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姑姑家的经典语录 正文

姑姑家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4-09-27 12:18:10

引导语:张爱玲的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那么她的散文,大家知道哪些?下文是一篇《姑姑语录》,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我姑姑说话有一种清平的机智见识,我告诉她有点像周作人他们的。她照例说她不懂得这些,也不感到兴趣——因为她不喜欢文人,所以处处需要撇清。可是有一次她也这样说了:"我简直一天到晚的发出冲淡之气来!"

有一天夜里非常的寒冷。急急地要往床里钻的时候,她说:"视睡如归。"写下来可以成为一首小诗:"冬之夜,视睡如归。"

洗头发,那一次不知怎么的头发很脏很脏了,水墨黑。她说:"好像头发掉色似的。"

她有过一个年老唠叨的朋友,现在不大来往了。她说:"生命太短了,费那么些时间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太可惜——可是,和她在一起,又使人觉得生命太长了。"

起初我当做她是说:因为厌烦的缘故,仿佛时间过得奇慢。后来发现她是另外一个意思:一个人老了,可以变得那么的龙钟糊涂,看了那样子,不由得觉得生命太长了。她读了苏青和我对谈的记录,(一切书报杂志,都要我押着她看的。她一来就声称"看不进去。"我的小说,因为亲戚份上,她倒是很忠实地篇篇过目,虽然嫌它大不愉快。原稿她绝对拒绝看,清样还可以将就。)关于职业妇女,她也有许多意见。她觉得一般人都把职业妇女分开作为一种特别的类型,其实不必。职业上的成败,全看一个人的为人态度,与家庭生活里没有什么不同。普通的妇女职业,都不是什么专门技术的性质,不过是在写字间里做人罢了。在家里有本领的,如同王熙凤,出来了一定是个了不起的经理人才。将来她也许要写本书关于女人就职的秘诀,譬如说开始的时候应当怎样地"有冲头",对于自己怎样地"隐恶扬善"……然而后来她又说:"不用劝我写了,我做文人是不行的。在公事房里专管打电报,养成了一种电报作风,只会一味的省字,拿起稿费来太不上算了!"

她找起事来,挑剔得非常厉害,因为:"如果是个男人,必须养家活口的,有时候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怎么苦也得干,说起来是他的责任,还有个名目。像我这样没有家累的,做着个不称心的事,愁眉苦脸嫌了钱来,愁眉苦脸活下去,却是为什么呢?"

从前有一个时期她在无线电台上报告新闻,诵读社论,每天工作半小时。她感慨地说:"我每天说半个钟头没意思的话,可以拿好几万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说着有意思的话,却拿不到一个钱。"

她批评一个胆小的人吃吃艾艾的演说:"人家睡珠咳玉,他是珠玉卡住了喉咙了。""爱德华七世路"(爱多亚路)我弄错了当做是"爱德华八世路",她说:"爱德华八世还没来得及成马路呢。"

她对于我们张家的人没有多少好感——对我比较好些,但也是因为我自动地粘附上来,拿我无可奈何的缘故。就这样她也常常抱怨:"和你住在一起,使人变得非常唠叨(因为需要嘀嘀咕咕)而且自大(因为对方太低能)。"有一次她说到我弟弟很可怜地站在她眼前:"一双大眼睛吧达吧达望着我。""吧达吧达"四个字用得真是好,表现一个无告的男孩子沉重而潮湿地目夹着眼。

她说她自己:"我是文武双全,文能够写信,武能够纳鞋底。"我在香港读书的时候顶喜欢收到她的信,淑女化的蓝色字细细写在极薄的粉红拷贝纸上,(是她办公室里省下来的,用过的部分裁了去,所以一页页大小不等,读起来淅沥煞辣作脆响。)信里有一种无聊的情趣,总像是春夏的晴天。语气很平淡,可是用上许多惊叹号,几乎全用惊叹号来做标点,十年前是有那么一派的时髦文章的罢?还有,她老是写着"狠好,""狠高兴,"我同她辩驳过,她不承认她这里应当用"很"字。后来我问她:"那么,'凶狠'的'狠'字,姑姑怎么写呢?"她也写作"狠"。我说:"那么那一个'很'字要它做什么呢?姑姑不能否认,是有这么一个字的。"她想想,也有理。我又说:"现在没有人写'狠好'了。一这样写,马上把自己归入了周瘦鹃他们那一代。"她果然从此改了。

她今年过了年之后,运气一直不怎么好。越是诸事不顺心,反倒胖了起来,她写信给一个朋友说,"近来就是闷吃闷睡闷长。……好容易决定做条裤子,前天裁了一只腿,昨天又裁了一只腿,今天早上缝了一条缝,现在想去缝第二条缝。这条裤子总有成功的一日罢?"

