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美国卡佛的经典语录 正文

美国卡佛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4-10-01 09:34:27

1引言

雷蒙德·卡佛是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短篇小说复兴的主将,他擅以简约文风描绘后工业时代美国中下层阶级的凡庸生活,被誉为“美国中产阶级的契诃夫”。卡佛擅于从小人物的日常琐事中透视人性的悖谬、命运的无常和“存在”的冷峻。他是一位以“他者镜像”写自我迷失,以失败人生对比美好理想,以沉默和含混暗示情感之绵延及“存在”之无限的作家。

本文在探索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人物精神特质的基础上,辨析其短篇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卡佛笔下“自我迷失者”的形象,分析卡佛短篇小说中主体与他者之间的镜像关系,并揭示其文本内部的欲望机制;第二章侧重分析卡佛笔下的“梦想失落者”的精神质地,解读卡佛笔下小人物们面对生存困境时的自我救赎之道;

透视美国后现代社会的人际冷漠和交流障碍的内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解析卡佛小说中的作者-读者的合作关系。本文注重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使卡佛与其他短篇大师的艺术特质构成比较关系,将其小说艺术的美学辨析建立在美国文学传统和世界短篇小说传统的基础上;在探索小说主题的同时贯穿叙事技巧的分析,避免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割裂;立足于现实语境谈论卡佛短篇研究的意义。

2自我的迷失

“追寻自我”一直是美国文学的重要母题。从杰克·伦敦笔下的马丁·伊登到海明威笔下的尼克,从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和哈克贝利到凯鲁亚克笔下的迪安和萨姆,硬汉和牛仔们延续着美国民族精神中自我意志的神话。然而,这仅仅是美国文学关于“主体性”的一种正面书写,其反面是菲茨杰拉德、安德森.舍伍德等人有关“自我迷失”文学主题的创作。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当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展开,处于动荡不安后现代转型期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个体自我身份的迷失以及因此引发的焦虑成为新型的时代精神症候,“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问题也得到了重新审视和梳理。

这一时期的主客体关系己经不再聚焦于一味高扮主体性的笛卡尔式的“我思”之上了。尼采的“上帝已死”在后现代思想家那里演变为“主体已死”的“去/无中心化”哲学,“他者”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福柯以知识考古学揭露了主体和理性的虚构性,通过对疯癫的分析为“沉默的他者”平反昭雪;拉康的镜像理论揭示了大/小他者对主体的篡位;德里达拆毁了结构主义者的同一性幻想,在解构思维中确立他者的绝对差异性。

有关“自我迷失”的文学母题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擅变。作家笔下主体与他者的关系裹挟在上述思潮之中,呈现出新的面貌。作为美国后工业社会底层生活的见证人,卡佛的短篇小说创作也不免受到时代思潮和精神氛围的影响。

卡佛笔下的自我迷失者不再是菲茨杰拉德笔下盖茨比式的人物,在爱情的梦想中彻底丧失了自我;也不是舍伍德·安德森笔下的小镇畸人,执拗地封闭着为精神创伤所扭曲的自我。卡佛笔下的小人物是一群挣扎在充满不确定性生活中的底层大众,他们的主体性或迷失于他者镜像的欲望迷宫之中,或为“强势他者”所篡夺。

失落的梦想与世俗化慰藉第一节卡佛短篇小说中的梦想失落者约翰·史密斯(Captain John Smith )在1616年出版的《新英格兰概述》中将美国描写成一块物产富饶的新大陆,那里没有欧洲日大陆的历史重负,也没有其复杂的阶级关系:“人人,或者大部分人,在很短的时间里,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劳动和土地的主人与所有者。这种对美国天然优越性的看法后来逐渐演变成有关“美国梦”的国家神话:这片“应许之地”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每个人只要通过不懈的奋斗和经营,就可能获得自由、平等、独立和富足的幸福生活。

