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心经具体是讲什么呢?曾国藩的心经能启发人们怎么做呢?
引言
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根基在于其对自身的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纵观曾国藩一生历程,也正是由修身开始。他拜大儒唐鉴为师,宗奉程朱理学,以当时最擅长修身的倭仁为楷模,严格自律,持之不辍。因此时人把他事业的成功归结为修身得法,而后人则誉之为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修身的核心是加强身心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个核心就是“心”,它包括了人的所有思想、精神活动,并将之视为一切行动的源头。只有自己的观念正确,才能保证行为的得当。佛家认为,业由心生,惑从心起,释迦说“一切壮无过心”,任何力量都无法与心相比,因此修行必须从正心开始,以《心经》为基本佛典。儒家对心这个概念也极为重视,孟子说“尽其心,知其性”,把心当作自我修养的主要范畴。程朱理学认为,心即是性,性即是理。陆王学派则进一步以心为中心,提出“吾心即是宇宙”的命题,因此被称为心学。他们的相同之处,把治心作为修身达道的核心内容。
曾国藩宗奉程朱,‘而不弃陆王,对佛家也有很深的领悟,在修身上,更是以治心为不二法门。本书以《心经》为名,分为治心、养心、正心、‘诚心、虚心、静心、宽心、恒心、暇心等篇,囊括了曾国藩自我修养的各个方面,给予系统的阐释,以助于读者对曾国藩的全面了解。
一
治心篇
古之君子之所以尽其心,养其性者,不可得而见;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
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日忿,阴恶日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日暴,柔恶日慢。
1
[原典]
古之君子之所以尽其心、养其性者,不可得而见;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自内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道德;自外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政事。故六官经制大备,而以《周礼》名书。春秋之世,士大夫知礼、善说辞者,常足以服人而强国。战国以后,以仪文之琐为礼,是以叔齐之所讥也。荀卿、张载兢兢以礼为务,可谓知本好古,不逐乎流俗。
[注疏]
原典大意是:古代的君子尽心竭力、修身养性的事迹,现在我们是不可能亲眼目睹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他们修养自身、治理小家、管理国家、平定天下,所秉承的不外乎一个“礼”字。对内而言,如果没有了礼义就没有了道德规范;对外而言,没有了礼义也就没有了内政外交。所以六卿的官制、规章制度设置齐备后,仍以《周礼》作为书名。春秋时期,那些通晓礼义、擅长辞令的士大夫们,经常可以使他人信服,从而使他所在的国家强盛。战国以后,礼的表现形式成为仪式,华美繁琐,所以遭到叔齐的讥讽。苟卿、张载以礼为指导,小心谨慎地做事,可以说是不忘本,崇尚古风却不流于世俗。
2
[原典]
天下万事皆有前定,丝毫不能以人力强求,纷纷思虑,亦何补耶?以后每日当从“乐天知命”四字上用功,治事则日有恒课,治心则纯任天命。两者兼图,终吾之身而已。
[注疏]
原典大意是:天下万事万物都是前世所既定的,丝毫不以人力的强弱而改变,不管如何想方设法,都不可能有所补益。所以,今后每天应在“乐天知命”这四个字上多下功夫,做事要坚持每天有固定的要求和目标,对自身的修养则要完全听任天命:,这样,两者相互结合,人的一生也就可以得以善终了。
3
[原典]
