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脏唐臭汉的经典语录 正文

脏唐臭汉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4-10-13 04:20:19

引导语:曹雪芹的红楼梦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有哪些呢?是否会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带来一些教育的经验与启示呢?下面是关于红楼梦对家庭教育的启示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重功名。

在封建社会,读孔孟的经书,走科举功名的道路,是家长们教育子女的准则。这与当时整个清朝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在清朝统治阶级入关,建立全国统治权以后,鉴于科举制度和八股取士对于巩固本身专制统治权,麻痹广大人民觉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对此更加大力提倡和鼓励。而广大的知识分子要想获得功名利禄,解决生活问题,得到社会地位,只有入仕。如清代著名作者蒲松龄早期也是热衷于功名的,因为这是封建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改善自己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用于达到往上爬到目的地的唯一捷径。谚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正是当时一般寒酸读书人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正因处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秦钟年近七十的父亲得知秦钟要随宝玉去贾家塾中读书,而且,贾家的司塾是当今的老儒——贾代儒时,料想儿子此去学业“必可进益,成名可望”,十分高兴,不顾“宦囊羞涩”,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去代儒家拜见。他这种醉心科举之举是可以理解的。

而封建社会中上层知识分子,要维持巩固家族的社会地位、声望也必须入仕,学八股,考科举。当时虽然存在“捐官”的现象,但这样获得的功名的光芒,显然比通过正规的科举考试得到的要暗淡得多,而且也不能世袭。而经过正规科举得来的功名,则有可以荫封、世袭的机会。就如“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贵族家庭——贾府,它虽是贵族之家,但到贾政辈已经“从科甲出身”,只因“代善临终遗本一上,皇上怜念先臣”才“将这政老爷赐了个额外主事职衔,叫他入部习学”,到了贾琏、贾宝玉辈只能靠科举入仕。尤其是《红楼梦》开卷一写到贾府,便画龙点睛式地写出了它所面临的双重危机:一是,“生齿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二是“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贾府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竟到了这种田地:“遗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者。”但仍有一线希望:“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贾府的未来,似乎都系在宝玉的读书仕进上头。因此,贾政苛之以严。这在《红楼梦》中有许多处详尽地描述:

贾政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宝玉至贾政书房中,贾政道:“我可嘱咐你:自今日起,再不许做诗做对的了,单要学习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

这个“最要紧”的《四书》,指的就是反动理学家朱熹的《四书集注》。这部《四书集注》神话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孔孟之道,宣扬了反动的程朱理学,在当时被封建王朝钦定为士子的必读课本。贾政规定的“习学八股文章”,就是要背熟孔孟之道,通过死板而烦琐的八股文章的形式,做到能够“代圣贤立言”,维护封建统治。从中可以看出,贾宝玉学哪些,不学哪些,不单是个读什么书的问题,而且是为后代“立身成名”的问题,地主阶级立场何等鲜明。

(二)轻德育。

这也是当时清朝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清朝后期,一些王公贵族吸毒,嫖卖身女,逛戏院,种种劣行,难以一一悉数。例如,嘉庆帝第三子醇亲王绵恺,嗜好毒,喜于戏乐,并将优伶囚于府中,任意凌虐,又因依仗权势,关押穆齐贤等八十二个民人于府中,死刑拷打属下人员等等不法行为,被议处革除王爵,革去顶带。庄亲王与镇国公溥喜赴尼寺吸食毒,被革爵,遣戎吉林。镇国公绵顺,更是荒淫无耻,携妻妾,带卖身女赴庙唱戏,恣意寻欢逐乐。还有一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及某些王公之后,自幼懒惰,一无所长,坐吃山空,还硬要摆排场,铺张浪费,因而家道衰落,最后走向 “行劫拐骗”、吸食毒等绝路。 上行下效,整个清朝社会的风貌可想而知了。《红楼梦》中的贾蓉和贾琏就是他们的形象代表。贾蓉在其祖父丧礼期间,还乘空回家与姨娘们调情、鬼混。丫头们劝谏,他却说:

“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

而贾琏趁凤姐不在家,与鲍二的老婆鬼混,被凤姐撞见,凤姐大闹,他还拿剑威胁,凤姐去贾母那里哭诉,找依靠。然而,贾府的权威人物——贾母对此事笑着说:“什么要紧的事!”“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贾母的判决何等荒唐!她不仅对贾琏和贾府老爷、少爷们的偷鸡摸狗的恶行一律“特赦”,还批评凤姐不该吃醋,只是让贾琏给凤姐赔个不是,就算完结。而凤姐只能向贾琏发出“可怜我熬的连个混帐女人也不及”的怨叹而已。