“美国梦”是一种有关民族国家乌托邦的自我想象,它根植在美国人的意识深处,也是美国文学几百年来不变的主题之一。但是,作家们有关“美国梦”的书写却不纯粹是正面称颂式的。事实上,对“美国梦”的虚幻性与腐蚀性,美国式盲目乐观主义的揭露、反思和批判一直以来也都是美国作家们的重要使命。如果说马克·吐温笔下的哈克贝利·费恩以及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代表了美国精神外拓式的、征服性的阳性力量;那么菲茨杰拉德笔下爵士时代红男绿女们浮华而空虚的.人生,契佛笔下绿茵山镇死水微澜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则反映出“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代表了美国文学内向式的、反思性的阴性力量。20世纪,在经历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萧条时代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传统中乐观自信的精神逐渐消散。

3沉默的言说

第一节卡佛短篇小说中的沉默者阿瑟M.萨尔茨曼在《理解雷蒙德·卡佛》一书中援引威廉·卡洛儿·威廉斯《裴特森》中的话语来阐释卡佛笔下小人物们无可名状的痛苦:“他们的言语消失在被囚禁的交流欲望之中,”确乎如此。卡佛笔下挣扎在破碎生活边缘的小人物们均有程度不等的沟通障碍症。当他们的内心世界受到来自生活灾难性变化的冲击时,支离破碎的情感和思绪不断地积聚,却无法找到恰当的出口。于是,暴力或沉默便成了他们内心状态的外在呈现方式。在卡佛的短篇小说中,无论是“沉默”还是“暴力气都代表了人物内在自我的异化和言说能力的缺席。从某种意义上说,“暴力”亦是另一种形态的“沉默”。它是一种扭曲、外化了的“沉默”,它以物理性的攻击行为取代了符号性的言说行为。事实上,在卡佛的短篇小说中,直露的暴力宣泄并不多见。

对于卡佛笔下那些饱受生活磨难的底层人来说,“沉默”才是他们面对各种困境时的常态。“沉默”在卡佛短篇小说人物的对话中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它或者暗示了人物的自我封闭状态,或者暗示了人物的语言表达障碍。卡佛小说对话中的“沉默”不同于海明威的“俭省”。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过程尽管出现了大量空白,但对话双方却能够互相理解,反而是读者被置于理解的盲点中而不得不自行串联意义的断片。卡佛短篇小说人物的对话方式实现了对“海明威式对话”的反转:读者能够根据作者的提示,理解文本中人物的处境及其无法言表的内心痛苦。但是,小说中的人物却陷入了错愕迷惘之中,既无法理解自身的处境也无法使自己的痛苦为他人所理解。

1、这世间只有经过的过往,没有以身相许的烦恼,更没有搁浅的旅途,既然生活总要发生那么多故事,所以需要善待,也需要忽略,更不要让内心的脆弱,去伤害生活的美好存在。

2、你会发现有那么一种奇妙的存在,即便是最黑暗的夜,他的存在也会让你觉得黎明马上要出现,用他特有的温柔唤醒你;即使最寒冷的夜,他也会让你觉得第二天阳光会出现,用他散发的光芒温暖你。然而最奇妙的是,也许照亮你前方的那个人,从来没能真正地出现在你的生活里,而你爱了他好多年。

3、品茶如品人,越喝越甘纯;品人如品茶,越活越滋润。

4、也许是怕再伤对方一次,所以分手时,一个没有挽留,另一个也没回头。

5、人须有志气、和气与浩然之气。志气为中,和气为表,内圣而外王。

6、最怕一个人,最怕熟悉的你离开。你说过的会陪我的可惜那些最怕都是现在我所经历的。

7、现实生活中,我们容易忽略父亲对我们的关怀。 也许是因为父爱太过于 深沉,深到难以探究,深到我们甚至感觉不到这份爱的存在。 所以,有人说 父爱是炽热的却又不时透着冷峻,是粗疏的可有时又很苛求,是实实在在的. 又显得神秘莫测。 初恋之所以是最美好的,那是因为记忆对其进行了加工。 一件往事经过 无数次的回忆,就会变成记忆的无限次乘方,而这其中也掺杂着我们对过去 的情感因素。 逝去的事件往住在回忆中获得了一种当时并不具备的意义,这 就是时间的魔力。

8、锣鼓听音,说话听声:说话方式要符合对方个性,才会产生作用;但也不要忽略你与对方的交情程度,否则"交浅而言深"、"不可与言而言",则还不如不说。 只要我们一天不改变对"上瘾"的看法,把它看作是个医疗上的问题,我们便永远也不能战胜毒品。 上瘾根本是个精神上的问题:人们是自己选择去做瘾君子的。 既然我们选择了峰顶,就要努力登攀;既然我们投身钟爱的事业,就要尽力而为;既然我们抛弃了幻想,就要脚踏实地;既然我们来到了世上,就要好好的生活。

