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合作理论经典语录 正文

合作理论经典语录

时间:2025-02-03 22:48:42

《全球化和大同理想》

美国的理想是建立民主世界。伊朗的理想是建立地上天国。苏联的理想是建立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理想是“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我们的当前任务是:建设小康,志在大同。

《全球化时代的华夏文化》

现代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学术科学化,生活电气化,信息网络化。现代文化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主流。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文化如水,从高而下不能逆流。

评美洲英葡殖民地发展迥异

天下乌鸦一样黑,可是有的乌鸦只顾“抢巢”,有的乌鸦还能“筑巢”。抢巢乌鸦也筑巢,筑巢乌鸦也抢巢。但是,重点不同,方向各异。

评美国脱离英国王朝独立

抛弃皇冠,人人平等,会不会变成一盘散沙倒退到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社会需要用法律来作为粘合剂,使自由成为有规律的活动,自由决不是胡作非为的别名。

评自由和发明的关系

“自由就是动力”。这一点没有疑问。发明创造是不能用政府命令来催生的。政府所能做的是保护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不是军事力量,而是发明创造。

周有光评美国政党的

美国不是没有左翼和右翼的政党,有时还有极左和极右的政党。可是他们在选举中只能得到少数或极少数的选票,而且左派和右派相互对垒,相互抵消,往往不久就自行解散了。抓住中间多数,跟着主流走,不理会左派和右派,这是选举的“趋中”策略。

评苏联的政党专制和意识形态

对苏联的专制制度来说,透明性和民主化不是福寿膏,而是催命羹。1986年11月5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向中央报告(密):《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要点):选读课程,出路第一;社科废话,马列无用;党委落后,高干愚蠢;心中英雄,美国牛仔。领导批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谈苏联的专制

赫鲁晓夫的儿子过了60岁之后,申请移民美国,在入籍考试的20个题目中,答对了19个,可是1个答错了:他不知道美国是“三权分立”,闹了笑话。这不能怪赫鲁晓夫的儿子,要怪苏联的政治教科书上不许谈“三权分立”。

评苏联解体

西欧记者问叶利钦:你搞垮了苏联后悔不后悔?叶利钦说:苏联的解体是俄罗斯前进的必要条件。

评全球化下世界观的重组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跟过去不同,主要是:过去从国家看世界现在从世界看国家。在全球化时化由于看到了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价。

评太平天国历史剧

民国政府歌颂太平天国,因为他反对满清;共产党歌颂太平天国,因为他是农民革命。

评苏军烈士纪念碑从市中心迁移

希特勒是侵略者;苏联究竟是解放者还是侵略者呢?

评美国的阶级斗争和矛盾统一

资本主义社会包含不同的阶级。阶级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有矛盾就有斗争;斗争方式主要是和平罢工,不是你死我活。工会认为工资不合理的时候,就举行罢工。罢工达到目的,立即复工。资本家改进技术,又获得超出原来的利润。如果赢利提高而工资不提高,可能再次罢工。罢工和复工,斗争和合作,周期往复,资本主义蒸蒸日上。如果美国的工会采取你死我活的斗争,美国早就完蛋了。

评马克思的《资本论》

马克思(1818-1883)去世太早,只看到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一战前)的前半,没有看到后半,更没有看到中级阶段(两战间)和高级阶段(二战后);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全貌,因此《资本论》只可能是哲学推理,不可能是科学论证。

评民主和阶级性

陈独秀早期认为民主没有阶级性;后来服从第三国际,主张民主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别;晚年冷静思考纠正错误,重新肯定民主没有阶级性。李慎之指出,民主不仅没有阶级性,也没有新旧之分。“新民主主义”是民主吗?“万岁、万岁、万万岁”是什么社会主义?他提倡“回归五四,学习民主”。

论社会主义

搞了一辈子社会主义革命的老革命家也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既然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革命家还要自称社会主义呢?因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崇高的“理想”,革命家不肯放弃这个“理想”。

论民主

民主不是某些国家的新发明或专利品,它是三千年间人类的经验积累。民主不是有利无弊的制度,但是历史证明,它是不断减少弊端的较好制度。先进国家无不尊奉民主制度。从神权到君权到民权是一条政权演进的路线,全世界的国家都在这条路线上竞赛。

评苏联民众对苏联解体的反应

全世界都在震惊,惟独苏联人民人人保持冷静!

