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五鹤西北来翻译赏析
《古风·五鹤西北来》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
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前言】
《古风·五鹤西北来》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表现了作者仰慕神仙的思想,从中折射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注释】
⑴凌太清:经过天空。凌,历经。太清,即天空。
⑵安期:即安期生,仙人名。《史记·封禅书》中说,方士李少君自言于海上见过安期生,给他吃过大枣,其大如瓜,居海上蓬莱仙山。
⑶“回风”句:回风,回旋之风。天声,巨响。
⑷倾:本意超越,这里指相匹。
【翻译】
五只仙鹤从西北的天边,盘旋翱翔而来。绿色云彩上骑鹤的仙人自报家名:吾乃安期生。四个白玉般靓丽的小童,双双吹着紫色的'鸾笙。突然间仙人消失,只有回旋的风留下了丝丝天籁之声。我待追问几句,他们已如流星,无影无踪。我真想得到仙草灵药,人与天共老。
【赏析】
此诗为组诗《古风五十九首》的第七首。诗篇表现诗人仰慕神仙的思想,从中折射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前八句写仙人安期生驾鹤飞越太空,高声说话,自道姓名。且有两位面白如玉的童儿吹笙相伴。仙人离去,形影消失,而仙乐的余音随风飘散太空。这种神仙生活,非常浪漫潇洒。后四句写诗人仰慕神仙,愿食仙草,长生不老。
北来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北来人》作者为宋朝诗人刘克庄。其古诗全文如下: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前言】
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刘克庄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他与江湖派戴复古、敖陶孙等也有交往,自言"江湖吟人亦或谓余能诗"。这首《北来人》是关于北宋亡国的感悟诗,作者通过石马、铜驼、旧京女等意象,表达一种沧桑悲凉的心境。
【注释】
(1)东都,指汴梁,北宋以汴梁为东都。
(2)寝园二句,是说北宋皇帝的陵园和宫殿都已遭破坏。石马是皇帝陵墓道中的陈列物。
(3)胡运两句,是说金人的命运算来不会长久,可对于敌情又得不到准确的消息。占,卜卦;边情,边疆上的消息和动态。
(4)凄凉两句,是说汴梁虽然沦陷多年了,但人民仍然不忘故国,保存着汉族的风俗。
(5)妆髻,发式。
(6)宣和(1119-1125),徽宗年号。
【翻译】
一提起东都汴梁的事来,就使人平添许多愁绪,想来北宋皇帝的陵园和宫殿都已是断碑残垣,那立在殿前的铜驼,还在昭示着亡国的悲哀。料想着金人的命运不会长久,派人去打听消息,得来的都是一些谣言,对于敌情又得不到准确的消息。伤感凄凉的旧京女还保留着宣和时期的发式。
【赏析】
《北来人》是刘克庄在北宋亡国后,所写的感悟诗,诗中流露出亡国之恨,与遗民之悲。将当时亡国后的'心迹刻画的十分到位,“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是以物感人,触景生情,“胡运占难久”是一种美好的期望,作者将亡国之恨通过旧京女的妆髻还保留着宣和的发式,报答人民对于故国的怀念。
柳永《鹤冲天》翻译赏析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译文]宝贵的青春多么短暂。怎忍心把对虚名的追求,换取及时行乐的浅斟低唱。
[出自]北宋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去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注释:
黄金榜:指录取进士的金字题名榜。
龙头:旧时称状元为龙头。
明代:圣明的时代。
遗贤:抛弃了贤能之士,指自己为仕途所弃。
如何向:向何处。
风云:际会风云,指得到好的遭遇。
争不:怎不。
恣:放纵,随心所欲。
得丧:得失。
白衣卿相:指自己才华出众,虽不入仕途,也有卿相一般尊贵。白衣:古代未仕之士著白衣。
烟花:指妓女。
巷陌:指街巷。
丹青屏障:彩绘的屏风。丹青:绘画的颜料,这里借指画。
堪:能,可以。
恁:如此。
偎红倚翠:指狎妓。宋陶谷《清异录释族》载,南唐后主李煜微行娼家,自题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
平生:一生。
饷:片刻,极言青年时期的短暂。
忍:忍心,狠心。
浮名:指功名。
译文
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大名,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圣明的朝代暂时遗落贤才,我怎么疗治心灵的创伤?既不能大显才华实现风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纵情放荡。更何况管它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白衣卿相。
就在那烟花巷陌中,隐现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障。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姑且这样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
赏析: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考科举求功名,他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而是把夺取殿试头名状元作为目标。落榜只认为“偶然”,“风遗”只说是“暂”,由此可见柳永狂傲自负的性格。他自称“明代遗贤”是讽刺仁宗朝号称清明盛世,却不能做到“野无遗贤”。
但既然已落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风云际会”,施展抱负是封建时代士子的奋斗目标,既然“未遂风云便”,理想落空了,于是他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争不恣狂荡”,表示要无拘无束地过那种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齿的流连坊曲的狂荡生活。
“偎红倚翠”、“浅斟低唱”,是对“狂荡”的具体说明。柳永这样写,是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科举落第,使他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只有以极端对极端才能求得平衡。所以,他故意要造成惊世骇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优势。
柳永的“狂荡”之中仍然有着严肃的一面,狂荡以傲世,严肃以自律,这才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的真面目。柳永把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想法抒写出来,说明落第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多么深重的苦恼和多么烦杂的困扰,也说明他为了摆脱这种苦恼和困扰曾经进行了多么痛苦的挣扎。
