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人民日报中秋语录 正文

人民日报中秋语录

时间:2024-11-16 05:53:58

孟非讲述开重庆小面的故事

多年以来,我对自己性格里的两大重要特征“懒惰和胆小”是有清醒认识的。基于这两个性格特征,“创业”这件事基本上不会成为我的人生选项,但是生活又是那样复杂和充满意外,基于长期对家乡美食的念念不忘和手头稍有闲钱的蠢蠢欲动,我终于在南京开了一家重庆小面馆,名曰“孟非的小面”。

故乡,只有离开才存在,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城市,是没有故乡的。故乡,是用来怀念的。山水和故人是文青们对故乡的表达,而大多数如我这般的饮食男女,故乡往往存在于味觉之中,就是所谓“家乡的味道”或者“外婆的味道”。重庆最让我魂牵梦萦的不是川菜,也不是火锅,而是路边摊上的小面和凉面。那种味道对我来说,至今想起都是幸福的味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国人民都爱吃川菜,重庆人和四川人对自己的美食是充满骄傲和自恋的,这种骄傲和自恋应该说也是有一定理由的,因此,它成为了我最终进军餐饮界的最大原动力。当然,还有一些重要的其他因素,比如,我对很多地方的人们对面条的鉴赏标准一直不以为然。离开故乡之后,我一直都想吃到真正好吃的小面,也想让南京的朋友们尝到原汁原味的,让我魂牵梦萦的小面。

说白了就是,我想吃我认为好吃的重庆小面,也想让我的朋友们吃到我认为最正宗的重庆小面。最初我打算创业的目的,真的就这么简单。

味道才是王道

据说,中国、阿拉伯及意大利都声称是面条的发源地,但可考的关于面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东汉时期的中国。在2005 年,中国考古人员就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中发现了距今 4000 多年历史的面条,长约 50 厘米,宽 0.3 厘米,由粟制成,有最早的文字和实物佐证,于是有人认为:很明显面条是起源于中国。我没有考证过其他国家的考古文献,只能将信将疑。只要韩国人不拿面条申遗,我想大多数中国人对面条的起源并无太大兴趣,但要说中国是世界上最热爱面条的国家之一,我想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2013 年 7 月 4 日《人民日报》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评出中国十大面条: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武汉热干面、兰州拉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四川担担面、吉林延吉冷面。这条微博让我深思良久,之后愤然在微博上发布了“我心中的中国十大面”:重庆小面、新疆过油拌面、陕西油泼面、岐山臊子面、河南羊肉烩面、兰州牛肉拉面、成都担担面、宜宾燃面、扬州阳春面、苏式汤面(纯粹个人标准)。

原本只是纯粹的个人标准,让我没有料想到的是,这条微博有 1600 多万人阅读,并分别有两万多人转发,两万多人评论。当然,评论里面毁誉参半,一部分家乡面条入选的网友夸我有水平有见识,另一部分家乡面条被我删掉的网友骂我没文化没素质,进而对我的见识和人品表示了极大的怀疑和失望。

我觉得吧,人们评价美食和美女一样,既是主观的,也是可以取得一定共识的,但却很难制定标准的。好吃的标准就像历史上曾有人给美制定了七种物理属性一样不靠谱。但是不管怎样,我又觉得,面条的高下总还是应该有一些标准可循的,比如,面条总是用来吃的吧,所以——味道是王道。

我原来发过一条这样的微博:我有一个梦想:在我家附近开一家正宗的重庆小面馆,能摆七八张桌子的那种,只卖小面,夏天增加一个凉面。两个目的:一、让生活在南京的重庆人吃到家乡的味道;二、自己吃。

结果半年之内,南京出现了五六十家重庆面馆。至于这些重庆面馆的小面正宗与否,味道如何,我不清楚,倒是也让我产生了一些想法,我不能欺骗观众、欺骗社会啊,所以着手开面馆,实现诺言。这算是我开店的其他因素里至关重要的一条吧。

一碗面条的关键所在

我曾在北方某城市看过一位面条大师傅的表演,他用一团面拉出了一万根细如发丝的面条, 根根都能穿过针眼。 表演惊艳,但面条味道却并不如表演那么惊艳。另一位大师傅呢,一手捧面,一手持刀,快刀落下,片片面条飞花溅玉般落到五米开外的盆里,无一失手,博得满堂喝彩,但同样,出来的面条的味道却无人喝彩了。同样的例子在江苏也有,我见过一位名厨将巴掌大一块豆腐切出一千多根豆腐丝,做成雪花豆腐羹。这显然属于厨师的炫技,而与味道无关了。谁能证明切成一千根豆腐丝一定比切成一百根味道更好?

