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人类智慧的终极凝聚,是最为上乘的经文。下面是《金刚经》的读经仪轨,一起来看看吧。
步骤一:香赞
lú xiāng zhà rè fǎ jiè méng xūn
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zhū fó hǎi huì xī yáo wén
诸佛海会悉遥闻
suí chù jié xiáng yún chéng yì fāng yīn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zhū fó xiàn quán shēn
诸佛现全身
nā mó xiāng yún gài pú sà mó hē sà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
步骤二:净口业真言,净身业真言,
净意业真言,安土地真言,普供养真言
净口业真言
wēngxiū lìxiū lìmó hē xiū lìxiū xiū lì suō hā
嗡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梭哈
净身业真言
wēng xiū duō lìxiū duō lìxiūmólìxiūmó lìsuō hā
嗡修哆利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梭哈
净意业真言
wēng kǒu fù rì luō dá hē hè hōng
嗡口缚日啰怛诃贺吽
安土地真言
nā mó sān mǎn duō mǔ tuó nán wēng
南无三满哆 母驮喃 嗡
dù lū dù lū dì wěi suō hā
度噜度噜地尾 梭哈
普供养真言
wēng yē yē nǎng sān pó kǒu fù fá rì luō hōng
嗡耶耶曩三婆口缚伐日啰吽
nán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ù ní fó
南摩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步骤三:奉请八金刚
奉请青除灾金刚奉请辟毒金刚
奉请黄随求金刚奉请白净水金刚
奉请赤声火金刚 奉请定持灾金刚
奉请紫贤金刚 奉请大神金刚
步骤四:奉请四菩萨
奉请金刚眷菩萨 奉请金刚索菩萨
奉请金刚爱菩萨 奉请金刚语菩萨
步骤五:发愿文
稽首三界尊 皈依十方佛
我今发宏愿 持此金刚经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云何梵
云何得长寿 金刚不坏身
复以何因缘 得大坚固力
云何于此经 究竟到彼岸
愿佛开微密 广为众生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步骤六: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祗园会上佛菩萨(三称)
步骤七:《金刚经》原文
步骤八:金刚经咒
那摩把嘎瓦帝,八喇(二合)佳那(二合)八喇密答耶,嗡
那答帝答,依礼悉,依礼悉,米礼悉,米礼悉,彼那阳,
彼那阳。那摩把嘎瓦帝,八喇(二合)达地阳(二合)八
喇(二合)帝,依哩帝,依哩帝,密哩帝,密哩帝,舒哩
帝,舒哩帝,乌舒哩乌舒哩,部育耶,部育耶,莎哈。
步骤九:补缺真言,补缺圆满真言,普回向真言
补缺真言
nā mó hē luō dá nà duō luō yè yē qū luō qū luō
南无喝啰怛那 多啰夜耶 佉啰佉啰
jù zhù jù zhù mó luō mó luō hǔ luō hōng hè hè
俱住俱住 摩啰摩啰虎啰 吽贺贺
sū dá nà hōng pō mǒ násuō pó hē
苏怛那 吽 泼抹拏 娑婆诃
补缺圆满真言
wēng hū lū hū lū shè yè mù qì shā hē
嗡 呼噜呼噜社曳穆契 莎诃
普回向真言
ǎnsuō mó luō suō mó luō mǐ mó nǎng
唵娑摩啰 娑摩啰 弭摩曩
sà fù hē mó hē zhuó jiā luō pó hōng
萨缚诃 摩诃斫迦啰嚩吽
步骤十:金刚赞
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
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
南无祗园会上佛菩萨(三称)
步骤十一:忏悔文,三皈依文,回向偈
忏悔文
弟子某某与累世父母、师长、历劫冤亲债主及法界众生
从过去世乃至尽未来际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三皈依文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能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回向偈
诵经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拓展阅读:《金刚经》中的经典句子
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3.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见性,一旦觉悟,法也就不不再需要了,何况那些与佛法相背的非法呢?