去年她生过病,病后久久没有复元。她带一点嘲笑,说道:"又是这样的恹恹的天气,又这样的虚弱,一个人整个地象一首词了!"

她手里卖掉过许多珠宝,只有一块淡红的披霞,还留到现在,因为欠好的缘故。战前拿去估价,店里出她十块钱,她没有卖。每隔些时,她总把它拿出来看看,这里比比,那里比比,总想把它派点用场,结果又还是收了起来,青绿丝线穿着的一块宝石,冻疮肿到一个程度就有那样的淡紫红的半透明。襟上挂着做个装饰品罢,衬着什么底子都不好看。放在同样的颜色上,倒是不错,可是看不见,等于没有了。放在白的上,那比较出色了,可是白的也显得脏相了。还是放在黑缎子上面顶相宜——可是为那黑色衣服的本身着想,不放,又还要更好些。

除非把它悬空宕着,做个扇坠什么的。然而它只有一面是光滑的。反面就不中看;上头的一个洞,位置又不对,在宝石的正中。

姑姑叹了口气,说:"看着这块披霞,使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

张爱玲散文作品的具有特点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个人认为其散文成就远大于小说,但是现在的环境下其散文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目前仍然有很多人“单纯”的认为张最优秀的散文作品是《爱》,这足以说明张的散文的散文没有被现今的文学吸收,对张的文学研究也仅多限于小说.真是一种可耻的单纯.)

首先是思想,鞭辟精深.这和张的个人经历有很很大的干系.因为看透了,有限的时间,放到无限的空间里,因而人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知道人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因而在世间看到人的一切努力和挣扎的时候变得慈悲起来,又觉得世人都是可怜又可爱的.正是因为这种超脱的眼光,因而即使在战争来临的时候冷冷的站在那里,像一个从天上意外掉下来的天使,用一种探知似的热情,静静的去看眼前人的视界.因为觉得自己的世界里什么也没有,因而孤独、苍凉.(《烬余录》《私语》《姑姑语录》).

其次是文体,张爱玲的散文文体个性鲜明,舒缓流畅,感受性极强,感觉一个人喋喋不休的人就在你对面讲故事,平和而且亲切,让人可亲可近.并不像通常的散文那样要求的“形散而神聚”,而是流畅自然,小说式的行文后(将读者带进那一个个小的故事里去,让读者觉得那就是自己,或者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就坐在对面和你讲这样的一个故事),突然露出一个可怕的深邃的主题,然后戛然而止,那时候你感觉她就站在那个可怕深邃的悬崖边上,成了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冷漠孤独的人.她像是一个哲学家,不是告诉你哲学的终极秘密,而是引导你做无穷尽的思考.文体个性比较突出的是《烬余录》《私语》.

至于语言,我个人对张爱玲的散文语言推崇备至.其中的一方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另一方面是专注表达,突出感受性,“松子糖装在金耳的小花瓷罐里.旁边有黄红的蟠桃式瓷缸,里面是痱子粉.下午的阳光照到那磨白了的旧梳妆台上.有一次张于买了个柿子放在抽屉里,因为太生了,先收在那里.隔两天我就去开拍屉看看,渐渐疑心张于是否忘了它的存在,然而不能问她,由于一种奇异的自尊心.日子久了,柿子烂成一胞水.我十分惋惜,所以至今还记得.”我想只有张爱玲可以用语言表达出这种情感.另如《弟弟》,这种独特的情感到目前位置我只见于张爱玲笔下.这很大一部分归于张爱玲的语言功力.张爱玲的散文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用词精炼得当,最求表达的目的性和可感性,有时甚至不惜舍弃语言用法上的完整,比如“创造性的爱”.语言风格突出的是《更衣记》——体现语不惊人誓不休,《弟弟》体现的是感受性.(《私语》《烬余》是张散文中最登峰造极的两篇,张爱玲的散文特色的各个方面都在这两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语言特色在这两篇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我姑姑说话有一种清平的机智见识,我告诉她有点像周作人他们的。她照例说她不懂得这些,也不感到兴趣——因为她不喜欢文人,所以处处需要撇清。可是有一次她也这样说了:“我简直一天到晚的发出冲淡之气来!”

