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地图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给以组为单位为《凤阳花鼓》旋律进行加花,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中歌词的改编以及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
2、为旋律进行加花。
教学过程:
1、导入(课前播放下列两首乐曲)
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们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显示中国地图)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
《茉莉花》(江苏民歌)
2、教师: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3、音乐起: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教师: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学生讨论1分钟,请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灰色可以代表心情很悲伤,黑色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很黑暗,棕黄、土黄表示环境很萧条等等……
4、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表演一番。它的形式也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还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获得外国友人的赞誉。
(1)教师让学生再颜色来显示凤阳的变化。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师与学生为凤阳今天的变化用歌声表达(在原来的曲谱的基础上改歌词)
5、下面我们就怀着喜悦的心情唱唱这首新《凤阳花鼓》
(1)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唱歌谱。
(2)好,同学们听了也唱了,先想想看,我们用什么方式表现前奏和间奏锣鼓点的特征(学生说了以后)现在我们在前奏和过门的时候有手拍节奏,歌唱的旋律用“La”音哼唱全曲。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地图:
这是我们民族地图,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邀请几名学生到台上拿自己喜欢的乐器,每个人依次向大家简单介绍并演示自己手上乐器的演奏方法。
(2)请这几位同学演奏自己介绍的打击乐器,下面的同学演唱旋律并且用拍手、跺脚等方式共同来伴奏。老师要求同学们打出来的节奏要适合歌曲的节奏进行就可以了。
7、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边唱歌边用选用打击乐器来给歌曲伴奏。
教师:大家表演得真不错,我们课本上还有一首《凤阳花鼓》,旋律比较简单,我们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去学一下。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采用欣赏法、互动法和小组合作等方法,体会歌曲洋溢的欢乐气氛。
【知识与技能】
准确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了解歌曲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难点】
切分节奏的演唱,一字多音的演唱,衬词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茉莉花》,提问学生这首民歌的名字及地区。教师总结“每个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安徽的民歌《凤阳花鼓》。”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热烈的。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部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出衬词部分。
(三)探究学习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掌握切分节奏;
2.教师示范念衬词“得儿”,用手势作为辅助,学生感受儿化音的特点;
3.教师钢琴伴奏,带学生学唱旋律部分;
4.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注意歌词中衬词部分的演唱;
5.引导学生总结演唱中的不足之处,例如切分节奏的演唱、以及一字多音的演唱,并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解决;
6.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聆听旧时《凤阳花鼓》,请学生分小组思考并讨论新旧《凤阳花鼓》有何区别。之后,请小组发言,而后进行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到了充满生机的新凤阳,人们所唱的《凤阳花鼓》也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凤阳花鼓》不仅融入到了寻常生活中,更是成为了节日中、迎客时的必不可少的节目,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了解凤阳、喜爱凤阳,热爱我们各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并能像凤阳人民一样热爱生活。最后学生们再次唱起《凤阳花鼓》,结束了今天的课程。
1、组织教学:
2、发声练习:(1)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6---|6---||u(2)
3、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4、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视唱(难点附点)(2遍)。
(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填词演唱(2遍)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自从来了共产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5、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完美的演唱: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1)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6---|6---||u(2)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视唱(难点附点)(2遍)。
(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填词演唱(2遍)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完美的演唱: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地图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给以组为单位为《凤阳花鼓》旋律进行加花,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中歌词的改编以及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
2、为旋律进行加花。
教学过程:
1、导入(课前播放下列两首乐曲)
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们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显示中国地图)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
《茉莉花》(江苏民歌)
2、教师: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3、音乐起: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教师: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学生讨论1分钟,请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灰色可以代表心情很悲伤,黑色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很黑暗,棕黄、土黄表示环境很萧条等等……
4、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表演一番。它的形式也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还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获得外国友人的赞誉。
(1)教师让学生再颜色来显示凤阳的变化。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师与学生为凤阳今天的变化用歌声表达(在原来的曲谱的基础上改歌词)
5、下面我们就怀着喜悦的心情唱唱这首新《凤阳花鼓》
(1)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唱歌谱。
(2)好,同学们听了也唱了,先想想看,我们用什么方式表现前奏和间奏锣鼓点的特征(学生说了以后)现在我们在前奏和过门的时候有手拍节奏,歌唱的旋律用“La”音哼唱全曲。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地图:
这是我们民族地图,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邀请几名学生到台上拿自己喜欢的乐器,每个人依次向大家简单介绍并演示自己手上乐器的演奏方法。
(2)请这几位同学演奏自己介绍的打击乐器,下面的同学演唱旋律并且用拍手、跺脚等方式共同来伴奏。老师要求同学们打出来的节奏要适合歌曲的节奏进行就可以了。
7、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边唱歌边用选用打击乐器来给歌曲伴奏。
教师:大家表演得真不错,我们课本上还有一首《凤阳花鼓》,旋律比较简单,我们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去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