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见字如面第一期经典语录 正文

见字如面第一期经典语录

时间:2024-10-11 02:27:12

董卿朗读者开场白遇见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玄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幸会,今晚你还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董卿朗读者:这世界,需要机灵敏捷,也需要缓缓如斯。

我不关注电视节目已经很久了,从我接触网络,到拥有自己的电脑,这期间和这之后的时间里,我看的更多的是网络节目,即使在某天我打开了电视,关注更多的则是新闻和真人秀节目。他们虽然在形式上差了很多,但我总认为在它们之间有共同点:他们没有停止,永远都不知疲倦的播放下去。一条新闻可以来回反复播上好几遍,被不同的播音员在不同的节目里念出。而真人秀更不用说,商家为了赚取最大利益,总是会安排各种机灵敏捷的桥段,和无数次的重播。在那一段时间,真人秀最火的时候,几乎每个电视台都在不停循环着自己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搞怪搞笑的节目效果,就像一碗肥肉,初尝解馋,但是尝多了就会腻。每个人都想开口说话,没有人注意别人说了什么。这个节奏飞快,你来我往的时代,却从不缺乏孤独感。

就是在这时候,我遇见了《朗读者》。

是的,如果你看过《小王子》,你会觉得上面这句话真的好熟悉。而在我看来,《朗读者》的出现对电视荧屏来说,不亚于《小王子》出现在文坛的不拘一格的效果。

这是一档朗读节目,央视自己对这个节目的定位是:“《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 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它的出现,并不是去迎合眼下炙手可热的真人秀和全民狂欢风潮,而是希冀在这种风潮中,在电视荧屏上还能出现另一种声音:文化的声音。

当然,也许有人会嘲笑我高估一档节目的价值,用有些人的评价说,这就是当年的《艺术人生》加上简装版的《见字如面》,并且夹杂了浓浓的鸡汤。

我并不抵制别人的负面评价,每个人都有说话和表达意见的自由。但是我想问,当年你看《艺术人生》的平和心态,今天还有吗?那个时候的电视节目,大概还不似现在这样火热吧。当时你还可以安静平和的去读完一本书,现在估计连看个朋友圈热文也是一直用手指翻翻翻吧。节目也许没变,可是现代人的心已经变了。

现在我想回到题目上来,世界需要机灵敏捷,也需要缓缓如斯。是的,这个时代需要快和高效率,每个人都希望能用一分钟赶两分钟的成绩。但是,慢一点就不重要了吗。

我记得《小王子》那本书里面提到过,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药,人吃了时候就可以一个星期不用喝水。那么,人就可以挤出来很长时间去工作。而小王子却说,如果给他这些空闲的时间,他会去桥边散步放松。

小王子的计划在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不代表这种生活方式不能实现。人心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往往一开始,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人只是跟随着别人往前走,他们已经不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这些人是可悲的,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说,在当下的中国荧屏上,《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节目的出现,反映的是繁忙的都市人和媒体人在经历头昏脑胀,浑浑噩噩之后意识到了中国不仅需要机灵敏捷逗人发笑的娱乐,也需要一种安静思考,懂得倾听的文化氛围。于是,他们在努力的做这些节目,也尝试用这些商业味没那么重的节目来唤起人们对于文化,对于自身的思考。

方才我提到的是节目出现对于中国荧屏的意义,下面我想说回节目本身,说一下我对这两期节目的看法。

第一期的主题叫做“遇见”,在提到这个词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纳兰的一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遇见”这个词本身就自带美颜光环。人世间一切关系的建立都要依赖遇见。而在节目中,有遇见恩人,有遇见病患,有遇见自己的女儿,也有遇见中外作品。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故事,或感动或悲伤,但都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期的主题是“陪伴”,董卿在介绍这个主题时提到“这是很早之前就确定下来的主题”。而她又对陪伴说了很多感悟。她说陪伴意味着我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就是时间。还提到陪伴是一种习惯。在节目中,有父子,母子,陌生人,动物,夫妻,这么多形式的陪伴,一一撩过心间。我不禁想到了很喜欢的一首歌《爱不简单》里讲到的“爱不简单,最难得是陪伴”。这个词在孤独感泛滥的社会,显得格外宝贵,总有人说自己渴求陪伴,也总有人表达对现世陪伴的感激。希望你们都是幸福的,不管有没有来自别人的陪伴。

我大概是一个不太会说话的人,所以当我很在意的人离开我时,我并没有说出太多感人至深的情话和挽留语。但我喜欢写,也喜欢读。只可惜,这些文字符号,终究是不会自己发出声响的。

当我看到节目中有人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来,我竟有些懊悔。那些闪闪发光的堆砌在心里的句子,已经错过了盛开绽放的季节。

但我也不准备再去对着以往的日子垂影自怜,就向前走吧,带着对生活的虔诚和尊重,去看每一个也许不是太壮丽却又给人希望的日出。

这世界,需要机灵敏捷,也需要缓缓如斯。慢慢走,欣赏啊。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1.