二、《红楼梦》家庭教育的现代启示

从《红楼梦》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中,笔者认为至少可以受到五点启发:孩子的德育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心;隔代教育有利有弊;父爱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对孩子的教育要采取因材施教;“校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德育应是孩子家庭教育的重心

宋代学者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认为应该把孩子的德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因为“成人”与“成才”是辨证的统一,一个人在学业上,特长上的缺陷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在品德、人格上的缺陷倒可以贻害一辈子,甚至毁掉他的生命。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也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的多”。

在我国自古就以“教子以德”作为父辈育嗣的根本。因为从人的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来看,一个人的品德不是与生俱来,也并非自然向善的。它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造就之下,经过个体自身的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最初的作用力。因为人一降生,就在家庭中与父母结成一定的亲子关系,这种关系的亲密程度和互动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人品、个性和追求。也就是说,人的道德社会化从家庭成员的交往中开始,家庭教育奠定了人的道德社会化的基础。 在《红楼梦》中,有些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德育,有些则轻视孩子的德育,他们甚至是引诱孩子道德堕落的元凶。

贾政、秦业、贾代儒是属于重视孩子德育的家长。贾政在得知宝玉在外游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对他进行了严厉地管制:

贾政一见宝玉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

打得宝玉底下穿的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秦业对秦钟、贾代儒对贾瑞也是如此:

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

代儒道:“自来出门,非禀我不敢擅出,如何昨日私自去了?据此亦该打, 何况是撒谎。”因此,发狠到底打了三四十扳,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的工课来方罢。贾瑞直冻了一夜,今又遭了苦打,且饿着肚子,跪着在风地里读文章,其苦万状。

而贾珍、贾赦则属于诱使孩子道德堕落的家长。贾珍在其父亲丧礼期间,与贾蓉乘空寻他小姨子们厮混:

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籍草枕块,恨苦居丧。人散后,仍乘空寻他小姨子们厮混。

父子两人,就如焦大所说的,成日在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乱得不成样子。从贾珍父子身上再结合当今社会,笔者看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当今,开放的性态度很容易令青少年成为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染病的高风险群。例如在美国,性生活活跃的青少年中有四分之一在21岁前就可能感染性传染病,每5个新的艾滋病患者中,就有1人年龄在13到19岁之间。

针对这种状况,各个国家都采取了一定措施。以泰国和芬兰为例,泰国公共卫生部家庭计划及人口控制署为了遏制少女怀孕及艾滋病问题继续恶化,将推出一项新计划,把性教育推前到幼儿园。向4岁的幼儿园孩子普及性教育,是因为很多讲授有关生命来源的课程的教师认为,这种教育如果从娃娃开始,就不会出现窘迫状况,三四岁的孩子还不知道“害羞”,他们可以“客观地、坦然地”接受性教育,等到知道怎么回事后,也早已习以为常了,不会使教师和学生彼此尴尬,对他们从小灌输正确的性知识,可防止孩子过早有性行为和受孕。泰国1995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性教育活动使21岁男性的性病感染率比4年前下降了一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比4年前减少了1/3。而芬兰对孩子的性教育从童书开始。芬兰有一本叫《我的身体》的书,书中有“出生”、“细胞”、“皮肤”、“视觉”、“呼吸”、“消化”等章节,都是一幅幅相配的插图,形象地解释着文字的内容:有爸爸妈妈在相拥相爱,有常见的昆虫交尾,有精子冲击卵细胞的画面等。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每天给孩子讲一节,对孩子的性教育也就自然地进行了。据统计1975—1994年芬兰15—19岁的女孩堕胎率从21。2下降到9,性病也大幅度降低,全民整体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

从我国民众的传统观念出发,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安全教育可能不容易实现,笔者认为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义不容辞地落在孩子父母身上了。首先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性生活;什么样的性生活才是安全的;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过性生活;性生活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要告诉孩子,性生活过早可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要告诉孩子,未婚妊娠以及流产给女性身体及心理所造成的伤害。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性病,常见的性病有哪些症状,性病对患者的身体及其配偶、家庭可能带来的影响,性病的`传播途径,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当前我国艾滋病的疫情,如何对待艾滋病毒携带者和患者,艾滋病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怎样预防艾滋病等性病等。通过教育,使孩子明白不洁性生活是性病(如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从而提高孩子的性安全意识,使他们在以后的婚姻家庭生活中,远离不洁性生活,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大社会问题。

(二)隔代教育有利有弊

《红楼梦》中对后代影响范围最大、最深的人物就属贾母,她对主人公宝玉的教育影响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如在第三十三回中宝玉挨打时贾母怒道:

“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

“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离了你,大家干净!”

