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70后,大学中文专业,曾做过十年摇滚乐手,做过十年记者,游走的影像诗人。最早看完他的那本《大国志》很受启发,立志拍一些方构图的照片,拍完兴致勃勃发给朋友看,被指认为是“严明式”照片,景大人小。总感觉这不是句表扬我的话,顿时心灰意冷。没有风格辨识度的照片,便没有风骨,这点自己还是清楚的。有段时间拍照失去了分寸,拿着相机来先一张3:2画幅,再来一张1:1画幅,心里才能踏实,现在再看那段时间拍的照片,属于邯郸学步,收获也甚微。
70后较之80后最大的区别,在于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严明的照片,看似模糊了时代特征,其实有自己的对于当下的认知和思考,照片风格充满了荒蛮的野趣,他用心弦触碰、用双脚抵达,那些城乡的边界,同一片天空下,目光抵达不到的存在。
摄影的普及,得益于数码相机的普及和手机拍照技术的'不断进步,让人们摆脱了原来需要暗房冲洗胶卷的工艺流程,让显影变得简单,成本上大大缩减,能立马看到拍摄的照片效果,让抓取高速动态的画面变得简单易行。摄影难就难在太好掌握,模式上太容易模仿,只要足够努力,审美不是先天不足,努力拍上一些时日总能有点收获。所以很多人得上几个奖项之后,便沉迷得难以自拔,最终落入构图的套路化,影像风格的沙龙化。在当下成为大师成为一种奢望,因为培养大师的文化土壤和时代机遇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前仆后继在影像的道路上追寻真理,坚守自己信念,关注时代与苍生的摄影人永远存在。
有幸和严明大哥20xx年在泰山脚下相识,推杯换盏,席间他说过一个词,至今对我影响至深:判断。对于自身生活状态的判断,对于事物的判断。判断是主观的概念定位,纪实摄影强调客观的主观记录,如果没有判断,就没有情感的注入,没有对时代的考量,更谈不上当下一个时髦的词,叫与时代共振。
那一夜,酒微醺、烟缥缈、心荡漾,仿佛自己有点打通任督二脉的意思。细算起来和严明大哥有两年没有见面,上次留言是20xx年刚过完年,骑摩托出行拍照,摔车后开进了路边的泥沟,好在运气好,车速慢,穿的防护用品齐全,及时拽车,人翻滚了两下,只是把双反相机的取景镜头摔瘪了,没有影响成像。严明大哥得知,向我问候,真的感到意外,也很高兴。天遥地远,万水千山,隔不断骨子里共同存在的的东西,以及老天冥冥之中给安排的缘分。
收到他新书《昨天堂》出版的消息,立马和朋友人手网购一册。第一时间拿到签名版的书,趁着余温仍在,一口气读完。我想作为学中文的人出身,始终有些唐诗宋词里古风的胸怀,中国古代诗词讲究诗言志,这些照片暗含着,寄情于山川河岳的自我释放,悖离喧嚣的城市遁入荒野的自由,对偶遇的小人物的命运产生悲悯和希冀,并营造出恰如其分的视觉氛围感,从而引起与观看者之间深深的共情。
在一次专访中严明谈到自己是否江郎才尽?他说:“这个才应该叫“持续感动的能力”。我们看到东西,看到社会,看到人,我们还会有反应,会有感动,这就是你再继续去创造、去创作的一个根本。而且这个必须是你自己来做的,是在你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不断地磨炼、不断地生成的。你有这个持续感动的能力,就不会担心它有一天会才尽。”。很多听摇滚的朋友,听到最后会发现还是60、70、80年代的经典。最近崔健新专辑《时间的b面》里唱到:
站在变形的镜子面前
看到时间的A面
我和人们一样
只看到自己的脸
莫非里面还有你
正在被时代改变
这时有人大吼
嘿老子根本没变
《昨天堂》里的照片,散着着淡淡的诗意,又像棉花里遗落的绣花针一般能刺疼手指。在这个容易迷失自我,混迹饭圈的交际社会,能哪怕说一句,嘿!老子根本没变。这个范儿,太难得了。又拍又能写的摄影家少之又少,写得能走进读者心坎的更少。整本书的照片和文字读来,节奏松弛有度,娓娓道来。选择一个当年淘打口带,如果淘到尖货,一个最常用、最贴切,表达赞美和敬意的词汇,那就是牛逼!
