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作品,入选了初中语文教材。下面一起来看看初中课文论语十章原文吧!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导读
《论语》十则谈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本文言简意深,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第一则讲了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讲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四则讲学习态度,强调不要不懂装懂。
第五则讲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讲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默而识之”既是学习方法,也包含学习态度,指要把学过的知识记住,不断积累;“学而不厌”是学习态度;“诲人不倦”是个人修养。这一则讲孔子严于律己,谈为人师的条件。
第七则讲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就要全身心的投入。
第九则讲学习态度,强调要惜时而学。
第十则讲学习方法,强调“思不如学”。
初中课文论语十章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篇二:孔子语录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意思.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意思.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意思.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意思.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思考问题敏捷,学习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意思.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1.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6.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8.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1.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6.不怨天,不尤人。
2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8.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29.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3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3.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3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3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3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0.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4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4.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5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5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5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58.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5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6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62.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6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6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65.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6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6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6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6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7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7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72.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73.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7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7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7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7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7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80.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8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8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8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86.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87.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8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0.半匹红绡一
9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