此时地球上也麻烦不断,石油消耗的差多了,各国都有小规模的战争,俄罗斯还要地面入侵美国。而专家更是对施博德运转之后或将引发的科洛弗悖论有着大胆的推测,这就像是大刘小说里描述的差不多,高能粒子对撞实验会引发空间维度的塌缩和重叠,甚至有可出现其他纬度的恶魔在地球上。 就是在这样吉利的预言下在空间站的这帮人的倒数第五次开启施博德的实验成功了!可惜下一秒就因为机器的过载停止了运转。这一停不要紧,正触发了科洛弗悖论。 第一个反常事件是宇航员们发现他们的地球不见了。 接着在飞船墙壁的夹层里面他们发现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叫詹森,她是来自另一个纬度的宇航员。她和谭(章子怡饰演)一样是施博德的运行算法工程师。 接着又一个宇航员手臂被墙壁吞噬,而后手臂出现在另一个舱室的地板上。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地球上,地球被开路不明的巨大生物袭击变得满目疮痍。 而关键在于这一行人找不到地球的所在。废了好大的劲这些人才搞明白他们实际上处于另一个纬度的地球的侧面。而这个纬度的地球正面临一场新的世界大战。 是的,他们要回去,这样,他们只能修好施博德让它再次启动。 过程中谭因为去修复冷却系统而被困在排水池里,排水池增压压迫船舱之后炸开,水一接触太空之后将谭整个冻在了里面。 章子怡杀青了。 而实际上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那就是两个空间维度是在共用一台施博德,因为詹森所在纬度的空间站整体坠毁了。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回去詹森的同伙就回不来了,于是詹森果断反水了她想杀了剩下的三个宇航员。 结果当然是主角把她干掉了。 然后仅剩两人,他俩启动了施博德,回到了原先的纬度,地球果然还在那里,太开心了。 但是因为燃料耗尽飞行员们不能在空间站呆了,于是地面上的人就让他们回来了,这时候主角的丈夫手里拿着电话大声喊着:不要让他们回来!不要让他们回来,地球显然已经不只是能源问题了。 最后我们也不知道逃生仓落地了没有。 不得不说这结局和《异星觉醒》如出一辙。

《科洛弗悖论》观后感(十):挺好的片子,可以一看

第一二部没看,完全不影响对这部的理解。 不剧透,推荐看。

第一,剧情上来看,无硬伤,除了女主有点煽情,其他ok,亮点偶尔。

第二,逻辑没有问题,整部片子一气呵成,理解不难。

第三,对于章子怡的角色,我意外的喜欢。当然,也是因为章子怡,对这部片子才尤为上心。而她也确实让我惊喜,从不失望。还是那句话,这是个难得的有智商,冷静,果断的一个好角色。除却发挥空间的局限,角色戏份的安排,存在感很强,并且是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角色。而且普通话什么的,很萌的。一个人讲中文,其他也跟着说中文,以前都未曾出现过,难道不挺有意思的么?

第四,不要先入为主。一开始我以为是科幻片,后来以为惊悚片,紧接着以为悬疑片,最后tm竟然是怪兽片╮(╯_╰)╭

第五,白人女二?大约是吧,外国的名字对我来说太难了!她确实是这部片子的一个亮点。我挺喜欢的!

第六嘛,要看的童鞋们注意下袖上的旗帜。亮点自寻吧。七个国家23333333

最后的最后,小可爱们可以大胆地看。不是烂片,是部挺有意思,合情合理的片子!(′?_?`)

房间是那个盒子,里面的人是薛定谔的猫,正常情况下只要不打开门,没有观察者,里面的情况就应该处于量子态,里面的情况只能用概率体现,而开门后,他们的量子态坍塌成本征态。

根据那个大胡子休的物理学家弟弟的说法,是存在另一种状态,盒子里的猫在关上门的时候各种状态的概率都存在,开门之后,这些状态都各自坍缩成各自的本征态!

