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圆寂,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零一。
虚云禅师作为近代禅门泰斗,其主要佛教界所做出的贡献除了上述恢复重兴寺院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禅宗复兴而选择培养储备了大量的护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门下嗣祖沙门比丘较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释一诚、释传印两位大德高僧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 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其贪嗔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触,凡所图谋,大都为一己谋利乐,为眷属积资财。终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结果,一息不来,却与自己丝毫无关,与蜂之酿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为,造了许多业障,其所结之恶果,则挥之不去,又与蚕之自缚何异?
◎ 检点身心,以身为苦本,心为罪源。若不及今力自修持,更待何时?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放下妄想,心本如如,不从外得。能精勤修持,何患生死不了?
◎ 我们是在人道,应大发菩提心,救渡众生,代众生受苦,愿去苦超升。人人如此,人间自然无苦。有人问我神通变化,世界何时太平?国运好不好?其实我是凡夫,一无所知。……各人不必问国家能否平静,只问自己心地,无论朝暮,不分官民男女,如何实行孝悌忠信,克己互励,不昧良心,忠于国家,教养儿女,和顺夫妻,礼睦乡当,与朋友交而有信。人人如此,世间自然太平;否则知过不改,苦楚必在后头。
◎ 欲世界安宁,民众和乐,必须各净其心。贪嗔痴犹若人之心病,欲使去除此心病,必须良医开示妙药。佛即一切众生心病的良医,一切佛法是妙药之单方。众生心病有多种,故治心病之法门亦多。
◎ 不离本宗,专心信赖,只能选择何法门与本人最相应,即以此一法为正。余法为副,专门修学。行住坐卧,不离本宗,如念佛则随时随地不忘念佛。
◎ 有如演戏,人生如梦。自信自身本来是佛故,一切烦恼,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颠倒妄想。故修行者,切不可执着,应当放下,所谓万法皆空,一无所得。
◎ 返妄归真,自利利他。故在家者被俗情迷,出家者亦有法友法眷之迷,皆未得真觉。如能脱离一切迷惑,返妄归真,方可成佛。
◎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
◎ 想用功辦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
◎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正。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假修正。
◎ 大丈夫,直截了当,深知古往今来,事事物物,都是梦幻泡影,无有自性。人法顿空,万缘俱息,一念万年,直至无生。旁人看他穿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如常人;殊不知他安坐自己清净太平家里,享受无尽藏宝,无心无为,自由自在,动静如如。冷暖只他自己知道,不惟三界六道的人天鬼神窥他不破,就是诸佛菩萨也奈他不何。
◎ 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要知众生本妙明心,原与诸佛无异,只因无始以来为妄想塵劳百般缠绕,不能显现,所以沉沦苦海,流浪生死,不能出离。
◎ 古人曰:“修行容易,习气难,习气不出总是闲。吾人修行,究竟所谓何事?原不过出离生死。但习气是吾人羁绊,若习气毛病未除得尽,生死必然难逃,即如圆泽禅师那样用功,仍不免落入胞胎。今人习气毛病,毫不打算扫除,那里有了生脱死之分呢?
