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句子 > 师傅带徒弟的励志句子 正文

师傅带徒弟的励志句子

时间:2025-01-12 02:47:36

师父带徒弟的心得感想

  带徒弟心得体会篇一:师傅带徒弟心得体会

  师徒结对活动开展已有一个学期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努力践行着做为师傅所应尽的责任。尽管心中有几许压力,但还是感谢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所搭建的这个平台。首先,它鲜活地再现了自己曾拥有的经历。从宋孜和姜丽丹身上仿佛看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自己。这一个时期的教师就如同人生的孩童阶段,每天每时都会冒出数不清的困惑,渴望能被一一解答。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将问题与他们倾述的,当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努力一段时间后,教育的热情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冷淡而消退,从此教师将教书视为谋生的手段。但我校的青年教师是幸运的,因为拥有了一个学校为其创设的平台。在这一个学期了,我与两位教师明显走近了,只因为学校赋予我们这一层特殊的关系。听一节课,听课本所记录的内容是有形的,在交流中产生的许多思想是无形的,而这种无形的思想也许正是影响教师改变的关键因素。

  其次,它让我们意识到教学是自己工作的生命所在。工作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全在于工作态度,当对工作成效持无所谓的态度时,一切也就没有了努力的理由。师徒结的活动让我们觉得工作有所成效是一种幸福,是一份荣耀,让我们努力去追寻它。姜丽丹经常主动要求我听她课,宋孜为了准备一节充分的课,不断地试教。这些,都可以看出,教师在自发地努力,她们意识到,会上课,上好课,是教师的生存之本。

  最后,它让我意识到自身的诸多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其实在师傅这“名”与“实”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但既然接受重任,就只能努力缩小差距了。在提高徒弟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努力充实自己。在这个学期里,尽管没有每一篇课文都在课前写下详尽的教案,但基本做到带着精心的设计走进课堂。因为高段教学目前还是我的弱项,我想以此实现提高。不然,面对去听宋孜的课也无法说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意见了。

  尽管这些认识十分感性,但它是我真实的感受。客观地看待这一个学期的行动,不足之处也不少。如听课是落实了,但书籍的学习还是十分欠缺,只靠听几堂课所能产生的变化应该不是很大的,自身的学习应该在成长中占了较重的比例吧。这有待于今后改善。

  带徒弟心得体会篇二:“师带徒”学习徒弟心得体会

  从3月份开学拜师到现在,半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在郭万春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教诲下,自己从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及有效反思等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反思自己在这一阶段里的学习,自己还有很多要向师傅学习,同时也要求自己要更高要求的去学习,去成长。

  一、多学习理论和教学新理念,用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 

   对教学理念的认识,曾经的认识是浅显的,总以为“教好书,扎实做好各项教学工作就足够了。”郭老师教导我“要多读书,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在教育教学中要贯穿和渗透新理念,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一个质得飞跃。”让我深深意识到,在教学上要有更大的进步,扎实做好教学各项工作是固然重要,但还要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去支持。特别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新理念对我们的教学很有指导意义。于是,我经常翻阅学习《小学英语新课标》,基于《新课标》的学习认识上,也学习其他理论书籍。通过理论的学习,虽说不是系统性的,但对自己的影响是深刻的,让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不再是一种盲目的模仿性教学,而是从实际、学生出发,去积极探索有效性教学。

  二、继续扎实做好做细课堂教学工作,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认真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前自己有不少的困惑:“自己的课堂教学还不错啊,但成绩为啥很难提高呢?”有时自己思索,感觉自己从课前到课后都做得不算马虎啊?而郭老师的教诲让我有了答案:“成功有效地的教学,并不是某个环节做好了,就一定有效,而是要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好,才会更有效。”是,以前我比较在乎的是课堂的活跃氛围,但较多的忽略课前的准备、学生是否有效掌握知识、课后环节的有效巩固等。在课堂教学这块,郭老师有意识的让我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去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能有随意性。然后通过随堂听课、询问我的想法与看法、指导备课和反思、检查学生作业等各个环节来分析我存在的不足方面,并提出如何改进的建议,让我去尝试和实践。通过我的改进和有益尝试,效果初显,虽不是很大进步,但让我有了更大的信心去尝试、去实践。更让我意识到教学工作要扎实做好,不能

  有太多的随意性。这是我在下阶段和以至今后都要做好的主要工作,也是当前第一要务。也就是说教学实践做好了,才有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效地教学方法,才会有更大进步。

  三、下一步的学习重点。

  1、在扎实有效的展开有效课堂教学的同时,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做到反思到位、改进措施切实有效。

  2、在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去探所适合本校实际,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一套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与学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促使自己从教学“门外汉”到“专业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