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外国人说中文短句 正文

外国人说中文短句

时间:2024-10-11 06:31:53

老外常挂嘴边的句子

  1、真是稀客。Youarereallyararevisitor。

  2、你说的头头是道。Whatyousaidsoundedreasonable。

  3、我真是反应迟钝。Iamreallyslow-minded。

  4、你把我给搞糊涂了。Youmademeconfused。

  5、罪有应得。Youdeservedit。

  6、已经无法挽救了。Thereisnowayout。

  7、别跟自己过不去。Don'tgiveyourselftoomuchpressure。

  8、你有话直说吧。Justsayit。

  9、这可不是三言两语的事。It'snoteasytoexplaininseveralwords。

  10、天塌下来有我呢。Nothingserious.It’suptome。

  11、车到山前必有路。Youwillfindaway。

  12、破财免灾嘛。Losemoneyjusttoavoidmisfortune。

  13、成事不足,败事有余。Nevermake,butalwaysbreak。

  14、别在这挖苦我了。Don'tmakejokesaboutme。

  15、英雄所见略同。Greatmindsthinkalike。

  16、让你破费了。Thankyouforinvitingme。

  17、有点不怎么对劲儿。There'ssomethingwronghere。

  18、太阳从西边出来了。Itneverhappenstoyou。

  19、恭敬不如从命。Ihadbetterfollowyouradvice。

  20、你可别小看我。Don'tlookdownupononme。

寄老外婆-散文

  获悉外公去世的消息,时值寒冷彻骨的清晨。

  我刚从睡梦中苏醒,打开手机,看着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有一点儿惊讶,才六点钟,竟然醒得这么早。随后便收到母亲和表姐发来的短信,未看到内容,心里已有几分明白。果不其然,打开短信,便是外公今日凌晨去世的消息。我立即给母亲回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带着沙哑与哭腔。尽管数月未见母亲,但从千里之外的这头,也能轻易地瞧见母亲此时脸上挂着的疲倦和悲痛。她让我立即同在张家界工作的表姐夫一起坐车赶回长沙。

  我匆匆处理着各种杂事,或许是声音弄得有些大了,室友带着责备的语气问我这么早起来有何要紧事。我告诉他,我的外公去世,需要立即赶回去办丧事。他却显得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死又不能复生,做再多的事也只是徒然。我知道,我的心情他是不明白的。

  从张家界到长沙坐旅游大巴约需要四个小时。车里悬挂着的电视正放着历年春晚的相声,打发乘客的空虚与无聊。车里的人很少,毕竟不是坐车旺季。表姐夫就坐在我身旁,他刚与表姐结婚,只和外公见过一次面。那一次也只是在病榻前探望了一下,来去匆匆,没多少交流。我偶尔侧头看他一眼,他己任由节目的欢快占据整个头脑,时不时放声大笑,而车中其他的陌生面孔也跟随电视节目步入轻松的氛围。车窗外阳光闪得有点刺眼,在这冬季常阴雨绵绵的湘西地域难得见几个晴天。外面的景色确实很美,长期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中,我很久没见着如此美丽的田园风景了。而此刻的我,却有倾盆的惆怅与悲痛洒进心头,回想起这些年来,很多遥去的前尘往事因为世事变幻都已褪色,但此刻,当又一次碰到与亲人阴阳两隔的相同处境,我竟产生了一种虚幻感,疑惑此时、此地、此人皆是幻想,我竟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我的老外婆,泪流满面……

  老外婆是在夕阳快落的黄昏时分去世的,这个坏消息毫无征兆地向家中袭来。那年我正读初三,面临中考,家中一切重心都偏向于考试,时间的任何浪费都是奢侈。可就在那天夜里,奶奶顾不上做晚饭,急忙要我换件棉衣,而她连棉衣都未换,穿着还布满油渍的上衣拽着我就准备出门,不懂事的我嘴里叫喊着“今晚作业很多”,不想去。而她用不容置疑的口吻甩下一句“去”,便满脸怒容地硬生生将我拖上了前往益阳的汽车。奶奶平常对我很好,可是那天的她却让我疑惑不解。

  车上都是些比较熟悉的亲戚,可大家都沉默不语,好似彼此都不认识,着实让我诧异!而那天的汽车,似乎也加足了马力,飞向了那个我记忆中模糊又熟悉的益阳。

  一开车门,幼稚的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冲进屋去看老外婆的灵堂,我多么好奇这些从未在城市中见过的别样风俗。可是奶奶却一把拉回我,告诉我今天有些特殊,不得有些许放肆。

