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家庭契约精神的经典语录 正文

家庭契约精神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4-09-29 23:22:30

德国人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养儿童的义务明文写入宪法的国家。

比起传授知识,德国人更注重传授技能,注重培养孩子一生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德国人看来,品德、人格、好的习惯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训导的。是从小让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懂得的因,才能收获获得的果。

“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每个德国家庭教育的第一课。

这种教育在德国家庭教育中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德国的国民素质普遍较高的原因:好的教育培养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阅读塑造了强大的民族

德国中文网了解到,全世界图书中有12%的语种是德语,而德国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2%。德国也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在柏林,每平均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而这么密集的书店里却永远不缺读者。

去过德国的,你会发现,在机场候机、在地铁上,玩手机的德国人很少,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手里经常拿着本书看,还通常是有一定厚度的大部头。就算是五六岁的孩子,通常手里也会拿着绘本,安安静静地阅读。

德国人很少看电子书,电子书的占有率至今仍然很低。他们的书店里和家里都有大量的印刷书籍,给孩子看的书更是品种丰富。

在德国的公共场所,你看不到喧闹、喊叫的孩子,安静读书的是大多数。在德国,从家庭到学校甚至到整个社会,都很鼓励孩子阅读,那里的公共场所,包括大型活动场所,都会辟出一个安静的角落提供书给孩子读。

德国不主张“学前教育”,不准教孩子学数学、认字母,但却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们阅读。我的'房东先生说,他从几个孩子刚出生就开始给他们读书。他还经常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用他的话说: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爱书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

健全的人格是锻造逻辑

德国人的很多好习惯是家庭教育的结果,比如严谨、守规则、守信用、有公德。在德国,有一大套和儿童教育有关的绘本,书店里到处都是,德国孩子几乎都看过。

它用一个个暖暖的故事,来教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培养好的习惯和好的品德,也来教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关于承诺

德国有句谚语——Ein Mann, ein Wort(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承诺”被德国人看的很重,人不能轻易许诺,许诺后就要遵守约定,答应过的事,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

在德国生活,恐怕遇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Termin(预约)了,看医生要Termin,约老师见面要Termin,去管理部门办事也要Termin,而Termin定下的日期,双方都会严格遵守,即使有更改,也会提前告知。

这种重视承诺的品质,就是德国文化中的“契约精神”。对父母、对同伴,对同事、朋友,哪怕是陌生人,都是如此,这成就了全球对德国品牌的信任。

关于合作

德国有本绘本中叫《One for all-All for one》,讲的是一只腿脚不太好的小老鼠,想去闯荡外面的世界,在路上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但也收获了不少的朋友,每个朋友都不完美却都各有所长,他们齐心协力完成了很多无法独自完成的事情。

这是一本很典型的德国教育绘本,它讲的是一个简单却没法人人做到的道理——“Wer alleine arbeitet,addiert.Wer zusammen arbeitet,multipliziert.”(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教给孩子认识合作的力量。

One for all-All for one(《了不起的新朋友》)

在德国留学期间我发现,德国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真的非常强大,这也是许多中国学生来德之后,感到不大习惯的原因之一——中国留学生更习惯自己躲进小楼成一统,德国学生则不是这样,他们非常习惯并善于团队合作。

研读一本小说的时候,老师会布置读书报告,而这个报告,常常是要求几个学生一起完成的。比如一个人负责查找作家生平,另一个人则负责梳理小说的脉络,这样几个人一起,互相帮助磨合,做出一份体例完整的报告。

我想,这种团队精神,应该也是德国足球与德国制造“战无不胜”的原因吧,绿茵场上的德国队,分工明晰的德国工厂。每个人都恪守本分,做好自己的岗位,团队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关于公德心

德国对公德心的教育是从孩子抓起的,为的就是培养“与社会和谐相处”“有公德”“能帮助他人”的人。

在德国,除了家庭教育层面,还有社会教育层面的作用,每个公民都有义务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负一份责任,这个下一代不只指自己的孩子,而是社会所有的孩子。

在德国,你绝对看不到车辆横冲直撞、杂物占领走廊的情况,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恪守社会公德,在做自己事情的时候,努力不去打扰别人。

每个人的家门口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到了下雪的时候,邻里之间轮班扫雪,为大家开辟道路,仿佛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而车辆上路后,见到行人总是提前减速,偶尔还会停下来,伸手示意让行人先走……每个人自觉规划好自己的疆界,相互之间都有100%的安全感。

关于同理心

德国有很多绘本,里面出现的小动物或者主人公以及配角,并不是完整健康的,他们中的很多,或多或少地有点问题或是残疾,这种人物设定在国产绘本中是没有的。

而事实上在德国,老人摔倒一定会有人来帮忙,遇到残疾人时,会有人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遇到困难时,也一定会有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此外,比如规则、比如担当、比如给予、比如严谨、比如礼仪、比如坚持、比如见解独立、比如自我认知,都是德国家庭教育的各个要点。

