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起来吧同志们是短句吗 正文

起来吧同志们是短句吗

时间:2024-11-06 05:26:44

《春意挂上了树梢》课后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合神离。

  B.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窜着芽!

  C.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带着那样小檐的帽子。

  D.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振响。

  【答案】A(B.窜—蹿;C.带—戴;D.振—震)

  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

  ②在日伪统治时期,东北人民了许多寒冷而没有色彩的春天。

  ③面对那烂脚的乞丐,我在心中不断地神灵保佑灾难不再降临。

  A.溶化度过乞求B.融化渡过祈求

  C.溶化渡过乞求D.融化度过祈求

  【答案】D(融化:冰、雪等变成水;溶化:指固体溶解。度过:对于时间来说的;渡过一般对于空间来说。祈求:恳切的希望或请求;乞求:有哀求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B.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C.难道我们就这样仰面高卧,紧抱着那虚无缥缈的和平幻觉不放,直到敌人把我们的手脚都束缚起来的时候,才能获得有效的防御手段吗?

  D.杨利伟多年来一直战战兢兢地为航天事业工作,如果首飞时没有选中他,而是选了其他同志,他会为他的选择后悔吗?

  【答案】D(应改为“兢兢业业”)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B.她说:“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C.“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D.她们不知道会跑到什么地方?更不知道这是什么所在?心中只感到阵阵恐惧。

  【答案】B(A.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C.问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问号。D.两个问号都改为逗号。)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8题。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这样好的行人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

  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

  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服。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

  她跑进屋去了。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一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

  外国人!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中国人来混在这些卷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她。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卷发的人用俄国话说她漂亮。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5.如何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1)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

  (2)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感觉到了浓浓春意,完完全全地陶醉其中。

  (2)瞎人生活在困苦之中,春天虽然已经到来,但他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

  6.“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这样的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

  (一)整体感知

  1.如何理解文题“春意挂上了树梢”?

  【提示】文章开篇写春意来到了哈尔滨,风暖人笑,花开草绿。在这样春意盎然的背景下,却出现了不协调的一面。汪林等人打扮得花枝招展,尽情地享受春意,而乞丐们艰难讨饭、卖艺,这两方面形成强大反差。再看那夜晚掩盖下的罪恶吧。一边是少数人彻夜狂欢、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狂歌疯舞,一边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乞丐们饥饿交迫、贫病交加、哀号动地,这地方已没有真正的春天。萧红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题,正是用饱含忧虑的笔触抒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呼吁着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

  2.春意本该是浪漫的,无奈现实是残酷的:“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扭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是谁煞了春意的风景?

  【提示】在汪林看来,正当自己闭起眼睛,陶醉于“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中听着“春在歌唱”时,却从背后传来了“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样的不和谐音。“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瞎人扭歪着头卖艺讨钱唱出的调,太煞春意的风景了,这也是可以推测到汪林小姐的真实感受,这边是迫于基本生计的乞讨、卖艺,那边是夜夜笙歌,舞影婆娑;这边“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这地方还是真正的人间春天吗?真正的春意应当注满每个人的心,不是偏向于极少数的人。不正是“那边”的穷奢极欲、纸醉金迷,大煞了人类本应有的平等幸福的春意吗?

  (二)细节探究

  1.汪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从哪些方面勾勒汪林的形象?

  【提示】汪林是一个衣食无忧,心中只有自我,并不关心底层人民冷暖的小姐形象。她代表了作者所刻画的社会众生相中的一类人。

  作者从衣着、语言、活动等方面,寥寥数笔勾勒出汪林的形象,揭示出20世纪30年代日伪统治下社会的冷酷,并且反衬出下层人民的辛酸和痛苦。

  2.春天是美丽的,作者为什么要把春天写得这般苦涩?

  【提示】作者萧红跋涉在文学之路上的9年,正是民族危机深重的历史时期。炽热的反帝爱国情绪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及同情弱者、悲悯贫苦的感情在她的散文中十分突出。在本文中,作者正是要通过对日伪统治下疮痍满目的哈尔滨的病态的沉痛的'揭露,抒发了她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同情,因此文章给人以苦涩与哀愁之感。

  3.品析语言萧红在本文中的语言很有韵味,质朴之中不乏清丽,有些句子,语言朴素,却意味深长,颇具表现力,尝试品味下面五个句子:

  ①暖风如清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

  ②这样好的行人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

  ③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

  ④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⑤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提示】①运用通感,从视觉的角度写触觉感知的暖风,使风的形象生动起来,写出了春天融融的暖意,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②“我”感觉到了融融春意,完完全全地陶醉在里面,体现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③瞎人生活在困苦之中,春天虽然已经到来,但他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表现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④反语,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有愤世嫉俗的味道。

  ⑤细节描写,照应了上文“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含蓄地表现了汪林享受春天的惬意,生活的无忧无虑。

  (三)思维碰撞

  《春意挂上了树梢》从题目看是温暖的,欢愉的,但细读作品我们却感,受到苦涩和沉重。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提示】主要是通过对比描写来达到这种效果的。在作者笔下,春天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商店“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天气转暖,“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尸,春意确确实实挂上了树梢,这些描写呼应了文题,给人温暖、欢愉之感。然而,人间的春意却是那么地分配不均。像汪林这样的富家小姐,大白天自由地逛逛店铺,晒晒太阳,在行人道上从容散步,坐在椅子上,闭眼做着春梦,感受“春的暖力”,似乎还能听到“春在歌唱”;晚上,则可以走进只有富人才能出入的娱乐场所狂歌曼舞,享受浪漫的夜生活。可是,冻坏腿的乞丐只能低声下气地发出“大爷,大奶奶……帮帮吧!……”的哀求;无靠的盲人为了生存只能歪扭着头拉琴卖艺,样子残忍。哈尔滨是中国的城市,可夜幕下的哈尔滨街市上,充溢着各式各样(包括“绅士样的,流氓样的”)鬈发的外国人,混在其中的中国人“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而且他们只能是富人。

  更多的中国人在哪里?“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这群人与“那边快乐的人群”,这些“哀哭”与“那边快乐的声音”的对比是多么鲜明,贫与富、苦与乐,天地霄壤,相隔九重,这多么让有良心的中国人痛心啊。中国的哈尔滨,只是富人的天堂,只是外国人的狂欢地,作者目睹此情此景,读者读文至此,心头怎能不涌起一股淡淡的甚至是浓浓的苦涩和哀愁呢?“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

  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作者对贫弱者的同情溢于言表。“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作者以愤激之语表达了对人世不公的谴责。“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在作者看来,虽然自然界的春意挂上了树梢,可总是“哀哭的人们”又哪里感受到春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