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大师们的开场白更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开场白,意指演出或其他活动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比如文章、介绍或讲话等开始的部分。民国时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学贯中西的大师如璀璨夜空的星河,不仅学问博大精深,为人师表上也是顶天立地,一身正气。大师们的开场白更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每次讲演的第一句话就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顿一会儿,等台下的议论声小点了,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看,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极谦虚,后一句话又极自负,先抑后扬,令人难忘。梁启超晚年,身体每况愈下。学生谢国桢和萧龙友前来探望,劝他停止工作,注意休息。梁启超说:“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依旧坚持工作,带病着书立说,至溘然长逝。受其影响,谢国桢晚年即使病重住院,亦每日看书至深夜。萧龙友的儿子萧璋去看他,劝他养病期间不要看书,注意休息。谢国桢说:“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师训不可违!”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是研究《庄子》的大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时的第一句话就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其自负和梁启超有一拼。
沈从文的小说名气,在民国时即誉满世界。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但他也颇有自知之明,每次上课一开头他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他这么一说,反倒赢得满堂彩,学生们便不再睡觉,认真听讲去了。
我上大学时,恩师是启功先生的弟子。他曾回忆启功授课时的开场白:“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台下笑声一片。无独有偶,启功先生的老本家,著名作家、翻译家胡愈之先生,上课时的开场白是:“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在自嘲中,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职业,用语之巧妙,令人佩服。
民国奇人辜鸿铭,学贯中西,名扬四海,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外国人称:“到北京可以不看故宫,不可不看辜鸿铭。”电影《建国大业》有这么一场戏,一个外国人给辜鸿铭拿着拐杖和烟卷,他则拖着一根焦黄的小辫给学生讲演:“我头上的小辫子,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可要割掉你们心里的小辫子,那就难了。”架子大,气度非凡。众生大笑之余,对辜鸿铭的开场白也是记忆犹新。
说起架子最大的开场白,则首推章太炎先生。他的学问大,名气响。想听他课的人太多,小课堂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干脆上一次大课。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当时的才俊,大师级的人物。老头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老头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幸亏后一句做了铺垫,否则,这大话要飞到天上了。不过,章太炎的学问可不是吹的。一堂课下来,老先生纵论古今,谈天说地,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听得学生如痴如醉。陈寅恪说:“他有资格说这个话。”
民国名人关于教育的十大语录
1.辜鸿铭
辜鸿铭刚到北大任教的时候,学生们看到他脑后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都忍不住哄笑起来。而他,则不动声色地走到讲台上,向下面的学生打量一番后,慢条斯理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面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
一席话把学生统统镇住了。以后上课就没人敢笑话他了。
2.蒋梦麟
蒋梦麟说:“我在大学中搞了几十年,经过许多风潮,发现了一个规律:一个大学中有三派势力,一派是校长,一派是教授,一派是学生,在这三派势力中,如果有两派联合起来反对第三派,第三派必然要失败。”
3. 陈寅恪
陈寅恪每次讲课,开宗明义就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4. 梁漱溟
1924年,梁漱溟离开北大,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因为觉得当时的教育不对,先生对学生毫不关心。”他认为,先生应与青年人为友。所谓友,指的是帮着他们走路;所谓走路,指的是让包括技能知识在内的一个人全部的生活往前走。“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
5. 钱穆
1930年,钱穆到燕京大学任教,校长司徒雷登问他对燕大印象如何,他答道:“起初听说燕大是中国教会大学中最中国化的大学,心中特别向往。我来燕大一看,才发现并非如此。一入校门就看到M楼和S楼,这难道就是中国化吗?我希望将燕大各建筑都改为中国名。”不久,燕大专门召开会议,决定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一律赋以中国名称。钱穆还为校园的一个湖取名叫“未名湖”。
6. 蒋百里
民国大师
蒋百里就任保定军校校长的第一天,对全体学生训话道:“我此次奉命来掌本校,一定要使本校成为最完整的军事学府,使在座诸君成为最优秀的军官,将来治军,能训练出最精锐的军队。我一定献身于这一任务,实践斯言。如果做不到,当自杀以谢天下。”后来,他因学校被政府拖欠经费,深感愧对学生,遂写下遗书,真的当众自杀,子弹穿过胸膛,幸而未死。
7. 林语堂
林语堂在东吴大学讲英文课,开学第一天,先生带来一个皮包。皮包里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课堂变成了茶馆。林先生开始讲课,操一口简洁流畅的英语,大讲其吃花生之道。然后,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生。”学生们哄堂大笑。
8. 闻一多
闻一多上课别致。据学生回忆,他身穿黑色长袍昂然走进教室,先掏出烟盒向学生笑问:“哪位吸?”学生们笑而不接,他就自己点了一支,电灯光下烟雾缭绕,拖长声音念上一句:“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才开始讲课。
9. 陶行知
陶行知注重“启发式”教育,一次他到武汉大学演讲,一上台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他按着鸡头让鸡吃米,鸡死活不吃;后来他松开手,让鸡自己呆在那里,鸡却开始低头吃米。陶行知就此解释道:“教育如同喂鸡,强迫是不行的,只有让他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会更好一些。”
南开是私立学校,经费需向社会各界募捐,有学生提出:“我们不要官僚军阀、土豪劣绅的臭钱!”张伯苓校长说:“美丽的鲜花不妨是由粪水浇出来的!”
