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春秋战国举例人物励志语录 正文

春秋战国举例人物励志语录

时间:2025-02-09 12:14:28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日本战国时的名人经典语录

[小气与俭约是不一样的!!!]---伊达政宗

从仙台应上方要求而出阵的伊达政宗,在停留于大和国(现奈良县,京都东边)的时候,举办了一场猎鸟.在猎鸟之时,却有其中一队的铁炮并没有击发..... [为何不击发你的铁炮?] 政宗叫来这个不击发铁炮的组头(足轻队长) , 并加以讯问. [因为不想让我军的火药有所缺乏,所以要很小心重视的来保存它,不想随意浪费.] 组头答. 政宗闻言后怒斥.[混帐家伙 ! 你的这种行为是叫小气 . 我要求的则是俭约 . 所谓的俭约 , 就是不在不需要的时候乱射铁炮 , 浪费火药 . 我带你们出来射鸟 , 是为了万一发生战事时的准备 . 练习如果怠惰 , 等到真正要作战的时候就无法发挥应有的水准 . 所以你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 组头听了之后 , 便为自己的错误而向政宗谢罪. 元春感想==>钱有当花与不当花之处,要清楚的考虑后,让钱花在刀口上,则无论数目多少, 皆不能说是浪费.

[光是名声就足以让人惧怕.]--- 藤堂高虎

战国大名藤堂高虎录用了一个名叫渡边勘兵卫的武士.不只如此,还给了渡边他二万石的高禄 .知道的人无不大为吃惊.另一个叫作加藤嘉明的战国大名听到了此事.就以朋友的身份给高虎劝告.[藤堂殿你也真是不太象话呀 , 作出了这种没用的示范 . 渡边一人根本不值得给他两万石, 他的俸禄可以去录用只领俸二百石的武士一百名之多 . 不管渡边是一个多强的武将 , 难道他一次可以打得过一百名武士的围攻吗? ]听了此话的高虎开口说:[这么说就错了 . 在战场上只要听到渡边勘兵卫这个名字 , 就会令敌军好象有二百至三百人援军到达般的震憾.勘兵卫他一个人确实可以当成二百人或三百人来加以使用呀 . 也就是说, 我花了这么多俸禄就是为了买渡边勘兵卫这个轰动的武名而已.加藤殿你是不会明白的 .]这就是高虎说的话.

感想==>不同的事物,无论有形或无形,都有其不同的价值,端看如何加以利用,不能只从片面来断定~~

[留下一半吧 ! ]---长宗我部元亲

长宗我部元亲是平定四国南部与土佐的战国大名.有一次在他出征压制敌方领地的时候 , 元亲派出手下的足轻队趁机去收割敌方领地内的刚好成熟的麦子 . 就在要割的时后 , 元亲又突然改了主意 , 叫部队们不要割掉全部的麦子, [留下一半吧 ! ] 元亲下了这道命令. [为什么呢 ?! 主公 , 这里可是敌方的领地呀 , 麦子应该由我军全部割走才是 , 怎么可以留给敌军呢 ?! ] 家臣们发出了同样的疑问 , 并希望元亲改主意. [ 这里确实是敌人的土地 , 但是种出这些麦子的 , 确是农民们。将农民的努力与生存所赖的完全夺走 , 并非武士所当为 . 所以要留下一半 !] 事后听到这件事的敌领内的农民们都说[ 这个叫作长宗我部的武士 , 比起我们现在的领主还要好呀 . 如果由他来统治我们土佐的话 , 那一定会更平和了~~]于是都十分的期待.

感想==>这可以有很多想法,有人说是收买人心,有人会说是演戏等(笑) ; 但且由好的来看 , 能真正为小民着想的 , 或为别人留一些余地的 , 虽然立即来看对自己有似有损失 , 可是将来又未尝不会得到更多, 不是有句话吗 ? 吃亏就是占便宜~~

[不需为我立传.]---立花宗茂

有一位叫作小濑甫庵的儒学者 ( 在江户时期着有 [太合记] ) , 有个机会与天下知名的九州猛将立花宗茂会面 .甫庵对宗茂说 [ 这一次 , 我终于把 [太合记] 这本书给完成了 . 接下来 , 也想把你的事迹给加进去 , 难道 , 你不想把你过去的种种勇猛事迹好好跟我讲一讲吗 ?]宗茂听言后便微笑道. [ 我本身作过的事 , 没有一件是不能向天下公开的密秘 . 既是如此 , 那么世间的公论自然会给我一个公道的 , 我本身并没有什么其它的话与故事好对你说 . ]甫庵听了之后 , 当场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

