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总分结构写景经典语录 正文

总分结构写景经典语录

时间:2024-09-28 03:31:15

古诗词鉴赏:怀古诗鉴赏要诀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因为诗涉,所以在鉴赏时难度较大,对于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鉴赏诀窍,回答起问题来肯定会搔首踟蹰,不知从和何说起,怎样落笔。本文就此做一点粗略的探析,以拨开疑云,启发思迪,打开解题通道。

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一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比如说李商隐的《贾生》,与史实就颇有出入,其实,汉文帝还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贾谊,贾谊之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对。诗人只是抓住“问鬼神”与晚唐许多皇帝佞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贾谊都最终不被重用这两个相似点,借此发挥,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无尽感慨。二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评价,做出结论,只是抒发某种感慨。例如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而杜甫的《咏怀古迹(三)》只是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例如我们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就不能用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如下分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其次,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三国演义》开篇词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自然带有很大的戏谑色彩,还是陈与义的“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说得好,其中蕴含着诗人多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无穷感慨。还是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三)》为例来阐述这一问题:王昭君与杜甫的的连接点究竟在哪里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杜甫正是立足于此而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昭君诗,虽然白居易、储光羲、王涣、欧阳修、王安石、赵翼等历代诗人也都写过不错的昭君诗,但都不能望其项背。抓住这两个连接点,我们就不难探明杜甫这首昭君诗的意蕴,在鉴赏时就不会偏离了方向。前面谈的是从相似点出发来找连接点,还可以从相反方向来找连接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正是有感于此,苏轼才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赤壁怀古词。课本和读本中有一些怀古诗词,都是很不错的,我们应该潜心研读,从中总结出一些解答怀古诗词问答题的规律。比如,我们用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词最后以怀念李白和写景作结,所含有余不尽之意主要是什么?”回答时则应考虑作者与李白来采石矶时有何共同点,落拓的南宋爱国诗人的愁和恨与李白因参加李?幕府而被流放,最终死于此,十分相似,据此可作如下回答:“李白想‘为君谈笑静胡沙’,落得远贬夜郎路八千;如今佞当道,词人的前程也不会比李白好多少,怕是和青山之外缥渺的远烟一样。”

怀古诗鉴赏要诀二

其三要学会点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赏也很有好处。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往往都很深远,许多文人骚客对之大都“感极而悲者矣”,便欣然命笔,各抒其怀。但由于各自身世、地位、处境、个性、风格等的差异,其作品也就大相径庭,立意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不妨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杜牧的《乌江亭》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亦有同题诗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说明大丈夫男子汉要经得起失败、挫折的考验,要有包羞忍耻的顽强毅力。王安石以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的希望。在史识上,王安石见筹。从艺术的精度看,也就是说要从作者艺术造诣高低上加以评析,杜牧的诗先提出对问题的正确看法,再概述史实,最后急转直下,一气呵成,全诗气势宏伟。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点明道理──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王安石以三句概述史实,最后一句点题,提出与杜牧相反的看法。因为缺少杜牧那种简练的叙事和顿挫的笔法,以及曲折回环的咏叹,所以显得平铺直议。总而言之,从这两首同题诗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而,咏史并非史论,从诗词创作的整体艺术水准而言,王安石远不及杜牧,正如钱钟书先生所指出的,王安石同样犯了宋人写诗填词好议论且缺少形象的毛病。值得做比较鉴赏的这类作品还有不少,如写贾谊、王昭君、诸葛亮、杨贵妃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同题诗,颇有些不凡之作,都可以拿来做做比较,以提高自己的鉴别。我们可用王安石《贾生》(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和前面提到的李商隐的同题诗出一道这样的题目:“李商隐和王安石同咏贾谊,而主题为何相反?谁的诗的艺术水平更高?”其答案是:“主题相反是因为两人说处的时代以及身世、地位、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李诗用笔曲折,韵味深长,揭示了历史上人才不被重用的普遍规律;王诗虽用笔奔放,颇有见识,但纯是议论,且只表达个人知遇之恩,远不如李诗。”

第四要掌握一点怎样区分怀古诗词艺术水准高下的要诀。借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无我”和“有我”之境的说法来谈一谈:就写景而言,“无我”之境是最高境界,而对怀古诗词而言,“有我”之作才能臻于精妙。先看一下刘禹锡的《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鼎足,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这首怀古之作抒发了国家后继无人,将导致倾覆的深沉历史感慨,也是对腐朽的统治者的讽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首诗前半写刘备的英雄形象,一生功业,高度概括,笔力雄健;后半写蜀汉衰亡,感慨万端。鲜明的兴亡盛衰的对比道出历史的深刻的教训,也是对当时的统治者的嘲讽。全诗警辟工整,垂戒千秋,句句精拔,字字如濯,怀古、论史浑然一体,形象感人,意义深邃,令今人读之,亦掩卷喟叹,感慨系之,国家兴亡盛衰之恨顿生。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却批评这首诗为“浅近”(不够含蓄),斯评虽不恰当,而批之曰“无我”则比较准确。刘禹锡只是作为一个客观的评判者,没有把自己融入诗中,因而“诗中无我”,虽警辟深邃,但难臻精妙之品,不如杜甫、苏轼怀古诗词。还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三)》而言之:诗人在咏怀古迹时,用的是“古人即我,我即古人”的手法,把自己完全融入诗中,诗人悲明妃出塞与自悲“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叹明妃绝色遭弃与自叹“古来材大难为用”,如水乳交融,似水中着盐,浑然无迹。可以说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吟咏时诗人并非隔岸观火,或作壁上观,而是亲赴火场,身临其境,故感慨格外深切,意蕴分外深邃,情意特别真挚,余韵尤其深长,令后人读之击节赞赏,拍案叫绝,唏嘘叹惋,以至泣下,绝非一般客观评判者之所能及也。例如,可用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出这样一道题“为什么这首诗以诘问的语气作结,更富韵味,请作简要的分析。”就要运用诗人咏贾谊亦兼自咏手法回答之:“诗人明知贾谊为何来到长沙,却故意提出贾谊‘何事’来到长沙这一疑问,这就更为曲折地抒发出了对贾谊,也是对自己的怜惜之情,可谓含情不尽。”

最后一点,要知人明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简历、史实、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以便感悟诗情,这对咏史诗词尤其重要。其实,诗词鉴赏题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课本中出现过,比如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屡见不鲜。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也有人认为是邓剡之作)涉及到的也是“三国”的历史,还涉及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因为这是最基本的,所以就不再详加阐述。例如,我们可以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出这样一道题:“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就必须运用本段所谈到的回答曰:“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掷的的痛苦。”

当然 初中英语,怀古诗词的鉴赏还要涉及到其他许多,如诗中的景物描写,则要结合运用写景诗词的鉴赏方法,又如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类型的诗的用法一样,就不一一细说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汇总】各位热爱语文科目的初中同学们,通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和详细明晰的整合,为大家带来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点汇总。

现代文阅读试题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 l )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 2 )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 3 )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

( 4 )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初二,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初一语文伟大的悲剧练习题及答案

伟大的悲剧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茨威格( ) 拉拽( )  毛骨悚然(  )  怏怏不乐(  )

吞噬(  )  羸弱( )  告罄(  )    毋宁(  )

2、本文作者 , 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和 方面。

3、故事发生的地点在 ,主人公是 ,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

等共 名探险队员。

4、同样一句话,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不同。请根据以下重音提示,分别写出相应的提问 。

他叫你明天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叫你明天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

一样。

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C、2001年部放宽招生报考条件,各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8、联系全文,说说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这个故事中,我们该如何给胜利和失败下定义。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9、本文题为“伟大的悲剧”该如何理解?

10、了本文之后,你受到那些启示?

创新运用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以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极,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们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经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初中历史。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子”改成为“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

13、选文中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这几位英雄的敬重。试分别找出来:

14、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了一封绝命书(课文后有摘录)。试根据选段和书信分析这位英雄所表达出的内心情感。

15、第三段中有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个英雄的团体,在临死的时候仍然具有的那种集体友爱精神,请用“————”标出来。

16、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17、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南极具有哪些“威力”?(分条列出)

18、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们是为了“寻找刺激”,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外阅读

(一)

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就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0C的极低温度。而在世界上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0C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又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曾经记录到—94、50C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的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令人谈虎色变。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19、在第二段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

20、请用肯定句说说第一段的含义。

21、下面是对上述几段文字内容的概括,其中不恰当的是( )

A、人类不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B、南极的风极大,被称为“风极”。

C、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D、南极的气候变化莫测。

22、以上选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南极的威力?

