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般若之光经典语录 正文

般若之光经典语录

时间:2025-01-10 16:29:09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下面开始,我们来一一的解析,体会下。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陈永涛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里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

《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

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

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

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

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

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

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

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

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

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

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

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

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1.

2.

3.佛语经典语录大全100句

4.

5.

6.

7.

8.禅学十大经典语录

9.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钩头有味抛香饵

棒下无情响旱雷

古佛堂前风扫地

高山顶上月为灯

古佛由来非女子

慈航到处有婆心

古寺无灯凭月照

山门不锁待云封

观大海者难为水

悟自心时不见山

观空有色西方月

听世无声南海潮

观空有色西江月

听世无声南海潮

观音袖绕菩提路

罗汉松围般若台

光明晃耀如星月

智慧境界等虚空

光明照耀靡不及

智慧增长无有边

广辟离尘清净道

永耀众生智慧灯

广大寂静三摩地

清净光明遍照尊

广大智慧无所碍

自然觉悟不由他

广大自在神通力

最上无垢深净心

海到无边天是岸

山登绝顶雪为峰

蒿棒不劳鞭快马

旱雷正好醒聋人

好依水草寻牛去

不种梧桐免风来

合掌遍大千世界

回头成丈六金身

何时方得疑情破

今日才知猛火寒

何曾有梦幻壳子

直下是生死关头

何曾有些子气息

即此是满地风光

恒以大音宣正法

当念本愿度众生

忽略中不可放过

见得到即便承当

胡饼汁流糖满地

衲头线断雪成球

蝴蝶泉旁蝴蝶飞

罗汉塔上罗汉笑

护持众戒到彼岸

成就无畏为世雄

护得无忧安隐乐

示我真乘解脱门

护诸苦厄如父母

决定利益无怨亲

花下聆经清有味

水边契道静无声

黄金殿上三尊佛

白玉炉中一点心

悔不尽千差万错

悟透了后果前因

悔难追事当头戒

悟过来人放步行

慧剑常悬断恩怨

智舟谨驭明进退

慧炬炽热照六道

慈悲喜舍济四生

活蛇不咬空心铁

快马难追躲懒人

迹显寒坑灵万古

寺名岩头祀千秋

即佛即心圆教理

非空非色法王身

几人出世能忘世

顾我居山且话山

既开门不须扫迹

没有路要会转身

既升堂更应入室

再进步方可登楼

既已有缘投白社

不妨错认作青山

间中自觉心无事

悟后方知法即真

剪一片白云补衲

留半窗明月看经

翦一片绿云补纳

留三分皓月看经

见佛自在生欢喜

发心回向趣菩提

见相此中无四相

说心何处有三心

见犹离见见弥陀

生本无生生西方

剑若露锋如木杓

波还成水是金针

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教布中洲先果报

