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舞女歌词短句伤感 正文

舞女歌词短句伤感

时间:2024-09-27 23:33:42

一剪梅吉他曲谱

  引导语:一剪梅是词牌名,明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做的《一剪梅》更是千古名篇,对于一剪梅,你知道它的故事吗?费玉清演唱的《一剪梅》和词牌一剪梅一样吗?我们来看一下《一剪梅》吉他曲谱以及,词牌一剪梅的故事。


一剪梅吉他谱

  一剪梅的故事

  其实以前每次看见‘一剪梅’这三个字的时候,总让人想起费玉清演唱的那首抒情歌曲《一剪梅》的。可是后来听了安雯的《月满西楼》后,我更喜欢这样的曲调了,因为歌词正是李清照的词,而且曲子很伤感,所以就特别喜欢。

  既然说到这个关于梅的词牌,那么我不得不说一说梅花了。因为我们学习的是不仅是诗词的有关知识,也要懂得更多的其它的知识。

  梅花又称春梅,红梅,多在早春开花。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品种可达300多种。(值得注意的是,梅花和腊梅是两种完全没有关系的植物的。腊梅最高仅三米,且花为黄色)梅花原产我国,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花果,文字记载的是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而考古发现得出的是在7000年以上。湖北黄梅还有株一千六百多年的晋梅,至今还在岁岁开花,真是令人吃惊!梅花又是“岁寒三友”之一,被誉为“花魁”,可见梅花独特的魅力.

  《诗经。周南》写有“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说的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梅子都落地纷纷了,树上还留有七成,有心追求我的小伙子啊,请不要耽误良辰。这是一首多么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啊。以梅来抒情,这恐怕是关于梅最早的抒情句子了。

  梅花因为代表的是坚强和高贵,它给人的感染力极强。正是因为这一种民族的精神,所以被历代文人用来吟诗填词,真是举不胜举的,我也就不多说了。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自汉初。到了宋代,艺梅技艺已是兴盛时期。怎么词和梅花到了宋代都是繁荣一片的啊?可见宋代真是个文人汇集,万紫千红的时代。可惜的是,同样是个风雨飘摇,家破国亡的时期。

  了解了梅花的一些知识,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宋人那么痴迷梅花了吧?那么我们下面该说说词牌的来历了。

  (北宋)周邦彦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梅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误招。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词人。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六丑》等。他的词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他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著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词学专家公认的“宋词四大家”之一。其中还有苏轼,辛弃疾,姜夔,位置仅次于苏轼,可见其地位。

  就是这一首词,取前三字为调名,《一剪梅》词牌从此产生而成。从词牌来看,是以一个七言句带两个四言句。关于它的曲调,已经不可能再听见了。但可以从他的这首词中不难看出它的缠绵委婉。说到这里,不禁有人会问,为什么他的词更容易创制词牌呢?元丰七年,他向神宗进献了长达7000字的《汴都赋》一文,从此声名鹊起的。以现在说的话来说,那就是他的成名曲。徽宗时,在大晟府任职。大晟府就是当时宫廷的管理音乐的一个机构,所以他专门在那里整理古乐,创制新调的'。他的词多写男女恋情,羁旅闲愁,现存词200余篇。他的词和当时的苏轼是不同的发展方向的,从而影响到了其后的南宋词的两种方向。可见他们的影响力是多么的深远。

  其实周邦彦这个人,无论少年还是老年,他都经常和歌姬舞女在一起交往的,过着比较风流放浪的生活。《宋史》里说他“不为州里所重”,也就是说地方上的人大都鄙薄他的那种放荡行为吧!哎,为什么大都才子都是这样的呢?难怪有“风流”才子之说的。没想到他的词那么含蓄委婉,而行为却是热情奔放的,由此是不是可以说明人一般有双重性格的呢?这个我也不想过多的去想这个问题了,也许好色本来就是男人的天性,呵呵。不过,他的才学我们是不能忽视的,他的成就我们也不能否认的。

  《宋人轶事汇编》有这么一段故事的。周邦彦与当时的名妓李师师十分相好。可是风流皇帝赵佶也非常喜欢李师师的,于是有一次也去了李师师那里。当时周邦彦正和李师师温柔缠绵,一听到皇帝驾到了,惊慌之下,急忙钻到床底下去了。皇帝拿出一个鲜橙,亲自剥了皮,搂着李师师,色迷迷的喂在她口中叫她吃。周邦彦在床下可是大气不敢出一口啊,还要忍受心上人与皇帝相互调情,这事搁在谁心里都不好受的。无奈啊,人家是皇帝啊,你敢说什么啊?不要脑袋了么?第二天,周邦彦就写了一首《少年游》的词送给了李师师,以表自己的心迹: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含蓄地表现了与李师师温婉细腻的一段恋情,屡屡受到了称颂。几天后,皇帝又来李师师那里,却听到了李师师演唱了这首词,顿时也心生醋意,便问是何人所作?李师师当然是不敢欺君的,只得如实说了是周邦彦写的。皇帝甩袖大怒而回,立刻胡乱寻了个罪名,把周邦彦开除了官职,押出国门。又过了一两日,皇帝再次去了李师师那里,而她恰好不在,是为周邦彦送行去了。皇帝可是气的不行了,就在那里等李师师等到初更时分。见李师师回来的时候,还愁眉苦脸的,赵佶厉声质问她去哪里了?李师师慌忙掩面哭道:臣妾不知道皇上今日要来,有失远迎啊!臣妾知道周邦彦犯了罪,我前去置酒送别去了,臣妾罪该万死,还请皇上开恩啊!赵佶看她楚楚动人的样子,又听她这么一说,心也就软了下来,便问道:不知道他今天又作了说什么样的词啊?李师师说,是一首《兰陵王》。皇帝便叫她唱一遍听听。于是李师师唱到: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写的回环曲折,“绮丽中带悲壮”。这皇帝也是个精通音律和诗词的人,听了之后,便转怒为喜了,叹道:周邦彦,难得一大才子也!回去后就立即赦免了他。说完这个故事,我们且不管它的真实性如何,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周邦彦的风流和他的才学。当然他的风流我们是不可取的,但是他的才学的确值得我们当今去学习和欣赏的。

