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语录 > 励志语录弘一法师 正文

励志语录弘一法师

时间:2024-11-16 03:42:47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

  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弘一法师经典语录,欢迎大家阅读!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

  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精选弘历的诗词

  弘历诗词

  乾隆(弘历)诗词

  1、黄瓜

  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2、观钱谦益初学集因题句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

  3、范宽秋林萧寺图

  禅有南宗及北宗,画家笔法与之同。限于地气因殊风,北之巨擘华原翁。秋山丛樾凡几重,林凹萧寺隐其中。流泉如飞虹,是何结撰杰且雄。故应心醉米南宫,约略境界记所逢,文殊五台叶斗峰。

  4、率题

  人夸不似老年象,一笑付之半信疑。设使廿年前面目,又何须藉尔夸为。

  5、题董其昌天降时雨小卷

  小卷常随行笥中,希逢时雨得相同。今朝润景当前证,始觉传神有独工。

  6、白云寺小憩

  白云深处称禅栖,便访云关一觅题。密雪埋溪僧未扫,韶春入树鸟光啼。三间静室依然也,五载流阴亦迅兮。此去鹫峰应不远,玉丛林里望丹梯。

  7、黛螺顶

  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供养五台曼殊象,阇黎疑未识真宗。

  8、回思一律

  践阼回思廿五岁,朝班较我岁都多。匆匆卌八春秋阅,忽忽康雍文武磨。几个老臣用由我,其余在列长于他。蓦然自问率兴事,蒿目焦心愧若何。

  9、斋居即事

  雨后节迟暑尚悭,凉生秘殿远尘寰。

  对时已惕阴将长,抚序应知岁渐孱。心尚清明敢辞老,政关治忽戒偷闲。斋居永昼闲原有,诗本黄绫手自删。

  10、赐蔡新

  年老君臣似老朋,归来前席喜诚应。九龄风度于今罕,彦国精神较昔增。儿辈重瞻绛纱帐,时流都凝玉壶冰。殷勤问过称无过,曰信斯之吾未能。

  11、《日下旧闻考》题辞

  曾赋皇都与帝都,若兹形胜古今无。金迁元复其久矣,明筑清修滋盛乎。御园法宫诚富此,返淳还朴益殷吾。论成知过渊衷写,更励聰听奕叶图。

  12、清凉山

  耸翠层峦接碧空,清凉襟袖拂天风。石头城一西临望,千古兴亡慨叹中。

  13、题史可法像

  纪文已识一篇笃,予谥仍留两字芳。凡此无非励臣节,监兹可不慎君纲。象斯睹矣牍斯抚,月与霁而风与光。井命复书书卷内,千秋忠迹表维扬。

  14、安远庙

  东岭琳宫接,题门各有名。

  匪尊不二法,缘系众藩情。

  佛日迎薰朗,慧云收雨征。

  金川兹武定,安远永销兵。

  15、寄题千山

  千山胜景久芗哉,三度徒教寄咏回。本异唐宗曾驻辇,空传丁令有遗台。底须石洞花岩到,原匪探奇问景来。却笑前遭泐崖处,侵寻应已漶莓苔。

  16、阅武

  八旗子弟兵,健锐此居营。

  聚处无他诱,勤操自致精。

  —时看斫阵,异日待干城。

  亦已收明效,西师颇著名。

  17、题王蒙秋林散步

  不为荷叶皴,只作笋尖矗。

  峰脚横秋云,屋头笼古木。

  欲变画家格,别开生面目。

  策杖一行人,明告此意独。

  18、观承光殿玉瓮再作歌

  元史世祖至元间,初成渎山大玉海,

  敕置广寒碧殿中,逮今五百有余载。青绿间以黑白章,云涛水物相低昂,五山之珍伴御榻,从臣献寿欢无央。监院道房曾几历,仍列承光似还璧,

  相望琼岛咫尺近,岂必铜仙独泪滴。和阗玉瓮昨琢成,质文较此都倍赢,周监在殷殷监夏,一经数典惕予情。

  19、玉澜堂

  又俯西窗蜃,湖天上下空。

  只观铺镜影,辽待迭纨风。

  暖起浮霄蠓,宽栖度岁鸿。

  漫言冰尚冱,澜意满其中。

  20、立秋日作

  已识山中早晚凉,今朝况复立秋当。如何午热为孤注,疑是金官让末光。桐叶庭边想影落,草虫砌下觉声杨。农占晴雨纷如讼,历验原来亦鲜偿。

  21、镊白

  鬃发星星不胜镊,髭须点点尚堪镊,两歧之物应暗笑,何厚于须薄于发。好少恶老人情然,亦有不同为变迁,昨近庆典赐举业,颇有履历增其年。好恶恶好非颠倒,世间古道今应少,对隆王昌非所知,但知坊记不言老。