10. 张伯苓
张伯苓常讲:“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越是倒霉,越要面净发理,衣整鞋洁,让人一看就有清新、明爽、舒服的感觉,霉运很快就可以好转。”他还编了句顺口溜:“勤梳头勤洗脸,就是倒霉也不显!”
1929年南开女中部第一届学生毕业,张校长的讲话既幽默又深刻。他说:“你们将来结婚,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为公为国,不要要求丈夫升官发财。男人升官发财以后,第一个看不顺眼的就是你这个元配夫人!”
张校长鼓励学生苦干,但又怕年轻人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他以炖肉为例说:“炖肉要慢火,长炖,不能性急,肉自然又烂又好吃。若心急,一会儿揭开看看,一会儿揭开看看,这锅肉是炖不好的。”
拓展
莫言语录_名人经典语录
1、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2、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六个年头。
3、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4、我把你们的故事收入我的音筒,放在生活之上,我的记忆之下,
5、提笔伏案之年,窗边,是心灵奔向青春的黑色河流,突兀的世界。
6、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7、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8、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录永生。
9、黄昏是青春短暂的悲伤。
10、所以,兵荒马乱也要轻装简从。
11、回首,才看见我们是以快乐的心情写悲伤的青春。
12、满腹经纶是黔驴之技,易于迁延与迟滞。
13、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14、在年生里,我们因无知荒唐而美丽。
15、年月里,五味杂陈。
16、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的守候。 毛泽东语录
17、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愈陈愈香。
18、安然的在被窝中躺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19、极度的顺从是悖逆。
20、呆坐在眼睛里的空洞和茫然,凝结成氤氲的哀伤,在青春的天空渐渐延伸和漫散。
21、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狈。
22、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经归来,归来无望。
23、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24、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25、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生日快乐!
一个了不起的怪老头: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是一个标准的东西南北人。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凭三寸不烂之舌,向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
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香了吗?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鸿铭。毛姆的朋友就给辜鸿铭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其前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他的小院。一进屋,辜鸿铭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就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对。
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公开对学生们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良敦厚的品德,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个时候,他还称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须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他以狂放来保护强烈自尊的方式。当时西方人见到中国街市当中遍挂童叟无欺四字,常对他说: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辜鸿铭顿时语塞,无以自遣。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 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辜鸿铭既是一个博学多才、言辞敏捷、具有强烈民族自尊的、了不起的人,也是一个顽固守旧、行为狂放的怪老头。
B.文中多处引用辜鸿铭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性格和思想,第4自然段中他在北京大学的讲话,蕴含着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
C.面对西方人的嘲笑与无礼,辜鸿铭总是针锋相对,坚决反击,毫不留情,这令西方人对辜鸿铭很反感。
D.文章第5段承上启下,既揭示了上文人物言行反映的深刻思想,也阐明了下文人物狂放态度的根源,使文章内容收放自如。
E.辜鸿铭努力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受到世界各国学者文人的尊敬,却在国内屡遭自己同胞和学生的嘲笑误解。
(2)从文章后5段看,辜鸿铭的了不起、怪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结尾一段中辜鸿铭的话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有什么妙处?(6分)
(4)文中有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之句,辜鸿铭生活的时代对他有什么影响?你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8分)
参考答案:
12、(1)D3分,B2分,E1分。(A顽固守旧错,文中虽有穿旧服、留辫子之行为,但这是为了反映人物热爱东方文化、维护民族自尊的品性。C中很反感于文无据。E从本文看,屡遭体现得不够。)
(2)了不起表现在:①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②讥笑西方人,传播捍卫中国文化。③慈禧生日,贺诗讥讽。④袁世凯丧日,大开堂会,热闹三天。⑤在傲慢的西方人面前保持作为中国人的尊严。(答出4点,每点1分)
怪表现在:留辫子、穿旧服等行为上。(2分)
(3)语言深刻、辛辣,有形和无形的对比,使语意鲜明;(2分)其中,留辫子是他的偏执行为,他以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遭遗弃的痛心,而头上无辫子、心中却存有诸多守旧思想的人的虚伪也令他不齿。(2分)观点一针见血,直击对方要害,表现了人物的灵敏睿智。(2分)
(4)第一问:辜鸿铭生活在清末民初时期,此时西方入侵,国内混乱,内忧外患使他内心痛苦,绝望挣扎,用狂放的行为维护民族尊严。(4分)
第二问: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在带给我们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挑战。我们必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才能适应这个时代。(此问开放性强,观点明确、内容健康、言之成理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