23、为什么气象学家对南极的气象喜出望外?这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24、文末说“从这里找出了一把解开全球气候的钥匙”,为什么?

(二)

所谓“南极大陆的物质平衡”,说通俗了,就是研究大陆冰盖的增减。至于冰盖的增减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可用一喜一悲来概括。

先说喜。现在不仅中国,而且全球都缺淡水。而总量为2700万立方千米的南极冰盖,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27%。有人估算,这可够全人类用上7500年。这样一说,冰盖还是越大越好。那么南极冰盖每年增加多少呢?有材料称称,每年10厘米左右。冰盖的“收入”来自降水,主要是降雪。但南极大陆太大,面积约是中国的1、5倍,降雪极不均衡。在南极内陆,降水量简直比撒哈拉大沙漠还惨!南极大陆其实是全球最为干旱的大陆,号称“白色沙漠”。所以它的降水到底有多少,如何分布,必须把握准确。

再说悲。有人大胆设想过,南极冰盖一旦全部融化,情景如何,有两说:一说是全球海平面将上升空60米,一说是60至90米。其实,不管哪位说对了,都不得了。那将意味着包括纽约、伦敦等著名城市要沦为“水晶城”。全球陆地面积将缩小2000万平方公里。冰盖的“支出”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表面蒸发,二是底部消融,三是冰山崩溃,四是快速冰流(即是快速崩溃)。

25、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2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先 后 ;结构方式是先 后 。

27、二、三段中有两个词分别与首段中的“增”、“减”相照应并构成比喻,这两个词是 和 。

28、第二段中称南极大陆为“白色沙漠”,其原因是什么?

29、冰盖的“支出”主要有哪些?

30、结合课文《伟大的悲剧》和课外阅读中的两篇文章,谈谈人类对南极考察或开发的前景将会如何?

参考答案

1~3 略 4、谁叫你明天去? 他叫你什么时间去?5、略 6、D B A C 7、D 8、略 9、虽然是一场悲剧,但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10、略 11、略 12、作出了牺牲的准备,已经没有希望生还。 13、“垒了一个石墓……十字架” “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14、要点:热爱祖国,勇于献身 15、死去的斯科特还像兄弟似地搂着威尔逊 16、英雄们虽然失败了,但精神却是伟大的。 17、风大、雪大、气温低 18、这是一种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走出封闭的,认识了美丽的地球,使人类走向了进步 19、把南极比作“暴风雪之家”,形象地说明了这里很不适合人类生存和活动。 20、人类只有到达南极,才知道气候的威力有多大。 21、A 22、风速大 气温低 气候变化莫测。23、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从这里找到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这表现了气象学家不畏艰难进行科学研究的献身精神。24、因为南极是一个理想的实验室 25、南极大陆冰盖的增减与我们的关系 26、概括 具体 总 分 27、收入 支出 28、南极大陆是全球最为干旱的地方,以长年被冰雪覆盖。29、“一是表面蒸发……四是快速冰流” 30、言之成理既可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全面指导

一、学会利用书不要单纯认为读书就是念字,泛泛而读,作用不大,收效甚微 初中生物。因此有必要首先下一番功夫,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认真研读课本。

学期初,新书一到手,先要看目录看说明,甚至插图、附录。明确本学期的任务和重点,然后逐单元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各单元的具体任务。还可以摘抄或列表格来加深印象,随时参照。在每一课的课文阅读上学会“读提示——做——提问题——解疑难——做练习——写总结”六步读书法。做到读通、读懂、读好。

在利用课本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具体做法是:在阅读语文书的同时,还要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句、生字词及疑难问题。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再如的教科书,也是如此,这种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勾画读书法,既可以使我们读书时思想集中,提高,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有利于我们,时只要翻翻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

学会利用书,还应做到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作自己学习写作的,尤其是写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学会上课听讲

在校学习,是获得,转变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提高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到:看、听、记、问、思五点:

1、眼看

科学实验表明,从的保持速度上说,“看”的为最好,上课时看老师讲课,看黑板上的板书,挂图、投影等,看课文内容。上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课的重点内容,要一字一句看明白,力争做到过目不忘,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文内容,边看边思边记。眼、脑、手并用,学习效果好。

2、耳听

上课时要耳听一方。听老师的讲析,听老师的提问,听同学的发言,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积极思考,听出重点、难点、疑点。只要认真用心听,听出这几个关键,不仅可以以点带面,提高,还可以增强理解力。

3、笔记

看明白听清楚并不够,还要认真记笔记。记笔记,以看、听为主,笔记为辅。要记重点,老师的板书、开场白是重点。有的开头没注意,再听后话,不知所云。有的认为开场白是闲话,不注意听,当听到正题,才知闲话不闲,想记,晚了。老师提的要求是重点,如“××段要重点分析理解,××内容了解即可。”老师讲的结论也是重点,这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

记在哪?语文课上一般记在书上即可,学完一课后再归纳整理记到笔记本上,整理总结的过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过程。

怎样记?充分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如重复、停顿、板书时抢记,逐渐培养听记结合的能力。

4、积极答问

课上答问,一种是“内心独白”自问默答;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与同学齐答或举手起立独答。这是一个模仿学习的方式,或是,或是失败,总有收获。积极答问能锻炼自己的反应与表达能力,当然问还包括向老师提问,请老师答疑。及时解决自己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认真对待作业

做作业,要目的明确,切忌以下几点。其一,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向老师交差;其二,做作业前不认真看书、消化课本内容,甚至连概念都没弄清;其三,不动脑筋,套书本格式做作业;其四,抄袭别人作业,互相核对答案。这样做作业尽管也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是错误多、效率低、容易遗忘。

做作业究竟应达到什么目的呢?首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次,它可用来检查学习效果,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第三,通过做作业,促使同学们积极思考,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做作业可以累积,为了全面复习做好准备。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按照阅读学的原理,阅读效率等于阅读时间乘上阅读的认识水平。如果是,阅读时间对大家是同一的'、公平的,可以说是一个常量。而阅读的认识水平则因人而异,各人的差异极大。要提高阅读的认识水平,当然要靠平时的多读和考时的读准。而这点又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平时阅读量甚少,即便读了,其实也不是“读书”,而是“看书”,关键之点是没有读出声音来,亦即没有朗读,正因为没有朗朗上口的朗读,缺乏出声的吟诵,所以没有语感,缺乏语感或语感不强,要进行阅读和写作是有困难的。

1、熟读、背诵的习惯。古代的学校,诵读之声不绝于耳,他们日日诵,天天读,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唾沫横飞,读得喉干舌燥,所以古时候有“手肘成胝,口舌成疮”之说。学习语文,必须养成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因为一方面,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实现识字悟意的目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另一方面,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深刻的感受汉语所特有的审美表现力。比如,汉语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那和谐悦耳的韵律感,不通过诵读是很难品味出来的。其他诸如词汇美、句式美等,都要在反复诵读中予以体会。从这个意义上讲,课本中的每一篇范文都要熟读成诵,特别古诗古文。常说语文学习“要死要活”,就是要“死背”。自己不读不背,光听老师讲得天花乱坠,是学不好语文的。时代,是青少年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阔视野,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错过“季节”要补救,就来不及了。

2、精思的习惯。读书的同时必须学会思考。要眼到、口到、心到,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有精思,才能有自己独到的感受、独到的理解、独到的体验和评价,才能产生新的疑问,有新的发现,有新的发展。

3、博览的习惯。我们说某人学识渊博,“渊”是指高深,“博”是指广泛,语文学习最讲究“博”。古今中外、天文都要涉猎,以开阔视野,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希望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广泛的浏览各种报刊杂志,学会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会粗读、通读、跳读等方法。阅读量增加了,语文水平自然也会提高的。

