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金刚川朋友圈短句 正文

金刚川朋友圈短句

时间:2024-12-29 10:52:00

  观看完电影《金刚川》,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前辈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他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第70周年。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金刚川》整部电影以抗美援朝最后一役金城战役为出发点,以无惧艰险的奉献精神以及顽强拼搏、勇于担当的抗争精神为主旋律,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个为了和平胜利而砥砺拼搏的伟大志愿军战士们,用无数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屹立不倒的桥梁的故事。这让无数观众为之泪目,也让中国新生代年轻人再次明白,谁才是最可爱的人!

  其实,不仅是中国的'军人,整个中华民族向来也是如此的,他们无惧牺牲,他们英勇顽强,甘愿舍小我成大我。哪怕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依然有像志愿军战士一样的逆行者,他们或是医护工作者,顽强奋斗在抗疫第一线,或是消防官兵,义不容辞冲向熊熊燃烧的大火,也或是一群不知名姓、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他们负重前行,只愿这山河无恙、人间安好。

  无论是之前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还是今年的疫情防控,都将我们中华民族不惧挑战,奋勇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精神,这些力量都必将激励着我们不断的前进。作为一名新时代共青团员,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切不可将如此美好光阴虚度浪费,应当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勇争先、敢担当,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掌握过硬的本领,立足本职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用本领回应时代的挑战和担当时代的使命。

  《金刚川》观后感篇1

  它是一部电影,它叫《金刚川》。

  它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时期,志愿军部队要去金城参加最后一役,却被水流湍急,暗潮涌动的金刚川挡住了去路。为了保证大部队能按时渡江,工兵连的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怕牺牲,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抵御美军战斗机的狂轰滥炸,一次又一次地用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最后时刻,他们毅然决然地跳入水中,以自己的身躯搭起人桥,让作战部队按时顺利过江。

  令我最震撼的是战士们搭人桥这段。只见他们从水底到水面一层又一层,一边咬紧牙关,忍受伤痛扛起桥板,一边要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可为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为了祖国的未来,他们没有退缩,面不改色,齐心协力筑起这世上最坚固的“桥”,坚持到最后一刻。看到这里,我热血沸腾,心中冒出一个声音:这才是世上最可爱的人!他们才应该是我心中最亮的明星。

  片尾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队队整齐的仪仗军庄严地捧着盖着国旗的骨灰盒,当影片中的志愿军幸存者肃立敬礼,屏幕下方打出“接志愿军遗骸回家”的字样时,我不禁鼻子一酸,眼睛湿润了。正是有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无情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才有了现在的中国。我不由自主地起身,向他们行队礼致敬。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好自己,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金刚川》观后感篇2

  “那一年,俺们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就是通过那座桥,没有一个怕死的。”在《金刚川》这部电影中,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而言“,战场杀敌,职责所在”,通过金刚桥,与大部队会合发起反击,就是向着胜利的方向进发,就是凯旋的希望。

  金城战役于1953年打响,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刚川》则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战士捍卫交通要塞,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一次次修补着金刚桥,支持部队过河组织反击的故事。

  金刚桥立于金刚川上,金刚川则是金城前线附近的重要河流,是军事要塞,并且水流湍急、暗涌密布,人们只能靠桥渡河。桥,成了志愿军的生命线。为了阻断我军交通,美军不断地侵扰炸桥。志愿军奋起反击,将桥一次次修好。“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低估了中国人的毅力,他曾告诉士兵们,在1950年圣诞节前可以得胜回国。但他没有想到,三年后在敌机的一次次轰炸下,这座金刚桥一次次被毁,又一次次被修复,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着“不可能”的奇迹。为何我们的军人“没有一个怕死的”?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用血肉之躯筑成一座永不倒下的金刚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在他们心中,怀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他们在前方一步也不退守,身后的国土就会少受几分风霜。血肉之躯架起的桥梁是后来者的生路,是让更多人回家的必由之路,是一座万难摧毁的生命之桥。

  看完电影,心生惭愧,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百姓的安宁,选择义无反顾地走上战火纷飞的战场,在死亡面前毅然选择坚守,选择抗争,而我作为一名学生,“坚持”二字时常挂在嘴边,但是是否真的做到言行一致了呢?遇到困难是否选择迎难而上了呢?行动起来吧,那座生命之桥已经给了我无穷力量。

  《金刚川》观后感篇3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来到太平洋影院,观看了《金刚川》,它是一部爱国电影。

  本片讲了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最后阶段,中国人民子弟兵要到金城去支援前线的战士。到金城的途中,有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这就是金刚川。要想度过这条河,唯一的一座桥,是战士们用木板临时搭起来的。美军为了不让志愿军通过这座桥,用轰炸机一次次的将炮弹投放于木板桥上。子弟兵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最终工兵连的战士搭成人梯,将木板举过头顶,让其他战士顺利过了河。

  《金刚川》从三个角度介绍了当时的场景。中国当时的武器非常落后,只有两个炮台,一个是主攻的,另一个必须隐藏起来。主攻炮台被击中后,连长张飞身负重伤,失去了一条腿和一条胳膊,但是,他不顾自身的安危,将生死置之度外,拿起竹竿,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炮台,艰难地操作着炮台,将一架美军飞机击落。他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因为他们向往光明,向往和平。

  看完《金刚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位于金刚川的这座桥。每当桥被美军炸毁,工兵连的战士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将桥修好,所以,这座桥被美军称之为“炸不坏的桥”。1953年11月12日凌晨,美军派出了八架大型轰炸机将木板桥完全摧毁。即便是这样,志愿军仍然没有屈服,他们最终靠着团结过了河。从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当今,我们的生活如此幸福,可是,我们这样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牺牲了无数的汗水和鲜血,甚至是生命换来的。我们少先队员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中国假如是一条大船,我们是即将身在甲板上的舵手,扬帆起航。

  《金刚川》观后感篇4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都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炮火硝烟的战场,那个英雄先烈抛洒热血的年代。对于那段历史而言,或许更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我们只记得他们都拥有同一个名字,“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70年前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换来了祖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换来了今天中华民族山河无恙。

  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取材于真实历史的影片《金刚川》上映。影片从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场金城战役之前,渡金刚川,修金刚川桥为主线故事展开。金刚川战斗规模虽小,却关系着金城战役主战场的整体局势。当时后勤运输线要保证物资供给,而金刚川则是运送至前线的必经之地。它位于金城前线附近,最宽处达60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桥梁根本无法通行。为保障燕山部队主力能在大决战打响之前顺利渡河,负责掩护的炮兵连与负责修桥的工兵连在金刚川上与敌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

  从接到任务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队顺利过桥,整个过程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桥,无时无刻都是生与死的较量,一个战士倒下去,千百个战士站起来,最终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军魂之桥。“那一年,我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俺们这些人,真的没一个怕死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旁白,没有艺术的杜撰,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是志愿军战士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中国军人力量的体现,是老一辈革命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愿军在金刚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桥,影片在观众心里搭了一座触动心灵之桥。经历过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贵;经历战争的人,方知和平珍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世界从没有一刻真正的远离战争。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无比庆幸,不用担忧头顶上飞机轰炸,不用担心流弹、炮弹在耳边轰鸣,不用睁开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场面和无尽的厮杀,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惧之中。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感叹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给了我们内心安宁的底气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脱离祖国而单独存在,我们有今天这样的生活环境,要感谢伟大的祖国。要知道,这个国家也曾伤痕累累,如今日新月异的面貌,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现在幸福安宁的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正视历史,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先烈最诚挚的尊重,就是把珍惜两个字放在心里,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珍惜他们用牺牲换来的美好的今天。

