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1921文案语录 正文

1921文案语录

时间:2024-09-27 17:26:21

描写上海外滩的句子

第1句→“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春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旧......”呵呵,浦江岸边灯火辉煌的东方明珠,依旧如美人那般光彩夺目,炫动着青春少女般的美丽。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高楼建筑,如威武雄壮的壮士,顶天立地闪耀着霓虹的光彩。

第2句→中国有数不尽的美景,不过,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要数上海外滩了。虽然我已经去过外滩三次了,但是每一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上海外滩位于浦东新区的陆家嘴地区,与万国建筑博览群相邻,与南京路步行街隔江相望。外滩是上海的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以及中国各大银行、上证交易所都在这里。这里每天都人来人往、穿流不息,是上海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

第3句→上海我已经去过好几次了,但游上海外滩还是第一次,夜色朦胧中的外滩景色,使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丽。夜幕刚刚降临,我就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催促爸爸快点带我去外滩观景。华灯初上,大上海仿佛换上了一件华丽的晚礼服展现在我的前面,宽宽的黄浦江横卧在眼前,江面风平浪静,江堤上游人如织。

第4句→去上海滩找寻一段有关财富的传奇。创业者的梦想之舟泊在上海滩,谁来开启财富之门?轻掀帘,掀一页汇丰银行的往昔,谁识真脸容?老者已邈矣,只有在老照片中寻觅。外滩的景致依旧是上海的最美:苍茫的黄浦江浪来浪去间摄尽了无数巅峰与落魄的故事。迎着外滩的习习清风,异域的人儿感喟站在迷离上海的真实里。且行且缓,望一幢大楼的富丽堂皇,汇丰——这建于1921年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曾是多少人心中的财富梦想。

第5句→我们在环球金融中心乘高速电梯,听说他有最高10米每秒的速度呢!不出2分钟,我们来到了楼顶100楼,在哪儿,地板都是透明的,走在上面真是有种“一览众山小”的快感。一眼望去,到处是五彩的灯火,到处是汽车在穿梭,那黄浦江也更美了,对面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雨天上的星星连成一片,形成了“天星连浦江”的美丽景象,我一动不动的望着这迷人的灯火,只觉得心清如水,我,陶醉了!

第6句→外滩有许多高楼大厦。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金融中心是外滩最雄伟的三座高楼,成三足鼎立之势,屹立在浦东新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上海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性建筑。上海金融中心高492米,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建筑。我乘坐每秒8米的电梯,登上了位于金茂大厦88层的观光厅,俯视上海的景色,十分雄伟壮观,展现出这座世界性大城市的气派。

第7句→五色彩灯变幻着光彩,浦江对岸的东方明珠塔,像一串晶莹剔透,璀璨靓丽的明珠,大珠连着小珠,红红绿绿地闪旖旎迷人的光彩。和国际会议中心的玻璃大球建筑,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似得,相得益彰。万家灯火,密密匝匝地亮起,让人在恍惚间宛如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望着浦江对岸大珠小珠般的灯火,不禁使人想起了一首港台歌曲《东方之珠》。

第8句→黄浦江对面是著名的东方明珠塔和环球金融中心,在万千灯光的映照下,它们宛如镶嵌在黄浦江上的两颗明珠,交相辉映。这华灯、江水;这流云、星星;天上人间,竞相闪烁,真是别具韵味,看得我如痴如醉。

第9句→暮色中的外滩格外艳丽。高楼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在闪烁,好像无数颗小星星在眨眼睛。百度、新浪、中国石油等巨大广告牌发出耀眼的光芒,夺人眼球。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好像在和霓虹灯对话,商量如何把外滩装扮的更美丽。一艘艘巨大的'游船从黄浦江上驶过,船上的人们,有的唱歌,有的说笑,有的向岸边的游客招手,他们欣赏这样的美景,多高兴啊!