有一天夜里非常的寒冷。急急地要往床里钻的时候,她说:“视睡如归。”写下来可以成为一首小诗:“冬之夜,视睡如归。”

洗头发,那一次不知怎么的头发狠脏很脏了,水墨黑。她说:“好像头发掉色似的。”

她有过一个年老唠叨的朋友,现在不大来往了。她说:“生命太短了,费那么些时间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太可惜——可能,和她在一起,又使人觉得生命太长了。”

起初我当做她是说:因为厌烦的缘故,仿佛时间过得奇慢。后来发现她是另外一个意思:一个人老了,可以变得那么的龙钟糊涂,看了那样子,不由得觉得生命太长了。

她读了苏青和我对谈的记录, (一切书报杂志,都要我押着她看的。她一来就声称“看不进去”。我的小说,因为亲戚份上,她倒是很忠实地篇篇过目,虽然嫌它太不愉快。原稿她绝对拒绝看,清样还可以将就。)

关于职业妇女,她也有许多意见。她觉得一般人都把职业妇女分开作为一种特别的类型,其实不必。职业上的成败,全看一个人的为人态度,与家庭生活里没有什么不同。普通的妇女职业,都不是什么专门技术的性质,不过是在写字间里做人罢了。在家里有本领的,如同王熙风,出来了一定是个了不起的经理人才。将来她也许要写本书关于女人就职的秘诀,譬如说开始的时候应当怎样地“有冲头”,对于自己怎样地“隐恶扬善”……然而后来她又说:“不用劝我写了,我做文人是不行的。在公事房里专管打电报,养成了一种电报作风,只会一昧的省宇,拿起稿费来太不上算了!”

她找起事来,挑剔得非常厉害,因为:“如果是个男人,必须养家活口的,有时候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怎么苦也得干,说起来是他的责任,还有个名目。像我这样没有家累的,做着个不称心的事,愁眉苦脸赚了钱来,愁眉苦脸活下去,却是为什么呢?”

从前有一个时期她在无线电台上报告新闻,诵读社论,每天工作半小时。她感慨地说:“我每天说半个钟头没意思的话,可以拿好几万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说着有意思的话,却拿不到一个钱。”

她批评一个胆小的人吃吃艾艾的演说:“人家唾珠咳玉,他是珠玉卡住了喉咙了。”

“爱德华七世路”(爱多亚路)我弄错了当做是“爱德华八世路”,她说:“爱德华八世还没来得及成马路呢。”

她对于我们张家的人没有多少好感——对我比较好些,但也是因为我自动地粘附上来,拿我无可奈何的缘故。就这样她也常常抱怨:“和你佐在一起,使人变得非常唠叨(因为需要嘀嘀咕咕)而且自大(因为对方太低能)。”

有一次她说到我弟弟很可怜地站在她眼前:“一双大眼睛吧达吧达望着我。”“吧达吧达”四个字用得真是好,表现一个无告的男孩子沉重而潮湿地(目夹)着眼。

她说她自己:“我是文武双全,文能够写信,武能够纳鞋底。”我在香港读书的时候顶喜欢收到她的信,淑女化的蓝色字细细写在极薄的粉红拷贝纸上,(是她办公室里省下来的,用过的部分裁了去,所以一页页大小不等,读起来浙沥煞辣作脆响。)信里有一种无聊的情趣,总像是春夏的.晴天。语气很平淡,可是用上许多惊叹号,几乎全用惊叹号来做标点,十年前是有那么一派的时髦文章的吧?还有,她老是写着“狠好”,“狠高兴”,我同她辩驳过,她不承认她这里应当用“很”字。后来我问她:“那么,‘凶狠’的‘狠’字,姑姑怎么写呢?”她也写作“狠”。我说:“那么那一个‘很’字要它做什么呢?姑姑不能否认,是有这么一个字的。”她想想,也有理。我又说:“现在没有人写‘狠好’了。一这样写,马上把自己归入了周瘦鹃他们那一代。”她果然从此改了。