评人类文化的运动

文化的发展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科学道路。科学是一元性的,没有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的分别。

评全盘西化论

五四邀请“德先生”和“赛先生”,不能只要“赛先生”,不要“德先生”。清朝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是“封建为体、枪炮为用”。解放后实行“向苏联一边倒”,马列主义是西化不是东化,“一边倒”是“全盘苏化”。

评“主义”

福利是资本腹内的社会主义。资本养护福利,经济就兴。福利销蚀资本,经济就衰。百分比的多少决定天平的倾斜方向。

评西化

西方在哪里?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西方”。对中国来说,主要有三个“西方”:第一个是汉代的“西域”,第二个是唐代的“西天”,第三个是近代的“西洋”。从这些“西方”取得知识、技术和经世济民的丹方,就是“西化”。

谈文化图腾和文化禁忌现象

反对信佛而香火大盛。禁听邓丽君而邓丽君之风流行。简化汉字而繁体字复活。停止发行的小说一抢而空。传得最广的消息是小道消息。塞之而流,禁之而行,这也是文化运动的一种规律。

《漫谈“西化”》

地球缩小了。东西方文化正在汇流成世界文化。今天“洋为中用”,明天“中为洋用”,后天“中洋共用”。问题不在“中”或“洋”,问题在“用”。

科学和民主的关系

五四运动不断深化,提出了邀请“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客座教授前来中国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五四运动的精髓。遗憾的是,德先生没有拿到“签证”,无法成行。赛先生一个人来了。他们二人原来是一对老搭档,长于合作演唱“二人转”。现在赛先生一个人前来,只能“一人转”了。一个人前来也好,比一个都不来好。可是,发生一个问题:怎样“接待”赛先生呢?接待问题是关键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赛先生到苏联,受到“苏维埃式”的接待。先改造赛先生的思想,然后叫他创造无产阶级的“真科学”,废除资产阶级的“伪科学”。最有名的创造是:马克思主义的“米丘林生物学”和马克思主义的“马尔语言学”。

评苏联的自然科学政治化

米丘林生物学是“哲学”!

《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

“改革”就是打破“框框”。要使改革成功,还要打破更多的“框框”,从自己建筑起来的“圈套”中走出来。重新考虑如何“接待”赛先生,这是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

《华夏文化的光环和阴影》

为封建制度服务了2500年的华夏文化,要想转化成为现代文化,那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如果对华夏文化的阴影,在理论上不敢彻底批判,在制度上无法严格防止,那么,我们将背着阴影遗产进入第三个千年纪。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

冷战像是一场知识竞赛,苏联以米丘林遗传学对抗摩尔根遗传学,以实物交换对抗货币贸易,以专制制度对抗民主制度,实际都是知识差距的文化冲突。

问:专制和民主也是知识差距吗?

答:专制属于神学和玄学文化,民主属于科学文化,差距极大。

问:反右运动是文化冲突吗?

答:清除知识阶层,提倡外行领导内行,从知识无用论到知识越多越反动论,是对抗现代知识的文化冲突。

评中国和印度的外包经济

沉睡的古国需要服一贴清醒剂才能苏醒过来。这贴清醒剂就是外包经济。中国和印度同样依靠外包经济作为起动力量,实现经济的起飞。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印度成为“世界办公室”。

周有光讽刺语文也分层

“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

《跟林汉达一同看守高粱地》

教育,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年,独立思考,立志把社会推向更进步的时代!

评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在西欧成为温和的民主社会主义,到俄罗斯成为残暴的斯大林主义,这显然是不同的历史背景产生不同的历史后果。

周有光评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理想还没成为事实。斯大林建成的社会主义是虚假的。苏联瓦解后,俄罗斯上接帝俄的民主传统,从头建设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自然趋势。

《闲谈俄罗斯》

死后平反的精神胜利是东方特有的历史传统。

谈如何与时俱进

“与时”,不墨守历史成规:“俱进”,改革开放,进入先进国家行列、实行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经济从工业化进步到信息化;政治从专制制度进步到民主制度;文化从知识禁锢进步到知识解放。这是全球化时代的脉搏。

评信息化的作用

如果不是亲自在美国和日本看到“没有农民的农场”和“没有工人的工厂”,我将继续高呼“耕者有其田”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谈信息和自由

追求先进生产力要从学习模仿进而能发明创造,前提条件是开辟自由创造的环境。追求先进文化要摆脱思想的束缚,先进文化是自由土壤中萌发出来鲜花。广播、电视、电脑等信息工具,要充分运用,不要限制运用。信息化时代而限制信息,何以自解?

