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冬季养生之法
引导语:冬季的养生质量直接关乎来年的健康,故冬季养生在四季养生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内经》中是如何讲解关于冬季养生的内容的呢?
1.进入冬三月后要早睡晚起,有日光才能起床调整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冬天天寒地冻,注意保暖,远离严寒之地。
3.不要大量出汗而使阳气丧失,适当的运动,应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提高肌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保持旺盛的活力。
4.少忧虑,多静思,不喜怒无常,不患得患失,时常保证好心态。
5.违背这个原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
女人冬季养生需掌握的九个小常识
1、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2、冬季保暖要吃含铁、钙的食物
怕冷与缺少钙和铁有关。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3、泡温泉不能低于40℃
众所周知,泡温泉能舒缓压力、杀菌,甚至有患者选择泡温泉治疗皮肤病。一般情况下,高温温泉水无菌,不会给女性带来阴道细菌感染的苦恼。然而,专家表示,如果温泉水温度降到40℃以下,就可能造成细菌滋长,这也就意味着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其次,泡温泉的时间不宜过长,每隔15~20分钟就应出水,稍作休息并补充水分。再次,女性生理期或生理期前后,患有某种妇科病者,不宜泡温泉,以免传染他人或被他人传染。怀孕初期和末期也不宜泡温泉,否则易导致早产或流产。
4、冬季洗浴有四忌
忌洗太勤、忌水过烫、忌揉搓过重、忌肥皂碱性太强。否则,极易破坏皮肤表层原本不多的皮脂,让皮肤更为干燥,因而也更易发痒、皲裂。洗澡次数以每周1~2次为宜。洗浴后可擦些甘草油、止痒霜、润肤膏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表层干燥、脱落。
5、注意脚部保暖
支撑人体生命大厦的双脚,素有“第二心脏”之称。脚一旦受寒冷侵袭,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使人发生感冒。因此,要注意脚部保暖,防范“寒从脚下起”。穿的鞋袜宜保暖透气、吸湿性好,鞋底要防滑,脚暖则一身皆暖和舒畅。每天晚睡前,用42℃左右的热水泡脚20分钟。然后按摩脚掌的涌泉穴,可起到滋阴补肾、调理脏腑、舒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6、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此语出自《黄帝内经》,古人的早睡是指晚上9点钟就要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就是所谓的`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现代人不必拘泥于此,但是,在冬季适当的早睡、晚起,不熬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天黑早,阳气收藏早,早睡可以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也迟,晚起可以固阴精。晚上一般8-9小时睡眠,晚上睡眠不足的话,中午可以午休进行调整,同时睡眠也不宜过多。
7、穿着柔和
冬寒穿衣较多,如不注意穿着,更易感觉皮肤瘙痒。这是由于身体与衣服、衣服与衣服间不断发生摩擦产生静电,静电刺激皮肤所致。因而,冬季应尽可能地选用纯棉、真丝之类不易产生静电的衣物做内衣、内裤、衬衫等。同时还要注意衣服搭配,穿了涤纶衬衫就不要再穿腈纶毛衣,里面穿了合成纤维的衣服,外面就不宜再穿绝缘性的涤纶外衣,以防止产生静电为宜。
8、手套护手
除了外出戴手套保暖外,在家洗碗洗衣服时最好也能戴上橡胶手套,一方面避免冷水刺激,另一方面也避免洗涤用品对手部皮肤的伤害。另外洗手的水温不宜过热,洗后趁手未干时涂上凡士林或护手霜保护皮肤。冬天易手发凉的朋友也不妨多做做“干洗手”的动作,即双手对搓,摩擦生热,促进血液循环而防寒。
9、多吃海带不怕冷
海带含碘丰富,碘能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产生热量。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一种物质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一般成年人需要的微量元素--碘为150微克左右,而100克海带中,竟含碘元素240毫克。
内经冬季养生法则
《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也就是说懂得养生道理的人掌握了天地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从而效法天地变化的规律,调养精气,从而达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内经理论提示我们的2016年冬季的气候特点、疾病特点以及如何养生。
冬季的气候特点及疾病特点