4、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语言文字学科,学习中离不开工具书。工具书用好了,学习就事半功倍。常遇到学生问“老师,这个字怎么读”这样的问题,我一般不会告诉他。我请他自己去查字典,培养他的能力,自己查工具书认识的,印象也自然深刻些!也希望大家今后少问这样的简单问题。

5、有意识积累的习惯。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般的人对读过的书日子久了就没有多少印象了,等到要用的时候“书到用时方恨少”。有意识的积累,可以使人博学多才,用时得心应手。

五、良好的写作习惯

1、规范书写的习惯。俗话说:“字是门面书是屋”,可见字迹的重要性。字如其人,写字体现人的风格、品质和人文素质,从执笔、坐姿、放本子、距离等都要有良好的习惯。其实,平时写字就是一个很好的练字过程。

2、勤于练笔的习惯。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每天坚持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并写下所见所闻所感,可以叙事、状物、抒情,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随笔、命题作文等。害怕作文,可以理解,那是自己把作文看得太高深,没有谁要你当作家,你要明白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生活就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习语文,不能囿于课本。课本上学的大多是“语言”,而生活中学习的大多是“言语”,而母语的习得更主要的是来源于生活,从阅读书报到欣赏影视文化;从人际交往到“听君一席谈”,我们无不都在学习语文。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还有另外的一种方法,可以借鉴。写作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平时读报或读杂志之类,遇有认为合适的题目或题材,先不读作文或原作。自己也做一篇,然后将原文或原作与自己的作品两相对比,以便找出差距(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立意构思以及语言等诸方面的问题),以明确自己欠缺和应该弥补的地方,然后再重写。如此这般,若干次以后,你会发现你飞速地进步了。还有一种方法,如对同一个问题读两份或两份以上的报纸,看他们报道的角度或对问题的评论有何异同,这可以培养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

最后,我对她说:“语文的学习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希望她回家好好整理思路,从头开始,慢慢按照我的方案去做。一天改变一点点,一天学习一点点,一天进步一点点,一天快乐一点点。同时,也希望王妈妈与我们老师配合起来,对她给予鼓励、支持、监督。

就这样大概过了半年,突然有一天,接到了王妈妈一个电话,是来向我道谢的,因为女儿语文成绩真的是进步了很多,现在语数外三科可以齐头并进,成绩在年级已经是名列前茅。听到这样的消息真的是很欣慰,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语文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踏踏实实地学,认认真真地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巧’作舟”,坚持再坚持,你一定可以学好语文的。

初一语文《蚊子和狮子》教案

《蚊子和狮子》教案

基础积累目标: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相关。

口语交际训练的设计目标:揣摩人物,转换成语言表达。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怎么理解蚊子可以打败强大的狮子,却死在不值一提的蜘蛛手里?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用传神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请散读课文,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学生概述故事内容。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请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请学生站起来说出喜欢哪句句子,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后,解释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重点品味的内容:蚊子的语言、动作描写部分。

*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讨论、理解的问题:

1小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2挑战前、获胜后蚊子都吹响了他的小喇叭,这两次的心情分别如何?

3和狮子比较,蜘蛛是多么的不值一提,可蚊子为何却命丧其手?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适当地穿插口语交际设计

“当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如果你就是那只“小小的蜘蛛”,你想要对这只“阴沟 里栽了船”的蚊子说什么?

五、延伸体会寓意

1、我们生活中有蚊子这样的人吗?你们在生活有过蚊子的表现吗?

2、你能再讲一个寓言故事,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吗?

六、质疑教材

故事讲的是蚊子和狮子的故事,蚊子被蜘蛛吃了,故事也就结束了,为什么课文又加了第二段和故事情节“无关”的内容?

简单介绍寓言的结构特点:大部分寓言第一段讲述一个故事,第二段则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前面为记叙,后面是议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寓言可分为身 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但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是这种结构。

七、教学建议:可带领学生排演课本剧,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来体会蚊子的心理,分析蚊子被蜘蛛消灭的原因,从而明确寓意。

八、作业:必做:写一段有中心的话,其中用上“较量”、“凯旋”、“叹息”这三个词。

选作:1、假设在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地逃生了。这之后,蚊 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发挥续写这个寓言故事。

2、写一段“用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小故事。

二、电子课文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 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 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三、备课提供

《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 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 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 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作剧,狼来了,狐狸吃不 着葡萄说葡萄酸。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 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 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 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世界著名寓言

寓言既有故事情节又有比喻性质,常常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借远喻近。把不易理解的道理寄托在具体通俗形象的故事里,尤其适合少年儿 童。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风趣《拉封丹寓言》、深刻的《莱辛寓言》、凝练的《克雷洛夫寓言》都是寓言中的精品。本书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 系列中的一本,精选了伊索、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四位世界级寓言大师的优秀作品,配以形象生动的插图,使少年儿童借助引人入胜的精彩插图的帮助,来理解 每一个小故事里的深刻寓意。以自然万物为主角,呈现人生百态,充满着人生智慧的寓言,让人回味无穷。愿每一个小小的寓言故事都能帮助小读者们理解一个寓意 深刻的道理……

本书选收伊索、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四位世界级寓言大师的优秀作品260篇,这些寓言有的已经流传了甚至几百年,但我们今天读起来还是倍感亲 切。我们可以从这些不长的短文和短诗中体味伊索寓言的淳朴、智慧和机敏,拉封丹寓言的俏皮、风趣和生动,莱辛寓言的深刻、激越和时代感,克雷洛夫寓言的丰 富、凝练和绝妙讥讽,从而了解大师们所生活的时代,品味大师们特有的艺术风格,领悟深奥的人生道理。

语言教学注意

“ 寓言 ”就是以深刻的道理寄托小故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道理,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只所以简短。它最基本特征在于教训和 讽刺。

感受形象,掌握语言。因为语言的寓意是包含在鲜明生动的形象之中的,这就要求对寓言的教学必须抓住生动形象的关键语句,找出重点词语,理解这些 语言所描写的形象,并使学生感受和想象这些画面,如:我在教寓言《矛与盾》中,首先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反复朗读,整体 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如:“吾盾之坚”“吾矛之利”中的“坚”和“利”分别作“坚固”和“锋利”的解释。让学生轻而易举的理解其意。寓言不是简单的比 喻,而是通过一个简短完整的故事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来表现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来想象,使学生对寓言故事形成完整而清晰 的印象。

四、课内精段练习设计及答案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 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 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 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他们的表现作用。

A.较量较量: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B.凯歌: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要说不是这样”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蚊子战胜狮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在描写蚊子叫声时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你并不比我强”和“我比你强得多”分别是________句和________句,从句子的语气上来看,第________句比第 ________句强。

如何用记忆法学习语文

如何用记忆法学习语文

在学习语文前,我们先来听一个笑话,话说古时候有一个人学了一个新词,叫“岂有此理”。为防止忘掉,他嘴里不断念叨着。但在上船时,他不小心跌了一跤,结果把这个词给忘了,于是低着头到处找。

船夫很奇怪,问他在找什么,他说找一个词语。

船夫笑了:“找词语?真是岂有此理!”他一听,恼了:“你这个人,捡到了我的词,为何不告诉我?”

这是一个笑话。他为什么忘了刚学过的词语呢?主要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去积极记忆,也没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这就如同间谍去执行任务,却忘记了要接头人的代号,接头密码等,该是多么严重的事情啊!

应该说,语文是很容易学好的,并且前人已经总结出成熟的学习经验,但因为受西洋“快餐文化”的影响,目前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里我们特别谈一下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总结出来即:SQ3R学习法---SURVEY(浏览)、QUESTION(发问)、READ(阅读)、RECITE(复述)、REVIEW(复习)。

浏览,即迅速、概要地粗读一下书本的提要、序、目录、索引,略看各个章节的标题及插图。这样在总体上就有一个把握,所谓站得高,看得远。

发问,即在浏览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比如,写什么呢?有哪些人物呢?

