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期。春秋时,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下面是关于道家经典
道家历史发展
1、起源:《汉书·艺文志》曾记载,道家书籍有《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暗示道家思想与伏羲、女娲、神农、黄帝、伊尹、许由、巢父、伊尹、姜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有关。另外,与儒家文化起源于周文化不同,道家学者多出自宋、楚、秦、齐等国,暗示道家思想与夏朝、殷商文化密切相关。
2、成型: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3、兴盛:老子以后,战国时期,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六大派,除了老庄学派外,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老子学派和宋尹学派都曾兴盛一时,其中以黄老派最盛。其时,黄老思想不但成为田齐的治国思想,并通过百家争鸣对诸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楚国和吕不韦统治时期的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
4、挫折:秦国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显然,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后不久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5、辉煌:汉朝建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一个名为“文景之治”的盛世。阚泽记载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
6、压制: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崇尚儒术”,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
7、复活: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黄老,而是对老庄的重新阐释,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此后老庄成为道家正统,一直延续至今。
8、潜藏:魏晋南北朝后,虽然道家思想屡次成为大乱之后治国的急救包,也是士大夫失意之后的精神寄托,但它绝大多数只能在哲学科技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直到唐宋时期道家又发展至鼎盛,故学者言唐之佛教思想、宋之佛儒思想均处“伟大时期”,但其间道家实力却压倒二教。到了元朝道家变为缘化状态。另外,道家思想曾和佛教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禅宗,且道家对儒家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
9、复兴:晚清,随着西方的冲击,儒家统治秩序受到强烈冲击,再加上道家与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多有相合之处,故道家思想再次复兴。1991年,董光壁先生首先精炼提出了当代新道家的概念,并得到陈鼓应等人热烈响应,此后有唯道论、道商、天道自由主义、自化论等新的理论出现,其中像道商这样的理论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道家经典语录汇集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3、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1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3、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2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3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32、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33、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3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4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4、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45、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5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5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4、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相关链接: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据《史记》等记载,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其说。其中民间诗歌部分,相传由周王室派专人搜集而得。称为“采风”。《诗经》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先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在农桑耕稼、狩猎放牧的劳动中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用歌咏、舞蹈、弹奏等来抒发他们美好的情感。于是,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就广泛流传下来。
古代帝王每当举行祭祀等国家大典时,各诸侯国之间进行会盟时,都要弹奏庄严、壮美的音乐。因此,宫廷中专门配置了负责诵诗、奏乐的人,这就是乐师。乐师们既要从民间搜集各地的歌谣,进行筛选、加工后献给君王,又要自己创作适合宫廷需要的各种歌曲,并加以汇编、保存。
东周时期,各国的乐章通过交流或进献,最后都集中到周王室,统一由太师掌管。这些来源不一的诗作积累多了,经过整理润饰,最后汇编成册,华夏民族的第一部诗歌集就在这些周王室的乐师手中诞生了。
这部诗歌集在当时称作《诗》,汉代以后被列入儒家经典六经之一,于是又称为《诗经》。《诗经》中共有305篇作品,收入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间的诗歌。《诗经》中的诗,在当时都配有曲谱,可以吟唱。根据作品性质和乐调不同,可以把《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就是民歌。因为从这些歌谣里可以察知各地的风土人情,所以称为风。《诗经》有15国风,分别是15个地方的民歌,共160篇诗作。《诗经》的国风,内容丰富多采,保留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绝大部分是民间抒情诗,是《诗经》的精华所在。
《诗经》的国风,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以简朴的语言描绘事物,以朴素的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它显著的艺术特点。
雅,是正声的意思,都是宫廷乐歌,又分为“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诗大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赞美诗,用于宗庙祭祀,是一种宗教性的颂诗,共40篇,多数是由贵族创作。
整部《诗经》就像一部瑰丽、珍奇的史画长卷,一阙雄浑壮阔而又柔美抒情的交响乐。我们从《诗经》中仿佛看到了农夫在耕耘、工匠在营造,贵族王公在饮宴、游猎;仿佛闻到了山林、草原中的青草、野花的清香;仿佛听到了鸟兽昆虫的鸣叫;仿佛真切地感受到深挚的友谊、纯朴的.爱情,等等。
《诗经》中有对统治者荒淫、腐朽面目的嘲讽,对贫富对立、劳逸不均的社会现象的鞭挞,对乱世中战争、徭役带给人民无限痛苦和伤害的泣诉,也有对很多英雄人物文治武功的颂扬。
爱情、劳动和战争是《诗经》中最常见的题材。《诗经》中很多爱情诗,反映了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所带来的极大痛苦,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诗经》中的很多作品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所以,《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诗歌总集,历代文人都奉她为诗歌创作的典范。同时,《诗经》是研究周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风俗、语言、部族起源和社会关系的真实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今天,《诗经》由于是全世界硕果仅存的最古老的诗集之一,被译为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即第二部诗歌总集。
【相关拓展】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我国新文学史上影响最大、成就突出的一部新诗集——郭沫若的《女神》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6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9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名言}.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庄子·山木》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