◎乙未闰三月十一日开示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缘,果是果报。比如种谷,以一粒谷子为因,以日光风雨为缘,结实收获为果。若无因缘,决无结果也。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明者了解义,识者明白义。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久远前因,既属前因种下,则后果难逃,故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例如古人安世高法师,累世修持,首一世为安息国太子,舍离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债,其债主在中国。于是航海而来,到达洛阳,行至旷野无人之境,忽觌面来一少年,身佩钢刀,远见法师,即怒气冲冲,近前未发一言,即拔刀杀之。法师死后,灵魂仍至安息国投胎,又为太子。迨年长,又发心出家,依然有宿命通,知今世尚有命债未还,债主亦在洛阳。于是重来,至前生杀彼身命者家中借宿。饭罢,问主人曰:“汝认识我否?”答曰:“不识。”又告曰:“我即为汝于某月某日在某旷野中所杀之僧是也。”主人大惊,念此事无第三者能知,此僧必是鬼魂来索命,遂欲逃遁。僧曰:“勿惧,我非鬼也。”即告以故,谓“我明日当被人打死,偿夙生命债,故特来相求,请汝明日为我作证,传我遗嘱,说是我应还他命债,请官不必治误杀者之罪。”说毕,各自安睡。次日,同至街坊,僧前行,见僧之前,有一乡人挑柴,正行之间,前头之柴忽然堕地,后头之柴随亦堕下,扁担向后打来,适中僧之脑袋,立即毙命。乡人被擒送官,讯后,拟定罪。主人见此事与僧昨夜所说相符,遂将僧遗言向官陈述。官闻言,相信因果不昧,遂赦乡人误杀之罪。其僧灵魂复至安息国,第三世又投胎为太子,再出家修行,即世高法师也。因此可知虽是圣贤,因果不昧,曾种恶因,必感恶果,若明此义,则日常生活逢顺逢逆,苦乐悲欢,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爱,自然能放得下,一心在道,什么无明贡高习气毛病,都无障碍,自易入道了。
◎闰三月十二日开示
古人为生死大事,寻师访友,不惮登山涉水,劳碌奔波。吾人从无始来,被妄想遮盖,尘劳缚着,迷失本来面目。比喻镜子,本来有光明,可以照天照地,但被尘垢污染埋没了,就不见原有光明。今想恢复原有光明,只要用一番洗刷磨刮工夫,其本有光明,自会显露出来。吾人心性亦复如是,上与诸佛无二无别,无欠无余,何以诸佛早已成佛,而你我现在还是生死苦海的凡夫呢?只因我们这心性,被妄想烦恼种种习气毛病所埋没,这心性虽然与佛无异,也不得受用。今你我既已出家,同为佛子,要想明心见性,返本还原的话,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古人千辛万苦,参访善知识,即为要明己躬下事。现在已是末法,去圣时遥,佛法生疏,人多懈怠,所以生死不了。今既知自心与佛相同,就应该发长远心、坚固心、勇猛心、惭愧心,二六时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朝如斯,夕如斯,努力办道,不要错过时光。
◎闰三月十三日开示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一切世出世间,若凡若圣,本来是空,何生死之有呢?故曰成道本来易。此心虽然妙明,但被种种妄想所盖覆,光明无由显现,而欲除此妄想就不容易了。妄想有二种:一者轻妄,二者粗妄;又有有漏妄想与无漏妄想之分。有漏者,感人天苦乐果报;无漏者,可成佛作祖,了脱生死,超出三界。粗妄想感地狱、饿鬼、畜生三途苦果,轻妄想就是营作种种善事,如念佛、参禅、诵经、持咒、礼拜、戒杀放生等等。粗妄想与十恶业相应,意起贪嗔痴,口作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身行杀、盗、淫,这是身口意所造十恶业。其中轻重程度,犹有分别,即上品十恶堕地狱,中品十恶堕恶鬼,下品十恶堕畜生。总而言之,不论轻妄粗妄,皆是吾人现前一念,而十法界都是这一念造成的,所谓一切唯心造也。若就本分来讲,吾人本地风光,原属一丝不挂,纤尘不染的。粗妄固不必言,即或稍有轻妄,亦是生死命根未断,现在既说除妄想,就要借重一句话头或一声佛号,作为敲门瓦子,以轻妄制伏粗妄,以毒攻毒,先将粗妄降伏,仅余轻妄,亦能与道相应,久久磨练,功纯行极,最后轻妄亦不可得了。我们个个人都知道妄想不好,要断妄想,但又明知故犯,仍然打妄想,跟习气流转,遇着逆境,还是打无明,甚至好吃懒做,求名贪利,思淫欲等等妄想都打起来了。既明知妄想不好,却又放他不下,是什么理由呢?因为无始劫来,习气薰染浓厚,遂成习惯,如狗子喜欢吃粪相似,你虽给它好饮食,它闻到粪味仍然要吃粪的,这是习惯成性也。古来有一则公案,说明古人怎样直截断除妄想的。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大悟,遂往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茅住静。祖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古来祖师做为,如何直截了当,无非都是教人断除妄想。现在你我出家,行脚参学,都是因为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惭愧心,发大勇猛心,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菩提即觉,觉即是道,道即妙心。当知此心本来具足圆满,无稍欠缺,今须向自性中求,要自己肯发心。如自己不发心,就是释迦如来再出世,恐怕也不奈你何。在二六时中,莫分行住坐卧动静,一相本自如如,妄想不生,何患生死不了?若不如此,总是忙忙碌碌,从朝至暮,从生到死,空过光阴,虽说修行一世,终是劳而无功, 腊月三十日到来,临渴掘井,措手不及,悔之晚矣。我说的虽是陈言,但望大家各自用心体会这陈言罢!