第10句→外滩——“东方华尔街”,资本市场的新鲜,一座城的人儿较其它城市提前体味尽尽。一座城的辉煌,1921—1935年,汇丰银行是经典,上海的金融风云朝夕演绎着变。走在外滩,看老上海的风华,透过汇丰(大楼):这“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居当时外滩建筑的首位。英国新古典派希腊式的风格。用诗人诗句的浪漫来修饰一座楼:阳光、新月、财富、女神……一一幻化成八角壁画,悬在大厅上。

第11句→外滩景点丰富,最北边的是黄浦公园,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在此屹然挺立,塔底是免费开放的外滩历史纪念馆,黄浦公园一旁是著名的外白渡桥,这里也是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外滩中段有陈毅广场、“情人墙”、瀑布钟以及连接浦东和浦西的观光隧道的出入口;外滩最南端就是历史悠久的十六铺码头。此外,丰富的城市雕塑群也是外滩的一大看点。

第12句→灯火璀璨的外白渡桥上,有不少外地游客在拍照留念,仿佛间《上海滩》电视剧的镜头历历再现。时间不早了,和许宁湘在外白渡桥拍照后,就走下了观光大道。南京路口人流汹涌如潮,一波一波来自南京东路的人流不断地向外滩观光大堤涌去。绿灯了有警察们手拉手在维持过马路的秩序。

扩展阅读:

这是一个炫丽而又繁华的地方,它有着“东方巴黎”的美称,它就是举世闻名的上海。今年我有幸目睹了它的繁华,才知道它为何能折服那么多世界各地的人们。

走进繁华的上海夜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五光十色的灯光,我们漫步在外滩,人越来越多。黄浦江的围杆边,人们摩肩接踵,谈笑风生,江边不时送来了阵阵夜风,让人陶醉。天色越来越暗,可人们似乎没有丝毫困意,江畔大厦亮起了一盏盏明灯,晚风在街道中穿梭,给行人带来了丝丝凉爽。车如流水一般飞快地驶过,路灯、广场上的灯、车灯愈聚愈亮,照亮了整个江边。在江畔,终于有人腾出了一个空位,我灵活地挤入人群中,依靠栏杆,俯视江面,碧波荡漾着,黄浦江绵绵地流淌着。“呜……”一阵汽笛声由远而近地进入人们的耳畔。我惘然台头望去,一艘靓丽的江轮在黑暗中向我们驶来,船中的金光闪烁点点。近看,这艘江轮灯火通明,那一排座位整齐地铺设在内。人们禁不住拿起相机,我也不例外,当相机声还没停止,又有一艘江轮快速地驶来,这艘就更加精美,富丽堂皇……看着一艘艘江轮忽慢忽快地驶过,滚滚黄浦江显得格外忙碌。

我慢慢抬起头,眺望江对岸,上海的金茂大厦巍然屹立,东方明珠塔在江岸边就像一位昂首挺胸的士兵,保卫着上海这方土地。再往右望,大楼的幕墙上印着“我爱上海”四个彩色的大字,顿时心中涌起了一股说不出的情怀。是啊,上海的确是个让人迷恋的地方,不仅我这个小小的中国人爱上海,连外国客人也爱上海,听说世界各地的攀登高手都来徒手攀上海的金茂大厦。随着目光,渐渐地从大厦顶仰望天空,这时,天完全黑了下来,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中,悬挂在大厦之上,月光柔和地吐洒着清辉。两岸的高楼大厦的剪影倒映在江水中,在波浪中不停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铺洒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的光斑在跳动。当江轮驶过时,月光总为它们镀上一层银色的花边。

啊,站在外滩,看到的是滚滚的黄埔江水,坚固的高楼大厦,皓月当空的夜色,谈笑风生的中外游客……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夜上海的魅力和活力,这座世界名城就在我的眼前。

2、党啊!你伟大的功绩将雕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3、党啊!你是一盏明灯!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党啊!你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们。

4、当鲜花代替了和平,当我们的天空不再有枪声回荡,当我们的家园不再经受炮火的洗礼,我们是否还能够想到那些把牢底坐穿的先驱者、那些带着铁镣手铐蹒跚步行在长街的革命者、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共产党员以及那些为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而牺牲的人。