紧硕的吹过原野的朔风,弥漫在江边的冰冷的雾气,召唤着客人前来惠顾的观日广场上的灯箱,还不知晓理想为何物的雪地里的花衣男孩,抬头看着天空的民谣歌手小河的背影,那望着窗外若有所思的旅人,那匹墙上的小马,那风化的佛像,似乎在提醒着我们,无论拥有怎样强烈的对生活的渴望,依然摆脱不了大时代对给个体命运的塑造。作为一个混迹于江湖,仍然在独立思考的人,手里的那把钢枪,红璎不那么扎眼,看起来有些时光的锈记,必要时,依然可以扎进现实中操蛋的部分。到老去的时候,沙哑的喉咙仍然会哼唱那些即将被遗忘的歌谣。
《告别天堂》读书笔记
《告别天堂》读书笔记1
又看了一遍《告别天堂》,我承认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篇小说,因为它让我成长……第一次看《告别天堂》是在高三,那一段浮躁的日子,《告别天堂》读后感。周围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可是自己怎么也静不下心,始终无法进入状态。于是在大家挑灯夜读的时候我也挑灯夜读,只不过别人在学习,我在看小说。
笛安笔下的人物是那么鲜活,那么真实,他们之间的爱与恨,忏悔与原谅,看得是那么的让人心疼。是的,心疼,其实他们谁都没有错,天扬那么善良,那么单纯。江东那么诚实,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背叛。方可寒,这个被众人骂的“**”,最后也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也许这就是上天对她的惩罚,可是又有谁有资格惩罚这个可怜的女孩呢?天扬都原谅她了,这个因她而失去了自己的爱情的孩子都原谅她,还有谁不能原谅她呢?周雷,也许注定要去等待,注定要去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他是幸运的,因为他终于等到了。肖强,像是一位智者,永远以旁观者的眼光来观赏这段故事,虽然他也曾是可寒的客人,虽然他夺走了天扬的第一次,但是他也依然没有错。那么这场劫难到底是因何而起呢?天扬说她心里住着一只小狼,这只小狼总是时不时推她一下,于是她就会猛然抓紧身边的江东,她一直搞不懂这只小狼到底是什么,不过最后她终于明白了,那就是“我爱你”这简单的三个字,天扬几乎是倾其所有才终于弄明白了这一点。就像她自己说的,她注定是寂寞的,即使江东在她身边,也解救不了她灵魂深处的寂寞。天扬和江东的爱情并不壮丽,也并没有多么浪漫的情节,但是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却拥有最简单的幸福,虽然他们经常小吵小闹…快要高考了,可是他们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未来就在面前…
瞧,说得多好。我想那时候的他们是安宁的,他们没有什么可以担心害怕的,因为他们牵着手,感知着彼此的存在,感知着未来的存在。他们的安宁感动了我,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曾带给过我感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周雷的那句“我不是靠活着的惯性活着”,这句话感动了我们的天扬,也感动了我……也许在那些浮躁的日子里,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群孩子的陪伴,我才得以坚持下来,当时的我是多么渴望他们的安宁啊,可是我终究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小人物,甚至没有像天扬跑“马拉松”的魄力,所以就注定我要在自己的思想里挣扎,然后努力维持表面的宁静……谢谢你,天扬,谢谢你,江东,谢谢你,我可爱的孩子们……
《告别天堂》读书笔记2
比遥远更远,却触手可及。离咫尺更近,却可望不可即。这便是他们的爱情。渐行渐远,可永远不会趋于零。
——题记
她终于转过脸,含着泪,嫣然一笑。结局。
合上书,定定地望着窗外,任凭思绪在灰调的天空下与雨水交缠。最近的天气越来越无常,就连雨水也跟着受伤,整个世界就像风中尘埃,飘忽不定。那些由浮云记录下来的花事,那些由花开装点过的浮云,都在这1个无尽漫长的夏天成了荒原的旱季。他们的爱情在这荒原的旱季中一点一点枯涸。因着眷恋,不愿消逝。定格。寄存在连自己也不愿看见的最深处,轻轻叫嚣。
