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短句 正文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短句

时间:2024-09-23 13:21:41

《梁书·王筠传》的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居郎署者居:任职

  B.以母忧去职忧:忧虑

  C.老而弥笃笃:执着

  D.身为四代之史身:亲自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实词理解能力。“忧”在文中的意思是“丁忧”,即遭遇直系亲属去世(包括父母和祖父母)。如果考生了解一定的文化常识,这个词就容易理解正确。乃至后面理解主人公因守丧自我毁伤的内容也就自然不成问题。这是四川文言文考查注重人文性的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是高考的改革走向的一个伏笔。

  【答案】B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时人为这语曰吾羞,不忍为之下

  B.乃欣然就职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C.其见重如此其翼若垂天之云

  D.不足传之好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解析】本题的考查点仍是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与往年相比没有多大变化。A项前句表示行为动作的替代,可译为“替,给”;后句用作动词,译为“成为”。B项都是连词,“于是,就”。C项前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译为“他”;后句用在名词前,表领属,译为“它的”。D项用作代词,代指王筠的作品集;后句用作结构助词,可作定语标志,译为“的”。

  【答案】B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解析】本句翻译关键点有:辞宗、咨嗟、以为、逮。

  【答案】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⑵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解析】本句翻译关键点有:弘厚、高人、擅、见重。

  【答案】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11、第Ⅰ卷文言文中,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及思想意义,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只要稍加概括,问题就迎刃而解。

  【答案】终身好学;勤学苦学;执着专一;温故知新;博观慎取。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这是四川省近几年的必考题。去年从说理性较强的《论语》中选材,今年从《史记》的序言中选,都是较为抽象的论述性语段,在不理解文段的情况下有一定的难度。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译文】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之术,匡救混乱之世以返回正道。(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替天下订立礼法制度,留传“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我因此)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

  【译文】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己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这样的。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

《梁书·沈约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祖林子,宋征虏将军。父璞,淮南太守。璞元嘉末被诛,约幼潜窜,会赦免。既而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

  起家奉朝请。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兴宗为郢州刺史,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尝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事之。”及为荆州,又为征西记室参军,带厥西令。兴宗卒,始为安西晋安王法曹参军,转外兵,并兼记室。入为尚书度支郎。

  初,高祖有憾于张稷,及稷卒,因与约言之。约曰:“尚书左仆射出作边州刺史,已往之事,何足复论。”帝以为婚家相为,大怒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乃辇归内殿。约惧,不觉高祖起,犹坐如初。及还,未至床,而凭空顿于户下,因病,梦齐和帝以剑断其舌。召巫视之,巫言如梦。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称禅代之事,不由己出。高祖遣上省医徐奘视约疾,还具以状闻。先此,约尝侍讌,值豫州献栗,径寸半,帝奇之,问曰:“栗事多少?”与约各疏所忆,少帝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及闻赤章事,大怒,中使谴责者数焉,约惧遂卒。有司谥曰文,帝曰:“怀情不尽曰隐。”故改为“隐”云。所著《晋书》百一十卷,《宋书》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皆行于世。又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竟不遵用。

  (选自《梁书·沈约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笃志好学,昼夜不倦——倦:疲惫

  B.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善:交好

  C.而凭空顿于户下——顿:顿时

  D.累千载而不寤——寤:领会、领悟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约惧遂卒”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璞元嘉末被诛,约幼潜窜

  ②帝以为婚家相为,大怒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

  ③及还,未至床,而凭空顿于户下

  ④初,高祖有憾于张稷,及稷卒,因与约言之

  ⑤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

  ⑥及闻赤章事,大怒,中使谴责者数焉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约在孤独、贫穷的流浪生活中,仍然好学不倦,昼夜不止,以至于他的母亲害怕他因劳生疾。

  B.蔡兴宗听说沈约的才能,推荐他做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后来又推荐他做征西记室参军,带厥西令。