9、是谁说的,有本事任性的女人也会有本事坚强。

10、不要怪自己太重感情,你只是太没出息,所以才连个不喜欢你的人都放不下。

11、小乐趣是指不拒绝小事情,并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快乐也是价值。

12、高档量退潮防大跌,低档量涨潮预备涨。

13、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在等。——沈从文《雨后》

14、我可以不需要太多的宠溺,只想你爱我比很久很久还要久。

15、那次分别凝望你的眼睛,我分明看到了不舍,可是,你是否看到我眼中那浓浓的爱恋。

16、一个人的成熟与否,不是出口成章,说出许多深刻的道理,或者是思想境界达到很高。而是待人接物让人舒适,并且不卑不亢,保留自我的棱角又有接纳他人的圆润而活着。

17、没有得你的允许,我都会爱下去,互相祝福心软之际或者准我吻下去。我痛恨成熟到不要你望着我流泪,但漂亮笑下去,彷佛冬天饮雪水。

18、总有些愿望不能被满足,可正是由于得不到,我们才会在心中一遍遍的勾勒得到时的美好。随着岁月流逝,脑海中剩下的不再是一样东西的美,而是日复一日想象与期盼的美。

19、朋友那么多,却过着各自的生活。

20、有些人能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并以此行事。这些人要么变成了疯子,要么成为传奇。——出自 电影《燃情岁月》

21、在我们常常忘记自己在一条河上,我们总记得自己在一条船上。

22、既然所有的迷途都有一条回家的路,那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比如,明天就发明一颗星星。

23、不要留意别人,只盯准你要去的彼岸。——《大路之歌》(美国)惠特曼

24、以有限的痛苦为代价,避免更大的痛苦。

25、阿宁,将来,你也会有这么一天,像卡丹一样嫁为人妇吗?那时候,你心里牵挂的,究竟是谁呢?别了,我爱的姑娘。别了,我爱的姑娘。我们来生再见了。《紫川》

26、做人,总要信!信是做人的最基础!信,则立!

27、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真正的爱,是愿意为她放下身架,放低姿态。能把他最柔软的地方,显现给女人看;一个女人真爱一个男人,哪怕再柔弱,也会表现出某种刚强,那代表着想要跟一个男人在一起决绝。

28、我无数次地幻想,我走到她面前,对她说,我叫席郗辰。然后她认识我。我照顾她。 《何所冬暖,何所夏凉》

29、那是柯南对小兰说过的话:我喜欢你,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喜欢!

30、爱请是微笑,开始以吻生长,以泪结束,咋临人世,你在哭爱你的人,在笑生命终结你的人,在笑爱你的人。

31、叫你们不要管还管!

32、也可以踩着青石板,在小弄走上一遍。碰到小姑娘跳皮筋,可以加入,返朴归真一回。或与那些老人聊一些琐碎的生活,陪她们绣花,纳鞋,吃她们做的好吃的,听她们模糊的呓语。也可以在雨天撑一把伞,溅起一路水花,听雨的歌,为它们鼓掌。

33、用我们的掌声为他们祝福,用我们热烈的掌声为他们由衷的祝贺。好的,大家请座。

34、睁开心灵的眼睛,去体味人生路途上的一切。不要用成功与否来衡量你的幸福,去享受人生旅程的整个过程吧。那时幸福就是你的人生旅途。

35、爱情还没有来到,日子是无忧无虑的,最痛苦的,也不过是测验和考试。当时觉得很大压力,后来回望,不过是多么的微小。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是注定被人等的。缘起缘灭,缘浓缘淡,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暂的时光。

36、人,就应该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作者:路遥 出处:平凡的世界

37、因为从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然而就是因为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驱车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遇到他(她)。你会被爱,因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单。你会选择不再孤单下去。