在我看来,一碗面条是否让人满意,关键还在于味道,而不在于是用刀切还是削,也不在于用手拉还是揪。做面条可以拿来表演,但最根本的永远不是拿来表演,而是拿来吃,不能本末倒置。

据说南方某城市有几十种面条,比如大排面、小排面、香肠面、鸡蛋面、大肠面、皮肚面、鳝鱼面、大肉面,熏鱼面,等等。其实就是同一碗汤里,加大排便是大排面,加小排便是小排面,那技术含量真的是相当“呵呵”。当地还有一种神奇的组合方式,加三样东西叫三鲜面,多加一样叫四鲜面,以此类推直到七鲜面。后来当地有人干脆把事儿做绝了,把菜场凡是能买来的荤菜素菜全部倒进盆里,美其名曰“全家福”。这款以盆盛之的面能卖七八十元一盆,店家还颇感自豪。我吃过一次,捧着这一盆够全家人吃一天的东西仔细端详,发现里面没有几根面条,却有着几乎整个农贸市场里我们所能见到的食材,而味道跟上述所有面条别无二致。当然,这样的面条对于饥肠辘辘且食量巨大的人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

重庆小面是技术活

关于小面,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就算把所有的作料都原样给你,到南京就弄不出那个味道。我妈曾经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所以现在每次有机会回重庆参加活动,主办方问我有没有什么其他要求,我的回答全都是:有,小面!

南京说起来有几十种面,但基本就是酱油面加不同的浇头,其实面都是一个味道。而重庆的面虽然就三四种,但不同的作料却调出了截然不同的口味。相比之下,南京的面条实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我以为,面条里可以加各种浇头,但面条的味道必须和浇头发生直接关系,形成面条的味道,比如新疆过油拌面里西红柿、青椒、洋葱、羊肉和面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形成了这一碗面条的味道。但一碗酱油面绝对不会因为加进去了一只澳洲龙虾,就能改变面条的味道,能改变的只是价格。可镇江锅盖面就不同了,因为酱油的特殊熬制方式,从而使得一碗貌似普通的酱油面味道别具一格。

所以在我看来,好吃的面条一定是有技术含量的面条,也一定是在调料和烹制方法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北京炸酱面、陕西油泼面、重庆小面等。一碗重庆小面,用十三四样作料调配而成, 少了哪一样重庆人都能吃得出来,而即便把这十几样作料全部给我,我也调不出那个味道。 这,就是技术。

为了这个技术,为了正宗的小面,我们的.原材料和厨师都是重庆运来的。

喜欢什么样就开成什么样

对于面馆我没什么要求,干净,大家愿意坐在里面吃就好了。

不过我的要求越简单,设计师越为难。好在我们互相都熟悉,设计师也很用心。中国风是我一直喜欢的风格,所以店里的基调就是中国风,黑白简约风格。

郭德纲所赠的

店里墙面上的石头装饰一个个看起来像白色的面团,都是设计师和面馆负责人到农村去搜集的,跑了好远的地方才找齐了这么多块形似面团的石头。还有那个书卷轴的造型也是屡次尝试之后才成功的。书页卷轴在室内设计中是一种创新,在工艺上是一个突破。在书卷旁,坐在石凳上吃碗重庆小面,别有一番味道。

店面开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多食客说我的面价格贵,一碗米饭五块钱。可是到这里来的人都是来吃面的,很少要吃米饭,但是总还是会有人要米饭,我们就得备着,量还不能大。大家都知道量大从优,你就当我逼你吃面好了。

开了面馆才知道,做生意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我想过有明星效应,但我相信味道比老板是谁更重要。在开店之前,我也想过会有亏损的风险,但我相信我爱的味道。“孟非的小面”就是我想要的样子,我就是希望它开在家门口,随时都可以吃到故乡的味道。我们吸引的也是喜欢重庆小面,愿意来吃重庆特色美食的朋友。当然,目前来看,我回店里吃面的难度有点大,因为我的合伙人基本建议我不要去。

转眼一年过去了, “孟非的小面” 在南京已经开了三家,接下来将如何发展,能走多远,说实话我还没想清楚。不着急,慢慢想,但是无论如何,我实现了一个自己的人生愿望。现在想来,也算是应了宫二的那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句号的句子大全篇一:句号的用法

