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立顿奶茶经典语录 正文

立顿奶茶经典语录

时间:2024-11-15 16:00:52

塞上的初秋,是一年里难得雨季。

忽如一夜的霪雨,霏霏飘洒着一个个零落的细节。昏黄的路灯下,雨点砸在柏油路上,溅起了一连串的珍珠泡泡。跳动了几下,就精疲力尽了。

沫沫站在高大的落地窗前,把那些无所依附的风雨收入眼底。老槐树的叶子直接挨到了玻璃的另一面,叮叮咚咚的音符离她的耳朵很近。秋天的雨,总是那么强势的带给人一种凄寒。没有任何预兆,就把阳光赶得无处藏身。书桌上的奶茶因了这寒意渐渐地冷却了,沫沫突然很想在杭州的珠珠,还有十六岁那年冬天珍珠奶茶的温暖。

十六岁那年,她们一起读高中,一起在腊月里凑钱喝热腾腾的珍珠奶茶。那一年,她们的小城里第一次有了避风塘,也第一次出现了珍珠奶茶。沫沫和珠珠爱极了这饮料,沫沫喜欢嚼里面的珍珠,珠珠喜欢奶味醇厚一点的奶茶。那时候的珍珠奶茶一杯3块钱,而她们在学校里一天的伙食费不过是5块。每天能喝到一杯热奶茶,的确是件奢侈的事情。而她们,却依然执着的每天一人省下一块五的'晚餐钱,凑齐3块去喝各种口味的珍珠奶茶。香草,香芋,蓝莓,巧克力,葡萄……那些温甜的味道没有人可以理解其中无与伦比的幸福。她们说,等以后工作了,一定要有属于她们自己的奶茶屋,点名就叫珍珠沫沫。

18岁高考那年,她们一南一北的开始了各自的大学生活。沫沫留在家乡,珠珠去了杭州。每年寒假,珠珠都会买足够她们喝一个冬天的奶茶包。她们不再单纯的只喝珍珠奶茶,而是学着

塞上是个很荒芜的名词,草木凄凄,狼烟四起。沫沫和珠珠所生长的塞上,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秀色江南。这里粗狂纯朴的民风,和那些精美细腻的南方小吃总是格格不入。沫沫听惯了珠珠口中的西子湖畔,听惯了珠珠说着珍珠奶茶是适合南方的话语。她总是偏执一词,说正是塞上的寒冬才可以配衬出珍珠奶茶的灵秀。事实上,她也认为奶茶是属于江南的,却总是不甘心的要与珠珠一争高下。

22岁的时候,珠珠留在杭州工作,外企文秘。四年的水韵苏杭,珠珠已经不再是那个在寒冬里裹着棉袄的塞北女孩了。她习惯了轻声细语,习惯了把每一道菜做的精致无比。奶茶,也还爱,只是更多的被红酒和咖啡所代替。就像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感慨,时代的前进,时尚覆盖了过往的平凡。总有一股潮流,驱逐着另一股潮流。沫沫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自由,清闲,别人都说她快要不食人间烟火了。不用每天忙着编辑公文,也不用唇枪舌剑抢客户,堆着不知所云的文字,听着不同曲风的音乐,日子清淡的和白水一样。每天午后,她的办公桌前总是少不了一杯奶茶。简简单单的袋装立顿奶茶,不很甜,原味的,没有黑色珍珠。岁月总是把很多年少时的激情都蹉跎的没有任何新意,一尘不变的格调重复着一种淡喜淡忧的心绪。她一直固守着的奶茶情结,没有苦涩的经历,也没有甜腻的感受,日子,喜忧参半,没有大起大落和大喜大悲。