感想==>宗茂除了勇猛外 , 想必对自己光明磊落的性格也充满自信 . 充份表现出一个武人的豪放个性^^

[以你这种程度,可以拖累我的名声吗?]---细川藤孝

细川藤孝有天回城去看他的儿子细川忠兴.藤孝就问忠兴说 [ 你的诗歌应该有有稍稍在努力吧 , 成果如何呀 ? ] 这时忠兴稍稍考虑后,有点不好意思的说 :[ 我虽然是在诗歌这一方面有稍稍用心过 , 但以我这种程度 , 恐怕还是怕会拖累了有[诗歌名人]父上的名声.........]藤笑听后微笑道 : [ 你现在的程度只能够在五六人的茶会场合上表现罢了 . 又如何能够拖累到我歌人的名声呢 !? 你多虑了. ] 这时忠兴严肃的问他的父亲 [ 学习像作诗吟歌这一类的事,会不会使武士堕落呢 ? ] [ 像咏歌作诗这一类的事 , 还可以稍稍有助于武人精神的修养呢 . ] 藤孝是如此加以回答的 . 忠兴后来也变成了天下知名的歌人武将 , 那时忠兴说了一句话 [ 岁数越大(一说到了八十岁) , 越才是能了解当初父上对我所说之话的含意呀.....]

感想==>真是有其父比有其子啊,我也要好好学习做诗啊

[忙的时候,才要乘牛来思考....]---竹中半兵卫

竹中半兵卫在敌我两军正进行合战的时候 , 乘了一只漂亮的牛在本阵旁溜来溜去 .而周围即使满是武具铿锵之声 , 马的嘶叫 , 与众人的吆喝声 , 但半兵卫依然看来完全不受影响 , 一脸平静 .有一个用心不是很友善的武士看到了就走近来问[ 在这么忙的时候 , 你还骑了这么一只慢声吞气的牛在此溜来溜去 , 到底是何意思?! ]半兵卫不慌不忙的答说[ 就是因为这么忙 , 所以才要乘慢牛来镇定心情 . 不这么作的话 , 我想不出好的作战方法 .如果我跟你们一样 , 只会在忙的时候还一直在叫着忙呀忙的 , 这样我的脑中是不可能涌出好的方法 . ]听到了这些话的武士 , 无不会心一笑 , 都觉得 [ 原来是这样的呀 . ] 感想==>真正的智者不但要有良好的智力,还要保持充分的冷静。

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颜立于天下!

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方圆百里之内,无论妇幼老少,猪犬牛羊,杀而焚之,化作焦土,万年寸草不生。

庸夫之怒,以头抢地尔。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的介绍

秦始皇,名赢政(前259~前210),秦庄襄王之子,庄襄王死后继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终年49岁。葬于郦邑(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25里处)。

秦始皇,嬴姓,名政。因出生于赵国,又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另一说为吕不韦之子)。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秦王位由丞相吕不韦和宣太后的男宠毒专权。公元前238年亲政,毒乘他外出之机,举兵叛乱,他一举粉碎叛乱,诛杀毒,幽禁太后。第二年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后逼杀吕不韦,任用了尉

此后,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接著,嬴政采取李斯等人的策略,以重金收买关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远交近攻,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赢政统一天下后,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幻想秦王朝的统治能延续千秋万代;国家的一切政务都由皇帝裁决,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随后,秦始皇废除了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公元前213年,嬴政为了控制思想,采纳李斯的建议,将秦国的历史、医药、卜

公元前214年,嬴政派兵南定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今广西崇左县)四郡。同年又派大将蒙恬率兵北击匈奴,收复了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区,迁来内地人民,建筑城邑;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使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象郡。

赢政在位时期徭役繁重,刑罚苛严。人民除了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缴作赋税外,还得负担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他征发70多万人,在渭水南边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他又征发农民将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连接起来,向东向西延伸,筑成一道西起临

赢政又好大喜功、浪费无度,他在即帝位的12年间,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沿途刻石颂德,以表示他的不朽之功。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嬴政实行的暴政,使得秦朝一建立,阶级矛盾就开始激化,出现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10年,赢政进行最后一次巡游,随行的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掌管皇帝文书的宦官)赵高和他最喜欢的小儿子胡亥。他渡过钱塘江,一直到达会稽郡的吴中。返回途中,在平原津(今山东省平原县东南)病倒。到了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病势转危。他自知不行了,急忙命令李斯和赵高起草诏书,并将诏书和国玺递送给长子扶苏,催扶苏立即赶回咸阳,主持丧礼。当李斯草拟好诏书呈交嬴政审阅时,嬴政已经死去了。

扶苏因为劝阻嬴政坑儒,曾被秦始皇贬出京城,派往上郡蒙恬军中任监军。赵高历来与蒙恬一家有仇,担心扶苏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命令他和蒙恬自杀。蒙恬怀疑,不肯自杀。扶苏忠厚,相信诏书是真的,便自杀而死。

赵高秘不发丧,将嬴政尸体放在车中,关上车门,拉上车帘,让百官以为秦始皇仍然活著,每天在车外奏本;一面带领大队拥著尸车匆忙赶回咸阳。因为天气炎热,尸体腐烂发臭。赵高派人弄来夭批鲍鱼,命令每辆车上装鲍鱼一石,以混淆尸臭。接著发丧,并拥立胡亥为帝。秦始皇为历史上对始皇帝嬴政的通称。

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但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功绩不可泯灭。

1.

2.

3.

4.

5.

6.

7.

8.

9.

10.

