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借车受到拒绝的短句 正文

借车受到拒绝的短句

时间:2024-10-13 20:19:32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的原文及阅读答案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汉兵起,异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得召见。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

  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光武使异别收河间兵。还,拜偏将军。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建武三年春,大司徒邓禹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异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相诱,难卒用兵破也。”禹不从。大战移日,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军还击,禹军溃乱。异兵救之,赤眉小却。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余人。异复坚壁,收其散卒,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于崤底。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至,隗嚣乘胜使其将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九年春,诸将共攻冀,不肯拔,欲且还休兵,异固持不动,常为众军锋,病发,薨于军。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有删改)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赤眉引军还击还击:回来攻击

  B.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多:称赞

  C.乃诏异军栒邑军:驻军

  D.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自伐:亲自讨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时异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诸将共攻冀,不肯拔,欲且还休兵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冯异善于用兵的一项是(3分)

  ①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②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

  ③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相诱④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

  ⑤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⑥潜往闭城,偃旗鼓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④⑥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异曾为王莽旧吏,在潜出城巡视属县时,被汉兵捉住。经人推荐被刘秀召见。后来成为光武帝独当一面的一员大将。“上豆粥”一事可见其与光武帝为患难之交。

  B.每当诸将领谈论功劳时,冯异常躲避在大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虽然大家愿意跟随他,但此事也不能不表现出他还缺乏大将风度。

  C.在最初攻打赤眉时,冯异认为士卒饥倦,应该休息,不宜出战。邓禹没听他的意见,继续出战,而赤眉军失败,弃辎重而逃。

  D.冯异认为长久在外带兵,心里很不踏实,就呈奏章说思慕朝廷,希望在朝廷任职,光武帝没准许。后来有人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光武帝亲自拿奏章给他看,他十分害怕,又呈奏章表示感谢。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可稍以恩信相诱,难卒用兵破也(3分)

  ②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3分)

  ③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4分)

  参考答案

  5.D

  6.C

  7.D

  8.A

  9.①可以慢慢地用恩德信义引诱他们投降,难以在短时间内用武力打败他们。

  ②贼兵看到冯异兵力薄弱,于是出动全部人马围攻冯异军,冯异这才出动大军决战。

  ③后来多次被光武帝召见,宴请,商议平定蜀地,过了十多天,皇上让冯异的妻子儿女跟随冯异一起回到关中。

  二: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等为主簿。

  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菟肩。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曰:“臣本诸生,遭遇受命之会,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谋虑,愚臣无所能及。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臣以遭遇,托身圣明,在倾危混淆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测乎?”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六年春,异朝京师。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异稽首谢曰:“臣闻管仲谓桓公曰:‘愿君无忘射钩,臣无忘槛车。’齐国赖之。臣今亦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

  攻匡等且一年,皆斩之。诸将共攻冀,不能拔,欲且还休兵,异固持不动,常为众军锋。明年夏,病发,薨于军。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受任方面,以立微功。B、①诸将共攻冀,不能拔,欲且还休兵。

  ②帝使以章示异。②攻匡等且一年,皆斩之。

  C、①愚臣无所能及。D、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②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②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明冯异谦让的'一组是()

  ①在倾危混淆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

  ②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③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④异固持不动,常为众军锋

  ⑤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⑥异复进麦饭菟肩

  A、②⑤⑥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⑤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冯异是颖川父城人。曾经与父城县长官苗萌共同守城。光武途经父城,冯异与同伙就打开城门去迎接。光武帝委任冯异为主簿。

  B、每到一个地方宿营,诸将坐在一块评论各人的功劳,冯异经常独自一人躲到大树底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给各将领分配官吏士兵,官兵都说愿归大树将军统率。光武因此十分赞赏冯异。

  C、冯异严于律己,行事小心翼翼,惟恐自己的行为触怒皇上。在别人告发他的时候,他连忙向皇上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从而博得光武帝的同情,赦他无罪。

  D、冯异因为长时间领兵在外,心里很不踏实。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权威极重,民众亲附,称他为“咸阳王”。这一些都证明冯异的担心并非多余。