25岁的珠珠回家探亲后就再也没回杭州去,沫沫依旧和从前一样每天和珠珠呆在一起,说着各自的爱情和工作。不同的是,她们不再去避风塘了,而是安静的游弋在各色的酒吧里,她喝奶茶她喝咖啡。有时候,沫沫会带自己的男朋友一起。有时候,只她们两个人。突然有一天,珠珠告诉了自己回家的缘由,在杭州的男友和自己的室友恋上了,双双搬出了他们三人住了近四年的屋子。珠珠也搬走了,辞了工作,身心疲惫。临走的那天,室友和前男友来送她,珠珠给了他们一人一个耳光,背着西子湖畔的秋雨潜入出租车里。天风长行,几千公里的孤寂,只有两行温热的眼泪作陪。

有天,珠珠接了个电话,前男友声泪俱下,说他和珠珠的室友要奉子成婚了,他的未婚妻因车祸现在躺在手术台上,生死难料。只求珠珠能来一趟,原谅他们。珠珠就这么走了,两年了,音讯全无。沫沫常常想,如果珠珠没有去杭州,她俩现在一定会有各自幸福的家,也有她俩共同的奶茶屋。

奶茶是奶和茶的混合物,兼容了奶的香醇,茶的青涩。常常是慵懒的晚起之后,冲一杯热腾腾的奶茶,让全身芳香四溢,满是轻松。那年那天,捧一杯奶茶,走在时光倒流的回路上,不言不语,静静的等花开花落,等一个说好的约定。有人说,友情要比爱情牢靠的多。沫沫再也没有遇到一个能和她一起分享一杯奶茶的闺蜜,只是在自己的文字里一遍遍提到奶茶这样的字眼。

她是她的珠珠,她是她的沫沫。是初秋深夜里突然消失的雨点,溅起了几个珍珠泡泡就销声匿迹了。那个曾经一起悲喜同担的珠珠,属于西子湖畔的烟雨清愁,在沫沫的每个梦里,都充盈着一股不涩不腻的奶茶香味。

窗外,几声鸣笛。一辆辆飞驰在雨夜里的灵魂,满身风雨,各有各的醇香回忆……

沫沫喝了一口冷掉的奶茶,拉好窗帘,卧榻听雨,思绪缤纷……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崖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茶是我们中国人的饮料,口干解渴,惟茶是尚。茶字,形近於荼,声近於槚,来源甚古,流传海外,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辄问讯“喝茶未?”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孩提时,屋里有一把大茶壶,坐在一个有棉衬垫的藤箱里,相当保温,要喝茶自己斟。我们用的是绿豆碗,这种碗大号的是饭碗,小号的是茶碗,作绿豆色,粗糙耐用,当然和宋瓷不能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朴实厚重的风貌,现在这种碗早已绝迹,我很怀念。这种碗打破了不值几文钱,脑勺子上也不至于挨巴掌。银托白瓷小盖碗是祖父母专用的,我们看着并不羡慕。看那小小的一盏,两口就喝光,泡两三回就得换茶叶,多麻烦。如今盖碗很少见了,除非是到故宫博物院拜会蒋院长,他那大客厅里总是会端出盖碗茶敬客。再不就是在电视剧中也常看见有盖碗茶,可是演员一手执盖一手执碗缩着脖子啜茶那副狼狈相,令人发噱,因为他不知道喝盖碗茶应该是怎样的喝法。他平素自己喝茶大概一直是用玻璃杯、保温杯之类。如今,我们此地见到的盖碗,多半是近年来本地制造的“万寿无疆”的那种样式,瓷厚了一些;日本制的盖碗,样式微有不同,总觉得有些怪怪的。近有人回大陆,顺便探视我的旧居,带来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盖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还有一点磕损,睹此旧物,勾起往日的心情,不禁黯然。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茶叶品种繁多,各有擅场。有友来自徽州,同学清华,徽州产茶胜地,但是他看到我用一撮茶叶放在壶里沏茶,表示惊讶,因为他只知道茶叶是烘干打包捆载上船沿江运到沪杭求售,剩下来的茶梗才是家人饮用之物。恰如北人所谓“卖席的睡凉园”。我平素喝茶,不是香片就是龙井,多次到大栅栏东鸿记或西鸿记去买茶叶,在柜台前面一站,徒弟搬来凳子让坐,看伙计秤茶叶,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见棱见角,那份手艺只有药铺伙计可以媲美。茉莉花窨过的茶叶,临卖的时候再抓一把鲜茉莉花放在表面上,所以叫做双窨。於是茶店里经常是茶香花香,郁郁菲菲。父执有名玉贵者,旗人,精於饮馔,居恒以一半香片一半龙井混合沏之,有香片之浓馥,兼龙井之苦清。吾家效而行之,无不称善。茶以人名,乃径呼此茶为“玉贵”,私家秘传,外人无由得知。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於苦茶庵,主客相对总是有清茶一盂,淡淡的、涩涩的、绿绿的。我曾屡侍先君游西子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风篁岭,近处平湖秋月就有上好的龙井茶,开水现冲,风味绝佳。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具矣。正是“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骆成骧聊)有朋自六安来,贻我瓜片少许,叶大而绿,饮之有荒野的气息扑鼻。其中西瓜茶一种,真有西瓜风味。我曾过洞庭,舟泊岳阳楼下,购得君山茶一盒。沸水沏之,每片茶叶均如针状直立漂浮,良久始舒展下沉,味品清香不俗。

