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宿疾易发,也易诱发新病。《灵枢·天年》篇认为:“人老肝先衰”,而春气通于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
中医禀“天人相应”的思想,注重春季的养生保健,而老年人更应关注春季的养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是阳气逐渐萌发的季节,也是四季之首,与肝相应,春季养生乃四季养生之根本。那么《内经》是如何论老年春季之养生保健呢?
从《内经》窥视春季养生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即“天人相应”,人要健康长寿就应“法于阴阳”,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所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要从于四时阴阳的变化始能“苛疾不起”。《灵枢·本神》篇亦有:“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也强调人体必须顺应四时的自然变化规律,从而加强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内经》在其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进行脏腑调养的理论中,对于春季养生尤为重视,认为春三月,是自然界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季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指出在春令季节阳气始生,人们应从精神调摄、生活起居、运动健身等诸多方面,以“生”为中心对人体进行调养,否则就会“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此外,《灵枢·天年》曰:“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提出了肝气衰可引发其他脏腑的虚衰,从而开始了人体衰老的进程。即“人老肝先衰”,而春气通于肝,肝脏似草木,草木应春季而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功能活跃。
故而中医禀“天人相应”思想,提出老年人应注重春季的养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而达到益寿延年之养生目的。
年老体衰,应顺四时
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易发宿疾或诱发新病。
老年女性由于围绝经期内分泌的变化,生理上和心理上发生重要转折,卵巢功能逐渐低下,激素水平分泌减少,体内代谢的变化,易产生各种症状和疾病。因此,要重视和关心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使其顺利地度过晚年。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自然界各种生物萌发,显出勃勃生机。春季养生是四时养生之首,其养生极为重要。春季的养生保健要根据春令之气生发舒展的特点,应顺应时令,导春阳升发之气,防患于未然,以保障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
◎顺应肝气,调畅情志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通于春气。”春属木,与肝相应,春气主升,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春季是发陈的季节,人体阳气潜藏一冬,至春日发泄,始无抑郁之患。
因此,春令之养生贵在于调畅情志,养生发之阳气,顺应春季“生”的特性,保持心情舒畅,即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所说:“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春季要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生机,以应春日之“养生之道”。《管子·内业》云:“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提出保持乐观情绪来达到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可以对人体的脏腑器官组织及功能发生重大影响,如何充分发挥这种影响中的有益部分而减少或避免有害部分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任务。《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就提出:“清净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强调保健应注重清净养神,调养情志。
老年人肝血渐衰,肝气失调,易出现胸闷、头昏目眩等肝气郁滞及肝阳上亢等症状,要特别注意调适心理,稳定情绪,积极寻求闲情逸致,以调养肝气,使身体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状态。
老年女性在精神和心理上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焦虑,会发生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方面的改变,更要注重心理调适,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这对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健康,大有益处。
◎重养脾胃,以滋本源
老年是生命过程中人体组织器官走向老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的阶段,而机体衰老主要因气血阴阳失调、脏腑气血亏损所致。
人身根本有二:一为先天,一为后天。先天之本,“必得脾之充养,始能源泉不竭”,故老年人养生健身,首先要顾护脾胃,防止“饮食自倍”和“膏粱厚味”损伤脾胃,尤其是老年女性,阳明经脉空虚,脾胃虚弱,更要注意营养均衡,“谨和五味”,不可暴饮暴食、生冷无节、饮酒无度。
