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永远不要在人前调侃你的理想,你为它付出的是生命。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中国人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
决定结局的不是勇气和逻辑,而是怯懦、茫然和犹豫不决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你有逆流而上的勇气,也有漏船载酒的运气。做人做到如此晦气。何不赚个爽快?”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们只能带一种闪了腰似的表情,呆呆地看着。聪明人做出蠢事来能把傻子气死。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龙文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大老粗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和阿译基本是能听得懂的,可我们要很久以后才能明白,他那八个字有多贴切。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孟烦了,二十四岁,想入非非二十年,面对现实已四年。今天的现实却是在南陲的街头,为敲破别人的脑袋狠巴巴挥舞一个板凳。命运这狗东西总跟我做鬼脸。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杜绝热情和永不言信,是我这种人为落拓人生掘就的散兵坑。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现在和你们一样了,死了就和你们埋在一起,别嫌弃我!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不拉屎会憋死我们,不吃饭活七八天,不喝水活五六天,不睡觉活四五天,琐事养我们也要我们的命。家国沦丧,我们倒已经活了六七年,不懂——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叫孟烦了,是中尉副连长,在长达四年的败仗和连绵几千公里覆盖多半个中国版图的溃逃中,我的连队全军尽没。要活着,要活着,就算你有这个信念,也算奢侈。溃军不如寇,流兵即为贼
《我的团长我的团》
麦克鲁汉:“从来没有一只耳朵能被嘴巴真正的说服!”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你让他们有了不该有的希望,明知道不该有还天天想!他们想胜利,明知道死他们还在想胜利,明知道输他们还在想胜利,想胜利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们很快就没人怕迷龙了,他长得像牛魔王,但真的是吃草的
《我的团长我的团》
嗯……左右左,各路兄弟来入伙,穿黄皮,背响火,草鞋皮鞋都认可,左右左,左右左,肯玩命就发财多……”死啦死啦唱起他那个曾经的守备团的军歌。
虞啸卿跟着哼:“分赏银,你和我,呷完米粉有火锅,左右左,左右左,我们桂军票子多。”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时间就是吞噬自己尾巴的一条蛇,我们身在其中,永不知何所谓始,何所谓终。
我们最终只能越来越像我们自己。
《我的团长我的团》
再也没人来我们的阵地,谁也不会来。你很期待地看着越变越大的车头,但往下一定会看见对你放屁的车屁股。我们像是上古洪荒就窝在祭旗坡的野人,趴在湿乎乎的泥土里,与朽木头一同糟烂。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麦克鲁汉:“疯子。要看清马蜂窝的构造,不用把脑袋伸进马蜂窝。”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们所经过的大部分人是两眼漠然而茫然的,把自己的伤肢架得横断整条巷子,用所有的生气给别人来制造最后一点儿麻烦,在被人碰到时再呼痛和叫嚣——相比之下我的死样活气都可算生机盈然。少数是扎堆的,在虚无中振作起一种全无方向的努力。不辣便是这样的一位。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人也许不能改变世界可不想改变世界地不是人。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猴哥,这好像是去西天的路
死啦死啦:“八戒,说不出有用的话就做点有用的事。”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别在人前调侃曾经的理想,信不信另说,你一直为他支付的是自己的生命。
别人把他们当炮灰,他们视自己为军人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他们是我们的弟兄,死了也是!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显然有更多事更值得人气结,于是我拖着腿径直瘸向属于我的那群。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进来有路,出去无门,横批:你也来啦。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他如恶狼一般去扑食另外一群恶狼。他带领着一群绵羊找到了自己的牙齿,让他们明白,原来可以反噬的。
——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映后,收视率一直很高,它的经典之处,除了银屏效果的魅力之外,还在于其对人物和事件的真实赞美和批判。真实是艺术永不退色的主题。康红雷导演近些年在电影界名声大噪,大概也就是因此而得吧。
他可以把原本很严肃的军事题材拍得趣味横生,这就是制胜的法宝,因为风趣本就是生活所应该具备的特征,是人们所共有的追求。即便纪律严明的军队,他们也需要风趣,不然军人还不得寂寞死。军人也会想偷懒,也会想女人,也会打情骂俏,会倚强凌弱,还会在国事与家事之间犹豫,这都是人性的真实面孔。好的作品不会对阴暗面只字不提,而是在描写的时候适当抑扬,突出主题。
中国战争电影,几十年不变的夸大正面,忽略反面,神化我军,愚化敌军。我军士兵都是英勇善战的,军官都是智慧超群,可以党还没号召就开始响应,上司还没开口就毅然大义灭亲,非常积极,毫不犹豫。不可否认中国近代有过一段大义灭亲的历史,但也不会在灭自己亲人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吧,机器?近些年银屏上终于适当涌现出了一批会笑,会哭,会犹豫,会抗议,会贱兮兮地求人,会无奈地适应环境的军人了。这无疑是中国电影的一个进步。而康导无论国共,对就赞,错就批,是为军事艺术的'先锋。