天地之间,木火土金水五运交替与风火暑湿燥寒火六气相应,今年是丙申猴年,司天是少阳相火,在泉是厥阴风木,中运是水运太过,冬季主气是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厥阴风木。综合这五种因素,可以得出今年的气候特点是节令比正常的天时早些,寒热相争,气候多变,夏多暴风骤雨,到了冬季,地气当令,风气流动,万物逆时而动,会有一些反时生长的现象,闭藏不及,雾露多发。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人体气血阴阳与天地之气相感应。
在少阳相火司天时,肺气上从于天气,火克金则金失其润降,人体就会出现咳嗽、喷嚏、鼻塞的症状;厥阴风木在泉,人体就会因阳气潜藏不及而出现关闭不禁,如呕、吐、哕、下利等消化道的疾病;水运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人们就会出现身热、心烦、心悸、躁动不安、心痛的症状。尤其在冬季终之气之时,阴盛极而衰,阳气来复,阴阳变动更为剧烈,人们尤其要当心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经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就是说人体本身阴阳的失衡加之逆四时而动才会导致疾病。但是懂得了阴阳四时变化的规律并且顺从它,疾病就不会发生。
冬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三月是指农历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公历是指2016年11月7日到2017年的2月2日。按节气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这个时节是万物生长闭藏的季节,冬季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冬季要做到早睡晚起,晚上9点要上床休息,早上7点等到太阳显露时再起床;不做剧烈运动,少出汗,避免气外泄,扰动阳气。二、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思想上清静安闲,减少欲望,做到心态平和,有满足感、幸福感。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于四时不正的气候要注意防护,就今年冬天来说,雾露多发,霾不易消散,我们就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注意保暖,出门要戴口罩,进门要先洗脸,洗鼻腔。四、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指的是精血津液,“阴之所生,本在五味”也就是说精血的产生,根源于饮食五味的摄取。在饮食过程中要注意调和五味,不要太过于偏重,饮食要有所节制,就今年来说饮食则宜咸辛宜酸以补心、肺、肝。
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就会安然度过疾病多发的`冬季,为明年春天的推陈出新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拓展阅读:养生《黄帝内经》中的至理天规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在黄老道家的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我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天人合一,顺应天地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合,万物滋生,人类为万物之中最为贵重的成员,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存的。因此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中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不单是四时气候变化必须适应与顺从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质空气等,包括人体也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并顺从它、适应它。这些都是养生防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气”(“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宋钘、尹文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
《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运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着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着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上古知道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养生之法就是让自身的阴阳保持平衡(人体内的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就会产生疾病)。
