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麻辣小龙虾广告语录音 正文

麻辣小龙虾广告语录音

时间:2025-02-05 20:47:36

“戴盔披甲舞长须,刀剑随身一勇夫,莫道弹腾方寸地,自凭豪气走江湖。”在网上读到这首描写龙虾的诗,顿觉豪情万丈,不仅想起刚举办两天的中和第二届小龙虾美食节,据说在小龙虾美食节活动现场,有巴蜀笑星现场表演、央视幸福账单海选、最美商家评选、特色农产品展销等等文艺活动。如此这般诱人的美食怎能不勾起我的食欲,不管怎么样,都要趁着这端午小长假去瞧一瞧呀。

麻辣小龙虾、鱼香小龙虾、蒜香小龙虾……不知从何时起,小龙虾爬上了中国人的餐桌,成为大街小巷餐馆里的“时令美食”。身为食客的我,可能不了解小龙虾有多少种做法,但我知道曾经令村民们讨厌的“害虫”,而今却成为资阳雁江区中和镇农业、旅游业的明星。

小龙虾作为夜宵摊的王牌,全国市场规模超千亿元,成都每天消耗二三十吨,而资阳雁江区每年至少消耗小龙虾两千多吨……从这些数据上看,足以体现出中和小龙虾的畅销度。从养殖到餐饮,中和小龙虾已成为资阳人民心中的美食。

6月18日,正值端午佳节。我们一行五人,沿乡村公路走北马去龙虾节,熟悉中和本地情况的人多半会从这里去,不必走106国道绕四方碑了,路近了许多,虽然路况差点,但车辆很少。我的车上不了高速路,如果走遂资眉高速,十多分钟就到了。

快到中和镇了,眼前突然一亮,整齐的农家小院,统一的白墙红瓦,两层小楼,柳树成荫,家家有农家乐,居然还有一家“荷塘音乐”歌厅,如此美景我不仅停下车,拿出手机咔嚓咔嚓起来,抬头一看,中和镇明月村,这不就是小龙虾养殖基地的明月村吗?我乐了,要是我丈母娘住这里该有多好哟。

近两年来,小龙虾产业的火爆加速了养殖业的发展。2015年,中和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全镇18个村跳出了光靠种庄稼挣钱的思维模式,改养殖小龙虾,养殖规模已超过5000亩,年产量超过1000吨,形成了“山上柑橘、水中龙虾”的立体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养殖户吴勇赶上了养殖小龙虾的大潮。去年,在他的带领下,中和镇龙虎村10多户养殖户成立了玥辰水产专业合作社。“去年小龙虾一公斤收购价是40多元,60亩虾塘一年赚了20多万元。”吴勇高兴地说道。

在中和镇,通过发展小龙虾养殖业,将自家养殖的小龙虾卖给中和的餐饮业、资阳城区和成都市场,中和镇已有10多户贫困户提前脱贫,摘掉了“贫困帽”。有些养殖户通过养殖小龙虾,一年可增收3万元,以中和镇为核心的`小龙虾产销一体化格局正逐步形成。

养殖只是中和镇打造“中和小龙虾”品牌的伊始,为了更好地把这张小龙虾“王牌”推出去,中和镇立足“节会搭台”的模式,打出了“龙虾节”的金字招牌。

去年首届资阳中和小龙虾美食节,创造了中和镇节会期间的客流、车流、消费额、关注度、影响力等五个“历史之最”。据不完全统计,美食节期间现场的游客、食客超过12万人,仅开幕式当天就超过6万人,消费总额超过160万元,其中消费小龙虾超过2.6万斤、销售金额超过90万元,三项数值均约为平时节假日的13倍。

如今,借助“龙虾节”,资阳雁江区中和镇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的发展新路子,也为这个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积聚了名气、人气、商气和财气。

进入中和工业园区南北干道活动场地便能感受到那热闹的氛围,不少本地和外地的好吃嘴们驱车来到活动现场,停放的车辆绵延几千米,活动现场人山人海。来中和好几次了,每一次来都要感叹中和镇的变化,自遂资眉高速中和收费站开通,中和工业园开工建设以来,工业园区宽敞笔直的柏油路四通八达,绿树成荫,厂房林立。

一排排绿色的帐篷惹人眼球,一个个商家使出浑身解数:有的用那种装蔬菜的泡沫盖盖,把龙虾摆在上面成各种图型,以招揽客人;有的煮好龙虾任人品尝;还有的打折促销,吃三斤送一斤。户户门前一大盆一大盆鲜活的龙虾张牙舞爪。