◎闰三月十四日开示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工夫,也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喜怒、哀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没有觉照,随他青黄赤白,老少男女,乱转念头。对合意的,则生欢喜贪爱心;对逆意的,则生烦恼憎恶心,心里常起妄想。其轻妄想,还可以用来办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则有种种不正邪念,满肚秽浊,乌七八糟,这就不堪言说了,白云端禅师有颂曰:“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刚经》云:“应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说法。儒家发愤,尚能如此不被物转,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应须放下身心,精进求道,于动用中磨炼考验自己,渐至此心不随物转,工夫就有把握了。
◎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黄铁匠,以打铁为生,人皆呼为黄打铁。那时正是朱洪武兴兵作战的时候,需要很多兵器,黄打铁奉命赶制兵器,日夜不休息。有一天,某僧经过他家,从之乞食,黄施饭,僧吃毕,谓曰:“今承布施,无以为报,有一言相赠。”黄请说之。僧曰:“你何不修行呢?”黄曰:“修行虽是好事,无奈我终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僧曰:“有一念佛法门,虽在忙碌中还是一样修,你能打一锤铁,念一声佛,抽一下风箱,也念一声佛,长期如此,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他日命终,必生西方极乐世界。”黄打铁遂依僧教,一面打铁,一面念佛,终日打铁,终日念佛,不觉疲劳,反觉轻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渐有悟入,后将命终,预知时至,遍向亲友辞别,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时把家务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铁炉边打铁数下,即说偈曰:“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泊然化去。当时异香满室,天乐鸣空,远近闻见,无不感化。我们现在也是整天忙个不休息,若能学黄打铁一样,在动用中努力,又何患生死之不了呢!我以前在云南鸡足山,剃度具行出家的事,说给大家听听。具行未出家时,吸烟喝酒,嗜好很多,一家八口,都在祝圣寺当小工。后来全家出家,他的嗜好全都断除了,虽然不识一字,但很用功,《早晚课诵》、《普门品》等,不数年全能背诵。终日种菜不休息,夜里拜佛拜经,不贪睡眠。在大众会下,别人欢喜他,他不理会;厌恶他,他也不理会。常替人缝衣服,缝一针,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针针不空过。后朝四大名山,阅八年,再回云南。是时我正在兴建云栖寺,他还是行苦行,常住大小事情都肯于,什么苦都愿意吃,大众都欢喜他。临命终时,将衣服什物变卖了,打斋供众,然后向大众告辞,一切料理好了。在四月时收了油菜籽,他将几把禾秆,于云南省云栖下院胜因寺后园,自焚化去。及被人发觉,他已往生去了。其身上衣袍钩环,虽皆成灰,还如平常一样没有掉落,端坐火灰中,仍然手执木鱼引磬,见者都欢喜羡叹。他每天忙个不休息,并没有忘记修行,所以生死去来,这样自由。动用中修行,比静中修行,还易得力。f
《释虚云
1.释虚云佛语经典语录
2.
3.
4.
5.