  参考答案

  8、D(两个为字均为介词,意为“替、给”。A项以①为连词,同“而”,表承接,②介词,意思是“把”、“拿”。B项两个“且”均为副词,①意思是暂且,②意思是“将近”。C项两个“所”均为代词,①中与“无”字构成固定结构,意思是“没有什么”,②中与“止”字构成所+动词格式,相当于名词短语。)

  9、D(②是说冯异不夸耀功劳。⑤是说冯异待人谦让。①是冯异就自己被诬陷一事向光武帝辩白。③是军士及光武帝对冯异谦让的反映与评价。④⑥是冯异在军中英勇善战及在光武帝受困时的出色表现,属于值得夸耀的“功”。)

  10、C(冯异上书谢罪,目的是为自己辩解,不是认罪。)

  参考答案

  冯异字公孙,是颖川父城人。汉王起兵,冯异凭借郡署属官的身份监管五县,与父城县长官苗萌共同守城,替王莽抵御汉军。待到光武帝做了司隶校尉,(带兵)路过父城,冯异等人就打开城门带着肉牛、酒浆去迎接。光武帝委任冯异做主簿。

  等到王郎起事,光武帝从蓟东向南南奔逃,晨夜兼道,住宿草房。到了饶阳无蒌亭。当时天气寒冷异常,众人都饥饿疲惫,冯异把豆粥献给皇上。第二天早晨,光武对众将领说:“昨天吃到公孙的豆粥,饥饿寒冷一齐解除。”等到到了南宫,遇到大风大雨,光武掉转车头走入道傍空房,冯异抱柴禾,邓禹点燃火种,光武对着火堆烘烤衣服。冯异又进献麦仁汤,兔腿。

  冯异为人谦让不自夸,在路上行走如果遇上了其它将领,往往赶着车让出路来。一举一动都有一定的准则,军队里称他做事井然有序。每到一个地方宿营,诸将坐在一块评论各人的功劳,冯异经常独自一人躲到大树底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到攻下邯郸,汉军便变更编制,各将领各有分配给自己的官吏士兵。士兵都说愿归大树将军统率,光武因此十分赞赏冯异。

  冯异自认为长时间领兵在外,心里很不踏实。后来有人上书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处死长安县令。权威极重,民众亲附,称他为“咸阳王”。光武派人将奏章拿给冯异看。冯异读后极为惶恐,上书谢罪道:“臣下原本是个普通书生,遭遇皇上委任重任的际遇,在军队里边充个数,受到皇上错爱,处于大将的位置,封为通侯,受命执掌一方大权,从而立下一点功劳,这些都是由于国家的谋划,愚臣自己没有什么本领做到这一切。当战争刚开始,天下大乱之时,豪杰竞相角逐,人们受到的诱惑数以千计。小臣我因为遭遇明主,托身于圣明天子,在危难混乱之中,还不敢有过错,何况天下太平安定,上下尊卑已定,而为臣显爵高位,所蒙受之恩情,有如巍巍高山,不可估量呢?”光武下诏回答曰:“将军对于国家,于义理上是君臣的关系,在情义上却如同父子,有什么嫌疑,却要怀有恐惧的心情?”建武六年春,冯异赴洛阳朝见光武帝,接见时,光武对公卿大夫们说:“冯异是我起兵时的主簿,他为我披荆斩棘,平定了关中。”冯异稽首道谢,说:“臣听说管仲对桓公说过:‘希望君王您别忘了射钩的事情,臣下我别忘了坐进槛车的遭遇。’齐国依赖这句话长治久安。我现在也希望国家别忘记河北之难,为臣也不敢忘巾车之恩。”

  攻打赵匡等人,将近一年时间,将他们全部斩杀了。众将领一同攻打冀州,不能攻克,想暂且撤退休整军队,冯异坚持不动摇,时常充任各支兵马的先锋。第二年夏天,他疾病发作,死在军中。

荀顗字景倩颍川人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荀顗,字景倩,颍川人,魏太尉彧之第六子也。幼为姊婿陈群所赏。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魏时以父勋除中郎。宣帝辅政,见顗奇之,曰:“荀令君之子也。”擢拜散骑侍郎,累迁侍中。为魏少帝执经,拜骑都尉,赐爵关内侯。难钟会《易》无互体,又与扶风王骏论仁孝孰先,见称于世。