爱情是一场厮杀,在这爱情的角逐中,他们逐渐沦陷、迷失。江东为了方可寒背叛了爱情,天扬为了爱情背叛了自己。“无法轻易推开,无法随意走开,感情中专心的最容易受伤”。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在这场厮杀中,天扬注定会输得很惨。“别碰我”,“我嫌你们脏”,有些话,说出一句便要耗尽一生的力气。那时候的天扬该是多么绝望,“这没什么,只不过是你们弄脏了我,这世界弄脏了我”,“你可以不要它可以拒绝它可以抛弃它可以伤害它可以瞧不起它,可是你不能弄脏它。”傻孩子,那时候的天扬多么单纯啊。
公元前的你们还太小,什么都不懂的年龄,任由感情随意挥霍。睁睁地看着爱情变坏,却依然固执地扮演着原有的角色,希望感情的污点,留给时间慢慢去漂。在接下去那场荒诞的继续中,彼此相互猜疑。那些污点就像被放大镜扩大,一点一点吞噬着那点伤残的感情。
那年夏天,他们给了彼此最后的疼爱——手放开。难以割舍的爱就此结束,以后各走各的路。就让那些回忆留在心里,任凭它轻轻叫嚣沸腾。
我想,
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
有些事情,是可以纪念的。
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
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
“我爱你”,这是他们的劫难。
整个人生冗长,而一切惘然过后,我们只愿记下那燃烧了整个生命的初见。人生的四季变化不定,而又是因着谁的出现,谁的眼泪,谁的不愿放下的情感。我们只愿记下,那盛夏不可消失的,他们彼此带来的缕缕微凉。
彼此深爱着,如何说它不存在,就像此时此刻尽管夜色沉沉,但太阳正在我们所看不到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正如她终于转过脸,含着泪,嫣然一笑。
我相信他们的爱,依然。始终。永远。只是错开了时间,难以重来。
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中。
《告别天堂》读书笔记3
仿佛,不论在哪儿,都有人们骋望的桃花源,或者那里有传说中的乌托邦。大概祈祷人类在周期天最爱做的事,他们相信主会让他们死后都升入天堂。
我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我压根不想知道。高中的美术课上过中世纪的绘画艺术。一个个闻名世界的画家为我们演绎出一个又一个天堂。无论是色彩斑斓,还是黑白异境,都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就象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我无意所谓的天堂。四世同堂,家里也没有所谓的信徒,对此也没有太多的奢望。
记得小时候,祖母总爱跟我说一些神话故事,她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烧香。记得小时候,寄住在她那里,一觉醒来,客厅早已烟雾缭绕。如果是冬天,伴随着水蒸气,浑然是一个仙境。
她说:“死后都会去地下的黄泉,黄泉的尽头是无情海,彼岸矗立着三生石,传说在那里可以看到前世。你必须要走过奈何桥,那桥很长,走过去之后你已白发苍苍,喝下孟婆汤,又是一个轮回。”当时我听得入迷,她专注的样子让我开始紧张,严肃都刻画在脸上。
那时还向往着那里,大概是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吧!现在想起,别人都说我傻,我却津津乐道。
从此之后,天堂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梦里。老子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我自然达不到其悠远的境界。可我却知道:“只要能像水一样能乘载别人的小舟,大象无形中也是一番遥想。
风仍旧吹,海不会枯,石终不烂。人这辈子得到了许多,也许人本身就是一种自私的动物。或许,告别天堂,去另一个世界还前世的债。
没有人希望这样,就这样眺望无边的远方。也许,你看到的不是云烟,而那个真正属于的地方。
《告别天堂》读书笔记4
从书名上来看,就非常有意思,《告别天堂》;告别美好,或者是告别死亡。因为天堂永远只有这两个意思。
看第一段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但是我错了。看完这本书我就知道我大错特错了,这不是一个只有爱情的.言情小说,就如笛安在简介里写的那样:“‘青春’只是背景,‘爱情’只是框架,‘成长’只是情节,而我真正想要讲述和探讨的,是‘奉献’。”