她今年过了年之后,运气一直不怎么好。越是诸事不顺心,反倒胖了起来。她写信给一个朋友说:“近来就是闷吃闷睡闷长。……好容易决定做条裤子,前天裁了一只腿,昨天又裁了一只腿,今天早上缝了一条缝,现在想去缝第二条缝。这条裤子总有成功的一日吧?”

去年她生过病,病后久久没有复元。她带一点嘲笑,说道:“又是这样的恹恹的天气,又这样的虚弱,一个人整个地像一首词了!”

她手里卖掉过许多珠宝,只有一块淡红的披露,还留到现在,因为欠好的缘故。战前拿去估价,店里出她十块钱,她没有卖。每隔些时,她总把它拿出来看看,这里比比,那里比比,总想把它派点用场,结果又还是收了起来。青绿丝线穿着的一块宝石,冻疮肿到一个程度就有那样的谈紫红的半透明。襟上桂着做个装饰品吧,衬着什么底子都不好看。放在同样的颜色上,倒是不错,可是看不见,等于没有了。放在白的上,那比较出色了,可是白的也显得脏相了。还是放在黑缎子上面顶相宜——可是为那黑色衣服的本身着想,不放,又还要更好些。

除非把它悬空窝着,做个扇坠什么的。然而它只有一面是光滑的,反面就不中看;上头的一个洞,位置又不对,在宝石的正中。

姑姑叹了口气,说:“看着这块披霞,使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   

罗艳来自农村,是个“超生”的女孩,自从她生下来后,大家都教她喊妈妈为“姑”。就这样,在她的记忆中,从未喊过一声“妈妈”。

姑不识字,也不擅于表达感情,以至于从小到大,她感受不到姑对自己的爱,有时候甚至怀疑,姑真的不是自己的妈妈。但在心中,知道姑对她的好,那么无私,那么不求回报,她的心,瞬间温暖了许多。

时光匆匆,飘然而去。不经意间,罗艳度过童年,步入中学,开始接受封闭式教育,成绩明显提高,个头长高,很有苗条淑女的气质。

可是该来的,还是来了,谁挡得住呢!初一下半学期,她心爱的父亲突然意外去世。一切毫无预示,她心里满是悲伤,大哭,大闹,抱着棺材,呼喊父亲,抱怨上天对自己的不公,可是天无语,风依旧,花儿凋零一地。任她伤心,任她落泪,而一切再也无法挽回。

那段时间,没有了父亲,罗艳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没有一丝云彩,心总是沉甸甸的,放不进一点新鲜空气,白茫茫大地,看不见一点希望,吃饭没有胃口,睡觉也常常失眠。姑总是安慰她,让她好好学习,一切有姑,再艰难的事都会过去的。其实,她也知道姑的忧伤,只是姑在她面前努力克制罢了。

姑和父亲相守几十年,早已习惯彼此,而今父亲飘然而去,姑没了依靠,心中一定悲伤无助。夜深人静,常常听见姑悄悄哭泣。她听着,心犹如被针扎一般疼,却无可奈何。姑一个人把所有的事做完之后,忙里忙外,招呼朋友,人瘦了一圈,也添了好些白发,没有了往日的精气神。

姑是爱她和哥哥的,但有时对他们也非常严厉。有一次,为一个洋芋,她和哥哥吵起架来,争论不休,姑好好讲他们不听。一怒之下,姑快步出门,从门外竹林里找来一棵竹条子,使劲抽打他们兄妹两个,整整打了几分钟,直到哥哥落泪。晚饭到了,她赌气不吃饭,只觉全身酸疼,埋怨姑太用力,不想理姑,和姑永远不说话,耍起小孩脾气。可那天晚上,她半夜醒来,听到身旁的姑在小声啜泣。她轻轻摸了一下枕头,是湿的,再摸被子,也是湿的。她不敢发声,不敢打扰姑,闭着眼睛,开始愧疚起来,不应该和哥哥吵架,让姑伤心,让姑落泪,她静静的想着,却无法进入梦乡。从那以后,她听话了,懂事了,她发誓,不再让姑伤心落泪,为儿女忧心。