  22、谒孔林酹酒

  一抔如五岳,永古此幽宫。

  天朗林原气,川流洙泗风。

  奠椒溯思处,瞻楷不言中。

  万载读书者,水源木本同。

  23、题和阗玉镂东坡夜游图

  不眠闲访友,月色正苍凉。

  底用秉宵烛,耐堪步野塘。

  承天寺将到,积水地何方。

  设谓同心孰,依稀似姓张。

  24、红叶

  迭嶂青云放晓晴,乍看红叶一枝横。徘徊体物难成句,几点玫瑰衬绿琼。

  25、钱陈群故诗以志惜

  沈去钱存势已孤,陡观遗奏故人无。江南忽尔失二老,天子原非友匹夫。蒙邑应成蝶醒梦,香山那复鹿重扶。诗邮罢趁北风寄,郢垩怜亡为质吾。

  26、题郭知达集九家注杜诗

  平生结习最于诗,老杜真堪作我师,书出曾锓实郭集,本仍宝庆及淳熙。九家正注宜存耳,余氏支辞概去之,适以遗编搜四库,乃斯古刻见漕司。希珍际遇殊惊晚,尤物闇章固有时,

  重以琳琅续天禄,机闲万遍读何辞。

  27、获鹿再咏

  秋鹿合群正此时,乘闲偶尔试虞为。铁丸穿过牝先倒,药气存伤牡逸弛。不谓目精尚犹故,分颁众喜有如斯。苗凶一发歼其两,吉兆捷音希即披。

  28、由玉河泛舟至万寿山清漪园

  玉泉舟下玉河通,日丽风和波不雄。芷白蒲青景有望,鸢飞鱼跃兴无穷。

  29、再题石鼓

  30、五福五代堂题句

  31、碧云寺

  32、戒得堂

  33、萧山道中作

  34、响屧廊

  35、中河

  清漪水色从新秀,万寿山光即渐融。行不须臾吟数首,裴家构思或相同。石鼓韩歌掘臼科,弗知其意所云何?兹因考古十之质,爰命图真一有窠。慨叹曾充舂杵用,伤形已阅岁年多。言行国学历珍弆,重道崇文功不磨。敷锡名垂洪范篇,祖功宗德已身肩。三朝厚幸双文益,八袠初开五代全。苞茂即今看秩秩,旰宵唯是励乾乾。奉时布惠宜春日,欣遇多收鲜缓蠲。隔岭别为区,精蓝静以俱。每参相与好,难论有和无。法雨真优渥,碧云任卷铺。设云云那碧,迭树岂非乎?戒得早成堂,荏苒廿岁徙,每来必有诗,忆祖兼敕己。今当归政后,吟咏可罢尔,然有不可罢,孜孜在训子。楚南北之军,宵小犯天理,更切得捷音,惭不可言矣。溪窄绿塍阔,水肥乌榜轻。开篷画芃蒨,挂席剪澄明。南国春方丽.越天云复晴。山阴指明日,已是镜中行。夹径多长松,度松渐豁敞。伊昔构曲廊,夷光留屧响。屧响久不闻,春烟蒙蔓莽。小草设有知,云见人来往。