父母的陪伴胜过一切教育

网上经常看到“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其实,德国不是没有学前教育,德国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学”的内容与我们不同。德国当然也有幼儿园,幼儿园通常每天只上半天课,当然了,这也是在德国“教育假”的支持下才得以实现。

幼儿园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会对他们进行如何做垃圾分类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德国人认为,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的情感关系是孩子人格完整、心智健全的基础。

在德国人的心中,家庭的地位很高。大多数德国家庭都有家庭日,父母会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他们陪孩子散步、玩耍,一起骑着车去野外……而德国父母的陪伴并不只是陪孩子玩,教孩子规则,教孩子整理房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是陪伴的一部分,所以,6岁的孩子就已经有很强的自理能力了。

“一个国家的繁荣,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对一个国家而言如此,对每个孩子而言,这段话同样适用。

精良的工业制造、美轮美奂的艺术设计、首屈一指的现代医疗,爱因斯坦、伦琴、马克思、黑格尔、尼采、歌德……德国的世界名人群星璀璨,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人多达102人。

在德国人看来,品德、人格、好的习惯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训导的,是从小让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懂得的因,才能收获获得的果。“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每个德国家庭教育的第一课。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

今天第三次回味香港动作悬疑片《无双》,这部近几年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无双》讲述一个造假集团大佬吴复生诱惑落魄画家李问一起制造“超级美钞”,两人从曾经的合作无间到最终的反目成仇,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厮杀。

这部电影的剧情很引人入胜,同时有些台词我觉得很经典。

1、“只看到黑和白的人,永远都是失败者。”当画家说自己是搞艺术的,家中三代都是做伪钞,而且只搞批发不做零售,他做的超级美金是全世界最多人喜欢的像真画.... 李问表示黑也不会变成白,然后画家就说了出了上面这一句话。很多较真的人、有原则的人,总是希望凡事都能分个是非对错,但是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如果真的计较下去就吃亏了。

2、“所有能成大事的男人,都是为了女人。放弃爱情的男人,没一件事干得好。”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连爱情都放弃的男人,一说明你没有责任心,二也是能力有所欠缺。所以,为了承担家庭的责任,男人可以勇往直前地去工作赚钱。

3、“任何事件,做到极致就是艺术。”经纪人说李问的画算不上艺术,但是画家的观点完全不同。《无双》中对于伪钞的制作过程展现的非常全面,其中涉及物理,化学,美术等方方面面。伪钞集团对于“作假”这个事情真的是做到了极致,所以整个过程看起来就像是艺术创作。任何事件,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就是艺术,这句话绝对是真理了!

4、“死性不改,怎么做大事。”画家带着李问和假钞集团成员去抢变色油墨,画家被一个埋伏的押运员打了一枪,然后一发火把押运员打死,连同把没搬下车的变色油墨打没了。鑫叔说了上面这句话。无论自己有惊天动地的能力,还是一般人,都要心存敬畏,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冲动就是魔鬼,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5、“ - 你以为我真的没你不行? - 不是我以为,是真的没了我不行。”李问想带秀清逃离画家的魔爪,画家质问李问,然后就出现上面的对话。李问掌握了变色油墨的配方,画家是缺了李问的变色油墨配方的`确不行。所以说,人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一技之长傍身,特别是独门绝技,绝对不怕没工作,肯定是争着抢人。

6、“行规就是行规,没有对错。”因为鑫叔用自己制造的假钞买了一个古董钟表,被国际刑警盯上了,画家处决了鑫叔,同时把鑫叔的家人给灭口了。在真实世界里,李问处决了鑫叔及其家人也是泰国酒店集团乱斗的导火索。现在的各行各业就是缺少了契约精神,或者说是缺乏了行规的制约。行规就是行规,遵守了行规,特别是高危行业,才能在这个行业平平安安,甚至做得长长久久。

7、“拼命赚钱吧,赚到钱你怕没女人。”阮文是李问的邻居,李问在造假钞的过程中,喜欢上阮文这个邻居,鑫叔跟李问说了上面这句话。当自己和世界上所有人一样是观众、主角没自己份的时候,努力生活、努力赚钱才是硬道理。

8、“其实我们做师傅的,手艺好最重要,心平气和就不会惹祸上身。”上面这句话是鑫叔对刚入行的李问说的。不但是做师傅,做任何行当都一样,手艺好才能立足是绝对的真理,但是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话说回来,到了电影的结尾,反转得令人措不及手,没想到李问就是画家,李问所描述的画家则是李问另一个的人格,而这个人格是像画家一样的人。无论是制假钞的专业展示和枪斗的场景,还是反转的结尾,这部电影真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