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此生未完成情感语录 正文

此生未完成情感语录

时间:2024-09-23 11:19:46

你的年少无暇顾及爱情

无暇沐浴青春

无暇睡到自然醒

无暇让绷紧的弓弦放松

只顾拼命一搏

在数字和abc的海洋里求索

为逐梦

——你的梦他的梦父母的'梦

书包很重

一个抢过独木桥的柔弱女生

在倾慕的大学

向着金字塔的顶尖攀登

如愿的旅程

读学士,读研士,读博士

海归的书生

没背景

读书是你的命,你的唯一途径

只相信

用知识改变命运

是你的也是父母的初衷

大房子,小车子,乖儿子,小家庭

接父母进城

太多的辛劳透支了你的身体

癌症乘虚而入

倾其所有阻击病魔

渴望的奇迹最终没有发生

掉尽毛发

肆虐的魔鬼反反复复刺痛你的神经

历尽极限的痛苦、悲伤、与不甘

博客用纤瘦的手指

一次次敲键

在生死的临界点

发现任何的加班加点

给自己太大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

都是浮云

不如顺其自然

用买房的钱给父母买一双鞋

用加班的时间

给孩子一个亲吻

给家一个微笑

跟相爱的人呆在一起

蜗居也温暖

活着就是王道

你用31岁的感悟书写生命的真谛

用最后一次心跳

呼喊着此生尚未完成的遗憾

幼小的娇儿

或真以为妈妈去了远方

还有归来

他在懵懂中迈出踉跄的脚步

在另一条路上

似乎并不急于追逐妈妈的宿命

——于娟《此生未完成》

也许任何东西,得到之前,不要轻言珍贵,失去之前,不要轻言轻贱。

——于娟《此生未完成》

二十几岁的时候,觉得人生冗长,善待自己最重要,于是爱自己甚至爱别人。如今想来,善待自己不是给自己多买几盒价格不菲份化妆品那么简单,宽容他人才是最好的善待自己的方式。既然上善若水,那么自心间流出的大爱大善,自会延绵回转到自己。

——于娟《此生未完成》

世上很多事,经历之前你会认为非常可怕惊骇,而确确实实落在你头上,需要你迎头赶上,你会知道,万事无非如此。世上万事并不可怕,你认为可怕的次数多了,也就成了可怕。 对过程的定见,需要智慧;对必来的世事人情,则需要勇气。

——于娟《此生未完成》

有时候,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或者喧嚣人群繁琐关系中,会不禁感到四周孤冷而顾自抱肩,往往情不自禁的想,这个世界,真正无私爱你疼你对你好的人,有几个?或者,这个要求太高,退一步说,这个时间真正将心比心平等相待你对他好他对你好不以怨报德自私自利的又有几个?好人纵有,却藏于茫茫伪君劣物里,需得大浪淘沙机缘竭尽。得此好人真友前又有多少明朗暗礁吃亏上当被骗欺负,哪里有至亲家人来得容易,来的贴己,来的鞠躬尽瘁死而。

——于娟《此生未完成》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此生未完成》

三十岁之前的的努力更多是因为自己有着太多的欲望和执著,从没有“只要活着就好”的简单。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尘世。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便是。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

——于娟《此生未完成》

”有人选择沉默着腐烂,有人选择愤世嫉俗发牢骚,有人真正怀着良知慈悲去做事“

——于娟《此生未完成》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于娟《此生未完成》

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死,却是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过。自戕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是个母亲,虽然,我这个母亲做得很无力,我现在唯一能给孩子,只有微笑,能为孩子做到的,也只有坚强。

——于娟《此生未完成》

女人之于爱情战场,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不要说什么男人喜欢温良大度善解人意,其实三角恋里每一次都是那个主动泼悍苦苦纠缠步步相逼的获胜。哪怕你有那么一点点心软,不忍看着男人左右为难腹背受敌,那么败兵的终归是你。换句话说,三角恋里,最先放弃或者被动的那个女人更爱那个男人,可惜男人们都不明白。

——于娟《此生未完成》

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是谁而已。 人名和名人的刹那转换,那是压在心口的一块大石,让人喘不过气来。

——于娟《此生未完成》

感情永远是见异思迁的,所谓感情,大概就是人孤寂时刚好两个人可以做伴,由是所谓日久生情。但是思想共鸣,却是真正可以产生互相吸引,引以为知己有所思为融通的伴侣,通常不会受到时间和距离的影响。没错,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我不相信日久生情。我对自己另一半的全部要求也正是“思想共鸣”。

——于娟《此生未完成》

有段时间我甚至一直在自嘲是黑暗里于五百米高空走钢丝的孩子,更可怕的是,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向,然而错一步就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没有人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不想任何一个人想我那样手提着脑袋摸黑探索。