  驻辇近中河,朱栏俯绿波。

  群歌漕运利,永赖圣漠多。

  继述夫何有,遵循敢更过。

  省方得知要,遑复论其他。

  36、少林寺作

  少林干载寺,少室一房山。

  禅悦偶重叩,秋岩此乍攀。

  树姿纷绮绣,涧响静潺湲。

  却见来时路,轘辕云外关。

  37、除夕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

  古今难得者,天地锡恩然。

  父母敢言谢,心神增益虔。

  近成老人说,云十幸能全。

  38、二月十四日喜而有作

  止戈为武信其然,我泽如春经略宣。共喜捷音来玉阙,何殊俘虏自金川。番酋路左心倾服,军士行间气倍鲜。单骑汾阳休比拟,都因忠赤格穹天。

  39、题张宗苍惠山图

  每值南巡春仲月,轻舟必先溯梁溪。无端一展石渠卷,陡忆群瞻跸路蹊。过去江乡已渺渺,看来春霭尚凄凄。宗苍那往惠山在,一例如同古画题。

  40、鄚州道中作

  土郭犹存古鄚州,人家负郭颇称稠。年年四月集药市,风俗应从民便由。

  41、盛京旧宫再依皇祖元韵

  枚枚青琐与银铺,一例都京制度符。体从帝王御宫殿,心惟黎庶奠寰区。酌斟奢俭临中国,环卫旗民壮远图。敬仰戎衣未解际,依然有暇视规模。

  42、夜雨

  夜雨打船窗,恰值清梦醒。

  入耳适宜听,披衾不览冷。

  即南已增润,忆北牵怀永。

  须臾声渐稀,无眠以耿耿。

  43、题萧云从秋山红树卷

  峰势欲开树为遮,崔鬼画态间槎枒。本来枫(木解)经霜染,错认夕阳一片霞。

  44、溥仁寺瞻礼

  兴州最古寺,每到礼应亲。

  策马河桥度,垂鞭农务询。

  即看优泽霈,实胜小霑频。

席弘赋原文欣赏

  凡欲行针须审穴,要明补泻迎随诀,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阴阳男女别。

  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耳聋气痞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谁知天突治喉风,虚喘须寻三里中。

  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

  心疼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但患伤寒两耳聋,金门听会疾如风。

  五般肘痛寻尺泽,太渊针后却收功。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大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

  委中专治腰间痛,脚膝肿时寻至阴。气滞腰疼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救急。

  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期门穴主伤寒患,六日过经尤未汗,

  但向乳根二肋间,又治妇人生产难。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

  若能补泻五会间,且莫向人容易说。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

  人中治癫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须饶,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

  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三阴交。牙疼腰痛并咽痹,二间阳溪疾怎逃。

  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浮风劳。若针肩井须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

  最是阳陵泉一穴,膝间疼痛用针烧。委中腰痛脚挛急,取得其经血自调。

  脚痛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

  转筋目眩针鱼腹,承山昆仑立便消。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间针与烧。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阳明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妇人心痛心俞穴,男子痃癖三里高。

  小便不禁关元好,大便闭涩大敦烧。髋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

  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工夫度浅深,倘若膀胱气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寻。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又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

  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

  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

  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

  腰连胯痛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在。

  噎不住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

  逼针泻气令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左右拈针寻子午,抽针行气自迢迢,

  用针补泻分明说,更用搜穷本与标。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

  学者潜心宜熟读,席弘治病名最高。

法师经典佛语

  世间万物都是由具体的因素和条件组成,若离开了许多的因素和条件,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存在。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法师的经典佛语,欢迎大家阅读!

  达照法师佛语20句

  1、幸福在于心灵的净化,而人们内在的心灵没有被净化,是因为人们只注重外在的物质生活水平。

  2、知足常乐、心存感恩,才会产生幸福感,从而让内在心灵得到净化。

  3、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4、真正学习佛法并能够受用,就一定要看到,佛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用来对治我们这颗心的。

  5、世间的无常源于内心。

  6、世间的一切一定是无常的,快乐的时光会过去,痛苦的时光也会过去,你只要习惯了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7、无论外在的世界赋予你多少压力,只要认识到它们的真相都是无常的,并以接受无常这样一种心态,那么就能坦然面对。

  8、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们面对的这一切痛苦的遭遇都是正常现象;而且这一切遭遇的来源却是我们的内心。

  9、业因和业果的这种关系,实际上是根源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10、西方极乐世界是随念所成的,没有一点让你讨厌的地方,但他是一个完全满足我们内心要求的世界。

  11、人们之所以造成内心的.痛苦,是源于心灵上的不健康。

  12、能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的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13、心能够产生业风,而业就是风。当我们的心到了,风也就到了。

  14、只要你确信你绝对不会那样死,确信你绝对不会活着很难受,你就会很安心地活着,这便是信念的力量。

  15、当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烦恼时,无论对待哪一位众生,你都能够给予他们慈悲和智慧。

