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望岳中富有哲理语录 正文

望岳中富有哲理语录

时间:2025-01-12 15:50:31

杜甫的古诗望岳讲了什么道理呢?该如何来对该诗进行赏析呢?

望岳赏析(一):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望岳》是现存杜甫诗歌中最早的一篇作品。全诗以“望”字统摄,形象鲜明,意境开阔,格调高昂,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诗人朝气蓬勃的灵气。

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乍见泰山,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心中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只是设问自答,别出心裁地写出自我的真切体验:五岳之首的泰山啊,到底是怎样的呢?那一脉苍莽雄浑的青黛,横亘高耸在齐鲁大地之上,一眼望不到尽头。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写出泰山的雄奇和伟大,出语惊人。

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将灵秀之气全集中于这座山。一个“割”字,平凡之中见出奇险,显出山峻峭如刚锋,将山南山北判若晨昏,由此能够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

细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眼前的雄伟景象,不得不令作者张目凝望:山中云气层生,弥漫漂浮,不禁心胸激荡;需要睁大眼睛,才能看到鸟儿是如何飞进山中的。诗人这样地入神而望,这样的一种胸怀浩荡、眼界空阔的主观感受,更反衬出泰山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态。

神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由望岳而产生了登山的意愿,诗句极富想象色彩。诗人在有意无意之间抒发出他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用心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给人以无限的启示和激励。――这就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向被人们传诵、并能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望岳赏析(二):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资料讲解】:

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样样呢?(乍一见泰山高兴的不知如何形容的惊叹和仰慕之情)

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高大)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一样。(写出泰山的高大)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凝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我必须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赏析评价】:

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那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述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述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篇一:富有哲理的诗句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哲理:只要品格高尚,才能出众,贡献卓越,自能声名远播,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哲理:应当敢于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登上人生的最高峰,俯视天下,豪情满怀。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哲理:要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哲理:时光易逝,青春易老,但无须忧伤,总会有人继承自己的事业,社会永远都在前进。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哲理:只要心不死,根不灭,即使遭遇毁灭,亦可以再生,挫折之后会更加生机蓬勃。

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苏麟《断句》)

哲理:只要努力追求,接近美好的事物,就会比别人优先得到成功的回报和美好的享受。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哲理:实践出真知,只有切身体会,身体力行,才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感悟其中蕴涵的道理。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哲理:身处其中,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局部而不能统管全局,往往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哲理: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会落伍。

10.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哲理:人生会遇到重重困难,不能因为一时的顺利而放松警惕,应该做好不断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准备。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篇二:富有哲理的诗句解释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表达一种欣慰的情感。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别人的痛苦。表达无奈时的内心感受。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实践出真知。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要想有所作为,我们必须永远向上,向最高层挺进。只有向上才能增长才干,只有向上才能锻炼胆量,也只有向上才能高瞻远瞩,在立志成才的攀登中永远开拓、进取。

1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

1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一旦时机成熟,新事物将以不可遏止的生命力迅速成长起来。

1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世事变迁,今非夕比,有变好也有变坏的,强调的是一种事物的变化发展吧。

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

1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它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

16、“卧看满天云珐劝,天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动中见静,似静实动。诗人的观察和感受,不但很有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譬如,有人只顾欣赏自己的成绩,却往往忽略旁人的进步,如果读到这首诗,他大概会有一些感触吧?

17、“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毛泽东《菩萨蛮 大柏地》)革命战争在改造着旧世界、创建着新世界。

【原文】:

望岳①

岱宗②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③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④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②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③钟:赋予、集中。④决:裂开。

【阅读训练】

1.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

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尾下句说:“齐鲁到今诗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

3.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4.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9.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10.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11.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13.“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1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nbs

16.“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17.“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18.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1分)

19.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20.解释词语:造化:凌:览:

21.诗用前( )个诗句写所望之( ),用后( )个诗句写所望之感。

22.诗歌最后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登临峰顶的意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政治抱负?

23.( )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 )的形象。

24.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 )

25.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②会当凌绝顶

28.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9.《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30.“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的特点。

3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2.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33.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

34.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35.远望的句子是( )

36.近望的句子是( )

37.细望的句子是( )

38.表明愿望的句子是( )

39.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 )

40.透过《望岳》中( )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1.《望岳》中( )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42.《望岳》中“”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43.《望岳》中“”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4.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45.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参考答案】

1.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

上一页[1]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思想将来的登岳。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接着自我作答。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颈联两句是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2.“齐鲁青未了”是经过诗人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可谓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那样用“崔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写出了地理特点,写其它山岳时不能移用。

3.后人把此诗称为杜诗的绝唱,是由于此诗最后一联诗。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4.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5.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6.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13.巍峨(高大)

14.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5.“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16.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7.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18.钟、割

19.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答出其中两点且言之有理得满分)

20.大自然跃上看

21.六景两

22.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3.齐鲁青未了遮天蔽日

24.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5.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

26.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7.未了:不尽会当:终要,终当

28.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0.高大

31.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2.“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33.雄伟壮丽,高大神秀

34.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不怕困难

3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7.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3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9.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4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3.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

44.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