初来台湾,粗茶淡饭,颇想倾阮囊之所有在饮茶一端偶作豪华之享受。一日过某茶店,索上好龙井,店主将我上下打量,取八元一斤之茶叶以应,余元不满,乃更以十二元者奉上,余仍不满,店主勃然色变,厉声曰:“买东西,看货色,不能专以价钱定上下。提高价格,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我爱其戆直。现在此茶店门庭若市,已成为业中之翘楚。此后我饮茶,但论品味,不问价钱。

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於工夫茶。《潮嘉风月记》说工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我没嚼过梅花,不过我旅居青岛时有一位潮州澄海朋友,每次聚饮酩酊,辄相偕走访一潮州帮巨商於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烟具、茶具均极考究,小壶小盅有如玩具。更有变婉?童伺候煮茶、烧烟,因此经常饱吃工夫茶,诸如铁观音、大红袍,吃了之后还携带几匣回家。不知是否故弄虚,谓炉火与茶具相距以七步为度,沸水之温度方合标准。举小盅而饮之,若饮罢径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猛嗅两下。这茶最有解酒之功,如嚼橄榄,舌根微涩,数巡之后,好像是越喝越渴,欲罢不能。喝工夫茶,要有工夫,细呷细品,要有设备,要人服侍,如今乱糟糟的社会里谁有那么多的工夫?红泥小火炉哪里去找?伺候茶汤的人更无论矣。普洱茶,漆黑一团,据说也有绿色者,泡烹出来黑不溜秋,粤人喜之。在北平,我只在正阳楼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亨不得动弹,才高呼堂倌泡普洱茶。四川的沱茶亦不恶,惟一般茶馆应市者非上品。台湾的乌龙,名震中外,大量生产,佳者不易得。处处标榜冻顶,事实上哪里有那么多的冻顶?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谈不到了,不提也罢。

喝茶梁实秋里的变化因何而来

课文《喝茶》中,梁实秋的变化是跟个人的经历相关的,从作者不善(喜欢)喝茶,到喝过不少名茶,最后喜欢粗茶,仿佛是一种参悟。其实是写作者梁实秋的经历。

梁实秋作为一代美文大师,《喝茶》一文“以小见大”,表面上是写很平常的生活习惯喝茶,实质把作者的经历隐隐约约写出来了。

通过《喝茶》一文,可以看出作者对过去的怀念,作者经历过的变迁,以及感悟。对于梁实秋这种大师级别的作家,理解其作品要读懂弦外之音。

读梁实秋《喝茶》有感

前不久,爸爸出差去上海,回来时带来一袋红茶,于是一日我也取了小茶杯来品尝一番.喝下去后,不禁有些失望地说:“味道怎么与冰红茶相差那么远呢?”假期有同学去了内蒙古,事后聊起此事,他不住感叹:“那儿的奶茶怎么与立顿奶茶相距那么远”当时,我没把这话放在心上,可今天,当我读到梁实秋先生的《喝茶》时,不禁又想了起来,这一想,也让我想到了我们这代人的茶缘了.