《团长》的价值,不只在银屏效果和人性的真实描写上,它对我们了解历史还是有很大帮助的。之前无论是历史教科书还是电影,似乎都没有很好地尽到应尽的责任,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历史,一如我在云南接受了一二十年的教育,居然要等到在大学图书馆里“博览群书”的时候才知道,云南有个抗战名城叫腾冲——中国在抗战里唯一主动出击全歼日军的战役,一场万余名同胞永远沉眠疆土的悲壮的胜仗,也就是《团长》的拍摄地和故事发生地。后来又听在那儿上学的同学介绍,腾冲有一座具有近万座烈士墓的国殇墓园,幸好还有游客知道去缅怀一下我们的抗日的先驱。一个政党陨落了,难道那些保家卫国的烈士也得跟着陨落吗?记得大学《近代史》老师在讲“统一战线”相关章节时就曾发表过许多感慨,他甚至是撇开教材发表个人观点的。
对于国军的功过,《团长》公正地进行了描述,师长虞啸卿与百姓一道同仇敌忾,他有屈原的修养,岳飞的豪情,有歼敌的决心,胜利的信心,但他治军不当,只顾练兵不顾育人,他的兵忠的是他而不是国,杀敌靠的是命令而不是悲愤。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预见两党更迭的必然性。看看虞家军是些什么样的人在操控,为了壮大自己而放弃战机,为了迎合上峰而不惜牺牲部队精锐的唐基;软弱无能却处处讨好上峰,也深得上峰青睐的林译。虞啸卿是个悲剧性人物,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被唐基那帮子人束缚得失去了自我。龙文章之所以可以不受他们的牵制,是因为他早已把自己置身党外,一心想要让事情回到它本来的模样——把矜功伐赏勾心斗角的心思拿来抗日救国。
影片里用了极短的一段,很侧面地写到了赤色分子,然而却刻画得入木三分。激情,朴实,深入民间,发动群众,这便是赤色分子发展成为红色武装的资本。有那么多百姓还没有接触共产党就已经在做共产党的事了,可以这么说,那些赤色分子,他们的操控者不是哪一个党派,而是共同的理想——抗日保家。龙文章和那些赤色分子一样,政党观念根本不是很强,他们一心只想抗日,所以给足他们爱国的自由,他们便能以战场为家,以战斗为生活。很不幸的是,虞家军里容不下任何赤色分子,军和民界线划得太清晰。
里面值得一提的人物:林译,孟烦了,龙文章和虞啸卿。他们是影片里个性最为鲜活的几个人物,当然,这几个人形象刻画得好,首先得归功于演员的演技。可能有人会大嚷,林译那么软弱无能怎么能算有个性呢?所谓的个性指的不是能力超群,更不是一意孤行,而是敢于坚持自我。
林译虽然软弱无能,但别人再怎么损他,他自始至终都一个样,即便不能把事情做得很好,但从来不乏尽心尽责。在那堆散兵游勇中,他是第一个喊出要参加滇缅战役的人,他是川军团里除团长之外唯一一个时刻争取上峰认可的人。他不乏勇气,在他带领的第二批敢死队溃散后,他依然深入敌中与团长汇合。他跟许三多差不多吧,许三多是天生的比较笨,他是天生的比较软弱,但后天的努力他们都做得很到位。想想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做什么事都成功呢?又有多少人不会被别人嘲笑呢?还有多少人能够在别人的嘲笑声中依然坚持自我呢?
孟烦了对战争充满厌倦和惰性,他渴望和平,渴望自己好好活着。比起那些豪迈地吼一声“老子不怕死”,然后挥刀砍向别人的脖子或者砍向自己脖子的人,他对生命的敬畏着实让人敬佩。他时常告诉自己“孟烦了,你是聪明人,你要用自己的聪明好好活着”,敬畏生命不是贪生怕死,而是要死得其所,如果当初越王早早地就死掉,就不会有后来三千越甲吞吴国的壮举了。生命是可爱的,它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同时生命又是短暂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如果大部分人都懂得敬畏生命,那么世界就不愁和平不起来了。
龙文章是大部分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典范,心里充斥着叛逆,有勇有谋,下面有一大帮兄弟,上面也奈何不了他。他是短兵相接的天才,具有逆流而上的勇气和漏船载酒的运气,还有叱咤风云的野心,他是乱世造就的一个英雄。这些暂且不论,关键他有那些才能为何就能响当当地接过虞家军的最高指挥权?心态,心态决定状态。
他屡屡批判上峰的妥协和败退,在得罪上峰之后,他的反应不是懊恼,而是淡然一笑说“我对了啊,对错很重要”,他并不看重上峰的赏罚,看重的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正义。希特勒的军事才能够强了吧,可惜心态不正,终成千古罪人。记得一次在汽车上,一位老大妈在就她家儿媳妇搞婚外恋和她丈夫收了十几年破烂后建起一座铸造厂进行对比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心正的人迟早会歪起来呢,心不正的人永远也别想歪(歪:在云南方言里有夸赞人厉害,发达等意思)。
上面已经说过,虞啸卿是一个悲剧性人物,空有一腔热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在最后攻打南天门的时候,他信誓旦旦地计划四个小时拿下南天门,龙文章打趣说四天,结果差四十天仅有两天,他的精锐战死的战死,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不是他不想出兵,只是在大战来临之际他的军官全被唐基那王八蛋调走了,身为师长,在危难之时却调不动自己的兵,那种愧疚和无奈是可以想见的。
虞啸卿之所以落到那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步,皆因妥协起,他一次又一次地听信了唐基的“谏言”,结果把自己的立场都丢了。起初他敬佩的是岳飞的报国情怀,后来硬被唐基引导成了敬佩他统治三军的权位,可悲可叹啊!妥协像吸毒,吸多了会把整条命都搭进去的。四九年以前的中国之所以百余年都翻不了身,都是妥协犯下的恶果。
影片描写的不是叱咤风云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让英雄崇拜者不免有些失望,但就是那些不起眼的人物,才道出了我等平凡人的心声,才能表达后人对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们的敬重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