  《金刚川》观后感篇5

  电影《金刚川》在故事方面,其前两段有些平淡,第三段是精华,第四段是升华,前三段之间稍稍有那么一点割裂感,不过电影用一些重复镜头帮助观众理解和衔接,所以总体观感还是可以的。

  而在特效方面,都说这部电影在如此短的时间制作完成,是我们电影工业水平的集中体现,我觉得没问题,电影的特效真实且不违和,配合影院的巨幕和音箱,观看体验非常好,在国产战争片里绝对属于上乘。电影里的防空高炮、榴弹炮这些武器的射击场面,真的值一回票价。

  尤其在演员方面,先出场的李九霄和邓超,表现很稳,无奈故事简单,他们没什么发挥空间,工兵连的魏晨,展示了非常好的身材,一身肌肉,有硬汉的感觉了,看起来很帅。吴京和张译是最主要的演员,吴京一口京腔,表演很放松,有老大哥的范儿。

  电影里真正有发挥空间,且在发挥空间里将演技拉高到一定层次的,只有张译了,电影的后半段,说是张译一个人撑着的,也没一点问题。

  张译的角色一开始比较求稳,相对于吴京的角色,有些保守,随后吴京的角色的牺牲,给张译的角色带来了内心的转变,这是电影里为数不多的人物心里弧线,他从求稳,变得无所畏惧,即使牺牲,也要把那架该死的侦察机轰下来,当仅剩一条胳膊一条腿的张飞坐上需要七个人才能操作的防空高炮架上,拼劲最后一口气,将那家侦察机射杀的时候,给人超强的震撼。在普通人看来,这或许有些超现实,但我是相信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可以做到的。总之,张译在影片里展现了影帝级别的演出,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嘴角抽搐,你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绪,真的,我可太喜欢张译了。

  《金刚川》观后感篇6

  今天我看了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名字叫《金刚川》。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末期,我国的一支军队要通过金刚川到达金城前线作战,不然我国主力军队就会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鹰,落入狼群之中。

  在我们的军队正要过桥时,美国的飞机一次次的投射炮弹炸毁这座通往金城前线唯一的桥。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每次都顽强地站起来,一次次的修好这座桥。

  在即将到达凌晨六点时,为了能让其他的志愿军战士顺利过桥,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桥底下,人踩人,人摞人,用自己的身体撑起了这座桥,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被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他们不怕危险不怕劳累拼命地修桥就是为了让军队打赢这场抗美援朝的战争。他们打这场仗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中国为了老百姓为了人民所打的。这些志愿军,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但他们在战场上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是国家,他们的这种精神令我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我们的资源十分匮乏,飞机不够,炮弹不足。当敌人的飞机来临时,我们的炮手为了保住大桥,他们勇敢地点燃了篝火,暴露位置牺牲自己。这需要多么勇敢的精神才能做到啊。影片的最后,一位当年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爷爷说,后代们的幸福是由前人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精神就像国歌里唱的那样,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我们应该向这些志愿军战士们致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这些后辈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金刚川》观后感篇7

  电影《金刚川》的故事主要讲述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金城战役”期间,志愿军某部战士们为了向前线输送战力,在敌军的炮火下坚守金刚桥的故事。

  影片分“士兵、对手、高炮、桥”四个段落,以步兵、炮兵、工兵的不同角度分头呈现战役里的同一天,用不同人物置身于特定时间、特定地域、亲身参与整个过程而且身临其境的感知,去告诉观众、引导观众,从而获得观众的共鸣。始终聚焦普通士兵的讲述方式,以战争的局部、时代的细节,始终凝视关于“牺牲”的诸多问题:七十年前,英勇的战士们何以无惧牺牲慷慨赴死?七十年后回首,又该如何去致敬那样的牺牲,我们能否真正地、从心底理解时代的钢铁意志,英雄的热血与眼泪?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在影片《金刚川》中,那个身体被炸断的连长,牺牲前依然在嘱托战士“快修桥”;昂着头直面敌军扫射的高炮班长;还有那个被炸掉一只手和一只脚的高炮排长,死也要死在炮位上;当然,还有那些充当“人桥”的志愿军战士们。他们就是当年那些志愿军勇士的代表,也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

  冲击感极强的个体叙事,代替了磅礴的集体叙述。我们从普通人的心门认领这些情感,随着血泪体会战争的残酷艰难,以及由此迸发的对国、对民、对战友至坚至淳的情感。渺小的人与庞大的战争之间,充满细腻的连接,微小的通道。战争的局部,细胞般完整传递出极限的意志、情感。《金刚川》最让人动容的地方就在这里。比起以往主旋律战争电影里一个个伟光正但形象扁平的英雄战士,本片中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几个角色似乎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金刚川》有很大程度的艺术化加工,影片的选择并非一比一再现历史,而是进行历史的浓缩。虽然《金刚川》在刻画战争残酷与英雄悲壮上很精彩、很刻骨,但和真正的历史比起又略显稚气,毕竟电影是艺术,而历史才是记录。《金刚川》展现了无数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以及浓浓的战友情,电影中充满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细节,让人感动之余,也加深了年轻一辈对抗美援朝的印象。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展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敢于战胜一切敌人的决心和坚定信念,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和平时代,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岁月静好;更应牢记抗美援朝精神,为中华民族在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勇毅奋进、不懈斗争。

  《金刚川》观后感篇8

  电影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的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的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武装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无数先烈的鲜血,浸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们看见了先辈伟岸的身躯,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将士们即使灰头土脸也掩盖不住脸上的稚嫩,即使身体破残也要修补好大桥,即使血肉模糊也要用身体搭建成支撑大桥的桥梁。看到那一个个站起来的身影,不少观影者都止不住的泪流。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大桥的直立,而是中国魂的燃起,是雄赳赳气昂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更加能够深深体会到《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的真正含义!

  让我们铭记那些曾经奋不顾身向前作战的志愿军吧!战争虽已结束,但历史将被印在我们的心中,英雄的事迹将千古流传,作为后辈,我们将永远致敬英雄烈士!

  《金刚川》观后感篇9

  电影《金刚川》聚焦在抗美援朝战役漫长岁月中的一个下午,聚焦在一个叫“金刚川”的河流。金城反击战前,上万志愿军准备奔赴前线,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一役,这场战斗关系到战役成败。但是志愿军却被一条名为“金刚川”的大河拦住了去路。于是,战士们“遇水架桥”,在这过程中不断被装备优良的美军飞机轰炸,桥炸毁了,志愿军就抢修,刚修好又被炸毁,志愿军就接着抢修。战争就在炸桥、修桥、炸桥、修桥之间不断往复。

  电影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战位,听从指挥,服从安排是胜利的前提。步兵班长刘浩认为自己是来打仗的,不是来修桥的,在连长高福来安排下,还是服从命令去往修桥的阵地。影院中,观众们屏气凝神,眼泪不自觉滑落的一幕是两位高炮战士的故事。两个炮位一个在前方,一个在后方,但两人都争着去前线的炮位。我们都清楚,靠近前线,意味着贴近危险,直面牺牲。前方炮位的战士被炸的血肉模糊,后方炮位的战士立马顶上来;一个战士牺牲了,下一个咬紧牙关冲上来。为了掩护志愿军迅速过桥,高炮战士在黑暗中点火“暴露”自己的战位,将生的希望留给过桥的战友们。任何一场战斗、一项工作、一个项目,都需要身处其中的每个战士、每个成员坚守自己的战位,敢于承担重任,甚至牺牲小我,才能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良好的态度是完成行动的前提,效率与执行力是完成行动的基础。战士们重任在肩,态度坚决,执行到位。修桥的战士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磨洋工”,修桥路上跑步前进,修桥过程锤子斧子叮当加速操作,任务完成迅速跑步撤退,充分展示了他们认真的态度、坚定的执行力以及超高的效率。换成我们每一个人,在每一项工作中,在每一个项目上,甚至在自己的生活、家庭中,都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认真对待,坚决执行,高效完成,这是最基本的态度。

