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句子解析和赏析
【句子解析】
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这是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危险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女主人的勤劳能干。所以虽然贫穷,但还温暖而舒适。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是一个贫苦的家庭妇女桑娜很真实的感情。作为母亲,她可怜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必然要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而作为需抚养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会为今后的生活担忧,所以“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十分可怜,所以没有多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3、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揍我一顿也好”是说只要丈夫同意收养两个孩子,甘愿自己挨打。桑娜考虑到收养孩子会给丈夫增加负担,所以担心丈夫会揍她;但愿意自作自受,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桑娜崇高的思想境界──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大。
4、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总能熬过去的”是说一定能度过艰难的日子。家里虽穷,生活困难,但能熬过去。一个“熬”字,很恰当地写出渔夫的苦日子,也很准确地表现了渔夫的坚强性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佳句赏析】
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这段话围绕“温暖而舒适”作了具体描写。“温暖”,是因为“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舒适”,是因为地“干干净净”,食具“闪闪发亮”,五个孩子“安静地睡着”。这些,都表明了这家并不富有,是个极普通的渔民家庭,也暗示了主妇桑娜的勤快能干。作者并没有为了要写“温暖而舒适”就夸张其辞,而是写得恰如其分,使我们读了感到真实可信。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一段是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用了五个省略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桑娜的思绪被突然打断,可能是屋外有什么响动,使她误以为是丈夫回来了,心里一惊,思绪被打断了。第二个省略号表示她定下神来,知道刚才只是因为心绪不宁产生了错觉,丈夫并没回来。第三个省略号表示桑娜又回到原来的思绪上往下想──想到丈夫冒险出海、自家生活艰难、今后七个孩子怎么养得活……于是,她在内心问自己:“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这时,她的思绪发生了跳跃性的变化。第四个省略号便表示桑娜她从责问自己一下跳到丈夫的角度上,推测丈夫回来后将怎样责备她。第五个省略号表示了桑娜准备挨丈夫打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发展过程:由于无可奈何地等着挨揍,为了救邻居的孩子,她什么也不顾了。这五个省略号真实、准确地表现了桑娜当时极度矛盾的心态。
穷人课文的哦字解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穷人》的第三大段中,渔夫和妻子桑娜的对话里共出现了四次哦。细析这几次哦,字字见真情,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很有意义。
1、哦,是你!表示醒悟、惊讶。桑娜正在思考如何对丈夫谈抱回孩子的事,丈夫推门而入,桑娜从深思中醒悟过来,不知如何面对丈夫,内心十分紧张。从这里反映出桑娜善良纯朴的品格。