上小学时,老师给我们讲茶的好处,于是大家都明白了茶是好东西.有时,家里泡了茶,也会喝一点,但也喝不出什么品茶的意境来.后来,我们几乎不怎么喝了,而是流连于“冰红茶”、“冰绿茶”、“茶叶味雪碧”、“立顿斯里兰卡茶”等茶饮料之中.当然,和父母一同去大商场超市购物后,我们有时也会接过卖茶小姐们递过来的小茶杯,可是在乱哄哄的门口谁会去细细品茶呢?于是匆匆咽下就出门了,这,算是有茶缘吗?

我能说我们和茶无缘吗?如果我这样说,一定有人会反驳:“茶饮料也算是茶嘛!”就算是吧,可它已经失去了茶的内涵和韵味,已不算是真正的茶了,只是种新潮饮料.而像我们这样不去了解茶的内涵,茶的技艺,泡茶、品茶的方法,茶艺会不会失传?到时会不会反而要到曾经从我们这儿学来茶艺的国家去请教呢?

曾读过《品茗与吃大碗茶》,其中作者访问日本时,曾受到日本“里千家”十七代掌门人的茶道款待,煎茶大碗吃,这种古茶道,本是唐代中国传入的,日本保持至今,而我国恐怕早已难找到精通此茶艺的人了,难道我们真的要让自己祖先的智慧变成别人的专利吗?我们的端午节已经被韩国抢先注册为端午祭,茶道会成为第二个吗?那样未免太让人痛心了!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关注身边的如茶道一样在渐渐消退的民族特色与专利吧!

下午在家闲着没事,突发奇想地想读读书.丰子恺老前辈的随记《吃酒》是我的一位老师送我的.老师当时教诲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把这则丰子恺老前辈的随记送给你,好好读读.”

人说:读文如品茗,需静心品,否则就糟蹋了作者的一番心血.而且,丰老前辈是我国文学领域一位颇有卓越成就的老前辈,这么一位有造诣的老前辈写出的作品我只有在心无杂念的时候才能够读得进去,故而我看得非常仔细,印象最深的当数以下三句话吧!

1. “写这篇琐记时,我久病初愈,酒戒又开.回想上述情景,酒兴顿添.正是:‘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唯恐浅.’”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最爱的莫过于古人的诗词了.可是,当我第一眼看到丰老前辈随记中这句诗词的'时候,感觉非常陌生.出于喜爱与好奇,我在读完全文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上百度去查找这句诗词的出处,原来这句诗词出自于《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

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

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

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樽,

今日芳樽唯恐浅.

这首词是一首暮年感春的作品.上片写无限风光,城上听到的是莺语零乱,城下所见是春波浩渺.对比年年****,词人自己却是愁肠欲断.下片更写年华催人,愈觉悟好景弥堪珍惜,正是断肠真情笃挚处.这首词通过春光****的描写,婉转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感伤之情.据我向老师了解,如果用江南话来念此诗,结尾用的都是仄声(发明平仄声的是江南人),更从语调上表达了这种心情.

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杭州临安人,吴越王钱[亻叔]之子.随父归宋后,为右屯卫将军,历任翰林学士、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擅诗词,是“西昆”派的主要诗人.风格清新、香艳、婉转、细腻.其诗词在当时曾有一定影响.有《典懿集》,存词两首.