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曰忿,阴恶曰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曰暴,柔恶曰慢;治口之道,二者交惕,曰慎言语,曰节饮食。凡此数端,其药维何?礼以居敬,乐以导和。阳刚之恶,和以宜之;阴柔之恶,敬以持之;饮食之过,敬以检之;言语之过,和以敛之,敬极肃肃,和极雍雍,穆穆绵绵,斯为德客,容在于外,实根于内。动静交养,睟面盎背。
[注疏]
原典大意是:修养心性的方法,首先应除去内心的毒害,外在的毒表现为忿怒,对内则表现为私欲;保持体魄的方法,—定要防备身体中的隐患,刚烈时是暴躁,柔弱时又表现为散漫自由;对嘴巴而言,要兼顾以下两方面:言语谨慎有度,饮食有竹制。以上所说的这几种情况,用什么药医治呢?要用礼义来积聚恭敬,用乐导致和顺。外在和刚烈的恶习,要用平和来调剂;内在和柔懦的恶习,要用敬来把持。饮食没有节制,要用敬来检讨约束;言语上的过失,用平和来加以收敛。敬达到完美后表现为肃穆,和达到完美就表现为雍容。肃敬和睦,才是有德之人的表现,雍容表现在外表,其实根源是在内心。这样动静交相调剂,内外都会得到修炼,最终才能成为君子。
4
[原典]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治心之法,而人力可以自为主持者,约有二端:一曰以志帅气,一曰以静制动。人之疲惫不振,由于气弱。而志之强者,气亦为之稍变。如贪旱睡,则强起以兴之;无聊赖,则端坐以凝之;此以志帅气之说也,久病虚怯,则时时有一畏死之见,憧扰于胸中,即梦魂亦不甚安恬,须将生前之名,身后之事,与一切妄念,扫除净尽,自然有一种恬淡意味,而寂定之余,真阳自生,此以静制动之法也。
[注疏]
原典大意是:心神安定后,气才能安定;气安定后,精神才会安定;精神安定后,身体才会安定。修身养性的方法,依靠自身力量可以发生作用的,有两个途径:一种是以自己的.意志引导气,一种是以静制动。大凡人们身体疲惫不堪,精神不振的时候,都是因为气弱,而那些意志坚强的人,气也会随着意,志而得以增强。如果喜欢早睡的人,应该尽力早起,则一定会有所成就;如果感觉百无聊赖,那么就要静坐来凝聚气,这就是所说的用意志鼓舞士气。久病之人,气虚胆怯,经常害怕自己会因此死去,胸中充满抑郁之气,即使是做梦,也得不到片刻的安静和恬然,这样,就应该将生前的名誉,死后的——切事情以及各种杂念,一并抛弃。此后,必然会有一种恬静淡泊的气出现,在平静之后,士气就会自然出现,这就是所说的以静制动的方法。
5
[原典]
贤与不肖之等奚判乎?视乎改过之勇怯以为差而已矣。日月有食,星有离次。其在于人,言有尤,行有悔,虽圣者不免。改过什于人者,贤亦什于人;改过佰于人者,贤亦佰于人。尤贤者,尤光明焉;尤不肖者,怙终焉而已。
人之生,气质不甚相远也,习而之善,既君子矣。其有过,则其友直谏以匡之。又有友焉,巽言以挽之,退有挞,进有旌,其相率而上达也,奚御焉?习而之不善,既小人矣。其有过,则多方文之。为之友者,疏之则心非而面谀,戚之则依阿苟同,惮于以正伤恩,其相率而下达也,奚御焉?兹贤者所以愈贤,而不肖者愈不肖也。
吾之友有某君者,毖余曰:“子与某相好不终,是子之失德。子盍慎诸?”又有某君毖余曰:“闻子之试于有司,则尝以私于人,是大不可。”二子者之言,卒闻之,若不逊于吾志。徐而绎之,彼无求而进逆耳之言,诚敬我也。既又自省:吾之过,其大者视此或倍蓰,而其多或不可枚数。二子者,盖举一隅也,人苦不自知耳。先王之道不明,士大夫相与为一切苟且之行,往往陷于大戾,而僚友无出片言相质确者。而其人自视恬然,可幸无过:且以仲尼之贤,犹待学《易》以寡过,而今日无过,欺人乎?自欺乎?自知有过而因护一时之失,展转盖藏,至滔滔天之奸而不悔,斯则小人之不可近者已!为人友而隐忍和同,长人之恶,不又谐臣媚子之亚也。《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余故笔之于册以备观省,且示吾友能为逆心之言者。
[注疏]
原典大意是:贤良与不肖的区别是如何划分的呢?应该看他改正过错的勇气与怯懦的差别而已。日月都有盈缺亏食,星辰也有陨落之时。对人而言,言语有不当之处,行为有后悔之时,即使是圣人也不可避免。改正过失十倍于人的人,他的贤达也一定会是常人的十倍;改正过失百倍于人者,他的贤达也——定会是常人的百倍。越是贤明的人,越是光明磊落;越是不肖之徒,他的下场越是因为奸邪而不得善终。