  每一名战士深知,靠一个人的坚持与热血是完成不了任务的,他们十分清楚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一座高炮,需要四五个战士操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战士即使知道自己可能会被飞机子弹打中,但仍然坚守自己的站位。在美军飞机一次次轰炸中,志愿军在金刚川这条湍急的大河里,脚踩战友肩,手举大木板,从河底层层垒起,相互支撑,互相扶持,生生搭出一座“人桥”。他们都清楚团队意识在部队中是必修课,他们必须信任自己的战友,同时也要让自己值得信赖。一盘散沙,水一冲就支离破碎,但散沙同水泥、钢筋等一些不同的物质按照比例掺杂在一起,就可以铸成大堤,抵御海浪的侵袭!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团队,同事就是我们的战友,坚守岗位并协同合作是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要学会的,我们需要将自己的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展示出来,迎接任务中的每一次考验!

  我看了一场电影,也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纵观现今世界,风险无处不在,一些国家深陷战争泥潭,疫情在世界范围仍无彻底消灭的迹象,人们眼睛里的光在一点点消逝。但我们身处中国,能避灾祸于乱世,享太平于盛世,正是因为遍布祖国各个角落的军人为我们站岗放哨;我们能享受到平安自由的生活,在灯光璀璨下笑声朗朗,也是无数坚守在各个行业战位上的人们在为我们保驾护航。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渴望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守护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却不必承受他们所遭受的残酷战争。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战位”,坚守那份“执着”,让他们的付出“值得”。

  最后,向他们致以无限的敬意。请勿忘记:70年前,那群年轻的战士帮国家、帮我们抵御了战争,他们付出了鲜血、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铭记他们,传承精神。敬一杯老酒:英雄不死,英魂永在!

  《金刚川》观后感篇10

  近期电影票房市场,除去不断创出新高的《我和我的家乡》,紧随其后的大概当属热度浓浓的《金刚川》了。这部电影据说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作战70周年的大型活动在两个月内赶制出来的。因此,完全有理由说它是一部快餐之作和应时之作。

  快餐和应时作品之痒自不必说,只是这么一部带有十分重大政治意义的作品居然也被贴上这样的标签着实令人不解。众所周知,快餐或应时作品在创作中因为缺乏必要的精雕细琢,因而只能热度一时,难能创造出经典永流传的奇迹!其无论热度多高,也无论褒誉多美,这种一开始就带有先天不足的作品,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淡忘至止,这既是快餐艺术和应时作品的悲哀,更是被功利思想裹挟下的恶果!

  《金刚川》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真实故事。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发动了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是一条大河的名字,为了主力部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通行,我军在这条河上修建了一座木质浮桥,因而它既是一条重要的军事通道,更是数以万计的志愿军战士的生命通道。围绕着这条生命通道,我军与美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殊死搏斗与较量,我方尽管装备落后,但依然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赞歌。毋庸置疑,这是该剧的“金刚”主题,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优秀的革命传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片在“金刚”的渲染和力度上可谓做足了功课,影片自始至终昂扬着一种爱国主义情怀和浓烈的英雄主义色彩,既让观众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更让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我想这应该是编导争时间抢速度在短短两个月内赶制出该片的初衷,也是让该片具有教育人感染人作用的真实想法。不可否认,该片的这种“金刚”主题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作用,其艺术上的爱国主义渲染更可谓浓烈重彩,因而我们在观摩影片时会时常听到观众动情的唏嘘之声,在散场后能够看到有些观众明显是泪后的红眼,但尽管如此,作为一部具有如此宏大政治意义的剧作,我们对它的好坏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这些层面评估,而应该从艺术的整体性上进行考量。我以为,该片的主题思想是毋庸置疑的,但文本表达在某些方面却显得有些不尽人意,甚至可以说完全脱离了生活的真实。如果艺术脱离了生活的真实,那么艺术的真实性就无从谈起。这既是艺术之大忌,更是艺术不该失去的“金刚”。

  先说形式。该片采用的是断点组接式的表达方式,有点类似冰糖葫芦,——以一根竹棍将离散的糖葫芦串在一起。具体到该片中,就是用金刚川(“竹棍”)将剧中人(“糖葫芦”)贯穿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作品。其实,这种艺术形式常见于国外,如美国电影《通天塔》欧洲电影《白夜》等。近年来国内影界对这种形式似乎情有独钟,盛行如风,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和我的祖国》,其可能是开启这种散点艺术形式的首创,紧随其后的《我和我的家乡》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法,从效果来看,很是尽如人意。于是采用这种表达的作品便多了起来,大有追仿之嫌。我们知道,内容决定形式,适合内容的形式才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组合的最佳选择,若抛开内容,一味重视形式,那么就会出现文不对题或词不达意的缺憾!近年来,中国电影尽管在思想深刻、艺术表达和精心制作上,在走向世界电影经典的征途中付出了艰辛和辛勤的汗水,得到了世界观众的公认赞许,但与国外的一些优秀电影作品相比较,似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追赶,尤其是国内业界重制作轻创作、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屡遭诟病,而《金刚川》除了具有前述快餐作品的弊端之外,还有就是过于重视形式轻视内容之嫌。该剧场面恢弘,制作精良,尤其是对战争场面的描绘,逼真逼肖,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但这些形式上的富足并不能克服内容上的匮乏,并不能让观众在更深层次上进行生命意义的思考,因而作品很难起到作品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

  再说人物。因为剧作反映的是战争,且场景就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因此这是一部典型的“男人戏”。有句俗语三个女人一台戏,如果没有女性,剧作可能会因缺少情调而寡淡无味,因无女性角色而惨遭冷落的作品比比皆是。该剧主要人物有四个,分别由当红一线流量明星吴京、张译、邓超和李晨扮演,四人各有所长,但遗憾的是人物关系并不连贯,且少有交集。由邓超扮演的和李晨扮演的两个人物在剧情未到一半时,人就断线(牺牲)了,这对于一个剧情片来讲,显然是不完整和不合格的,也是不可理喻的。剩下的张译和吴京两个人物尽管承担起了后半部剧情发展的需要,但由于个性不甚鲜明,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即便编导绞尽脑汁地营造了战争的残酷场景及两人在战争状态下的狂野不羁,但由于缺乏最基本的性格特征,编导的努力显得十分苍白。再加上有的情节严重脱离生活真实,使得两人愈发缥缈,没有了真实性。人物是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缺乏个性的人物不仅会影响作品的质量,更会加速作品失去真实性。

  最后说说剧情。由于此剧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因而剧情应该是经过了艺术化的加工处理。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经过设计的情节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甚至给人以胡编乱造之不适。比如由张译饰演的人物,在六位同伴牺牲之后,在失去一条腿和一条胳膊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替代六人的工作,居然还准确无误地打下了丧心病狂的美国战机。这一神操作,让人不由会想到抗战神剧中的“手撕鬼子”,这里尽管有编导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做掩护,但艺术的真实性并不能靠此就能瞒哄过关,艺术不能靠作假感染人教育人,而应是通过由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起作用的。再如,打击敌机的炮兵阵地,按军事常规,应该经常变换位置以防敌机窥测轰炸,但这一常识在剧中被彻底颠覆,我军炮兵阵地不仅没有移动位置,而且还在深夜点火来引诱敌机,更为不可思议的是,美军战机发现目标后,派出多架战机进行清除,难以成功不说,居然还被断了胳膊少了腿的张译击落了,这种严重低估观众智商的情节与抗战神剧中的弹弓击落飞机何其相似!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国外的艺术作品,人家能把假的东西拍成真的,如《阿凡达》《星际穿越》《2012》等等;而我们却活生生将真的拍成了假的!症结究竟在哪儿?