1、可一想到终将是你的路人,便觉得,沦为整个世界的路人。
2、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女人不知道你会怎么样对待自己的,有着这样一个虚伪的男人,是不是和我结婚,你也是被动的呢?女人是不要一个每天和自己睡在床上,可是男人的心不知道是不是在自己身上的男人。
3、禅有如黑夜里点燃的一盏灯,有如风雪之地生起的一盆炉火,有如漫漫沙漠里出现的一方水域。它像是一艘在红尘中平静航行的法船,载着需要拯救的芸芸众生,一路普度向前。禅可以教会一个人如何回到自己心灵的居处,在那里听闻鸟语花香,沐浴阳光雨露。
4、不甘朋友,不敢恋人。
5、"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星星。"为鸡毛蒜皮斤斤计较,为陈芝麻烂谷子念念不忘,只怕心灵之船不堪重负,记忆之舟承载不下,会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未来。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老是忘不掉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既往不咎的人,才是快乐轻松的人,那就怀揣一颗感激的心去珍藏感动和感恩吧!
6、有一种爱很特别,他经历得风霜雨水洗刷,经得起时间和交往的考验,言语不多,开心不少,不求同船共渡,却心存惦记不安,他是种发自心底的习惯与牵挂。
7、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总是给我夹菜。这就跟没有竞争的社会一样,忒 没劲。
8、面对这样的命运,库提斯没有放弃,他艰难地奋斗着,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 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只要相信自己,与世界对抗又如何!年轻就是希望,年轻就该充满自信。 输赢又如何,只要拥有自信,你就是快乐的。 赞美别人并不是一件难事,它会让被赞美者感到喜悦。 试着每天赞美一个人,逐渐养成赞美的习惯,你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美好。 即使遭到冷落或嘲笑,也不要轻易放弃,那是因为那些人还不懂得赞美的真谛。 坚持下去,你就是最好的赞美者。
9、谢谢你让我明白,爱一个人的多少如果是用金钱来衡量,那样的爱情我宁愿选择忘记,因为他根本不值得爱。更不值得去尊重。我从来没有想过忘记什么。放弃什么。而是你让我明白了。
10、我知道我装的多坚强抵不过你的一丝暧昧……
11、帮助别人成长,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12、处在一个能激发自己潜能的氛围中,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13、听见有人厉声疾呼坚决打退和平演变,好好先生挥拳头响应说:"干干干!咱们先砸烂自己家中的那台演变机!"那人问什么是演变机。好好先生答:"暂不说穿,你回去找。总不会是缝纫机和洗衣机吧。你若找不出,说明丧失了革命警惕性,亲爱的同志。"
14、一夜成名的秘诀是写那些似乎重要又花不了多少力气便可以完成的书籍。
15、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骆驼祥子》
16、青春本就像一场盛大豪华的梦,尽管曲折漫长,但梦便是梦,终有结束醒来的一天。
17、在疲倦的生活里,也要拥抱些温柔的梦想。
18、善只有一个,那就是凭自已的良心行动。
19、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 为了赢得胜利,也许你不得不干一些自己不想干的事。
20、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房费、饭费、水电费。
21、诞生伟大作品的时代,往往也是充满苦难的年代;还不如就生活在一个诞生不了伟大作品缺可以创作自己喜爱的作品的平凡时代。
22、最美好的结局就是,你成了我的责任,而我成了你的守护,如此相守一生,相伴到老。
23、他们说,相信是会吃亏的,深情也注定会被辜负,后来我们真的吃了亏,也真的被辜负,人便这样跌跌撞撞地成长了,不过成长与成熟及拥有智慧仍有好长的距离,直到我们经历了一切,发现"相信"和"深情"本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仍然能够选择相信和深情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成熟了。
24、想把我怎么样的话,以后你可以继续说,反正你也没法把我怎么样。但关系到阿黛尔的话,如果你还想说,就别手里拿着东西来找我说,到时候无论你手里拿着的是牙刷还是叉子什么的,你都会吃下去的。
