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悼词百岁老人天堂短句 正文

悼词百岁老人天堂短句

时间:2024-10-05 03:30:53

百岁老人的悼词

  篇一:

  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深情缅怀这位跨越世纪的百岁老人XXX。面对老人的故去,我们晚辈的心情皆无比悲痛!

  XXX出生于XXXX年X月,我们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吴婆婆。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XXXX年X月XX日驾鹤西去,享年101岁。

  吴婆婆老人家的故去,不仅是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了,但我们会记住她,不会忘记她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日子。

  XXX生在中国动荡的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几度变迁,生前她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

  吴婆婆对乡亲们十分照顾。她经常迎着风雨为乡里邻居治病;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可口的佳肴;乡亲们有困难时,她绝对会第一个过去帮忙。她的品德让我们敬仰,她的功绩我们永不会忘!

  吴婆婆除了对乡亲们的照顾十分周到之外,对家庭更是尽心尽力。一路走来,吴婆婆与其丈夫吴爷爷始终相濡以沫。吴婆婆一生勤俭持家,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把贫寒的家庭操持得体体面面,不仅孩子们都很听话,而且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得以全力扑在工作上,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获得劳模称号。

  晚年,两位老人精神依旧很好,日常生活都能自己料理,只是腿脚有些不方便,吴爷爷每天都要看报纸和电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吴婆婆依然能够穿针引线,做针线活。这个最初只有两个人的家,现在已经从一株小树苗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加上孙辈、重孙辈,四代同堂已有30余口人。后辈们对老人都十分孝顺,老人的日子过得也十分舒心。吴婆婆度过了这样一个安心的晚年,是她早年辛苦的回报,是一生的福气,也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如今,她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和乡亲们的牵挂永远的离开了,将我们的思念永远地带进了另一个世界,也将那份永远无法释怀的哀和痛留在了我们的心底。从今以后,吴婆婆的音容笑貌就只能从她为数不多的照片中,从我们饱含思念的记忆中重温了。

  高山俯首,为您送行。我们为您送上山头,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
 

  篇二:

  老人的离去给儿孙带来了很多悲伤,老人是家里的最高执权者,他们指导我们,关爱我们,所以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悼念他。

  20XX年4月26日,天蒙蒙亮,一个善良祥和的老人从此与这个世界告别,这一次并不是他和所有人说再见,而是一次永久的、痛彻心扉的诀别,让所有子孙儿女都为之悲恸,这位和蔼可敬的老人就是我的爷爷,郗秉堂先生。他的离开让天空都为之黯然失色,低沉与灰暗诉说着众多儿女和亲友的不舍与牵挂。

  您就这样走了,走得那么匆忙,匆忙得让所儿女都来不及与您好好道别。如今,您的善良,您的友好,您的一切只剩下音容笑貌存留我们心间。爷爷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极其伟大的一生;爷爷的一生是艰困奋斗、经历磨砺的一生,更是善良正直、勤俭节约的一生。虽然您不爱言辞,不爱张扬,却在儿女心中竖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爷爷用他的言行举止感染和教导了众多子孙儿女。平时节俭的他,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点滴成方圆,没有您点滴的积累,哪有郗氏家族如今的兴旺;平日持家的他,将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春秋还是冬夏,您都在为家里的事务忙碌。虽然您腿脚不便,却坚持一点一点收拾,我们在您默默无闻的付出中,感受到了奉献的伟大。

  作为一个称职的丈夫,您早些年勤恳持家,在外面风风雨雨闯天下,吃苦耐劳只为了家里日渐丰好;作为严厉的父亲,您养育了膝下七位儿女,您的谆谆教导使他们个个身强体壮,为人父为人母都是好榜样;作为爷爷姥爷,您时刻关注着下一代的成长,不离不弃。

  今天我们为您哭泣,为您伤心,哭泣您为什么早早留下儿女西去不回,伤心您为什么没能常享清福。是子孙儿女不孝,再不能身前身后伺候您老;是子孙儿女不孝,再不能常伏膝前与您唠唠家常;是子孙儿女不孝,再不能日日盼望您老健康安好。如今我们只能为您将哀乐奏响,一遍又一遍唱我们心中的哀悼,我们只能将您的一切永远记牢。

  还记得每次家人团聚时,您永远是蹲坐在灶台前烧火的老人;还记得吃饭时您总是细嚼慢咽,告诉我们凡事不可操之过急;还记得初春时节您平整园子土地的身影;还记得您夏日午后吆喝家禽的声音;还记得您深秋夜晚不停扒苞米的坚持;还记得您冬日里步履蹒跚的背影......这些我们都还记得,可是您为什么不能再陪我们走过接下来的每一个日升日落,每一个春夏秋冬。