《告别天堂》里有五个孤独的孩子,笛安是这么说的。可我觉得那是五个可爱的孩子;温暖而倔强的天杨,绚烂而脆弱的方可寒,有点坏其实不太坏的肖强,傻得可爱的周雷,还有明明比谁都敏感却羞于承认的江东。要在里头挑一个最爱,我估计会选周雷。至少他最后弄清了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而江东,他清醒得太晚了。
其实天杨与方可寒就像是一个人,只是她俩的生活背景不同,如果方可寒有天杨这种家庭条件,她也一定是个温暖的女孩。所以她俩比起来,我可能更偏爱方可寒一点。不是因为她最后得病去世,而是觉得她比任何人都要坚强,在每个人骂她是“**”的时候,还会大胆地勇敢向江东表白。我认可她的坚强,也相信她心中还是有一个很干净的花园存在的,那是她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的天堂。
天杨是个很感性的人,一定不是双鱼座就是金牛座,骨子里的倔强。江东曾经就是她的全部,即使知道江东喜欢方可寒,她都还是不愿放手。傻得让人心疼。可想一想,谁没有那风花雪月,轻狂的时候呢!年轻时的傻是一种权力,一种只有年轻人才有的资本;时光过去了,再想傻,都傻不起来了。过了那个年少轻狂的年纪,就再也不可能跟“疯狂”二字挂上钩了。岁月就如同宇宙中那看不清摸不着的黑洞一般,吞噬的是我们的过往,我们的俏丽容颜,我们的激情与热情。我们往往是外形未老,心先老。在天杨心里,江东始终是她的最爱,不论有多遥远的距离阻隔。
而江东、肖强,周雷,其实我对这三个男孩超无语的,都是喜欢天杨的,默契真的不止一点点。不过我很想用巴掌打江东与肖强,他俩用不同的方式伤害了天杨,要我是天杨的好朋友,我一定不会冷眼旁观。
周雷,最后跟天杨在一起的男人,很棒!不过我想说,他早干嘛去了!早点保护天杨,也许天杨还不会被那两个魔鬼糟蹋。
只能说,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要是以后我真的会嫁人,那我肯定也会像今天怪周雷那样怪他来晚了!
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初恋的影子。那是所有人都代替不了的美好。
但只是告别,不是永别,曾经的美好,无论过多久,每个人都有资格把它永远珍藏。
允许短暂告别天堂。
《告别天堂》读书笔记5
翻开书,看到的第一句话:“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没有人看到真正美丽的来到。”让我很有感触,因为悲伤。书里面讲述了五个为爱痴狂的、孤独的孩子在青春岁月中演绎着一段纯粹却迷乱透顶的爱情故事:温暖而倔强的天扬,绚烂而脆弱的方可寒,有点坏其实不太坏的肖强,傻的可爱的周雷,还有明明比谁都敏感却羞于承认的江东,五个人之间“因为彼此深爱,所以互相伤害”的惨爱让你动容,让你扪心惨烈地去痛去哭。当然这是作者笛安对他们的定义,我在看书前并没有先看这段话,所以感觉有点偏差,第一次看多人物的第一人称小说,看得有点晕乎乎的,因为要随时转换角色。
5个人,5个被人认为看得到未来的中学生,来自一个沙尘肆虐的内陆城市,这所中学是离开这个城市的便捷通道,在一个狭小得只有5个人的世界里,在高考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故事的全部。宋天扬以一种“偏执的爱”贯穿全文,江东半自卑、半被动的在“偏执的爱”的阴影下衍生出一种叫“自尊”的东西,这种“自尊”是在一个世俗眼中更加“卑微”的“校妓”身上体现出来的。文中提到的“校妓”是方可寒,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一个在学校靠跟男人上床来挣钱的女孩,一个门门功课优秀的学生,一个最后得了血液病死去的人,是故事矛盾区最复杂的部分,也是最值得反思的内容。
行文方面比较甩得开,每个小节的标题就是陈述人的名字,内功有点不够用的说,5个人的内心独白方式、语言特点没有区分开,怎么看怎么像一个人说的。
方可寒的死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的一个分水岭,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指标。
周雷的篇幅不多,就是一个救驾的,难为作者想出个这么一个人来捡剩儿了。原本以为主人公会死,结果没有,就想不通<告别天堂>的“天堂”到底是谁告别的?当然,我得检讨书名没想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看懂的表现。