《寿亲养老新书》云:“高年之人,其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之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饮食失宜,调停无度,会成疾患。”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气血健壮,气血精液生化有源则可延年益寿。
此外,春季养生还应“宜甘减酸”。明·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肝与脾为相克关系,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故宜多食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以养阳敛阳、养肝护脾。
老年女性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心理,应经常喝牛奶,吃豆制品、虾仁、虾皮等以利于钙的吸收。
◎动以养形,清净养神
春季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功能也相应地开始恢复生机。养生应“和于术数”,即恰当运用各种修身养性之术而达到动以养形的目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养生之道也。”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在“动”,“养生莫善于习动”,适当运动是健身养形的根本措施。
早在秦代人们就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若缺乏运动则可使气机郁滞,致生诸病。
老年人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做户外活动,以适应时令特点,这样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调整大脑皮层的活动状态,又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既可舒展筋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与抗病能力,还可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并减少心脏病的发生,祛病健身。
此外户外阳光的'直接照射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对老年女性来说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老年人各系统细胞衰退,在适度运动的同时不能忽略思想的清净。《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说明思想恬静,既可防止
已病防变,及时就医
老年人适应性较差,抵抗力减弱,发病之后特别是发病之初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加重趋势和已经萌芽的先兆症状,应及早就医以阻止或扭转病情的发展或传变,促使疾病早期痊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可见早期诊治是十分重要的。
任何疾病在初期或萌芽阶段,由于病位浅、病情轻、正气尚足,故邪气易于被驱除。
此外,根据疾病的发展和传变规律,在治疗某一病证时,应“先安未受邪之地”,即预先对可能受影响的部位加以固护,增强其抗邪能力。正如《金匮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小结
老年春季养生要顺应四时阴阳之变化,以春阳升发之气,调养心神,舒畅情致,顾护脾胃,动静结合,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否则“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拓展阅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之道、法、术、器
徐文兵上回说到:他说他那个年代,年半百,五十岁不到, 然后动作皆衰。腿也走不动路了,迈不开腿了,手也是捏不了精细的东西,捏不住了,动作皆衰了,这是因为时代变化造成的呢?还是人失之耶?失之耶?失之是什么?失道,还是人违背了自然变化的规律,或者是,人没有掌握自然变化规律呢?这是黄帝的问题。显然他已经知道,肯定是人违背了规律。
梁冬:所以,咱们小的时候啊,学语文修辞的都讲究,提问设问反问嘛,这典型的属于设问句。
徐文兵:诱供!
梁冬:诱供,啊。这个……
徐文兵:其实是希望老师能详细的讲解,我也意识到了肯定是人做哪儿不对劲了。
梁冬:对,对,所以呢,这个歧伯对曰,就是说他的天师呀叫歧伯人呢就回答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咱慢点儿讲哈,说上古时候的人呢其知道者,"知"和"道"啊,他这个……
徐文兵:动宾词组。
梁冬:动宾词组。就是说不是说,知道知道,不是:I know,I know what it is。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巨大的鸿篇巨著。它确立了我们中国医学的理论体系,被后世尊称为“医学之宗”,其中关于养生思想的论述,现在看来,仍不失为人体健康保健的至理名言,值得我们推崇效仿,现在笔者就带领大家学习下《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之长寿之道:
正如《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段论述正是对于古代人类长寿养生法则的高度概括。
“法于阴阳”,法即效法,即顺应四时阴阳,养正避邪;《黄帝内经》中又以顺四时而养生长收藏之气论述了“法于阴阳”的精神实质。如春季阳气的生发,生机萌动,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色,人类精神活动要愉快无杀罚夺之意,即为“养生之道”;夏季应适应阳气的隆盛、万物蕃秀之特点,精神焕发,热情洋滋,亦谓“养长之道”;秋季万物收成,天气劲急,地气清肃,阳气收敛,则应早卧早起,意志安宁,精神收敛于内,以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即“养收之道”;冬季阳气闭藏,必得太阳升起方可起床,方可避免阴寒之气的侵袭,故曰:“去寒就温”,即“养藏之道”。