人刚一出生时,气质相差不大,逐渐把他向好的方面引导并坚持不懈,就会成为君子。如果他有了过错,那么他的朋友会当面劝谏以帮助他改正。又有的朋友,用谦恭的言语勉励他,倒退了有人鞭策,进步了有人表扬,这样的朋友相互激励,不断上进,不可阻挡。如果引导不善,就会成为小人。当他有了过错时,他的朋友就会多方替他掩饰、推卸责任。这样的朋友,与他疏远的就会心里不同意但当面奉承,与他亲密的就会曲意苟且迎合,担心因为正直而伤了感情。他们相互交往堕落,只能导致失败。这就是所说的贤明之人越来越贤明,不肖之徒越来越不肖的原因。
我有一个朋友告诫我说:“您与某人交好却没有保持下去。是因为您的失德。您在这件事上为什么不谨慎呢?”又有一个朋友告诫说:“听说你在某次考试中,曾经因私人感情求助他人,这是很不对的。”二人的话,乍一听,不合我意。但慢慢理解,他们没有所求而对我说出逆耳良言,是因为敬重我。反过来我又白省:我的过错,其中严重的可能比这两件严重数倍,而且数量多得不可枚举,他们二人,只不过举了一两个例子,人最痛苦的是对自身的不了解。上古帝王不能推行王道教化,士大夫们相互勾结攀比,做了许多苟且之事,往往陷入罪恶的深渊,而同僚们没有人出面劝谏质疑。这是因为他自认为很超脱,又没有什么过错。惟孔子这样的大贤,犹且学习《易经》来避免错误,而这些人说没有过错,是欺骗他人呢还是欺骗自己呢?自己知道有过错而因为袒护一时的过错,尽力掩盖,等到罪恶滔天却不觉得有悔意,这就是不可以接近小人的原因。作为朋友却对他的过错隐瞒忍耐或曲意奉承,助长他人恶习,其所作所为不亚于那些专事谄媚的佞臣俳优。《书经》说:“听到心里不太接受的逆耳之言,一定要详细询问;听到逢迎的话,或者那些可以改变你的意志的话,却不必去探究其中的原由。”我特意将它们写下来以备查看反省,并且展示给能提出逆耳良言的朋友们看。
二
养心篇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凡病在根本者,贵于内外交养。养内之道,第一将此心放在太平地方,久久自有功效。
1
[原典]
欲得家运绵长,第一禁止奢侈享用,念周末诸子各有极至之诣,其所以不及仲尼者,此有所偏至,即彼有所独缺,亦犹夷、惠之不及孔子耳。若游心能如老庄之虚静,治身能如墨翟之勤俭,齐民能以管、商之严整,而又持之以不自是之心,偏者裁之,缺者补之,则诸子皆可师也,不可弃也。
[注疏]
原典人意是:如果希塑家庭的好运得以绵长不衰,首先要禁止奢侈浪费、大肆享用+尔周以后的诸子百家都有各自精深的造诣,似没有一个能够与孔子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在一方面比较精通而另外方面却有很多缺陷和不足,就像伯夷、柳下惠不如孔子一样。如果心态能够像老子、庄子那样清虚宁静,对自身像墨翟那样勤劳俭朴,管理民众像管仲、商鞅那样严肃而有章法,而且不自以为是,对过分的行为加以裁减,对不足之处进行修补,那么诸子都可以成为老师,不可放弃。
2
[原典]
1、“缓慢,但是终会到来!”你默念着这样的句子,一定不会绝望,甚至失落也难以与你为伴。
2、“缘分”大抵是存在的。缘灭时,你只看到她在一群人里;缘起时,一群人里,你只看到她。
3、爱,是一种责任,我不是碰不到更好的,而是因为已经有了你,我不想再碰到更好的;我不是不会对别人动心,而是因为已经有了你,我就觉得没必要再对其他人动心;我不是不会爱上别的人,而是我更加懂得珍惜你,能在一起不容易,即使你不是最好的,甚至不是最适合我的,但却是我最珍惜的。
4、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喜悦的关怀与无求无悔的付出。
5、爱的时候,我们都未曾发觉;恨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爱对方那么多。
6、爱过、痛过、哭过,才知道,不是我的,我就不该要。
7、爱就是,无论你怎么抵挡,它还是要来的东西。爱就是,无论你怎么诋毁,它还是高尚的东西。
8、爱怕撒谎。当我们不爱的时候,假装爱,是一件痛苦而倒霉的事情。假如别人识破,我们就成了虚伪的坏蛋。你骗了别人的钱,可以退赔,你骗了别人的爱,就成了无赦的罪人。假如别人不曾识破,那就更惨。除非你已良心丧尽,否则便要承诺爱的假象,那心灵深处的绞杀,永无宁日。——毕淑敏9、爱情不是愚公移山,也不是铁杵磨成针,在表态之后得不到回应、在明知不可为的时候放弃是最优雅的。
10、爱若无法抚慰彼此,便不过是喜欢而已。