38、说过再见的人,常常在下一秒钟就能重新遇见;而那不曾说过再见的人,也许走出彼此性命就是永远。

39、写作也是个人身体的语言史。

40、有家,就有幸福。在属于自己的屋檐下,可以尽享亲情的温暖,爱情的温馨。当然,家人之间的感情也是需要精心呵护。作为至亲,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应当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关爱、理解与宽容。

41、当一个人畏惧失败的时候,他忘了提升自己是一种习惯。

42、是的,那个人什么都不是,实在是太渺小了,和自己比起来也许只有一颗螺丝那么大。但是他心口的零件松了。他还是能运作,只是再也不安稳,胸口永远有噪声,在漫长的时间里,渐渐快散了似的,连站也站不住。

43、爱情生活里的柴米油盐令女人心烦,令男人怯步。但却又不可或缺,于是成为测验一段感情是否能够长久最实际的指标。男人别找怕弄粗双手的女人;女人也别找不肯为你洗碗下厨的男人!

44、一个人爱着另一个人是藏不住的。

45、最悲哀的爱情莫过于一个懂爱的人遇到了一个不懂爱的人,然后经历一场撕心裂肺的爱情后分开。后来不懂爱的人慢慢懂了,懂爱的人却不敢再爱了。——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46、因太珍惜一些人,而小心翼翼维持一段安全的距离。保住了淡如水长流,享受不到如蜜之亲密,牺牲了许多深度交流,为逃避火药而错过了火花。

47、许多人和陌生人相处时总是感到发怵,其实,只要你敢于大方地首先伸出你的双手,对方一定会给你热情的回报的。

48、不管你有多么差劲,总有人会看上你的。

49、你也许会无意间将我想起,但那时也许只剩下残存的记忆而已。

50、最悲哀的感情,不是有无数个情敌,而是你一个敌人都没有。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说,卡佛是我最有价值的老师和最伟大的文学同道。我翻译了他所有的作品。

苏童说,无论怎么推荐卡佛,我都愿意。

格非、王朔、韩东、“寻找雷蒙德?卡佛”、“卡佛小组”……都是默默热爱卡佛的人。

美国文坛上罕见的“艰难时世”的观察者和表达者。

他的小说,屡屡被选做经典语文读本。

雷蒙德·卡佛(1938—1988),美国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诗人,美国“极简主义”代表作家,并被誉为“新小说”创始者。1938年5月25日出生于俄勒冈州克拉斯坎尼镇,1988年8月2日因肺癌去世。高中毕业后,即养家糊口艰难谋生,业余学习写作。卡佛人生的前一半充满了苦难与失望。失业,酗酒,破产,妻离子散,友人背弃,坠入人生之谷底。晚年文学声名渐高,却罹患肺癌,五十岁便英年早逝。卡佛的作品风格和他自身经历密切相关,精简冷硬。他不是用天才来写作,而是呕心沥血的写作。卡佛一生作品以短篇小说和诗为主,代表作有《请你安静一下好不好?》、《谈论爱情时我们说些什么》、《大教堂》、《何方来电》等。

获得荣誉:

卡佛以一种悠长的凝视直面无望。他被尊为简约文学的典范,剔除反讽、幽默和所有修饰,把自己的文字削到瘦骨嶙峋。

在《大教堂》中,仍然有卡佛早期作品的无奈和无法自拔,但是,“仿佛已耗尽,却又收拾起勇气”,卡佛自己说,“它们与我过去的小说相比,都更丰满,文字变得更慷慨,也更积极了。他把自己那扇一直尘封的天窗推开一条缝隙,洒下了些微光亮。本书在写作风格上承接了卡佛前后两个时期,读者既能够体会到卡佛早期的冷硬,也能够感受到后期微暖的转变。

《好事一小件》获1983年“欧·亨利小说奖”第一名,并被收入《普施卡特获奖小说集,Ⅶ》。《何方来电》选入《1983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发烧》选入《美国短篇小说杰作选》。《好事一小件》和《维他命》一起被改编进了罗伯特·奥特曼的著名电影《人生交叉点》。《羽毛》也被改编为电影。

作品目录:

【前言】雷蒙德·卡佛:美国平民的话语

羽毛

瑟夫的房间

保鲜

软座包厢

好事一小件

维他命

小心

火车

发烧

马笼头

大教堂

【附录一】卡佛自话

【附录一】译后记:卡佛于极简主义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