  也许郗秉堂对于大家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而对于我们郗氏家族来说,您就是我们做人的楷模与典范。您虽然步履蹒跚,但却拥有者乐于助人、平易近人、坦白向人的善良的心。如果可以重来,我们一定要多陪您说话聊天;如果可以重来,我们一定让您笑容常挂脸上;如果可以重来,我们一定要让您尽享天伦之乐。

  爷爷请您一路走好,您的儿子儿媳为您送终到老,您的女儿女婿为您祈福祷告,您的家人亲眷为您守灵戴孝。但愿天堂的路一马平川,但愿极乐世界再无险阻,但愿在往生世界中一切安好。

  仰天空悲切,无泪报春晖。百年浪迹后,再来孝前缘。爷爷请您一路走好,子孙后代永远怀念您!谨以此文,代表郗氏家族所有孝男孝女对老人的离开表示沉重的缅怀!

  范文一

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村最受敬仰的百岁老人应绍娜同志。

  应绍娜同志出生于1909年5月,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2009年3月20日下午1点50分,自然而然地安然冥目、乘鹤归西。堪称“平安楷模”。享年101岁。

  应绍娜同志(我们晚辈都尊称她阿婆)她经历过几个朝代的变迁,生前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同时也更加温暖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好。

  老人故去了,我们理应记住她的好。她老人家的故去,不仅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

  后辈受您的恩惠,无法用言语表达。乡亲们,有人这样写道:

  我们不曾忘记那位迎着风雨手执挑沙针为乡里邻居治病的身影;不曾忘记当年那位起半夜点油灯磨豆腐而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飘香可口的百姓佳肴的人是谁;曾记得,那引来报社记者镜头下穿针引线之绝技而由衷赞叹的场景;曾记否?赶集路上那步履如飞的身姿,让年轻人都发出了自愧不如的感慨。犹听得,她把你和我的小名时常来呼唤;曾记得,有人为您写过《喜欢老人》的美文刊登在金华日报上;曾记得,不成敬意的小辈们受到过你莫大的深情呵护。

  您的品德确实可上诗品文,您的功绩的确可让人咏颂!

  亲人们不会忘记,乡亲们不会忘记;高山不会忘记,河流不会忘记;蓝天不会忘记,白云不会忘记。

  十年树木,百年修身。正因为你拥有一颗平常心,才拥有伟大的品格。

  阿婆的故去,是我们失去了一位长者,一位好同志。她虽离我们而去,再也听不见亲友的呼喊,使后辈再没了可以孝敬的机会了。但她那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高贵品德及和睦相处、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颗心怀感恩的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人们说,她百年平安归去,是对我们永远的祝福。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生产和工作,搞好建设。以慰阿婆在天之灵。

  应绍娜同志永垂千古!

  今天我们在古老大厅上一个为您颂德,激励后者,让我们再次鞠躬作别。

  我特为您送上一幅挽联:

  平凡乃伟大

  自然有天理

  高山俯首,为您送行。我们为您送上山头,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阿婆,您走好——

  XXX同志安息吧!

  范文二

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深情缅怀这位跨越世纪的百岁老人XXX。面对老人的故去,我们晚辈的心情皆无比悲痛!

  XXX出生于XXXX年X月,我们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吴婆婆。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XXXX年X月XX日驾鹤西去,享年101岁。

  吴婆婆老人家的故去,不仅是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了,但我们会记住她,不会忘记她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日子。

  XXX生在中国动荡的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几度变迁,生前她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

  吴婆婆对乡亲们十分照顾。她经常迎着风雨为乡里邻居治病;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可口的佳肴;乡亲们有困难时,她绝对会第一个过去帮忙。她的品德让我们敬仰,她的功绩我们永不会忘!

  吴婆婆除了对乡亲们的照顾十分周到之外,对家庭更是尽心尽力。一路走来,吴婆婆与其丈夫吴爷爷始终相濡以沫。吴婆婆一生勤俭持家,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把贫寒的家庭操持得体体面面,不仅孩子们都很听话,而且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得以全力扑在工作上,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获得劳模称号。