谈文化冲突

十八只螃蟹放在一个竹篓里,哪能不我挟你、你挟我?文化冲突实际是文化差距的摩擦。

谈信息和真相

21世纪不会再出现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因为那是宣传,不是真实。

《学写八股文》

真理不怕批评,批评是真理的营养品。怕批评的不是真理,而是未能适应时代的宗教和教条。迷信时代要过去了,盲从时代要过去了,现在是独立思考、择善而从、不拘一格、奋力求进的“与时俱进”的时代。

《东洋变西方》

“东洋”怎么变成了“西方”?“这要感谢日本打了败仗!”“败仗,打掉了军阀,打掉了财阀,打掉了出身和身分,逼迫人民作知识和技能的竞争。这样,东洋就变成了西方。

谈民主之难

社会科学为什么不容易得到公认就是因为许多国家,他的统治阶级是特权阶级,如要服从社会科学原理,他就得放弃他的特权,这是特权和真理的矛盾。

谈民主大势

可是到了民主制度,政治家是为人民服务的,本是三纲,君为臣纲嘛,现在变为官为民仆,做官的成了人民的仆人,这不是倒过来了嘛?所以时代发展对特权者越来越不利。

谈制度决定认识

在美国,你若是一个大学教授,很被看重:你要是一个做官的就不被看重。专制国家则完全相反,做官的最重要。

谈社会科学的作用

为什么在200年间美国就能建成一个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这不是偶然的。他们是用先进的社会科学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先进的自然科学。用先进社会科学建立了一个社会,这个社会就能发展自然科学。为什么欧洲反而不行呢?历史的包袱。

谈话语禁忌和全球世界观

中国的问题,历来从中国看中国那永远说不清楚,得从世界看中国。包袱越重的国家,越难往前走。

1、在一个人品比我差、学问比我差的人手下工作,是我人生的奇耻大辱。1980年代宋卫平在浙江舟山党校当老师曾对学生说过这样的话,随即下海。

2、如果真要降价怎么办?理论上我只会针对我的老客户降价。至于新客户也很简单,你找一个老客户写一个

3、我们把创造的园区当作一个作品,是我们生命的转移。我们的价值、我们的精彩、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文化,经过我们的服务,转化为一个有形的园区,我们对待我们的作品,就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

4、为什么我不愿意提降价,因为企业不能贱买自己的产品,这是对经商法则的一种尊重,也是对社会财富,对我们员工,产业链里这些人的劳动和才智的一种尊重,所以不能随随便便就降价,这不是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5、一个有担当的开发商,它的使命不应停留在住宅供应商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有启发性的生活方式,承担起生活服务商的使命!

6、如果真要降价怎么办?理论上我只会针对我的老客户降价。至于新客户也很简单,你找一个老客户写一个介绍信。因为我们的老客户太多了,我们不是一个项目,我们全国有一百多个项目,在杭州我们开发十几年。--摘自南方周末宋卫平:绿城绝不会比大部分开发商破产得早一文

7、多的时候六七个小时,少的时候四五个小时,睡一两个小时的也有,睡八九个小时也有,目前这个环境并不构成对生活里一般状态的影响。学历史的人见过多少历史上的波浪起伏。现实生活里经过了2005年、2008年这种工作上所碰到的事情,几乎习以为常,无非是担忧:这样浪费掉了时间,这样不应该有的折腾,对社会、对企业是巨大的破坏和杀伤力。你本来可以做的好好的,像安置房的问题早十年做不就行了。

8、与其说我们在造房子,不如说我们把生命中优秀的方面通过这些产品献给了这个行业,我们是在输出,我们在用心血来营造,来汇集。

9、其实绿城无需引起大家如此大的担忧。一方面,绿城在努力抓销售,另一方面,我们有腾挪的余地,可以出让一部分项目的股权解决资金上的问题。绿城对危机并非没有预案,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我们可控范围内。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与行业一起,度过寒冬。绿城离破产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此间,无论如何,我们决不放弃绿城所秉持的理念,走正道,尽人力,听天命。

10、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没有发展模型,也没有融资模型。我们永远不可能很安定。

11、企业左右不了市场,正如人力不能真正战胜天命。对于企业来说,命运只有两个字,生、死。无他。我们所能探讨的,是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如何找出一条活路,穿越寒冬。

12、我们公司里有一句话叫做走正道、尽人意、听天命,就是你尽力去做。有钱就去买地,不但是自己有钱,可能还和合作伙伴一起凑钱,也用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钱。对于飞涨的地价,我们开玩笑说过,两年前买一千亩,做完一轮后你发现利润和本金加起来只能够买一百亩,再过四年发觉只能买十亩,做完十亩的时候,发现钱就够一亩地、一分地了,那时候房企就应该关门了,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宋卫平接受南方周末采访。