我无从查究丰子恺老前辈这篇随记《吃酒》的具体创作年月.但是,我能从文中读出丰老前辈的感伤情怀.老前辈确实为一位饱读诗书并且细心钻研的学子,从诗词中更可见丰老前辈爱国爱民之热烈情怀.

朋友们,请问你们多少人知道丰老前辈的轶闻?如果你们不知道的话,请上百度上查阅一下.

丰老前辈是我国文学界一位非常有造诣,有轰动效应的艺术家.丰老前辈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漫画家,翻译家,教育家,音乐和美术家!

小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背诵唐诗宋词,我们端着书本琅琅而念,却不知道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怀.唐诗慷慨激昂是因为唐朝处于鼎盛的历史时期,而宋词委婉忧伤,是因为宋朝处于衰败落寞的历史时期.是吗?想想宋朝几位众所周知的词人:苏轼,欧阳修,李清照,柳永,辛弃疾,南唐后主李煜等等,他们的词都显沉着忧伤.是的,通常情况下,作者的心情与时代背景都是密切相关的.

我每天登录了QQ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自己的个人空间看看自己的日志和朋友们的日志.可是一映入我眼帘的好友动态就是朋友们都转载那些千篇一律的文章---某某一百最,某某十句话等等.朋友们,我想问问你们,这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产物吗?世风竟如此之日下吗?中国真的是要“文化亡国”了吗?我们都成了亡国奴了吗?

为什么我们不像丰老前辈一样也记记自己的心得体会呢?即使我们对写作一点兴趣都没有,也可以像记流水帐一样的记下自己这忙忙碌碌的一天里都干了哪些事情,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朋友们,等到我们韶华不再,满鬓苍苍的某一天再翻出这些随记一睹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文字就是我们最美好的珍藏,最宝贵的财富.

2. “二十多岁时,我在日本结识了一个留学生,崇明人黄涵秋.此人爱吃酒,富有闲情逸致.我二人常常共饮.有一天风和日暖,我们乘小火车到江之岛去游玩.这岛临海的一面,有一片平地,芳草如茵,柳阴如盖,中间设着许多矮榻,榻上铺着红毡毯,和环境作成强烈的对比.”

我很少离家,对于崇明我一点都不熟.出于好奇,我又上百度查了崇明这个地名.

狭义上的崇明指崇明岛,广义上的崇明指崇明县.

崇明县隶属于上海市,由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等三岛组成,三岛陆域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崇明岛,为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丰老前辈为什么在文中提到崇明 这一地名?

依我拙见,应该是写作的一种手法吧,叫做“烘托”.以人而寓景,又以景而抒发情怀,使读者产生共鸣,这就是烘托的写作手法.对不?

好,再说我们的崇明.在崇明出土的大量文物,都充分表明了远在上海诞生前,崇明这颗长江口的明珠,就已经有了我们祖先的活动遗迹.它就像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一样,在一路流淌而来的过程中,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也沉淀起厚重的有着十分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底蕴.

文中这一句“有一天风和日暖,我们乘小火车到江之岛去游玩.这岛临海的一面,有一片平地,芳草如茵,柳荫如盖…”看,尽管丰子恺老前辈当时身处日本,可内心却强烈地思念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思念着祖国母亲的怀抱.他看到江之岛,临海的一面,美丽的景色,已经完全陶醉了.多美啊!芳草如荫,柳荫如盖,老前辈已沉醉于这优美的景色之中,沉醉于这醉人的美酒之中,沉醉于这亲切的友情之中,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情不自禁地默念起了唐朝诗人李白的佳句: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好,我们不要急着看文章,那么,让我为朋友们讲讲故事,也叫侃侃天儿吧!