法传西域贵慈悲

教化无量众生海

安住一切三昧门

皆悉勤修普贤行

恒不忘失菩提心

结角罗纹多逗漏

生擒活捉是神通

解了世间犹若梦

灭除障垢无有余

解了诸法犹如响

化异众生无有边

解脱门开谁肯入

浮生梦觉自知归

戒是无上菩提本

佛为一切智慧灯

金刚降魔护三宝

弥陀慈光照大千

金炉不怕千年火

银烛长明万户光

尽底脱去胸中有

逐一拈来何处无

净地有物僧不扫

空门无缘客自关

敬佛敬心心敬佛

焚香焚意意焚香

静讽华严无九九

密参玄要有三三

静看湖莲参妙谛

闲翻贝叶悟真经

静去梵宫瞻日月

闲来殿阁度春秋

静坐常思自己过

闲谈莫论他人非

具足护持清净戒

方便启导众生心

具足修习诸功德

朗然开悟大菩提

觉海甚深惟信入

道源不远自心求

觉悟无量生死行

逮得不退智慧门

觉悟一切诸放逸

圆满无上大菩提

觉心清净原无染

大度宽弘乃有容

开发众生智慧海

得见如来清净身

开示净妙人天路

常起广大慈悲心

开示甚深微妙法

发起广大菩提心

开示众生见正道

犹如净眼观明珠

看看世事摇摇手

想想人情点点头

看来金屎元无别

唤作平常转不亲

客至莫嫌茶叶淡

僧居不比世情浓

苦行无法难正果

自心反观始察机

苦雨滴穿阶下石

烈风吹散岭头钟

傀儡场中无我相

须弥顶上有吾家

来世怕为双角兽

此生不作两头蛇

览镜知惭宏宝训

规今师古振禅林

老屋檐下雨成帘

佛门堂上石作花

乐以忘忧真智者

心能转物即如来

离苦海经书作渡

登天堂佛法为津

力尽时抚膺问二

磕着处拍手呵三

两龙争壑那知夜

一石横空不度人

疗饥热煮埋头芋

寄梦寒栖入骨山

了君大事唯修净

畅佛本怀在往生

了去烦恼即正果

忘却生死是菩提

了心莫执此心是

说法谁知诸法如

了知法性皆无碍

于诸梵行悉坚持

捩转面皮不见我

掀翻沧海更无天

临济不辞三顿棒

芝公只有一茎虀

灵境但窥天一线

飞梁高跨石千寻

灵鹫向云中隐去

奇峰自天外飞来

灵山我数阿罗汉

佛海人参大肚僧

岭树湖云沉足底

江湖海日上眉端

令人难思清净法

长生无量欢喜心

令生深信入佛智

普现明灯照世间

龙归法座听禅偈

鹤傍松烟养道心

龙腾万里风千仞

香象渡河虎过溪

龙游玉峰山势秀

潭流环海水源长

路盘瘦岭孤松老

寺掩清门寒叟贫

落叶难将铁帚扫

残冰好把热油烹

颟顸中靴里动指

唧溜处水上打球

满院溪声疑是雨

当窗月色望如霜

满足一切大愿力

速成无上佛菩提

门前只许堆黄叶

屋上何妨滚白波

门迎瀑布千寻水

地接江郎一簇山

梦回平生已而立

惮破天道过不惑

梦中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米沙只恐淘难净

盐酱将妨少着些

面壁不知苦中苦

惮心已去山外山

妙应宏施无畏力

圆通广运大悲心

愍念一切众生海

兴起无量大悲心

名利悟破真人性

生死看透是如来

名山超五岳从外

精舍在二灵之间

明通幽时光常住

心到虚天色是空

明月清风呈祖意

远山近水寄诗怀

明月清风留客醉

白云流水伴僧闲

明月送僧归古寺

清风吹雨入山林

明珠照彻天堂路

金锡振开地狱门

莫道鼻头无两孔

不妨胁下有三拳

莫道别有个见处

须知元无此话头

莫教已落声尘后

须在未拈馆枚前

莫认化城为宝所

更翻贝叶证菩提

莫讶一称超十地

须知六字括三乘

暮鼓晨钟破万籁

经声佛号贯三教

暮鼓寂时林愈静

晨钟响处山更幽

闹中不见猿猴彰

静处能闻鼯鼠声

能立无上正教法

常为世间良福田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能学如来之妙慧

而于众生起大悲

能以妙慧善安住

为度众生普现身

能于众生施无畏

普使世间得大明

拟思量错过性命

才撇下打破牢关

念而无念归真念

心不住心即净心

念佛自然得见佛

求生决定可往生

念泯则相相离相

达真乃心心印心

念念示现成佛道

种种方便化众生

抛撇中拈来半点

重叠处藏去三分

泡影乾坤见宝相

色香世界幻空花

蓬莱何须觅海上

岁月最宜度山中

譬如法界无分别

恒以智慧悉了知

平湖印月开宗镜

远树来风度晚钟

破笤篱捞无米饭

细蒿棒打不行车

菩萨苦行无与等

如来神力遍十方

菩提树千年不老

罗汉松四季长青

普度众生登净土

照空五蕴证菩提

普渡众生先渡我

不念弥陀更念谁

普化众生令解脱

不著一切如虚空

普净福海除众苦

广说佛道悟群生

普离一切诸烦恼

专求最胜佛菩提

普令众生得法喜

犹如满月显高山

普灭众生烦恼热

恒演如来寂妙音

普使受持清净戒

应当速发菩提心

