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佛说平常心经典语录 正文

佛说平常心经典语录

时间:2024-09-20 22:36:50

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无始以来,无着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善恶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

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菩提无所得,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你今闻发菩提心,将谓一个心学取佛法,唯拟做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个报化佛,与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

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是身如电,年年不住。

心之与性,迷即别,悟即不别。

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为第一。

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着。

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也。

去的观念。

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si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si别是必然的。

不必与小人结冤仇,小人自有其冤家对头;不必向君子谄媚,君子不会碍于个人情分而给你什么恩惠。

平常心是道。(《传灯录》释义:平常心没有造作,没有是非,没有取舍,没有断常,也没有凡盛,是道之所在。)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五灯会元》释:只要明白身心一切皆空,这样的人与佛有什么不同呢?能彻悟自性便成佛。)

应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求教者问药山禅师:怎样才能不被外境迷惑?药山:任由外境来去,有什么关系?求教者:不会。药山:什么外境使你迷惑?

日休禅师:人该活在进步中。徒弟:何谓进步?日休回答: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天天好一点,就是进步。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景德传灯录》释:骏马只要抽上一鞭,就能远行千里;有悟性的人只要对他说一个字便可豁然贯通。)

禅师同弟子外出,见一犬嫌骡子拉车慢,在旁吠叫,被骡子一脚踢开。禅师:不要自以为是,做超越自己范围的事,会招人厌。

:去除杂念,心静如水,人的天性便会出现。不求得心的平静,却一味追寻人的天性,那就像拨开波浪而去捞水中的月亮一样。

黎明的到来不是因为钟鼓的鸣响,月亮的辉照不是为了照亮路径。大自然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处处皆是佛法。

禅师把盐撒入水杯,水咸得发苦,更多的盐撒入湖,湖水仍纯净甜美。曰:痛苦是盐,容器决定咸淡,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佛经是佛的言论,禅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执著于文字,寻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终究不能悟道。

野狗常来寺院驮供品,有次误将鸡血石当鸡蛋一口吞下,片刻就肚疼起来。禅师:不能凭直觉认识事物,否则会陷入困境。

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景德传灯录》释:镜子明澈,映出影像千姿百态;心地澄清,成就众生的法力就千变万化。)

欲杜绝*佞之徒的跋扈,须为其留条去路,若其无逃遁之处,便如堵塞鼠穴,老鼠无去路会将所有重要器物咬碎,灾害更大。

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荆棘丛中下足易,明月帘下转身难.

人生原本就是一出木偶戏,只要自己掌握牵动木偶的线,卷放自如,不受他人左右,就算能跳出这个游戏场了

人只有空去内心的不洁,以爱心拥抱世界,世界才会拥抱他;人只有以慈悲心对待万物,减少生命内耗,才能健康发展。

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间有人骂,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却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慈爱是积抵子,亦是积福根苗,试看哪有不慈爱的圣贤;容忍是无量福德,亦是无量福田,试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如过蛊毒之乡,水也不得沾著一滴。(《五灯会元》。释:要保持心的清净须严格约束自己,好比途经蛊毒之地,一滴水也不沾。)

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一教授向禅师问禅,禅师将茶水注入其杯,溢出后继续。教授:漫出来了。南隐:你不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对你说禅?

1、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2、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3、古德云: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4、古德云: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5、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6、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4、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25、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7、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8、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29、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0、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1、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3、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4、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6、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37、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38、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39、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40、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41、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2、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3、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5、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6、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9、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0、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51、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52、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4、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55、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57、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58、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59、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60、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61、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62、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64、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65、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66、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67、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68、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69、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70、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71、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72、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73、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74、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75、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76、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78、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9、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80、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82、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3、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84、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86、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87、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88、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89、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90、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91、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92、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93、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94、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95、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96、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97、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98、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99、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100、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10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10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0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0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05、真心是菩萨净土。

106、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08、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09、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10、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11、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112、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13、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114、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15、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118、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19、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20、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21、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2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123、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24、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25、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26、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7、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29、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3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32、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133、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34、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35、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36、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137、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138、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139、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140、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141、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

142、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143、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为微细难凑处。

144、契证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怀体究,不坠机境,直下拔萃超群。

145、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146、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147、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实不出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矣。

148、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149、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若达大道体宽,廓然同太虚空。

150、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

我问佛 :世事本无常是什么意思?

佛说 :无常便是有常 无知所以无畏

我问佛 :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