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据5月18日的《新民晚报》报导(《新华晚报》A1,A2版),目前丰老前辈的博物馆已经整修完毕,对外开放,它位于陕西南路、新乐路上的长乐村93号.这幢3层的旧居小楼是我们一代作家和漫画大师丰子恺老前辈居住的最久的地方.按照丰子恺老前辈家人们的心愿,这幢小楼将作为丰子恺研究会资料室向社会开放.据区文化局介绍,文化名人旧居由后人出资置换,政府支持修缮的“民办公助”方式,在沪上还是第一次出现呢!更可喜可贺的是今天正好是国际博物馆日,是不是值得庆祝?是的,庆祝我们的老前辈的重要著作今朝终能向后人,向世界展示风采.

3.“且说我和老黄在江之岛吃壶烧酒,三杯入口,万虑皆消.海鸟长鸣,天风振袖.但觉心旷神怡,仿佛身在仙境.老黄爱调笑,看见年轻侍女,就和她搭讪,问年纪,问家乡,引起她身世之感,使她掉下泪来.”

我认为这句话是贯穿全文始末最为经典的一句话了,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了.

“海鸟长鸣,天风振袖”等语句我在百度上搜不到,我想这绝对是丰老前辈的自作,不信大家可以亲自去验证.由此可见,我们的丰老前辈气宇之轩昂,胸襟之豪迈!

读到这句时,我姑且做一个大胆的臆测吧:这篇文章丰老前辈当日应该是于海上或者岛屿上而作!因为我在读到这句的时候,眼前立即跃现出了古人诗句下的那种种千古奇观: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河天际流.”;又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众人云: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丰老前辈真不愧为一代文学宗师!襟怀开阔,如来天外;感情奔放,直薄云霄.大处落墨,笼天地于笔端.诗意飞动,于自然中流走.丰老前辈的笔墨较行水流水更为雄浑开阔,较浪涛奔腾更为清丽自然.

暮霭低垂,昏黄的灯光在寒风中不停地摇曳。寒风用它那带刺的舌头舔着我的脸。瑟瑟发抖的我百无聊赖地写着作业,可那冻得像胡萝卜一样的手指怎么也不听使唤。

我盼望着——盼望着母亲的到来。伴着这想将天地吞噬的风声,我的思绪回到小时候。我抬起幼稚的脸,用不解的目光看着母亲,问:“妈妈,幸福是什么?好吃吗?”母亲笑了,用充满怜爱的声音说“幸福是香香的、甜甜的、暖暖的,就像——你爱喝的奶茶。”

“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我的思绪被拉回到现在。只见母亲站在门外,她显然遭到了狂风的袭击,凌乱的发丝下,原本白皙的肌肤显得更加苍白。她指着手上的袋子,用月牙般的眼睛看着我,说:“嗨,宝贝,看我给你买了什么!”这时我才发现,她提袋的那只手上已被勒出了红印。我心里一阵酸楚,慌忙地接过袋子。向里面一望,我怔住了:啊,这不是我最爱喝的立顿奶茶么!她竟然不顾这么大的风特意去为我买奶茶!

母亲为我沏奶茶去了。望着她略显苍老的背影和娴熟的动作,我的'眼角微微润湿了。

“休息一下再写吧,先喝杯奶茶暖暖胃。”说着,她将我的手放在杯子上,好暖好暖,像是寒冷中拥抱我的,母亲的体温。我打开杯盖,浅咖啡色的奶茶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我忍不住吸了一大口,柔和的甜味立刻散开,丝绸般柔滑,仿佛母亲在用她那温暖的手抚摸着我;接着,茶的清香萦绕在舌尖,冲走了寒冷与干渴,一股暖流在心房里冲撞、回旋。椰果软滑而绵密,小心地嚼着,像是一件易碎品一样,怕是我一咽下,这种幸福的感觉就消失了。但事实上不是,这种味道更加淳厚了,扩散到整个口腔,扩散到整个房间。空气中的每一个分子都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我被这幸福的味道包裹了。没有什么比冬天里喝一杯温暖的奶茶更幸福的了,没有什么比感受这无微不至的母爱更幸福的了。

我就这样恋上了一种味道,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