在阅读正文前,也可进行猜读,然后仔细阅读文章,进行比较,这样即可强化注意力,激活思维(思考着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提高自信心(专家会的,有的自己也会),又可提高效率(知道的自然看得快)。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是这样读书的。

阅读提不出问题怎么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小诗提醒我们说:“我有几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时、何人、何故、何事、何地与何去,好象哥哥和弟弟。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苯人不会错。”这就是关于文章的基本问题。

阅读,即带着问题反复阅读思索。

复述,即尝试背诵或闭书回忆、口述、默写。这样可以检验记忆效果,促进吸收。学习语言很重要的就是记忆。能复述即意味着更高层次的记忆品质。阅读后不能复述,那么其中的情节、思想、句式、字词等不可能去真正注意、领会,也就不会深入思考,更不可能掌握。这种阅读就只能是一种泛泛而读,不可能将阅读的材料吸收为自己的东西。对于经典之作我们还要熟练背诵,要做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只有将材料烂熟于心,对于文章的精神、韵味和气势,才会有真切的了解,文章的词汇、句式、结构等才会消化吸收,将来写作才能得心应手。背诵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一条捷径,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语言文学上有造诣的人都得益于这一点。当然,现在学习资料的信息量成倍增加,见书就背诵确实难以做到,但是有了特脑学习法的帮助,你要背诵大量的经典还是轻而易举的!

现在我们来讲一些具体的、对提升语文有确实帮助的例题:

一、背成语词典的方法

A. 分页码

B. 每页用连环铐连接背下

例1:第一面的成语是:爱不释手、爱莫能助、爱屋及乌、安步当车、安分守己、安家落户、安居乐业;

第一步:1页的代码是大树;

第二步:把页码和勾连字联想成具体形象的事物或情景:大树给爱安静的人以庇护。(第一页的成语只有“爱”和“安”字开头);

第三步:在各条成语中取出一个引词,它们是:不、莫、屋、步、分、家、居;

第四步:想象一个情景将所有引词包含进去:

大树给爱安静的人以庇护,夏天不甘忍受热气的人们莫不走出屋子,步行到树下,并纷纷(分)聊起了家常,居然很晚了都舍不得回家。

例2:成语词典的228页 脱胎换骨 脱颖而出 唾手可得 挖空心思 歪风邪气 外强中干 剜肉补疮

联结法:两个恶霸,他想脱胎换骨在政界脱颖而出,本来局长(乡长)的职位他是唾手可得,可是他操之过急,他用刀子挖空心思,中了歪风邪气,成了外强中干的人,最后还得剜肉补疮 。

中考语文误区 不应让孩子做大量试题

福州晚报与福州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习指导系列讲座,吸引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在福州教育学院,林科顺老师和江嘉秋老师主讲的《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去发掘例题与习题的解题经验和空间》两场面向初三学生的讲座,座无虚席,赢得现场300余名家长与学生的阵阵掌声。

语文:

求“实”务“虚”

了解中考题型

主讲教师:福州教育学院语文科教研员、高级教师 林科顺

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在学习行为、学习习惯。

学生首先要明确考试要求,要多读、善思、勤动笔。其次,要明确命题原则,中考的命题经历了从注重知识考查到注重能力考查,再到语文素养考查的过程。最后要了解试卷的结构。

学生在学习时要处理好语文应试中“实”与“虚”的关系,复习时要做到求“实”务“虚”。“实”就是知识、能力,包括字词、文言文、古诗文背默等,不仅包括课内知识,还包括课外知识。一般在考试中,课外知识占到70%.“虚”就是情感和能力,这要在平时学习中积累。

学生要善于发现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题考查的重点是知识性和积累性的内容,以往中考一般都是8题24分,第一次市质检将调整为10题20分,涉及到的考点包括字词,辨析、判断病句,名著阅读、常识,文言文的朗读、字词、翻译等。

语言积累和运用部分,积累的内容包括字词、成语、经典课文、课外名著、古诗文。运用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准确规范,二是形象生动,三是创造性运用。学生答题时要看分值,3分题只要规范答题就可以了,如果是5分题,就要动脑子,要表达好。

积累和运用的题型有三类。第一类为扩写、缩写、续写、改写、仿写,其中仿写相对较难,拿高分的关键是内容上要有突破。第二类包括标语、短信、公益广告、对联、祝福语、共勉语、解说词。第三类是图表和文字的转换。

现代文阅读的题型包括解读文本、拓展延伸,都要紧扣文本、读懂原文。现代文阅读主要从5个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语句理解、文义把握、概括内容要点、内容探究、作品感受。学生做这类题型可用三种方法:

1.以文言文,用自己的语言转述、评述、概述文章的内容;

2.以文解文,用上文理解下文,用下文理解上文,观此思彼,瞻前顾后;

3.以心会心,用读者的心领会作者的心,体会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做。

每句话都可以扩大成一篇文章,“我读古诗”这句话当然也扩大成一篇文章;但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句话可以扩大成不同结构的文章。写出下面三篇文章,并

在读古诗中成长:开头——小时候——后来——现在——结尾。纵式结构,八段式。

青春因古诗而美丽:开头——李白——陶渊明——李清照——结尾。横式结构,八段式。当然也可以不以诗人划分,而以古诗词的分类来划分,如,田园诗——豪放诗——婉约诗,友情——亲情诗——边关请,等等。

我与读古诗的故事,写读古诗的一件事情。开头——起因——怎么读的——相关事情——给自己的影响——结尾。记一件事,七段式。

一、 李白

太阳部落写于2010.3.26 修订于3.29

恐怕华夏大地上第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物就是李白了。不得知他是否读了一万卷书,但姑且是行走了万里路,他在二十岁的时候游历过成都、峨眉山等地,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出蜀东游,直到42岁入宫当唐玄宗的文学侍从,几年后辞别皇宫又开始了游历生涯,直至62岁去世,难道这么好几十年还走不了万里路吗?

李白以他的豪放乐观著称于世,同样是辞了官,同样是不落红尘,但是他选择了与陶渊明归隐田园而不出截然相反的方式,把自己的一生徜徉在名山大川和知己好友间。并且他没有白走,一路上且行且歌,写下了大量的不朽诗篇,成为中国诗坛第一人,被世人誉为诗仙。

现存的李白诗集共收有诗歌近千篇。这些诗歌,林林总总,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作为初中生,我们要写以李白为素材的中考

依据写作需要,我们把李白的诗歌分为讴歌山河、乡情友情和言志壮情三个部分。

一、讴歌山河。李白给我们留下的著名的山水诗篇,涌动着壮观的山河,奔放的激情,是源远流长的巨幅画卷。我们看看最简单的,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三十首古诗中就有好多李白那豪放的山水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李白善于在诗歌中借景抒情、状物言情,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还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李白早已经把自己的神魂溶于山水间,对山水风景情有独钟,为那宏伟的气派而心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赠裴十四》)“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所以游走山河,寄情山水,把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源于他的道家观念,逍遥人生,近山近水,修道成仙;更是他的人生观的写照,豪放的性格,乐观的人生,那高山大河才是他的家园,那里没有世尘的污染,没有人间的尔虞我诈,没有喧嚣的浮

二、乡情友情。李白是性情中人,古道热肠,一生广交朋友,许多诗篇抒发了他的对挚友的真情。李白视朋友为手足,写了大量的送别诗,而李白又以山水为怀,所以往往是把惜别的场面设置在山水中。前面提到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皆如此。还有“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李白的心中,有山有水,有朋有友,而那本是壮丽的山壮阔的水,由于朋友的离别也多了一份怅惘和忧思,那山那水那云那天都寄托着李白的友情。我们设想一下,李白在长江流域(也包括黄河流域)多年游走,一路朋友一路歌,但是他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没有不散的宴席,深交数日,总有一别,别时又不知路在何方,那种落寞的心情可想而知,于是山山水水就蒙上了情感色彩,人走情未了,“唯见长江天际流”,接天的长江水已经化作广阔无

李白出蜀东游一发而不可收,再也没回过家乡——四川青莲乡。赤子在外,乡情袅袅,

三、言志壮情。李白的豪情在他的诗歌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白有着宏图大志,这才是他不安于现状,出蜀东游的真实原因。言表志向,抒发情怀,也是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都彰显着生命的不朽,是一个个鼓胀着人生张力的风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游走,原本不是为了写诗,不是为了逍遥,而是要广见世面,结识好友,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当时正值大唐盛世,大好的形势使他欣欣然,要以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于大唐帝国。他的这种追求就像自天而降的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由于李白的诗歌才华才华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唐玄宗把他召见进宫,做翰林大学士,实际是唐玄宗的文学侍从。但是由于李白的刚正不阿的品格和豪放爽直的性格,与宫廷难于熔为一炉,受到高力士等人的谗言陷害,此时的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得不辞官而去,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壮怀诗篇。