写到最后,柳永得出结论:“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谓青春短暂,怎忍虚掷,为“浮名”而牺牲赏心乐事。所以,只要快乐就行,“浮名”算不了什么。
鹤冲天柳赏析及翻译
鹤冲天柳永赏析翻译,是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鹤冲天是词牌名,柳永的这首鹤冲天的全名是《鹤冲天·黄金榜上》,这首词是柳永在科考落第之后的一纸恼骚言,却在宋代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反响。
原文:
鹤冲天·黄金榜上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翻译: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鹤冲天字词解释:
⑴鹤冲天:词牌名。柳永大作,调见柳永《乐章集》。双调八十四字,仄韵格。另有词牌《喜迁莺》、《风光好》的别名也叫鹤冲天,“黄金榜上”词注“正宫”。
⑵黄金榜:指录取进士的金字题名榜。
⑶龙头:旧时称状元为龙头。
⑷明代:圣明的时代。一作“千古”。遗贤:抛弃了贤能之士,指自己为仕途所弃。
⑸如何向:向何处。
⑹风云:际会风云,指得到好的遭遇。
⑺争不:怎不。恣:放纵,随心所欲。
⑻得丧:得失。
⑼白衣卿相:指自己才华出众,虽不入仕途,也有卿相一般尊贵。白衣:古代未仕之士著白衣。
⑽烟花:指妓女。巷陌:指街巷。
⑾丹青屏障:彩绘的屏风。丹青:绘画的颜料,这里借指画。
⑿堪:能,可以。
⒀恁:如此。偎红倚翠:指狎妓。宋陶谷《清异录·释族》载,南唐后主李煜微行娼家,自题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
⒁平生:一生。
⒂饷:片刻,极言青年时期的短暂。
⒃忍:忍心,狠心。浮名:指功名。
鹤冲天背景:
这首词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是他初次参与进士科考落第之后,抒发牢骚感慨之作,它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格,也关系到作者的生活道路,是一篇重要的作品。南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六里有一则记载,与这首词的关系最为直接,略云:(宋)仁宗留意儒雅,而柳永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皇帝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其写作背景大致是:初考进士落第,填《鹤冲天》词以抒不平,为仁宗闻知;后再次应试,本已中式,于临发榜时,仁宗故意将其黜落,并说了那番话,于是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在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鹤冲天赏析:
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名篇。它与一般即景言情,融情人景的词作有所不同,但它仍能深深打动读者,原因是,它抒发了作者强烈而又真实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一种傲视公卿、轻蔑名利的思想。
在整个封建社会,哪怕是所谓“圣明”的历史时期,科举考试也不可能没有营私舞弊、遗落贤才的通病。“明代暂遗贤”、“未遂风云便”等句,蕴含着作者自己的无限辛酸和对统治集团的讥讽揶揄,它道出了封建社会中许多失意知识分子的内心感受,获得了广泛的共鸣。这首词的社会意义也正表现在这里。正因为这首词刺痛了统治阶级,所以作者终生失意,备受压抑排摈。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初,进土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皇帝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首词所表现出的那种蔑视功名,鄙薄卿相的倾向是很明显的。
整个看来,这首词的基调,它的主导方面,无疑是积极的。“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这些话,充分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行动方向。历史证明,作者的一生是忠实于这一誓言的。他为下层妓女填写过许多词篇,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相当普及的程度(见叶梦得《避暑录话》),并且获得了“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的社会效果(见胡寅《酒边词序》)。一个古代白衣词人的作品,其流传程度如此广泛,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封建统治阶级把他长期摈斥于官场之外,甚至毁灭了他的政治前途,但另外一方面,这又恰恰成全了他。正由于他长期仆仆风尘,奔波于下层人民之中,才使他成为北宋独具特色的词人,成为中国词史上具有转折意义和具有深远影响的大词家。他死后,曾得到下层人民,特别是妓女们的同情和尊重,从传说中的“吊柳七”等活动中,可以看出,他的'确获得了“白衣卿相”这样重要的历史地位。
过去,有人指出这首词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同时还指出这首词反映了封建时代文人失意时的“颓废思想和堕落生活”。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今天也必须予以指出。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当作者落第失意之后,便在“烟花巷陌”之中去“寻访”“意中人”。这“意中人”,其实就是作者的知己,亦即“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思想情绪既表现出作者身世漂零之感,同时又反映出他对妓女们的同情。这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而且还带有消极反抗的情绪。就“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等词句来看,作者的态度显然是消极的、颓废的,但也要看到,其中含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在封建社会里,一个人敢于如此直截表明自己的‘’堕落”,这对封建“礼法”来说,难道不是有“叛逆”之嫌吗?那些道貌岸然的上层统治阶级,他们在玩弄女性方面不知要卑劣到何等程度,而表面上却故作“风雅”、“庄重”。柳永此词与之相比,真不知要纯洁和高尚几多倍了。作者鄙弃“浮名”,却公然去填写被统治阶级轻视的“艳曲”,留下了广泛传唱的词篇,这反而是他对历史的贡献了。
这首词的构思、层次、结构和语言均与柳永其他作品有所不同。全篇直说,绝少用典,不仅与民间曲子词极为接近,而且还保留了当时的某些口语方言,如“如何向”、“争不”、“且恁”等。全词写得自然流畅,平白如话,读来琅琅上口。不独在柳词中,即使在北宋词中,这一类作品也是少见的。这种“明白而家常”,“到口即消”的语言,正是词中之本色,是经过提炼而后取得的艺术效果。指斥柳永词过分俚俗浅直,看来,不能不说是一种偏见了。
个人资料: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