  《金刚川》凭着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契机闪亮登场,尽管迎合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形势需要,也取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傲人业绩,但从一个艺术精品的要求去衡量,由于其与快餐作品挂了勾,再加上在艺术追求上缺少了不该失去的“金刚”,因而,它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蹭蹭一时热度。近期数据显示,该片票房收入多日连续下滑,已远离预期。果然。

  《金刚川》观后感篇11

  这是一部讲抗美援朝故事的电影,新中刚刚成立后,为了树立国际地位,我军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为了支援朝鲜大军,在强渡金刚川时与美军发生了惨烈的斗争。影片从我军陆战场和美军空战场2个不同角度相互切换呈现了战争当时,敌我双方不同的战场环境和心理状态。我军大部队需要渡桥,美军各种炸弹和飞机在不断轰炸桥体。我军伤亡惨重、战场气氛紧张沉重,美军轰炸机队在空中jokinganddrinking。

  若说真正触动到我的,有2个点,一是演员张译爆炸式的演技,着实太震撼太专业了。当面对最关心的搭档和战友们牺牲时的那个眼神,因仇恨和责任坦然赴死的那个惨烈的状态,让人感到悲壮哽咽,感动和泪目不已。记得第一次看到这里时,我就跟闺蜜说过“这就这个眼神,即使给我几个亿,我也演不出来的”。是的,任何一个领域,偶尔得之,或许可以靠运气,而唯有专业才能走得长远,才能创造认可和震撼!

  二是电影的尾端处,谁能想到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我们”却用人桥做成了。美军被人桥震惊了,他们的描述是“thereisnothingwecandotostopthem”。是的,当为了信念和目标可以豁出命去拼的时候,是没有常规思维可以判断和定义的,这是人性的伟大和不可估量。头顶和水面炮火在不停的轰炸,桥面上的战士们在争分夺秒奔赴对岸战争,桥下的战友们在默默的牺牲掉,前方号角一直在响······这一段画面,胶着了炮火轰炸的无情,战士的勇敢和坦然的赴S,同胞的惨烈和默默的牺牲,音乐的美好和生命的宝贵却又脆弱,这里爱国的情愫被彻底激起,热血沸腾,这里是艺术的升华。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事物毁灭在人们面前。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享受到的和平与安宁,都是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成果。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有何理由不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珍惜每一天自由的生活。生为凡人,面对生活的琐碎和坎坷,我们一样可以做一个平凡的勇士,我们有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直面困境,屹立不倒”。前世匮乏,后世积累,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路再远,终能到达。

  《金刚川》观后感篇12

  电影《金刚川》总共分四部分,前三部分是从三个视角对于同一段事件进行展示:志愿军大部队要过江支援阵地,但江上只有一座木桥,美军反复轰炸,志愿军工兵连反复修,以血肉之躯维护着关键的木桥,最终还是让大部队成功过江,到达前线阵地。最后一部分是对于主题的升华,也是影片所散发的精神力量溢出的一部分,很感人。

  电影名叫《金刚川》,但其实电影所选择的故事,是金城战役中的一个小切片,所以这部电影其实是以一个小视角,来展现宏大的精神,电影里并没有出现像电影《大决战》系列里那样的百万人冲锋的恢弘场面。

  理解这部电影,我觉得看它的英文名比较合适——《theSacrifice》,电影其实讲的就是牺牲,就像电影里的一句台词"那一年我们才十七八岁,可我们都不怕死".志愿军战士是因为不惧牺牲,才守护了那座关键的长木桥,所以我才说,用牺牲精神筑成我们最坚固的长桥。

  《金刚川》观后感篇13

  今天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为了纪念抗美援朝纪念70周年而制作的电影《金刚川》,被里面的战争场面的大制作以及电影艺术独有的美感所震撼,电影结尾一度落泪。

  里面的一句台词“那一年,俺们都才十八岁,但是俺们没有一个怕死的,只是想着怎么尽快让大部队过桥”。朴素的语言令人感动。

  《金刚川》上映第二日票房就突破2亿,未来可以期待。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据剧情梗概介绍,该片以三个视点讲述一个故事: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一个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结尾处的人桥搭建,让美国王牌飞行员不可思议:为什么中国士兵这么不怕死?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殊不知,中国人民是最可爱的,中国士兵为了祖国安宁,人民幸福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

  影片重点刻画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关系:一是高炮排排长张飞和高炮班长关磊的兄弟之情,细节刻画到位。但是就艺术质量来说,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稍显拖沓,四段分故事叙述有前后重复之疑问,却依然掩盖不了张译、吴京、邓超的出色表演,特别是开头和结尾十分钟的彩蛋-精彩表演令人惊叹不已!两个月时间能拍出来这样一部精彩的电影实属不易。

  中国战斗机护送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将士的骨灰回到祖国,让英雄回家是他们的心愿,这一段情节令人泪目,“护送战友同在、必保山河皆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呐喊!

  期待接下来《血战长津湖》,“最美冰雕战斗连”等更多优秀的抗美援朝电影的上映,激发出年轻一代爱国主义热情,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再重复以前的受人欺负的历史,人民更加幸福!

  《金刚川》观后感篇14

  于10月30日下午,公司组织了《金刚川》观影活动,正是这次观影活动让我许久没触碰到的泪腺开关“啪嗒”一声,悄然打开。话说七尺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隐隐的泪花还是模糊了镜框…

  就座完毕,震撼的电影片头曲震撼响起,顿时让人有种即将要上战场的感觉。紧接着,一句略带磁性的旁白把我带入到电影故事情节当中: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当听到电影《金刚川》预告片中这句旁白时,很多人或许会和我一样想着,这是一座什么桥?它到底有多么重要?

  其实,这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期间护桥修桥志愿军战士与美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战争影片。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金城战役》。影片描述为了使志愿军战士在指定时间内渡水到达战役前线,后方战士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下,从下午到凌晨,不断搭建并抢修木桥片段。37米长的桥,7炸7修,夜以继日的反复抢修。实际上就是聚焦在下午到凌晨志愿军横渡金刚川的艰难过程,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但却分别从步兵、高炮班、美军轰炸机、桥四个视角还原了这一场战事。这段历史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鲜有耳闻,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段秘辛。拿破仑说:“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恰好《金刚川》这部影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反观当今社会,大到国家荣辱,细到家庭个体以及工作上。是否我们也应该保持着一颗热血澎湃的心呢?人生几十年,纵使生活虐我千万遍,依然要爱生活如已出,这种生活态度恰好是我们所需要的。从影片当中可以看到所刻画的人物都极其鲜明:一个目标-过桥;一个配合-分工合作;一个精神-坚持不懈。这种感人的画面直到现在都依然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

  至此,观影活动圆满结束,忍不住的感动和对先辈的缅怀仍久久围绕现场。未来,作为普通民众的一员,我们更多的是做好现在手头上的工作,并深知家庭的责任,努力改善生活质量。可能过程会经历很多挫折失败,但是绝不能浇灭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希望。

  请铭记:时刻都要守护好我们心中的那道“桥”,因为它是一种信念!