李白的诗很多,涉及情感的各个方面。“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不是吗?千年又一季,他那燃烧着人生激情的诗歌,像千古不变的月亮挂在我们灵魂的夜空,明亮而温馨。

李白的诗波澜壮阔,九曲回肠,神韵昭昭,以其独特的浪漫诗情独领中国诗坛。夜空因明月而生辉,诗坛因李白而辉煌。

李白乘诗而翔,投入生活的激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有着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人生豪情而又不脱离社会的羁绊,在高昂奋进的精神状态中诉诸人生价值,以富于展望的智慧给我们建起来一个宏伟的精神殿堂。

二、 中学生分类古诗词

分类古诗词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李清照:《念奴娇》)

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陆游:《钗头凤》)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李清照:《临江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卜算子》)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张先:《菩萨蛮》)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蒋捷:《女冠子》)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卢祖皋:《宴清都》)

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朱嗣发:《摸鱼儿》)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

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柳永:《曲玉管》)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敖》)

红藕香残玉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八百里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州头。(毛泽东:《沁园春》

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时彦:《青门饮》)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

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潘希白:《大有·九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毛泽东:《东云》)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晏殊:《清平乐》)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送别》)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李煜:《望江南》)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毛泽东:《清平乐》)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毛泽东:《十六字令》)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张先:《醉垂鞭》)

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蘋花满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张炎:《渡江云》)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王

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潘希白:《大有·九日》)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晏几道:《蝶恋花》)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李之仪:《卜算子》)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陆游:《渔家傲》)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

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韩缜:《凤箫吟》)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张先:《一丛花令》)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王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欧阳修:《采桑子》)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李清照:《念奴娇》)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群行。(陆游:《浣溪沙》)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张先:《醉垂鞭》)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陈克:《菩萨蛮》)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陈克:《菩萨蛮》)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范成大:《眼儿媚》)

西园日日扫林,依旧赏新晴。(吴文英:《风入松》)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幕,更移舟、向甚处。(姜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卢祖皋:《江城子》)

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刘辰翁:《兰陵王》)

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刘辰翁:《兰陵王》)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约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苏轼:《江城子》)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云和月。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朱嗣发:《摸鱼儿》)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晏殊:《清平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欧阳修:《采桑子》)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欧阳修:《浪淘沙》)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苏轼:《水龙吟》)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送别》)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毛泽东:《清平乐》)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毛泽东:《水调歌头》)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

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张先:《菩萨蛮》)

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范成大:《眼儿媚》)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蒋捷:《女冠子》)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卢祖皋:《宴清都》)

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朱嗣发:《摸鱼儿》)

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刘辰翁:《兰陵王》)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晏殊:《清平乐》)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晏殊:《木兰花》)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共。(欧阳修:《浪淘沙》)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宠柳姣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张先:《千秋岁》)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

船上管弦江面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

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蘋花满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时,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苏轼:《浣溪沙》)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毛泽东:《菩萨蛮》)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毛泽东:《菩萨蛮》)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蝶恋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

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石上玉

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刘辰翁:《兰陵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东风销尽龙沙雪,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贺铸:《石州慢》)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张先:《千秋岁》)

叹奇与路遥,夜雪初积。(姜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李清照:《菩萨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陆游:《汉宫春》)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周密:《高阳台》)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贺新郎》)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欧阳修:《踏沙行》)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李清照:《点绛唇》)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张先:《菩萨蛮》)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张先:《菩萨蛮》)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吴文英:《夜合花》)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幕,更移舟、向甚处。(姜

芳草唤愁,愁来难奈。(贺铸:《感皇恩》)

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刘辰翁:《摸鱼儿》)

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王

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朱嗣发:《摸鱼儿》)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欧阳修:《采桑子》)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

宠柳姣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

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送别》)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欧阳修:《踏沙行》)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张先:《千秋岁》)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陈克:《菩萨蛮》)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

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周邦彦:《应长天》)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

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潘希白:《大有·九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柳永:《采莲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吴文英:《八声甘州》)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

惊塞雁,起城鸟,画屏金鹧鸪。(温庭

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姜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辛弃疾:《鹧鸪天》)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残,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卢祖皋:《宴清都》)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苏轼:《洞仙歌》)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柳永:《曲玉管》)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周密:《高阳台》)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吴文英:《夜合花》)

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吴文英:《三姝媚》)

垂杨暗吴苑,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吴文英:《瑞鹤仙》)

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鸯,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苏轼:《青玉案》)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苏轼:《临江仙》)

夜阑风静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柳永:《采莲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船上管弦江面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李煜:《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州头。(毛泽东:《沁园春》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毛泽东:《菩萨蛮》)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水调歌头》)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晁冲之:《临江仙》)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欧阳修:《采桑子》)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晁冲之:《临江仙》)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周密:《高阳台》)

看画船,尽入西冷,闲却半湖春色。(周密:《曲游春》)

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周密:《曲游春》)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吴文英:《夜合花》)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吴文英:《祝英台近》)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吴文英:《莺啼序》)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吴文英:《高阳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吴文英:《八声甘州》)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

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张炎:《渡江云》)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着娉婷。(卢祖皋:《江城子》)

夜阑风静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伴零落。(李叔同:《送别》)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毛泽东:《十六字令》)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吴文英:《莺啼序》)

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吴文英:《三姝媚》)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王安石:《千秋岁引》)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刘克庄:《贺新郎》)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张炎:《渡江云》)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自长。(晏几道:《阮郎归》)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碧云冉冉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李清照:《临江仙》)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毛泽东:《清平乐》)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张先:《醉垂鞭》)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周密:《高阳台》)

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石上玉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朱嗣发:《摸鱼儿》)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晏殊:《清平乐》)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李清照:《念奴娇》)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苏轼:《丑奴儿》)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张先:《菩萨蛮》)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张先:《青门引》)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陈克:《菩萨蛮》)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吴文英:《夜合花》)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辛弃疾:《念奴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刘克庄:《贺新郎》)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蒋捷:《女冠子》)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朱嗣发:《摸鱼儿》)

画楼帘暮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卢祖皋:《江城子》)

夜阑风静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玲》)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柳永:《采莲令》)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红藕香残玉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李煜:《望江南》)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陆游:《谢池春》)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陆游:《渔家傲》)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幕,更移舟、向甚处。(姜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晏几道:《清平乐》)

住兰舟、载将离恨,转南浦、背西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阶行》)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晏殊:《清平乐》)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欧阳修:《浪淘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红酥手。黄縢酒。(陆游:《钗头凤》)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酒酣胸胆尚开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菩萨蛮》)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毛泽东:《蝶恋花》)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周密:《高阳台》)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阶行》)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苏轼:《丑奴儿》)

愁无寐,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群行。(陆游:《浣溪沙》)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张先:《一丛花令》)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毛滂:《惜分飞》)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吴文英:《高阳台》)

似笑我、闭门愁寂。(周邦彦:《应长天》)

芳草唤愁,愁来难奈。(贺铸:《感皇恩》)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卢祖皋:《江城子》)

三、 古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

太阳部落写于2009.10.16

作文,特别是中学作文经常需要引用古诗词、广告、

一、古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方式。

实践表明,把古诗词等名言警句放进作文中,在形式上,不光是带引号和冒号的原因,大体有以下五种形式。

1、语录式——摘录

就是放在文章的文章的题记位置,单独出现,做全文的题记。例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再如: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语录式类似于摘抄,把原文原封不动地写在文章的开头,完后另起行在末尾处用破折线引出句子出处,由此做成作文的题记。当然这是题记的一种形式,题记还有其他形式。

2、援引式——引用

用在文章内文中,就是直接引语的形式,提示语+冒号+双引号+引语内容+末尾标点符号+引号。例如:

《论语中说》:“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如果写成如下的样式就不是援引了: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因为这句话,包括子曰在内,都是直接来自《论语》,而不是孔子。

