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银河帝国阿西莫夫经典语录 正文

银河帝国阿西莫夫经典语录

时间:2024-11-18 07:43:11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篇一】

银河纪元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年仅32岁的数学家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心理史学”,这门学科并不像它的名字,它既不是心理学,也不是史学,它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

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虽心理史学能够拯救,但一切都太晚了。谢顿为了把帝国毁灭后三万年的黑暗时代压缩成一个仟年,他在端点星——一个位于银河旋臂的最前端的荒凉的行星上安排了十万人编著《银河百科全书》,这就是第一基地,他们在以后的一个仟年中拥有最尖端的科技,甚至超过帝国。

得益于谢顿,以后的300多年第一基地顺利地度过,但“骡”的出现差点让整个谢顿计划崩溃。第二基地——一个以精神力量突出的团体,是谢顿计划的核心——对第一基地的帮助暴露他们自己的存在。此后的200都多年里,第一基地都潜心铲除第二基地,以他们最顶尖的科技与智慧,在他们自以为成功时第二基地早已遍布他们的生活。

基地纪元498年,银河未来的命运决定于某人一念之间,这个就是葛兰·崔维兹。他必须在第一基地,第二基地与盖娅之间做出银河未来由谁主导的决定:由第一基地创建的新帝国将会逞领银河进入科技昌明的世纪,却会像第一帝国那样摧毁在战争之中;由第二基地指导的新帝国将能确保人类的永久和平,却因此成为了一个父权制帝国;而以盖娅为蓝图的盖娅星系则会是个心灵共同体,所有人类将与万物融合成一个良善的整体。崔维兹直觉地做出了选择,但却无法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他怀疑宇宙中还藏有更强大的操纵力量。崔维兹相信地球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因为地球是人类的起源母星。奇怪的是,银河中有关地球的资料全都神秘消失。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篇二】

作为科幻小说家排行第一的阿西莫夫,他在作品中制定的《机器人三大定律》(现已修订为四大定律)至今仍为科学界所用。他笔下的作品归为三个系列,其中以银河帝国系列最为科幻迷熟知。此次再版,必须收藏!

话说,刚一入手此书我就迫不及待开读,在阅读中

掩卷回味,偷笑中惊觉此书乃是披着科幻外衣的一部政治小说呀,书中提到的那些政治手腕和外交手段时至今日依旧可圈可点!忽然间,我很期待银河帝国系列能够拍成电影,那绝对是不亚于星战系列和星际系列的荡气回肠的大作。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篇三】

本来我是要读《安德的游戏》的,但是被学生借走至今未还,只好抄起一本《基地》来泄愤。

一直没搞清楚阿西莫夫这几部作品的关系,之前只知道有基地三部曲、机器人三部曲和银河帝国三部曲,手里拿着的这个是基地七部曲的第一部,书名却叫《银河帝国:基地》,顿时感觉有点错乱。查过才知,原来阿西莫夫在20岁出头就完成了基地三部曲《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的创造,几十年之后又写了两个前传,两个续篇,合称基地七部曲。

阿西莫夫是个大奇葩。创作力之旺盛令人叹为观止。他的作品涵盖了迈尔威•杜威(不是约翰•杜威)的十进制图书分类法的所有十个类型:000总论;100哲学;200宗教 ;300社会科学;400语言学;500自然科学;600技术科学;700美术;800文学;900历史、地理。其中成就最大的是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由于他在“扩展人类想象力”方面的巨大贡献,美国政府授予了专属于他的奖项:国家的资源与自然的奇迹。

总之,他是个天才。而他对待自己天赋的方式是每天从早晨六点钟开始,在打字机旁呆10个小时以上。他说:“我不为别的,只为写作而活着。”他认为作家最好能在工作中死去,让鼻子夹在打字机的键盘中。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有天赋从来不是偷懒的借口,而是更加勤奋的理由。

最早知道阿西莫夫,可能是小学还是初中的那篇课文,是阿西莫夫的两篇科普文章,印象不深。再来就是看到关于“机器人三定律”的介绍了。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违反第一定律;第三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违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阿西莫夫围绕这三个定律创作出了无数的精彩故事。而一个个迥异的机器人故事又不断丰富着机器人定律本身。后来,阿西莫夫又增加了高于三定律的第零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三定律也随之改变。由阿西莫夫开的这个头,至今也没有终止,后人从各个角度更加丰富了三定律,比如有人说,应该还有高于第零定律的定律:机器人不作为,除非遵守机器人定律。还有人说,三定律倒过来看,就是机器人制作的指导方针。不一而足。就在上个月,巴中同事的茶坝聚会,林允主持了一个围绕阿西莫夫《机器人之梦》的读书会,大家为此进行了几个小时很有意思的交流。

据说机器人系列与基地系列最后也由某种联系而融贯为一个整体,但是我这才拜读完基地系列的第一册,这些就留待之后去慢慢发现吧。

200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多次表示,他之所以会有今日的成就,《基地》系列功不可没。他在7岁时读了基地三部曲,便立志成为哈里•谢顿一样的心理史学家。最终他选择经济学的原因,也是由于经济学是所有学科中与心理史学最为接近的一科。