  进了屋子,房中的人很多都不认识。步入灵堂,便见一张老旧的红漆木桌,上面摆放着几支蜡烛,光线并不耀眼,但已足以将整个屋子照亮。突然有一人起身,似乎站立都有些困难,我才发现是奶奶的亲妹妹。就在前不久她还到我家做客,那时的她还神采奕奕,声如洪钟,丝毫未见老态龙钟的样子,而今夜,我眼中的她却与先前的面貌相剥离,似乎连发丝上都沾满悲伤,眼里传递着淡淡的冰凉,我都快不认识她了。

  她看见奶奶进来了,断断续续地含糊着对奶奶说:“姐姐,来看妈最后一眼吧。”声音中布满悲痛,似乎一切都在凝固。奶奶跪在老外婆的遗体前,用颤抖着的双手揭开盖在老外婆脸上那一层层印有弥勒佛画像的被子,直到看见老外婆的.脸,又缓缓地把被子盖上,什么话也没说。在我心目中,奶奶是坚强的,以前她从事法政工作,什么场面都见过,可是今天,尽管脸上仍然坚毅,但我却能感受到她内心有着道不尽的悲伤。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跪在自己母亲的遗体前,看母亲最后一眼,那种生死两隔的痛苦当时的我还难以捉摸,直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忆起多年前的这一幕,似乎才明白了些什么。

  在老外婆的灵堂里我并未待很长时间,拜了三拜,就转身出来了。毕竟,那时这些事对我来说更多的也只是好奇,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涤荡。

  如今忆起,尘封的往事突然闯进脑海。还记得儿时,老外婆住在我们家,我比较调皮,有次将她的老花眼镜拿在手里,要她来抓我。她似乎也愿意找回儿时的童趣,带着笑脸起身寻我,毫无怒意。她本身膝盖有病,腿脚不利索,走起路来有些摇摆,当她走到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凳子旁时,不小心绊倒,脑门上狠狠地撞出一个大包。爷爷奶奶听见声音疾奔而来,看见老外婆重重地摔在地上,头皮还在渗血,立马扬起手来打我。老外婆面带笑意地护着我:“不要打骁骁,小孩子可爱着呢。”

  熟土难离,老外婆在我们家没有住多久就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老家益阳,之后的一切在我脑中都是空白。我读高中时懂事些,常听到奶奶念叨着老外婆,这时的老外婆已年老力衰,根本不能动了,骨折的残腿,挪动一下都十分艰难,虽看了很多医院,换了很多药,却总不见好,我无法想象一位饱受风霜的老人常年受重病煎熬的痛苦。

  老人家都不喜欢出远门,可当奶奶从舅爷爷那里听说老外婆的境况一日不如一日,便立即买好火车票奔回老家去。也常听奶奶在电话中告诉自己的兄妹不要在老外婆的赡养费上吝啬,情绪总是很激动,似乎任何辩解都是容不得的。

  最后一次见老外婆是在她去世前一年,对于一个身患重病而心境寂寞的老年人来说,见到我应该是最大的享受了。我与老外婆感情最深,在家中时常听到奶奶说老外婆每次问及我的学习,总是挂念着我。当我时隔数年后再次见到她,不免觉得有些内疚,这些年我从未与她通过一次电话,也从未见过一次面。看见她依然戴着那副曾经被我用来捉弄她的老花眼镜,我心里升起一阵酸楚。老外婆的面容愈发憔悴了,她操着一口浓重的益阳话,尽管我是长沙人,但是我听着很亲切。她声音很低,和我讲了很多人生道理,有的我没有听清,但有一句话我听得很清晰,“一定要孝顺好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她说了两遍,尽管这有可能不是我人生当中最有分量的一句话,但却足以震撼我的灵魂!

  老外婆九十三岁去世,奶奶常在饭桌上与我谈起关于她生前的点点滴滴。我才知道老外婆生于1904年,是缠过脚的小脚女人,在黑暗贫穷的旧社会,在那个物质条件十分贫乏的年代,她还要承担抚养六个儿女的重担。她早年尝尽人间的世态炎凉、酸甜苦辣,晚年落下一身病痛,岁月在她一生中留下的无数疮疤谁能数清?而我生活在这灯红酒绿的城市,享受着优越的生活,现在的一切来得似乎太容易,面对父母、亲人无偿的付出,总是理直气壮地接受,从未想过回报。我忽略了多少爱与亲情,恐怕数也数不清!

