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王维诗佛经典语录 正文

王维诗佛经典语录

时间:2025-02-11 15:28:23

诗佛王维的山水诗,融禅于诗,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是我国唐宋时期的佛禅诗奠基人之一。

一、诗佛王维生平

王维(701-761),字

王维从小生长在一个清寒的家庭中,父亲早丧,而其母博陵崔氏是一位温良恭俭,

青少年时期,王维是在一个佛化的家庭之中薰陶、耳濡目染、沐浴在佛光之下成长起来的,自幼就随母吃斋奉佛,坐禅诵经,通晓音律,善于写作,“九岁知属辞”,十五岁就显出了他诗歌创作的才华。

唐开元九年(721),时二十一岁,王维中进士,调大乐丞而进入仕途,不久坐累谪济州(今山东省

开元二十二年(735),时三十四岁,张九龄执政,王维被擢升为右

天宝十四年(75:十一月,王维任给事中,值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攻陷两京时,不及扈驾逃出,被叛军所俘虏,服药下

后来乱平,肃宗以其的诗减罪,其弟王

王维至中年三十岁以后,其妻病故,以后他一直未再娶,孤处一室,禁肉食,绝彩衣,居室中仅有茶

其一生仰慕《维

他“晚年唯奸静”、“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又说他“在京师,日饭数十名

二、融禅入诗

在现存四百多首的王维诗文中,他大量引用、发挥了佛学观点,所用典故多来自《维

王维的诗体属于田园派的'自然诗,内容取材于山水景色,大都是一个个独立封闭的世间“空山、翠竹、日色、青松、莲花、鸟鸣、流水、钟声……一风格淡雅恬静,朴实自然,一切都是那样的圆满自在、和谐空灵、其意象的空间是有限的,但包含着无限的意蕴,时间也并下明显,似乎象征着“真如”的永恒。因此,人们读诵这些充满着浓厚禅趣的小诗,会别有一番清远闲禅的禅味,寓有禅理。而王维的绘画艺术,则是一种寄兴写情的山水画,达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寓有禅师们那种悟禅的境界。山水、树、石、人物等,都是随笔点染,意思简单,表现下费装饰的画风,如果没有禅的境地o/水远下可能有那种清逸的意境,这些可以说,是将佛学思想直接和山水联系起来,说明了佛教哲学包罗万象,这是佛学与诗画的结合和统一,融洽了艺术。

从现有于世的王维诗画中,可见其艺术修养之高,造诣之深,刘熙载在《艺

三、佛禅诗浅

王维的佛禅诗,是融禅入诗,诗以简炼的笔调,勾画出一幅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色,将禅的空灵情趣融进了他的山水诗,使诗达到禅所具有的那种情逸的意境。现在笔者根据前人研究王维诗文的成果,以及自己对王维佛禅诗从艺术审美及佛教禅理进行探索后的一些体会,就《鹿柴》、《辛夷坞》、《竹里馆》、《鸟鸣涧》、《山居秋瞑》、《木兰柴》、《终南别业》、《过香积寺》等八首诗,从禅文化审美艺术的角度加以浅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人写这首《鹿柴》时,已是晚年,对佛教已有进一步体会,因此,在诗文的笔墨之外,寓有禅意。诗以远处的微响的人语声,衬托着空山幽谷的寂静,密林里漏下一线落日的返照。然而诗人体会到一种幽静空灵的境界,那微弱的光洒在碧绿的藓苔上,显得多么冶清!青苔对这阳光并下陌生,黎明时分,亭午时分,都曾受过它的照射,现在到了黄昏时分,它又照来了。然而这次复返,它的亮度、热度和色调,都发生了变化,诗人在这青苔返照时,使他从这种境界想到大干世界就是这样不知下觉地生灭,生灭地无有常住,以一瞬为永恒,将生命熔入了这刹那的终古,一滴万川,有限无限的境界中。我们从这里可以看见诗人超脱尘世立于禅之三时境界的身影。

禅宗的行持重视“返照”(回光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句,其所用的画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中所体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出自《

辛夷花在诗人的笔下,是他内在精神的外射,是一棵人格的理想之花,然而它又是一棵与众不同的花。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

诗文在叙述这个绝无人迹的地方,辛夷花正默默地开放,又默默地凋零。既没有人对它们赞美,也不需要人们对它们的凋零一洒同情之泪。它们得之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没有追求,没有哀乐,听不到心灵的一丝震

《辛夷坞》的诗境意趣之美,可以从诗中体会,然而意境之外的禅趣则更浓。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引不起诗人的任何哀乐,他既不执着于空,又不执着于有,这正是禅的“任运自在”的体现。我们从“纷纷”两字中,可以看出此生彼死,亦生亦死,不生不死(灭)的“禅”境界。这在诗人的心中悠然生起的,然而在他的眼里,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不正是像辛夷花一样,在刹那刹那的生灭之中的,所谓因果相续,无始无终,自由自在地演化着。“不生不减,如来异名。”(《

1.《鹿柴》

年代:唐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

年代:唐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归嵩山作》

年代:唐作者: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4.《汉江临眺》

年代:唐作者: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5.《过香积寺》

年代:唐作者: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6.《积雨辋川庄作》

年代:唐作者: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7.《鸟鸣涧》

年代:唐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青溪》

年代:唐作者: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9.《山居秋暝》

年代:唐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山中》

年代:唐作者: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1、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2、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3、独坐幽笙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5、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6、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7、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10、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1、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12、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13、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14、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6、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17、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18、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19、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20、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21、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2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3、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24、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25、请留磐石上,垂钩将已矣。

26、观君更进一杯酒,西山阳关无故人。

27、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28、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29、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30、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31、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32、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33、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34、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3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3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37、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38、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39、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4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1、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4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4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44、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45、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46、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4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4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9、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鹏。

50、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51、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52、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53、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54、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55、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56、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57、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58、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59、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60、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61、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62、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63、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64、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65、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