这个故事其实一点都不

有小道消息说,本拉登也从这本书里得到过灵感,才有了基地组织。

回到《基地》本身。故事从年轻人盖尔•多尼克拜访数学家哈里•谢顿的旅程开始。谢顿以自己的数学天赋,从一组模糊的公设中开拓出了心理史学这门精密的统计科学,它专门处理人类群体对特定的社会和经济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谢顿利用心理史学预言了万年古国银河帝国将在三百年后灭亡,之后将有持续三万年的“黑暗时代”,而他则能通过一些举措,将黑暗时代缩短为一千年,为此他需要招揽人才,于是年轻的盖尔投奔而来。然而谢顿却由于其耸人听闻的言论而被审判。几番纠缠下来,川陀(可以理解为银河帝国首府)与谢顿达成某种妥协,给了他一颗银河边缘无人问津的小星球端点星去完成他拯救人类的计划:编纂《银河百科全书》。端点星便是基地。

随着基地人口规模的扩大,各种政治、军事问题开始出现,每隔一段时间便会遭遇不同的社会危机。后来的人们称之为“谢顿危机”。谢顿早就用心理史学预测了这些危机及其解决办法。随着一次次危机的发展,整个谢顿计划一点点浮出水面,原来编纂百科全书只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则是……

这几次危机还是很值得一提的。

哈定是谢顿之后另一个先知式的人物。他说:“武力是无能者最后的信条。”(P81)我小时候也由“君子动口不动手”说过这样一句话:“人遇事肯定要先动脑的,动完脑再去考虑动不动口,动不动手,而有些人明明没脑子又偏偏想动点什么,脖子以上都不利索,于是只好先动手了。”哈定以此信条,通过同时给四个邻国输出核武器而制造势力平衡,兼爱,非攻,渡过了第一次的危机。随后又用宗教的力量控制了这些邻国,完成了某种形式的扩张。

其间,哈定曾评价安纳克里昂摄政王温尼斯的“无限度的自信”:“也许是一种过度补偿的自卑情结吧,王储的弟弟往往有这种倾向。”“他就像只疯狗”(P88)不知为何,我从这话中依稀看到了方舟子的影子。

哈定说:“不要让道德观阻止你做正确的事。”(P130)这是在宗教扩张过后,基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始进行行商扩张。哈定的这句话便成了行商圈的

哈定还说:“核铳是很好的武器,可惜无法分辨敌我。”(P211)行商马洛凭借对哈定这句话的出色领悟不仅行商业绩出色,也保全了自己,最终通过一次精彩的法庭激辩成为基地的新领袖。

马洛的辩论重点在于,强调了单纯的商业行为也有巨大的力量。利用资源不对称下的棘轮效应,以无招胜有招,解决了科瑞尔星球对基地的威胁。而他描述的科瑞尔可能出现的由于高福利不可逆而引发的社会危机,与前些年的欧债危机惟妙惟肖。阿西莫夫参考了《罗马帝国衰亡史》以及之后的人类历史来构建他的基地世界,而基于这些,他也无意中做出了这样精确的预言。他用行动解释了预言的涵义,就是以常识为基础的想象。他在幻想心理史学的同时,也用这样的文本构建出了真正的心理史学。

心理史学并不悖于我们已知的统计科学常识。书中多次提到,心理史学一方面要遵从大数定律,保证样本的规模,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盲试验,来保证样本的随机性,避免在统计过程中产生新的变量。因此,谢顿不能完整透露他的计划,却又要通过穹窿对整个进程稍加干涉,人们则只能猜测。由此,谢顿被描述成了一个接近上帝的人,他所做出的预言是后人一定要维护和坚守的,基地的每个子民都只能按部就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不敢越雷池半步。而阿西莫夫却是那个文本之外真正在扮演上帝的人。

虽然这已经是一个相对完整而宏壮的故事,但其中罅隙则反映了人们对科幻小说抱有的宽容。克鲁格曼就指出了川陀的人口比例其实还不到迈阿密的一半,却被描述为人满为患。

由于要描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太大,《基地》系列对人物的描写并不饱满,虽然谢顿在穹窿中出现,哈定语录代代流传,但之后的只言片语对角色的塑造已经无法产生大的影响。或许这就是老年阿西莫夫要写《基地前奏》来讲述谢顿故事的原因吧。相比之下,刘慈欣在《三体》中借助“冬眠”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

另外,这书有不少隐含前提,比如,否定了出现另一个谢顿的可能性。或许之后的几部会有相关的故事吧。毕竟聪明如阿西莫夫一定也是考察了故事可能发展的各个方向而选择了最合他心意的一个。其他的方向就留给同人小说爱好者去肆意开发倒也不错。

科幻小说家其实最能警惕自己的局限,但这样的警惕在常人眼中往往只能用自大来形容。比如阿西莫夫就在《基地》中借谢顿之口谦虚的说:“心理史学最远也只能预测到一千五百年而已。”那一千五百年之后呢?少了这条谢顿设下的这条心理史学缰绳,阿西莫夫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让他的想象力像野马一样,再飞奔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