“合于术数”是保持健康长寿的重要法则之一。合,即为调和,术乃为修生养性之法。“合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健体之术,中医养生术种类繁多,有走路、导引按摩、叩齿漱津、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等。指导大家可以通过多种运动之术而达到健体强身、延年益寿。华佗提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报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所以他根据古代导引法,模仿禽兽特点而自创“五禽戏”。孙思邀针对老年特点亦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极强所不能堪而。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这是对《黄帝内经》“形劳而不倦”的进一步发挥。
“饮食有节”指的是通过合理的饮食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个食谱有主食,有副食,而且阐明了各自的作用。五谷:稻米、麦、薯、小米之类为主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为人体提供了必须的热量与能量,五果、五菜为副食,为人体提供了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在新陈代谢中是必不可少的。五畜:猪、牛、羊、鸡之类为人体提供了必须的蛋白质、脂肪和各种氨基酸。人赖饮食五味以充养精神元气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谨和五味便可气血流通,筋骨强劲,五藏安和,而健康长寿。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亦是人们‘尽终其天年”的前提之一。意思是要注意劳逸适度。首先,起居,就是指作息。有常,是指有一定的规律,起居有常即要求人们生活有规律。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人们只有起居有常便有助于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反之则会半老而衰。再者,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方面。含义有三:其一是要有劳有逸,劳逸适度;其二是告诫人们不要违背常规地劳动,注重道德养生;其三是节制“房事”,不要妄泄肾精,而那些“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节其精者”是造成早衰的重要原因。如注意上述诸多方面,便可成为一个具有很高道德修养、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人。如不注意道德修养、违背常规地劳动、不节制房事、不注意保护自己的肾精,必然会造成身体虚弱,加速衰老。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就是按照以上的生活方式来养生,体内的真气调和而不受损伤,精神充足而不外散,从而达到度完自然寿命,健康长寿的境界。
《黄帝内经》中这短短的几句话己经概括出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其实养生就是生活本身,在生活中用我们中医的养生法则来指导健康饮食,起居和习惯的养成,自然就会健康,这也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养生方式。
拓展阅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之“术”
经文: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梁冬: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大家好!我是梁冬。那在我们面前的呢是另外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厚朴中医学堂的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大家好,诶,我们呢这个计划重新发现中医太美,所以呢准备用一年的时间好好讲讲这本书《黄帝内经》。在上一次节目的时候呢,我们大概用了一个小时,讲了《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的前三、四十个字,为什么说可以用一个小时讲呢?这的确是因为呀每一个字里面所蕴含着天地的道理呀都太深刻了。不过讲到这里,徐老师,天地的.道理好像我觉得有点不对呀?
徐文兵:这个,道和理是不是两个概念?道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是要用你的心去悟的。理是看得见的。理的意思呢,你看它是个玉字边儿,就是古代雕琢玉石的时候呢,他要顺着玉石的那个纹路去治玉,这个玉石的那个流露出来的那个纹路呢,就是理,你顺着这个茬儿治玉就比较省力,这叫理。所以道和理是不一样的。
梁冬:所以以前说这个,玉不琢不成器呀,就是对人才的打磨啊,你不光是要打磨他,而且你还得顺着他的心性打磨。
徐文兵:对,你打磨是人为,而他本身具备的那个自然的纹路是天然、浑然天成的,就是浑然天成的墩你顺着浑然天成给你指的这个方向去打磨,你就能制出一块儿好玉来。否则要么就是把这个天然的美物给毁掉。
梁冬:暴殄天物。
徐文兵:哎,就是。
梁冬:诶,上一次呢,我们讲到上古天真论呢,前几句话是这样说的:"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这是用了二十四个字来讲了一个在古代非常厉害的一个人--黄帝的一生。中国古代人真厉害哈,二十四个字就能把这一生讲完了。后面呢又讲到,有一天呢,黄帝呀问他的老师,说上古时期的人,就是在他们那个时候再往前的人呢,都能够活一百岁。春秋皆度百岁,好像彭祖就是那个时候,是不是?
徐文兵:彭祖是八百岁。
梁冬:八百岁,对不对,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他的老师岐伯呢就说,上古时期的人呢,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上一次我们的节目呢就刚刚讲到这个地方,“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特别提到的术数啊,前面呢个“shu”呢是技术的“术”,后面那个“shu”呢是算数的“数”,前面那个呢是一个木字加一点,右边这个呢,第二个“shu”呢是一个“米”,下面一个“女”,然后一个教字那边,对不对?那,这两个术数是不一样的?