  16、佛法中所倡导的所有修行法门都告诉我们要往好的地方想,即心有所想,想有所成。

  17、天台的止观是通过让我们去感受心灵像虚空一样无所得的空观,以及像佛菩萨的净土一样庄严的缘起世界,从而回归性空不二的中道,圆融自在。

  18、“即心即佛”,无论是妄想的心也好,不妄想的心也好,凡夫起心动念的这颗心就是佛的心,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19、如果你敢于承担,无论是妄想或不妄想,这颗心一定是跟佛一样的。

  20、金刚妙慧眼扫荡一切妄念执情,定将身心世界一眼看透。

  昌臻法师佛语20句

  1、所谓佛法本来就是宇宙自然法则,是客观存在的,决不是佛陀制造出来的。

  2、人生的意义应该就是利人,利人的范围越大,时间越长,那么你这个人生价值就越大。

  3、所谓菩萨精神,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4、佛陀提出来的四宏誓愿,第一句是目标: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了要度众生,必须先断除烦恼。修学法门,圆成佛道,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提出的。

  5、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各种因缘合和而生,因缘分散而灭。

  6、我们这个生命也不是突然出现的,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由许多条件相互依存而产生的。

  7、因果网络是互相依存的,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也没有一个绝对的边缘,所以世间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靠而生存,没有单纯存在的东西,人也是一样。

  8、佛教认为“四大”不协调就会生病,四大一分散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

  9、一个人的命运就是善恶业报的体现,佛教不讲“命运”,而强调因果。

  10、往生的目的是度众生,成佛的目的也是度众生。

  11、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成佛,这一点是佛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

  12、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

  13、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

  14、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必须专修,不能杂修。

  15、学修佛法,不同于研究世间学问,而是一经通一切经通。

  16、我们这一生,真正要想往生,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是一个“专”字,没得别的诀窍,就是专。

  17、佛告诉我们的法门,每一个法门都可以使我们到达涅槃彼岸。

  18、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相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

  19、佛法以人为本位,学佛先学做人。

  20、做人从家庭开始,从起心动念下手,从日常生活做起。

  圣凯法师佛语20句

  1、戒是善良的利己又利他的品行,重视有善良的动机以及美好的成果。

  2、有意思、有意图、有目的之行为是“戒”;通过心所抉择,合乎戒条之活动是“戒”;以律则规范,防护不作恶而行善是“戒”;提醒自己,不犯罪过是“戒”。

  3、“业”是造作、作用的意思,身体与语言文字的行为,是由思心所所引发的。

  4、生命延续中积累的经验,将在识田中形成不同业力,包括善、恶、无记三种。

  5、主宰一切的我见是妄情的计执,不应以自我为中心,不固执己见,要尊重别人,与人和谐相处,也就不会因我见而引起无边的痛苦了。

  6、无论过去多少恶业,只要我们在现世不断增长善业,恶消善长,自会感到未来的乐报。

  7、在业力招感果报中,必须有烦恼的助缘,才能招感生死的果报。

  8、忏悔的作用即是在于改变业感的因缘,使种子不成熟或得到一种相对性的变化,而达成果报改变的目的。

  9、即使是重大恶业,如有足够忏悔的时间——寿长,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重业即轻受而成为不定业。

  10、修行人既能知命,又能达观,才能不怨天、为尤人,达成心理上的泰然和宁穆;同时,必须有十足的勇气与毅力,才能克服自他的弱点,作向上的转变。

  11、修行者能够承藉佛力、福报、功德,亦能免三途苦报。

  12、丰裕的生活并非就是幸福快乐的保障,还需懂得驾驭人生这部列车,才能穿越层层的无形之墙,进入快乐的园地。

  13、只有佛教中的般若智慧才能彻底解决人生面临的种种问题,使人们得到人生真正的快乐。

  14、世间万物都是由具体的因素和条件组成,若离开了许多的因素和条件,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存在。

  15、万物由因缘和合而生起,故称缘起;缘起必然是无自性,无自性即是性空。

  16、凡夫迷于缘起性空,佛菩萨具有般若智慧故能了达,般若人生就是缘起性空的人生。

  17、我们生活中应能经常与空相应,了知缘起必然是空性的,而因为是空性,所以才能随缘而起。

  18、通过缘起,对于好的你必须珍惜它,把握它;对于不好的也不必垂头丧气,只要添加善缘,不好的就能改善。

  19、缘起性空的般若人生观不是悲观的,也不是盲目乐观的,而是发自智慧、符合实际的现实人生观。

  20、缘起的人生就是无我的人生,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具有同体大悲的心,能从无我的慧光中涌现出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