4.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5.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无任何执著的升起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6.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如果菩萨在心中还有对自我的执着、对他人的执著、对众生的`执著、对生死的执着,那他就不是菩萨了。
7.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8.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9. 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10.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众生本具的如来本性,不停住于任何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离一切分别妄念,即是如来清净本性。
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4、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5、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6、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7、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8、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9、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12、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13、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14、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5、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16、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7、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8、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9、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0、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21、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22、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23、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4、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5、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6、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7、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8、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29、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30、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31、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2、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33、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34、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5、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6、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37、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38、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9、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41、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42、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51、如果你想解脱,好好学佛。佛是大慈大悲,大觉大悟,念佛就是念心,把心放正、放平,每个起心动念都转换到正知正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
52、读经固然好,读心更重要。
53、业力现前时,象洪水一样不可阻挡,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担。
54、有病不要怕,机会来了。有病是消业的机会,还债的机会,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机会。有病时发大愿,发大心,观想和我一样的众生,他们的痛苦由我一人承担,很快就会好的。什么病都能好。
55、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56、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57、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58、很多人信佛,学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的了。
59、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60、不要回忆过去,不要迎接未来,也不要执着现在。把心自然安住下来,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随他,不要阻挡他,不要拒绝他。让他来去自由,放松、放下,放到本觉当中,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成佛了。
61、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62、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63、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64、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65、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66、你真正从内心发出慈悲心、菩提心,才能改变命运,冤亲债主不会再找你,他知道你在修行,能度化他,他不会找麻烦,会喜欢你、保护你、帮助你,成为你的护法,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
67、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68、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69、去掉我执我爱的最好办法就是发慈悲心,愚者为自己,智者为别人。
70、得到的越多,烦恼越多,压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爱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71、形式上学佛、念佛,实际上求名闻利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放远一些,少发俗愿,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72、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73、你的善心,就是佛力的加持,就是上师三宝的加持,上师三宝不在别处,就在心中。你的恭敬心,你的诚心,你的信心,就是上师三宝的加持。心不善,心不诚,怎么求,怎么拜都没有用。
74、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你自己的相续中也能产生这些功德。你喜欢,你相信,你想得到,这就是信心。
75、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因果。
76、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77、修行要有正知正念,不能盲修瞎炼,正知正念就是调整心态,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善恶在心地,不在表面,一切看发心,看动机,动机善就是善,动机恶就是恶。
78、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79、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继续坚持修,认真修,老老实实地修,不能退转,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有违缘和障碍。
80、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81、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82、不会尊敬别人,不知道照顾别人,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83、有和就有安乐,就有幸福,一个家庭和睦,这个家庭就幸福美满,一个单位和谐,这个单位就稳定发展,一个国家和谐,这个民族就强大昌盛,整个宇宙和谐,就会充满和平、安乐、祥和。
84、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85、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86、没有发心,就没有修行,发什么心呢?发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永远也解脱不了。
87、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恶,为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