徐文兵:当然不一样了,这个木字加一点是简体字。繁体字它左边是一个双人旁,中间是一个术,边儿上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行走行的那一边儿。它泛指的是,我们说的谋生的技术或者是谋生的这种职业。上次我们讲了,人,术不可不慎。就是人一选择职业一定要谨慎,中国古代选择标准是:选择这个职业不光为了糊口,还要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如果你的选择的职业整天就是在对你的身心造成伤害的话,那这个术宁可不要做它,啊。
梁冬:这个话吧,让我很有感触,其实很多人在工作里面呢都充满了自己的焦虑,好像……
徐文兵:岂止是焦虑?有些人就是充满了这种仇恨、恐惧、愤怒。所有的不好情绪都是因为这个工作给他带来的,最后呢,可能做了一辈子工作,最后呢带着一身的伤病,或者就中间儿就半途而废。
梁冬:还没来得及一辈子工作……
徐文兵:嗯,没来得及一辈子工作。所以孟子说过,这个……,术不可不慎,他前面儿……,上次节目我们也讲了,就是说一定要选择那些让你发自内心,就是关爱自己关爱人的这种工作,而不是去做那些弓箭啊,怎么想把人弄死啊,以此为乐的这种工作。另外,你就要选择身心统一的工作,所谓言不由衷,这种发自内心的不高兴、说不出来,发自内心的不高兴又表达不出来的这种工作对你还是一种伤害。
梁冬:什么工作是你内心又觉得很喜欢但说不出来的呢?
徐文兵:就是说你心里本来是高兴但是你要装,比如说我看见有个人摔倒了,特想笑,但我觉的,唉,不能笑啊,这个不礼貌啊,或者不道德……
五运指:金、木、水、火、土,即五大行星对地球的影响。
六气指:三阴三阳,风、寒、暑、湿、燥、火,也可以说是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简称三阴三阳。
一阴又叫厥阴,属风;二阴又叫少阴,属火;三阴又叫太阴,属湿;一阳叫少阳,属火;二阳叫阳明,属燥;三阳叫太阳,属寒水。
古人用天干地支描述五运六气,甲己代表土运,乙庚代表金运,丙辛代表水运,丁壬代表木运,戊癸代表火运,十个天干中,奇数为阳,甲、丙、戊、庚、壬,代表的运气过旺,偶数为阴,乙、丁、己、辛、癸,代表运气不足。2017年丁酉年,是木运不足的年份,《黄帝内经》记载“岁木不及,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刚木辟著,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月去肋通,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木气不足,金来克,金代表燥金,金主寒凉,干燥。木主肝胆,木受克制,人的肝气不足,两肋腋下容易疼痛,木克土,土主人的脾胃,土气过旺,人的脾胃消化功能就容易出问题。
丁酉年,酉代表阳明燥金,金代表金气,燥气,寒凉之气,木气不足,金气克木,《黄帝内经》中描述“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就是说在这样的年份,容易长痱子生热疮,秋天干燥,寒气来得早,容易出现虫灾,从人体来说,脾胃受邪,引起咳嗽,鼻子容易出血等。2017年天气干燥,草木晚荣,肃杀之气来得早,春夏干旱,夏天炎热,脾胃容易受寒凉侵袭,夏秋易出现热疮,肝血不足,眼睛干涩,女子容易导致经血不足,乳腺增生等。
用五运六气分析全年基本情况,是说这一年容易生这些疾病,并非所有人都会生这些病,中医研究病因,有两个因素,一个叫气机,一个叫神机,合起来叫病机,思机就是三阴三阳的变化,气机作用于人体时,需要人的神机跟外在的气机发生作用,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这由内在的神机决定,气机在作用于人体时,因每个人的神机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结果。神机也反应出每个人出生这年所禀受的五运六气的情况,禀受的'五运六气的情况不一样,神机就不同。如2017年木气不足,在金年、木年、火年出生的人容易生病,从地支来说,属蛇、猪、兔、鸡、马、老鼠的人容易引发上述疾病,属鸡、兔、狗、虎的朋友,容易犯太岁。
研究《黄帝内经》,我们可以发现年龄和疾病的关系,7+9=16岁,16+9=25岁,25+9=34岁,34+9=43岁,43+9=52岁,52+9=61岁,61+9=70岁,在16岁,25岁,34岁,43岁,52岁,61岁,70岁,这样的年纪生病不容易治疗。我们研究人得病与年龄的关系,在不同年龄得病部位也不同,古人云“一心二喉三到头,四肩五背六腰求,七腹八项九足十膝,十一阴十二股是一周”,一岁的时候心脏有病不容易治,两岁的时候喉咙有病不容易治,三岁膝盖生病很难治,十三岁以上的年龄用年岁减去十二即可对应,正好十二岁的,如果大腿有病,很难治。