哥哥和她在县城读书,家里负担加重,经济紧张。姑一人在家干活,早出晚归,非常辛苦,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他们每个月回家拿一次生活费,每一次都要带回一千多元。冬天到了,天气寒冷,姑又穿得单薄,饱经风霜,每次回家,都会看到她的手越来越粗,不再纤细,有时候还有了裂口,疼痛无比。看着姑战战兢兢,不停忙碌,她心里在流血,唯有努力,才能报答姑的恩情。邻居对姑说:“你姑娘儿子都长胖了,又聪明,成绩又好,就你还是骨瘦如柴,该多休息休息了。”姑总笑着说道:“我呀,老了,长不了了。”其实那时候她才37岁,还很年轻,只是太劳累了。有时候想来,真的不得不承认,原来这么多年,他们的长大是建立在姑的衰老之上的。他们一天天长大,而姑却在渐渐老去……

岁月磨练,流年似水。辛勤付出,不停努力,不觉间,六年过去,经历中考,高考,她如愿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但高昂的学费却让全家人忧心忡忡,快乐不起来。姑思来想去,到处借钱,还是差很多。没有办法,姑只好带着她去银行贷款,以完成她的学业。

夕阳余晖,静美有趣。那一天,忙完地里的活,打证明,盖章,老师签字,网上答题,她终于和姑一起去县里教育局贷款。人影稀疏,城市繁华,一切手续办好,姑居然像小孩子一般天真地挽着她的手,头偏靠她的肩上,缓慢走过县城每个地方。她愣了,原来姑是那么需要依靠,需要温暖,原来她成了姑一切的支点。她心里满是温暖,真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女孩,那一天,她一辈子也难以忘记,那一刻,她铭记于心。

要开学了,心里着急。临走的前几天,姑把她叫到床边,从床铺下拿出一块帕子,轻轻打开,似乎像对待一个宝贝一般温柔。一层层打开,原来是古多年来的积蓄和亲戚借的几百块钱。姑开始数钱给她,一叠一块的,一叠五块的,还有一叠十块的。钱很旧,可以看出来之不易,历史悠久,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拿出来呢?可能长期夹在床铺下的原因,钱很难整理,数了很多遍,还是不清楚。姑把钱弄得很直很直,数了七次。最后说:“终于数对了,你拿去存你的卡上吧!”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餐,打着雨伞,她匆匆跑去县城银行,准备将姑的积蓄存入银行。走进银行,刚到柜台,却被银行职员大吼几下:“这钱都快发霉了,很难存进去,下次早点拿来存。”她点了一下头,拿着卡,匆匆离开。其实,她知道,哪怕姑给的不够好,没有其他同龄父母给孩子的多,但那已是姑的全部了,她已经很知足,暗暗感激了。

秋风气爽,落叶飘飘。上学的日子终究是到了,天还没亮,姑就把她叫起来,急忙帮她收拾东西,准备早餐。当她起来时,洗脸盆里已倒好热水,毛巾已经放在盆中,她很快洗好,姑只是在忙碌,不一会儿,姑从厨房里端来一碗面给她,她只是大口大口吃完,快快上车赶路。看着她狼吞虎咽,姑笑了,那么难忘而慈祥的笑,是她见过最美的。

准备走了,她想说几句告别话:“姑,我要走了,来不及了,你在家照顾好自己喔!”而姑只是在厨房里说:“再等等,再等等。”然后拿出三个鸡蛋,温馨的说,“吃了这几个鸡蛋再走,路程遥远,要下午才能吃到。”她不想吃,但拗不过姑,不得不把所有都鸡蛋都吃完。姑早已将鸡蛋轻轻剥好,然后一个个慢慢放在她的手里,那鸡蛋是那么晶莹剔透,她含着泪吃完,一点也没有剩下。她本不想让姑送自己的,而姑依旧坚持要看着她离开。就这样,姑提着行李,她拉着密码箱,轻松将她送到车站。临别之时,姑紧紧握着她的手,就像保护自己的小绵羊一般。她流泪了,她感觉姑的手好粗好粗,但却好温暖好温暖,胜过世间一切!

