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钢笔行书孔子语录 正文

钢笔行书孔子语录

时间:2025-01-11 07:38:01

27、晤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2、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1、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行书发展历史中的一部巅峰之作。

《兰亭序》是天命之年的王羲之在兰亭风雅集会上,酒酣之时趁兴为《兰亭集》作的序。全文共二十八横,三百二十四个字,从头到尾潇洒、自然、飘逸,气势纵横。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流畅潇洒等特点。

《兰亭序》的整体布局,是纵有行,横无列(如今是纵为列,横为行),给人一种参差错落的感觉。行的疏密程度大致相等,也偶尔略有不同。比如,它的前四行较全文来说比较宽疏,中间相对规整、均匀一些,而在末尾的几行又比较紧凑。在字符上来看,字与字之间,大小不一,笔锋有利有润,字形有柔有刚,虽显参差不齐,但又错落有致。不管是从通篇还是从行列,不论是从大体还是从细节,都能看出随手书写的自然流畅,尽显飘逸、潇洒。

《兰亭序》的结构,错综复杂,变化万千。通篇来看,它不讲究当今书法的平整,均匀,对称,而在于强调对比,自然,流畅。在文中,也透露出类似于音乐中的节奏美,也同样有开始、高潮和结束。比如在文中,从开始到高潮时,笔画逐渐加粗,之后又慢慢减弱,循序渐进。这种书法的节奏就好像音乐上的强弱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

《兰亭序》的另一大亮点,便在于它的同字异形,而最显著的则是文中那二十个“之”字。二十个不同字形的“之”,或工整如楷,或流利如草,同字异形,书写变化自然,充分体现;了王羲之绘声绘色的描写。

在文中,不难发现,还有几处涂改的字样。但是这绝非单纯的涂改。整体来看,几处随意涂改完全打破了平淡无奇的格局,写的极其自然潇洒,使得整幅作品跌宕起伏,在情绪上有了明显的起伏变化,形成了类似于音乐中的重拍与弱拍。重现了王羲之在酒酣之时创作的情绪起伏,也体现了当时兰亭的挥宏场面,或许还能反映出王羲之在写作时的放荡不羁,天然潇洒。

总之,《兰亭序》全篇流畅自然,结构精致,潇洒飘逸,一气呵成,它集中体现了王羲之行书造诣之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晤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兰亭集序》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4、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

7、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奔驰,敞开。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晤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2、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1、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行书发展历史中的一部巅峰之作。

《兰亭序》是天命之年的王羲之在兰亭风雅集会上,酒酣之时趁兴为《兰亭集》作的序。全文共二十八横,三百二十四个字,从头到尾潇洒、自然、飘逸,气势纵横。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流畅潇洒等特点。

《兰亭序》的整体布局,是纵有行,横无列(如今是纵为列,横为行),给人一种参差错落的感觉。行的疏密程度大致相等,也偶尔略有不同。比如,它的前四行较全文来说比较宽疏,中间相对规整、均匀一些,而在末尾的几行又比较紧凑。在字符上来看,字与字之间,大小不一,笔锋有利有润,字形有柔有刚,虽显参差不齐,但又错落有致。不管是从通篇还是从行列,不论是从大体还是从细节,都能看出随手书写的自然流畅,尽显飘逸、潇洒。

《兰亭序》的结构,错综复杂,变化万千。通篇来看,它不讲究当今书法的平整,均匀,对称,而在于强调对比,自然,流畅。在文中,也透露出类似于音乐中的节奏美,也同样有开始、高潮和结束。比如在文中,从开始到高潮时,笔画逐渐加粗,之后又慢慢减弱,循序渐进。这种书法的节奏就好像音乐上的强弱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

《兰亭序》的另一大亮点,便在于它的同字异形,而最显著的则是文中那二十个“之”字。二十个不同字形的“之”,或工整如楷,或流利如草,同字异形,书写变化自然,充分体现;了王羲之绘声绘色的描写。

在文中,不难发现,还有几处涂改的字样。但是这绝非单纯的涂改。整体来看,几处随意涂改完全打破了平淡无奇的格局,写的极其自然潇洒,使得整幅作品跌宕起伏,在情绪上有了明显的起伏变化,形成了类似于音乐中的重拍与弱拍。重现了王羲之在酒酣之时创作的情绪起伏,也体现了当时兰亭的挥宏场面,或许还能反映出王羲之在写作时的放荡不羁,天然潇洒。

总之,《兰亭序》全篇流畅自然,结构精致,潇洒飘逸,一气呵成,它集中体现了王羲之行书造诣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