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安平乐道的经典语录 正文

安平乐道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4-09-24 11:33:06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阅读--就是一种幸福。--题记

曾几何时,听人说起,讨厌阅读,读让人烦躁,让人厌恶。而我却认为,阅读,就是一种辛福。

读《孟子》·懂舍生取义

翻开我国四书五经中的《孟子》,不是烦躁,而是被深深吸引着。那“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恰到好的比喻,道出了生与义不可得兼的道理,我们要抛弃生而取义,这是一种舍生取义的精神。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为了自己的尊严,他们宁愿死也不屈服于那小小的食物上……

阅读,就是一种辛福,让人懂得该如何去维护自己的义。

品《论语》·知为人处世

孔子,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他的《论语》是多少人在品味,那不是华丽的语言,不需要优美词句修饰,很实在,却蕴含着大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人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学习的写照,不因为想学问比自己浅薄的人请教而感到羞愧,这一言触动了多少人。

阅读,就是一种辛福,让人懂得该如何去与人相处。

阅《陋室铭》·学安平乐道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开始,我就被这清幽的美景所迷住,淡淡的清香,缕缕的青色,让人舒适,令人心情愉悦。虽是陋室,孔子曰:“何陋之有?”的确,“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无拘无束,一身自由,这屋虽简,却也不简。用乐观去装饰,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何愁呢?

阅读,就是一种辛福,让人明白该如何去面对清贫的生活。

丝丝微风,拂过;缕缕书香,飘过;是洋溢着一种不知名的幸福,陪伴着我走过多年的岁月,跨过多个难过的坎。阅读,读出书的韵味,品出书的芳香。

阅读—就是一种辛福!

原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译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出处

节选自「晋书·王欢传」

中心思想:人不可无志,只有坚守志向,专心学习,终能成功。

注释

1.乐道: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乐趣。

2.耽学:专心研究学问。耽,沉迷。

3.营:谋求。

4.尝:曾经。

5.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6.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样子。怡:愉快。

7.患:对......感到担忧。

8.或:有时。

9.卿:你。

10.哂:讥笑、取笑。

11.儒:博学的读书人。

12.乐陵:古县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13.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路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前妻不久惭而自缢。

14.闻:听说。

15.弥固:更坚固。

16.丐:乞求。

17.怡:安适愉快的样子。

18.弥:更。

19.遂:终于。

赏析

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1. 相同之处

都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2.不同之处

一、物质与精神。两者都重要,若在物质有限的状况下选其一,我选后者。就是不以争物而丧失人格、降低身份,要多为别人,牺牲自己。在把有限的东西让给他人的同时,升华精神,守住气节。

二、低俗与高雅。人生在世可能体会到两种境界。大多开始不免平常低俗,随着人生进步,人们会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可以由自己到家人到朋友到社会群众,认识逐渐放大。可以由今天再到过去到明天到未来,眼界不断放远。可有的人无论条件多么好,就是不见长进,不脱俗套,心胸狭窄,专以小人之心度人。而有的人尽管境遇不佳,条件恶劣,但难失大雅,超凡脱俗。

三、顺势与逆境。顺势是好事,可以乘势而上,掀起高潮,取得成功。这种时候,高朋满座,歌舞升平,享受欢喜。但也正是此时,容易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价别人,容易居功自傲,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轻视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也正是在此情况下,最易感情至上,理性不足,失去理智,甚至仗势骄横。如果不能正确对待顺势,就会很快走向反面。

四、形式与内容。形式与内容是事物内外在的统一。不可能只有内容没有形式,也不可能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主人与房子,主人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房子。和州知县想用狭窄的`房子来贬低主人,但不管他把房子换得多么不如意,但在房主人看来都可以把主人与房子统一起来,因为决定的因素在主人而不在房子。因房主人刘禹锡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哲学思想家和出色诗人,他的房子再小再破也不一般,更不要说用诗人的语言描述既是浪漫之地,又是文雅之处;

即使再简再破,它也“往来无白丁”。可见这则《陋室铭》还让我们明白,不要看重待遇高低、文品大小、资格深浅,这些只是身份的一种标记,真正的内容则是人的水平、能力和思想修养。有的人虽然戴了许多光环,金光四闪,特别耀目,但金表其外,败絮其中。有的虽然没有辉煌的标记,但他们却成绩卓著,能力超凡,品质优秀,且不事声张。王欢的安贫乐道指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安贫乐道指的是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如“匪道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的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