2.

3.董卿朗读者精选开场白台词

4.

5.

6.

7.

8.朗读者开场白第五期

9.

10.

央视综艺《朗读者》第一期开场白台词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玄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幸会,今晚你还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朗读者》董卿

拓展阅读

节目介绍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 传媒有限公司与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节目评论

《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一系列节目正是填补上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你可能无法想象自己的父母会自行上网搜索《奇葩大会》,并且对其中选手的造型和言语毫无芥蒂。个性张扬的追求对于年轻人们而言是一种宣泄,然而对大多数的父母辈们而言,这其中的价值观是有冲击性的。但《朗读者》不同,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这使人看到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希望。一个节目若内核浮泛,即使当下再红火也很快会被厌倦与遗弃。与别的流行综艺形式不同,文化综艺节目天然是有使命感的,它自出生就被寄予传承和改变的希望,也是区分此类节目优劣的重要指标。至少目前看来,《朗读者》做得还不错。

相关资讯:《朗读者》一炮打响,点燃了谁的热情?

三种叙述方式,带您进入“朗读框架”

传播学中,叙事框架主要包括:新闻叙述者和叙事视角两个层面。冷静观察《朗读者》的叙事框架,不同于以往,在舞台表现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初看节目名称,以为是档单纯的朗读节目,实际上不仅有嘉宾朗读,还有现场访谈、专家解读、情景再现等综合叙事,内容非常饱满。比如:著名话剧演员濮存昕出镜的那一场,就成功运用了缺席叙述、隐蔽叙述、公开叙述三种叙事方式。

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以背景视频的推送向观众描述了“宗月大师”个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他对作者鲁迅的帮助与影响,客观呈现,不偏不倚,如同缺席叙述者。

访谈中濮存昕讲述自己与荣国威大夫的感人故事,又从另一个层面充当了隐蔽叙述者的角色,把感恩感动隐于朗读的“幕后”。直到最后登台朗读鲁迅先生经典散文《宗月大师》,才以公开叙述者身份,直接参与节目叙事。

加上主持人董卿的承转启合,这种不同叙事角色、不同叙事角度的综合运用,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感染力,也把文字背后的“深情大义”表现得清清楚楚,更让观众明白了力所能及去帮助一个人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找到您的

《朗读者》节目满足了一定大众的审美需求。审美需求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总是与一定时期人们的思维、兴趣、习惯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突出的时代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重真情、尚大义,成为时代主流,大众迫切需要这方面的构建与塑造。由于过去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商业运作的影响,一些娱乐化、低俗化节目也让观众不时发出批评和质疑的声音。强化“坦诚仗义”“信守友情”“为人付出”等观念,反对“极端自我”“损人利己”“拜金主义”等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

而《朗读者》节目,就是央视在这方面进行的一次新探索,争取的不仅是观众和收视率,更是重新发现和创造社会需求与媒介功能新的增长点和平衡点。2017年春节前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栏目先后获得观众好评,反映出观众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期许,节目主持人董卿也因此成为“网红”,深受大众喜爱。

央视趁热打铁推出《朗读者》节目,主打传统文化与情感牌,由当家花旦提纲主持,并选择“有知名度”“有影响力”“有人格魅力”的嘉宾参与节目创作,朗读散文、诗词、书信等经典名篇,讲述人生故事,进一步强化了电视节目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一举动契合了社会风潮的变迁,也满足了大众的审美期待。

立体包装 “粘”住您的眼

丰富的舞台场景,真实的背景动画,优秀的主持风格,抒情的钢琴伴奏,优美的台湾民谣,均成为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朗读节目注重与观众互动,舞台背景与灯光运用也提升了观感。比如:无国界医生蒋励和她的团队朗读时,舞台背景及时推出阿富汗国内的战争场景,以及人们悲伤无助的画面,丰富了朗读节目的呈现元素,不禁让人同情那些身处战乱中的人们,祈盼战火早日熄灭,倍加珍惜现在拥有的和平。