  晚年,两位老人精神依旧很好,日常生活都能自己料理,只是腿脚有些不方便,吴爷爷每天都要看报纸和电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吴婆婆依然能够穿针引线,做针线活。这个最初只有两个人的家,现在已经从一株小树苗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加上孙辈、重孙辈,四代同堂已有30余口人。后辈们对老人都十分孝顺,老人的日子过得也十分舒心。吴婆婆度过了这样一个安心的晚年,是她早年辛苦的回报,是一生的福气,也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如今,她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和乡亲们的牵挂永远的离开了,将我们的思念永远地带进了另一个世界,也将那份永远无法释怀的哀和痛留在了我们的心底。从今以后,吴婆婆的音容笑貌就只能从她为数不多的照片中,从我们饱含思念的记忆中重温了。

  高山俯首,为您送行。我们为您送上山头,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

百岁老人逝世悼词

  甘惜分生于1916年,四川邻水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新闻学界泰斗,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奠基人。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双喜临门:一喜是学院迎来60岁生日;二喜是学院资深教授甘惜分先生迎来百岁寿辰。

  因为要研究人大新闻学院学术刊物《新闻学论集》的缘故,笔者有幸专门采访了甘老。甘老家住北京平安大道的铁狮子胡同1号,这里曾经是段祺瑞执政府的旧址,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宿舍。那天,我刚叩开门,甘老就笑呵呵地迎上来,一个劲儿地招呼我落座。未及坐定,甘老已经翻开《新闻学论集》第1辑的扉页了。

  甘老是《新闻学论集》的创办者与第一任主编,他之所以要创办刊物,就是为了“痛击‘新闻无学论’”。翻开《新闻学论集》那泛黄的纸页,我们不难领略甘老上下求索的孜孜努力与拳拳心意。他在第1辑上发表了《什么是新闻——关于新闻的定义》,在第2辑上发表了《关于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问题》,在第3辑上发表了《对新闻理论几点分歧意见的看法》……其文煌煌,其意昭昭,洋洋洒洒,难计其数。

  办《新闻学论集》最大的障碍是缺少经费。没有经费怎么办?只能靠学生们到处去“募捐”,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拉赞助”。当时提供赞助的单位主要是各大报社。即便如此,经费还是不足。《新闻学论集》本打算出季刊,不行;出半年刊,还是不能保证;最后基本上一年才出一本。面对重重困难,甘老却毫不犹豫地挑起了重任。

  甘老还特别提到了另外一本书,即由甘老一人执笔完成的《新闻理论基础》。这本书曾经发行20万册,成为全国许多高等新闻院校的新闻理论教材。该书虽然最终成书出版于1982年7月,但它的写作时间是1980年4月到7月,时值盛夏——据甘老回忆,写书过程也算得上是“挥汗如雨”了。

  专心写书,凝神编刊,千辛万苦,所为何故?甘老于1954年调入北京大学任教,1958年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早在那时,他就感到新闻学方面“看不到书”,书不仅少且浅薄。甘老说:“既然看不到书,只能我们自己来开辟道路!”如果说痛击“新闻无学论”是甘老的第一个贡献,那“新闻学中国化”就是甘老的第二个贡献。甘老曾说:“我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观点研究中国的新闻学,一定要把新闻学中国化,而不是照搬他国。我相信,只要钻得进去,就可以摸索出规律来,从小到大,由浅入深。”

  2006年,《光明日报》“走进大家”专栏曾刊登对甘老的专访文章,简要而精当地介绍了甘老的思想与事业,同时刊登了甘老亲笔题写的书法:“知识不老化,思维不僵化,文风不套化。”这的确是甘老一以贯之的治学思想: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长期照搬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保证永远正确,要始终辩证地、客观地、发展地看待问题。谈到这里,甘老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他早年的学习经历:“我自己其实没学过新闻学,但我从小读报纸杂志,主要读上海以邹韬奋为首的报人办的东西。当时,我看报看得很多,不过可没想过成为大学的新闻学老师!”

  是呵,这就是命运的安排——甘老自己年轻时没学过新闻学,后来却一辈子沉浸在新闻学的研究之中;甘老从没想过来人大新闻系当老师,结果一来就是半个世纪。几十年风风雨雨,甘老就像一棵大树,深深扎根于新闻学教书育人的前沿。如今,他已是桃李满天下,可谓后继有人了。

  回眸甘老“挥汗如雨”的1980年,几十年光阴悄然逝去。当年的`学术启蒙刊物现在已成了“过刊”,它们在资料室里沉睡,又会被谁叩醒?然而,一个人不能没有记忆,否则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一个学科也是如此,不能没有自己的历史。就新闻学理论而言,如果没有甘老等老一辈新闻学者的“挥汗如雨”,怎会有当时的新竹破土?又怎会有如今的花团锦簇?甘惜分先生用他的汗水浇灌了一方苗圃。如今,稼穑依旧,耕耘依旧,只是一代一代不断接力而已。今天祖国的新闻事业已经不能与甘老时代的情况同日而语,它已经从一个豆芽长成一棵茁壮的小树。然而,后继者不能也不应该忘怀前行者的功绩,就像长江、黄河之水难以忘怀它们的源头一样。

