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俞平伯的经典语录 正文

俞平伯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4-11-13 15:19:16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也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对于古诗词的发展顺序可概括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诗经:《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词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楚辞: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楚辞发展了诗词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汉赋: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词形式。

唐诗: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宋词: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无以为继。但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也走上了不逊色于唐诗的另一高峰。唐诗重在自身感情的迸发,文辞华美,故显得肥腴;而宋诗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故显其瘦劲。北宋大家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南宋出现了宋诗的顶尖的天才诗人陆游,酷肖李白的才华、强烈的爱国精神、多种的诗歌风格,使陆游成为宋诗第一人。同时期还有闲适自然的杨万里,后来南宋末出现松散的江湖诗人群。

元曲: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而人们通常所说的 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则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 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现代诗:“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诗词介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基本含义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需要,诗词在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叶千华语录

简述

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注:“词”与“辞”在“言词”这个上是同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词”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发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成为一种词牌。

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

诗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诗歌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

特点

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由于这种文体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风物生活。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这样一来,词牌仅仅表示一种曲调而已,于是有的词人就在词牌之下另注明题目。如苏

风波62字 洞仙歌83字

更漏子46字甘草子4河传61字何满子74字

黄河清慢98字贺新郎116字

减字木兰花44字锦缠道66字 江城子70字

浪淘沙54字临江字满庭芳95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南歌子52字 南乡子56字念奴娇100字

卜算子44字 菩萨蛮44字 普天乐46字

清平乐46字 鹊桥仙56字青玉案67字沁园春114字青门引42字

如梦45字苏幕遮62字水调歌头95字

双双浣溪沙48字 太常引49字踏莎行58字

唐多令60字天仙子68字

乌夜啼36字望海潮107字 武陵春49字

相见欢36字西江月50字 小重山58字谢池春66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谒金门45字忆秦娥46字虞美人56字

一落索46字 阮郎归47字一斛珠57字玉楼春56字一剪梅60字

渔家傲62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雨霖铃字 祝英台近77字 昼夜乐98字 烛影摇红96字

诉衷情33字定西番35字

近代有不少浪漫散文作家用游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旅行见闻,描绘了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也记录风土人情。

近代浪漫散文作家

1、余秋雨经典散文 2、余光中散文精选 3、贾平凹散文精选 4、张爱玲经典散文

5、梁实秋散文集 6、张小娴散文选集 7、季羡林散文集 8、韩寒作品集

9、席慕容散文集 10、郁达夫散文集 11、史铁生散文集 12、鲁迅散文集

13、冰心散文集 14、杨绛散文集 15、毕淑敏散文 16、安妮宝贝经典语录

17、郭敬明作品 18、徐志摩诗集 19、朱自清散文 20、沈从文散文

21、吴伯箫散文集 22、海子诗集 23、周作人散文 24、林清玄散文

25、张晓风散文 26、巴金散文集 27、胡适散文 28、亦舒散文

29、杨朔散文 30、老舍散文集 31、林语堂散文 32、李广田散文

33、丰子恺散文 34、俞平伯散文集 35、谢冰莹散文集 36、艾青作品

37、钱钟书散文集 38、吴冠中散文集 39、三毛散文集 40、张恨水散文集

41、叶圣陶散文集 42、周国平散文集 43、郭沫若散文集 44、舒婷诗集

45、张抗抗散文集 46、王蒙散文集 47、赵丽宏散文 48、冯骥才散文集

49、刘墉散文 50、铁凝散文集 51、宗璞散文 52、董桥散文集

53、徐霞客游记 54、丁立梅散文 55、迟子建散文 56、池莉散文集

57、张中行散文 58、茅盾散文 59、苏雪林散文 60、辛弃疾诗词

61、李清照诗词 62、秦牧散文 63、张悦然散文 64、柯灵散文集

65、杨莹散文集 66、萧红散文集 67、丁玲散文 68、耿林莽散文诗集

69、简贞散文集 70、杏林子散文集 71、孙犁散文 72、琦君散文集

73、罗兰散文 74、林文月散文集 75、朱天文散文 76、许地山散文

77、朱湘作品 78、苏雪林散文集 79、韩小惠散文集 80、林徽因散文

81、台静农散文 82、汪曾祺散文集 83、林海音散文 84、叶灵凤散文

85、何其芳散文诗歌集 86、闻一多散文诗歌 87、张悦然语录 88、刘白羽散文集

89、七堇年散文 90、七堇年经典语录 91、夏丏尊散文 92、夏衍散文

93、庐隐散文 94、毕淑敏语录 95、于丹语录 96、巴人作品集

97、陈学昭散文 98、戴望舒诗集 99、戴望舒散文 100、李健吾散文

101、瞿秋白散文 102、北岛诗集 103、刘亮程散文 104、高洪波散文

105、冯至散文诗歌 106、洛夫散文诗歌 107、卞之琳诗集 108、韩少功散文集

109、纳兰性德的词 110、梁遇春散文集 111、张洁散文集 112、冯雪峰作品

113、阿英文章集 114、李存葆散文集 115、王充闾散文集 116、莫怀戚散文

117、应修人诗集 118、刘再复散文集 119、汪国真诗集 120、顾城诗集

121、林萧的散文集 119、肖复兴散文集

外国名家散文集:

1、莫泊桑文章集 2、泰戈尔散文诗集 3、泰戈尔诗选

扩展阅读

余秋雨散文游记

莫高窟

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于三危”。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现在已很难想像,但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总该是来过的。当时整个地球还人迹稀少,哒哒的马蹄声显得空廓而响亮。让这么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气概之大,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

公元三六六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枝锡杖,云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是晚霞吗?不对,晚霞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相对应。

三危金光之迹,后人解释颇多,在此我不想议论。反正当时的乐樽和尚,刹那时激动万分。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幕色压着茫茫沙原。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以下是《匆匆》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匆匆》的主要内容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朱自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朱自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词语注释

⑴确乎:的确。

⑵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⑶涔涔(cén cén):形容汗、泪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⑷潸潸(shān shān):形容流泪不止的样子。

⑸伶伶俐俐:聪明灵活。指十分聪明。

⑹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⑺罢了:而已。

⑻游丝: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

创作背景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当时的“五四” 知识青年忙于救国,忙于追求进步;他们备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 却没有停止追求进步的脚步;他们苦恼、彷徨, 却在冷静的沉思后, 继续追赶人生的路。“五四”运动落潮期的现实情况让朱自清失望,但朱自清在彷徨中并不甘心于沉沦。朱自清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著地探寻与追求。朱自清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它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一文中的内容)朱自清依托春景激发内心情感,借助想象释怀美好。

作品赏析

《匆匆》表现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求索。朱自清身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感受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朱自清的内心充溢着苦于找不到出路的迷茫。朱自清所流露的不仅是个人的无奈, 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青年热爱生活、追求进步, 然而又不无惶惑、苦闷的时代情绪。但是朱自清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 朱自清站在他的“中和主义” 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尽管当时的社会是千孔百疮, 他经过思想的挣扎后仍坚持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也许前方不一定有光明, 但是坚决不停留于现实的黑暗中。在当时的社会, 有多少知识青年就如朱自清一样坚持追求光明和希望, 在人生的路上勇敢地赶路, 留下匆匆的身影。

《匆匆》的节奏美

1、多样化形态体现节奏美

在缓急中体现节奏这里的缓急主要是从朱自清叙述的语调和语速而言的,急则如火山喷发,如飙风急雨、飞星走电,缓则如春风细雨,如山涧小溪。《匆匆》以一串排比开头,接之以四个阀句。形成一种急切之势,表达出朱自清迷茫、困惑和苦恼的心理状态。而第二段说“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以平静甚至可以说是颓然的语调将第一段的快节奏降了下来,转入一种自我心理的陈述。第三段则延续第二段的抒写,继续细致的刻画笔者所感受到的时光易逝。第四段则又回到第一段的节奏上,以六个问句反映出朱自清心中的焦虑,向人生发出一种追问。而文章结尾一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同样是问句,却显得忧伤、淡漠,像一片轻盈的叶了落在读者的心头,久久回味。正是这“急——缓——急——缓”的变化,使全文有了灵动的生命,使朱自清的情绪和感受更能引起共鸣。

《匆匆》中的起伏节奏,还鲜明的体现在其一连串递进的问旬之中。第一段和第六段都是如此。以第六段为例:“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小能平的,为什么偏要自自走这一遭啊?’’每个问句之中都包含着对前一句追问的回答,而在这些回答稍稍安定下来时,朱自清又设计了下一个追闯,也正是在这……问……答也就是一起一伏之中,朱自清诠释了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匆匆”的体悟。

《匆匆》的风格是一种自叙式的,仿佛朱自清的自言自语,是很直白,素朴的。而其中穿插的一些比喻和拟人化的描写就为文章增添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形成内容上的节奏变化。如第三段中,“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氅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朱自清将太阳拟人化,纯粹的伤感之中又有那么一份幽默’与无可奈何,为文章那种忧郁茫然的调予注入了一些鲜活的生命的东西,而这种生命的东殛的消逝又更带来凄然之伤。

2、散文语句蕴含节奏美

鲜明的对照《匆匆》中的对照借助矛盾中的'统一或复杂中的单纯两相联系,构成有机的整体。这种用法,寓矛盾于统一之中。可增强谐调感,使变幻组合的印象油然而生。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嘟是借助“去来”这一对矛盾构成鲜明对照,使文章内容协调感增强,音节上也构成一种韵律的美感。

连贯的排比连贯的排比以它的气势给人一种强烈的力量,浸润着人的心灵,让人们在接连不断的排比之中,引起语句的愉快,产生深刻的节奏美感。《匆匆》中第一句经典的排比,第三段“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都是用一种整齐的句式结构给人以节奏的变化与和谐之感。连绵的反复反复也是一种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同一语句,使语句具有鲜明的节奏感的艺术手段。这种节奏感既反映了强烈、深厚、激动的情绪,又有着连绵不断、起伏不停的音律。因而,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量。

《匆匆》中“反复”的用,如:“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我能做些什么呢“又剩些什么呢”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在这些连绵的反复中。语句的节奏感,不仅是声音的重复给人造成的感觉,而是把人们对文词、思想、行动以及美的感受都鼓动起来了,因而也就产生了艺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