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一个达摩祖师经典语录 正文

一个达摩祖师经典语录

时间:2024-09-29 05:27:23

1、原人之心,皆具佛性。

2、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3、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

4、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

5、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

6、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7、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

8、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

9、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10、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11、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12、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1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

14、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15、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

16、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

17、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

18、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

19、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

20、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

21、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

22、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3、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

24、成佛须是见性。

25、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

26、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

27、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

28、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

29、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

30、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31、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

32、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

33、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34、本心常现前。

35、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

36、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

37、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 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 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38、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

39、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40、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41、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2、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

43、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4、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

4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

46、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47、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48、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49、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50、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诸物之中,何物无相”,“诸物之中,不起无相”“何物最高”“人我最高”“何物最大”“法性最大”“郡王所赠,我已心领”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盖一间稳固的“自修室”,经过艰辛的认证,“佛道修行在心中”

“你们这些僧人中日不耕不作,受人民供奉。。什么是佛,居然没有人给我一个解释,”...“我虽不懂太多,可解你心中疑惑”“什么是佛”“见性是佛”“性在何处”“性在作用”“若作用时何处出现”“在胎为身,在世为人,,,在足奔行”

一个镜头:“达摩祖师从天竺走之前正在看的书,当书被合上后显现出的书名是《易经》”

“风吹铃动氨“我看是您的心在动吧”

“大师在做什么”“你们在做什么”“我们坐禅成佛”,,,“我磨瓦成镜”,“磨瓦怎能成镜”“既然瓦不能磨成镜,坐禅又怎能成佛呢”“怎样才能成佛”“从根本上修”“何为根本”“心为根本”

“污泥之中生出莲花,你们只可取妙莲之洁净,不可取污泥之浑浊”“污泥能生连,也是好泥土”“?,污泥也有可取之处啊?”

“你是手握成拳还是拳握成手”“。。。”“这个道理就等于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先有。。”“没有对错,两者都对,要视乎造化而定”

“我不明白,哼1“你最好先去找一个让你明白的人”“我看那个人就是你”“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请问达摩大师,人死以后向何处去”“不知道”“哼!你也有不知道的。。。”“因为我还没有死”“。。。。。。”

“哦,我明白了,天竺僧人讲经不用口氨“不用口怎么讲话呢”“。。。。。。”

“我不杀生还有别人呢”“是啊,设身处地扪心想,谁可将刀割自身”

“。。。无施无受,一切皆空,对不对。。”达摩却给了他一巴掌,“你怎么打人呢”“你既然说一切皆空,那么何来痛苦”“。。。”达摩走后,此僧人跪地言谢。

“你跪了这么久了,究竟什么事埃。”“徒儿还是老不时做恶梦,请老师开解”“,,,你多年些经-文”“徒儿没少念啊,徒儿是诚心求悔的。。”“唉,念经时应心无所求”

“如你所说,梦中指示,你向南行,定能悟道。。。”

“徒儿舍不得师傅埃。”“将来你修行不在我之下,去吧。。”

你既然有断臂求法的决心,那又有何不可,先赐你法号:惠可

“我问他:身为僧人,你可知道你自己是谁吗”“他却回答不知道”“哦,他已经达到无我的境界了。。”“。。。。。。”

禅宗是佛家的革命派,它不是对八大宗派的延续,而是对八大宗派的反动。禅宗是革命的,是要破除一切形式。

1、佛教在我国的传播与中国化

佛教在东汉明帝时传到我国。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佛学无间处于潜伏状态。它在潜滋暗长,在不知不觉中生长。这个阶段完成了对重要佛经的翻译,作育出远大的翻译家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是中国最远大的两个翻译家。我们如今读到的主要的佛经都是鸠摩罗什翻译的。

鸠摩罗什是西域的一个王子,这个人聪明绝顶。此人通梵文、藏文和汉文,学问很好。我们读到的佛教最出名的四部典范——《金刚经》、《妙法莲花经》、《维摩诘经》、《楞来经》都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鸠摩罗什的主要贡献是,佛经经他翻译以后,让中国人逐渐明白了佛学说的是什么。由于较杂乱的原因,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佛教八个宗派:净土派、禅宗、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三论宗、密宗、律宗。

佛教的这八个宗派形成时,实际上还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佛学就正式登上了中国文化的殿堂,是在隋唐时期,非常是在唐朝。当禅学形成以后,禅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瓜分的组成局部。佛学本是外来的学术,不属于国学的范畴,但是中国文化本身就具备了兼收并蓄的气概,大凡外来的好东西,我们都可以吸收融合改造它。就像我们对中医的态度一样。我一开始就讲了体和用的关系,绝不可能在西的体上生出中医的用,因为菊花是一定开不出梅花的,兰花一定是开不出荷花的,所以中医惟有在中国文化的体上生进去。对中医我们只能像对佛学的态度,吸收它,融合它,最后改造它,改造的目的不是把它作为中医的体,这是大家要注意的。佛学成长到唐朝的时候,被称为禅学,成为唐代学术的正宗。从唐朝以后,中国的寺庙就称为禅林,祖师都称为禅师,修行的步骤都称为参禅。要了解禅学的内容先要看看佛学到底说什么。

