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1
昨晚,居然看到凌晨,好久没这样看书了,《布鲁克林有棵树》,真的是本好书。今天,趁着“菲特”肆虐,放假一天,于是,一边享受着凉爽,一边走进布鲁克林,一种久违的宁静与感动!
《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是一本讲述成长的书,讲述一个个卑微的生命如何走向高贵。在贫穷、饥饿、寒冷、轻鄙中……不低头,不屈服,保持尊严,种下天堂树。
贫穷,没有人希望自己贫穷,但贫穷不是一无事处。在苦水中泡大的弗兰西和尼雷,非常坚强、坚韧,特别是弗兰西,她的坚强超她的外婆,她的母亲,她的姨妈,她的坚强,让她超越困难,实现家族梦。以致后来,弗兰西和尼雷谈到他们的妹妹不用再吃苦时,竟然说:“可怜的劳瑞。”因为她
贫穷,还赋予人类另一种财富——善良和爱。贫弱的弗兰西饱尝了大人们为生计奔波的艰辛:捡垃圾、卖垃圾、购物、储钱……但弗兰西的处境改善后,到糖果店,默默地做好事,给某个贫穷的孩子一次幸运的摸大奖的机会。小说写到,人们对待自己贫困的背景通常有两个办法:“一个通过自身艰苦奋斗走出了社会底层的人,通常有两个选择。脱离当初环境后,他可以忘本。他也可以在超出这个环境之后,永不忘记自己的出身,对残酷拼搏中不幸拉下来的人充满同情,充满理解。”无疑,弗兰西就是后一种。
贫穷中“罗姆利家族”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外祖母没有读过书,母亲小学毕业,弗兰西16岁上大学去。艾薇姨妈要让她的三个孩子,拥有三个文凭;茜茜姨妈在孩子出生时已经给孩子买教育基金。即使贫穷到上顿接不上下顿,弗兰西、尼雷却拥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弗兰西出生时,她的母亲凯蒂告诉她的外祖母,她不希望她的孩子以后像她一样辛苦。她的外祖母建议她的母亲凯蒂给自己的孩子读《圣经》,读莎士比亚,每晚都读,直到他们自己能看懂为止————多么了不起,多么伟大,在充斥嘲笑、肮脏、破烂的布鲁克林!水泥地里,香椿树(天堂树)也能萌芽。于是星期天下午,弗兰西坐到家门口的太平梯上,藏在浓浓树荫里,她在这里看着书,做着白日梦。这样的时刻,让她超脱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顿,她得了A,她的
天堂树,不择环境,它何时何地都能萌芽,成长。在你我的心中种一棵天堂树吧。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支撑。有一天,你会蓦然发现,你的身边有许多天堂树,你也是其中一棵——郁郁葱葱。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2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一部令人感动的书,读完我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绿山墙的安妮》,都是非常好的成长小说。但是布鲁克林的弗兰西,她成长的环境更现实,更艰难,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这部小说就像是一首充满旋律的歌,积极向上,主要叙述了一个名叫弗兰西的女孩的成长故事。
20世纪初的布鲁克林,是一片宁静的乐土,而弗兰西,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一个生活在布鲁克林穷人区的贫困女孩,一个经常挨饿、整天吃发霉面包的女孩,却被迫去面对艰辛的生活,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无奈百味:母亲偏爱她的弟弟,父亲深爱它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在学校又饱受轻鄙。但同时,她又是一个拥抱梦想,不断充实自我的女孩,她无限热爱生活和热爱读书。
“是的,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华椅子,不要花边窗帘,也不要室内橡胶树。我只要这样的书桌,放在客厅里,还有白墙壁。每个星期六晚上有一本干净的绿色记事本,一排闪亮的铅笔,削好放在那里随时派上用场。还要金褐色的碗,里头总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叶子,或是一些浆果,还有书……书……书……”弗兰西能体会到现实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粮对于物质匮乏的补充和润泽。读书,对于她来说是多么快乐的事情,书里充满着有趣与新奇有丰富多彩的故事,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有形象丰满的人物……一切都是那么美妙。相信阅读到累了女孩一定会掩卷思索,做一个好梦吧。
“她发誓长大后努力工作,好好存钱,将自己喜欢的书全都买下。”这是一个女孩对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的美好向往,用一种积极的心态,而不是消极和抱怨。她始终拥抱梦想,最终她脱胎换骨,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