美好时光,新的向往。来到大学,一切那么新鲜,心中挺高兴的。离家读书那么多年了,也习惯了学校的生活。她牵挂姑,每个周末都打电话回家,简单交谈,闲聊,却满是欢乐。姑白天都去干活,晚上睡得又早,所以她一般在晚上七八点左右打去。那时候,姑吃过晚饭,刚好能接上,听见她的声音。有一次,同学聚会,玩得太开心,不觉间,回寝室较晚,倒头就睡了。差不多十点了,电话响起,瞬间一接,是姑。她以为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要不然姑不会这么晚不睡的。她匆忙就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而姑淡淡地说:“没事,就是今天星期天了,你还没打电话来,我问一下,听听你的声音,你说话了,我就放心了。”她才想起老习惯,这才记起今天是周末,玩得忘记姑了。这一晚,她心里愧疚,居然忘记打电话,极其不宁静,很晚才进入梦乡。

飞雪满天,草木萧瑟。寒假到了,她买了票,给姑打了电话,就匆匆踏上回家的列车。坐车需要8个小时,有时候早上出发,晚上才能到家。而每当她提着行李下车,姑早已在车站守着,她本想跑过去抱抱姑那一阵风就能吹倒的身子,但姑伸手就把她的行李提过去了,另一只手挽着她,嘘寒问暖。她也跟着走了,笑语不断。在路上,遇见熟人,姑就笑着说:“我闺女回来了。”人家也会相应的答:“哟,姑娘都这么大了呀,真有出息!”姑笑着,满心自豪。

回到家里,姑依旧在厨房忙碌,她在看电视,不一会儿,她就吃上热腾腾的饭菜,酸菜豆米,红烧茄子,腊肉鸡蛋。姑不停往她的碗里夹腊肉和鸡蛋,而她饿坏了,总是忘记给姑夹菜,姑却没放在心上,只是让她慢点吃。吃完了,她洗碗,姑扫地,姑叫她一起看电视,她同意了,和姑一起坐在凳子上!姑高兴地给她介绍电视剧情节,说这个人是坏蛋,那个是好人,她虽不爱看,但表面也还是装着很喜欢的样子陪着姑。很晚了,她们才睡觉,姑轻声说:“今晚和我一起睡吧。”她点了点头。在姑的床头,她发现了自己那张发亮的照片,照片里的自己笑得非常灿烂,对,就像姑今天的笑容一般。

新年快乐,喜气洋洋。她玩得很开心,可是有一天,出去玩耍,衣服穿少了,在家待了几天,她就生病了。姑很着急,叫她呆在家里看电视,烤火,别出去吹冷风,等她去给她开药。待到姑回来,手里拿着给她开的各种药,又问这问那,倍加温馨。那段时间,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摸她的头,再摸摸自己的头,看她宝贵姑娘发烧没有,退烧没有,发现没事之后才起来做早餐,煮猪食。然后监督她吃饭吃药和做作业。之后再去干活,直到晚上才回来。她洗衣服的时候是用手洗,因姑一人在家,舍不得买洗衣机。她顺便去找姑的衣服一起洗,没想到姑的衣服就以前那么几件,有点破旧了,而她的衣服却显得那么格外的刺眼。她真不知道她吃了多少苦,而能让姑承受这一切的动力就是——她爱她!所以,她得好好学习,将来好报答姑。

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姑干完活回家吃饭时,她盯着姑那长满皱纹的黄脸看,然后又看看她那一丝丝白发,忍不住轻声叫了声“妈”,姑愣了很久,没回她,可能是以为自己产生错觉了吧,继续吃饭了。她没有再喊了,因为那毫无意义。“妈”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正如姑所为她付出的一样,并不需要道出来,也许喊“姑”会更亲热些,永远不会陌生。

她已经大三了,好像没学到什么东西,以后求职,简历空空的。所以为了姑,为了自己,她得好好学习,用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争取学好专业知识。

通过努力,她过了普通话二甲,也成为班上的优秀学生干部。走在校园小路上,虽然不是周末,她还是拨通了姑的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