以此干涉和威胁贾政对宝玉的教育。而贾政不在家时,宝玉的教育权可以说完全落在贾母身上。总的来说,对宝玉的教育贾母是“主教练”,贾政、王夫人则是“副教练”,有时连“副教练”也算不上,这种情况与现代家庭有些相似。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有近四成的孩子或跟祖辈们生活在一起,或时不时地要接受祖辈们的教育。隔代教育是好是坏?笔者认为它有利也有弊。

现代社会的剧烈竞争以及快速多变的工作,生活节奏,客观上对年轻父母的亲子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这时,隔代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代偿,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年轻父母,使他们更专注于工作和事业,这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正所谓“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距”,祖辈往往有着数十年的生活经验、长期的工作历程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其社会阅历、人生感悟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他们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很有发言权,有利于发展孩子的社会性,从而加快社会化进程。

再者,在家庭中,不少祖辈脱离工作岗位后很不适应,心无所属,往往忧思成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而隔代教育,不仅让老人享有天伦之乐,而且让老人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年轻其心态,健康其情绪,整个社会和家庭都蒙其利。

凡事皆有两面,隔代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在认识到隔代教育的积极意义时,还要看到它可能潜藏的一些弊端:

在情感和理智的把握上,容易重感情轻理智。祖辈对孙辈怀有强烈的感情,他们满脸慈爱,但缺乏理性思考。孙辈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都被认为是天真可爱的童稚真趣。他们对孙辈宽容有余、约束不足,助长了孙辈的依赖、懒惰、自私任性。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孙辈,往往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情感,只求自己快乐,不考虑回报家庭或他人,只顾自己享受。这些性格缺陷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在活动和安静的把握上,容易重静轻动。祖辈一是担心环境安全,怕孩子有个闪失不好向子女交代;二是受旧时代的“好孩子”模式的思想束缚,认为安静、听话、整洁才是好孩子,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敢为性、自主性、创造性和拼搏精神;三是老年人精力有限,对体育运动兴趣较淡,致使有些孙辈的体能、独立生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竞争心、自信心下降、受挫应变能力不强。

与父母分离,亲情疏远。孩子长年累月地与父母分离,与祖辈形影相随,父母与子女的血肉亲情会淡化、疏远。孩子长大以后回到父母身边,由于缺乏情感交流的基础,父母要管教和约束孩子时,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变得冷漠、不听话,甚至反其道而行。

处理隔代教育时,笔者认为,祖辈、父辈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父辈家长切实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担负起主要的教子任务,做好“主教练”,切忌把子女一丢了事;而祖辈则尽力辅助,当好“助理教练”,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撒手不管,注意适度的分寸感,做到以父辈家长为主,祖辈家长为辅,双方紧密结合,形成强大合力,给孩子以全面、有力、完整的家教。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孩子是社会赋予每一对父母的责任,祖辈可以协助料理孙辈的生活和教育,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教中的主导作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所以,做父母的不可将孩子推给祖辈去教育,千万不能放弃亲自教育孩子的责任。

贾蓉知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贾珍和自己的媳妇秦可卿之间爬灰的事情,书上没有明说,但是从人下焦大在宁国府公开醉骂的情况看,纵便未亲见,他也应该是知道的。但是知道之后他有什么办法吗?

因为在宁国府贾珍是一手遮天的。贾敬潜心在道观里练丹,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贾珍,那贾珍就一味高乐,各种不当之事尽做了,把个宁国府竟翻过来。而且,那贾珍对自己的独苗儿子贾蓉竟看不出一星爱和关心来,比之贾政对贾宝玉的感情是差远了,他既没打算把孩子培养成合格的领导一一宁国府接班人,也没有出自于血缘关系的一种关心和爱,只有批评和打骂,已然成家的儿子因为怕热到阴凉地凉快,就随便叫过来让家仆啐他!平时也少不了打一顿的一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贾蓉到王熙凤那里借玻璃炕屏子,就说婶子若不借又是一顿好打,也许这件事不会打他,但是此类的事可见是经常发生的。贾珍和儿子相处也不过就是高兴了,大家一起胡闹,不高兴了就骂一顿,甚至于还会动手。所以贾珍根本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贾蓉早就失了母亲,没人疼没有人爱的,在这种环境下,他只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同时也非常惧怕贾珍。