  C.高祖和沈约谈论张稷的事时,沈约的回答触怒了高祖,他非常害怕,梦到高祖用剑割断了他的舌头。

  D.沈约撰写了《四声谱》,并且认为以前的词人都不明白,只有自己穷尽了其中的妙旨,自称这是入神之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

  (2)乃辇归内殿。约惧,不觉高祖起,犹坐如初。

  参考答案

  1.C

  2.C

  3.C

  4.(1)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劳苦而生病,常常让人减少给他点灯的油或灭掉他的灯。因而白天读的文章,在夜间沈约就进行背诵,于是他博览群书,并能写一手好文章。

  (2)高祖就乘辇车回内殿去了。沈约感到非常恐惧,没有感觉到高祖起身,还是像原来一样坐着。

  二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幼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兴宗为郢州刺史,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尝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事之。”入为尚书度支郎。

  齐初为征虏记室,所奉之王,齐文惠太子也。太子入居东宫,为步兵校尉,校四部图书。时东宫多士,约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当时王侯到宫,或不得进,约每以为言。太子曰:“吾生平懒起,是卿所悉,得卿谈论,然后忘寝。卿欲我夙兴,可恒早入。”迁太子家令,后迁中书郎、黄门侍郎。时竟陵王亦招士,约与兰陵萧琛、琅邪王融、陈郡谢朓、南乡范云、乐安任昉等皆游焉,当世号为得人。明帝即位,进号辅国将军,迁国子祭酒。永元二年,以母老表求解职,改授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高祖在西邸与约游旧,建康城平,引为骠骑司马,将军如故。时高祖勋业既就,天人允属,约尝扣其端,高祖默而不应。佗日又进曰:“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永元以来,尤为彰著。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高祖曰:“吾方思之。”对曰:“公初杖兵樊、沔,此时应思,今王业已就,何所复思。昔武王伐纣,始入,民便曰吾君,武王不违民意,亦无所思。公自至京邑,已移气序,比于周武,迟速不同。若不早定大业,稽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高祖然之。

  高祖受禅,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邑千户,常侍如故。又拜约母谢为建昌国太夫人。奉策之日,右仆射范云等二十余人咸来致拜,朝野以为荣。天监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服阕,迁侍中、右光禄大夫,寻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

  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十二年,卒官,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笃志好学笃:坚定

  B.卿欲我夙兴夙:早晨

  C.表革运之征征:征讨

  D.脱有一人立异脱:如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母恐其以劳生疾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以母老表求解职作《师说》以贻之

  D.比于周武,迟速不同故燕王欲结于君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约受重用的一组是

  ①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事之

  ②约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

  ③明帝即位,进号辅国将军,迁国子祭酒

  ④约尝扣其端,高祖默而不应

  ⑤高祖受禅,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

  ⑥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①⑤⑥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约幼年意志坚定,爱好学习,昼夜不倦,因此他博通群书,善于写文章,并由此受到蔡兴宗的赏识。

  B.萧齐初年,沈约受到文惠太子特别的宠幸,每次他上班时去见太子,到太阳西下了才出来。

  C.梁高祖在西邸的时候,与沈约有老交情,所以称帝后就封他为骠骑司马,保留了原有的将军封号。

  D.沈约的母亲去世,皇上乘车驾亲自来吊唁,并派遣中书舍人去帮沈约回绝客人来节制哭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

  (2)奉策之日,右仆射范云等二十余人咸来致拜,朝野以为荣。

  参考答案

  (1)C征:预兆。

  (2)D于:均为连词,译为与,和。A.其:代词,他/代词,他的。B.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以: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

  (3)B④是说沈约试探高祖是否有称帝的心思,⑥是说沈约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这两句均不能表现沈约受重用。