  时曹爽专权,何晏等欲害太常傅嘏,顗营救得免。及高贵乡公立,顗言于景帝①曰:“今上践阼,权道非常,宜速遣使宣德四方,且察外志。”毌丘俭、文钦果不服,举兵反。顗预讨俭等有功,进爵万岁亭侯,邑四百户。文帝辅政,迁尚书。帝征诸葛诞,留顗镇守。顗甥陈泰卒,顗代泰为仆射,领吏部,四辞而后就职。顗承泰后,加之淑慎,综核名实,风俗澄正。咸熙中,迁司空,进爵乡侯。

  顗年逾耳顺,孝养蒸蒸,以母忧去职,毁几灭性,海内称之。文帝奏,宜依汉太傅胡广丧母故事,给司空吉凶导从。及蜀平,兴复五等,命顗定礼仪。顗上请羊祜、任恺、庚峻、应贞、孔颢共删改旧文,撰定晋礼。

  咸熙初,封临淮侯。武帝践阼,进爵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又诏曰:“昔禹命九官,契敷五教,所以弘崇王化,示人轨仪也。朕承洪业,昧于大道,思训五品,以康四海。侍中、司空顗,明允笃诚,思心通远,翼亮②先皇,遂辅朕躬,实有佐命弼导之勋。宜掌教典,以隆时雍。其以顗为司徒。”寻加侍中,迁太尉、都督城外牙门诸军事,置司马亲兵百人。顷之,又诏曰:“侍中、太尉顗,温恭忠允,至行纯备,博古洽闻,耆艾不殆。其以公行太子太傅,侍中、太尉如故。”

  时以《正德》、《大豫》雅颂未合,命顗定乐。事未终,以泰始十年薨。帝为举哀,皇太子临丧,二宫赙赠,礼秩有加。诏曰:“侍中、太尉、行太子太傅、临淮公顗,清纯体道,忠允立朝,历司外内,茂绩既崇,训傅东宫,徽猷③弘著,可谓行归于周,有始有卒者矣。不幸薨殂,朕甚痛之。其赐温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谥曰康。”又诏曰:“太尉不恤私门,居无馆宇,素丝之志,没而弥显。其赐家钱二百万,使立宅舍。”

  ——(节选自《晋书·荀顗传》)

  注释:①景帝:司马师,三国曹魏大臣,废魏帝曹芳,改立曹髦为帝。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景皇帝。②翼亮:辅佐。③徽猷:指修养、本事等。徽:美。猷:道。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至孝,总角知名至:到达B.难钟会《易》无互体难:反驳

  C.实有佐命弼导之勋弼:辅助D.擢拜散骑侍郎擢:提拔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幼为姊婿陈群所赏为魏少帝执经,拜骑都尉

  B.以母忧去职思训五品,以康四海

  C.朕承洪业,昧于大道可谓行归于周,有始有卒者矣

  D.及高贵乡公立及蜀平,兴复五等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又与扶风王骏论仁孝孰先,见称于世

  又和扶风王司马骏争论谁更加仁义孝顺,这些做法受到世人称道

  B.宜依汉太傅胡广丧母故事,给司空吉凶导从

  应依照汉太傅胡广为母亲办丧事的先例,为司空荀顗设置葬礼的.仪仗随从

  C.昔禹命九官,契敷五教,所以弘崇王化,示人轨仪也

  过去禹任命九官,契传布五教,用来弘扬王道教化,给人树立礼仪法则

  D.太尉不恤私门,居无馆宇,素丝之志,没而弥显

  太尉荀顗不体恤自家,居住没有华丽的房屋,志趣廉洁,死后更为闻名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荀顗年少时就有好名声,学问广博,见识丰富,考虑问题周密。宣帝司马懿辅佐朝政时很赏识他,提拔他为散骑侍郎。

  B.高贵乡公即位,荀顗认为景帝不是按正常的嗣位制度继位,应派人到各地宣扬新帝仁德,并且观察各地官员有无异心。

  C.晋武帝即位后,认为荀顗公正诚信,志向远大,有辅佐之功,应该掌管教化礼典,使时世更安定太平,于是让他做司徒。

  D.荀顗品德高尚,对朝廷立有大功,他去世,晋武帝非常悲痛,皇太子亲临吊丧,皇家专门赏赐钱物,葬礼等级超过常规。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按要求完成10~11题。(8分)