  《金刚川》观后感篇15

  昨天刚看完《金刚川》,本来没想着看,但实在是周六,如果不去做点什么,感觉就很荒废。于是,和我的好朋友,去看了这个新上映的电影《金刚川》。

  说实话,我对这部分历史实在是知之甚少,大的背景我知道,是抗美援朝,但再详细地让我论述,我真的还说不出来什么。实在是太羞愧了,所以,在看完《金刚川》后,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资料搜集和整理,才慢慢了解到那段了不起的历史。

  《金刚川》电影是从两个视角来进行讲述的,从我方士兵和敌方的视角讲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重复编排,衬托敌我双方的应对方法和心路历程。

  《金刚川》观后感篇16

  故事一开始简单阐述金城战役,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规模最大的阵地攻坚战。在对战期间,我方军中物资开始短缺,需要后续部队的人力、物资不断运往前线,但通往战场前线唯一的通路——一条跨越金刚川的桥,被美军炸毁了。而这金刚川是必经之地,河面宽60多米,水流湍急。如果没有桥,就等于切断了前线部队的生命线。面对这种情况,放弃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物资的提供直接会影响战争结果的走向,于是,上级下命令,需要建桥送物资。看着湍急的流水,破败的桥,战士们心里也会有犯嘀咕的声音,但还是决定拼尽一切,试一试。

  他们开始计划,编排,伐木建桥,每时每刻,不敢停歇,终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桥修好了,建好了,准备开始渡河计划了,正值此时,美军巡游的飞机发现桥又被建好了,就又开始无情的进行轰炸。在建桥部队中,还有两个炮台掩护建桥,在美军轰击时候,进行反击击。在看的时候,就觉得好艰辛呀,美军的飞机在空中叫嚣,投放各种研制的炮弹,但我们的炮台在地上,还在用人眼识别飞机位置,不断调节角度和方向进行反击,真的觉得在机械物资上,我们就受了很多很多的制约。所以,想到了现在祖国大力发展科技军事,增强军事设备研究投入是真的很有必要,因为我们之前吃过这样亏,才知道科技强国就是我们必须重视的。

  这边我们的士兵在建桥,后边又有美军不断惊扰毁桥,看着桥在来来回回的建好和损毁之间,时间也开始愈发紧急,延迟一秒都是对前线战争的不利,每个人都很焦灼,每个人又有了更强的信念,我们一定要把桥建好。所以,就凭这顽强的信念和为了老百姓的安宁和太平,战士们开始以鲜血和自己的血肉之躯开始架设可以承重的桥梁,最后,一层又一层的人,从河里生生的扛起了一座人力桥,让物资和部队继续前进。即使在这过程中,敌机仍然没放弃侵扰,在不断轰炸,而我们的士兵就一个接一个,一个倒下,下一个继续扛起,木板!

  电影中也详细刻画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战友之间的浓厚的战友情,以及每个人的坚强和坚韧的品格,他们为了身后的祖国的强大和老百姓的安宁幸福,他们甘愿赴汤蹈火,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而且,张译的演技真的是触动到我,然后眼泪鼻涕一把又一把。

  就像我看到《新闻联播》里说的一样,有些战士即使烈火烧身,手深深扎进泥土里缓解痛苦,也不愿意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因为他害怕自己的声音暴露周围的战友们;有些战士即使前方会导致粉身碎骨,但还是勇往无前扛着炸药包也要炸毁敌人的一道防线;说着这些烈士们的事迹,主持人的眼眶红了,作为观众的我也深刻感受到,那种无畏无惧的英雄精神,也深深地被那些曾经为了我们能有现在安宁日子奋斗的烈士们,壮士们所感动,是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我们今日的安宁幸福的保障之墙。

  电影最后,拍摄了一些抗美援朝老战士们的亲口讲述,我看了一个就起身离开了,因为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我怕自己收不住,我不能想象他们怎么那么坚强,就那么无畏,让我自己也很羞愧,我现在在这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中,每天还在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幽幽寡欢,而不知道这么舒适的环境下,是多少前辈们以及现在的战士们付出了多大的心力和辛酸。

  谢谢你们,如此勇敢和伟大。

  《金刚川》观后感1

  今天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为了纪念抗美援朝纪念70周年而制作的电影《金刚川》,被里面的战争场面的大制作以及电影艺术独有的美感所震撼,电影结尾一度落泪。

  里面的一句台词“那一年,俺们都才十八岁,但是俺们没有一个怕死的,只是想着怎么尽快让大部队过桥”。朴素的语言令人感动。

  《金刚川》上映第二日票房就突破2亿,未来可以期待。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据剧情梗概介绍,该片以三个视点讲述一个故事: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一个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结尾处的人桥搭建,让美国王牌飞行员不可思议:为什么中国士兵这么不怕死?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殊不知,中国人民是最可爱的,中国士兵为了祖国安宁,人民幸福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

  影片重点刻画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关系:一是高炮排排长张飞和高炮班长关磊的兄弟之情,细节刻画到位。但是就艺术质量来说,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稍显拖沓,四段分故事叙述有前后重复之疑问,却依然掩盖不了张译、吴京、邓超的出色表演,特别是开头和结尾十分钟的彩蛋-精彩表演令人惊叹不已!两个月时间能拍出来这样一部精彩的电影实属不易。

  中国战斗机护送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将士的骨灰回到祖国,让英雄回家是他们的心愿,这一段情节令人泪目,“护送战友同在、必保山河皆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呐喊!

  期待接下来《血战长津湖》,“最美冰雕战斗连”等更多优秀的抗美援朝电影的上映,激发出年轻一代爱国主义热情,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再重复以前的受人欺负的历史,人民更加幸福!

  《金刚川》观后感2

  电影《金刚川》在故事方面,其前两段有些平淡,第三段是精华,第四段是升华,前三段之间稍稍有那么一点割裂感,不过电影用一些重复镜头帮助观众理解和衔接,所以总体观感还是可以的。

  而在特效方面,都说这部电影在如此短的时间制作完成,是我们电影工业水平的集中体现,我觉得没问题,电影的特效真实且不违和,配合影院的巨幕和音箱,观看体验非常好,在国产战争片里绝对属于上乘。电影里的防空高炮、榴弹炮这些武器的射击场面,真的值一回票价。

  尤其在演员方面,先出场的李九霄和邓超,表现很稳,无奈故事简单,他们没什么发挥空间,工兵连的魏晨,展示了非常好的身材,一身肌肉,有硬汉的感觉了,看起来很帅。吴京和张译是最主要的演员,吴京一口京腔,表演很放松,有老大哥的范儿。

  电影里真正有发挥空间,且在发挥空间里将演技拉高到一定层次的,只有张译了,电影的后半段,说是张译一个人撑着的,也没一点问题。

  张译的角色一开始比较求稳,相对于吴京的角色,有些保守,随后吴京的角色的牺牲,给张译的角色带来了内心的转变,这是电影里为数不多的人物心里弧线,他从求稳,变得无所畏惧,即使牺牲,也要把那架该死的侦察机轰下来,当仅剩一条胳膊一条腿的张飞坐上需要七个人才能操作的防空高炮架上,拼劲最后一口气,将那家侦察机射杀的时候,给人超强的震撼。在普通人看来,这或许有些超现实,但我是相信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可以做到的。总之,张译在影片里展现了影帝级别的演出,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嘴角抽搐,你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绪,真的,我可太喜欢张译了。