注意,援引的话语内容中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内。

3. 引号式——套用

引号式和援引差不多,但还有细微的区别,主要是在标点的运用上,一是去掉了引号,二是引用内容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外。例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我们看见八月十五的月亮,某种情愫总会油然而生。

再看:

秋叶是漫无边际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满目的秋叶,五彩缤纷,给了我们铺陈在天地间的巨幅油画,也给了我们万千感叹。

套用也包括淘金自己的句子中。就是只有引号,引号之外别的什么标点都没有,放到自己的句子中。例如:

此时,我虽然身在温暖的教室里,可是却从内心里平生了“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一点儿浪漫与温暖都没有了。

5、变化式——化用

就是没有引号,把经典、古诗词无形地揉进自己的句子中。例如:

有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一种豪放叫飞流直下三千尺,有一种情意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一种淡然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再如:

雨的语言是丰富的,可以是漫卷诗书的喜悦,滋润着杜甫的绵绵春夜;可以是点点离人泪,倾述那个寂寞的夜晚;可以是映照冰湖的一片冰心,亮在王昌龄送别有人的刹那间。

前一个化用是完全的诗句的连用到自己的句子中,后一个化用是将诗句的亮点词语活用在自己的句子中。

我们得到了这些方法,才能够运用自如,不至于弄巧成拙。

二,作文中运用古诗词的目的

总体来说是装点自己的作文,让它更美更深刻,但也不是简单的装潢门面。

1、突出文章中心,使主题更鲜明。当然突出主题有好多方法,而用诗词来点缀是不错的方法,就好像小姑娘头上戴了夺人眼目的饰品。

请看下例:

文章主题:感悟秋天之美。文体:写景抒情散文。文题:这里的秋天静悄悄。文章结尾可以这样写: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里秋天的美在于她给了我们一片静明的世界。

当然,把经典用在文章的开头和中间都能突出主题,若当做题记,主题作用就更加明显。

2、引出人物。有时,人物不好出场,就采取人没登场先有声的办法,就像戏剧的台后唱段一样。例如:

命题:留在心底的风景。素材:李白事迹。主题:男儿当自强。文体:记人抒情散文。可以这样开头: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我每当想起这句诗就想起了李白,也只有李白可以写出这么豪放的诗句。……

3、引出事件 例如:

李白有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赏识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的美景,更有过“床上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般的切腹乡愁。那是他客居长安而不得志的一个中秋月夜,……

4、抒情。

比兴抒情:我们家乡的这挂瀑布,虽然没有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放,但是也不乏小夜曲般的柔美。

推波助澜:我原以为,妈妈离开了,我就可以自由了,可是啊,我的心里空牢牢的,想妈妈的滋味如同刀割,真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啊。

当然了,引用古诗最大的作用在于抒情。

李白其实很快乐

袅袅檀香,一杯清著,一轮蝉娟,一捧盛菊,手边是虚掩的书卷,读完李白的诗作,我不禁为他扼腕叹息,本有天生之才,却无奈仕途坎坷;本有豪情壮志,却怎敌官场黑暗。我为他遗憾,为他不平,我想他一定是不快乐的吧。

恍惚中,他向我走来,一路高歌,一路豪饮,放浪不羁,这就是你,唐诗上的不朽传奇,诗仙李色。

你不是没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少不更事,不是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积极乐观,不是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昂扬自信,不是没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然而最后的你却也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黯然,"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沧桑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坎坷。

你我伴灯而坐,相对无言。你默默饮酒,我在旁静静思索。我敬佩你的才华,也为你最后的离开而惋惜。你是这样一个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却难踏仕途,平步青云;你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难入官场,最后抽身而退。你心中的苦涩想必如同那难以斩断的流水,滔滔不绝,一滴一滴都是你的 了目水。

然而你却笑着摇头,缓缓道出你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原来我一直都错了。

你是一位诗人,却也是一位卫士。你用笔书写自己的伤春悲秋,你用文字捍卫自己的高尚情操。或许在你离开时,心里的确会有苦涩与酸楚,然而在你的眼中,一切的名利比不上自由对你的吸引,黯然的离开却让你拥有了最高洁的自我。在别人看来,追名逐利似乎已是社会大流,你却以自牺前途r 为代价,宁可相忘于江湖,忘情于山水也绝不同流合污。原本以为你是无奈的,却没想到其实你很快乐。你为坚守自我而快乐,你为纵情美景而快乐,你为远离官场而快乐,你为那一片心里的净土而快乐。

我终于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真正内涵,在你看来,苦闷和悲伤只不过是高洁的副产品,坚守自我的你其实很快乐。

李白三唱

初一学生郑羽帆2009.4

微风吹过,吹皱了我心里的一湖春水,桃花随风飘落,李白沐着花雨,披着花瓣,在我心田上缓步而来。

悠悠李白情

李白的情怀,豪放不羁,是奔腾的黄河水,以雄伟的姿态奔向大海;也是毅力的泰山松,以坚毅的性格矗立于泰山之巅;更是天上的行云流水,在空茫的云天上翻腾激越。

李白的情怀,也像是采来的一束山花,浪漫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李白的浪漫,总是在他的诗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心里有一泓浪漫的溪水,清澈,清凉,多情而又柔美,流到读者的心里,缠缠绕绕,流淌着花儿的芬芳。

荡荡李白诗

李白的诗,不仅浪漫,也大气。李白的豪放、坚毅,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豪情,就像这天上来的黄河水,奔腾不息,令世人赞叹和感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大气,超凡脱俗,他以宽大的胸怀俯

李白的诗,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流转自然,景象万千,思想深刻,海纳百川。他把自己的情感全部融化在了诗里,飘荡在壮美的风景中,使诗句多了几分深厚,少了几分空虚。

远远李白志

李白的一生,看似潇洒,其实有许多不如意。

李白本想以自己的才能报效大唐。虽然被召入宫,风光一时,但逃脱不了被奸人所害的下场,不得不被迫离宫。而他的豁达正在于乐观的态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不因离京而痛苦,也不因实现不了抱负而悔恨,反而更加自信乐观,毫无顾忌地奔向了他心灵的故乡——游历山水间,逍遥人生。

李白,我心中的歌声,每日余音绕梁不止……

沉醉于菊花盛开的世界

初中一年级学生栗颖写于2010.3.21

秋风瑟瑟,一丛菊花傲霜盛开。荒草凄凄中的一抹鲜黄,使我沉醉在这迷人的世界里。

她,生不择境,从不挑剔,大树下,荒路旁,乱石间,只要有一抔泥土她就会在这生根,成为她欣欣然的乐园。也许这就是古代诗人推崇他的原因吧。

菊花,不与百花争春,却在深秋中绽放;本是隽秀美丽,却以平淡见于世人;生就了婀娜多姿,却娇羞地山里姑娘般。陶渊明隐居田园便对菊花一见钟情,那是因为看见了知己,“黄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来往于田间的陶渊明不正如这“此花开过更无花”的深秋中的菊花吗?“花开并无百花从,独立疏离趣味浓”,每当他看见那独开的菊花,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敬佩她的不与白花争春的品质,欣赏她那朴素淡雅的风韵。

不仅陶渊明,古代的人们都对菊花寄托了曼妙飘渺的感情。

九月初九,重阳的日子,也是赏菊花的时光,李清照写下了“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词句,她看着那菊花孤独地开在秋风中,不知不觉地牵出了对丈夫的思念。那菊花脸上浮着清霜秋露,是在流泪吗?秋日里的黄花,左右都是荒荒然的凄凉,有谁与她分担忧心的烦恼和心酸?

啊,菊花不是孤芳自赏,而是生就了高雅不俗的气节,只有在这荒秋才能见证她那“宁愿包头至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精神,这正如白居易的诗句:“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从不炫耀,不落世尘,不随波逐流,不在那百花盛开的时候绽放,不在百花凋谢的时候零落,更不在冷凉的秋风里低下自己高贵的头,活出一个独特的自己。这就是菊花的魅力。

也有人由此看到了菊花的霸气,“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来百花杀”,这个人就是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黄花给了他无穷的力量。正像陶渊明的诗句“黄花开林耀,青松冠裂岩”,万木萧萧的时候,只有菊花和松树彰显着生命的色彩,也似毛泽东所说“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高洁,典雅,气节,霸气,伤感而又坚定,盛开在草木荒荒的秋风里。啊,那一丛丛的菊花,有谁能不沉醉在这凄美的世界呢?