我们在龙虾节上左逛右逛,腿也软了,眼也花了。突然在十字路口,一家卖五阿哥伤心凉粉的摊摊,吸引了眼球。

“我要吃凉糕,好多年都没有吃过了。”看着晶莹剔透的凉糕,我对店老板大声嚷嚷。

“哎呀,伤心凉粉!来一碗,我真的伤心了!”同事美女小贞惊爪爪地喊。

“要麻要辣才叫伤心凉粉,泪水出来了才是伤心呀!”我们打趣她。

一碗凉糕,绵软细腻,入口化渣,加以黄糖花生芝麻,香甜爽口,就如小时候外公带我上街边吃的一样,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童年的味道。

小贞的凉粉端上来了,白白的细细的再配葱姜蒜,麻辣油脂均匀地覆盖在上面,白里透着亮,一看就有食欲。

小贞咬一口,啧啧地道:“嗯,好吃,真好吃!”隨即鼻尖上渗出了汗珠,眼泪也流出来了。

“小贞真的伤心了!”我们笑了起来。

小贞也笑了,随口来了句:“端午佳节吃凉粉,粉里有你的真情,粉里有我的挚爱,那么缠绵,那么沉醉,流出了伤心的泪。”

刚吃过凉粉,那边华丽的舞台动起来了。随着中央电视台一位帅哥主持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中央电视台幸福帐单全国海选资阳站开幕了。首先是央视带来的劲歌热舞嗨翻全场,然后是几位大妈登台献艺,虽然才艺不是很佳,但勇气可赞。随后单车表演、舞蹈、独唱、快板轮翻上台,资阳选手用多种形式展现资阳人的才艺和才情,赢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和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你上去唱歌,争取把今天吃龙虾的账单报销了。”来自资阳城区的游客在朋友的怂恿下临时报名唱了两首歌曲,获得三位评委中两位老师的晋级肯定。

海选结束,夜幕降临,很多商家的遮雨棚下已是人满为患,麻辣、蒜香、椒盐、十三香、油焖,各种回味无穷的味道弥漫开来。我们好不容易找了家中和本地的龙虾馆坐了下来,不大一会功夫,一盘鲜艳欲滴飘着香味的龙虾就端了出来。

据说中和场镇上有4家专门从事小龙虾销售的餐饮服务单位,最为有名的是中和心缘大酒店,每天小龙虾销售量在600到800斤不等,节假日销量可以突破千斤以上。其次中和蜀人熟食龙虾馆、荷塘月色农家乐和两棵树爆炒龙虾店,每天的销售量也在几百斤以上,餐馆成为小龙虾熟食消费的主阵地。

我拿起一个大龙虾,将龙虾掰开,鲜嫩的虾肉露了出来,一口吃到嘴里,爽滑柔嫩,麻辣鲜香,令我欲罢不能,迫不急待地又抓起一个。

端午节的晚上,啤酒加小龙虾,我们就这样把端午和龙虾一起炒了。

一大早起来,朋友一个电话打过来:

“过来一趟呗!”

“做啥?累着呢,好好在家歇着不好吗?”

“做小龙虾。”

“咔嚓”挂电话。

十分钟后……

朋友:“喂?”

我:“开门,到你家楼下了”

朋友:“……”

我俩一路溜达到菜市场,在水产超市里沉思许久,大自然很神奇,在无人可见的水底创造这么多形态各异的生物;大自然也很残酷,这些原本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物,现在却在这一个个狭窄的水箱子里垂死挣扎,还要任人挑选,任人宰割……

心有所感的我和朋友沉默许久,终于长叹一声:“唉,你说到底是买15元一斤的,还是25元一斤的,还是32元一斤的?”

“要不,先去买调料?拎着龙虾再去买调料,万一闷死了咋办。”

“有道理,走!”

小龙虾壳厚肉少,要想烹调出鲜香味,调料就少不了。对于两个厨艺二把刀还很馋的吃货来说,挑选调料就成了摸着石头过河重要的第一步!

先后走了两家粮油店,从花椒大料到老抽辣椒买了四十多元的。拎着几个大小不一的购物袋来到了第三家调料专卖店,听到终于有差的最后两种香料,我俩差点喜极而泣。一边掏钱一边和老板娘唠家常,随口说要炒小龙虾,老板娘一脸惊讶:“你们可以直接买炒小龙虾的酱料啊!”

然后给我们展示了挂在显眼处的“麻辣小龙虾酱料”……

“用这个直接炒就行!”

我俩对视一眼:“老板娘,这一袋多少钱?”

“十二!”

同学这么多年的我俩从来没有这么默契的同时低头,看向那几个价值约五十块钱的袋子。

良久,陪着我们一起苦笑的老板娘安慰到:“嗯,现成的酱料不一定和你们口味,自己调出来的配方才有成就感嘛。”

自觉花了冤枉钱的我们俩泪流满面:老板娘,好人呐!