  日往月来,月往日来,一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来大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则“终日乾乾①,与时偕行”,而有以近乎易之用矣。

  选自《日知录》卷一

  注释:①乾乾:孜孜以求,自强不息。

  10.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3分)

  一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来大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文句翻译与文意概括。(5分)

  ①请把画线句子的“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②本文列举“日月”等自然现象的目的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6.A【至:极、最】

  7.D【A.为:表被动,被;介词,给。B.以:介词,因为;连词,来。C.于:介词,对;介词,到。D.及:等到。】

  8.A【不是比谁更加仁义孝顺,而是与司马骏辩论“仁与孝”哪个为先的问题。】

  9.B【不是景帝继位。】

  10.(3分)

  一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来/大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评分标准:断对三处得1分,断错三处扣1分;断对两处得0.5分,断错2处扣0.5分;断对一处不得分,段错一处不扣分。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谓发曰:“闻君有故人,可与俱来。”翔见太祖,太祖问曰:“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补以军职,非其所好,乃以为馆驿巡官。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为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太祖已破赵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为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几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归而忿躁,杀唐大臣几尽,然益以翔为可信任。梁之篡弑,翔之谋为多。

  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太祖崩,末帝即位。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末帝惧,召段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君臣相向恸哭。

  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臣传第九》)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素不知书

  素:向来

  B.翔切谏,以为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

  切:极力

  C.末帝遽呼翔曰

  遽:急忙

  D.乃自经而卒

  经:同“刭”,以刀割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敬翔深受太祖信任的一组是()

  ①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

  ②太祖大喜,补以军职

  ③以为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④梁之篡弑,翔之谋为多

  ⑤细大之务必关之

  ⑥君臣相向恸哭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翔从小好学,乾符年间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去投奔做了汴州观察支使的同乡王发,但是过了好长时间王发也没有推荐他,他处境更加困窘。

  B.敬翔初见太祖,太祖问他《春秋》中体现的用兵之法能否为我所用,敬翔表示学习古代兵法固然重要,但更应结合现实情况随机应变,太祖听了非常高兴。

  C.太祖打败赵匡凝,占领荆、襄后,不听敬翔劝阻,乘胜进攻淮南,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寿州之战失利。太祖非常后悔,更加认为敬翔可以信任。

  D.敬翔与李振都深得梁太祖信任,梁灭亡后,唐庄宗下诏书赦免梁群臣,李振邀敬翔一起去朝见庄宗,敬翔没有去,而用自杀来坚守气节。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为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3分)

  (2)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4分)

  (3)今急矣,勿以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3分)

  参考答案

  1.D(经:自缢或上吊)

  2.C(①写太祖喜爱敬翔的公文,②写太祖欣赏敬翔,⑥写末帝信任敬翔)

  3.B(敬翔认为《春秋》中的用兵方法不能用于现在,而非“结合现实情况随机应变”。“敬翔表示学习古代兵法固然重要”,属无中生有)

  4.(1)认为刚刚打了胜仗的军队,应该谨慎从事来培育军威。(采分点:兵,军队(1分);以,来(1分)句意(1分)。)

  (2)敬翔也不曾直接劝谏,(只是)含蓄地启发(只是不露痕迹地提一下那件事),太祖心里明白,大多因此改变了。(采分点:显言,直接地说、明白地说、直接劝谏(1分);意悟,心里明白、醒悟(1分);句意(2分,大体意思对即可)。)

  (3)现在情况危急了,不要因此怨恨,你可要告诉我应该到哪里去!(采分点:急,危急、紧急(1分);宾语前置句式:安归,(1分);句意(1分)。)

  二: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

  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谓发曰:“闻君有故人,可与俱来。”翔见太祖,太祖问曰:“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乃以为馆驿巡官。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太祖已破赵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几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

  太祖即位,以唐枢密院故用宦者,乃改为崇政院,以翔为使。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太祖崩,友珪立,以翔先帝谋臣,惧其图己,不欲翔居内职,乃以李振代翔为崇政使,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

  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杨刘,翔曰:“故时河朔半在,以先帝之武,犹不得志于晋。今晋日益强,梁日益削,陛下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自效。”岩等以翔为怨言,遂不用。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末帝惧,召段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为怼①,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臣从先帝三十余年,今虽为相,实朱氏老奴尔,以臣之心,敢有所隐?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今凝不来,敌势已近,欲为陛下谋,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君臣相向恸哭。