五运六气即我们所说的天道轮回,无法改变,每个人诞生于天地间,禀受天地之气,“病”字由两部分构成,外面代表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里面代表丙火,代表心,代表情志,喜怒忧思,外在的无法改变,内在的情绪是可以调节的,古人研究发现,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人发怒气会向上走,怒发冲冠。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惊恐伤肾,忧思伤脾胃,为了健康,我们要管好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不可过喜,过怒,过悲,否则容易带来疾病。
拓展阅读:黄帝内经讲春季养生
原文:《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1、万物复苏,生发生长
从立春开始一直到立夏为止的这三个月为春季,春季是万物苏醒,生长的一个时节。人的气血也从里向外走,把人体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就是肝脏。因此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好时节。另一面,“发陈” 也是旧病复发,生发的意思, 因此身体有旧病者,应当及早的调理治疗。
2、生活起居,运动的调节
作息时间应为:“夜卧早起”
春天节气的变换,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调节作息时间,才是对身体有益健康的。要早睡早起,一般晚上9-11点是入睡的时间,最晚不要超过11点。早上在天还未亮就要起床,一般是早晨7点前。
“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春季运动:最好在早晨起床之后,运动方式是以“广步于庭” 因为古代人的居住环境都是屋前有庭院,所以古代人是穿宽松的衣物,披发缓形在自己的庭院里跨大脚步闲庭慢走。那么换成我们现今也就在小区内,家方圆百里之内,穿着宽松,舒适,头发松散的散步走动。“以使志生”,这个“志”不是记忆,是志向。当你在这样一个宁静,放松的状态下自然的舒展胸怀,激发情智。你就感觉到从内心里涌动出一种想法,思索今天得干点什么?今年得干点什么?就那种愿望,发自内心的愿望油然而生,这就是顺应春天的气的变化。
3、饮食上的调节
以传统中医哲学理解,春天是是万物生长生发的季节,大自然的复苏。是生命的新生,因此这个时候不猎杀动物,屠宰家禽。因此春季的饮食是不吃肉,少吃肉以蔬菜为主。
从中医调理来讲,经过一个冬天的进补,身体需要消化。肝主输泄,肝的输泄功能即可以帮助胃受纳腐熟食物,促进浊阴之气下降,使食糜下达于肠;又可以辅助脾运化精微,促进清阳上升,水谷精微归肺。胆附属于肝,分泌胆汁,胆汁能够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肝气郁结,胆汁分泌不足,便会消化不良,感觉口苦,引起腹胀、大便溏泻。
常吃酸味食物对养护肝脏有帮助,但春季宜少吃酸。 酸是主收敛,酸是入肺,助肺的。中医五行中,肺属金,肝属木,金是克木的,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盲目的多吃酸对肝是抑制的。春季主生发,肝主要是疏泄气血,把气血输布到四肢,到全身。因此正常,健康的人,在春季口味以微辣,多辣少酸为主。有助于生发之气,有助于营养转化成能量,从体内向四肢疏布。
口味的选择是要根据自己身体,肝的情况而定的,比如:肝火,肝气旺,有肝炎的人,莫名的烦躁,易发怒的人可以在饮食上多吃酸,抑制肝火,正好去调肝。抑郁,胆小胆怯,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淡者正好相反,要少吃酸,多吃辛辣,如酒之类的,可以生气机,疏布肝气。如果春天还手脚冰凉的,表示肝的疏泄功能差,体内阴寒之气重。口味上忌酸,多辛辣有助于发散的食物。
4、情志方面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 这些都是表示在情志上的行为,不要让自己成为情绪的奴隶,被情绪主宅,要宽容大度,忌发怒!怒伤肝,会产生不良情绪毒素,不仅伤肝,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当人焦虑、愤怒时,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充血,易发生消化性溃疡。
最后总结
顺应自然养生才能走向健康长寿之道,在春季这个节气,改变调整生活起居,养护肝脏。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心属火,木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