  写到这里,我才明白,在我灵魂深处,早已住着一朵晶莹透亮的泪花。

  后记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寄老外婆”,意思是将我对老外婆的思念化作一封信寄给老外婆,而这个题目还有更深层的意思——祭老外婆,以我今天的阅历和情感来祭奠她老人家。整篇文章文辞并不华美,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情感应是深沉的,文字写得华丽就可能“失真”,我相信真挚情感来源于生活最原始的状态。

挂山的散文

  大年初一,吃过早饭,父亲象往常一样,备好酒菜香烛准备去挂山。挂山是亲人给故去的祖先扫墓上坟,这是乡下的习俗,一般在过小年前后,亲人会上山将祖坟拔草修葺、掊上新土。初一这天,备上鱼、肉、酒、纸钱、香烛、爆竹,由家里的男主人带队到祖先的坟上祭拜祈福。

  多年来,挂山是父亲大年初一的头等大事。尽管他老人家年事已高,腿脚也有些不灵便,但挂山这事,他都是亲历亲为。看父亲备好了祭品准备出门,我说:“爸,今年挂山,您就别去了,八十岁的人,不去挂山,老公老祖不会怪你的。”父亲迟疑了一下,笑笑说:“好吧!那你就一个人去吧。”随即,他从提篮里取出香烛纸钱,分成十余份,一堆一堆扎好。这个细微的动作刺痛了我,看来,父亲对我小时候那次单独挂山还心存介怀。

  小时候,父亲带我去挂山,总有些不情愿。一来山路难走,摔倒、被棘刺划伤是常有的事。二来,总以为父亲那一套太迷信了!那时候,为让我陪他一起去挂山,父亲常常会以买花炮给我玩为诱饵。所以,那时候虽然不知道挂山究竟有什么用处,但挂完山回来,我的口袋里就会多一些花炮,有的是挂山没有放燃的鞭炮,有的则是父亲特意买给我玩的花炮。一把一把的,惹得邻居家的小孩眼红耳热,我的'心里也乐滋滋的。

  父亲挂山很虔诚,每到一座坟前,他就会摆上酒菜、点上香烛、放一挂响亮的爆竹,然后在坟前作揖,行跪拜礼,说一些保佑平安之类的话。每一座祖坟都要去祭拜,而且一个程式都不曾省略。父亲口中常常念念有词,像是自语,又像是和先人对话,虽然没有谁来应答,但他的一举一动很有仪式感,每祭拜一次,就像是招待久别重逢的客人。记得一次,由于下雨路滑,我不小心把祭祀的筷子弄丢了,父亲寻了半天没找到,于是,就用柴刀砍了两根树枝,削了一双崭新的筷子摆上。然后,一再在坟前诉明,说:“这是小孩不懂事,希望老公老祖不要见怪。”

  在我十多岁的时候,那年,父亲得了一场重病,不能出门,过年挂山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我的身上。虽然父亲一再交待要对每一座祖坟上祭拜。但在执行中,我只选择了离家近的几冢祖坟摆上酒菜,燃上香烛,作古正经地拜了,离家远一点,山路难走的地方,我就没有去了。我想,反正又没有谁看见,不去没关系的。不到半晌工夫,我把剩余的鞭炮玩完,就提着篮子往家走。父亲看我回来这么早就问:“这么快就回来了,是不是炭山排上、燕子塘这些地方就没去了”。一开始我不承认,撒谎说,“去了呀!”父亲瞪着眼睛,吼道:“你这是哄鬼呀!去了你会有这么快就回来咯!明明我听到鞭炮声是一个方向。炭山排上、燕子塘那边,我根本没听到鞭炮响。”见父亲识破了我的谎言,我也只得从实招了。那年初一,父亲没有赏我的红包,却赏了我一个响亮的巴掌。

  父亲把装好酒菜贡品的篮子递给我。我接过提篮出了门,“挂山”的路很曲折,许多地方已经找不到路了,我沿着山间小径曲折而行,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爬行。山坡上零星开各种不知名的小花,透着春天的气息。

  算起来,我家祖坟有数十冢,分布在我家周围的山岭中,根据祖上的习俗,祖坟一律不能用水泥硬化,只能掊上自然土,祖坟离谁家近就由谁来打理。由于伯伯和叔叔都已过世,所以,打理祖坟的任务就落到了父亲的头上。虽不是在深山老林,但山里草木茂盛,人迹罕至,很多地方已找不到路,要修葺整理好这些祖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听说年前父亲花了三天时间,才把这十几座祖坟修葺一新,并掊上新鲜的黄土。虽然许多祖坟没有墓碑,但凭着多年跟随父亲一起挂山的经历,我对每一座祖坟主人的身份熟悉于心。