2.佛学到底说明什么道理

全部佛法的精义归纳起来就三句话,其实佛学。第一句叫诸法实相,第二句叫般若无智,第三句叫涅槃无名。这三句话出自鸠摩罗什祖师的弟子僧肇法师著的《肇论》。经典语录。

什么叫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所谓法,佛家里面讲的法就是一切精神与物质的总和。桌子叫法,板凳叫法,男的叫法,女的叫法,思想叫法,意识、文字都叫法。这个实就是指真实本相,一切万物的本相,这就是佛家的宇宙观。佛家是怎么看待大千世界万物的?佛家认为,万物的本相就是一个字:“空”。那什么叫“空”?“空”是指变化,用佛家的`话讲叫无常,用马克思的话来讲就叫变化。学会心思。佛家里面大家最熟悉一部是《心经》,《心经》里面就讲了一个重要题目,就是“色空观”。那么佛家讲的“色”是指什么呢?“色”就是指一切物质生活,物质就是“色”。“空”就是一切物质的性质,是性空。“空”怎么讲呢,解释一下大家就明白了。以我这个物质为例,我是不是个物质?我是,所有人都是。那么大家今天看到我是这个样子,昨天、前天、十年、三十年前我是不是这个样子呢?不是,我还是青年、少年、小孩,思想。30年以前还没有我,我是无中生有。最早没有我,后来是一个受精卵、胚胎、婴儿、少年、青年到今天,再过二三十年,老了,一百年死了,烧了,灰飞烟灭,又归于无.所以我是从无到无,我是处于随时变化的过程当中,这就叫做空性.

一切事物处在变化当中,一切事物不是永恒固定不变的,这就是佛法的"空".那么我是如此,花也是如此.不是永远有这个花,最早没有,种子变成了花,花开花落,最后灰飞烟灭.桌子、板凳,一切都是如此,想知道佛学的核心思想。万物都处于生灭变化当中,这个生灭变化就是佛法讲的"空".而佛家所说的"色"就是物质,这就是佛家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任何物质的本性都是空的,而空性又必须在具体物质中去显现.

诸法实相就是讲万物的本质都是空性,都是一成不变的.佛法里面讲:认识到这个本质的人就是省悟的人,没有认识到这个本质的人就是众生.即使省悟了的人,他的境界也有高低.只是完成自己解脱的人叫罗汉.自己解脱了,还希望大家都解脱,禅语。这种人就是菩萨.只是你我大家省悟了还不行,我想让天上的鸟儿、地上的花、厕所里面的蛆都要省悟,这样的人就是佛.

罗汉是省悟自己,菩萨就要自觉觉他,佛不仅自觉觉他,而且觉行圆满.那么不省悟的人看不到万物的空性,老把它当做实实在在的东西就叫执着.这个花漂亮,听听佛学。老想得到它,所以就产生出贪.我也想得到,他也想得到,为此而争取,结果他得到了,我没得到,就产生恨.这就是嗔,佛学入门。嗔就是恨.得不到,就愤恚,老想报仇,而且是十年报仇都不晚,天天处于仇恨当中,这就是痴.这就是佛家讲的贪、嗔、痴.因为你没有省悟,所以老是处于痛苦当中.当你省悟了,你一下子心就放开了.你认识到万物都是空性,有钱没钱,官大官小,有学问没有学问,佛学经典。男男女女,美丑都是一回事,万物的本质都是空性.这就是诸法实相,也就是佛家对宇宙的认识.

什么样叫"般若无智"呢?佛家里面有五种词是不翻译的,其中一种叫"此方无"不翻,就是说你们中国没有的词,我们就照音译,不意译.所谓般若,是音译,说白了就是智慧.但佛家认为,般若的智慧指是最高的智慧,还不是智慧可以概括得了的."般若无智"就是说般若的智慧是没有智慧的智慧,没有智慧的智慧才是最高的智慧.

从一般意义上看是认识的别离越多,智慧就越高.歧对于历史,他不仅知道每个朝代,还知道每个朝代皇帝的细致情况,他就是历史学家;他不仅知道每个皇帝的情况,学会佛学经典语录。而且对唐朝每个皇帝每天的事情都很清楚,他是唐史专家.这种智慧是分析的智慧,是认识差异的智慧.而佛法认为,人生的一切烦恼痛苦都从差异中来.凭什么你要比我漂亮,凭什么你比我有钱,凭什么你比我官大,凭什么你比我荣幸,一般人的烦恼、痛苦就是从别离中来的.多一点,少一点,得一点,失一点,就带来痛苦.而般若智慧不是让你认识别离,而是认识同一,万物一体.这个同一是什么?万物都是空性,所以说你得也好,其实经典语录。失也好,其本质都是空,这就是万物一体.歧一般人,今天你说你爱我,我就得意,喜出望外,翌日你不爱我,爱他,我就要跳楼.这只是认识到别离而不是同一.当认识到同一的时候,我就是他,他就是我,爱他和爱我有什么区别?都一样,根本就没有区别,对不对?