买完调料的我俩继续在水产超市里纠结买哪种龙虾。

传统观念固然是价高者质量好,不过水产这玩意儿重要的是新鲜,老板说25元一斤的是早上刚从白洋淀运来的,对比15元和32元的两箱子蔫儿货,25元的这一箱子欢蹦乱跳还差点把我手夹出血来的小龙虾显然更让我恨得食指大动。称了两斤,并单独嘱咐老板把夹我手的那只放上……

回到朋友家,一盆水泡上小龙虾,撒上一把盐让它们吐泥沙。然后我剥葱蒜,朋友下楼去买忘记买的蚝油。

两颗葱切段,小块姜切片,一头蒜剥干净,花椒一大把,八角三枚,草果一个半,香叶四片,桂皮一块,小茴香一撮,干辣椒一把,爱吃辣就两把,不过瘾就全放上。

热锅多放油,油半温时把以上调料都放进去,千万不要等油滚了再放,油温过高花椒和干辣椒会一下子糊掉,之前自己做干煸豆角时因为这个被油烟辣眼疼了两天。

而且油温不高时下料,可以让调料逐渐炒出香味。等香味溢满厨房时,放三勺老干妈辣酱,五勺郫县豆瓣酱,炒匀,放老抽两勺,生抽三勺,盐两勺,冰糖八颗,白酒半杯。

最后还有朋友气喘吁吁跑回来送上的蚝油,两勺。

等香味充满客厅,甚至有要冲出房门去勾引邻居之势的时候,活虾下锅。大火炒到小龙虾的颜色从过期血豆腐变成春晚开场画面的那种油亮的红色时,倒入啤酒,没过小龙虾即可。改小火,盖锅盖咕嘟着,大概半小时就好。

等待小龙虾的变身的.这段时间,和朋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又谈起“相见恨晚”的小龙虾酱料,如果一开始买的是酱料而不是这一大堆调料,会怎么样——开火,热锅,倒酱料,倒龙虾,炒熟,出锅。

方便是方便,但似乎少了很多乐趣,仔细的剥蒜,数着数儿切葱姜,估摸着份量准备香料,试着油温下料,闻着香味炒龙虾……

厨艺二把刀且初次做麻辣小龙虾的我们,难就难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其中乐趣也正是摸索。

路是自己走的,一脚深一脚浅,说不定还会摔个跟头,但是走到终点回头看时,自己的脚印才是成就感的源头。

调料店老板娘的话这时才觉得很有道理,别人安排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的人生,终归要自己过。

时间到,小龙虾出锅,鲜红油亮,壳酥肉嫩,香辣可口,我俩一边被辣得“嘶哈”,一边闷头吃,偶尔看向厨房那一堆没用完的调料,心里想到:

自己摸索,果然是对的。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

一年当中最美妙的一顿饭,当然是年夜饭了。

这是一年当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我们一起说着话,谈着心事,而饭同时也在锅里跳舞,酒也在瓶中摇滚。上菜了,先是冷菜。有凉拌黄瓜、清凉小瓜、蜜汁果肉等。说到我的.成绩,我只能说还可以吧,因为我知道,只有经过超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就像政治书中所写得那样,“学习点亮了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了前进的动力,学习能让我们成长,能让我们生存,能让我们幸福”。

聊着聊着,时间飞一般的逝去,这时热菜也端上来了,有宫保鸡丁、糖醋鱼肉、麻辣小龙虾等。你看这时的餐桌,五味俱全,冷热分明,奇特而丰盛。我的兴致来了,就提议要不要来一场诗词接龙,爸爸很爽快的应战了。

我先是发起了挑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正当我得意洋洋之时,爸爸不紧不慢的从口中脱口而出:“海日生残夜”。我愣住了,爸爸是什么时候学了我们语文课本里的课文的?不行,我得加油啊,不然这半年学不是白上了?我搜肠刮肚,抓耳挠腮。可巧课本里正好有一句能接上:“夜阑卧听风吹雨”!爸爸思索了片刻,徐徐缓缓地低吟一句:“雨过分畦种瓜”。种瓜?哪来的瓜?这下我怎么接啊?我把课本飞速过一遍发现真没有瓜,东西南北瓜,哪一种都没有写。无奈只好投子认输了。我的脸涨得通红,家人们却纷纷说:“姜还是老的辣!”餐桌上再次溢满了融洽的氛围。

快八点了,年夜饭已经持续了两个小时,眼见着年夜饭快要接近尾声,我还琢磨着如何能“复仇”一把找回面子。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桌上顿时升起了白腾腾的热气,把家人们的脸上映满了光彩。我这时眼珠子一骨碌,发现爸爸正忙着端碗,于是趁着人们不注意,从厨房“偷”出一瓶酱油来,倒进爸爸的醋碟里。可是这也终究没有逃过爸爸的法眼,他只闻了闻,眉头一皱发现不对劲,又瞟了一眼鬼灵精怪的我,此时我的脸上正堆满了坏笑,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我的计划失败了……

年夜饭,丰富又神奇。这其间发生的趣事,令我久久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