  《金刚川》观后感3

  今天我看了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名字叫《金刚川》。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末期,我国的一支军队要通过金刚川到达金城前线作战,不然我国主力军队就会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鹰,落入狼群之中。

  在我们的军队正要过桥时,美国的飞机一次次的投射炮弹炸毁这座通往金城前线唯一的桥。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每次都顽强地站起来,一次次的修好这座桥。

  在即将到达凌晨六点时,为了能让其他的志愿军战士顺利过桥,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桥底下,人踩人,人摞人,用自己的身体撑起了这座桥,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被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他们不怕危险不怕劳累拼命地修桥就是为了让军队打赢这场抗美援朝的战争。他们打这场仗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中国为了老百姓为了人民所打的。这些志愿军,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但他们在战场上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是国家,他们的这种精神令我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我们的资源十分匮乏,飞机不够,炮弹不足。当敌人的飞机来临时,我们的炮手为了保住大桥,他们勇敢地点燃了篝火,暴露位置牺牲自己。这需要多么勇敢的精神才能做到啊。影片的最后,一位当年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爷爷说,后代们的幸福是由前人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精神就像国歌里唱的那样,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我们应该向这些志愿军战士们致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这些后辈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金刚川》观后感4

  电影《金刚川》的故事主要讲述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金城战役”期间,志愿军某部战士们为了向前线输送战力,在敌军的炮火下坚守金刚桥的故事。

  影片分“士兵、对手、高炮、桥”四个段落,以步兵、炮兵、工兵的不同角度分头呈现战役里的同一天,用不同人物置身于特定时间、特定地域、亲身参与整个过程而且身临其境的感知,去告诉观众、引导观众,从而获得观众的共鸣。始终聚焦普通士兵的讲述方式,以战争的局部、时代的细节,始终凝视关于“牺牲”的诸多问题:七十年前,英勇的战士们何以无惧牺牲慷慨赴死?七十年后回首,又该如何去致敬那样的牺牲,我们能否真正地、从心底理解时代的钢铁意志,英雄的热血与眼泪?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在影片《金刚川》中,那个身体被炸断的连长,牺牲前依然在嘱托战士“快修桥”;昂着头直面敌军扫射的高炮班长;还有那个被炸掉一只手和一只脚的高炮排长,死也要死在炮位上;当然,还有那些充当“人桥”的志愿军战士们。他们就是当年那些志愿军勇士的代表,也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

  冲击感极强的个体叙事,代替了磅礴的集体叙述。我们从普通人的心门认领这些情感,随着血泪体会战争的残酷艰难,以及由此迸发的对国、对民、对战友至坚至淳的情感。渺小的人与庞大的战争之间,充满细腻的连接,微小的通道。战争的局部,细胞般完整传递出极限的意志、情感。《金刚川》最让人动容的地方就在这里。比起以往主旋律战争电影里一个个伟光正但形象扁平的英雄战士,本片中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几个角色似乎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金刚川》有很大程度的艺术化加工,影片的选择并非一比一再现历史,而是进行历史的浓缩。虽然《金刚川》在刻画战争残酷与英雄悲壮上很精彩、很刻骨,但和真正的历史比起又略显稚气,毕竟电影是艺术,而历史才是记录。《金刚川》展现了无数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以及浓浓的战友情,电影中充满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细节,让人感动之余,也加深了年轻一辈对抗美援朝的印象。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展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敢于战胜一切敌人的决心和坚定信念,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和平时代,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岁月静好;更应牢记抗美援朝精神,为中华民族在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勇毅奋进、不懈斗争。

  《金刚川》观后感5

  电影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的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的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武装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无数先烈的鲜血,浸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们看见了先辈伟岸的身躯,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将士们即使灰头土脸也掩盖不住脸上的稚嫩,即使身体破残也要修补好大桥,即使血肉模糊也要用身体搭建成支撑大桥的桥梁。看到那一个个站起来的身影,不少观影者都止不住的泪流。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大桥的直立,而是中国魂的燃起,是雄赳赳气昂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更加能够深深体会到《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的真正含义!

  让我们铭记那些曾经奋不顾身向前作战的志愿军吧!战争虽已结束,但历史将被印在我们的心中,英雄的事迹将千古流传,作为后辈,我们将永远致敬英雄烈士!

  《金刚川》观后感6

  一张票,一个人,一场电影,再平常不过的场景,今天却不同往常,一个人看历史战争片感觉有些埋藏在血液里的汹涌澎湃不知如何平复,所以在这里说说啦~

  生命,不是慢镜头就可以延长,只是徒添感伤。

  桥梁是整个影片中的精神堡垒,一次次摧毁,一次次修复,一次次过桥,一次次牺牲,链接的不仅是抗美援朝的情谊,还承载着国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触及灵魂的兄弟情谊。张飞、关磊、刘浩,“刘关张”在这部影片中形成了另一种结义——“一朝战友,一生兄弟”。

  关磊在我眼中是一个热血冲动果断却内心细腻的形象,头发乱糟糟,脸上汗涔涔,背着烟管,身怀绝技。每一声命令都斩钉截铁,每一次射击都不曾犹豫。最印象深刻的是他为了兄弟违抗连长命令,自己坚守在类似靶子的一号炮位,而让张飞到隐蔽炮位。“把你的炮弹匀给我十发,也算你心疼我”,“能行”细腻的情感在这一幕爆发,朝夕相处的羁绊,守望相助的执念,你的生命我来守护!

  张飞,从刚开始紧守炮弹谨小慎微到点燃火焰视死如归,这样的转变是战争给予的成长。师傅死后哨声中的牵挂与刚强,让他终于抛掉一切顾虑奋起反抗!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桥,毅然点燃高炮周围的火焰,高炮位上的每一张脸庞都写着临危不惧,不屈不挠。看着他断手断脚依然坚持在炮位,自己装弹、调整、瞄准、开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句“万古流芳莽撞人”道出了心中的英勇,张飞为战友报仇也得到了对手的尊重。他的大无畏似乎在告诉敌人,正是因为中国志愿军有着千千万万的张飞,才有了这座炸不毁的桥梁!

  刘浩。对他的印象好像只有那朦朦胧胧的爱情,战争背景下的爱情似乎变得微不足道。女通讯员准确的喊出他的名字并说:前线见,他小声回复:前线见。最终这样的许诺以牺牲的方式互相兑现。他的形象定格在扛着木头要去修桥,燃烧弹焦化了刘浩,他的肩上抗的不只是木头还有许许多多十七八岁志愿军过桥的.希望!

  最后的大场面看到了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铸成的桥梁,那斑驳的桥体是众多十七八岁鲜活的生命铸造而成,他们坚定,他们英勇,他们脚踩泥泞,他们肩扛信仰,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战争的残酷又一次以电影的方式展现在我眼前,感受残酷的同时感恩先辈,珍惜眼前美好!

  想成为雕刻师,精雕细琢他们伟岸的身躯

  想成为画师,笔精墨妙他们坚定的身影

  想成为乐师,低吟浅唱他们永恒的信念

  想成为舞者,手舞足蹈他们内心的狂热

  可我注定碌碌无为,

  只有镌刻在记忆里的那些鲜活的十七八岁的少年!