25、好的感情不是一味的单向付出,而是你在努力的同时也能收到对方的回应;不是不为对方改变许多,而是每一天都甘愿为对方做更好的自己。
26、请相信,会有闪电划破你的夜空,快的让你想不起所有的阴霾。请相信,上帝选择你来到人间,就会选择你直接升入天堂。请相信,你的生命独一无二,你的未来充满奇迹,你的梦想会通过你的不懈努力一一实现。我如果能让时光倒流,便不在如此难过。
27、一个人能够、或者说敢于原谅他人,是强者才有的能耐,是能者才有的美德。不管这是不是一种自找台阶自我平衡的`阿Q精神。无论如何,学会宽容怎么说也是一种成熟的象征。
28、这个世界不会遗弃那些能够百折不挠、能坚持、能忍耐的人,假如有那么一天,"智慧"已经失败,"天才"已无能为力,"机智"和"手腕"也束手无策了,那么,请记住,你还有"忍耐"。只要你能忍耐,你还在坚持,你就有希望在最后一刻扭转乾坤。
29、一个男人,总会为了一个女人,而去奋斗。
30、愉快、上进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能治很多病的良药。乐观对精神疾病是一种很好的调剂法。
31、别去试探人心,它会让你失望。有些话听听就好,别当真;有些事知道就好,别说破;有些人看清就好,别拆穿;有些情随缘就好,别执着。
32、有时候好想大哭一场。告诉别人,现在的我真的很不开心,很不开心。
33、我心凉如水地望着窗外,遥遥路的尽头,没有熟悉的少年的身影。
34、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美丽而空洞的口号,也不是意味着贫穷面前人人平等,要穷大家一样穷;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极大地发展生产力,以此证明自己比别的制度优越;否则,就无力对历史作出回答! ——路遥 《平凡的世界》
35、旅行中不怕神一样的导游,就怕迷路的队友。
36、抛弃别人总比被人抛弃好过一点,所谓离别,总是一个走,一个留,走的那个却比不上留下的那个痛苦。
37、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38、承诺一生。 这个冬天,异地他乡,她终于懂得,爱的世界里终会有幸福相随,爱的世界里终会有天长地久、相濡以沫。 她在如斯的锦绣年华中遇见他,爱上他,然后决定于他相守。 年华至此,圆满已无叹息。 ——笙离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39、求财,求平安,求姻缘,件件似乎都是大事,可是全都交给天定,这似乎又是悲哀的。 《十年一品温如言》
40、他幸福你就幸福了吗?你以为你是天使啊?装什么伟大!
41、背后夸奖你的人,知道了,要珍藏在心里,这里面很少有水分。当面夸奖你那叫奉承,再难听些叫献媚,你可以一笑而过,就当什么也没发生,也许不久就有求于你。
42、多管闲事多吃屁,少管闲事少拉稀。
43、想了很久还是觉得,钱才是真正治愈心灵的良药。
44、湮远而艰辛的探索到此为止,真正的正义者将由命运择示!——无头骑士
45、我们总是在嫉妒,在羡慕。然而都是假想敌而已。其实,路是自己选的,自己总是掌握着方向盘。再多的人,只是催化剂而已。十年,甚至五年之前我都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什么,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是一步一步的路让未来生活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但是我能知道我不要什么。
46、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要过的生活,拥有自己所要的爱情,并坚持一个不人云亦云的方向,也得有一些永远不随波逐流的希望。
47、我们都太喜欢等,固执地相信等待永远没有错,美好的岁月就这样一日又一日被等待消耗掉。生命中的任何事物都有保鲜期。那些美好的愿望,如果只是被郑重地供奉在期盼的桌台上,那么它只能在岁月里积满尘土。当我们在此刻感觉到心中的酸楚,就应该珍重身上衣、眼前人的幸福。
48、不吃亏长不大,吃亏了,长大了,懂事了,才知道你们这种男人好,守得住,不会说撒手就撒手。
49、既然决定去做,走出了第一步,就不要犹豫,全力以赴去完成。
50、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思考的风帆,用智慧的火星去点燃思想的火花,用浪漫的激情去创造完美的生活,用科学的力量去强劲腾飞的翅膀。
51、你连这个世界是什么模样都还没有看到,又哪里有资格和我讨论对世界的改造?
52、当财富到来的时候,它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多,不禁使人怀疑,过去那些一贫如洗的日子里,它们都躲到哪里去了?