著名作词人姚谦对著名音乐人鲍勃?迪伦的作品风格的解读,以及取得成就的介绍,从专业视角为观众拓展了认知维度,丰富了节目内涵,增加了角色层次。

舞台小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牡丹厅》,直观再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的情形,让人真切感受到译者作为文化传播幕后英雄的价值所在。现场背景同步推送相关文字与画面,强化了视觉效果,引人入胜。

最为打眼的是主持人董卿,刚刚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精彩亮相,赢得口碑,又到《朗读者》“粘”住观众,星范十足、端庄大气的主持风格、语言特色、体态神情等表现更提升了节目的品质。大量运用叙述性语言,亲切的谈话式,调节现场气氛,特别是评论式评点,将理性化融于轻松的表达方式中,形成独特的精神主线和价值选择,牵动观众的神经,强化了节目的思想性和敏锐度。

一档《朗读者》节目,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也点燃了传播文化的热情。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

2.

3.

4.

5.

6.

7.

8.

9.

10.

央视《朗读者》第一期开场白台词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玄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幸会,今晚你还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朗读者》董卿

拓展阅读

节目介绍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 传媒有限公司与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节目评论

《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一系列节目正是填补上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你可能无法想象自己的父母会自行上网搜索《奇葩大会》,并且对其中选手的造型和言语毫无芥蒂。个性张扬的追求对于年轻人们而言是一种宣泄,然而对大多数的父母辈们而言,这其中的价值观是有冲击性的。但《朗读者》不同,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这使人看到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希望。一个节目若内核浮泛,即使当下再红火也很快会被厌倦与遗弃。与别的流行综艺形式不同,文化综艺节目天然是有使命感的,它自出生就被寄予传承和改变的希望,也是区分此类节目优劣的重要指标。至少目前看来,《朗读者》做得还不错。

相关资讯:《朗读者》蒋雯丽与艾滋病患者“亲密”故事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今晚将于央视一套黄金档继续与观众见面。这一期将以“陪伴”为主题,嘉宾邀来知名演员蒋雯丽、配音演员乔榛、“童话大王”郑渊洁等,他们将与董卿分享“陪伴”的故事,并朗读打动自己的文字。到底他们将会給观众带来怎样的精彩与感动?敬请锁定每周六、日央视一套和央视三套黄金档联合播出的《朗读者》。

蒋雯丽分享与艾滋病患者“亲密”故事

从2002年开始,蒋雯丽已经做了十五年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了,她说当初只是有这样一个愿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结果一做就是这么多年。蒋雯丽与先生顾长卫合作的电影《最爱》就是以艾滋病感染者为背景,而片中就是找了这群感染者来拍摄。在《朗读者》访谈中,蒋雯丽谈起了电影拍摄时的幕后故事:她要求剧组工作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们同吃同住。值得一提的是,今晚在《朗读者》的现场将会出现神秘嘉宾,让蒋雯丽感动不已。

“同桌妈妈”16年陪读 儿子以朗读感恩母亲

除了蒋雯丽分享与艾滋病患者“亲密”故事外,另一位感动无数国人的“同桌妈妈”陶艳波也将和儿子杨乃斌一起走上《朗读者》的舞台。因为16年坚持陪伴患有听力障碍的儿子杨乃斌读书,“同桌妈妈”陶艳波曾获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从无法说出一个词汇,到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杨乃斌16年的学习生涯,全部都有母亲陪伴,这中间历尽艰辛,旁人无法想象。不过,陶艳波从未有过怨言,她说,“教育乃斌是我一辈子的职责。这是一个母亲会做的,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只是坚持走的路比别人长一点。”

为了报答母亲的付出,在《朗读者》的舞台上,杨乃斌将朗读冰心的散文《不为什么》,“献给我的母亲,如果不是她16年的陪伴,可能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当所有人都想要放弃的时候,只有她还一直坚持,一直鼓励我。”他还分享说,之所以来到这个舞台,是因为这么多年,他都想跟妈妈说一声谢谢,但是一直没有好的表达方式。杨乃斌还推荐听障孩子以朗读作为康复训练,“对于一些听障孩子来说,这样的朗读相当于一次康复训练,是有实质帮助的,我小时候也每天都朗读训练。朗读对于听障孩子来说是有特殊的意义的。”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