文中提到《霸王别姬》、《局外人》、《海子》的诗非常频繁,精选的一些句子和自己的有感而发显得特别到位,特别是“渡口边,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野花”,太绝了,要意境有意境、要情怀有情怀,赞一个。从这几个节选的书目中就能感觉到迪安还是很文艺地,而且文艺的生动,具体,真实,一点都不做作。
《告别天堂》读书笔记6
昨晚可能花了将近3小时看完,宿舍其他人都睡了,我躺在床上点着小台灯。其实能让人深夜坚持做并乐此不疲的事实在太少,读笛安的书算是其中一件。
虽然,作为每个作家的第一本书,总会不尽如人意。比如说几乎所有人物的对话,都冗长而多余——也没有几句但还是显得乏味。比如说作为主角的天杨竟然性格实在不算鲜明,常常搞得像过分理想化的一些特征的胡乱排列组合。但我始终是一个多数时候乐意去发现作品闪光点并择其善者而从之的人。所以你说什么“我欣赏不来青年作家的小说”也好,“这不就是写给初中生看的青春小说嘛”也罢。至少我认为,这是一本多少年后作者本人无论取得多大成就,回忆起来都不会因为它而感到羞愧的书——这就够了,有多少人迟迟不肯下笔也不过是这个原因?
告别天堂,不出意外的话,大概我已经活到文中所提的公元后了吧。天杨始终追求的、事到临头醒悟到并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绝对的、最后自己也都做不到的,年少的我也曾有过同样的执着。
说穿了,却又是些显得矫情的词汇,甚而是些鄙陋到也许能刺痛说话人的东西。但我想要诚实些面对。年少时,也许因为占有欲作怪,也许因为不成熟的对“感情好”的看法,也许因为将自己看得太过重要或者反之,需要有“唯一”这种字眼的认可。最好的朋友不可以有比自己更好的朋友,最喜欢的人不可以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人,如果情况发生了,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粉饰,宁愿丢掉,也不想维持这种自己和别人被重视的人同等对待的局面。公元后当我老了,才知道,没有什么是用“唯一”来形容的,限量版已经算是珍贵得不了的东西。也没有人会一生只爱哪一个人。
这些道理我不知在谁身上明白过来的,总之是让我在看到这样的故事时,安慰自己也安慰书中人:是这个样子的啦。想想若是以前,可能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始终不信邪,抱着就算故事变成这样我的人生也一定不会。不见棺材不掉泪——且坚信自己一定会看到美好的一面。
适可而止,这样的话说多了也并无意义,毕竟一旦接受了公元后的思想,也就没有偏要把从前现在剖析个清清楚楚的必要,不执着于什么的时候,最容易被劝服。
《告别天堂》读书笔记7
再见,天使
那层层叠叠的云朵,是你我年少时的忧伤,云朵深处的光芒是你我想都不敢想的天堂。
如果告别天堂能换取万里无云,那么我宁愿拥有永恒的悲伤。
我们不是靠惯性活着。
女主人公宋天杨出生于1979年,而作者笛安是1983年出生,也就是说笛安用1种时过境迁的眼光审视着这个叫做“告别天堂”的故事,正是这种时空的差距让故事从开始便埋下了炸药的倒计时器,“滴答,滴答”逐渐笼罩心房,等待在令人窒息的一瞬爆发。整篇文章不乏《梦里花落知多少》似的搞笑语言,或者说是1种对命运的无奈而酿制成的嘲弄的笑料,让我们在嗤笑的同时心湖泛起伤的涟漪。
书中的5个人,他们以不同的、听任自己内心呼喊的方式生活在他们的“天堂”里。那是只有青春才能赐予我们的天堂,里面有血*欲滴的带刺玫瑰、肆意开放的野菊花、简单的喜怒哀乐、角落的骄傲与卑微、好胜的占有还有胆小的退却……
对爱倔强的天杨,点燃火柴就拥抱天堂的方可寒,默默也孩子气的肖强,几番挣扎终究回到原点的周雷,还有那个我不知该如何形容的江东。他们在这个终将要告别的“天堂”里努力活过、幼稚过,但是谁又能去取笑他们呢,谁没有幼稚的时候呢?他们凭借主角的身份肆意的飞扬跋扈,用开了又谢的回忆花瓣在天空幻化出无数铅黑色的云,最终以一场空前的飓风横扫整条银河,心也在这一刻成了死灰。
《告别天堂》没有让我流泪,他不像以前我看到过的任何一本书,他好像没有起伏的顺其自然的就朝那里发展了,不等我们酝酿出泪水他早已云散风流。
笛安是个奇特的作者,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形容:“黎明像个苍白的怨妇一样来临……”她的文字里有种奇妙的张力,她大胆的描写“性”但又不似七堇年的《澜本嫁衣》那样赤裸。这与她对文字的真诚有关,但这真诚中又充斥着残忍。她先将每个人物依次变得鲜活再一一“杀死”他们,用近乎决绝的手法告诉我们,什么是“奉献”。