万物都是一体的,万物都是空性,在这个意义上就取消了一切别离,万物都是一体,这就是佛法讲的"般若无智".有了这种般若智慧的时候,人的一切烦恼就没有了.

最后我们来看什么叫“涅槃无名”?具备了般若智慧的人,佛学语录。他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就叫涅槃。什么叫涅槃?涅槃是不可说的,故而叫做无名,就是没有名字。涅槃的那个状态,你没有成佛,你就领悟不了。但是又要让众生知道这个境界,姑且安个名就叫涅槃。取了名以后,又要给你讲,涅槃是不可能的。故又说涅槃无名。涅槃就是指寂灭。听说佛学经典。但是有灭还有生呢,事物是生生不息的,寂灭就是灭了以后不再生,这种状态就是永恒,也就是《心经》里面讲的不生,不死,不增,不减,不净,不垢。你要想不死,首先要不生;要想不痛苦,首先不要快乐;要想不脏,你首先不要干净,你干净了一定会脏,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涅槃无名。这个境界就是达到般若智慧的人所达到的的精神境界,处于万古的沉静当中,一切都不再生灭了,永恒。

诸法实相,般若无智,对比一下佛学的核心思想。涅槃无名,这就是全部佛法的核心。达到这种境界才是佛法讲的逾越生死,出离轮回。这里再强调一下,涅槃不是一种实现状态而是一种精神境界,它是精神修炼的产物。

3.中国化的禅学说什么

禅宗在印度就有,传了二十八传,传到达摩祖师。达摩祖师东渡,来到广东的桦林寺。这时正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达摩祖师往见梁武帝。梁武帝说我建了这么多庙该有多少功德?达摩祖师一听,梁武帝还在想功德,可见不懂佛法。就离开梁武帝北上,到嵩山面壁十年,创立了中国的禅宗。又传了六传,相比看佛学经典。传到慧能大师。到慧能大师时,佛学的中国化基本完成。

禅宗是佛家的革命派,它不是对八大宗派的延续,而是对八大宗派的反动。禅宗是革命的,是要破除一切形式。么一切修行在慧能大师看来,都不是修行。为什么?因为那都是形式。那真正的修行是什么呢?在慧能大师看来,就是不修之修,也就是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修行,既然做什么都是修行,那么修行人和不修行人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修行的人,佛学。吃喝拉撒;修行的人也都吃喝拉撒,区别就在心的动与不动。心动了的人就是没有修行的人,心不动的人就是修行的人。什么叫心动与不动?都是吃饭,如果当你吃饭的时候只是嘴巴的品味,一点思想都没有,就是修行。如果你吃饭的时候还有意念产生,今天的菜好吃,不好吃,味道又差什么了,再加点什么就更好了,还有这些想法跟随的时候就没有修行,你离道还很远很远。如果你吃东西时什么思想都没有,只是品味,那么就在修行。穿也是如此。人都要穿衣服,经典语录。但是一般人穿衣服都要起一些念头,当你一起心动念的时候,你就是一般人。如果你穿衣服的时候,什么思想都没有,核心。只是穿而已,就是一个动作,就是在修行。禅宗讲,修行的人和不修行的人没有形式上的区别,惟有本质上的区别,就是你那个心动与不动,这叫不修之修。禅宗还讲不证之证,佛学入门。那么什么是不证之证呢?真正的证从形式上是看不进去的,它不是形式上有什么调换,而是你的本性完全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呢?真正得道的人不是说某个题目得到解决了,而是突然之间豁然明白,一切的题目都不是题目了,这种状态就是禅宗讲的顿悟。顿悟的时候一切的题目都不再是题目。所以禅宗的祖师你去问他题目,他是不会给你回答的。你问他张三,他给你说李四。你问他尿毒症为什么不加上木蝴蝶,他就说芹菜三毛钱一斤。你去问他为什么念佛时老是眼睛冒金花,他就说你家里的席子破了找人补一补。他为什么这样讲,他这样讲的目的就是要破除你的执着。禅语。本来无一物,又何处惹尘埃。其实一切都是空,还有什么可去解决的,经典语录。烦恼的。所以说,真正顿悟的状态就是一切题目都不再是题目,这个境界是很高的。

4.佛学、禅学与重阳思想的关系

其实佛学中讲的色空,即是阴阳。色是物质,即是阴;空是变化,即是阳,故而色空即阴阳。在色空当中,佛法更看重事物的性空,认识性空才是能破除执着,所以佛学根本上也是重阳的。而被中国文化改造后的禅学更是将空看成了最核心本质的东西,才会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语。禅学可以说是继承了经学、玄学以来的重阳思想。讲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禅学的根本也是重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