5、回顾九十二年,中国从山河破碎到祖国统一,从受人欺辱到倍受尊重,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6、从冰天雪地的漠河,到阳光灿烂的南海;从璀璨夺目的"东方明珠",到巍峨庄严的布达拉宫;从麦浪滚滚的黄河两岸,到稻花飘香的长江流域;从1921年8月2日风雨如磐的嘉兴南湖至2007年10月15日秋高气爽的首都北京,从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到2008年的抗震救灾现场,无不传颂和响砌一个响亮的名字——共产党员。

7、九十二年风雨兼程,九十二年岁月沧桑,如今,强大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8、共产主义信仰犹如沙漠上的一片绿洲,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人民谋幸福”是发自对人民,对祖国最真挚、最浓厚的感情,这一共产主义信仰,曾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前仆后继,奋勇前进……,她如一盏明灯,为中国的大地撕破了延绵万里的黑暗。

9、歌颂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颂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当家做主!歌颂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10、党的历史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概述的,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去体会和感悟。不忘党的历史,开创美好未来。明白党和人民的不容易,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断培养我们的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地更加强大而努力奋斗!

11、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无情碾碎旧的封建的主义,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带领中国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领导我们越过一个个坎坎坷坷。

12、历史的接力棒传入我们新一代人手中,历史给了我们足够的选择,过平平坦坦的生活。我们应把这交付于我们手中的祖国带向更昌盛富强的时代,让我们用生命,来创造历史的另一个辉煌!

13、每个人的信仰是不同的。但是,信仰一个政党,加入一个先进的组织,这是人生最高尚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值得信仰是因为她有光辉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14、我们忘不了,改革开放、抗日救国,中国共产党奋战在第一线,人民子弟兵挥泪洒血,保家卫国。我们忘不了,92年来的建设,改革开放,创新思想,一代又一代新旧党员,兢兢业业,刻苦肯干,是我们经济的支柱。我们忘不了,助人为乐,为民请命,许多优秀共产党员无怨无悔,愿为人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15、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16、一个锤子,一把镰刀交织一起,看上去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图案,可它贴到鲜红的旗帜上,它就是代表我们国家的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

17、中国共产党——中国拥有你,有了一个光明的前程,我们拥有你,便有了一个不舍的信念、不弃的追求。

18、未来是美好的,党的方针政策是英明的,我们要永远拥护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永远!

19、我们把党比作母亲,她用乳汁哺育我们长大;她把幸福留给我们,把苦难留给自己。未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那么多的党的优秀儿女,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的精神的浓缩吗?共和国的旗帜,少先队员的红领巾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热血和忠诚才更加鲜艳!

20、英雄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者,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富强明主的航灯!

21、悠悠九十载,走过了多少坎坷与荆棘,品尝了多少屈辱和血泪,更记载了多少沧海变桑田的伟大业绩!

22、在百年黑暗历史中衍生这样一个党派:她点燃残破中华民族希望,她在万恶的旧社会里照亮前途的光明,她就是我们共产党——我们永远的母亲。历史为她营造了一个不可缺少却无比艰难的背景,乱事建国,难中之最难。

23、在这繁花似锦的七月,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党迎来了她九十周岁的华诞,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一起为我们的党祝福,贺寿!

24、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慨万千。面临科技发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国家的财富,是振兴的希望。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世经重托,我们要跨越世纪的一代,是21世经的真正主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个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生平事迹/鲁迅

1881年9月25日(中国农历八月初三),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

1892年,11岁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资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变故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8年,17岁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并与陈衡恪结下友谊。

1901年毕业。

童年的生活场景,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

留学日本

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

1906年3月,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本年秋天鲁迅携二弟周作人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7年曾拟创办杂志《新生》,因经费问题未能如愿。1908年师从章太炎,加入光复会(周作人认为并未加入),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了一些东欧和俄国的短篇小说,就是著名的《域外小说集》,不过销量平平。

回国任职

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191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怀旧》(文言文写作)。