  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新五代史卷二一梁臣传第九》有删节)

  注:①怼:怨恨。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好学,工书檄工:擅长

  B.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微:不明显

  C.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用事:当权

  D.则人间之,必不见听见:看见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敬翔深受太祖信任和有大略的一组是()(3分)

  A.①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②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

  B.①乃改为崇政院,以翔为使②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

  C.①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②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自效。

  D.①卿其教我当安归②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敬翔考中进士后客居大梁,由于生活窘迫,就到军队里给人写文书,因所写文书采用民间通俗语言,深受太祖喜爱。

  B.太祖在取得接连的胜利后要进攻淮南,敬翔这时却极力劝谏阻止太祖,认为刚刚取胜的军队应该慎重行动,保持军威。

  C.朱友珪称帝后,因为敬翔是先帝的谋臣,害怕他有对自己不利的地方,没有让他担任要职,敬翔就称病退职,更加抑郁。

  D.梁国在失去河北之后,与晋军在杨刘对峙,敬翔在末帝面前说出怨言,指责赵岩等人的胡作非为导致国力一天天削弱。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3分)

  (2)陛下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4分)

  (3)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3分)

  参考答案

  4.答案:D(表被动关系)

  5.答案:A(B.②句表现敬翔为国操劳。C.①句从侧面表现敬翔“为太祖信任”,②句表现敬翔愿为国效力。D.①句说的是“末帝”,而不是“太祖”)

  6.答案:B(A.错在“到军队里”。C.敬翔没有“退职”,文中也没有他“更加抑郁”的内容。D.“敬翔有怨言”只是赵岩他们认为的,并不是敬翔真的在皇帝面前说的)

  7.答案:(1)(敬翔)跟随太祖作战三十多年,大大小小的事务,一定参与。(“从”“关”各1分,句意通畅1分)

  (2)陛下您处于深宫之中,和您一起商议政事的人,不是那些接近熟悉的人,就都是自己的亲戚,难道还能指望他们成大事吗?(“所与”“计”“近习”各1分,句意通畅1分)

  (3)李振高兴地对敬翔说:“(庄宗)有诏书来免除我们的罪行,将要去朝见新皇帝了”(“洗涤”“朝”各1分,句意通畅1分)

  【参考译文】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县人。少年好学,擅长撰写各种文书,乾符年间,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于是客居大梁。敬翔的同乡王发当汴州观察支使,就前往投靠。

  过了很久,王发一直没有推荐他做官,敬翔的客居生活更加窘困,给别人书写文书和公文,在军队中传递。后梁太祖一向没有文化,敬翔所写文书都是民间通俗语言,太祖很喜欢这类文字,对王发说:“听说你有个朋友,可和他一块来见我。”敬翔拜见太祖,太祖问他说:“听说你读《春秋》,《春秋》里面记的是什么事?”敬翔回答说:“都是诸侯征战的事罢了。”太祖说:“书里用兵的方法可以为我所用吗?”敬翔答说:“兵法,随机应变,出奇制胜,《春秋》记的是古代的方法,不能适用于现在。”太祖非常高兴,就让他担任馆驿巡官。后梁太祖和蔡人在汴州城郊作战,敬翔常常给太祖出谋划策,很多都取得成功,太祖非常高兴,认为得到敬翔太晚了,只要有事往往就咨询他。

  太祖已经击败赵匡凝,攻取荆、襄地区,接着再进攻淮南。敬翔竭力谏阻,认为刚刚得胜的军队,应该行动慎重以保持军威。太祖不听,军队进到光州时,遇到大雨,几乎无法前进,进攻寿州,未能攻克,而且兵士逃亡损失很多,太祖这才感到后悔。

  太祖即位称帝,因为唐朝的枢密院原先任用的都是宦官,就改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崇政院使。敬翔为人稳重,有雄才大略,跟随太祖作战三十多年,大小事务一定参与。敬翔也尽心操劳,昼夜不睡,自己说只有在马上才能得到休息。太祖性情暴戾,难以接近,有的`事情敬翔认为不当,也不曾直接劝谏,只是婉言开导,太祖心里明白,很多事都因此改正。