一、 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陈述句占句子的大多数,用来判断、叙述、描写事实。

(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谈骨气》) (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森林越来越密。(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例(l)表示判断,(2)表示叙述,(3)表示描写。以上三句子都是主谓句。句号也可以用于非主谓句的陈述句。例如:

(4)传来了狗的尖叫声。(契诃夫《变色龙》) (5)1946 年的中秋。(茹志鹃《百合花》)

例(4)是动词性非主谓句,(5)是名词性非主谓句。

陈述句通常不带语气词,靠语调表示陈述语气。需要语气词时用?的??了??呢??啊??么??嘛??啦??罢了?等。例如:

(6)所以思想性不是硬借来的,不是可以套用的,不是可以假装的,也不是忽然就有了的。(朱自清《论朗诵诗》)

(7)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杨朔《荔枝蜜》)

(8)这套主设备任何一条船也装不了,汉江号尽可以运别的货嘛。(柯岩《汉堡港的变奏》)

例(6)一连用了四个语气词?的?,以加重语气。例(7)(8)分别用语气词?呢??嘛?。 语气词和语气不是一一相配的,有的语气词在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同一语气又可用几个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重要的是判断全句表达什么语气,以便确定用句号还是别的句末点号。

(9)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10)这本书真的太好了!

以上两句都以语气词?了?结尾。例(9)表示确定语气,说明有了变化,是陈述句,用句号。例(10)表示感叹语气,用叹号。

(11)他大概已经走了吧。 (12)他大概不来了吧?

例(11)对所陈述的事情不很肯定,但句子的性质是陈述句,用句号。例(12)表示疑问,带有揣测的意味,用问号。

(13)这篇文章大概是他写的吧? (14)这篇文章大概是他写的吧。

上述两句的文字包括句末的语气词都一样,不同的是标点。例(13)是作为疑问提出的,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例(14)是回答问题,用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二、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

(1)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2)你辛苦了,休息休息吧。(陈广生、崔家骏《雷锋的故事》)

三、用于间接问句的末尾

间接问句是包含在陈述句、祈使句中的问句,是大句的一部分,通常充当宾语。例如:

(1)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后一课》)

(2)他问你小黄还来不来。(《现代汉语八百词》)

(3)问问明天走得了走不了。(王砚农等编《汉语常用动词搭配词典》)

例(l)是包含特指问的陈述句,(2)是包含反复问的陈述句,(3)是包含反复问的祈使句,所以都在句末用句号。看到包含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的句子要注意分析是直接问句还是间接问句。下面是从语文书和刊物上看到在间接问句误用问号的例子: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我曾向泰勒公司请教,用户是什么人 ?

*(7)我们写东西,要严肃、认真,不能让印刷厂工人去猜这是中文,还是德文?

例(4)(6)(7)的问号、例(5)的第二个问号用于间接问句,要改为句号。例(5)?明月几时有??是直接问句,独立成句,用问号是对的。 问句形式除作宾语外,有时也可作主语,例如:

(8)?精密?和?周密?有何不同。?精密?该用在何处,?周密?该用在何处,都要仔细想一想。(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

句中三个带疑问代词?何?的问句形式作大句的主语,不独立成句,后面都用逗号。如果把逗号改成问号,即把句子改成:

(9)?精密?和?周密?有何不同??精密?该用在何处??周密?该用在何处?都要仔细想一想。

全句便由一个句子变成由三个独立疑问句加一个陈述句组成的句群。

四、用于语气舒缓的反问句末尾

(1)10 年的时间,2 700 多课时,用来教本国语文,却又大多数过不了关,岂非咄咄怪事。(《光明日报》1999.1.22)

2)你看,谁管过你啦。(曹禺《雷雨》)

五、用于语气舒缓的感叹句的末尾

(1)他们还使我懂得,用那些多付的钱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啊。(富兰克林《哨子》)

(2)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逗号的用法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的时候较多,相对来说,逗号的用法也比较复杂。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较长的主语后面,或虽不长但有必要强调的主语后面,或带着语气词的主语后面,常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因亏损严重,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柳州铁路工程建筑公司,日前被柳州铁路法院宣告破产。??升学,是几乎所有的教师和家长都不敢小视的问题。??她呀,已经毕业好几年了。?

