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成功的
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关于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2】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关于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3】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为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关于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4】
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关于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5】
1925年,东北军发生兵变,张学良处在左右为难之中,以吸烟解闷,慢慢地染上了毒瘾,身体日渐消瘦。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发生了炸车事件,张作霖丧生。张学良继承父业,当上了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能没有个好身体。于是,在夫人于凤至和私人秘书赵四小姐的劝解下,他决心忍痛戒毒。可戒毒两天后,他面无血色,象死人一般难看。到第3天,他竟满地打滚,用头撞墙,直到不省人事。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心痛得抱头痛哭,急忙派人请了一个日本医生。日本医生给张学良注射一针。打完针后,立见奇效,张学良竟无事一般坐了起来。从此,一天两针,连续注射几天,张学良再也不想吸鸦pian烟了。张学良的身体恢复,使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喜出望外,不惜钱财重赏了这位“妙手回春”的日本医生。随后,医生又留下了两盒针剂,嘱咐她们如果少帅不适,仍可随时注射。
一个月过去了,张学良每日都靠针剂戒毒,一日不打针就痛苦难熬,打上针立刻见效。这种奇怪的针剂引起张学良的疑心,便命人把针剂拿到西医医院去检查,化验结果证明,这种使人上瘾的药水是比鸦pian更厉害的毒 品——吗fei。张学良如梦初醒,连呼上当。立即派人去找那个日本西医。那个医生已回日本。没办法,张学良只好违心地接受这种现实,每天打两支价值200元的吗fei度日。张学良的身体在吗fei毒害下更加虚弱了。
1933年3月7日,张学良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引咎辞职。3月11日晚,张学良郑重宣布,“决定到上海短期戒毒,然后出国”。
1933年3月12日下午,张学良一行抵达上海,住进了张群公馆。当晚,张群以主人身份盛宴款待客人。席间,张学良正色向大家表示,为了能上前线杀敌,要借这块宝地戒毒。少帅的一席话,博得在座的宋子文、张群等人一片喝彩声。
第2天早餐后,张学良命令副官把他锁进卧室,并作了“不经允许不准任何人进来”的规定。他在案头放了一本英文本莎士比亚戏剧集和线装《全唐诗》,另备了一大盘瓜子和一大壶浓茶。整个上午,少帅卧室里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什么动静。
夕阳就要落山了,他独自一人在卧室里忍受着毒瘾的折磨,快撑不住时,就让副官去请欧阳教授上楼下棋。下了两盘棋后,张学良因精力不支,提出改日再战。
夜幕笼罩了张公馆,午夜时分,张学良的毒瘾大发作。只听房间里咕咚一声,他从床上跌到地下,满地打滚,传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于凤至和赵四小姐闻声冲上楼,只见副官泪流满面地守在门口。夫人过去夺下钥匙就要开门,张学良在室内喊道:“谁也不许进来!”
“汉卿,你……还行吗?”于凤至只好缩回手,隔着房门忍着泪问道。“没……什么,你们……下去吧!”张学良断断续续地回答着。
这时,大家都为张学良捏着把汗,谁也不肯离去。房里又传出以头撞墙的“冬冬”声,赵四小姐忍不住哭出声来。过了一会儿,房里没了动静,于凤至忙喊了几声,仍无回声,就毫不犹豫地打开房门。只见张学良已躺在地上,额头红肿,鲜血淋漓。于凤至心痛地拉着张学良的手,流着泪水说:“汉卿,实在不行,缓缓再说吧!”张学良猛地扔开夫人的手,有气无力地说:“不要和我说这种话!都出去!”