13、如果你不尽量多做一些,不尽量把这个队伍做强大,把我们的产品线做丰富,把很多项目做得更多一些,是不会有今天的.绿城。如果绿城缩小规模到现在的1/3和1/2可能会比较稳健,但我个人认为,我们没有尽力。

14、首先努力做销售,把房子卖出去;其次,如果这个不够有效,就看看能不能腾挪掉几个项目;最后,如果前面的手段都不奏效,那就直接把价格降到底,所有的房子都卖完,以后就不再做房地产了。绿城不会死在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前面。--摘自宋卫平:绿城不会死在前面一文。

15、在一个人品比我差、学问比我差的人手下工作,是我人生的奇耻大辱。--摘自乔布斯、堂·吉诃德、嵇康和杨过一文,1980年代宋卫平在浙江舟山党校当老师曾对学生说过这样的话,随即下海。

16、我们这群人最明显的特点,是有根深蒂固的理想主义色彩。你若把这种理想贯穿于产品和服务中去,这种理想就变成产品和服务中最值钱的东西,所有产品和服务也都会隐含着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这是理想主义者的源头与归宿。

17、我不能给您最低的价格,只能给您最高的品质。我宁可为价格解释一阵子,也不愿为质量道歉一辈子。

18、今天我将这个问题提给自己、提给行业内人士,也提请有关部门审视,是想强调,市场若一直处于如此萧条状态,停留于谷底,恐怕一些企业真就会走上绝路。销售不畅,加上信贷紧缩,一个最符合逻辑的推断就是企业过不了年关。届时,有的企业或许申请倒闭,有的则是开发商跑路,更有甚者,怕有更多的悲剧要发生。然而,我们却又不能回避,在房地产行业的河流里,那些原本稚嫩而可爱的虾米们,它们能经得起更长久的考验吗?

19、我们相信,政府可以把握大局,站在更高远的立场上为整个房地产行业谋生路。一切,都有改善调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或许会经历一些苦痛,但最终,我们相信所有的努力都应该得到回报。相信,天道酬勤,这,应该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

20、让住在绿城园区里的小业主都学会游泳,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

21、我觉得挺好玩的,就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因为写这篇报道的是足球记者。我当时都没有想要就这个问题,去跟媒体做一个说明,两三句话就打发过去了,讲的轻一点呢,人家可能一个幽默,那天可能是另外一个4月1日。

22、不是说我不感到目前的压力和困难,我是想,凭着自己对社会变化的认识以及努力工作,我们还是有非常大的可能和概率挺过去的。即便退一万步讲,走正道,尽人力,听天命,也就如此罢了。--宋卫平接受南方周末专访。

23、我们这代人,80%以上都要等到牙疼到忍不住了,才会下决心去治疗一下。我希望通过绿城的园区健康服务,使我们的业主从最开始就能得到世界水平的医疗护理。

文版经典语录带翻译。

1、科学是指挥官,实践是战士。

2、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3、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4、化学千变万化,实验循规探秘。

5、凡事不经实践检验就肯定这是愚蠢。

6、耳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

7、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8、独立思考,团结合作。

9、动手动脑,探求规律。

10、动手动脑,好学善思。

11、大胆探索,反复实验。

12、大胆改革,求实创新。

13、从实验中获得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14、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

15、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16、不要等待运气的降临,应去努力掌握知识。

17、不为名,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18、自然科学的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受治于人”的重理论、轻实验的落后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科学青年有很大的害处。

1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0、自己动手,自己动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是我们实验工作的最高原则。

2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22、知之者不如行之者。

23、正确操作,细致观察。

24、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25、学科学知识,攀科技高峰。

26、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

27、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科学总结。

28、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因为归根到底所有的科学进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

29、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3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1、探索生命奥秘,提高生活质量。

32、探索、求知、明理

33、实验是科学之父。

34、实验室和发明是两个有密切关系的名词,没有实验室,自然科学就会枯萎;科学家一经离开了实验室,就变成战场上缴了械的战士。

35、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36、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37、如果你要等有了实验室才来做实验的话,那么有了实验室你也不会做实验。

38、任何人都得承认实验是科学之父。

3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0、培养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质。

41、化学改善生存环境,共享绿色世界;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家园。

42、好奇心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能敢提出问题。

43、广泛的求知欲,能使一个人成为系统的博物学家。

44、感觉并不欺骗人,判断倒会欺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