2. 如果宾语较长,特别是当宾语是主谓短语时,动词和宾语之间常用逗号。例如:?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部出在联营柜台上。?

3. 全句开头的状语后面,一般要用逗号表示停顿;主语后谓语前的状语,如果较长,需要停顿,后面也用逗号。例如:?八五期间,我市增加了对能源工业的投入,推动了能源工业的技术进步。??大型电视系列剧《东周列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加深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4. 称呼语、插入语等特殊成分同句子中一般成分之间,常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没事,老王,您就别说这些见外的话了。??对这种人,毫无疑问,我们只能诉诸法律。??童年的往事,无论是苦涩的,还是充满欢乐的,都是永远值得回忆的。?

?老王?是称呼语,?毫无疑问??无论是苦涩的,还是充满欢乐的?都是插入成分,后面都用了逗号。

5. 句子成分不在通常位置上的时候,这个成分后面一般要用逗号。例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挺好看的,他画得。?谓语动词?起来?因放在主语之前,补语?挺好看的?因放在主语和动词之前,所以后面都用了逗号,表示两部分之间有一个停顿。

6. 并列的短语如果较长或者有两层的并列关系,第二层已经用了顿号,第一层就要用逗号,以体现出层次性。例如:?影片散文式的结构,如诗如画的景色,简洁、纯朴的对白,以及那深长的、带着淡淡忧伤的笛声,都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7. 表示序次的词语如?首先、第一、其次、最后?等之后,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首先,要加快开发、引进适合本地生产的蔬菜新品种,搞好加工。第二,要搞好产销衔接工作。第三,……?

8.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恒星有各种各样,但全都是发光发热的气球体。??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9. 关联词语如?所以、可是、然而、否则、那么?等后面所引领的分句如果较长,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民族文化素质中的‘文化’,当然包括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书本知识的多少,但是,从实践角度看,这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而且不能说是根本的方面。??化石为人们认识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重要的证据。然而,化石在证明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是相对的,它为人们认识地球上生物不断进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名称

顿号 符号 。 , 、 用法说明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的停顿。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

停顿。

用以提示下文。

用在问句之后。

1.表示强烈的感情。

2.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举例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 能源是发展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不批判唯心论,就不能发展唯物论;不批判形而上学,就不能发展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 是谁创造了人类?是我们劳动群众。 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 分号 冒号 问号 感情号

; : ? !

‘ ’

引号② ╗

括号③

省略号

④ ( ) 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3.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1.表示引用的部分。 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说:?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他们当中许多人是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 这伙政治骗子恬不知耻地自封为?理论家?。 这篇小说环境描写十分出色,它的描写(无论是野外,或是室内)处处与故事的发展扣得很紧。 这个县办工厂现在可以生产车床、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上百种产品。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

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北京—上海?直达快车

亚洲—太平洋地区

《矛盾论》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等的名称。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

《学习〈为人民服务〉》

1.表示月份和日期之间的分……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1.表示底下是解释、说明的部破折号⑤ 分,有括号的`作用。 —— 2.表示意思的递进。 3.表示意思的转折。 1.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的连接号⑥ — 起止。 2.表示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联系。 ⑦ 书名号》 《 〈 〉

间隔号 〃 界。

2.表示某些民族人名中的音

界。 诺尔曼〃白求恩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按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方法,理论联系

着重号

顿号 . 表示文中需要强调的部分。 实际。〃〃〃〃〃〃

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1: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例2: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2:(略)例8: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例9: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

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使句子支离破碎。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15: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3、逗号不要和顿号、分号、冒号混淆。

例2/6/7/8/9/10/11/12/13/16/17/18/22/26/28:(略)详见顿号、分号、冒号的用法。

4、逗号和标号同时使用时位置要得当。

例28:(略)详见引号、括号。

1、并列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

例1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例17: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多重复句辨别第一层次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

2、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直使用分号。

例18: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要有一个分句内用了逗号,分句间就可以用分号。

3、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例19: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例24:(略)分条陈述后有?等等??其他……?之类表列举未尽的成分时,此类成分的语法作用也相当于列举一项,之前用分号,之后用句号。

1、一般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两种作用。

例20:今天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例21: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2、冒号提示下文时不能用在非提示语后面。

例22: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依靠群众,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能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用冒号,而非提示语后面没有明显停顿。

3、冒号一般不能套用。

例23:事实证明: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基本路线:一个?方针?、两个?基本点?。

4、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

例24: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提行处理或加引号处理例外。

5、如果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全部,而是部分的话,则不能用冒号。

例25:本市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例26: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写作中只引用别人的一部分话,引文前不用冒号,亦即冒号后一般是完全引用。

6、?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

例27: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例28:?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例29:?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陈述句末尾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

例1:(略)例2:(略)例30:请稍等一下。避免句号和逗号混淆导致一逗到底,见逗号用法。/有时语气特别舒缓的反问句末尾也可用句号。

1、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

例31: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

例32:祥林嫂,你放着吧!