11、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杜拉斯12、把一段一段的爱情当成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一次失败,也是一次成长。这样来看,失败的爱情或许不再可怕。
13、别把自己想的太伟大,要知道,在别人的世界里,不管你做的多好,你都只是个配角而已。
14、别难过,我在这里,一直、始终、永远。
15、别妄想着倒带,这是生活,不是电影。
16、别站在你的角度看我,你看不懂。
17、不管你曾经被伤害得有多深,总会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所有的刁难。
18、不管你对多少异性失望,你都没有理由对爱情失望。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希望,永远是生命的一种希望。爱情是你自己的品质,是你自己的心魂,是你自己的处境,与别人无关。——史铁生
19、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20、不管他有没有出现,都要靠自己在时间中稳步成长,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没有他的喝彩,你的光芒都绽放。
21、不论什么鞋,最重要的是合脚;不论什么样的姻缘,最美妙的是和谐。切莫只贪图鞋的华贵,而委屈了自己的脚。别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脚。脚比鞋重要,这是一条真理,许许多多的人却常常忘记。
22、不去抱怨,不浮躁,不害怕孤单,能很好的处理寂寞,沉默却又努力,那时说不定你想要苦苦追寻的'梦想,已经握在你手中了。
23、不是除了你,我就没人要了。只是除了你,我谁都不想要。
24、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时光的涵意,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25、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就是再喜欢也不行,要懂得放弃。
26、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个地方,透过各自的人生,看到的风景也有所不同。
27、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28、不知什么时候那种要死要活的爱情、那种笨拙的痛、和没心没肺的真诚,已经离我们很远。我们现在是够成熟了,却突然悲从中来——再也不会有那样的爱情。
29、不追问也不想知道底细的时候,不是你已经超脱释然了,而是你已经彻底不爱了。
30、趁我们还年轻,多走几步路,多欣赏沿途的风景,不要急于抵达目的地而错过了流年里温暖的人和物;趁我们还年轻,多说些浪漫的话语,多做些幼稚的事情,不要嫌人笑话而错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片段和场合;趁我们还年轻,把距离缩短,把时间延长。趁我们都还年轻,多做些我们想要做的事。
31、成长是,明白很多事情无法顺着自己的意思,但是努力用最恰当的方式让事情变成最后自己想要的样子。强壮是,如果最后事情实在无法实现,那么也能够接受下来,不会失控,而是冷静理智的去想下一步。
32、出发之前永远是梦想,上路之后永远是挑战。
33、从我遇见你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心里恳求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单行道,就请你从此走在我的前面,让我时时可以看到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双行道,就请你让我牵着你的手,穿行在茫茫人海里,永远不会走丢。
34、当人的情绪处于低潮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要学会转移注意力。有些事情既然已经成为事实,就尝试着去接受,去面对。一个人不可能改变世界,世界也不会因你而改变,所能做的,就是适应世界,不钻牛角尖,不要和别人攀比。你的生活,应该有你自己的精彩。