  穿过一片竹林,爬过一个小山丘,我来到了祖父的坟前。祖父的坟依山而建,临水而居。坟前的池塘里残荷点点,像一幅水墨山水画。我摆上酒菜,点上香烛,行了跪拜礼,放了一挂长长的爆竹。烛火如英灵的目光,不断摇曳着温情的光影;香烟袅袅上升,也似生者的哀思在飘荡。这让萧条凄寂的墓地,终于有了些人间烟火的味道。爆竹声响起,即就意味着一座坟墓的祭扫完毕。随后,收起祭品,检查香烛的烟火,确认无碍,便动身前往下一座祖坟祭拜。

  挂山归来,使我想起蘧伯玉“不以暗昧废礼”的故事。春秋时候,有一天卫国国君卫灵公正与夫人夜坐闲聊,忽然听到宫外车声辚辚,车行到宫殿门前的宫阙,声音就戛然而止,过了一会儿,才又有辚辚车声。灵公问夫人:“你能猜出门外乘车而过的是谁吗?”夫人回答:“这一定是蘧伯玉。”夫人说,按照礼的规定,经过君王之门应该下车,见到国君使用的路马应凭轼行礼,这是为了多方面显示尊敬之心。忠臣和孝子,从不因天色明亮就张扬节操,也从不因天色昏暗就败坏品行。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这时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他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他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是呀!“不以暗昧废礼”、“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挂山是怀念先祖,寄托思念、感恩尽孝的一种表达。而如我,挂山更是人生的重要课堂,它能让我时常温习父亲赏我一巴掌后面的深意,让我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能慎独言行。能安于清贫,独守内心那片静土。

常观常自在《心经》

  《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心智所在,如《金刚经》、《般若经》,全在于此。

  我接触佛法得到最大的利益,是最初的《心经》,我特别感激唐玄奘法师译的《心经》,对《心经》感触比较大。

  观,观自在,观,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行,行深时,时时照见,观菩萨时时照见,观菩萨行深时时照见,观菩萨时时照见,观,观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时时照见,观,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时照见,时时照见。

  观,观自在,观自在菩萨……

  实际佛说经真是不可思议,都是前文解后文,后文解前文,互解互印,如谛珠各相映照,光光相映,照耀人心,是对人心的抉择,各个是摩尼宝,各个具足无量义,各个照耀世间,各个可以取用,各个真实不虚。

  我们在没有路、没有导师、没有善知识的时候,就把《心经》当成自己的导师就好了,因为如是知自心,是为最上方便。有什么不会的时候就观自在,观自在菩萨。哪个自在?哪个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时时照见五蕴皆空。此菩萨自在,此菩萨行波罗蜜,此菩萨观!

  这是随身的老师——心师。汝不可识自心,如证阿罗汉,方能识自心。汝可以视《心经》为自师。观,观自在,观自在常观自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时时照见五蕴皆空,空度一切苦厄。很方便啊。

  观自在菩萨,观,观自在——菩萨,所谓的自由、自尊、自在、自方便。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时时照见,其它时你照不见啊,不得方便,不得自在。

  般若波罗蜜多何以言说?无来无去,无得无失,无前后际,无善无恶,是非消融,对待泯灭,不二心智中,一时抉择于法界之心,就是观自在之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观自在菩萨无对待心中,时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时众纷纷顶礼)

  这个多方便,你说我没老师了,念念《心经》,这就是老师,这老师随身啊,随身方便。如果以后我们真没老师了,怎么办?这个可以跟随着你,随时教育你、提醒你、安慰你、给你智慧,给你方便,给你安乐,真是金刚上师一样的,不舍弃我们。