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能饮食单一,暴饮暴食,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等。在起居作息上同样要有规律,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会造成人体内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不能过于让身体疲劳透支。如此,人的外形和体内的元气就得到了养颐,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活到百岁。
而如今的人,对养生不已为然,饮酒无度,以消耗和糟蹋自己的身体为正。有人经常醉酒行房,为所欲为,无节制地耗散先天之精气。性欲无度就是在消耗生命的本源,节制性欲,固精保气,为养生之道。当今的人不顾身体得状况,过分使用精力,满足一时之快,寻欢作乐的方式都是有悖于养生之道的,所以到了五十岁便提前衰老了。
清静内守,调和情绪
道教主张以调养精神思维活动,作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益寿延年。认为精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静则对抗衰老、延年益寿。人的思、虑、智、志、急、魂等,均由精神所主。主张神气清静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清心寡欲,抑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以保持神气清静,促进健康。
养三宝:精、气、神
人,从本质上说,只有三样东西:精、气、神;养生,从根本上说,只有也只需养精、养气、养神。把握住“精气神”的养生,是最本质的、最有效的更是最正道的养生。养精是养生的基础,养气是养生的路径,养神是养生的关键;只有精气神一起养,用“气”来连通“精”和“神”,我们的身体才能“阴平阳秘”,我们的健康才能持久。
形劳而不倦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要运动的适度,即“形劳而不倦”。人身的气血要流通运动,就像江河里的水,日夜奔流不息,如果停滞了,水就会发臭、腐败,或者由于淤积而冲开河堤泛滥成灾。因此人不能贪图安逸,运动不足。另一方面,运动不能过度,即是其言“劳而不倦”;若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
谨和五味、食饮有节
《黄帝内经》的“谨和五味”、“食饮有节”等饮食调养。此学派主张饮食调养,补益精气,纠正服腑阴阳之偏,以达到调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是这个学派的一代宗师,其主导思想是节制饮食,以食疗痛,养老益寿。饮食宜清、淡、软、简,忌腻、厚、生冷。
《黄帝内经》认为,影响人体健康是由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除了天时气候、地理环境等外界因素外,人的精神状态、生活起居、饮食习惯等内在因素也十分重要。
因此,要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调摄。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充分说明,人体养生必须是全方位的,只孤立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成的。既要强调顺从天地自然外界因素,又要强调调和情志、安定居处、节制房事、调节饮食等来保养身体。在具体方法上,要根据自身各方面条件及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各种养生术,综合调理,全面摄养,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内经》之冬季养生
引导语:一年四季,自然规律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规律。因此,各个季节的养生方法也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内经》中的冬季养生知识。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叙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气调神大论”意思就是说如何根据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调节自己的起居、生活方式、身心情志。而现代人生活方式大多紊乱,更别说懂得保养身体了。看看《黄帝内经》是如何教我们冬季养生的。
冬三月
【原文: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冬天的三个月,是阳气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在这一季节里,水寒成冰,大地冻裂,这个时候动物会冬眠,而植物机体内其实也处于一个休眠期,所以人也应该知道不要扰动身体内的阳气。
【原文: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现代人生活规律紊乱,晚上睡不着,早上睡不起,夜生活很丰富。而古人强调睡眠时间要随着四季的变换而调整,即随着阳气的变化规律而调整。冬季是阳气闭藏之季,外界阴气盛。我们应该适当的`把自己的身心都藏起来。夜晚没有太阳的时间更是阳气最薄弱之时,容易受外邪侵袭,这时候大家最好要在睡眠中进行调养,使人体之阳气顺应外界的阳气而敛藏。最佳的睡觉时间是晚上十点之前,早上可以稍微晚一点等天亮了再起床,但也不能在人体阳气该生发时仍不起床,使阳气郁于体内不能卫外,而受邪气侵袭。