古诗作文教学资料

1、陶渊明(作者:佚名)

历史的天平上/五斗米的份量到底有多重/ 值得用千年时光/细读它的刻度/袖间一袭清风把功名抖落/半截锄头/一滴浩月/把命运的纹路隐在岁月的云雾/用庐山的水洗净朴素的目光/读醉黄昏/再信手拈几个意境/放进平平仄仄的酒杯里/饮醉所有的诗歌词赋/躬耕在贫瘠的泥土里/强健着精神/偶尔歇歇 /就用文字/丈量/从彭泽县

2、李白(作者:祝成明)

喝一斗酒,你会飞/飞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飞越天姥山的传说/栖落在三千尺的庐山之巅

以月亮为杯,影子为友/你将大唐的太阳推向天空,/唐诗披着三千丈白发/醉了比桃花潭更深的友情。

天门山只是一个小小的酒嗝/千里江陵只不过是一句短短的酒令/驶进三月烟花的意境/诗歌的上游,是从天上奔流而下的黄河

说什么功名利禄,钟鼓馔玉/抵不过手中的一杯酒/酒是豪气,有一星灵感/便是冲天烈焰/酒是翅膀/掠过千年万年的时空

喝醉了,你像孩子一样/想家/吟一曲如霜的月光/拽长永恒的乡愁

李白,你总是那么放浪/长安城里甩碎了一只酒壶/另一只又丢弃在了山水间/无家可归的酒香/飘过宋元明清/你神仙一样的忧伤和幸福啊/将栖在那一枝浪漫上/将深入那一缕月光之下

李白,大唐最好的酒/香飘宋元明清/一直至今/只需一滴,足以滋养我们的/整个民族。

3、白居易(作者:陈实旭)

弹琴的人在水上,听琴的人在马上,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相遇在一条船上。这条船便是一张琴了,被水的手指拨响。所谓知音,便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心事被琴说穿,被水流传。人人都在世上寻找知音,却不知道在何时会偶然出现机缘。今夜,谁在那一勾残月下,独自临风抚琴?大音如霜降于四野,飘向远处的琴声比远处更远。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轻弦上泛漫。庐山多愁善感的情怀,在一个古代的夜晚,被诗与琵琶说尽。

浔阳江水在琵琶上翻滚流淌,白司马搁下酒杯,用悲怆在琴弦上定音。一曲终了,弹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轻轻滑落。于是,载满秋怨的小舟随琴声的消逝而永远消逝。而诗人则踏着湿

4、李清照(作者:凌波仙子)

一方斜阳铺成诗笺,把水中那棵被柔风摇动的柳树,想象成你写诗的模样。

黄莲树下,琵琶声声。你夜夜点一盏灯,让跳动的火焰将书卷的墨香点染眉心的红痣。

捧读你静坐窗下的剪影,是秋风的乐趣;捧读唐诗宋词的意韵,却是你唯一的感动。

曙光浮浮沉沉,夕晖明明灭灭,岁月枯枯荣荣。

多少次掀开季节的窗帘,却未能寻到你无语的花影;多少次扣响思念的檐铃,却未能听到你透明的笑声。

煮一壶温暖的香茗,旧年的雨露就象清澈的泪,淡淡的甘甜之余隐隐有一丝寂寞的苦涩。

为何你的一生,是情诗情句垒积起来的一生,从多情走向多情,从寻寻觅觅走向冷冷清清,走向沧凉沉郁,走向晓风疏雨萧萧的归来路。

从旧愁走向新愁,你足足走了一生啊,可你还是没有走出心头上的愁字。

你的愁字有说不尽的意味,有无尽的美好。如风过浩渺的湖面,如夕暮蒙蒙中的秋色,如窗前憔悴的黄昏疏雨,如年年插在雪里醉醺醺的梅花。

空寂夜空,一对深情的眼睛满含期盼。独坐黄昏,等雁鸿飞来,任残阳淹没希望。萧声纷纷如雨,无意中淋湿你的双眸。

是诗意的日子很消瘦。

且坐在自己的影子里,读风,读月,读云。

任寂寞的游思为你抒情,写下不朽的诗章。

相聚,在你心中是美的;分别,只有在你诗词中才美丽无双。连同那绵绵的恨意,开出绝世的忧郁之花。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河时灭?柔弱的你尽仰天长叹:“恨生非男儿,不能跃马挥戈,驰骋疆场……”

绿红肥瘦也罢,不过江东也罢,你那一鸿颤栗的情愫已深深的播撒进亿万人的心田之中了。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人比黄花瘦的不仅是你,万千心事难寄的不仅是你,乍暖还寒时凄凄惨惨戚戚的也不仅只你。

可你抬头低首之间,有一种破裂的声音令你不能忘怀。总见感悟的碎片闪着花的光芒,缀满遗憾。于是泣血撰写《金石录》完成了亡夫遗愿……

带伤的鸟儿跌落满枝的寂寞,再愁一千零一遍也不堪回首。任表白枉自伫,白发欺人,只一种滋味浓在心头。

又溢出心头。

5、李煜(作者:阿呱)

梧桐锁了清秋/ 月光轻轻将往事

故国南望/ 只是山/也只有山/不见旧时宫阙/烟花歌舞/突兀的将是蜃景/眨眼/就灰飞烟灭

只恨春风太得意/ 恨起绵绵絮语如酒一般醉人/酒醒成客/ 雕栏玉砌/已埋记忆/ 或卷在西风里欲说终还休/静静上了西楼/风微微摇着落叶/ 似曾耳熟/ 却不敢去追问《后庭花》。

6、苏轼(作者:李晓玉)

大江东去,月亮不再圆。

悠远……连石头也生了锈。

大水如歌啊!收藏了你的一生,以及你的诗卷中的赤壁。

一粒被大浪淘洗过的芒砂,被经年的星斗老成海滩上的一枚鹅卵石,卧听涛声。

时光若水,送远了一叶扁舟。

时光不老,再来一壶浊酒,看江水漫如春潮。

心灵深处的花瓣 一考生

在一阵迎面吹来的风中,她们如花瓣般在风中蹁

菊花——李清照

是那个“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两颊绯红的少女,踏着带着醉意的舞步,盈盈地从远处走来;是那个“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妻子,孤守空房,寂寞与相思在眼中凝成忧伤的河流,在你的心头荡漾;是那个“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女豪杰,向你传达着爱国之心,报国之意。

是这样一名女子,下笔便如菊花般脱俗淡雅,金黄的铁甲包不住你暗涌的忧伤,于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月光花——席慕容

皎洁的月光之下,月光花绽放。于是,你来了,你踏月而来,带着前世的记忆和淡淡相思的味道。你说你愿化作一棵开花的树,却只是让自己最后调落了一地的花瓣;你说当年逐渐隐没在落日后的群岚,青春便成了一本太仓促的书。

你如月光一般,只在月光下,慢慢地盛开,再缓缓地凋零。只是在某个新雨后的夜晚,润湿的空气中传播着青涩并且纯净的味道,偶尔地被我嗅出你的往昔,绘出你的容颜。

野玫瑰——三毛

人们说,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沙漠的深处藏着一口井。于是,你肩负着美好的理想去了,于是,你不顾亲人的劝阻去了,去了那遥远的撒哈拉,去寻找那一口只属于你的井,日日夜夜为你存在。

你像风雨中的野玫瑰,带刺,坚韧的外表盖不住你原来柔软的心。但你任风吹雨打,在荒无 人烟的沙漠中,你咬牙,坚持住了,柔弱的心在艰辛的旅途中变得勇敢、无畏。

这些花瓣不时地在我心中飞扬,挥洒着欢笑与泪水,她们带着不同的故事在我的心灵中飞扬,旋转,舞蹈,最终沉淀在我心灵深处,永不腐败。

【灵犀一点】作者巧妙地把李清照比喻为菊花,席慕容比喻为月光花,三毛比喻为野玫瑰,形象贴切。文章用人物自身的作品及其意境来演绎主人公的故事,显得诗意芬芳,难怪她们是作者心灵深处的花瓣,永不腐败。