  心者,不坏。智慧之心,无散无坏。这世上人很苦你知道吗?人走了,人离开了,没有教言怎么办啊?给大家留下一个不离开的师长——观自心,观自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时时照见五蕴皆空,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色不异空;空,空不异色;色,色即是空;空,空即是色。乃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什么是呢?色,色不异空;空,空不异色;色,色即是空;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实非断灭空,所以说无色,无受、想、行、识。有时候我们会在这断灭,认为我什么也不想了。前面讲得很清楚——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所以此非断灭处,正是在色、受、想、行、识处,无色、香、声、味、触、法,无受、想、行、识,实在不可思议。所以在色、受、想、行、识之中,不可得于色、受、想、行、识,是为无得无失。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受用无穷啊,我们在色、受、想、行、识念前之时,见无见见,受无受受,用无用用,得以自在抉择,光明普耀,妙用无穷,无染无著,此为解脱相。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个“无”,无受、想、行、识,正是在受、想、行、识表达之时,无受、想、行、识。何以故呢?其本质空故,无本质故,无染着故,所以但有其受用,但有其妙用,而无其染着,无可得失。所以说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四谛法都没了,无智亦无得,智得各舍去了。在动相之前,汇入法界。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菩提萨陲,勇猛无畏。在此处无生法忍,一时安住,大光明藏中,抉择之心。

  后面接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无生法忍处,一片光明,无得无失,无对无待,无受、想、行、识,于受、想、行、识之中,无受、想、行、识,何以挂碍?无得无失,何以挂碍?无智亦无得,何以不得智慧?法无自性一时袒露,无所挂碍,站立世间,了明人生,抉择法益,做一个无畏的智者。虽然生活在世间,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所以说有得有失,有无之间,皆是颠倒,二元散坏,一时得见自心真实,光明普照,不动不摇,不增不减,如实安住。

  这是随心的老师,随身的老师啊,我们当常念常知,常觉常察,常观自在,常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常时时照见,常照见五蕴皆空,空度一切苦厄,常度苦厄,常自他二利。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何以涅盘?寂静安乐,光耀世间,如实自知。一路超去,金光大道,就在你足下。

  真是如是啊,常观常自在!

  《心经》这么短的文字,把般若波罗蜜多乘,乃至把一切佛法的体讲述的淋漓尽致、无遮无盖,畅快得很。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一路超去。三世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全在于此啊,不离于当念,不离于当体,不离于真实之智。若离,何有佛法可谈呢?!所以说般若波罗蜜多乘全彰显于此。

  你看这么短的经,一切法具足。这是彻底文殊啊。说无文殊即文殊,哪个知用不文殊啊?用这个哪个不文殊啊?!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是抉择的话,大印盖上了,就是这样,真实不虚!佛印印取自心。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来吧来吧,智慧的彼岸在呼唤着一切众生!来吧来吧,一切众生本来安住在智慧的彼岸!,来吧来吧,你一听到即得解脱!(时众纷纷顶礼)

  因为《心经》给我带来的利益,我十分感激,心里生起无畏的喜悦。《心经》给我许多次冲击,最大的那次冲击是读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时候,感觉心就象突然被一个什么东西“啪”打碎了一样,那时候碰到什么都感觉到象自己的母亲一样,养育了自己,哺育了自己,安慰了自己。心中感觉到所有的什么东西都是软的,十分柔软!

  那时候有自己的法身父母的感觉,什么叫法身父母?就是自己对所有的空间的感知,不管是所谓的三业——身、口、意,也不管是周边的`一切事物事相,所有的感知,都是自己的法身父母,就是这种感觉,特别亲切,碰到什么都是十分柔软。这次对我的冲击是十分大十分大的,就是一下撞击了自己的心灵,你知道嘛?你感觉到自己的身口意所表达、所表述、所感知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法身父母,都在养育着自己的色身、法身,生起感激,不能自已。

  我特别感激《心经》,字字珠玑,字字摩尼宝,字字放光,相映相照,照亮人心。

  我一般读《心经》时都:观,观自在,观,观自,观,观自在,我就不再读了,就感觉到每个字都是真实的、圆满的、究竟的,不需要第二个字了。

  “观!”够用了;感觉到不够用,“观自!”一下子就回到自己心灵的抉择上了;还不够,“观自在!”够了嘛;“观自在”,感觉还用不上力,“观自在菩萨!”够了嘛,无畏的观察者;感觉到还不够力,那下面就抉择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还不够嘛?还不够的话,下面又抉择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还不行嘛?