赵四小姐马上操起电话,请端纳顾问马上带美国医生前来救缓。美国医生密勒见张学良双眼紧闭,口吐白沫,浑身抽搐,知道他的痛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密勒俯身用听诊器听了他的心脏,又量了他的血压,决定为他打特效安眠yao针治疗。密勒临走时说,戒毒需要几个疗程,安眠yao不能多用,仍靠少帅个人的意志和毅力。
第2天下午,张学良的毒瘾又开始发作,虽然他头上缠满纱布,可还是要撞墙,还是要满地打滚。赵四小姐又一次打电话给密勒医生,密勒却说:“小姐,药只能起辅助作用,主要还看少帅的忍耐力!请把我的话转达给少帅!”说完就把电话挂了。张学良听了赵四小姐转达密勒医生的话,喘息着说:“这才是咱们应该请的医生!”他吃力地从地毯上坐起来,命令副官和赵四小姐把他绑在沙发上,使他无法再撞头和打滚了,可那悲惨的呻吟声却令人心悸。几天下来,张学良瘦得皮包骨头,好似蜕去了一层皮。
顽强的毅力和忍耐终于使毒瘾的发作间歇越来越长,发作的程度也逐渐变轻了。张学良开始能吃能睡,体力增强,脸上出现了光泽。半个月后,他的毒瘾基本被控制住了。
戒了毒的张学良将军。终于可以用全副精力对付步步逼近的日寇,并在中国历史转折关头,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
自律成功的故事:我的心还有主人
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自律成功的故事:明代大学士徐溥储豆律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自律成功的故事:柳传志的自律
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自律成功的故事:鲁迅刻"早"字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为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自律成功的故事:张学良戒毒瘾
1925年,东北军发生兵变,张学良处在左右为难之中,以吸烟解闷,慢慢地染上了毒瘾,身体日渐消瘦。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发生了炸车事件,张作霖丧生。张学良继承父业,当上了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能没有个好身体。于是,在夫人于凤至和私人秘书赵四小姐的劝解下,他决心忍痛戒毒。可戒毒两天后,他面无血色,象死人一般难看。到第3天,他竟满地打滚,用头撞墙,直到不省人事。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心痛得抱头痛哭,急忙派人请了一个日本医生。日本医生给张学良注射一针。打完针后,立见奇效,张学良竟无事一般坐了起来。从此,一天两针,连续注射几天,张学良再也不想吸鸦片烟了。张学良的身体恢复,使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喜出望外,不惜钱财重赏了这位"妙手回春"的日本医生。随后,医生又留下了两盒针剂,嘱咐她们如果少帅不适,仍可随时注射。
一个月过去了,张学良每日都靠针剂戒毒,一日不打针就痛苦难熬,打上针立刻见效。这种奇怪的针剂引起张学良的疑心,便命人把针剂拿到西医医院去检查,化验结果证明,这种使人上瘾的药水是比鸦片更厉害的毒品--吗啡。张学良如梦初醒,连呼上当。立即派人去找那个日本西医。那个医生已回日本。没办法,张学良只好违心地接受这种现实,每天打两支价值200元的吗啡度日。张学良的身体在吗啡毒害下更加虚弱了。
1933年3月7日,张学良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引咎辞职。3月11日晚,张学良郑重宣布,"决定到上海短期戒毒,然后出国"。
1933年3月12日下午,张学良一行抵达上海,住进了张群公馆。当晚,张群以主人身份盛宴款待客人。席间,张学良正色向大家表示,为了能上前线杀敌,要借这块宝地戒毒。少帅的一席话,博得在座的宋子文、张群等人一片喝彩声。
第2天早餐后,张学良命令副官把他锁进卧室,并作了"不经允许不准任何人进来"的规定。他在案头放了一本英文本莎士比亚戏剧集和线装《全唐诗》,另备了一大盘瓜子和一大壶浓茶。整个上午,少帅卧室里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什么动静。
夕阳就要落山了,他独自一人在卧室里忍受着毒瘾的折磨,快撑不住时,就让副官去请欧阳教授上楼下棋。下了两盘棋后,张学良因精力不支,提出改日再战。
夜幕笼罩了张公馆,午夜时分,张学良的毒瘾大发作。只听房间里咕咚一声,他从床上跌到地下,满地打滚,传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于凤至和赵四小姐闻声冲上楼,只见副官泪流满面地守在门口。夫人过去夺下钥匙就要开门,张学良在室内喊道:"谁也不许进来!"
"汉卿,你......还行吗?"于凤至只好缩回手,隔着房门忍着泪问道。"没......什么,你们......下去吧!"张学良断断续续地回答着。
这时,大家都为张学良捏着把汗,谁也不肯离去。房里又传出以头撞墙的"冬冬"声,赵四小姐忍不住哭出声来。过了一会儿,房里没了动静,于凤至忙喊了几声,仍无回声,就毫不犹豫地打开房门。只见张学良已躺在地上,额头红肿,鲜血淋漓。于凤至心痛地拉着张学良的手,流着泪水说:"汉卿,实在不行,缓缓再说吧!"张学良猛地扔开夫人的手,有气无力地说:"不要和我说这种话!都出去!"
赵四小姐马上操起电话,请端纳顾问马上带美国医生前来救缓。美国医生密勒见张学良双眼紧闭,口吐白沫,浑身抽搐,知道他的痛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密勒俯身用听诊器听了他的心脏,又量了他的血压,决定为他打特效安眠药针治疗。密勒临走时说,戒毒需要几个疗程,安眠药不能多用,仍靠少帅个人的意志和毅力。
第2天下午,张学良的毒瘾又开始发作,虽然他头上缠满纱布,可还是要撞墙,还是要满地打滚。赵四小姐又一次打电话给密勒医生,密勒却说:"小姐,药只能起辅助作用,主要还看少帅的忍耐力!请把我的话转达给少帅!"说完就把电话挂了。张学良听了赵四小姐转达密勒医生的话,喘息着说:"这才是咱们应该请的医生!"他吃力地从地毯上坐起来,命令副官和赵四小姐把他绑在沙发上,使他无法再撞头和打滚了,可那悲惨的呻吟声却令人心悸。几天下来,张学良瘦得皮包骨头,好似蜕去了一层皮。
顽强的毅力和忍耐终于使毒瘾的发作间歇越来越长,发作的程度也逐渐变轻了。张学良开始能吃能睡,体力增强,脸上出现了光泽。半个月后,他的毒瘾基本被控制住了。
戒了毒的张学良将军。终于可以用全副精力对付步步逼近的日寇,并在中国历史转折关头,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