那么造成故事里面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房子,每个房子里的人出现不同的状态。

但是,发现其实故事里想要讲的,其实跟这个理论没有多深入的联系。其实故事的理论基点是休的弟弟的那个理论,不同的概率下的状态都没有坍缩,都稳定的存在,而且互相影响。不管这些平行世界是否是怎么形成的, 重点是突出世界形成后之间的相干与退相干而已。

造成这样结果的始作俑者可能是那只彗星。但是其影响原理未知。

但是,从刚开头大家第一次在餐桌前的聊天,大家记得劳瑞玩儿瑜伽,其实她又没有玩,而她也不记得那个演员在电视里的表现,可以看出,其实当时他们就已经是来自不同世界的人了,而且很早以前世界就开始分裂平行了!所以,这个装猫的盒子远不止这个房子这么大,可能是整个地球,或者是这个宇宙,谁知道呢!

我也几点木有看懂的:

休弟弟的理论不是说不同的状态是退相干的么,为啥剧里他们互相在干涉,最后女主还打晕了另一个空间的女主。就是说休弟弟的理论上会同时存在一只死猫和一只活猫,但是他们应该是互不干涉的,就是活猫不会蹦跶着看到一只死的自己。所以我理解有可能是彗星的到来造成了一些异象,让不同的世界之间产生了一个通道,对哒,就是那段黑色的区域。等彗星解体后那个通道消失,不同世界之间再也没有了联系。

但是,依照刚才的理论,最后一幕,天亮了,那个彗星也已经解体了!所以各个平行空间已经回到了各自的退相干状态了。那么!不管现在那个世界的人以前是不是那个世界的,现在都已经固定在现在所在的那个世界了!女主的那个世界,她应该是把本来的那个自己打昏在厕所,但是第二天为啥神秘消失了?然后男主接到的电话是哪个女主打来的'?

我不同意有些小伙伴说的这个世界的时间慢,事情还没有发生这个理论。彗星到来的时间就是那天晚上,他们一堆人还一起观赏了彗星,而且事情都是发生在当晚的聚会上。

他们这个世界没有发生人物的错乱是因为当天他们都在愉快的交谈,没有人出门,所以没有人员的交换。

还有不是很同意有的小伙伴说的那几个选择创造了平行宇宙的数量。比如选择红色或者蓝色的荧光棒然后生出两个平行世界,然后休从两种创可贴中选择一个又分裂出来两个平行世界。我对平行世界的理论不了解,但是我觉得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做出选择,走每一步是左腿还是有腿都是选择,先喝水还是先吃牛排也是选择,所以我觉得平行世界可能是不同选择造成的,但是不会是明显地靠那么几个点来判断分裂数量。

还有一个问题,刚开始他们没有搞清楚是否有平行世界的自己的时候,他们互相之间有走乱,后来休发现麦克和自己老婆以前搞在一起之后,大家说出自己世界盒子里的随机物品可以证明,他们来自不同的世界,可是凭什么保证恰好这个世界自己是唯一哒。举个栗子,为啥没有在这个房间出现两个凯文?别说凑巧!女主后来出门的时候随机看了好多房间都有自己存在,为啥恰好这个房间的人刚好各只有一只?

至于最后女主的所作所为我还是能理解。故事以下跳到这个高度还是蛮刺激的。

对于艾米来说,刚开头她说到自己芭蕾舞首席的位置没有了,后来男友又跟劳瑞搞在一起,经过麦克提醒,意识到自己可能就是所谓的黑暗面,自然想找一个更和谐更好的世界生活。她杀死的那个自己在大家的交谈中交代了那个世界的她已经是芭蕾舞首席了,而且可以看出来那个世界的她跟男友很和谐美满。可以联想刚开始女主讲的那个杀死丈夫的那个故事。我杀了另一个世界的自己,这个状况太极端了,超出了正常情况的法律和道德,已经没法判断了吧。

我是大晚上一个人在B站看哒,背景音乐嗡嗡嗡的,加上停电的时候诡异的电筒光线还有蜡烛摇晃的光,真心瘆人。(是哒,我胆子就是酱紫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