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捭(1)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2)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2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3、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4、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5、巇(3)者,罅(4)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6、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7、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8、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9、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10、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11、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12、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13、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14、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15、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16、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17、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18、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19、“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ス适ト肆⑹拢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20、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21、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22、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23、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24、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25、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26、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27、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28、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29、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
30、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31、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32、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33、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34、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35、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36、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37、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38、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39、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40、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41、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42、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43、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44、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
45、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46、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47、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
48、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
49、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50、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1、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春秋鲁人仲尼闻道,但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不辞劳苦,赶赴洛阳,问道于先圣老聃。先圣论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世之理,遂立儒家之言。由此可见,“知道”二字,甚了不起。
2、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3、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4、善言者,言则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则神定如山,势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坠五里云雾中。此所谓不言即言,无声胜有声。
5、情心与道心其实并不冲撞。道既存在于万物之中,自也存在于世俗之情中。天地有阴阳,禽兽有雌雄,世人有男女。阳阴相合,雄雌相匹,男女相配,此乃道之常理。情心即道心,道心亦即情心。生情与修道,二者并无相碍。不悟情心,难通道理。缘到情到,缘止情止;情到心到,情止心止。
6、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7、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8、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9、机心是术,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到头来不仅难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难能。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祸及自身,殃及他人。
10、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11、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12、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13、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14、捭阖道术,皆有循依。如果揣摩已成,利弊已权,则可决定如何出言。一般说来,当因人而言。与智者言,依博;与博者言,依辨;与辨者言,依要;与贵者言,依势;与富者言,依高;与贫者言,依利;与贱者言,依谦;与勇者言,依敢。
15、天下分合,可有两种,一是名分实合,二是名合实分。武王分封,当属名分实合。西周初年,天下大势是,周天子威服四方。周公制礼,诸侯皆受王命,礼乐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然而,平王东迁之后,情势有所变化,周室式微,诸侯坐大,天下大势开始走向名合实分,终成今日不治乱局。
16、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17、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18、捭阖之术,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
19、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20、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21、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22、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23、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24、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25、天道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26、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27、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28、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29、所谓合纵,就是保持力量均衡。秦人若是无力,纵亲反而不成。秦人只有张势蓄力,保持强大,三晋才有危机感,才乐意合纵。三晋只有合纵,秦人才会产生惧怕,才会努力使自己更强。秦人越强,三晋越合;三晋越合,秦人越强,天下因此而保持均势,方能制衡。
30、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31、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32、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33、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34、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35、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36、去除心障,在于自觉,自觉之至,在于觉他。自觉不易,觉他也就更难了。也就是说,他障易除,心障却是难除。人无自信,他人怎么能使他自信呢?无自信者需要悟道,修心;自负者也需要悟道,修心。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读书不在多,在精,在领悟,故此能修得其道。
37、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定要做到“审时度势”,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38、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控制它呢?
39、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
40、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41、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42、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43、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44、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
45、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46、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47、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
48、“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49、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50、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1、故
2、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3、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4、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5、
6、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7、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8、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9、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10、
11、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12、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13、
14、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15、即欲
16、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17、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18、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19、“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
20、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21、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22、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23、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24、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25、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26、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27、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28、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39、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
意思是:当你的欲望达到巅峰,你旧会无暇顾及太多,
你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好,想要的东西都得到,但是你却会因为这样而忽略了更多的东西。
30、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31、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32、其用,或称财货、琦
33、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34、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35、古之善
36、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37、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38、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39、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40、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41、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42、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43、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44、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
45、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46、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47、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
48、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
49、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