  还有一首《一剪梅》写的非常好的,那就是蒋捷的。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首写春愁的词。全词语言浅近,轻柔悠扬,音韵和谐,贴切传神。特别是结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作者把抽象中的时光轻轻移到了樱桃和芭蕉身上了,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境界的啊!看不见的是时光,但却总能感觉它无不在悄悄的在流淌;看得见的是樱桃和芭蕉,它们同样在流走的时光里,红了又红,绿了且绿!这种独特的渲染的手法,心里不禁为之暗暗叫好!

  说到这里,《一剪梅》词牌的故事似乎到了尾声。但是关于这个词牌,我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偶像了——李清照。她的一首《一剪梅》可说是千古绝唱。虽然读来愁肠百结,但是我喜欢那种愁,那种意境,那些句子。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对于李清照的介绍,在这个章节里,我且就不说了,在以后的续作中,我会着重讲叙的,这次就简单的赏析她的这首千古名篇。

  红红的荷花已经凋谢,而竹席也已经很凉人了。轻轻的解开绸罗的裙子换上了便装,一个人独自乘上了木兰舟。不知道夫君是否在云中寄来了书信?正看见大雁飞回来了,月亮也洒满了整个西楼。(寓意大雁回了,人却没有回;月亮也圆了,而人却不能团圆。)这是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但有种解释是说,当空中的大雁飞回来的时候,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青若不知道其他的学者是怎么解释这句的,但我喜欢我自己的这种解释,当然都有一定道理的。

  看落花在独自飘零,水也独自流走了。(应该寓意青春易逝,时光易去,有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我们是同样的一种相思的,怎奈是分居两地的愁绪啊!这种相思之情我实在是无法排遣和叙说了,你看我皱着的眉头刚刚舒展开来,而思念又涌上了我的心上!

  纵观这首词,你难道不觉得她写的是如此的细致微妙,委婉动人,淋漓尽致啊!李清照的词大都用了白描铺叙的手法,浅白易懂。读来琅琅上口且声韵和谐,总是让人印象十分深刻。这也许是我们今天特别喜欢她的词的原因吧!

  说完了《一剪梅》词牌的故事,本来也该结束了的。但我突然想到,会不会有人会要这样问:为什么叫一剪梅,而不是一朵梅、一株梅,一棵梅呢?我私自认为三种原因吧。一是古人喜欢栽培梅花,所以会用剪子去剪下梅枝,然后要精心修剪的。或者把它剪回来直接养在花瓶中观赏,故得名。二是古人为了追求语言更好的效果。你想啊,说一剪梅总比说一棵梅好听的吧?第三嘛,呵呵,我觉得梅花是五瓣形状的,当它盛开的时候它的花瓣实在是太美了,是不是有点象裁剪了一样的啊?不过我觉得还是第一种可能性比较大些吧!

  长短句,剪剪梅,都是宋人为之最爱的。雪和梅的争春是一种大自然的美,我想诗和词的争奇也是文学阆苑中的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说梅花代表的是一种坚贞不屈的精神,那么宋词我敢说就是一种无法抵御的文学魅力!

一剪梅吉他谱

  引导语:一剪梅是词牌名,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做过关于一剪梅的词,在现代,歌手费玉清也演唱了一首《一剪梅》,歌词优美,而经过无数演变之后,歌曲《一剪梅》也出现了很多曲调,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一剪梅》吉他谱。

《一剪梅》吉他谱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翻译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一剪梅》吉他谱

  引导语:《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现代歌手费玉清也演唱了一首《一剪梅》,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剪梅》的吉他谱。


《一剪梅》吉他谱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全文鉴赏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

《一剪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翻译: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北宋·蔡伸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注释:

  ⑴鸣镳(míngbiāo):马衔铁。借指乘骑。

  ⑵恹恹(yānyān):精神萎靡的样子

  ⑶嬛嬛一袅:嬛嬛(xuān):轻柔美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柔桡嬛嬛,妩媚姌袅“);袅:指体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婀娜多姿。

  ⑷楚宫腰:楚灵王喜欢腰细之士(士指:处在贵族阶级之下,平民之上的一个低级贵族群体),全国之士皆变三餐为一餐,为博得君王一笑。此时有“当权者的爱好引导时尚潮流”的比喻。意义至东汉时马援的儿子马瘳上表马太后时“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将意思大转变,自此之后所指对象转为女子。而仅用来形容女性细小的腰身。(出自“楚王好细腰”这一典故,楚王喜欢腰细的人,他的妃嫔臣子就减肥勒腰来博得楚王的欢心,楚宫的女子腰都很细。)

  ⑸宵(xiāo):夜。

  翻译:

  乌黑的长发像乌云堆砌在枕上,发间的翠翘也已经歪落。午睡间突然被惊醒,望着满眼却只是春色的温红软绿。轻柔优美的人儿,哪经得起又一春的岁月煎熬。只怕,人老珠黄玉减香消。柳树下的红门伴着小桥。多少次等到天黑点上蜡烛映红了窗子,多少次误以为是他打马经过。断肠呀,风花雪月可怜无尽长宵。忍着萎靡的样子,却又,十分无聊。

  作者简介: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

  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存词17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