“像其他许多小说一样,这种感动并不一味地显示在完美无缺的、心怀悲悯的人那里,也会出现在那些似乎有缺陷的、冷漠的、没有责任感的人那里,而这种峰回路转时的感动,却格外地使人心灵的暖流环绕不息。”这是曹文轩叔叔对这部小说写的序言。很对,在这个坐落于布鲁克林的平常家庭里,父亲显然不及母亲伟大,父亲甚至还是一个醉鬼。但,经过了一个个故事之后,一直在改变的父亲到作品的后面,又是光彩照人的,他爱着他的女儿。弗兰西在父亲去世六个月之后的毕业典礼上,意外收到了父亲生前托茜茜姨妈送来的鲜花和卡片。那卡片上写着:献给弗兰西,恭贺毕业,爱你的爸爸。读到此处,无论是弗兰西还是我们,心都会微微颤动。
“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棵树是那棵被人砍掉,被人焚烧却依然活下来的那棵天堂树吗?也许吧,但我觉得这并不局限于此,这棵“树”还代表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一这种精神不需要有多么优越的条件,只要你的心中有这样的一方土地,树就会茁壮成长,抵达天堂——这就是天堂树。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正如作者贝蒂·史密斯所说的那样,活着,奋斗着,相信希望,相信未来,积极向上,不断完善和改变自己,一定可以重获新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3
这次已经是我第五次读这本《布鲁克林有棵树》了,前四次读这本书,每次都有不懂的感受,但是这次读完了它的体会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浓烈。
这一次读完了这本关于生存的书,我再次体会到了阅读可以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知识可以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家庭的力量可以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十世纪初的布鲁克林,是一片宁静的乐土,而在这里,弗兰西,一颗本应无忧无虑的幼小心灵却要被迫去面对艰辛的生活,体会成长过程中的无奈百味:母亲偏爱她的弟弟,父亲深爱他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在学校饱受轻蔑和鄙夷的目光……这么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却要面对如此坎坷的人生,是多么不可思议,她也曾苦闷、忧愁、伤心,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尊严,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努力的学习,终于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门。
记得曹文轩先生曾为《布鲁克林有棵树》题序:文学就是为了做感动文章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本来有着许多纬度的文学,到了现在,就只剩下一个纬度:思想——除了思想还是思想。
我认为,作者写了这部小说,就是为了证明在这个世界上,不知有思想是最重要的,还有许多和思想同等重要的东西,比如爱,比如感情。在这部小说中,有许多让人为之心动的叙述和描写: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还有那位个性独特的茜茜姨妈与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父母的感情,都无时不无声但却很有力地撞击着人心的柔软之处。
在这部小说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主人公弗兰西一家在最贫困的时候任不忘维护自己的尊严。小说中的凯蒂在丈夫过世,家中几乎吃了上顿没下顿之时,酒吧老板故意“还钱”给她,她坚决不收,不受嗟来之食,人穷志不短。没有人希望自己贫穷,但贫穷未必一无是处。它可以磨砺性格,苦水中泡大的弗兰西和雷尼一谈到不用吃苦的小妹妹来,反而表示出同情,说可怜的劳瑞没有了那苦,也就体会不到那苦中的甜。人可以受困、受穷,但不可以失去骨气和尊严。小说中写到一个布鲁克林的护士,本来自己出身也很贫困,却附和着势利眼的医生,骂穷人的小孩,实在是令人汗颜。
用贝蒂?史密斯的一句话来总结这部小说:“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现实。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1、孩子得有想象力。想象力是无价的。孩子得有一个隐秘的世界,里头住着从来不存在的东西。
2、没有乌黑、泥泞的`河流,哪能衬托出太阳的灿烂光辉呢?
3、人们总以为幸福遥不可及,觉得幸福复杂、难得。不过,一些小事情就能让人感到幸福。
4、世上哪有那么多坏人。有很多人只是运气不好罢了。
5、原谅是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而且一分钱都不要花。
6、让我睡觉的时候,也一直做着梦,不让我虚度人生的每一分钟。
7、像第一次或最后一次看到一样去观察一切。这样,你在世上的日子就会绚丽多姿。
8、什么东西都在努力活下来 如果世界上只有那么一棵树,你就会觉得它漂亮。
9、人老了并不是多大的悲剧。除非世界上就他这么一个老人,那样的话,人老就是悲剧。
10、即使在清贫的岁月,也不能失去对幸福美好的向往,那些摆脱平庸的梦总能编制我们简单的生活,为我们简单的时光点缀希望。
11、不能说我们总要多热爱生活,但总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和珍惜的心。