  (4)C推举他为骠骑司马是在梁高祖平定建康城后,而不是称帝后。

  (5)(1)天心不可违抗,人情不可失却,假如是朝代更替的时间已经到来了,虽然想谦让,也是不可能的。

  (2)捧着册命文书的那一天,右仆射范云等二十余人都来拜贺,朝野都认为是荣耀的事。

  参考译文: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幼年意志坚定,爱好学习,昼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太劳苦而生病,常常减少给他点灯的油或灭掉他的灯。但是沈约把白天所诵读的文章,在夜间进行背诵,于是他博通群书,善于写文章。济阳的蔡兴宗听说沈约的文才就与他交好。蔡兴宗是郢州刺史,推荐沈约做了安西将军府的外兵参军,兼任记室。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孩子们说:“沈记室是道德高尚的老师,你们应当很好地对待他。”后来,他入朝担任了尚书度支郎。

  萧齐初年,沈约担任征虏将军府记室,他所服务的王,是萧齐的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入居东宫时,沈约为太子步兵校尉,校理四部图书。当时东宫士人很多,沈约特别受到文惠太子的宠幸,每次他上班时去见太子,到太阳西下了才出来。当时王侯到东宫,有的得不到允许不能进去,沈约每每把这事提出来向文惠太子进言。太子说:“我生平懒得起床,这您是知道的,有您和我谈论,然后我才忘记了睡觉。您想让我早早地起床,可以早些进来。”沈约升职为太子家令,后来又升为中书郎、黄门侍郎。那时竟陵王萧子良也招纳贤士,沈约与兰陵的萧琛、琅邪的王融、陈郡的谢眺、南乡的范云、乐安的任昉等人都在竟陵王门下出入,当时社会上都说竟陵王得到了人才。齐明帝即位,沈约进号为辅国将军,升迁为国子祭酒。永元二年,因母亲年老,沈约上表请求解除职务,于是改授他为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梁高祖在西邸的时候,与沈约有老交情,建康城平定后,就推举他为骠骑司马,保留了原有的将军封号。那时高祖的勋业已结束,天和人都觉得允当,沈约曾试探高祖是否有称帝的心思,高祖默然不回答。另一天沈约又进言说:“现在小到儿童贱如牧人,都知道萧齐的气数已尽,没有不说您是取代萧齐的最恰当的人。天文和人事,表现出改朝换代的征兆,自从永元年间以来,尤其明显。天心不可违抗,人情不可失却,假如是朝代更替的时间已经到来了,虽然想谦让,也是不可能的。”高祖说:“我全面考虑一下。”沈约说:“大人您当初在樊、沔统兵,这时候就应该考虑,现在您已成就了王业,有什么要再考虑的?过去武王伐纣,一进入商都,民众就称他为‘我们的君主’,武王不违背民意,也没有什么考虑就接受了民众的称呼。大人您自从到了京城,已经改变了气运,比起周武王来,只有时间上迟早的不同。若不早些确定称帝的大业,体察天愿人望,倘若有一个人有不同主张而立他人为帝,便有损您的威德。”高祖同意沈约的说法。

  高祖接受禅让后,沈约任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食邑千户,照旧担任散骑常侍。又拜沈约的母亲谢夫人为建昌国太夫人。捧着册命文书的那一天,右仆射范云等二十余人都来拜贺,朝野都认为是荣耀的事。天监二年,沈约母亲去世,皇上乘车驾亲自出来吊唁。皇上认为沈约年老,不宜于过于哀伤,就派遣中书舍人去帮他回绝客人节制哭泣。守丧期满,沈约升任为侍中、右光禄大夫,不久又升任为尚书令,兼任太子少傅。

  沈约生性不饮酒,少有嗜好,虽然当时给他的待遇优厚,但是他居家仍节俭朴素。天监十二年,沈约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王规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王规,字威明,八岁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齐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流涕,称曰“孝童”。叔父睐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年十二,略通《五经》大义。及长,遂博涉有口辩。为本州迎主簿。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洗马。

  天监十二年,改造太极殿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后为晋安王纲云麾谘议参军,久之,为新安大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芸、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大子所礼。湘东王绎时为丹阳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曰:“江左①以来,未有兹举。”特进萧琛、金紫光禄大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朱异尝因酒卿规,规贵以无礼。

