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2. 好谈己长只是浅。
3. 禁大言以务实。
4.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5.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6. 智慧愈苦而愈明。
7.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8. 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9.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0.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1.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2.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3.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14.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15.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16.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7.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8.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9.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0.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21.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2.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23.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7. 无好小利。
28.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29. 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30.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31.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2.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33.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34.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5. 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36. 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37. 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38.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39.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0.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1.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
42.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3.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44. 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45. 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46.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47.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曾国藩书法作品
48. 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49.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50. 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曾国藩读书名言集锦
1.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2.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3. 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4.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5.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6.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7.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8. 人生莫惧少年贫。
9.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0.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读书名言大全
1.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2.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3.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4. 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5.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6.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7.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8.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9. 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10.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1.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12.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3.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4.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15.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16.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17.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18. 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19. 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20.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21. 不逼自己一把,怎么知道你有多优秀。
22.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23.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
24.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25. 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26.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27.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28.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29.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30.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1.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32.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33.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4.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35.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36.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37.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38.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39. 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40.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1、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2、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3、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4、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5、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
6、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7、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8、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9、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10、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11、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12、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4、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15、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
16、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7、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18、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9、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20、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21、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2、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23、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24、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2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26、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27、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28、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29、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30、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