彼时,他也不过就是十五六岁的俊秀公子,当时秦可卿娶进门来,应该两个人关系不错的`,毕竟秦可卿亲口说过“两个人是厮抬厮敬,从来没有红过脸。〞但是后来秦可卿生病了,我们看到的贾蓉的表现显然不正常,非常冷淡,王熙凤问到她病情的时候,贾蓉说〝不过就这么着!〞仿佛默不关心。他在陪医生瞧可卿的病的时候,也是问医生,到底相干不相干,以使家父母放心,好像自己的关心是履行一种责任和义务,他问的会不会有什么大碍,到底会不会有生命之虞,不像是出自内心的关心,反倒是在冷漠之余,有一点盼她早死的心态!这就奇了!

至于说秦可卿死了以后,他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伤心来,反倒是贾珍顿足捶胸,感叹长房无人了!还有一次,我们也明显能够知道,他和秦可卿是分居的!宝玉在宁国府玩,困了要睡中觉,各处都不如意,后来秦可卿就带他到自己的房间里,众婆妇还说〝哪有个叔叔往侄儿媳妇房里睡觉的道理!〞由此可见,贾蓉是不跟她同居一室的。

到底是什么时候,贾蓉和秦可卿的关系渐行渐远呢,应该是他知道了“扒灰〞之事吧!他无奈,但只能冷处理,与可卿关系淡了,对自己的父亲,在陪笑敬畏之余,也不免有些仇恨,“聚麀之诮”在荒唐的背后,可能也是一种报复!

脏唐臭汉,这是贾蓉对丫鬟们调笑的话,其实也代表了他的一种世界观和生活状态,何况他和贾珍还都与尤氏的两个妹妹尤二姐、尤三姐搞不清楚。

锦衣玉食、华服裘带掩不住贾蓉的寂寞无奈。想想,他也算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呀!

李白,被后人称为一代诗仙,他仙骨侠胆、不事权贵的传奇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而对李白的情感世界,很多人知之甚少。毫无疑问,李白是正常的男人,自然有妻子和子女,李白更是诗人,理当有诗歌一般激情洋溢的爱情。但是,真实的李白是一个地道的官迷和侠客,青云直上的做官欲望强过卿卿我我的呢喃,饮酒作诗仗剑行走天下的豪放胜过妻儿偎依的温馨。因此,在现实和性情面前,他的爱情就这样充满着残缺。

历史如烟,李白的情爱世界也只有在古人的回忆录中得以还原。李白的朋友,也是李白最大的“粉丝”魏颢(又名魏万),在为李白写的《李翰林集序》中说:“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宗。” 由此可见,李白一生先后跟四位女人结合。对于李白一前一后的两次婚姻,魏颢用了两个“娶”字;而对于李白人生中间的两次爱情,魏颢用了两个“合”字。这表明,李白前后的两次爱情,属于正式的婚姻。而中间的两次爱情,算不得正式的婚姻,用现代的话说,只是一种“男女同居”关系。

在唐代的诗人中,李白的爱情是来得最迟的一个。李白出生于唐朝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后迁居四川江油。很小的时候,李白就显现出不同常人的天赋,在当地被称为神童。他5岁时读道教典籍,洋洋洒洒5000字,口中吐出,滴水不漏。10岁读诸子百家,15岁观奇书,被人们津津乐道。李白的武学也堪称一流,平生最爱习剑术,年纪稍长,便仗剑行走江湖,遍游蜀中名胜。25岁那年,李白离开江油,走入中原。这时,已是大龄青年的李白,才开始他的爱情生活。

李白的第一位夫人许氏是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家很富裕,能为他提供充足的跑官资金,再加上李白当时囊空如洗,就想依仗前宰相的政治背景,当了倒插门女婿。但令李白没有想到的是,许家是过气的官僚家庭,以前的关系网早已破败。他在许家10年,并没有捞到官做。李白自信才高八斗,不走科举道路,想把自己的名声做大,由官府保送(即“举荐”)。所以他出川后一直跑官,按他自己的话说是“遍寻诸侯”。我们可以猜想到的是,历来侯门深似海,或许是礼送得不够重,或许是被中间人克扣去,李白跑了好几年,千金散尽,仍然没有找到做官的推荐人。