普事一切善知识

志求无上佛菩提

普雨法雨润一切

难行苦行为众生

普作群生功德藏

恒演如来寂妙音

七高八低瞥一地

百丑千拙挛二拳

七座浮图庥两浙

千般手眼靖三千

崎岖世味尝应遍

寂寞山栖老渐随

岂有三涂能着脚

实无一物可当情

起大愿云周法界

以普贤行悟菩提

千峰林影帘前月

四壁波光镜里天

千山耸翠悲心起

万壑奔流慧眼开

千嶂云山凭我隐

五湖风月有谁争

千嶂云山围佛界

四时风月入诗囊

巧把尘劳作佛事

善行方便度群生

巧机锋联出世教

妙观察对入人伦

切莫唤作功夫好

你曾领得条令无

勤行精进无厌怠

善了境界起慈悲

勤修利益众生道

安住增长净戒中

勤修三昧无二相

调伏众生遍十方

青狮竟忍长相睡

龙烛奈何久不明

倾湫难湿袈裟角

张口须吞栗棘蓬

倾崖喷壑双龙斗

滚雪惊雷一脊寒

清修风景千年在

江海烟岚一笑开

穷子器中无粪橛

世尊手内有花枝

全不管青山苍老

但消受白日虚闲

绕座法轮明宝月

盈阶甘雨散华天

人道乞儿箩易满

我云饿虎嘴尤尖

人来合意高谈道

客去清闲暗诵经

人生若梦谁非寄

到处能安即是家

人生犹似西山日

富贵终如草上霜

人世大难开笑口

肚皮终不合时宜

人世太难开口笑

肚皮终不合时宜

人无卓识名难著

士有精诚志竟成

人心清静无私念

世界自然现大同

日绕长林开北牗

春回众壑护禅枝

如幻如梦离分别

无垢无碍同虚空

如将布袋罗三藏

定仗瑜伽宁一灯

如来说庄严佛土

菩萨无住相布施

如来为说广大法

汝等应生欢喜心

如月清凉被众物

以法滋味益群生

汝常护持清净戒

我为演说大悲门

乳儿若不逢慈母

猛虎安能咬大虫

入寺始知山窍妙

登峰便见小城雄

入铁三分拳有力

拦空一画棒无痕

入座烟岚铺锦绣

隔帘云树绕楼台

若不拈将泥弹子

安能吞个铁昆仑

若还跳圈子不出

安能把法界全收

若是不知末后句

这回须下顶门针

若是个金毛狮子

何必问碧眼胡人

若说有禅心似块

必须无影月才明

若要跳过潼关去

必须把将公验来

若作个乾无事会

定遇着旁不肯的

三餐不忘农夫苦

一饭难酬佛祖恩

三层座上无尊佛

十八贤中有个人

三根普被修净业

九品莲座现社前

三径黄花秋雨外

一林红叶晓烟中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扫地岂是般若体

闻雷方识祖师禅

僧去不留三片瓦

客来只供一坛檀

山从西属飞来活

佛听南无念处灵

山峰且有飞来悔

泉水偏从冷后传

山间日月自来去

天际浮云无是非

山门景致松千树

衲子家风草一茎

世界在蚊子眼里

宝珠产粪草堆中

世情涤尽山常瘦

佛性空时火亦寒

世事沧桑无限感

人生梦幻有谁知

世事绝卓无人问

人生梦幻有谁知

世态炎凉唯一笑

余怀坦白故常开

世味不如书味好

人心怎比佛心平

示现生老病死患

舍离贪欲嗔恚痴

示现诸佛深妙法

开发众生菩提心

事念理念惟一念

佛心生心无二心

试问本来无一物

更从何处悟三生

是佛非佛何为佛

本性无性便是性

是故精勤持净戒

不著尘垢如莲华

誓救众生无退怯

不著一切如虚空

誓修普贤清净门

即发菩提广大心

誓愿勤求一切智

普遍发起大悲心

手毒常携敲虎棒

眼花不看牧牛图

鼠粪也能题玉馔

凤毛不用补蓑衣

蜀地当归无一剂

镇州萝卜有三斤

竖起脊梁立定脚

拓开眼界放平心

数椽不厌居松顶

六月还须坐火边

谁把藕丝牵大象

我将铁棒打苍蝇

水底有天悬日月

空中无地现楼台

说道生心无住着

果然见相有皈依

说法现身容大度

救出世人尽欢颜

说来有法原无法

参透非空却是空

说心性便是恶口

离尘土那有青山

说诸佛法非佛法

无二文殊是文殊

私藏饮食三铁棒

未供先用九铜槌

四壁岩花开太古

一行雁字写初秋

四无境界真智慧

三有世道假慈悲

—寺铃鸣彰七塔

千声梵呗荫四明

寺破只宜藏古佛

山深安得有忙人

寺院有尘清风扫

山门无锁白云封

速疾增长无碍智

普遍发起大悲心

虽不曾错下注脚

亦岂可执定锋头

虽无结角下手处

自有瞥地转身时

随顺诸佛真实教

增长众生清净心

随众生心而化诱

示甘露道使清凉

随众生心说妙法

以普贤行悟菩提

所演妙法无穷尽

唯有诸佛能证知

塔影圆明清净地

钟声响彻夕阳天

谈心只许高人一

合掌尝参古佛三

檀信皈依增福慧

山门清静绝非虞

坦腹笑容摄海众

分身散影示时人

1.佛语经典简短语录

2.佛语经典简短语录(3)

3.

4.

5.佛心慧语经典语录

6.2016经典简短搞笑语句大全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