  普通初,陈庆之北侵,陷洛阳,百僚称庆。规退曰:“可吊也,又何贺焉?道家有云:非为功难,成功难也。昔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将为乱阶。”俄见覆没。

  六年,武帝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武帝嘉焉,即日授侍中。后为晋安王长史。王立为太子,仍为散骑常侍、大子中庶子,侍东宫。太子赐以所服貂蝉,并降令书,悦是举也。寻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至是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户尚书,郡境千令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许。求于郡树碑,许之。

  规常以门宗贵盛,恒思减退。后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辞疾不拜,遂于钟山宋熙寺筑室居焉。卒,赠光禄大夫,谥曰文。皇太子出临哭,与湘东王绎令曰:“王威明风韵道上,神峰标映,千里绝迹,百尺无枝,实俊人也。一尔过隙,永归长夜,金刀掩芒,长淮绝涸。去岁冬中,已伤刘子,今兹寒盂,复悼王生。俱往之伤,信非虚说。”规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

  (选自《南史·梁书》

  注释:①江左,指东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岁丁所生母忧丁:遭遇,遇到。B.除中书黄门侍郎除:授予宫职。

  C.可吊也,又何贺焉吊:祭奠死者。D.深入寇境,将为乱阶阶:根由,缘由。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规长大后是“千里驹”的一组是()(3分)

  ①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②父忧去职,服阕③敕与陈郡殷芸、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④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武帝嘉焉⑤至是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⑥后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辞疾不拜

  A.②③⑤B.①③④C.①④⑥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规八岁时失去母亲,他十二岁就能了解《五经》大义,他的孝心让他的叔父大为感动,非常器重他,说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他家的千里马。

  B.王规在担任黄门侍郎一职时,同陈郡的殷芸、琅邪的王锡、范阳的张缅等都受到当时昭明太子的礼遇,在宴会上受湘东王器重而委托其监酒。

  C.王规极富军事才能,在刚夺取洛阳时就看出了危机,同时也有文学才华,在梁武帝为元景隆饯行的酒宴上能提笔赋诗立就,并受到武帝奖赏。

  D.太子在王规死后亲自哭悼,称他风韵超群,是难见踪迹的千里马,是“良材大木”般人才,他就和去年死去的刘子一样,是当时杰出的人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家有云:非为功难,成功难也。昔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4分)

  (2)太子赐以所服貂蝉,并降令书,悦是举也。(3分)

  (3)规常以门宗贵盛,恒思减退。后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辞疾不拜。(3分)

  参考答案

  4.C(吊:忧虑,担心)

  5.B(②是说他父亲去世⑤说他不附权贵⑥说他辞职不做官)

  6.D(“他就和去年死去的刘子一样,是当时杰出的人才”错,原文无此义)

  7.(1)道家有句话说:并不是做一件事情很难,而是把事情做成功很难。以前桓温曾占领洛阳但又失掉它,宋武帝最终也没有完成收复北方的事业。(“为功”“竟”“非为功难,成功难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通畅1分)

  (2)太子把自己所穿的貂蝉赐给他,并专门颁布令书,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很高兴。(“降”“悦”各1分,句意通畅1分)

  (3)王规经常因为自己门第高贵显赫,常常想退职。王规后来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他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肯接受任命。(“减退”“拜”各1分,句意通畅1分)

  参考译文

  王规,字威明,八岁时母亲去世,为自己的生母服丧,服丧期间表现出他至孝的天性。齐太尉徐孝嗣每次见到他都要为他哀伤流泪,称他为“孝童”。王规的叔父王睐也深深器重王规,王陈常说:“这孩子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王规十二岁时,已经能够大致了解《五经》大义。长大成人之后,王规广泛涉猎群书,知识渊博,有口才。他被本州召为主簿。王规初出仕任秘书郎,积功升为太子洗马。