【原文: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冬季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一样,把它秘藏起来。到了冬天各大医院接收住院人数明显增多,很多疾病这个时候容易复发,比如说一些心血管、关节方面的疾病。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之外,我们还应该懂得使自己的情绪处于一个平和的状态,不要过喜也不要大怒,阴阳平调,疾病也不容易复发。
【原文: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冬天应该注意保暖,现在很多女孩都讲究“美丽冻人”,到了冬天穿衣服还时不时露一点这露一点那,衣服也穿的薄,这是害自己呀!亟是多次、频数的意思。不要令频繁的汗出使阳气耗散。“无泄皮肤”,怎么才叫无泄皮肤呢?我们知道“阳加于阴谓之汗”,冬天出去的汗,其实也就是我们的阳气。比如说,现代人白天都没有时间基本上都喜欢晚上锻炼,这是很不对的,出汗耗阳,而且开放了汗孔,邪气轻易就钻进去了。晚上应该是阳气闭藏的时间怎么能让大量出汗呢!再比如说,很多人爱干净,乃至于有些人有洁癖,每天都洗澡,但是在冬天是不可以频道洗澡的,因为每次洗澡,热水一冲,毛孔开张,体内的元阳之气就会外泄,所以冬天洗澡不能太勤快。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内经》冬季养生总纲
引导语:冬季的养生质量直接关乎来年的健康,故冬季养生在四季养生中显得尤为重要。《黄帝内经》说,冬季三个月,宜早睡晚起。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此时讲究养藏进补。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内经》冬季养生总纲。
来看看总纲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首先是“闭藏”。
我们应该闭藏的是肾,因为肾本身就有“主闭藏”的特性,而闭藏肾有几个方面,一是肾的功能方面,肾主生殖,我们冬天要适当禁欲,当然我们不是完全禁欲,而是要让肾满而溢,达到这个要求,基本是性生活要大大少于其他季节才行。其实我们稍加注意,就能体会到自身的情况,头天性生活过度,第二天身体会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出现感冒发热头痛等身体不适的症状。一是我们的精气方面,肾藏精,我们的日常的看、听、读、写、行动等都是消耗精力的,适当的消耗是养阳,但是,一旦过度,就会动摇精气,肾就不能闭藏了。所以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要自我掌握一个度,不能过了,所谓“久视伤肝血,久卧伤胃气,久坐伤脾肉,久立伤肾骨”,现代人特别要注意久视伤肝,肝血不足,影响是全身性的,各种虚证问题都会出现。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闭藏精气,杜绝寒气。冬天特别容易伤寒,寒伤气,尤其是脚底伤寒的话就直接由肾经伤到肾,越过肺和肝两道防线,所以冬天的伤寒危害性是挺大的。我们要闭藏,就要杜绝寒气的侵袭,做好身体的.防寒保暖工作。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冬天外界气温低,阳气主要是保持自身的功能需要,尽量少的外放和消耗,比如大运动量活动、持续的单一行动、久坐久站久视久卧忧思等,不骚扰阳气,不是就不要顾护阳气了,冬天我们一样要白天适当运动,只是运动量不要大,不要出汗而已。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天早点睡觉,10点睡就差不多了,太晚了就不能养阴,秋冬养阴嘛,所以睡觉就是养阴,要早点睡,早点睡能养阴,很多人夜生活到很晚,基本都会有阴不足,阴虚等各种症状,这些人尤其要早点睡。必待日光,要等到太阳晒得屁股了才起床,因为太阳出来了,自然界的温度就高了,我们的保暖工作就好做得多,当然,这是千年前的生活条件下提出的养生要求,毕竟那个年代生活条件是及其艰苦的,一般都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冬天的阳光温度被利用,就是必待日光了。我们知道其核心是保暖就行,毕竟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空调到处都是,保暖工作做起来容易太多。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心态要好,感恩知足。这很难,知道就行,朝目标努力。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去寒就温,就是不要被寒气伤到,把自身搞得暖和一些,这个容易理解,但是有些人冬天特别要自己去挨冻,比如冬泳、穿少衣服显示潇洒美丽,还有些以为挨冻是锻炼毅力,这都是自找麻烦,有病的做法,不说也罢。关键是“无泄皮肤”,皮肤的功能是防护,还有排汗,泄皮肤,基本就是出汗,而冬天我们不能出汗,这是关键,因为很多人冬天也坚持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出汗舒服,其实这违反了闭藏的总原则,一是精气会外泄,一是寒气会侵袭,所以冬天的运动其实是以舒缓的运动为主,散步、做操、太极拳、适当的舞蹈等,而且一般以午后为佳,因为冬天早晨气温低,自然界的阳气还不充分,到了午后,自然界的阳气达到一天的高峰,这时运动就是最好的,也是保暖工作最好做的时候。现代人都有空调,空调的温度不宜太高,否则,衣服多了,在高温的空调房里容易出汗,再到外面一吹,就容易伤寒,即使没有伤寒,出汗多了,也是精气外泄,自身的抵抗力就降低,容易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