1912年,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凯做大总统后,随政府搬到北京,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教育部佥事。这时,他经历一段思想苦闷时期,对社会改革颇感失望,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校编谢承《后汉书》、《嵇康集》。后受钱玄同影响,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并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京大学兼职讲师。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中国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4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创办同人周刊《语丝》。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访紫禁城,北京方面安排鲁迅与泰戈尔会见且合照。当时中国文坛对于泰戈尔访华的评价趋于两极化,鲁迅将其访华评价为“做了一瓶香水”。

鲁迅共做了14年的中华民国政府公务员,级别是荐任,机关是教育部,单位是社会教育司(司长是夏曾佑),历任第1科科长和佥事(辅助司长的高级幕僚)。主要的业绩有:担任国语统一会教育部代表,协调制定注音字母(与马裕藻、朱希祖、许寿裳、钱稻孙共同提议并执笔文案“统一读音,不过改良反切,故以合于双声叠韵的简笔汉字最为适用”);与钱稻孙、许寿裳2位科长合作中华民国国徽设计案,执笔《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说明书全文详见2005年版《鲁迅全集》);并设计了当时北京大学的校徽,系“北大”二字的美术字体;分管图书情报(图书资讯)业务:督导京师图书馆(后来的北京图书馆,现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等。直到被教育部时任署总长章士钊免职为止。为此鲁迅向中华民国平政院提起行政诉讼并胜诉,依法可以复职,但他选择离开政府体系。好友易培基接任教育总长后签署了让佥事周树人复职的命令,并以兼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身份发出新的教授聘书,蔡元培将教育部改革为大学院期间,鲁迅被蔡元培聘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1932年起,鲁迅不再兼任教育部“特约编译”。

在厦门和广州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抗议三·一八惨案,被北洋政府通缉(注:鲁迅并没有被通缉,这里《而已集·大衍发微》有错),于是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数月后,1927年1月16日,46岁的鲁迅离开厦门,18日抵达广州,19日晨在孙伏园、许广平的陪伴下“移入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当时是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骅请鲁迅到校。2月18、19日,赴香港在上环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两场题为“无声的中国”及“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

革命

1927年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后辞职。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七月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二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1927年10月,鲁迅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到达上海,上海教育界听说鲁迅来了,纷纷请鲁迅去演讲,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所谓“半租界”,是指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那里有特殊的政治环境保护他写作免遭迫害,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

1928年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1929年五月十三日,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0年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鲁迅离寓避难。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

1931年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七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八月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1932年十一月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这个时候也有鲁迅将被暗杀的传闻,有人劝鲁迅少露面,鲁迅听了,不以为然,出门不带门钥匙,以示决绝。

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

病逝

1934年8月23日,由于有熟人被抓了,鲁迅离开公寓避难。12月14日晚上,脊肉作痛,流汗。1936年1月,肩及肋都疼得厉害。3月2日下午,骤然气喘。5月15日,病情又严重,医生说是胃病。从这之后一直发烧,31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情非常危险。6月,从委顿中逐渐好转,稍微能坐起来看书,写几十个字。8月,痰中见血。10月,体重88磅,比起8月1日增约2磅。8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17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18日,天还没亮,又发病了,气喘不止。鲁迅写了一封信,委托内山完造请医生过来,这是鲁迅的绝笔。

鲁迅在1936年10月,因积劳成疾逝世于上海,上万名上海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后遭到破坏,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至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在上海期间,和宋庆龄、陈赓有交往。鲁迅所主持的文学团体和郭沫若、郁达夫主持的文学团体有矛盾。鲁迅扶植奖掖文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萧红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张春桥进行过论战。自1931年起,鲁迅大力倡导木刻版画,由此开始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年55岁。葬于上海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

关于鲁迅之死,亦有一些争议。鲁迅之子周海婴曾撰文,怀疑是其信任有加的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故意误诊,致其得不到正常治疗而早死,后经证实,鲁迅的真实死因应该为由肺结核和肺气肿诱发的严重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