  天监十二年,朝廷改建太极殿完工,王规进献《新殿赋》,文辞非常精巧。后来,王规任晋安王萧纲云手下的谘议参军,过了一段时间,又任新安太守。王规因父亲去世离职守丧,服丧期满,他承袭南昌县侯的封爵。王规被授任中书黄门侍郎,皇上命王规与陈郡殷芸、琅邪王锡、范阳张缅等人一同侍奉东宫太子,他们都受到昭明太子的礼遇。湘东王萧绎当时任丹阳尹,他和朝廷官员宴饮集会,委托王规行酒令。王规不慌不忙地说:“从东晋以来,就没这种做法”当时特进萧琛、金紫光禄大夫傅昭在座,他们都认为王规的话很有见识。朱异曾经借着酒意称王规为卿,王规指责了朱异失礼的行为。

  普通初年,陈庆之率军向北进攻,攻陷洛阳,百官都向皇上道贺。王规退朝之后说:“这事应当哀痛,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道家有句话说:并不是做一件事情很难,而是把事情做成功很难。以前桓温曾占领洛阳,但又失去它。宋武帝最终也没有完成收复北方的事业。我们军队深入敌寇境内,孤立无援,这事将成为导致祸乱的起因。”不久,攻占洛阳的军队就全军覆没。

  普通六年,梁武帝在文德殿为广州刺史元景隆饯行,下诏命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王规拿起笔一会儿就把诗写好,呈奏给皇上,文字又很美,梁武帝很赞赏他,当天就授任王规为侍中。王规后来任晋安王长史。晋安王立为太子,王规仍然担任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侍奉东宫太子。太子把自己所穿的貂蝉赐给他,并专门颁布令书,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很高兴。不久,王规任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郡,前任守宰都尽心尽意地阿附芮珍宗。这个时候,芮珍宗请假回家,王规待他很薄。芮珍宗回到京城,就秘密启奏王规不处理郡中事务。不久,朝廷征召王规任左户尚书。吴郡百姓一千余人到京城请求让王规留任,多次进呈表章,朝廷都不答应。他们又请求在郡中为王规树碑,朝廷答应了。

  王规经常因为自己门第高贵显赫,常常想退职。王规后来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他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肯接受任命,于是在钟山宋熙寺修建房子住下来。王规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光禄大夫,谥号为文。皇太子亲自出宫哭吊,皇太子写给湘东王萧绎的令说:“王威明风韵超群,气度光耀特出,好比难见踪迹的千里马,绝无旁枝高百尺的良材大木,他实在是个杰出的人才啊!现在他突然结束了那如白驹过隙般的一生,永归九泉之下的漫漫长夜,就像金刀掩去了光芒,长河断绝了水流。去年的冬天,已为刘子的去世而哀痛,今年的冬初又在哀悼王规。朋友纷纷逝去的伤痛,实在不是句空话。啊”王规收集各家《后汉书》的不同说法,写成《续汉书》二百卷。

梁书王筠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六年,除尚书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又改领步兵。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居郎署者居:任职

  B.以母忧去职忧:忧虑

  C.老而弥笃笃:执着

  D.身为四代之史身:亲自

  【答案】B

  【解析】以上题目考查能力层级为B(理解)。考生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根据对文中对应句子意义的'理解和推断,B项中“忧”字涉及古代文言常识:“丁忧”是指因故辞官卸任,原文大意为因为母亲过世而离职,翻译为为“忧虑”不正确,其余三个选项中的字词均出自课内,“居”“身”出自必修一《鸿门宴》,“笃”出自必修五《陈情表》。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时人为之语曰吾羞,不忍为之下

  B.乃欣然就职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C.其见重如此其翼若垂天之云

  D.不足传之好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答案】B

  【解析】以上题目考查能力层级为B(理解)。考生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本次考试重点考查了“其、以、且、之”四个词。B项两个均为于是;A项分别为介词,给替,判断动词,当,做;C项虽同为代词,但一是代人二是代物;D项分别是用于谓语和补语间翻译为“得”,结构助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