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含有象征手法的短句 正文

含有象征手法的短句

时间:2024-10-01 03:35:35

离骚中象征手法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下面是离骚中象征手法,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运用的广泛性

  《离骚》比兴象征艺术的第一个特征在于运用的广泛性。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中,比兴手法即已为众多的民间歌手所采用。然而,将比较单纯的比兴手法发展为高超的比兴象征艺术,更广泛地将其运用于艺术形象的塑造与政治主题的表达,使之呈现出丰繁复杂、异采多姿的面貌,则是诗人屈原的伟大创造。综观《离骚》,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诗篇几乎以90%的篇幅大量地运用了比兴象征艺术。

  凡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神话传说中的蚝龙凤凰,王母佚女,古代的先王圣哲,昏君侯臣,楚地的香草异卉、恶草臭木,无一不根据诗篇政治性主题的表达与诗人浩荡激情倾泻的需要,被驱遣于作者的笔端,构成为一条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的比兴象征画廊。在作品中,诗人既将比兴象征艺术运用于对现实世界的描摹,又将比兴象征艺术运用于对未来道路的探索,既以之写自然,又以之写社会,既以之写天地,又以之写鬼神,既以之写物,又以之写人,既以之写实,又以之写虚。

  众所周知,文学艺术的特质是形象。政治抒情诗的特质则是在激烈的现实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塑造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因此,在《离骚》中,诗人屈原集中笔力着重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而为了使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诗人便广泛运用了比兴象征艺术,进行铺叙描写。假如说,《诗经》的比兴手法还只是比兴艺术的朴素形态,只是感物而发,由彼及此,或以彼喻此,那么,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比兴艺术则比中有兴,兴中有比,合而为一,寄托深远,意在言外,丰富多彩,是它发展的高级形争态。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广泛地运用了比兴象征艺术,以一系列彼此衔接的比兴象征形分象表现了作品的深广内容,从而使全诗熠熠生辉,令人目不暇接,百读不倦!

  表达的多样性

  《离骚》的比兴象征艺术还具有表达方式多样性的特色。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指出《离骚》的比兴象征艺术大略有下列四种方式:以古比今(咏史)、以仙比俗(游汕)、以男女比君臣(艳情)、以物比人(咏物)。关于诗篇比兴象征艺术方式的.多样性,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异物同喻,诗人选取不同的喻体,对本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描摹形容。另一类是同物异喻,即喻体只有一个,而本体各异。正由于诗人在比兴象征艺术的驾驭上做到了异物同喻,同物异喻,诗篇更显委婉有致,摇曳多姿。

  反复诵读《离骚》,我们会深深感到:诗人列举古时尧舜盛世,莱封乱世等历史事实,正是为了比之当今的楚国,诗人描绘九天之上的广阔空间,正是以之象征地上的楚朝廷。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诗篇是在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恋人之间的离合变化象征自己政治上的荣辱得失。这就近一步显示了作品比兴象征艺术灵活多样的特色。如作品前一部分对既往历史的回溯,诗人将自我喻为女性形象,作为女性的抒情主人公象征形象一直忽隐忽现,贯串于这一部分的始终。而在后面对未来道路的探索中,诗人立即调换笔法。诗人的自我印象由女性幻化为男性,诗人变女求男为男求女,以男求女喻己求贤,以及通过女性对爱情热烈追求的铺叙描写,寄托了自己强烈的政治追求和崇高的政治理想。这样,作为积极浪漫主义伟大诗篇的《离骚》也就具有更为迷人的艺术魅力了。

  寓意的深刻性

  《离骚》的比兴象征艺术最可宝贵之处还在它寓意的深刻性。《离骚》的比兴象征艺术最宝贵之处还在它寓意的深刻性。首先,如前所述,诗篇以香草喻贤才,以美人喻君王,以天上喻人间,以古代喻当代,这些固然没有离开“比、兴”;而从整体来看,诗人写到女媭规劝,陈辞重华,于是自己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使日神驾车,令月神开路,飞上了高空,都叫不开天国大门;于是又令雷神驾云,请鸩鸟为媒,去向古代的宓妃简狄求婚,结果也未能成功,;于是又问卜于灵氛,乞灵于巫咸,在们的规劝下,又驾八龙,载云旗,登昆仑,涉流沙,向着遥远的西海进发,正在飞升之际,却回头望见了下界的故乡??通过这一连串纷纭繁复的比兴象征的运用,诗人构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幻想世界,并借此尽情宣泄了自己郁结于胸的满腔政治苦闷,充分表达了自己倾注整个生命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吐露了自己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而拚死抗争的狄耿丹心,寄托了自己缠绵徘侧的优国忧民的伟大襟怀。唯其如此,我们说,正是由于诗人广泛运用了比兴象征手法,诗篇才深刻地表达了作为政治抒情诗的巨大主题。因此,诗篇的比兴象征既有丰富的形象意义,更有深刻的政治思想内涵和认识价值。

  诗人屈原在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激烈的政治斗争旋涡中,娴熟地运用了比兴象征艺术,对战国后期楚国统治者的昏庸,政治的黑暗,人才的变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楚国的反动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而对以自己为主导的楚国的进步革新势力则进行了热烈的讴歌。正因为诗篇通过比兴象征艺术的成功运用深刻地再现了当时楚国的政治生活,反映了楚国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某些本质方面,因而诗篇才成为楚国社会生活的缩影,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宏伟的政治抒情史诗!

  比兴象征艺术,作为屈原积极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的主要表现手段,从它出现以后,象一泓清润的山泉,一直滋润着我国古代文学与现代诗歌的沃土。诗人屈原在《离骚》等作品中驰骋奇特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大量运用比兴象征手法,驱遣多姿多彩的比兴象征形象,。回顾既往,探索未来,追求光明,抒写襟怀,挞伐黑暗,表现理想,这种神奇橘怪,气象恢宏的积极浪慢主义表现手段,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领域中开辟了一片风光明丽的天地,使我国丰饶的诗歌沃土色香四溢,开放出了无数迷人眼目的奇花异卉!

  拓展阅读:《离骚》中的“初度”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教本第三册中对《离骚》(节选)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注释为: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器度啊,开始赐给我美名。这里把“初度”解释为“刚出生时的器度”。笔者认为不妥,理由如下。

  首先,一个小孩刚刚出生,大人就能从其面貌断定其器度吗?君不见小孩子刚刚出世,其模样都相差无几,又能从哪一点认定其器度呢?

  其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对“初度”的解释是“犹言初生的时节”。笔者以为这个注释是正确的。王逸说:“言父伯庸观我始生年时,度其日月,皆合天地之正中,故赐我美善之名也。”王逸之说正符合上下文的意思。

  最后,清代顾炎武的《与友人辞祝书》一文中这样写道:“《小弁》之逐子,始说‘我辰’。《哀郢》之故臣,乃言‘初度’。”顾炎武此文是其为推辞祝寿而写的一封书信。文章的开头,他指出古时对生日的称词。《小弁》是《诗经·小雅》的篇名,诗中在“我辰安在”之句,“我辰”即“我生”之义,那么“初度”即为“生日”,相信不会有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人教版对“初度”的解释不妥,该词应解释为“生日”或“初生的时节”,不应注为“刚出生时的器度”。依据屈子自己所言“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孟陬是夏历的正月,而正月恰恰就是寅月。所以屈子正好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个连“八字”先生都认为的难得的吉日,也就难怪屈子的父亲要为其“赐美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