——于娟《此生未完成》

有些事情,电影也好,BBS也好,K歌也好,想想无非感官享受,过了那一刻,都是浮云。唯一踩在地上的,是你健康的身体。 以后熬夜之前多想想这段话。

——于娟《此生未完成》

如果不做苦力,我想我一辈子都不能明白苦力的辛劳,不懂得真正体力劳动者的辛苦与辛酸,错失掉理解另一个世界的机会,我可能依旧在上海做所谓的知性都市女,在公车里对汗臭的民工掩鼻,不懂得对送水送奶师傅说“谢谢”,在餐厅催促早已手脚并用不可开交的服务员快点,诸如此类。

——于娟《此生未完成》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于娟《此生未完成》

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做好的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地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一旦站定思考,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手里的成败并无多少意义,然后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然无多,发现最重要的幸福已然没有时间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

——于娟《此生未完成》

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性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于娟《此生未完成》

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于娟《此生未完成》

晚上照例在莲蓬头下冲淋,看着自己日渐隆起愈加变形的身体哑然失笑,怀孕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可以如此彻底改观我的生活和身体,若不是亲身经历,实在想不出十余年前可以笑傲世界标准三围的身材,怎么会变得如此荒唐可笑,无锡大阿福都比我身材好。低头看去,除了球弧线就是球弧线,整个一个大小球体组合,颇有点像高中的立体几何。正看着这堆大小球不知怅然还是感慨,突然腹中的宝贝使劲踢了踢腿,霎那心里涌出一股暖流

——于娟《此生未完成》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篇1】

认真地看完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于娟,曾获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前在复旦大学执教,正当她学业有成,羽翼丰满,刚要振翅高飞的时候,却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书中大量的文稿是于娟在身患重病的时候,坚持在她的博客里写的,所以被称作是于娟的生命日记。文中真实而详细地记录了她与病魔抗争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乐观、她的坚强、她对生命的珍视、对亲人深深的爱,虽然走在生与死的边缘,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就象是黑夜里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无边的深渊,但她却还在想着如何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她的无畏施,她对自己患病原因的分析,以及她的博文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警醒世人,她希望可以对他人有益,哪怕有一个人受益也是好的。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她非同寻常的苦痛,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她孱弱的躯体里无比强大的内心世界,令人震憾,感人至深,发人深思!

在生命弥留之际,她的人生感悟值得我们深思。“在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她深深地爱着她的亲人,她的孩子。“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死却会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过。”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相对于书中前半部分的苦痛和沉重,后半部分要轻松得多了,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快乐、聪慧、幸福的于娟,她谈到了她的童年、她的故乡、她的爱人、她的朋友,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情、亲情、友情。然而时光瞬失,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已成美好的过往。童年时的瓜皮仗、朋友的婚恋故事、于娟对陈世美与秦香莲故事的新观点新看法,这些章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这是于娟在生命弥留之际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本书带给我这样几点启示:

一是我们要把名利看得淡些再淡些,不必为了所谓的名利而耗费心血,这些不过是过眼烟云。

二是要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父母和孩子,不要因为忙于工作或是别的事而忽略了自己最亲的人。

三是一定要珍惜生命,无论何种原因都不要轻易放弃。

四是有病一定要早诊治,切莫贻误治病的最佳时机。书中说,于娟的病一查出就已是癌症晚期,并已造成骨转移,实在让人心痛,书中并未谈到于娟之前有何症状,不过我想,在她得病初期,应该会有一些不适的反应,可能她并未在意。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篇2】

过年总算有空闲时间了,于是年前把当当网收藏夹里的图书清洗了一遍,拿到书后我毫不犹豫选择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先睹为快。因为很少关注网络,我知道于娟的故事很晚,好像最初是从《读者》上看到的,她的文字很触动人心,我感觉这是一位别样的女子,身患重疾仍有着鲜活的性情和探求真理的精神,我当时觉得她的文字对于研究肿瘤应该会有帮助,无奈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庭事务,终于可以在新年之初阅读这本倾心已久的著作。向来读书速度奇慢的我也仅花了两天就读完了此书,我的初衷是想了解作者对于肿瘤的体验和思考,而实际收获却远大于此,作者对人性的拷问更值得我们沉思,我想她用饱含鲜血的文字不是想换的同情和惋惜,而是要唤醒沉迷于情权名利之中的人们,不要再重蹈她的覆辙,这是一位曾经风华正茂豪情万丈的女青年用生命换得的。

道家有句话叫做“大死之后才能大生”,是指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是无法真正明白活着的意义,事实上大多数人是在稀里糊涂的过日子,而很少思考生命的意义何在。于娟在发现疾病之前在不停为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从硕士到留学,到博士,到副教授,我相信如果她不得乳腺癌,接下来很快就会锁定教授、博导,等等,其实这个过程是目前社会的潮流所在,是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价值观,于娟的生命轨迹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缩影,所以于娟患病才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很多人在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于娟。常人眼中身患绝症是不幸至极,但在我看来她又是幸运的,她有近两年的时间来思考死亡,她在离世之前有过两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最后她在生命弥留之际已经看淡了生死,死亡在她看来已经不再那么可怕。