88、要把修行同生活结合起来,修身体健康,修家庭平安,修工作顺利,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为了众生,只要是为众生,修什么都能得到,一切为自己,求什么也求不到。
89、不为他人着想,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90、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91、争什么、比什么、计较什么?没有善心,谁都帮不了你,争也争不到,比也比不上,计较也没有用。去掉自私、自利、自爱,你就会自在。
92、只有开发内心的慈悲和智慧,才能达到生死自在。
93、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叫佛法。
94、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95、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
96、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
97、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98、珍惜上师,珍惜传承,珍惜法宝,珍惜人身,珍惜缘分,珍惜光阴。
99、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100、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弟子是儿女,生生世世都是一家人,金刚道友必须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搞好团结,要珍惜这个缘分。
世间出世间
纵挨拶得去
还端的也来
必须世网忽裂
然后古佛重生
遍七处而恒演
历九会以同宣
不必分皮分髓
自然无二无三
不必力追往古
只须尽却今时
不从痛处—扎
安能绝后再苏
不可触着露柱
许你放下馒头
不可随草鞋辊
正好将柱杖敲
不可预搔待痒
须要趁水和泥
不肯筑破饭袋
安能咬断铁钉
不怕风摇铁柱
要防虎咬大虫
不识无说无闻
那有大休大歇
不在十分之内
要超七佛之前
出两头致一间
离四句绝百非
出五位君臣外
在六时茶饭中
此间有劳大众
何处看破国师
此中元无勾绊
何处更有波吒
打水鱼惊棒折
闻钟山响心空
到底仙山不俗
毕竟佛法无边
地下有憨和尚
天上无俗神仙
动口不胜诘屈
开眼怎么现成
凡事付之一笑
于人无所不容
饭僧米不待拣
供佛土亦可焚
放下兜搜面孔
敲缺啖啄牙根
放下面前锹子
横吞并上辘轳
费却几多盐酱
放下是个馒头
干青云而直上
障百川以东之
供养三尊古佛
灭度一切众生
喝醒花间蝶梦
堂开莲社香光远
门对蒿峰云路幽
堂上有僧皆佛印
座中无客不东坡
天赐石麟庭降福
怀投玉燕室生香
天开佛国三千界
日照禅林第一山
天开图画神来笔
梦接家山更外青
天生佛石苔攒髻
洞有神猿臂挂松
天下名山僧占多
世上善言佛说尽
铁棒头不沾热血
酸虀罐也饱枯肠
万般热恼钉难拔
一架枯禅铁也穿
万德洪名常忆念
百般幻病自消除
万法皆空明佛性
一尘不染是禅心
万古是非浑若梦
一句弥陀作大舟
万籁无声心自息
一身非我物同春
万物静观皆自得
一生爱好是天然
微雨洒花千点泪
淡烟笼竹一堆愁
为利众生而出现
不染世法如虚空
为人定要培心地
学佛方能悟性天
为汝演说菩提法
至心忆念大悲尊
为什讨鼻孔不着
会须以眼角敲开
惟大英雄能觉悟
为诸菩萨振纲常
惟有洗心能革面
虽非造极已登峰
未上堂莫打退鼓
有去路要会转身
未有缝时用针扎
岂无落处要冰消
闻不可闻须悄二
会即便会莫忉三
问大士为何倒坐
恨世人不肯回头
问菩萨缘何倒坐
笑世人不肯回头
我心无著离诸垢
智眼常明如日光
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无量法门皆自在
一切智性如虚空
无情痴汉才伸指
穿耳胡僧便点头
无人无我观自在
非空非色见如来
无畏力寻声救苦
大悲心说法随机
无眼耳鼻舌身意
是般若波罗蜜多
无有少法才为法
若干种心即非心
鼯鼠声中雷楔响
髑髅影里棒头尖
五观若存金易化
三心未了水难消
悟明理念为真念
转得凡心即佛心
悟破世事无一语
惮透人生了无痕
西台义动三千客
北斗光明二百州
西天竹叶千年翠
南海莲花九品香
悉灭众生烦恼闇
恒涂净戒真实香
悉能悟入如来智
未曾暂起分别心
悉使众生离诸苦
普于十方演妙音
洗钵归来云满袖
读经空处雨飞花
洗钵归来云满袖
谈经空处雨飞花
洗菜莫教流去叶
见桃犹记旧时花
洗热肠泉是冷好
卫净土峰特飞来
洗胸内尘恶用水
传教外法卖死猫
喜舍慈悲皆具足
愿行动德所庄严
细翦山云缝破衲
闲捞溪月作蒲团
闲云野鹤自来去
白石清泉无是非
显示一切如来说
发生无量欢喜心
显现明净智慧灯
永灭生死愚痴闇
相好庄严甚微妙
智慧广大如虚空
香气普熏于一切
大悲广济诸群生
香烟传出千年事
灯蕊结成如意花
拈来水内鱼踪
何曾落于声后
不可坐在悟中
荷担如来家业
依持圆觉伽蓝
几人错过在此
道他欠少什么
将谓有个入处
元来无你问底
解证般若是首
修行持戒为师
净门一尘不染
土寺五戒森严
净则一尘不染
明来万法皆空
径险不生苔藓
树古突出爪牙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空里砒绵里刺
昨日雨今日晴
老鼠吃盐易学
猢狲齧雪难当
离此物即此物
得一朝过一朝
量水打罐不拙
吹毛觅缝何痴
莫道心元似石
须知佛亦是尘
莫云一丝不挂
须知双眼难瞒
木札焚钉铁饭
折主丈被草鞋
那个何如这个
收的即是放的
你几时曾到此
我近日不恁么
破柴须用钝斧
拨翳何必金针
千般救苦胸怀
一片慈悲心肠
牵牛不纳皮角
打虎先去爪牙
切忌高挥大抹
不妨暗放明收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若不钻冰取火
安能握土成金
若非大开天眼
安能高拍祖肩
若能当下了了
何须道个如如
若舍了粪墼子
又安有牟尼珠
若学寒猿捉影
须防饿虎回头
若知虚空是橛
好把热铁为丸
是谁直抱佛脚
有狗要取人心
守此饥寒足矣
敢云丘壑过之