例33: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2、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

例34:?啊,啊!?伊又吃了惊……也有两个叹词后都用的,如:?救命啊!救命啊!?一个声音在呼喊。

3、叹词句和感叹句连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叹词后用逗号。注意倒装

例35: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1、疑问句和语气不太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问号。

例36:你见过金丝猴吗?

例37: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2、选择问一般只在末尾用一个问号。

例38: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区分连续问。

3、判断是否用问号看句子是否有疑问语气,而不应该看是否有疑问形式。

例39: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例40:你问他还来不来。

例41:文件下达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艰巨的任务到底交给你,还是交给他。这种情形往往是带有疑问词语的主谓短语作主语或作宾语。

主谓倒装的句子只在句末用一个句末点号。

例42:怎么了,你?

例43:出来吧,你们!

例44:真好看,这只猫。

其他倒装句也是如此,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应该是这样,我想。

1、完全引用的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不完全引用的引文后如用点号放在引号外。

例45: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例46: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文完整且独立成句,为完全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完整不独立,为不完全引用。

2、意引不用引号。

例47:小姑娘告诉我:?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月亮湾的珠玑,看到无数采珠宝的客人们。?引用包括直引和意引。/转述属于意引。

句号的句子大全篇二: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

常用的标点符号

一 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如:我们回去吧。

3、用在复句的后面。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 注意:复句中分句间可用逗号或分号,句中分句后不用句号,只有句末分句后用句号。

4、用在省略句后。如:你叫什么名字?李美。

5、用在无主句的后面。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用在独词句后。如:好。

● 注意:作品、书信、文件、等后面注明时间、地点、署名等文字之后可用可不用。

二、问号

1、用在特指问句后。如:你今年多大了?

2、用在反问句后。如:为什么我们不能刻苦一点呢?

● 提示:反问句若语气缓和,末尾可用句号;若语气重可用感叹号。如:国家主席可以活活被整死;堂堂大元帅受辱骂;……这哪里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3、用在设问句后。如:我们能让你计划实现吗?不会的。

4、用在选择问句中。如:我们是革命呢,还是要现大洋?

●提示:在选择疑问句中,若该句为复句,一般只在句末用问号;若分句较长,或者为加强语气,各分句后也可用问号。

5、用在表疑问的独词句后。如:我?不可能吧。

●提示:若疑问句为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

6、句子中对某词语有疑问或生卒年月不详时用问号,疑问句构成的标题后面也用问号。 如:曹邺(816--?),桂林人。

●特别提示:句号、问号均表示句末停顿。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有些句中虽有疑问词,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句末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问号。 例如: 面对千姿百态、纷繁芜杂的期刊世界,有哪位期刊编辑不想通过期刊版面设计为刊物分朱布白、添花增色呢。

三、感叹号

●特别提示:1、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要放在句末。如: 多么雄伟壮观啊 ,万里长城!

2、句前有叹词,后是感叹句,叹号放在句末。如啊,这儿多么美丽!

四、逗号 提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五、顿号 :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如: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 特别提示:以下九种情况不用顿号。

1、 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如: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如:三年级四、五班的学生。

2、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4、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如: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5、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如: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6、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如: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如: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8、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注意】如并列词或词组简单,它们之间则用顿号。如:抗战(出自: 博 文学习 网:句号的句子大全)、团

结、进步,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9、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 如: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六 分号

1、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个子也长成了,按说该找个婆家;可是她母亲总是一个劲地说她还小。

2、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如: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

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3、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 如:阅读有许多好处:它能扩大你的知识面;能陶冶你的情操;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等等。

●【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

七 冒号

1、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如:我们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第三阶段…… ●【提示:用于提示下文的词语“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告诉”、“如下”、“例如”等后常用冒号。】

2、用于书信、讲话稿等称呼的后面。

3、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如:日期:10月20日 地点:县剧院 ● 【特别提醒】 A.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如: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此句中的冒号应去掉)