2、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表示话题的转折。桑娜与丈夫谈论天气,心情得到了弛缓。接下去询问的是生计,毕竟打鱼关系到一家人的生存,这说明桑娜一家生活的窘困、艰难。
3、哦?什么时候?表示吃惊。桑娜告诉丈夫西蒙已死,渔夫颇感意外,为邻居的悲惨命运而吃惊。反映出渔夫善良、关心他人的品格。
4、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表示转折、商谈。渔夫要桑娜把两个孩子抱过来,又担心桑娜不同意,便转过来做桑娜的思想工作,同妻子商量,以消除她的顾虑。这反映出渔夫的朴实、善良的品格,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文章中的四个哦字,尽管是叹词,却真切地反映了穷人渔夫和妻子桑娜的美好品格,很值得细细体味。
描写日光的句子和段落赏析
太阳变得银子般的白,射出银白色的光,给尽收眼底的无数厂房烟囱,点点片片的田园树舍披上了美丽的盛装。
那枚橙红橙红的落日,像熟透的柿子高挑在丛丛匝匝的枝丫上,风一吹,又如浑圆浑圆的绣球,咕噜咕噜滚向手臂长伸的山峦。
夕阳是那样的美,红得像血,像火,好似一位即将离去的艳丽少妇,人们在欣赏着她的最后的美。
中午的太阳极辣,烫得脸缩着。半天的云前仰后合,被风赶着跑,于是草原上一片一片地暗下去,又一片一片地亮起来。
低掩的灰云稀疏地散开了。早已沉没的夕阳从地下把一道微明的光亮涂上长空。
太阳逐渐西沉。天空罩上了一层晚霞,宛如鲜艳而耀眼的红绸子悬挂在西方,映红了天,映红了海,映红了通向树林的小路……落日余晖给大地涂抹了一层红色。
阳光从云缝中钻出来,给山川大地披上了一层斑斓耀眼的锦衣。
伏天的中午,头顶上烈日炎炎,耀眼的太阳高悬在蔚蓝色的天空中,强烈的白光投射下来,地面像是着了火似的,简直要把人热死。
太阳是光明,太阳是生命,太阳是永恒。她有一种非凡的魅力。黎明,我陶醉于光芒万丈的`朝霞;黄昏,我沉浸于落满天弯的辉煌。她的壮美,她的热烈,令我深深向往。
突然,鲜红的旭日露出了一些,摇摇晃晃的海水承托住它,在海中跳来荡去的。这个火红的球,一探再探,猛地一跳,跳出了水面,射出万丈光芒,海水把它折射成千万条耀眼的光带,这些光带穿过薄雾之后,化成一条绚丽的彩虹。
这时,那片鱼肚白已经完全消失,代替它的是一片橙色的彩霞,它像一幅美丽的挂毯,绚丽多彩我激动地站起来,眼睛直盯着东方。太阳装出不认识这个世界似的,胆怯地露出小半个头顶。我和观日出的人们兴奋地跳跃起来,欢呼着。还不到两分钟,不仅东方出现了彩霞,就连西北方、南方的天空也脱去了死气沉沉的外衣,开始披上了深蓝色的裙子。不久,太阳露出半个脸,它好像看到了人们在为它的到来而欢呼,便缓缓地出场了。
夏天夕阳西下时的火烧云,真是一大奇观:它将黄灿灿的光辉洒向大地,使整个大地都洋溢着诗意。而且,它像一个魔术大师似的在耍弄多棱镜、万花筒,时如毛茸茸的小兔在跳跃,时如振鬃长啸的骏马在奔驰,时如张牙舞爪的蛟龙在腾飞,时如五彩缤纷的孔雀在开屏……真是应有尽有,目不瑕接。
落日像一盏巨大的红灯,悬在地平线天地相接处的彩霞上,定定地凝视着这片被人们遗忘了的碎石,把一抹桔红洒在它们身上。突然,它们变得五光十色起来。一块石头,一个亮点,一片投影。大小高低错落着,显得那样美丽和谐,犹如一片闪动着色彩的音符,正在演奏着一首有声有色的歌曲。
这时,色彩斑斓的天边朝阳急不可待地腾跳出来了:她本来是金光刺眼的,这时因晨雾的缠绵拥抱,便散发出一种柔和明丽并带羞涩的红晕。于是,弥漫草原、黄河的晨雾也就相应成了桔红色。
清晨。太阳从浮云中钻出来,好似明亮的火球。海水里显现出一根火红的支柱,从天边垂直躺落海中,光焰四射,灿烂辉煌蔚蓝色的海面上,漂荡着一片耀眼的彩光。清风拂散浮云,天边渐渐烧红了,绚丽的朝霞铺散开来,把深沉的天空染成美妙的画面。
阳向山那边隐去,余晖撒落一江奇异的玛瑙翡翠,一缕微风轻起,江水波波漾漾连起一串串大而多色的珍珠项链,闪着光。吐着金,泛着诱人的绿。金色的光融入水中的倒影,那娇柔的身姿,那羞涩的目光,犹如蒙着面纱姗姗而起的舞女将每一个节拍,每一脉秋波送人你已痴迷的心田,让你不禁随着她舞蹈,随着她动情.........
太阳倒映在江面上,不是圆的,而是变了形的,像一条窄长的银色的缎带。铺占了半个江面。抬起头,看那浸泡在雾里的太阳,一眨眼,蓝汪汪的,一眨眼,绿微微的,一眨眼,又仿佛银亮亮的……揉揉眼睛,凝视一回,端详一回,那光球又变作黄澄澄的,又变作透澈澈的,又蓝了,又像绿……我真惊讶,乌苏里江的太阳怎么会幻化出那么多的色彩呢?是因为调皮的雾么?
望岳解析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结果,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望岳解析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