曾经看过这样1个故事:每1个人都有1个一直守护着他/她的天使,这个天使如果觉得你的生活太过悲哀,你的心情太过难过,那么他就会化身成为你身边的某1个人,也许是你的朋友,也许是你的恋人,也许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仅仅见过一面的陌生人,这些人安静地出现在你的生命里,陪你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然后他再不动声色地离开。于是你的人生就有了幸福的回忆,即使以后你的道路上布满了风雪,可是你依然可以想起曾经幸福的事情,你即可依然勇敢。所以那些默默离开我们的人,其实都是天使回归了天国,比如那些离开的朋友,那些曾经给过你帮助的陌生人,那些曾经爱过最后分开的人,曾经你向他问过路的男生,曾经讲过1个很好听的笑话逗你开心的同学,曾经唱过一首好听的歌给你听的歌手,写过一本好书的作家,他们都是善良的天使。也许你有段时间会对于他们的消失感到伤心[)或者失落,会四处寻找他们去了哪里,到了什么国度,可是到最后,你都会相信,他们在这个世界的某1个角落,安静而满足地生活着。于是曾经的那些失落和伤心都将不复存在,时间是最伟大的治愈师。
所以说当我们为爱、为生活去告别天堂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对我们生命中的天使说再见。只是天使不曾离开。告别天堂也告别了青春的张扬与疯狂,告别江东,告别可寒,告别肖强,最终告别天杨。海子说,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没有谁能够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原来那一刻,不是公元前也不是公元后,那次最美的微笑一直绽放在心底,只是你我只在乎了自己。
天堂,别了,流年。
《告别天堂》读书笔记8
《告别天堂》是笛安的处女作长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20xx年这个故事完成创作之后,发表于殿堂级的文学杂志《收获》之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甚至有评论家指出,笛安的这部作品让文坛开始重新审视“80后”的写作,因此这部小说对于笛安本人,乃至整个文坛,都有着不容小觑的特别意义。小说从几个少年的成长故事着手,书写了青春独有的无畏与残酷,在兼具笛安精准洗练笔法的同时,也饱含笛安浓烈的青春气息,此次新版是*世文化推出的五周年纪念版,典藏升级,值得拥有。
内容简介小说分别以四个主人公宋天扬、江东、肖强和周雷的角度来讲述他们现在的状态,从而回忆他们高中时代的生活和情感。温暖而倔强的天扬,绚烂而脆弱的方可寒,带点江湖味道其实不太坏的肖强,简单憨厚的周雷,还有明明比谁都敏感却羞于承认的江东他们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生活在那青春的天堂里。江东因为方可寒,从一个男孩堕落为一个男人;天扬因为肖强,从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女人,鬼使神差的捉弄使江东最终踏上异国路,天扬也与苦苦相恋七年的周雷走入婚姻的殿堂。当爱情来临时,他们全力以赴,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可随着时光的远去,天扬、江东、肖强等都沉静下来,达成谅解,他们若干年之后的邂逅流露出来的情绪是一种淡然,过往的青春成为生命里的一个段落。
分享爱昨文
岁月抹去了她的美丽,岁月带去了他的健壮。操劳带给她皱纹,辛苦带给他疲倦。漫长的岁月给他们带来苍老,给我们带来的却是美好的前途。
他们不知疲倦地工作,偶尔一次看见他们在休息,他们进取的脚步没有停止过,那张慈祥的面孔几乎没有笑过几次。每天辛苦的劳作,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脸上充满了愁苦。起早贪黑,他们不畏缩。面对风雨,他们不胆怯;疲倦冲昏他们的头脑,他们在所不辞,努力的播种。等待发芽,滋养幼芽,等待他们慢慢长大。他们为此付出多少的汗与泪。只是等待着去收获。这些都是为了什么?他们毫无驶进的方向,只是为我们而拼搏、奋斗。一次次摔倒,他们没有在意,擦干身上的泥土重新站起来,不为自己的身体着想,只顾工作。汗与泪不知流了多少,当我们在高兴的玩耍时,他们仍在流汗。当我们认真的学习时,他们仍在流汗。回头想想我们享受呀了多少的快乐,而他们只能与辛苦分担一些。痛苦交加时,他们坚持承担着,他们肩上的重担,犹如全世界那么重。他们,就是我们伟大的父母亲。他们付出的太多了,他们身上的重担,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再回头想想,为他们分担一些是多么容易的。我多想为他们分担一些,但他们太爱我,让我无地自容。我想,在学习上积极进取、顽强拼搏,也许是报答他们的最好方式。