其实最终谁都逃离不了死亡,只是大多数人都觉得死期尚远,追求名利、享受生活才是当前最重要的,而且活人谈死也显得不吉利,这种观念传统其实和儒家教导有很大关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夫子如此,那平常百姓自然也不会在活着的时候去考虑死亡了。而西方哲学则把死亡作为重要的课题进行探讨,但很多哲学家最终因找不到生死的意义而自杀或发疯,再来看同样产生于东方的佛教对生死的观念,佛法认为生命是相似相续、不常不断的,如流水一般永无止息,只是生命的外在形态会发生改变,死亡只是一期生命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把死亡比喻为换房子或外套,而其中的主人并无变化,中国人很容易接受这一观念,但很难产生真正的信仰,因为佛法和世俗观念差距太大,若无明师指点和自身修炼很难真正体悟,而真学佛之人首要任务就是了脱生死,只有看清了生死才能坦然面对死亡,才能珍惜当下的生命,所以真正的生死关系应该是“未知死,焉知生”。书中并未提及于娟对佛法的理解,但其最后也交代家人为其诵经念佛,可见她对佛法是有好感的,系统学佛已无可能,好在佛法是心地法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念相应一念佛”,期望她在生死之际转变心念,投生人天乃至往生佛国。

我在肿瘤科工作已有十年时间,近两三年来发现中青年肿瘤患者日益增多,而肿瘤的治疗效果并无显著提高,一个个英年早逝,一幕幕白发人送黑发人,现代医学忙于去开发新药,肿瘤患者也很少会思考发病的原因,于娟是个例外,不但去学习肿瘤方面的医学知识,还反思自己的得病原因,她要用鲜活的事例告诉大家得肿瘤并不是平白无故的,确实是前因后果、真实不虚,这一方面源于她爽朗豁达、以诚待人的性格,一方面是她的社会责任感,不愿让他人再受同样的伤害,尽管自己的生命已经危在旦夕,这无异于菩萨的品质。她反省诸如晚睡熬夜、大量肉食等不良生活方式,还有强烈的控制欲,这是很多病人和医生从未注意过的,我细想了一下,特别患乳腺癌的青年女性很多都是女强人,至少要掌控家庭的大权。从肿瘤的发病原因来看,不良的性格、情绪因素相对于生活习惯更为重要。

于娟在瑞金医院的治疗方案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是很规范的,期间也选择过中医治疗,只是很遗憾的遇到了骗子,高级知识分子却不能识别低级的伎俩,看似荒诞不经,却是真实写照,而且屡试不爽,这也就是佛法一直强调人性始终没有改变,尽管外部世界已经天翻地覆。古人常讲“智者不惑”,而于娟和她的光头丈夫在治病期间却迷惑了,显然他们还不是智者,人们容易把聪明和智慧混为一谈,其实并不能等同,前者偏向于对知识技术的掌握,强调理性思维,后者则是对天地之道的体悟,是对事物的直觉判断,可惜现代人离智慧之道已越来越远。

我对她患病后没有得到高明中医的治疗并无太多惋惜,因为她从发现疾病已经是“病入骨髓”,古人认为是“死症”,是“司命之所属”,即使是扁鹊、华佗在世也无力回天。疼惜的是现在的中医已经没有早期发现疾病和“治未病”的能力,而是遵循“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下下工思路,甘愿做西医的附庸。在我看来,预防肿瘤是中医的强项,一来大部分肿瘤早期已有症状,只是西医无法诊断,当然无从治疗,而中医可以从气血阴阳方面调整,达到“阴平阳秘”、“以平为期”,二来中医治疗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而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免疫低下,免疫监督功能失常,导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无法平衡,癌细胞生长失控从而导致肿瘤形成,另外凡是高明的中医都是调心调神的高手,能和患者进行内心世界的交流,能调整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性格,使患者获得身心的长治久安。

我不知此书的书名是否为于娟本意,但就书名而言已经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深深的思考。有多少人在一生中能完成自己所有的心愿呢,一般人都是怀着遗憾离开这世界,那再多活个几年哪怕几十年又是怎样呢?其实并无多大的区别,只是遗憾的内容更换了而已,而对世间的眷恋依旧,那是由人的凡夫性决定的。佛法只把人简单分为两种,凡夫或佛,《六祖坛经》说“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人在没有悟道之前都是凡夫,而凡夫的特性是无明,是执着,是贪嗔痴,是烦恼不断,最终是苦不堪言,但并不是没有希望,凡夫通过学习佛法、修正佛法,可以转凡成佛,从而看淡、放下、解脱,只有解脱之人才能从容赴死,才能无怨无悔,才能不留遗憾。在我看来于娟未完成的不是她的事业,也不是她的家庭,而是她对世界如实的认识,还有她自身生命品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