  太祖死了后,朱友珪继位称帝。因为敬翔是父亲时的谋臣,害怕他图谋暗算自己,不想让他担任宫内职务,就让李振取代敬翔担任崇政院使。敬翔也因为朱友珪提防自己,常常称病,不理政事。

  末帝即位后,赵岩等人当权,猜疑离间大臣很厉害,敬翔更加郁郁不得志。此后,后梁全部失去黄河以北的土地,与晋军在杨刘对峙。敬翔说:“过去河朔地区一半在我们手中,凭借先帝的英武,尚且不能消灭晋军。现在晋军日益强大,后梁日益削弱,陛下您处于深宫之中,和您一起商议政事的人,不是那些接近熟悉的人,就都是自己的亲戚,难道能指望他们成大事吗?我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了,但深受国恩,如果缺少合适的人选,我愿意效劳。”赵岩等人认为敬翔在发牢骚,就没有任用他。那以后,王彦章在中都战败,末帝很害怕,在黄河边上召见大将段凝。当时,后梁的精兵都在段凝的军中,段凝怀有二心,拖延观望不来。末帝急忙喊来敬翔对他说:“我平时忽视你的建议,现在情况危急,不要因此怨恨,你一定要告诉我到哪里去?”敬翔说:“我跟随先帝三十多年,现在虽然是宰相,实际是朱家的老奴才,凭我的忠心。怎么敢有隐瞒!陛下当初使用段凝,我就已反对,如今段凝不来,敌军已经迫近,想替陛下谋划,就会有小人离间,肯定不被听从。请让我先死,不忍心看见朱家的天下灭亡!”君臣面对面大声痛哭。

  敬翔与李振都受到梁太祖信任,唐庄宗进入汴州城,下诏书赦免梁的群臣。李振高兴地对敬翔说:“有诏书来免除我们的罪行,将要去朝见新皇帝了”邀请敬翔一起去拜见庄宗。敬翔夜晚住在高头车坊,天将亮的时候,身边的人来报告说:“崇政院李公进朝晋见皇帝了。”敬翔叹息说:“李振枉为大丈夫了!还有什么面目再进入后梁的建国门呢?”于是自缢而死。

《缇萦救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导读:这个故事说的是由于缇萦的仗义执言,犯人就不必受刺字,割鼻或砍肢之苦,对推动古代刑罚由野蛮走向相对宽缓人道作出了贡献,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她不怕千辛万苦,为父申冤的孝心,使她成为孝道的典范。

  缇萦①救父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②,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

  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妄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妄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注】

  ①缇萦(tíyíng):人名。

  ②意:淳于意,西汉初临淄人。

  【试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缇萦伤父之言()②齐中称其廉平()

  ③今坐法当刑()

  2.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你认为缇萦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①为……感到悲伤。②称赞;称道。③犯法;犯罪。

  2.有孝心;有胆识。

  【译文】

  文帝四年的时候,有人上奏告发淳于意,因为犯了罪判了刑,用驿站的车马押解向西前往长安。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跟在后面哭泣。淳于意愤怒了,骂道:“生儿女不生男孩,有了紧急情况没有可以使用的.人!”在这时候,小女儿缇萦为父亲的话感到悲伤,就跟随着父亲向西去。她上奏书说:“我的父亲为官,齐地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公正,如今犯了法,判了肉刑。我深切地悲伤处死的人不能复生,受肉刑的人不能接上肢体,即使想要改过自新,这条路也没有多少人能走过去,终究不能做到。我愿意交出自身,做官府的奴婢,用来赎父亲的肉刑之罪,使他能够改变品行,自己重新做人。

  【说明】

  缇萦是西汉王朝(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时代的人。她住在山东。她的毅力和勇气,不但使父亲含冤得直,免受肉刑,而且也使汉文帝深受感动。因而废除这种残酷的肉刑。缇萦是淳于意五个女儿当中最小的一个。淳于意从前当过官,后来弃官行医,救死扶伤,深受民间尊敬。人们从四面八方,长途跋涉,找他求医。淳于意精于医术,替人医病,差不多治一个好一个。

  由于缇萦的仗义执言,犯人就不必受刺字,割鼻或砍肢之苦,对推动古代刑罚由野蛮走向相对宽缓人道作出了贡献,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她不怕千辛万苦,为父申冤的孝心,使她成为孝道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