百岁老人悼词范文

  十年树木,百年修身。正因为你拥有一颗平常心,才拥有伟大的品格。下面是百岁老人悼词范文,供大家参考。

  百岁老人悼词范文一

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村最受敬仰的百岁老人应绍娜同志。

  应绍娜同志出生于1909年5月,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2009年3月20日下午1点50分,自然而然地安然冥目、乘鹤归西。堪称“平安楷模”。享年101岁。

  应绍娜同志(我们晚辈都尊称她阿婆)她经历过几个朝代的变迁,生前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同时也更加温暖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好。

  老人故去了,我们理应记住她的好。她老人家的故去,不仅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

  后辈受您的恩惠,无法用言语表达。乡亲们,有人这样写道:

  我们不曾忘记那位迎着风雨手执挑沙针为乡里邻居治病的身影;不曾忘记当年那位起半夜点油灯磨豆腐而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飘香可口的百姓佳肴的人是谁;曾记得,那引来报社记者镜头下穿针引线之绝技而由衷赞叹的场景;曾记否?赶集路上那步履如飞的身姿,让年轻人都发出了自愧不如的感慨。犹听得,她把你和我的小名时常来呼唤;曾记得,有人为您写过《喜欢老人》的美文刊登在金华日报上;曾记得,不成敬意的小辈们受到过你莫大的深情呵护。

  您的品德确实可上诗品文,您的功绩的确可让人咏颂!

  亲人们不会忘记,乡亲们不会忘记;高山不会忘记,河流不会忘记;蓝天不会忘记,白云不会忘记。

  十年树木,百年修身。正因为你拥有一颗平常心,才拥有伟大的品格。

  阿婆的故去,是我们失去了一位长者,一位好同志。她虽离我们而去,再也听不见亲友的呼喊,使后辈再没了可以孝敬的机会了。但她那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高贵品德及和睦相处、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颗心怀感恩的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人们说,她百年平安归去,是对我们永远的祝福。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生产和工作,搞好建设。以慰阿婆在天之灵。

  应绍娜同志永垂千古!

  今天我们在古老大厅上一个为您颂德,激励后者,让我们再次鞠躬作别。

  我特为您送上一幅挽联:

  平凡乃伟大

  自然有天理

  高山俯首,为您送行。我们为您送上山头,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阿婆,您走好——

  应绍娜同志安息吧!

  百岁老人悼词范文二

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这里,深情缅怀这位跨越世纪的百岁老人XXX。面对老人的故去,我们晚辈的心情皆无比悲痛!

  XXX出生于XXXX年X月,我们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吴婆婆。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XXXX年X月XX日驾鹤西去,享年101岁。

  吴婆婆老人家的故去,不仅是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了,但我们会记住她,不会忘记她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日子。

  XXX生在中国动荡的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几度变迁,生前她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

  吴婆婆对乡亲们十分照顾。她经常迎着风雨为乡里邻居治病;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可口的佳肴;乡亲们有困难时,她绝对会第一个过去帮忙。她的品德让我们敬仰,她的功绩我们永不会忘!

  吴婆婆除了对乡亲们的照顾十分周到之外,对家庭更是尽心尽力。一路走来,吴婆婆与其丈夫吴爷爷始终相濡以沫。吴婆婆一生勤俭持家,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把贫寒的家庭操持得体体面面,不仅孩子们都很听话,而且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得以全力扑在工作上,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获得劳模称号。

  晚年,两位老人精神依旧很好,日常生活都能自己料理,只是腿脚有些不方便,吴爷爷每天都要看报纸和电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吴婆婆依然能够穿针引线,做针线活。这个最初只有两个人的家,现在已经从一株小树苗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加上孙辈、重孙辈,四代同堂已有30余口人。后辈们对老人都十分孝顺,老人的日子过得也十分舒心。吴婆婆度过了这样一个安心的晚年,是她早年辛苦的回报,是一生的福气,也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如今,她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和乡亲们的牵挂永远的离开了,将我们的思念永远地带进了另一个世界,也将那份永远无法释怀的哀和痛留在了我们的心底。从今以后,吴婆婆的音容笑貌就只能从她为数不多的照片中,从我们饱含思念的记忆中重温了。

  高山俯首,为您送行。我们为您送上山头,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