谁是个中真谛
我有教外别传
虽云足下泥深
管取额头汗出
无长绳系白日
有布袋盛乌龟
无慧剑有慧剑
非灵山即灵山
洗热肠泉是冷
护净土峰故飞
洗水还须用水
出泥元不染泥
喜现庄严国土
欣沐佛陀灵光
笑不了古今事
看得见去来人
修到一尘不染
悟来五蕴皆空
俨然荩中佛刹
宛如劫外优昙
咬铁馒头无馅
堆雪狮子有声
要去眼中援楔
须从身里出门
一山恁么可爱
几人于此茫然
一柱擎天挹秀
万峰涌地争妍
易吞几颗碎米
难消一个铁丸
元无一时不在
何劳八字打开
知我说法如筏
不应住色生心
只要转身通气
不可啮镞吹毛
只因划地不会
所以一旦豁然
只因奈你不过
所以惟我独尊
转身元无钳键
动口便是啀喍
纵云伸手即得
须知对面难逢
作么生折合去
但随分纳些来
安知住世君非佛
想是前身我亦僧
安住诸佛菩提道
不起凡夫染污心
案上梵经皆贝叶
佛前灯焰透莲花
傲骨虚怀真识量
热肠冷眼大慈悲
白日白天谁歇脚
云来云去本无心
白云景里传心处
流水声中选佛场
白云影里传心处
流水谿边选佛场
百尺金身开翠壁
千年石罅泻寒声
百年过客无常主
三日为僧不愿官
半个窗中山有色
三根椽下我无禅
半个蒲团天地老
一声清磬古今空
半疋蕉布三条线
千尺松梯一把茅
宝地遍治功德润
香台恒拥吉祥花
宝塔应天真突兀
梵宫离地恰清凉
饱经世故慵开口
看破人情只点头
北斗七星三四点
南山万寿十千年
本性真常离分别
智慧广大如虚空
钵囊里有山最小
蒲团上觅路何长
不必栽松为榜样
何妨煮雪是家风
不必作此无用法
还须觅个有心人
不待海枯才见底
但逢月上便敲门
不独峨眉幻银色
从教大地变黄金
不妨饿虎当门卧
莫学波斯仰面看
不顾手辣成误会
但将心狠作慈航
不可堕有为去处
亦岂在无字壳中
不劳更问暗号子
只须放下赤肉团
不随人世争红紫
颇有仙风伴寂寥
不为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
不为虚空安耳穴
何妨露柱戴笼头
不因财色毁心志
应须清寒磨悟根
不因僧来方称寺
但有性现便成佛
不于其中起分别
是故此处最吉祥
布袋全空容甚物
跏趺半坐笑何人
埠向西方成佛地
头朝彼岸即天堂
才触云片又一点
不沾半字是三玄
禅房冷静三更月
丈室长明半夜灯
禅林常踱本无我
心经时参不需言
禅门倚云烟明灭
幽人随风迹有无
禅宗霸业青山在
越海吴江白雾笼
长藤难挽波斯脚
俊鹞偏搭烈士锋
常不饥讨什么碗
凡有相皆唤作猫
常得出家修净戒
恒以正法御群生
常得出家修净戒
普为众生作世灯
常乐慈悲性欢喜
其心善软恒清凉
常乐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舍中
常能具持清净戒
速成无上功德幢
常叹诸佛胜妙戒
增长众生清净心
常为诸佛所护念
当净其意如虚空
常行清净菩提道
愿得端严相好身
常行清净菩提道
而兴广大慈愍心
常有欲以观其窍
应无住而生其心
朝夕香花传法宝
晨昏钟鼓祝皇图
潮声自演大乘法
塔影常圆无住身
成就甚深平等忍
增长如空大智心
吃亏者岂无大肚
笑杀人不肯回头
尺水丈波无地主
五山十刹有吾家
出生无上菩提树
长养最胜智慧门
除灭一切嗔恚毒
令生无量欢喜心
处处无非菩提海
山山尽是普陀崖
处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总要大肚皮
春梦有时来枕畔
夕阳依旧上帘钩
春秋阅尽水长冷
风雨到来山欲飞
慈颜一笑了千事
大肚三通行万船
此间要全不见我
以后莫错举似人
此乃能入如来智
而不生于取著心
此事有无须问狗
当人杀活莫争猫
从无字中下注脚
在有力处打转身
翠柏苍松皆真性
云行水流亦禅机
翠竹黄花皆佛性
白云流水是禅心
翠竹黄花皆佛性
白云红树尽禅机
翠竹黄花谈般若
白云芳草悟禅机
大悲哀愍救一切
妙音演说遍十方
大大肚能容万物
微微笑看破群生
大肚能容天下事
善心不染世间尘
大肚皮包藏古今
一笑后渡灭人天
大肚皮包藏今古
一笑后度灭人天
大肚中包藏世界
一笑后吐出乾坤
大观自合难为水
小醉谁云不是禅
大护法不见僧过
善知识能调物情
但去展手全遮却
不待掀眉早放开
但有袒怀大欢喜
不嫌成佛后如来
但有言抛于背后
为无眼摆在面前
但愿普与众生乐
未曾暂起戏论心
但做得来皆事业
若推不去即因缘
当下机能收能放
末后句是有是无
到别处不得错举
在此间果是难瞒
到此方知官是梦
前身安见我非僧
到此即空还即色
迩时宜雨亦宜晴
到此已为无俗虑
上来自觉有天然
得佛究竟诸安乐
起深清净大慈悲
得入普贤深行愿
常放智日大光明
登峰始识天台寺
入室还寻智者龛
谛观诸法真实性
不起凡夫染污心
调伏众生无懈倦
觉悟法性如虚空
掉棒莫惊瞌睡虎
渡江须用没毛驴
定中金磬天边落
悟后云关夜半开
东林香积寻源远
慧海慈航得意游
度脱一切众生海
得成最上世间灯
渡人不需仙与佛
济世只在真和善
断岩虽是偏多雨
破衲从来不畏风
对古佛原无鼻孔
尽大地是只眼睛
恶水泼来浇滑喘
寒冰嚼去暖枯肠
而于诸有无行著
为度众生普现身
二十年中除粪子
千重岭外打柴人
发心愿得无师道
为众能开甘露门
法法须通无我法
空空莫学有心空
法身示现无真实
慈心普遍等虚空
法性真常离心念
佛眼广大如虚空
翻经留作将来眼
问法能空现在身
凡有言皆说家丑
必无路才是吾宗
凡有言总是魔说
若无棒难见吾宗
饭里有沙需细嚼
水中无骨莫横吞
梵纲庄严含万象
月轮清净印千江
方便门中旁瞥去
獦狙队里活拏来
方便随宜而化度
利乐平等无怨亲
方山塔影屏红日
古寺钟声隐翠林
放大光明令觉悟
离诸热恼恒清凉
放下罢一丝不挂
看起来万法皆空
放下时何物是我
担取去那个为谁
放下时无些气息
举起处有个拳头
分别世界诸法相
安立众生净戒中
风动香烟浮绮阁
月移花影上雕檐
风来碧柳摇宫线
日晃金轮见佛光
风敲竹户茶初熟
月到山门僧未归
风雨百灵朝梵刹
乾坤一柱奠岩疆
风雨春秋石生灵
烟云岁月禅入心
风云过眼浑无住
水月盟心道自修
佛本心中何所求
路在脚下无须觅
佛道不从心外觅
禅机但向静中参
佛恩高厚宜曰载
法旨渊深首赞阿
佛法能破愚痴暗
学佛点燃智慧灯
佛光普照十方界
法雨均滋五性根
佛门常会龙门客
禅林时集翰林人
福德如空无有尽
佛境甚深难可思
福德如空无有尽
大悲念物靡不周
福地洞天藏古寺
桃花仙源现今朝
福基始得静中悟
善果须以心上培
甘露瓶中荣宝树
慈云座下锡祥麟
高卧白云世味淡
静依紫竹尘情清
供养一切诸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