B、部分引用别人的话,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文前不用冒号。 如: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应将冒号换成逗号)

C、 一个句子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 如: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八 引号 主要作用有: 1 、表明引用的部分。

2、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 如: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3、明是否定、反义或讽刺的词语。如:这样的“聪明”还是少来一点好。(表否定)

4、表明是简称。如:你的这种做法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

5、表明是成语、熟语、术语。 如:人们常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赞精妙的艺术品为“巧夺天工”。

6、表示特殊的日子,特殊的事件。 如: “五四”运动

7、表明是象声词、音译词、绰号、专有名词。 如:青蛙“呱呱”叫,

句号的句子大全篇三:句号的用法

开放分类:概念、演员、人物、符号、标点符号

句号是一个“出勤率”最高的符号,在许许多多的情况下都要用到它,最基本的是下列集中情况:

句号的用法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我们这里说的“一句话”,就是语法书上讲的一个句子.一个语言格式不论长短,只要是能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是一个句子.说话的时候,每个句子都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某种语气,句和句之间有较大的停顿.写成了文章,句子的后面要用句末点号.

句子按照它的作用,可以分为四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不同类型的句子带有不同的语气,要用不同的句末点号.在三种句末点号中,句号用得最多,除了要用问号或感叹号的句子外,都要用句号.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一个事实的,句末要用句号.

1、用在一般单句的末尾.例:武松把那只老虎打死了.

2、用在无主句的句末尾.

(1)用来叙述生活实际情况和说明自然现象的.例:“下雪了.”、“开车了.”??等等

(2)表示一般禁止和要求的.例:请勿乱丢果皮杂物.

(3)表示格言警句的.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用在省略句末尾.例:谁来了?他.

4、用在文末署名及著作日期后面.

5、用在某些非主谓句(这类句多出现在剧本的舞台说明中)的后面.

6、用在置于段首,相当与标题的语句后.

7、用在复句的末尾.例: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除了上文举例的句号的基本用法,句号还有些其他用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虽带有疑问代词,但后面的停顿仍用句号.例:妈妈问我为什么不吃饭.

2、在一些关联词语前面,也可以用句号.例: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小腿上后发炎,他掉队了. 英文中,句号不再是中文中的全角格式“.”,而变成了半角格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旨,能理解废

2.明确废

3.欣赏和评价散文优美而充满哲理的语言

4.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

能力目标:1.掌握赏读散文的基本方法: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品味语言-把握主旨

2.能查阅、筛选所需材料

情感目标:正视废

【教学重点】

1.理解废

2.通过对文章素材的理解,深刻领会散文的“神”与“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旨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作者余秋雨及文章写作的背景

2.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体会文章的抒情基调

3.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4.教师总结:全文抒情中蕴涵的深

【思路设计】

由于余秋雨的散文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在文化表象之下有着深刻的内涵,所以,在课堂上对文章的背景和余秋雨的散文成就有必要做简单的交待,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余秋雨的初步印象再来欣赏文章文章较长,可采用速读的方法,学生能初步说明文章的抒情基调即可在“理清文章主要内容”的环节里,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对全文抒情中蕴涵的深

【学法设计】

1.课前指导学生查阅余秋雨的相关信息,为课堂学习提供一定的基础

2.从“废

3.学生速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抒情的基调

4.通过讨论,学生归纳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5.教师总结:全文抒情中蕴涵的深

【教法设计】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展示

【过程设计】

一、作者简介及本文写作背景

要点设计:了解作者余秋雨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方法设计:多媒体展示,教师讲授法

思路设计:老师将一些废

导入:

提到废

要读懂一位作家的作品,首先必须对这位作家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走近秋雨,就如走进一本深厚的文化的大书,他的散文更是开创了现代散文创作新领域

余秋雨(1946~ ),当代文艺理论家,散文作家,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后历任该校讲师、教授,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出版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等90年代后开始“文化大散文”创作,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作品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出走十五年》等,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作者为什么写作这篇文章呢?