53、天气突变。路上的男女一阵战栗。女不由向男身边靠去,同时哆嗦着:好冷。潜台词:其实你根本不用脱衣,两个人抱在一齐就暖和多了。
54、你的音乐的光辉照亮了世界。你的音乐的气息透彻诸天。你的音乐的圣泉冲过一切阻碍的岩石,向前奔涌。 —— 泰戈尔
55、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没摘到春天的花朵,一样拥有春天。
1、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像森罗,一时皆现。
2、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3、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4、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5、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6、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7、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
8、“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
9、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10、“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11、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如《怡山文》所说‘若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你行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为不好,而生退悔心,这会招堕无益。
12、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13、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14、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15、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
16、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17、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圆融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离体表用,是凡夫凡情;离事讲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谛,名目很多,真是体,俗是用;戒定慧体用都得,都是一个心地中生出种种名字,若能融会贯通,则条条大路通长安。
18、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19、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0、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21、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22、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23、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24、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25、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26、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27、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28、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29、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30、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31、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32、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33、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34、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35、中下根人,常被境风所转。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行人遇着利风,便生贪着;遇着衰风,便生愁懊;遇着毁风,便生嗔恚;遇着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疑;遇着讥风,因羞成怒;遇着苦风,丧其所守;遇着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36、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到,都知道说的什么。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大肚能容撑不破,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7、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内容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
39、静坐之重要: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净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
40、何谓戒定慧?防非止恶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曰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曰慧。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即由定生慧。
41、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42、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43、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所以沉沦苦海。
44、年轻不知好歹,把宝贵的光阴混过了,老病到来,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变为死也苦,活也苦。这就是“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45、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46、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47、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48、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49、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50、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51、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52、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53、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54、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55、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56、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57、凡关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归正轨,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贪口腹,见利忘义,则杀心不起。杀机若息,劫运潜消矣。
58、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
59、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60、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至出生后,就以财为主。广慧和尚劝人疏于财利,谓:“一切罪业,皆由财宝所生。”所以五欲第一个字就是财。人有了钱财,才有衣食住,才想女色,娶妻妾。人若无财,什么事都办不成,可见财的厉害了。
61、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62、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63、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64、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65、能动静忘怀,利水清月现。
66、修道人切记。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缘,这样会纠缠不清,令你堕落。
67、修行就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么也不知,一点妄想也无。
68、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69、真正修道人,“举动行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家”。不要做镜子,专照人家,不照自己。
70、有所执着,就是人心。无所执着就是道心。
71、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现在把自己当作死了一样,也就是不贪、不瞋、不痴。
72、切记。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开悟,那是修道的绊脚石。
73、我们在修道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争”,不争是不和任何人争长论短,争是争非。
74、修道人就是不为自己讲道理,不狡辩,不谈是非。
75、修道人住在一起要少讲话……修行人的秘诀,就是要少吃,为什么?因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
76、修行人,主要能忍骂、忍打、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
77、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念佛,念咒……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
78、舌有说法的功德,也有说是说非的罪过,若是不说法,而说是非,或说邪言邪语,那就是一万二千的罪过。
79、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了。
80、修道人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让人所不能让的物,要吃人所不能吃的饭,要穿人所不能穿的衣,总而言之,需要受人所不能受的。
81、我们无论什么也不能贪,要知足,要能忍,但这个无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所以不争、不贪就能福寿无边,你要是争、贪、搅、扰,就罪孽不少,要想出离三界,也是无有是处的。
82、我们人不能挨骂,若有人骂我们,我们能受,这就是有德行。
83、布施于人,就等于布施自己,功德是不落空的。
84、众生为什么没有福报?因为不种福田的缘故,那么到什么地方去种福呢?就在佛、法、僧三宝面前种。
85、你念佛,佛也就念你,就如给阿弥陀佛打一个无线电报,这叫感应道交,这才是老实念佛。
86、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
87、持名念佛就像拿着东西似的,总也不把它放手,故天天都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88、我们这儿一念佛,阿弥陀佛那个地方的电话就响了。
89、古人说:“君子造命”。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可以改造命运,超出命数之外。为何不吉祥,就是心里不吉祥,种下恶因,当然有恶报。若能改过从善,便可趋吉避凶。
9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1、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9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93、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94、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5、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6、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97、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98、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9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00、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