虽然对于第一次婚姻,李白有着自己的算盘,但是他和许氏的婚姻还算是幸福的'。27岁的李白第一次燃起洞房红烛,烛光下,新娘面如桃花。生活中夫妻俩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作诗为乐。李白度过了他一生中较为平和、快乐的一段日子。半年之后,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李白不舍其后,陪伴身边。许氏先后为他生下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 在古代,27岁已经是人到中年了。李白中年得子,自是喜不胜收。李白怜爱稚儿,曾寄诗二子:“ 娇女字平阳,有弟与齐肩。双行桃树下,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本该一家人和睦地过下去,然而,温柔乡没能留住李白的脚步,李白依旧四方漫游,登山临水,求仙访道,饮酒赋诗。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后汉时官居太常的周泽,常住斋宫,不近妻妾。李白便以“太常妻”来调侃年轻的妻子。可怜的许氏已经成了一个怨妇,心中的爱意越来越远。浪游他乡的李白和许氏分分离离过了整整十三年,这段世间姻缘最终以许氏的病故而结束。

与第二位夫人刘氏可以说是机缘不好、性情不合。刘氏乃平民之女,在事业上无法帮助李白,李白对她也是不理不睬,短暂婚姻,即成劳燕。第三位夫人姓名不详。该夫人生下儿子颇黎,4年后病故。其间,天宝元年,唐玄宗召李白入京,封为翰林学士。在安徽南陵的李白闻讯,欣喜若狂,烹鸡置酒,高歌取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得意的李白,忽略了如花娇妻的眼中哀怨,忽略了牵衣稚子的绻绻离情。

这里有一个“千金买壁”的浪漫故事不得不说。李白辞官出京后,与杜甫、高适相聚汴梁,三大诗人同登梁园吹台,饮酒赋诗。杜甫抒《遣怀》,高适歌《古大梁行》,李白则挥笔在墙上写下《梁园吟》。诗人走后,一位年轻貌美的白衣女子带着侍女来了,站在诗壁前,反复吟诵,被那气势豪迈的诗情、游龙飞凤的书法深深打动。酒保看到白壁被涂鸦,举布要擦,被白衣女子拦下。她用千两白银,买下诗壁,留住了墙上的《梁园吟》。于是,以诗为媒,李白和白衣女子互倾爱慕,成就了一段千古姻缘。这位白衣女子大有来历,乃大家闺秀、梁园才女宗氏。宗夫人是个可爱的女子,她像李白一样喜爱诗文,平生笃信道教。他们俩在一起,可谓是志同道合,珠落玉盘。李白十余首“赠内”诗,除“太常妻”那首外,都是写给宗夫人的。

李白原意想和宗氏厮守终身,此时却发生了“安史之乱”,正在庐山隐居的李白,不顾宗夫人劝阻,投奔永王,要在拥兵勤王中建立功业。“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傥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诗中表达了宗氏不愿李白参军行武的情景。

谁知永王在争夺皇位中失势,李白卷入这场意想不到的政治斗争,身陷囹圄。此时的宗夫人焦急万分,上下奔走,诉说陈情,李白终得赦免。李白曾在狱中写诗,说宗夫人像蔡文姬向曹操求情那样营救自己。“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

从狱中出来的李白彻底告别了官场,从此也一蹶不振,对个人、国家的前途很灰心,重新过起了飘零江湖的流浪生活,写诗喝酒成为他生活的主角。李白的这段情感逃离是早就注定的,在古代文人心中,男儿当是文能朝中治国,武能马上安天下,个人情事实是再小不过的事情。离开宗氏,李白的心是纠葛的,宗氏对他深沉的爱让他难以忘记,他被宗氏在他危难之际的援助和不离不弃的情感所感动;而不与宗夫人分离则更痛苦,在他的心目中,永远不愿意让宗氏看到他是一个失败者的形象,而天生的性情,又注定李白要远远离开。逃避是他唯一的出路,来自于他内心的呼唤,也是大多古代文人墨客在失败面前的选择。

但李白的情爱生活并没有完全消失,在唐玄宗荒淫到公然将儿媳纳为自己贵妃的“脏唐臭汉”年代,李白也难免唐时文人的风流病。他也饮酒狎妓,倚红偎翠,但从不留情。诗人的时光就在交织着失意、痛苦和来也容易去也容易的快感中逝去。被后人骂得最多的《东山吟》,说他和三百年前的东晋谢安比妓。“携妓东山上,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李白就是李白。娇妻的温柔缠绵、稚儿的绕膝之乐留不住他,他也从未想过做“比翼鸟”、“连理枝”,一生钟情于出仕、结友、饮酒,钟情于高山长水。也正因为如此,大唐诗坛少了一个情歌王子,出了一个豪放大气的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