  加油呀,最最可爱的中国!

  愿自己紧跟时代脚步,不断努力,奋勇向前!

  其实影院中发生了些小插曲让我感到百感交集~在我看完影片去盥洗室收拾一下形象时,听到旁边大概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说:“迟到了15分钟,电影一点也没看,光抱着我啃了,不让亲还生气。”突然让我觉得有些悲哀,现在的青少年都在干什么?本应该是了解历史,感恩先辈,反思进取的场合却发生着如此荒诞可笑的一幕。本来许多事情我不认同但是接受存在,可这种十二三岁的荒谬真的无法接受!最后强调: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金刚川》观后感7

  于10月30日下午,公司组织了《金刚川》观影活动,正是这次观影活动让我许久没触碰到的泪腺开关“啪嗒”一声,悄然打开。话说七尺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隐隐的泪花还是模糊了镜框…

  就座完毕,震撼的电影片头曲震撼响起,顿时让人有种即将要上战场的感觉。紧接着,一句略带磁性的旁白把我带入到电影故事情节当中: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当听到电影《金刚川》预告片中这句旁白时,很多人或许会和我一样想着,这是一座什么桥?它到底有多么重要?

  其实,这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期间护桥修桥志愿军战士与美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战争影片。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金城战役》。影片描述为了使志愿军战士在指定时间内渡水到达战役前线,后方战士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下,从下午到凌晨,不断搭建并抢修木桥片段。37米长的桥,7炸7修,夜以继日的反复抢修。实际上就是聚焦在下午到凌晨志愿军横渡金刚川的艰难过程,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但却分别从步兵、高炮班、美军轰炸机、桥四个视角还原了这一场战事。这段历史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鲜有耳闻,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段秘辛。拿破仑说:“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恰好《金刚川》这部影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反观当今社会,大到国家荣辱,细到家庭个体以及工作上。是否我们也应该保持着一颗热血澎湃的心呢?人生几十年,纵使生活虐我千万遍,依然要爱生活如已出,这种生活态度恰好是我们所需要的。从影片当中可以看到所刻画的人物都极其鲜明:一个目标-过桥;一个配合-分工合作;一个精神-坚持不懈。这种感人的画面直到现在都依然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

  至此,观影活动圆满结束,忍不住的感动和对先辈的缅怀仍久久围绕现场。未来,作为普通民众的一员,我们更多的是做好现在手头上的工作,并深知家庭的责任,努力改善生活质量。可能过程会经历很多挫折失败,但是绝不能浇灭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希望。

  请铭记:时刻都要守护好我们心中的那道“桥”,因为它是一种信念!

  《金刚川》观后感8

  近期电影票房市场,除去不断创出新高的《我和我的家乡》,紧随其后的大概当属热度浓浓的《金刚川》了。这部电影据说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作战70周年的大型活动在两个月内赶制出来的。因此,完全有理由说它是一部快餐之作和应时之作。

  快餐和应时作品之痒自不必说,只是这么一部带有十分重大政治意义的作品居然也被贴上这样的标签着实令人不解。众所周知,快餐或应时作品在创作中因为缺乏必要的精雕细琢,因而只能热度一时,难能创造出经典永流传的奇迹!其无论热度多高,也无论褒誉多美,这种一开始就带有先天不足的作品,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淡忘至止,这既是快餐艺术和应时作品的悲哀,更是被功利思想裹挟下的恶果!

  《金刚川》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真实故事。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发动了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是一条大河的名字,为了主力部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通行,我军在这条河上修建了一座木质浮桥,因而它既是一条重要的军事通道,更是数以万计的志愿军战士的生命通道。围绕着这条生命通道,我军与美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殊死搏斗与较量,我方尽管装备落后,但依然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赞歌。毋庸置疑,这是该剧的“金刚”主题,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优秀的革命传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片在“金刚”的渲染和力度上可谓做足了功课,影片自始至终昂扬着一种爱国主义情怀和浓烈的英雄主义色彩,既让观众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更让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我想这应该是编导争时间抢速度在短短两个月内赶制出该片的初衷,也是让该片具有教育人感染人作用的真实想法。

  不可否认,该片的这种“金刚”主题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作用,其艺术上的爱国主义渲染更可谓浓烈重彩,因而我们在观摩影片时会时常听到观众动情的唏嘘之声,在散场后能够看到有些观众明显是泪后的红眼,但尽管如此,作为一部具有如此宏大政治意义的剧作,我们对它的好坏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这些层面评估,而应该从艺术的整体性上进行考量。我以为,该片的主题思想是毋庸置疑的,但文本表达在某些方面却显得有些不尽人意,甚至可以说完全脱离了生活的真实。如果艺术脱离了生活的真实,那么艺术的真实性就无从谈起。这既是艺术之大忌,更是艺术不该失去的“金刚”。

  先说形式。该片采用的是断点组接式的表达方式,有点类似冰糖葫芦,——以一根竹棍将离散的糖葫芦串在一起。具体到该片中,就是用金刚川(“竹棍”)将剧中人(“糖葫芦”)贯穿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作品。其实,这种艺术形式常见于国外,如美国电影《通天塔》欧洲电影《白夜》等。近年来国内影界对这种形式似乎情有独钟,盛行如风,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和我的祖国》,其可能是开启这种散点艺术形式的首创,紧随其后的《我和我的家乡》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法,从效果来看,很是尽如人意。于是采用这种表达的作品便多了起来,大有追仿之嫌。我们知道,内容决定形式,适合内容的形式才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组合的最佳选择,若抛开内容,一味重视形式,那么就会出现文不对题或词不达意的缺憾!近年来,中国电影尽管在思想深刻、艺术表达和精心制作上,在走向世界电影经典的征途中付出了艰辛和辛勤的汗水,得到了世界观众的公认赞许,但与国外的一些优秀电影作品相比较,似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追赶,尤其是国内业界重制作轻创作、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屡遭诟病,而《金刚川》除了具有前述快餐作品的弊端之外,还有就是过于重视形式轻视内容之嫌。该剧场面恢弘,制作精良,尤其是对战争场面的描绘,逼真逼肖,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但这些形式上的富足并不能克服内容上的匮乏,并不能让观众在更深层次上进行生命意义的思考,因而作品很难起到作品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

  再说人物。因为剧作反映的是战争,且场景就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因此这是一部典型的“男人戏”。有句俗语三个女人一台戏,如果没有女性,剧作可能会因缺少情调而寡淡无味,因无女性角色而惨遭冷落的作品比比皆是。该剧主要人物有四个,分别由当红一线流量明星吴京、张译、邓超和李晨扮演,四人各有所长,但遗憾的是人物关系并不连贯,且少有交集。由邓超扮演的和李晨扮演的两个人物在剧情未到一半时,人就断线(牺牲)了,这对于一个剧情片来讲,显然是不完整和不合格的,也是不可理喻的。剩下的张译和吴京两个人物尽管承担起了后半部剧情发展的需要,但由于个性不甚鲜明,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即便编导绞尽脑汁地营造了战争的残酷场景及两人在战争状态下的狂野不羁,但由于缺乏最基本的性格特征,编导的努力显得十分苍白。再加上有的情节严重脱离生活真实,使得两人愈发缥缈,没有了真实性。人物是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缺乏个性的人物不仅会影响作品的质量,更会加速作品失去真实性。

  最后说说剧情。由于此剧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因而剧情应该是经过了艺术化的加工处理。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经过设计的情节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甚至给人以胡编乱造之不适。比如由张译饰演的人物,在六位同伴牺牲之后,在失去一条腿和一条胳膊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替代六人的工作,居然还准确无误地打下了丧心病狂的美国战机。这一神操作,让人不由会想到抗战神剧中的“手撕鬼子”,这里尽管有编导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做掩护,但艺术的真实性并不能靠此就能瞒哄过关,艺术不能靠作假感染人教育人,而应是通过由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起作用的。再如,打击敌机的炮兵阵地,按军事常规,应该经常变换位置以防敌机窥测轰炸,但这一常识在剧中被彻底颠覆,我军炮兵阵地不仅没有移动位置,而且还在深夜点火来引诱敌机,更为不可思议的是,美军战机发现目标后,派出多架战机进行清除,难以成功不说,居然还被断了胳膊少了腿的张译击落了,这种严重低估观众智商的情节与抗战神剧中的弹弓击落飞机何其相似!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国外的艺术作品,人家能把假的东西拍成真的,如《阿凡达》《星际穿越》《2012》等等;而我们却活生生将真的拍成了假的!症结究竟在哪儿?