12、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
13、我想,被人需要和被人爱一样好,也许更好呢。
●即使在清贫的岁月,也不能失去对幸福美好的向往,那些摆脱平庸的梦总能编制我们简单的生活,为我们简单的时光点缀希望。不能说我们总要多热爱生活,但总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和珍惜的心。 ----《布鲁克林有棵树》
●她知道了这个故事,而当一个人有幸生活在故事之中,生活在一个想像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的悲苦也就消失了.只要这故事不断延续下去,现实也就不再存在 ----保罗·奥斯特《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那天堂树的叶子,过去像一把把小伞,在太平梯四面卷曲着,环绕着,衬托着。 ----贝蒂·史密斯《布鲁克林有棵树》
●我们周围的世界改变得多么迅速,一个问题多么快地替代了另一个问题,几乎没有享受胜利喜悦的时刻 ----保罗·奥斯特《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我自己付出了一切。那些录影棚都是我自己去的,没有人帮我牵线。我扫遍了布鲁克林的厕所自己存的钱。我老妈还欠了一屁股债。到了好莱坞。当我走进那大门的时候,我***全是一个人扛着。
玛丽莲,丽塔,格蕾丝,看到我来全都吓得尿裤子。这些都写在我那本自传里,别告诉我你还没看? ----《年轻气盛》
●来吧,如白鲭鱼天空中的一道光
来吧,如白日彗星
带着一长串并不云遮雾绕的词句,
从布鲁克林,掠过布鲁克林大桥,在这晴朗的早晨,请飞过来。 ----毕肖普《致玛丽安·摩尔小姐的
●第一份工作中第七大道的一家帽子厂。厂主迈耶先生对我说那是一份很简单的工作,只需要拿起那些颜色灰暗的女士帽子,把羽毛浸到不同的染缸里,将羽毛晾干,以帽子为标准配色,将羽毛粘在帽子上。简单,是吧?是的,你就是这么想的,迈耶先生说,但波多黎各人认为生活就是复活节旅行,但它不是。搭配羽毛和帽子,你得有品味。品味,我的朋友。布鲁克林区的犹太小妇人们可不想在逾越节的时候戴上一顶复活节旅行戴的帽子。明白我的意思吗? ----弗兰克·迈考特《纽约,我来了!》
●人永远不应该当众承认自己放屁.这是不成文的法律,是美国礼仪中最为严格的一条.屁并非来自谁和来自何处,它们是匿名的散发,属于整个团体,即使屋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指向肇事者,其惟一明智的做法就是否认,不明事理的达德利这样做是太老实了,何况,他始终没有得到大家的原谅. ----保罗·奥斯特《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我不知道他是否相信我们所说的话,但对他而言,只要能想象一下新的生活,似乎就能使他变成另外一个人 ----保罗·奥斯特《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孩子会长大,自己明白事理,那时候发现我撒谎了,会很失望的。 这就是开悟啊。自个儿开悟不是好事吗?首先全心相信,后来又不相信,这也是好事。这样七情六欲变得更饱满,更绵长,跟着一起长呢。等她长成了女人,要是有人对他不好让她失望,她都经历过失望了,这样也就不会经不起事了。教孩子的时候,别忘了苦难也是好事。苦难磨练人哪,让人性格饱满起来 ----贝蒂·史密斯《布鲁克林有棵树》
●那些扑朔迷离的假姓名就像累人的假面游戏一样,叫人搞不清楚究竟谁是谁,结果反倒废了他的真姓名——假如我们敢于设想世上真有这类事。千真万确的是,布鲁克林威廉斯堡的户籍登记所里的档案表明他的姓名是爱德华·奥斯特曼,后来改成美国化的伊斯曼。奇怪的是那个作恶多端的坏蛋竟是犹太人。他父亲是一家饭馆的老板,饭馆按照犹太教调制食品,留着犹太教博士胡子的先生们可以在那家饭馆放心吃按规矩屠宰、放净血水、漂洗三遍的羊肉。 ----豪·路·博尔赫斯《恶棍列传》
●我不愿我的`精神变得空空洞洞,也不愿沉溺于沮丧的内心自省。那贯穿的语调应是轻松可笑的,我的唯一目的就是每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来使自己保持快乐。 ----保罗·奥斯特《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你的风情,的确大部分很巴黎,也有些布鲁克林,混杂有一点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隐约的捷克,后者代表你个性中的波西米亚。但你的天真,你在风情之下的纯净部分,应该会很像新西兰的山野。而你的孤独,自由,不妥协与壮丽,向南极 ----七堇年《灯下尘》
●总有那么些天,阴雨蒙蒙的,布鲁克林的街巷格外上镜,每扇窗都像是一个莱卡镜头,窗外的景致静谧而富颗粒感。我们把彩色铅笔和画纸划拉到一起,像野孩子一样闷头一画到天黑,直到再也画不动了,到头便睡。我们相拥而卧,窒息地拥吻着入梦,有点笨拙但很开心。
我遇到的这个男孩羞怯而不善言辞。他喜欢被引领,喜欢被牵着手全心全意地进入另一个世界。即使在他表现得阴柔、驯服的时候,也富于阳性美和保护欲。他在衣着和举止上都一丝不苟,却能在作品里表现出骇人的混乱。他在自己孤单而危险的世界里,期待着自由、狂喜与解脱。 ----帕蒂·史密斯《只是孩子》
●如果你不能用你的先见之明防止你的朋友毁于一旦,你这先见之明又有何用? ----保罗·奥斯特《布鲁克林的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