35、当生活给你设置重重关卡的时候,再撑一下,每次地咬牙闯关过后,你会发现想要的都在手中,想丢的都留在了身后。
36、得不到的并不是最好的。你已经得到,天长日久,他一直守候在你身边,你却依然渴望他,那才是最好的。
37、对生活怀了一颗朴素的心,知道杏花开了梨花也要开,不再刻意想那些和自己没有关联的梦。知道了脚踏实地,懂得了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此时的女人,看花是那样的美,看叶是那样的灿,即使是风雨,也知道那是人生中必要经历的风景,而且心中一直盼望着彩虹。——雪小禅38、躲在某座城,想念某个人。
39、该得到的要付出努力抓到手,不该得到的想也不要去想。
40、感情再深,恩义再浓的朋友,天涯远隔,情义也会慢慢疏淡。不是彼此的心变了,也不是不再把对方当朋友。只是远在天涯,喜怒哀乐不能共享。原来,我们已遥远得只剩下问候。
41、孤独,是一个内心整合的过程,能让自己清醒的看世界,也能让自己理性的看自己。
42、好笑的是,时间一天天过,好像什么也没改变,但当你回头看,每件事都变了。
43、很多人一开始为了梦想而忙,后来忙得忘了梦想。
44、很多时候,你不说,我也不说。就这样,说着说着就变了,想着想着就算了。
45、很多事,不是我想,就能做到的。很多东西,不是我要,就能得到的。很多人,不是我留,就能留住的。你就像指缝间的阳光,温暖,美好,却永远无法抓住。不再挣扎,不再纠缠,我一个人也很好。
46、机会永远不会消失,只是在你错过的时候,被别人悄悄捡去罢了。
47、即使在千万人中行走,我也能一眼认出是你。因为别人都是踩着地走路,而你是踩着我的心在走。
48、假若今生不曾遇见你,或许我现在只是一个人漫步在路边的一角,抱怨着过往的错过,悄悄的埋下头来哭泣着。相遇本着一份缘,是上天的安排,命运的注定,让我的生命中从此多了一个你,以后的日子有你陪伴着度过。
49、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50、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51、哭就畅快淋漓;笑就随心所欲;玩就敞开胸怀;爱就淋漓尽致,人生何必扭扭捏捏!做就勇往直前;干就下定决心;冲就一发不收;休就放下一切,生活何苦畏首畏尾!劳累了,听听音乐;郁闷了,跳跳舞蹈;伤心了,侃侃心情;失败了,从头再来。一辈子,要的就是随性!
52、宽恕并不是忘记,也不是赦免,而是放过自己。
53、灵魂上的伴侣是时间累积出来的,不是你第一眼觉得他很帅,跟他看对眼了就觉得他可以成为你的灵魂伴侣,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习惯的磨合,包括性格上的不断沟通,他才会成为你的灵魂伴侣。——范玮琪
54、没有任何一种感情是完美无缺的,我们都是感情的裁缝,缝缝又补补。
55、每次想找个人陪的时候,就发现有的人不能找,有的人不该找,还有的人找不到。
56、每当欲望来时,人自会有一股贪、谗、倔、拗的怪异大力。既达既成既毕,接着来的是熟、烂、腻、烦,要抛开,非割绝不可,宁愿什么都没有。——木心57、每个人都有不可理喻的地方,不要苛求别人,也不必埋怨自己。
58、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这么一个人,遥远的爱着。这辈子也许都无法在一起,也许都没有说过几句话,也没有一起吃饭看电影,可就是这个遥远的人支撑了青春里最重要,最灿烂的那些日子。以至于让以后的我们想起来,都没有遗憾后悔,只是暖暖的回忆。
59、每天醒来都要比前一天更强大,直视自己的畏惧,擦干自己的泪水。
60、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长着长着就成了“赝品”。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生活故事没有机会展开,就销声匿迹了。要让人生真正开花结果,我们最需要的是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
曾国藩心经的治心篇主要讲了什么呢?我们能从曾国藩心经的治心篇中学到什么呢?