  《金刚川》凭着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契机闪亮登场,尽管迎合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形势需要,也取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傲人业绩,但从一个艺术精品的要求去衡量,由于其与快餐作品挂了勾,再加上在艺术追求上缺少了不该失去的“金刚”,因而,它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蹭蹭一时热度。近期数据显示,该片票房收入多日连续下滑,已远离预期。果然。

  近日,单位组织观看了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题材类的战争影片《金刚川》,看完此片,我感慨良深,也逐渐唤起了儿时看黑白电影时的回忆,依稀还记得人民志愿军冒着枪林弹雨,在炮火与轰炸中搭起人桥,如英雄一般勇往直前,呐喊冲锋的画面。为了避免剧透之嫌,本文只想浅显地谈些我本人观影后的些许感受,希望能为来者带来共鸣和启发。

  1、偏执的影片主题

  电影《金刚川》的英文名叫“TheSacrifice”,译为牺牲,可能这就是本片的导演想要给我们传递的主题。那么,牺牲需要什么?需要的是奉献,是执着,但为了凸显出这一主题,整部片子在带给我震撼与感动之余,从另外一个层面似乎还能感叹到一个“莽”字,影片中也有一句经典台词,叫“万古流芳莽撞人”。然而这种“莽”仿佛欠缺一种智慧,战争中所需要的智慧,就是小时候看《地道战》和《地雷战》时那种拍手叫好,既惊奇又惊喜的感觉。后来同事之间在互相讨论观影感受时,有个同事上网查过后发现,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时期,其实是充分继承和发扬了我军优良传统的,不仅勇敢无畏,更是智慧非凡的,一言以蔽之,“不是美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上网观摩。

  2、一个转变:从英雄人物伟岸形象的塑造到真实而全面地展示战争残酷性的转变

  小时候看过的黑白战争片,从中感到的更多是英雄人物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油然而生的是肃然起敬和心生向往之情,而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能展现出以前无法营造的细节与场景,从而刻画出更加真实的战场环境,揭示出战争的本来面目。记得几年前曾看过一部美国大片《血战钢锯岭》,对片中真实战场上的恐惧和可怕的营造仍记忆犹新。在不可一世的'美军面前,曾被中国军民在抗日神剧里虐的体无完肤,甚至是死去活来的日本鬼子,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凶残至极,疯狂嗜血的死亡使者,在武士道精神的武装下都黑化成了慷慨赴死,神秘又诡异的东瀛忍者,令美军闻风丧胆,丢盔弃甲。不对啊!这和以往印象中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完全不同啊?!于是上网求证,才知道这部片子描写的是被丘吉尔称为“战争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战役之一”的“冲绳战役”。此战美军伤亡7.5万人,日军伤亡10万人,四舍五入的话勉强算是一换一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真正的战场之上谁还不都是待宰的羔羊?!回到影片《金刚川》的几个镜头里,美军战机的机炮打到了志愿军战士的身上,瞬间,人就变得血肉模糊了,可怜的战士们,身体已然支离破碎,惨不忍睹。这是真的吗?我想起了夏天用手去抓落在另一只手上的黑色小飞虫(通常管它叫小Yi虫),我只是轻轻一抓,本想把它放生,谁料它瞬间就化作成尘泥了,之后我才发现要放生这种比蝼蚁还小数倍的飞虫只能靠吹气了,因此在绝对力量面前,血肉之躯也极有可能灰飞烟灭。还有美军的B29轰炸机,这个曾经投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恶魔,每次划过天空都会带来死亡与毁灭。志愿军战士们断手断脚,拖着血淋淋的残肢和燃烧弹爆炸后碳化的躯体,令人既愤怒又感到丝丝的恐惧,但美军飞行员也是血肉凡胎,并非钢筋铁骨,稍不留神就KIA(KilledinAction)了,只留下一支血染的牛仔帽在空中飞舞,没错,这才是最真实的战场,战争的残酷性通过这些骇人的镜头一览无余。战争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敌人,所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残忍手段和残酷血腥的方法才是最真实的战争写照。

  3、三个重要性

  ①现代战争中科技和装备的重要性

  经网上查证,影片中美军飞行员驾驶的是一架F4U“海盗”战斗机,这不过是一架速度不超过640公里/时,装备着活塞式发动机的舰载战斗机,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来看,属于二战时代的老爷机,在经典战斗机中甚至连个号都排不上,但在那个年代,狂妄的美军飞行员居然能有恃无恐,并放话“天空是属于我们的,他们的武器就像是弹弓一样可笑”,还反复多次地对志愿军发起疯狗般的攻击,以一己之力牵制了志愿军数万人的兵力,而这只是因为“我们的飞机太少了,他们都要去前线”,我们的科技和装备水平在那个时候落后人家太多太多了。

  ②战场上隐蔽和伪装的重要性

  美军的F22“猛禽”战斗机为什么能独立开创五代机的先河,除了强大的动力,超音速巡航和超视距作战能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就是隐身能力。在未观看《金刚川》之前,我对隐身能力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就是大家都说好的就是好的,而自己却缺少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认识和判断,以为这不过是一项锦上添花的伎俩,战斗机夺取制空权凭借的是优异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而能隐身与否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但当这部片子带给我身临其境的观感之后,我才发现,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残酷战场条件下,伪装和隐蔽自己是多么多么的重要,因为战场上遍布着各式各样的致命武器,稍有暴露和疏忽就会丧命。出于不想剧透的初衷,这里我只想谈下几个令我印象深刻并与此有关的镜头,记得最初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原始森林,随着一声号响,无数隐藏着的志愿军战士开始统一行动,令人感到震撼与惊讶;还有吴京饰演的高炮班长,在最后时刻打出了曳光弹,照亮了天空,也照亮了敌机的位置……

  ③知己知彼情报的重要性

  如果志愿军能知道美军常用炸弹的种类和特点,如打入水中的是延时启爆弹,那么自然会有应对之法,也不至于让这些定时炸弹留下隐患。反之,换到美军的角度来讲,如果美军的飞行员了解志愿军高炮的性能参数,如射击的高度极限,他完全可以在这个极限高度之外那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里实现高枕无忧的侦察活动,同样的,轰炸机也无需战斗机的护航,可以尽情地在这个极限高度之上展开绝对安全的轰炸行动,当然这点千万不能让美军知道,我们自己知道就好。

  最后,影片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感动还是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喊出心底的三句话,即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可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不朽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精神万岁。