●在书中:能看到绝顶的风光、海底的世界、大西洋冰凉的海水、热带雨林的狂躁、还有阿拉斯加淘金者的命运、 能与秦始皇对话、聆听古代圣贤的教诲、还能重温很多自己经历过、尝试过、但是写不出来的东西。

●(令黔首自实其田是一个很好的政策,但是呢这个政策出台之后呢,不排除里面有潜在的暗流涌动,就是一些反秦的情绪的人,做出了一些跟这个政策初衷相违背的一些举措)土地制度改革的失败,让嬴政备受打击,他知道自己找到了问题的根结,但为什么却没有解决问题,嬴政找不到答案。这时已经四十四岁的嬴政开始渐渐衰老,但是国家潜伏的危机,始终没有解决,如何挽回渐行渐远的民心,成为嬴政最大的心结。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秦始皇二十六年?喏,这还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铜权衡 ————玄色《哑舍Ⅱ》

●无题

吾笑当年秦始皇,坑儒数个骂名扬。

孰料百年千年后,大巫重来小巫枉。

●敖是龙王的姓。这并非什么秘密,在许多的中国传说中,都共同记载有这件事,西游记也这么写的。敖家的第一代,不是人类,是龙。据说,就是传说中助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四大龙王。龙帝有四子,分封他们到四海为龙王。长子封为东海青龙王,名为广;次子封为南海红龙王,名为绍;三子封为西海白龙王,名为闺;幼子封为北海黑龙王,名为炎。四龙王虽为龙身,却能变成人形,取得中原和昆仑之间的封土,并世代享有祭祠宗庙。龙种的尊贵后裔,能呼风唤雨,于半日之间腾云赴万里。推想此事,或许应该看看位于黄河上游的龙王封神之地。南齐邵继善的著作补天石奇说余话里,有这段记载文章。也有伪书之说的这本古书,若依照传承,则是转写自秦始皇焚书而失传的古代竹简内容,而集大成者。但是,如果真非伪书,究竟 ————《创龙传》

●在我死之前,我要去把秦始皇挖出来,自己躺进去,

等到后人发现了我后,把我当秦始皇供起来,

将来还会有人指着我对他的孩子说:“看!,这就是秦始皇。”

●此时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秦法的天下推行与帝国的改革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唯一保障,可是嬴政企盼的民心,又得到了一个怎样的结果呢?规模浩大的工程和战争,让社会超负荷地运转,曾有学者做过一个推算,秦帝国时期从东南沿海,运粮食到西北的河套地区,这个成本比战国时期的输送成本高出了200倍。在湖南里耶出土的竹简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服徭役的刑徒,此时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许多百姓开始加入徭役的大军,仅仅一年的时间,这些百姓就死亡了七分之一,繁重的徭役,让整个东方的百姓,彻底反感秦帝国的统治方式,在他们心中统一远远不如传统的分封制。秦帝国统治的原六国地区,这些并不稳固的社会底层,由此走到了火山爆发口。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项羽看见秦始皇,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见了秦始皇,说:“大丈夫生当如是。”项羽在江畔流了血,刘备在长安着了龙袍,那谁是英雄,刘邦?可他不择手段、厚颜无耻;项羽?可他草莽情怀、妇人之仁。刘邦带着弟兄们封侯拜相,项羽只能和他的弟兄们听乌江冰冷的江水声;人们赞扬项羽的英雄伟岸,唾弃刘邦的小人计量。可究竟谁才算英雄?

●西洋开化,比我国迟二千多年,其进化才至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故其弱肉强食与我国春秋战国极相似,而达尔文之互竞说,遂应运而生。要防小孩抢夺食物,不得不用专制手段,故墨索里尼之治意大利,希特勒之治德意志,与商鞅之治秦绝似,而皆收同一之效果,因其为同一时期之产物故也。秦始皇统一六国了,仍复厉行专制,二世而亡,这是世界更进化了,等于身体长大了,再穿小孩衣服,不得不破裂;文景之世,政尚宽大,号称郅治,这是儿子长大了,父母不加干涉,他能独立成为好人。后来历代常有变乱,这是儿子长大成人,父母过于放纵,遂日流于非的原故。然因其日流于非,而遂欲以待婴孩之法,待长大成人之儿子,则又不可。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在嬴政的诏令下,昔日的东方六国的书籍,遭遇了一场巨大的浩劫,无数珍藏的典籍被付之一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事件,但是这个不计后果的举动,得罪了整个天下的读书人(焚书对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极大地破坏和摧残,百家争鸣时候的那些那么珍贵的典籍,我们都见不到了,这确实是对中国文化,是一次非常大的破坏。秦的这个做法,他的最初的动机就是,不许别人提不同的意见,他是把这个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这个风气,他实现了一个终结)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公元前213年,李斯向嬴政上呈一道奏折,他建议整个帝国应当统一言论与思想,一切违背帝国统治理念的书籍,都应彻底摒弃焚毁。面对李斯的提议,嬴政没有丝毫的犹豫,因为这位划时代的改革者,在一次次打击面前,开始质疑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妥协,此时的嬴政决定重新竖起法家治国的大旗。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