治心篇
古之君子之所以尽其心,养其性者,不可得而见;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
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日忿,阴恶日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日暴,柔恶日慢。
1
[原典]
古之君子之所以尽其心、养其性者,不可得而见;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自内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道德;自外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政事。故六官经制大备,而以《周礼》名书。春秋之世,士大夫知礼、善说辞者,常足以服人而强国。战国以后,以仪文之琐为礼,是以叔齐之所讥也。荀卿、张载兢兢以礼为务,可谓知本好古,不逐乎流俗。
[注疏]
原典大意是:古代的君子尽心竭力、修身养性的事迹,现在我们是不可能亲眼目睹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他们修养自身、治理小家、管理国家、平定天下,所秉承的不外乎一个“礼”字。对内而言,如果没有了礼义就没有了道德规范;对外而言,没有了礼义也就没有了内政外交。所以六卿的官制、规章制度设置齐备后,仍以《周礼》作为书名。春秋时期,那些通晓礼义、擅长辞令的士大夫们,经常可以使他人信服,从而使他所在的国家强盛。战国以后,礼的表现形式成为仪式,华美繁琐,所以遭到叔齐的讥讽。苟卿、张载以礼为指导,小心谨慎地做事,可以说是不忘本,崇尚古风却不流于世俗。
2
[原典]
天下万事皆有前定,丝毫不能以人力强求,纷纷思虑,亦何补耶?以后每日当从“乐天知命”四字上用功,治事则日有恒课,治心则纯任天命。两者兼图,终吾之身而已。
[注疏]
原典大意是:天下万事万物都是前世所既定的,丝毫不以人力的强弱而改变,不管如何想方设法,都不可能有所补益。所以,今后每天应在“乐天知命”这四个字上多下功夫,做事要坚持每天有固定的要求和目标,对自身的修养则要完全听任天命:,这样,两者相互结合,人的一生也就可以得以善终了。
3
[原典]
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曰忿,阴恶曰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曰暴,柔恶曰慢;治口之道,二者交惕,曰慎言语,曰节饮食。凡此数端,其药维何?礼以居敬,乐以导和。阳刚之恶,和以宜之;阴柔之恶,敬以持之;饮食之过,敬以检之;言语之过,和以敛之,敬极肃肃,和极雍雍,穆穆绵绵,斯为德客,容在于外,实根于内。动静交养,睟面盎背。
[注疏]
原典大意是:修养心性的方法,首先应除去内心的毒害,外在的毒表现为忿怒,对内则表现为私欲;保持体魄的方法,—定要防备身体中的隐患,刚烈时是暴躁,柔弱时又表现为散漫自由;对嘴巴而言,要兼顾以下两方面:言语谨慎有度,饮食有竹制。以上所说的这几种情况,用什么药医治呢?要用礼义来积聚恭敬,用乐导致和顺。外在和刚烈的恶习,要用平和来调剂;内在和柔懦的恶习,要用敬来把持。饮食没有节制,要用敬来检讨约束;言语上的过失,用平和来加以收敛。敬达到完美后表现为肃穆,和达到完美就表现为雍容。肃敬和睦,才是有德之人的表现,雍容表现在外表,其实根源是在内心。这样动静交相调剂,内外都会得到修炼,最终才能成为君子。
4
[原典]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治心之法,而人力可以自为主持者,约有二端:一曰以志帅气,一曰以静制动。人之疲惫不振,由于气弱。而志之强者,气亦为之稍变。如贪旱睡,则强起以兴之;无聊赖,则端坐以凝之;此以志帅气之说也,久病虚怯,则时时有一畏死之见,憧扰于胸中,即梦魂亦不甚安恬,须将生前之名,身后之事,与一切妄念,扫除净尽,自然有一种恬淡意味,而寂定之余,真阳自生,此以静制动之法也。
[注疏]