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横向组合法构造主体,文面干净,利用作家原作品的语言写作家的故事,塑造他们的性格,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同学们不妨试一试,利用我们在第一章节里提供给同学们的语言素材积累材料,采用该文的构思模板形式,以“我心中的旗帜”为题,写写你对古典人物的独特认识。

诗词韵里读春天 张桂玲

这个早春的寒气太重,企盼中却未见随风摇曳的柳丝儿含青吐绿,未见草长莺飞的影子裁出春天的新装,2006年的春天啊,在望穿秋水的企盼中姗姗来迟……

寒风阵阵中,终究还是按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生于乱世中的才女李清照的一首《蝶恋花》,读来更令人怦然心动。暖阳融融,晴风缕缕,冰消雪融,沉睡了一冬的思绪,终于在含情柳眼婉约梅腮中飞扬起来。“风乍起,吹皱一湖春水”,那吹皱的,岂止是水呢,也是满湖波动的心思啊!一句“春心动”,不知撩动了多少闺中少女细细密密如柳丝儿般缠绕心头的心事。

追随着女词人的足迹,来到她《减字木兰花》的卖花担上,寻找另一种春天的风情。但见得“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一担春花,泪染轻匀,如红霞万朵,晨露犹带,此时眼前之花已非花,乃是词人一种心情的写照。读着读着,仿佛叫人看到了千年之前的那样一个清晨,忽闻得卖花人吆喝声的易安,笑微微翩翩然从屋内闪出,精挑细选出一支沾满朝露的鲜花来,对着菱花铜镜流连顾盼着欲

领略过易安的水样柔情,再漫步到杜甫堂中去感受一番男儿眼中的春天——“林花著雨燕支湿,水

春天从易安的唇边滑落,春天从《诗经》泛黄的纸页中舞过,春天在杜工部的笔下摇曳,春天是如此多姿多彩。春天的花事花情,开在汤显祖《牡丹亭?惊梦》里的“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袅”中,也绽在洪昇《长生殿?禊游》之“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间……春天的婉约雅致与柔情缱绻,真是如一川烟草,满城柳絮,说不尽,道不完。诗词韵里的春天仿佛是一个梦,沉淀着浓睡了一冬之后忽然苏醒过来的一份欣喜与柔情。

沉浸在诗词韵里,张开心灵的眼睛。读春,你还会发现,春天的情怀又何止一种呢?万千的伤春之绪与惜春之情,尤其是面对桃红谢了晚春匆匆将逝之际,更有无数文人墨客难遣的情怀寄于其中。“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那是无尽的落寞失意与无人能解只可意会的一种感伤在诗句间流淌啊。只是在这个寒意仍浓,花事还早,春色尚不足的初春时节,也许是不宜搬出来伤怀的。

三月里的一天我就这样在诗词韵里静静地读着春天,时有暗香盈袖,清气氤

【灵犀一点】也许注定了有某些情结,要在经历中刷新,成为生命中难忘的一站,也许注定了有一些淡淡的思绪,会于不经意间在指尖舞蹈,而后诗意地放飞。

掬一捧书香在手——一段时光,一剪心情,几点思考,几点收获。

、掬一捧书香,目光在书页中游移,倾听过去,触摸现在,叩响未知。

掬一捧书香,心灵在书页中舒展,含英咀华,渐次丰盈,不断自醒。

古典的春天,透过泛黄的纸页,

读诗能读出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读出藏在文字背后的画面,能读出自己的联想,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浪漫旅行。读诗能读到该文作者这个境界,确实也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请同学们采用这篇文章的构思模板结构,根据小学中学以来你积累的古典诗词,分别以“诗词韵里看雪景”(或古典的雪)、“ 诗词韵里赏明月”(古典的月)、“诗词韵里读乡愁”(乡愁是一首忧伤而美丽的歌)等作文。做好这个作文,既解决了诗词的复习,加深了诗词的理解,又强化了写作,陶冶情操。

第一篇:《与朱元思书巩固练习(笔记版)》

《与朱元思书》巩固练习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 风烟 俱 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 荡 一百许里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二、语句翻译

4、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直视无碍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负势------成峰

7、泉水------成韵

8、蝉则------猿则------

9、鸢飞------经纶------

10、横柯------有时见日

三、内容分分析

(一)、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字 , 朝 家

(二)、按要求写句子书里写景写得很好的句子。

1、写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的句子书里写景写得很好的句子。

2、写放舟江上的自由情态的句子

3、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

4、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

6、写富春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

7、写富春江水有缓有急的句子

8、从视觉上写富春山的整体形象的句子

9、从听觉上写富春山的情趣的句子

10、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

11、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的句子

12、蕴含明与暗的辩证法的句子

13、描写优美的自然景物深深吸引游人的句子

14、写夹岸高山上寒树的句子

15、总领全文的句子

16、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的句子

(三)、内容理解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2、作者写山的奇抓住了山 的 特点,写水的异抓住了水 的 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 和 的角度来写景,这样写得好处是?

4、直接描写急湍孟浪的形状,使人恍若亲见的句子是 ,

它使我们自然联想起 的 中的两句诗

5、找出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6、唐诗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写景诗句,你能从本文中也找出与之相同意蕴的文句吗?

7、作者写景时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8、具体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9、面对富春江奇山异水,作者生发了怎样的感慨?你怎样理解这句感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怎样的人?

11、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

12、暗示本文写景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

13、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组描写山水的诗句

14、“横柯------见日”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1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富春江山水的总体评价,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16、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

17、赏析句子,体会语言美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书里写景写得很好的句子。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8、吴均笔下的富春江景色优美,如今成为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风景。

文言知识积累

1、理解词类的活用:

任意东西

东西( 名词—动词,向东向西 );

猛浪若奔

奔( 动词—名词,飞奔的马 );

负势竞上

上( 名词—动词,向上 );

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

横柯上蔽

上( 名词—状语,在上面 )。

2、通假字:书里写景写得很好的句子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第二篇:《中考

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 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 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 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 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 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 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书里写景写得很好的句子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 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 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 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二、范例

妈 妈 的 手

在手的世界中,有勤劳的手,懒惰的手,致富的手,灵巧的手,然而,我写的却是妈妈一双勤劳的手。她的手不怎么大,长期的劳动使茧皮爬上了手指,使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的皮。

当鸡叫三遍的时候,妈妈的手已经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早点。临近中午,她的手又工作了:忙着做午饭。下午,她的手又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晚饭。夜晚,当明月高悬的时候,妈妈的手又工作了:忙着洗衣服。总之,妈妈的手时时刻刻工作着。

妈妈的手既是勤劳的手,又是充满母爱的手。记得一个寒冬的下午,天气比较冷。我在做作业,妈妈在做针线活。

夜深了,天气变得更冷了,我的手直打颤,不敢写了,怕把作业做坏。这时,妈妈走到了我身旁,关心地对我说:“冷吗?”我轻轻地把我的手夹在她的两手之中。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在她的鼓励下,我终于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记得还有一个隆冬的早晨,天气很冷。为了御寒,我和伙伴们到小河边滑冰。我一不小心,双脚跌进了石灰坑。我好不容易把脚提出来,可皮靴里已塞满了石灰。“不能穿了”,我果断地把皮靴脱掉,准备要妈妈给我洗,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的。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皮靴藏到门缝里,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洗。第二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我就去洗

皮靴。但门缝里皮靴的影子都没有。 我着急得差点哭起来,过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就到别处去找。刚找到后门,就听见熟悉的“唰、唰、唰”声。这不是妈妈的手工作时的声音吗?我随着声音走去,在天井里,我发现了妈妈,她正在为我洗皮靴。她的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虽然天冷,但是从妈妈的两颊中仍然掉下几颗晶莹的汗珠,我走到她的身边,夺下刷皮靴的刷子,一边说:“妈妈,我来洗。”妈妈关心地说:“振振,我来洗。”我怎么也不答应,可是,她已经把皮靴和刷子夺去了。最终,还是妈妈洗了。她洗完后,又一丝不苟地烤皮靴,当我重新穿上皮靴时,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书里写景写得很好的句子。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更要赞美您――妈妈。

书里写景写得很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