1980年10月18日,以宋庆龄为首的1583人联名发出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反对声随即响起,当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读者来信《研究探讨无妨,整修大可不必》圆明园复建争辩就此拉开帷幕主张保留废

“废

90年代作者在全国的争论声中写下了这篇文章,算是对争议的一孔之见

二、整体感知课文

要点设计: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调

方法设计:阅读实践、归纳

思路设计:先让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再布置阅读思考题:作者对废

学生速读(五分钟),提问

学生回答:作者对废

三、理清文脉

要点设计: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设计:朗读法、讨论法、归纳

思路设计: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依次找出各个部分中能表明作者深刻见解的语句,以此总结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由于文章内容较长,所以安排分组完成)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总写“寄情废

表明作者深刻见解的语句:

“我诅咒废

讨论交流:作者对废

教师归纳:我“诅咒废

第二部分:废

表明作者深刻见解的语句:

“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并非所有的废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并非所有的重建都值得否定”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

讨论交流:为什么“没有废

教师归纳: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物质文明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大地上高楼林立,然而这些高楼更伫立在人们心里人们在忙碌中荒芜了精神家园,成为无根之人而废

第三部分:写废

表明作者深刻见解的语句:

“中国历来缺少废

“废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

“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

讨论交流:“中国历来缺少废

教师归纳:废

(放映圆明园废

第四部分:废

表明作者深刻见解的语句:

“废

“废

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废

教师归纳:如何对待废

总之,文章以“我诅咒废

四、教师

情感是散文的生命面对废

“我又寄情废

【应用设计】

1.思考:何谓“废

2.课外查阅文中提到的废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 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

2. 品味语言

3. 把握文章的主旨

4. 总结写作特点

【思路设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能理清文章的脉络,但要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还需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和关键句进行细细品味,建议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达成知识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方法设计】

1.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讲授课文中提到的废

2.反复吟诵重要语段,思考讨论,品味文章的语言

3.思考讨论,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

【过程设计】

一、由检查作业导入

要点设计:检查作业、交流课外查阅资料、导入新课的学习

方法设计:交流、多媒体展示

思路设计:教师先检查作业,重点在指出废

(由上节课的作业导入)何谓“废

说说你所查阅的著名废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较系统全面地介绍提到的废

1. 圆明园废

它是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的总称,今只存遗址,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始建于清康熙48年(1709),原为康熙帝四子胤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圆明园三园鸟

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庭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

【圆明园全景效果图】

【现状】 1983年国家决定将其建成遗址公园,经多年逐步修整,于1988年6月正式开放福海等局部范围,占全园3/5的面积2003年,圆明园开始对九州景区进行整修,目前,九州景区的山形水系已基本恢复,各景点遗址清理完毕,经过科学发掘,在原址复建和重修桥梁10余座景区各岛之间既独立成景,又通过桥梁联结为一个整体,已可窥见当年的

(1)大水法废

【大水法及远瀛观复原效果图】

九州清晏 2004年,圆明园遗址公园对九州清晏景区进行全面整修

正大光明殿 圆明园正殿

1860年,英法侵略军抢掠烧毁圆明园等西郊诸园时的指挥部即设于此

海晏堂 是圆明园中最大规模的欧式建筑

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雕以水报时,闻名世界

【名称】 万花阵

【文物现状】 1860年遭英法联军劫毁,现存的万花阵是1989年重建而成的

【简介】 万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园,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圆明园内一座大规模的欧式迷宫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四尺高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因而称作"万花阵"方阵南北长89米,东西宽59米,阵墙总长1600余米,墙高约1.2米它由阵墙、中心圆亭、碧花楼和后花园组成,曾是封建帝王的游乐场所盛时,每当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的圆亭里,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所以也叫黄花阵或黄花灯虽然从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径距离不过30余米,但因为此阵易进难出,容易走入死胡同,清帝坐在高处,四望莲花灯东流西奔,引为乐事

2. 古罗马的角斗场:公元前80年左右,古罗马创建了用两个半圆形剧场相对而合成的圆形剧场以供这种活动之用罗马大角斗场是所有圆形剧场中的最大者,位于罗马市中心东南可容纳观众5万余人1900多年来,大角斗场还曾先后作为基地、客栈和酒店使用过

3. 庞贝古城:古罗马中小城镇,位于意大利南部维苏威火山西南脚下10公里处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大爆发被火山灰掩埋从1748年起考古发掘持续至今,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4. 吴哥窟:即吴哥寺,柬埔寨的印度教

5. 玛雅文化遗址:中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由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并及于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这一文明约从公元前 2500年开始形成,至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

6. 马王堆的汉代老太:出土于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名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

7. 黄鹤楼: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始建于公元223年传说古代仙人子安曾乘黄鹤过此,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其最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8.