原典大意是:心神安定后,气才能安定;气安定后,精神才会安定;精神安定后,身体才会安定。修身养性的方法,依靠自身力量可以发生作用的,有两个途径:一种是以自己的意志引导气,一种是以静制动。大凡人们身体疲惫不堪,精神不振的时候,都是因为气弱,而那些意志坚强的人,气也会随着意,志而得以增强。如果喜欢早睡的人,应该尽力早起,则一定会有所成就;如果感觉百无聊赖,那么就要静坐来凝聚气,这就是所说的用意志鼓舞士气。久病之人,气虚胆怯,经常害怕自己会因此死去,胸中充满抑郁之气,即使是做梦,也得不到片刻的.安静和恬然,这样,就应该将生前的名誉,死后的——切事情以及各种杂念,一并抛弃。此后,必然会有一种恬静淡泊的气出现,在平静之后,士气就会自然出现,这就是所说的以静制动的方法。
5
[原典]
贤与不肖之等奚判乎?视乎改过之勇怯以为差而已矣。日月有食,星有离次。其在于人,言有尤,行有悔,虽圣者不免。改过什于人者,贤亦什于人;改过佰于人者,贤亦佰于人。尤贤者,尤光明焉;尤不肖者,怙终焉而已。
人之生,气质不甚相远也,习而之善,既君子矣。其有过,则其友直谏以匡之。又有友焉,巽言以挽之,退有挞,进有旌,其相率而上达也,奚御焉?习而之不善,既小人矣。其有过,则多方文之。为之友者,疏之则心非而面谀,戚之则依阿苟同,惮于以正伤恩,其相率而下达也,奚御焉?兹贤者所以愈贤,而不肖者愈不肖也。
吾之友有某君者,毖余曰:“子与某相好不终,是子之失德。子盍慎诸?”又有某君毖余曰:“闻子之试于有司,则尝以私于人,是大不可。”二子者之言,卒闻之,若不逊于吾志。徐而绎之,彼无求而进逆耳之言,诚敬我也。既又自省:吾之过,其大者视此或倍蓰,而其多或不可枚数。二子者,盖举一隅也,人苦不自知耳。先王之道不明,士大夫相与为一切苟且之行,往往陷于大戾,而僚友无出片言相质确者。而其人自视恬然,可幸无过:且以仲尼之贤,犹待学《易》以寡过,而今日无过,欺人乎?自欺乎?自知有过而因护一时之失,展转盖藏,至滔滔天之奸而不悔,斯则小人之不可近者已!为人友而隐忍和同,长人之恶,不又谐臣媚子之亚也。《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余故笔之于册以备观省,且示吾友能为逆心之言者。
[注疏]
原典大意是:贤良与不肖的区别是如何划分的呢?应该看他改正过错的勇气与怯懦的差别而已。日月都有盈缺亏食,星辰也有陨落之时。对人而言,言语有不当之处,行为有后悔之时,即使是圣人也不可避免。改正过失十倍于人的人,他的贤达也一定会是常人的十倍;改正过失百倍于人者,他的贤达也——定会是常人的百倍。越是贤明的人,越是光明磊落;越是不肖之徒,他的下场越是因为奸邪而不得善终。
人刚一出生时,气质相差不大,逐渐把他向好的方面引导并坚持不懈,就会成为君子。如果他有了过错,那么他的朋友会当面劝谏以帮助他改正。又有的朋友,用谦恭的言语勉励他,倒退了有人鞭策,进步了有人表扬,这样的朋友相互激励,不断上进,不可阻挡。如果引导不善,就会成为小人。当他有了过错时,他的朋友就会多方替他掩饰、推卸责任。这样的朋友,与他疏远的就会心里不同意但当面奉承,与他亲密的就会曲意苟且迎合,担心因为正直而伤了感情。他们相互交往堕落,只能导致失败。这就是所说的贤明之人越来越贤明,不肖之徒越来越不肖的原因。
我有一个朋友告诫我说:“您与某人交好却没有保持下去。是因为您的失德。您在这件事上为什么不谨慎呢?”又有一个朋友告诫说:“听说你在某次考试中,曾经因私人感情求助他人,这是很不对的。”二人的话,乍一听,不合我意。但慢慢理解,他们没有所求而对我说出逆耳良言,是因为敬重我。反过来我又白省:我的过错,其中严重的可能比这两件严重数倍,而且数量多得不可枚举,他们二人,只不过举了一两个例子,人最痛苦的是对自身的不了解。上古帝王不能推行王道教化,士大夫们相互勾结攀比,做了许多苟且之事,往往陷入罪恶的深渊,而同僚们没有人出面劝谏质疑。这是因为他自认为很超脱,又没有什么过错。惟孔子这样的大贤,犹且学习《易经》来避免错误,而这些人说没有过错,是欺骗他人呢还是欺骗自己呢?自己知道有过错而因为袒护一时的过错,尽力掩盖,等到罪恶滔天却不觉得有悔意,这就是不可以接近小人的原因。作为朋友却对他的过错隐瞒忍耐或曲意奉承,助长他人恶习,其所作所为不亚于那些专事谄媚的佞臣俳优。《书经》说:“听到心里不太接受的逆耳之言,一定要详细询问;听到逢迎的话,或者那些可以改变你的意志的话,却不必去探究其中的原由。”我特意将它们写下来以备查看反省,并且展示给能提出逆耳良言的朋友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