  一步步的都是抉择啊,让你震撼,每个字都在撞击着大千,有十八种涌动,震撼着法界,震撼着自己的心智,你怎么能不说它是个师长呢?真是一读就感觉到震撼,十分的震撼。

  一般我给他们念《心经》念不多,念几句就念不下去了,因为什么?感觉再念下去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什么?再念就是法界随处都在念,举手投足都在念:“观自在!”因为事事物物莫不自在,事事物物莫不真实,事事物物莫不具足,事事物物莫不是法界身,如来德相啊。

  观,观自在,观,观自,观,观自在,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行深。你次第去观察。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你不要落脚,一落脚就完了,你就感觉到受不了。“时”——这一个“时”把整个虚空都打碎了,把一切都泯平了。“般若波罗蜜多时”,抉择了,大光明藏一时现前。这个“时”,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时”象一个宝杵一样,这个杵啊,一时打碎执着,还要什么呢?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一个“时”字你敢停吗?所以读经你不要乱读,要转经、用经,用其妙用,而不要取其被迫,什么被迫?就是你当成事干了,你当成个东西抗起来了,什么读多少遍多少遍,那惨了你知道吗?

  “观!”一个字就进去了,进到哪去了?“自在!”还不够?不够的话,“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安慰你了,对吗?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时时照见,波罗蜜多时时照见——每一句都是不可思议的法则,不可思议的教诲,不可思议的引导,不可思议的无量内涵,一时会涌现在你心中,鼓励着你的正确的正知见、正确的思维、正确的言说、正确的命运、正确的法则、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正定、正确的智慧。还不够啊?!

  每一句在无量义中放出无量光明,照耀着无量的世间,照耀着无量的有情,度脱无量的世缘、现缘、因缘,还不够用吗?!

  佛讲法啊,一言说中无量义,众生各个随类解,我们读一遍,有一遍的解,读一遍,都有众生在解这个文字,领教于此,永远不会重复。其深意浩荡,渊博如海,浩瀚无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干枯,是一切智之源头,出生一切功德,如摩尼宝,挂于百尺竿头,若祈请者,决定圆满回施,令其如意。

  不好好读《心经》,愧不愧啊?

  观,观自在,观,观自在菩萨。实际我们没老师的时候我感觉到《心经》是最好的老师,有时候自己会迷茫,打妄想会很痛苦,就来观,观自在,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是老师啊,有时候我们没有商量,心里烦恼了,愚痴了,无明了,没地方商量,跟谁商量?跟《心经》商量去;向谁求教,向《心经》求教去,我给大家一个金刚上师啊。大家能念《心经》,我天天都跟着你。

  因为在我学佛过程中,《心经》对我的加持是十分不可思议的。在这靠到过,休息过,安慰过,生起过大的喜悦,很踏实。

  《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心智所在,如《金刚经》、《般若经》,全在于此。世尊说法共49年,单说般若部即用了22年,你想想它的价值就对了,就知道了。也有考证说佛说般若部说了28年,按最短的时间也是22年,这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佛弘法49年,单说般若一门、即智慧门,就用了22-28年,这是世尊在娑婆世界所宣化的教言中用力和用量最大的地方,你不得不重视。

  象《心经》这样文字短小的经典,在佛教的经典里《阿含经》里是很多的,但在般若部中很少。短短二百多个字,能把佛教的整个机制阐述一尽,实在不可思议!它代表观自在菩萨所启教的真正的悲智二法,具足的教言。因为观自在菩萨两种说:一个是修法得自在之利,运用智慧之人,是为观自在菩萨;再一个是观世音启教之时,以悲悯世间故而宣化的般若波罗蜜多智、所守护的教言,所以说是悲智具足。《心经》具足悲智啊。这是大悲观世音所启教的。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是具足大悲者,具足善巧者,具足智者。

  应该如是观。观什么呢?苦!苦在何处呢?苦在执着!怎么去掉执着呢?空度一切苦厄!空怎么度一切苦厄呢?般若波罗蜜多时,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空度一切苦厄。何以为空呢?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何谈色空呢?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一切法则,如是抉择。

  所以说此教言不可思议,广大究竟,圆满互摄,前句后句,各相解说,方便自在,一经解一经,圆满周遍。就此一经互用互解,互动互庄严,都是前句解释后句的,后句解释前句的,不可思议的。

  此经用的时候你爱怎么读怎么读,不用带标点,读到哪儿是哪儿,都得方便。这一口气你有多长你用多长,气短得时候就“观!”读完了。气长的时候就一口气都整个经都念完。你再短也短不过一个“观”字吧?!

  这是老师啊,真是跟着我们的智慧之导师、诸佛之母、诸佛之导师——不仅仅是我们普通人的导师,诸佛之导师都不离开这般若波罗蜜多智啊。此处文殊常随,诸佛常爱护,诸佛亦为伴侣啊。

  此处易得法,得究竟方便,何以故呢?此法为诸佛守护之法。

  此处无疑无虑,圆满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