有人说父母亲爱如同一杯咖啡,一直喝到最后才能品出它的甘甜,我却觉得父母亲爱更似一杯茶,清香而又淡定,绵长而又悠远,比咖啡多了一抹沉淀。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转弯处的回头》,一直为文章中深沉的爱子之情震撼。直到那天早上我骑着车子去上学,回头一瞥,发现母亲单薄的身影站在家门口的桐树树下,痴痴的举动似有千万种无法明说的感情线,掠过我的心湖扯动我的泪腺,我佯装整理头发顺手抹去眼角的濡湿,这才明白幸福原来离自己并不遥远。我回了回神,心中泛起甜意。从这中间我汲取着这份爱,同时收获了幸福的真谛。
父爱,母爱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没有人说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伟大的,因为它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不值一提。每一个所走过的脚印都包含着父母最真切的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父母呢?
当我们受挫折的时候,父母会开导我们,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们;当我们成功的时候,父母比谁都要喜悦兴奋。
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父母成功教育子女的故事至今脍炙人口。让我们在诵读中成长,在感悟中体会他们所付出的爱的真谛。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与汗水,做子女的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发奋图强,立志成才,让父母分享儿女成功的喜悦。我们做子女的不能不孝敬父母。
《山羊不吃天堂草》读书笔记
我曾读过曹文轩的一本书《山羊不吃天堂草》,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长篇少年小说。在这个作品中,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世态的炎凉,歌颂了道德和正义,人格力量终胜利。
文章中的主人公是明子,他从小离开家乡到城市,去做木匠的工作,为羊群买草滩。这其实是一件很顺利的事,因为羊吃了草能长胖,就能卖出去。
这部作品给人留下的最大的疑问就是:“山羊为什么不吃天堂草?”这些草不是羊本身世界所应享受的,当美好的天堂草摆在它们面前时,它们只会选择逃避,心里是既害怕又欣喜的。
这正如明子的生活,本应在家乡,过着安逸快乐的日子,却为了家庭的收入,到不适合自己的城市打工。他自己后面才慢慢懂得,“不是什么好东西都适合自己,每个人有自己生活的世界,离开了自己的世界,如鱼离开了水,只能挣扎,奋力抵制。”明子离开了家乡,城市再怎么耀眼,也不能带给他归属感,这也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从曹文轩的文学作品集到长篇小说,无一不是在“与往事干杯”。许多评论家将他的作品称为儿童文学,但似乎并不恰切。当儿童文学作品中,蕴涵着永恒的文学情感与美学价值时,它所感动的不仅是儿童,而是我们所有人。
他不止一次在作品中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这里有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怀它所感动的不仅是儿童,而是我们所有人。
他说:“学术,使我获得了无论做人还是作文,都需要的一份静穆而神圣的理性。而创作,是我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依然保持了一份必要的点石成金的感悟和做人所必需的情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作家都是一颗星,曹文轩是当代文学作家群里最耀眼的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