9. 阿房宫:秦始皇始修建的宫殿,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秦始皇35年(前212),在周都丰、镐之地,亦即秦的上林苑内,建新宫城──阿房宫阿房前殿至今尚有高大的夯土台遗存,东西1200米,南北450米现存台面南部略低,北部略高,最高处约7~8米后被农民起义军烧毁,当时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

二、吟诵语句,品味语言

要点设计:吟诵、品味语言

方法设计:思考讨论、讲授归纳

思路设计:教师先交代文章总体的语言风格,然后针对文章的重、难点设计出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对内容的理解

我们在阅读课文时,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语言既充满感情,又富有哲理对历史的情有独钟,使余秋雨的散文在抒情性上带有浓重的理性思辨色彩,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理性思考,这种风格使读者在获得情感上的感染的同时,还有更多的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

请同学们诵读并品味下面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思、态度:

1. “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你分

归纳:还应有的是热爱、惋惜、赞叹、欣赏

2. 为什么说“废

归纳: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见,悲剧的特性是曾经的美好和现实的毁灭,这就与废

3. 指出“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

归纳:比喻的修辞把历史比作秋天,把废

4. “唯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指出这个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

归纳:用一连串结构类似的句子来表示强调和一层层的深入,表明“他们保存了废

5. 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

归纳:阐述了“现代”的内涵,突出“现代”的一切特征,语势强劲,表明“现代”应用自己的睿智和胸襟,兼容古今中外的文化,这样才能发展

教师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最具特色和最有魅力的部分,不是来自生动的场面描写,也不是来自温情脉脉的抒情,而是这种用抒情的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

首先在于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笔下的物以生命文章第二小节中动词的运用非常经典,如“废

其次是借助类比的手法,在无声无息中达到抒情的效果“废

再次是善于引入中国历史,借助史实来达到抒情的效果“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接着指出“屈原”、“杜甫”、“曹雪芹”、“孔尚任”、“鲁迅”、 “白先勇”等人不想大团圆,从而包含深情地赞美“他们保存了废

理与情的融合统一余秋雨用一种抒情散文的形式普及文化,通过抒情散文来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历史忧患意识的民族意识,并对读者起到浸润作用他能用散文般流利的语言叙述艰涩的哲理问题,把智性的议论和诗性的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使深奥的理论包含着情感色彩,情与理统一了起来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情理合一

三、交流讨论,把握主旨

要点设计:讨论关键问题,

方法设计:点拨法、教授法

思路设计:在交流讨论中完成文章主旨的

(一)交流讨论

问题1:第二部分中,“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是人类的大明智”表明作者的什么态度?

明确:对于废

问题2:第三部分里,说“中国历来缺少废

明确:

问题3:谈谈废

明确:废

问题4:作者是怎样揭示废

明确:作者通过对废

(二)归纳主旨

主旨:揭示出废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作特点

要点设计:

方法设计:归纳总结

思路设计:教师可提醒学生总结写作特点的切入点,启发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

一是选材上:集中体现了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

“神”:对废

“形”:历史文化价值、悲剧文化价值、现代文化价值,古今中外著名废

二是表达上:抒情与评述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运用了大量的抒情性极强的评述语言,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运用了联想、想像、排比、比喻、拟人等手法,结合长短句,生动形象

三是结构上:采用横式结构,具有极强的跳跃性

四个部分分别揭示废

各部分:从世界著名文化遗址到中国文物古迹;“真正悲剧”的评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五、

余秋雨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这种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主题和题材的扩展超越;第二,对小说艺术形态的借鉴;第三,对原有散文文体模式的突破及创新读余秋雨散文的第一感觉就是,篇幅宏大;另外,在写作手法上,秋雨先生的散文并非以抒情为主,而是以议论为主他的散文核心成分是议论,但又多以抒情的笔法来表达,这种抒情与议论的水乳交融,使文中的议论充满了睿智与情趣,使读者总能在理性的思考中获得一种特有的精神享受可以说余秋雨的散文,已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他以崭新的范例拓宽了当代散文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散文审美形态,使散文的河流改变了流向,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个体意识的抒发到到整体精神的张扬因此,余秋雨散文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也得到许多评论家的好评

【应用设计】

1.谈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2.自主阅读《文化苦旅》,领略余秋雨“大散文”的一贯主题:总结中外文明兴衰荣辱的规律,探索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之路(推荐《阳关雪》、《十万进士》、《一个王朝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